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民国政府,却也是明明只占着台岛方寸之地,却依然宣称对大陆拥有主权和治权,只是大陆暂时沦陷罢了,不过空一格总统却是反复强调,光复大陆那是一定的,而五权宪法也白纸黑字写着首都南京,行在台北。诸多事情,历史现实之间,总归会有如此多的巧合,岂不是有趣之极?

萧统的意思也很明确,从现在起,赐予杭州南京的称呼,毕竟为了政治号召来计,不管怎样,汴京是首都这一点上是不能动的,虽然从地缘来说从经济来说,汴京有诸多不便,不过,这些可以以后再迁都,反正现在,萧统模仿元廷以上都为夏都,大都为冬都这样的两都制,以汴京为北都,杭州为南都。这样一来,杭州百姓的面子也算是给足了。

只是等到话已经说出去,木已成舟时,萧统才想起来,这永安的名字好像也不太吉利,好像那刘备这草鞋贩子就是死在这地方吧。不过,见百姓们俱都欢呼,而官员们也都满脸春风,并无人提出异议,萧统也就舒了口气,看起来,这永安府的名字,也不错嘛。

第五十二章 会战(1)

杭州城的演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很快,杭州城的人心被迅速征服,而宋军也已迅即的速度在杭州及周围各地建立的各级政权机关,至于人手,虽然还是有些紧,不过台湾培养出的大量秀才,此时均派上了用场,加上萧统专门指示各地要把士绅耆老这样的人给抬出来,供上去,因此,很快巩固了江南道的统治。

可是,江南这边一片安宁,而荆襄一代并不太平。

也不知道是时间巧合还是怎样,在张世杰刚刚进入襄阳城,并且连夜升帐,点将,布防后,第三天的清晨,探子已经来报,数万蒙古军已经南下,将要第三次围攻襄阳!

得知消息的张世杰不敢怠慢,一方面自然是立即召集众将会商,并且连夜清点府库,调拨兵力,准备迎战,而另一方面,也迅速飞鸽传输皇帝,务必要把这一战情迅速直达天听。

顺便提一句,自从四年前,台湾成功的训练出大量的信鸽后,经过慎重考量,萧统还是决定冒险在大陆天机阁的几处机密分舵也试行信鸽,其中自然包括当时一直由宋朝阳镇守的襄阳,还有白莲教核心之地金陵,以及故都临安,这一次,果真也就派上了用场。

经过更详细的情报分析,这一次阿术的主力还在宛城一代盘踞,并没有南下,往攻襄阳的是阔出部,约3万人,其中骑兵约有一万八千左右,而城内宋军已有八万之众,很明显,蒙古人这一次是试探性攻击,想要摸摸宋军的底细,而指望*三万人打下襄阳,那是天方夜谭。

因此。这一次的战前布置没有什么悬念,众将一致认为,不能手软不能怯战,既然他们要试探,就一定要打出去,狠狠的打,打出宋军的声威来,打出天朝的气势。毕竟,这是宋军登陆以来严格意义的第一战。先前对于白莲教,那算是自家窝里斗,算不得英雄。而这次,终于能堂堂正正的和侵略者,和仇人干一仗,怎能不让众人兴奋不已?

而把第一战选在襄阳。看起来元军也是有了一番计较,毕竟相对于金陵的萧统直属部队来说,襄阳还是侧翼,在军队数量和战斗力上应该还是差些,这样一来,元军地风险也要小很多,另外一方面,万一出了些岔子,对于守势的宋军来说,襄阳乃是死生存亡之地。而对于攻势的元军来说,万一在襄阳地方失利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战前会议上,众将慷慨陈词,皆言要提军出征。挫一挫鞑子的锐气,打出宋军的军威来,而众将更是纷纷请战,气氛很是热络。

不论是大陆旧部,还是台湾新军。怎么说在军队里。山头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就是大搞政工的后世的所谓人民军队。依然解决不了,更遑论对治军只是知其大略地萧统了,对于调动士卒积极性,整合各方势力,萧统还是行,但是让军队完全彻底的直属自己,那他办不到,而这样一来,各方统军的将领,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军队产生或大或小的控制,而有宋一代,虽然赵匡胤出于君主集权的考虑对军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限制,赵构甚至还不惜杀掉岳飞来立威,可是到了宋末,兵为将有还是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的形成了,到了萧统这里,出于现实的考量,萧统也不可能对将军们做出太多的限制。

而眼下襄阳城里,将军们争得,与其说是一个出战权,倒不如说是一个荣耀,一个象征,一个历史定位,毕竟打赢这一仗,意义太过重大。

待众将军们话都已经说完,充分表达了必胜的决心和请战的意愿后,张世杰看了一眼依然淡漠的邱寻,朗声道:“诸位,这一仗的意义,大家伙都已经知道,本帅也就不多说了,眼下,最重要的,是这一仗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

左前偏将军卫道大声说道:“大帅,这还不简单,鞑子来了三万人,就别想回去一个,襄阳留下两万人,我们出动六万,两个打一个,配合火器和神弓,一准让他们有来无回!”

卫道是昔日白莲教的将领,在教内还有点地位,是谢书地门徒,不过在襄阳被宋朝阳一顿洗脑后,算是很早就入伙,成为宋朝阳的心腹之一,如今萧统回来,自然他也就是大大的功臣了,如今由于宋朝阳东下,也带走了不少襄阳本地的将军,因此如今,卫道也就是留下来的所谓“土著”将领地头儿了。

“不可。”邱寻淡淡说道,这是如今他第一次说话。

“这是为何?军师?”邱寻已经也是白莲教的谋士,因此卫道倒也对邱寻很是恭敬,相反,倒是张世杰的几名亲信,对邱寻却是有些不恚。

邱寻扫了一眼,沉声道:“卫将军,如今鞑子自西北往襄阳而来,如果我所料不错,我们能够和鞑子交战的地方,要么是等他们兵临城下,要不,就是城北八十里的黄摊。”

“黄滩……”众人均是惊呼出声,他们很多人都是镇守襄阳已经好多年了,自然晓得黄滩那是什么地方。

严格来说,黄滩是一座山谷,两侧都是山峦,而偏生向西北和向东南地开口都挺宽阔,而中间那一段极为狭窄,用后世地话说,那就是一个X型的谷地。不过谷中地貌却很复杂,有灌木,有水塘,还有泥潭,因此得名。

“此谷长不到十里,两侧山高不过两百丈,且此时秋末冬初,草黄叶落,我军纵然是以最紧密地方式隐蔽与黄滩,也不过能隐藏两万人不到,诸位若是想在此打个伏击,怕是很难。”

见众人凝神而听,邱寻接着说道:“此外,某夜观天象,推算鞑子行军脚程,大抵在后日正午到达黄滩,而偏生那时,却会有暴雨,暴雨之下,火器难用,试问诸位,何以有必胜之把握?”这段不算大家的钱哈,海涵一

第五十三章 会战(2)

听了邱寻的话,众人都沉默不语,毕竟人家说的都是最最现实的问题,比起口号和吹嘘来,自然更加让人信服。

“既无火器之利,黄滩又不是上佳围歼之所,我军不可能出动大规模军队与敌决战,因此邱寻以为,此战不能如诸位所说的那么打。”

“那该怎么打?”卫道依然不死心的问道,“总不能就这样把这么好的机会给放过去吧。”

“那可不是。”邱寻狭长的眸子微微一缩,原本温润如玉的神情此时却有一丝狰狞,“不伏击,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打,不能以多打少,我们可以以少胜多!”

邱寻的话掷地有声,一时间室内诸人几乎都倒吸一口凉气。

好大的口气,自打孟珙以来,宋军对蒙古人从来都是胜少负多,仅有的几次胜利,要么是绝对优势兵力围歼小股,要么就是钓鱼城那样凭坚城大炮,而如今,邱寻居然放言要用野战的法子,还要用劣势兵力和阔出对焊,此等豪气,怎能不让这群武夫们心折?

张世杰轻咳一声,道:“伯玉,你有什么法子,不妨直说,这里都是自己人。”

“大帅。”邱寻朝张世杰拱拱手,面色沉静的扫视了众将一眼,道:“黄滩往北三十里,乃是堵河,如今虽然是冬

“军师,卫道明白了……”本地人出身地卫道马上就晓得了邱寻的意思。此时虽然全国地江河都处于枯水期,。可是堵河却依然水流湍急,加上邱寻已经说了,几天后将会下大雨,那么,其中意思已经是昭彰了。

“不错,诸位随我来。”说罢,邱寻率先走到室内角上的沙盘处,拿起那根竹竿,大袖一挥,杆头准确的指在了一个插着小红旗的地方。“这里,就是堵河畔的黑石滩。”

众人也都围了上去,说实话,这沙盘他们也不是第一次看见,可是那时的宋朝阳也仅仅是按照天机阁的图纸,自己做的,而他不懂测绘不懂投影,因此那沙盘并没有显示出很大的优越,可是这一座,却是张世杰亲手堆成。为此昨夜,张世杰几乎是不眠不休,方才筑成。

邱寻一见,自然惊为天人,可是当他从张世杰那骄傲的神色中听到此物此法,皆是大宋天子所为时,心中自然一凛,看来皇帝地本事着实不是凡人可以想象的。

“黑石滩和黄滩之间还是逐渐下降。而且道路逐渐变窄,水流必然可以加速,只要我们在堵河上筑坝……”

剩下的,其实已经不用再部署,无非是小股部队诱敌,然后敌人到达指定位置后放水罢了,而先期准备工作,也就是筑坝挖沟等等。这些都是细节问题,无需邱寻多说,襄阳城的守将们也能做好。

“还没有完。”分配完任务后,张世杰正准备下令众人开始执行,先前一直皱着眉头的邱寻突然说道。

“军师还有何高见?”张世杰对于邱寻方才的谋划很是满意。因此语气也很客气。

“大帅。伯玉以为,襄阳城里留军两万五千不妥。”邱寻沉声说道。

张世杰摸了摸下巴。思虑一会,道:“也是,襄阳城高池深,据点太多,两万多人似乎真是不够,要不,明将军,你……”

“大帅,邱寻不是这个意思。”邱寻直接打断了张世杰的话,照他的意思,是要让右卫后将军明贞的一万人留守城中,而本已有些不悦的明贞见邱寻开口,自然又是满脸喜色。

好在早就知道邱寻脾气不好,张世杰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自然笑道:“那军师地意思是……”

“我说,襄阳城根本用不着那么多人,留下五千足矣。”

一语出而众皆震,襄阳城,五千人,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五千人要想守住襄阳,实在有些白日做梦了。

张世杰面有难色,道:“军师,五千人守襄阳,怕是……”

“不错,大帅,五千人守襄阳一定守不住,伯玉敢断定,阔出部一定会有一万人左右兵临城下。”

“那军师缘何还要尽抽城中精锐?襄阳若是有失,我等可是担待不起。”卫道有些担心的说道。

“那是因为,阔出和我们想的差不多,他本就没想攻城,如果我没料错,那么阔出一定会派一万人来襄阳城下虚张声势,而他自己带着两万人一定会走黄滩,那么,这一晚老弱病残,我们宁可放过,只要,我们可以一举击杀阔出!”邱寻紧紧握住拳头,眉宇间隐然有杀气流溢。

张世杰听了,神色里第一次露出赞赏之色,别的不说,单单是邱寻这份胆识和魄力,就让人刮目相看,不管怎么说,邱寻毕竟还年轻,可是出道已经十几年了,在当世,除了皇帝,天下无几人可与比拟者。

不过虽然如此,身为主帅的张世杰却还是问道:“那多出了的两万人,军师准备怎么用?”

准备的两万人,全部是山留下来地老兵,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装备精良,是张世杰手中的王牌。

“很简单,星夜从襄阳北上,绕过大巴山,自南崖子口北上,在后路等着鞑子的残兵。”邱寻对答如流。

“那么,军师以为谁可将此军?”张世杰紧紧盯着邱寻的眼睛,神色微微有些凝重。

众人也都满脸热忱,毕竟谁不愿意带着这么一只王牌军出动?谁不愿立下这么大的功劳?

可是邱寻却毫不犹豫的说道:“非寻不可。”

第五十四章 会战(3)

“军师,你确定你自己要带兵北上?”张世杰很是凝重的问道,毕竟邱寻乃是文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是他的职责,而上阵杀敌对于他来说,似乎有些遥远。

邱寻微微一笑,道:“寻五岁学剑,八岁骑射,如今虽不敢与枢密相公比量一番,却也自信能在鞑子里三进三出。”

“喔……”众人瞬时迸发出一阵狂热的欢呼,邱寻本就因为运筹精确,算计准量,而让将士们心中颇为敬服,如今听说他还会武,更是纷纷聒噪着要邱寻“露一手”。

校场上,邱寻一身银甲,身被披风,手持银素枪,端得威风凛凛,单是上马那一下,就已经让张世杰暗暗点头了。

远处,立着一个标准的箭靶,本来只放了五十丈远,邱寻听了却是微微皱眉,强烈要求换成八十的,并且拒绝了将士们的好意,执意要上三石强弓。

“湫!”邱寻高呼一声,坐下白马飞驰而出,而邱寻手上的银枪却被舞的如风车一般生风,只见一个银色光圈居于其前,而邱寻双手灵活交互,脸不红心不跳。

张世杰看了,嘴角微微上弯,看来这邱寻果然比情报里说的还要厉害,而很明显紫金山上的时候,邱寻并没有用全力,不然他也不会束手就擒,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既然邱寻如今不再藏着,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邱寻这次是真诚以待了。

“!”邱寻突然伸手一扔,那银枪如飞线一般划过一道弧线,深深的扎进了地面,而就在同时,邱寻取下三石强弓,取矢引箭拉弦开弓瞄准射击一气呵成,只听一阵呼啸声。随着一声“铿”响,爬在箭靶后面的士卒高高举起箭靶跑了过来,众人可以赫然看见,三箭呈品字形整齐的扎在红星上。方才那一瞬,邱寻赫然一次射出三箭来!就是军中千里挑一的神箭手,也不过如此了。

“如何?”邱寻矜持的微笑着,说出的话虽然简短,意思却很深。

“当得,伯玉。一切依你。”张世杰大笑着拍了拍邱寻的肩膀,一脸地赞许之色,而邱寻也认真的对张世杰点了点头。

二人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诸位,听本帅将令!”张世杰振臂高呼道……

“仲谋,你说这一次,鞑子打襄阳,会不会是连环计?”一直冥想的萧统在沉寂了好久后,突然说道。而这一次,他破例让高升进了他到每个地方都会有的密室里,当然,是最外面地房间,最里面的几间屋子,萧统至今不允许任何人*近,在台湾时,一次一个老资格的宦官不小心凑了过去,结果萧统亲手拿火绳枪结果了他。

不是不近人情,只是有的事情却是事出无奈。事实上这名宦官还在临安时就在宫里当差了,而且不论是泉州还是山,不论多少人或是逃跑或是投降,他也一直随侍銮驾,虽然不及李福和马凌省心得宠,不过也算的上尽忠职守,萧统对他印象也不错,可是这一次。他犯了错,依然毫不犹豫的将其诛杀,没有什么商量地。

当然,萧统给他厚葬,这些又是另外一回事。有些事是面子。有些事是里子,本无相碍。

高升其实进来后一直很惶恐。密室对于皇家的概念,他还是很清楚的,如今这间外屋子除了桌凳外,居然什么都没有,空旷的让人有些发毛,而皇帝把他找来,居然开门见山就说鞑子要会攻襄阳,自己刚说了几句,皇帝又陷入了冥思之中,他也只好干等着,只是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回过神来,他又不好在密室四处打量,于是只好端端正正坐着,一时间甚是难受。

如今皇帝说话,高升马上答道:“陛下,微臣看来,阔出攻打襄阳,试探多而实质少,阔出部不过数万人,单是枢密相公所部,就有八万之众,又有伯玉辅佐,襄阳断然无虞。”他们几个归顺后,除了邱寻,宋朝阳授予兵部侍郎,高升授予吏部侍郎外,三人还都进入了新置的参谋部,主要任务既是进行作战分析,情报整合,官不大,但是权力不小。这年头可不是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的年代,如今是战争时代,一个点子就意味着无数的生命,这一点萧统很清楚。

“襄阳,朕自然不担心,朕信得过伯玉。”萧统托着腮,皱着眉头说道,“朕最担心的,其实还是安庆。”

“安庆?”高升马上惊呼出声,他似乎也隐约的感觉到什么,只是有些不敢确定。

“不错,安庆如今虽然朕派了季友过去,加上原先地守军也有五万人上下,不过季友手下的军队比起金陵和襄阳来说,杂牌多,训练少,火器也少,而安庆,你知道的,易攻难守,若是阿术阿里海牙合流,会攻安庆,朕该如何?”

皇帝的话声音不大,可是高升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幅精准的地图,地图上宋军鏖集在襄阳,金陵,杭州这样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的三个点上,而最长的一条边的中点便是安庆,而就在北面,两个箭头一东一西,快速朝安庆冲过来,而那根线就像历久的弓弦一般,弹性虽有,却早已不强,那弓弦地中点受到强大的载荷,迅速下弯,挠度很大……很快,高升额头上已经见汗,他咽了咽口水,干笑一下,道:“陛下,不会有太大问题吧,如今武昌还有三万人,九江也有两万,如果安庆有变,这两地迅速驰援,足够争取到金陵大军支援的时间的。”

“几天,也就见分晓了,襄阳的情报,三天不到就能到这里,更何况安庆呢?”萧统幽幽说道,却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话,可是也什么都说了,不是吗。

第五十五章 诡谲(1)

“那陛下准备怎么做?”高升有些担心的问道,毕竟先前得布置现在看来,确实也有问题,而这虽然是皇帝所主导的,可是自己身为臣下,当时没有提出劝阻,说起来也是有责任的,高升向来都很自觉。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朕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萧统狠狠一拳头砸在案几上,厉声说道,“如今张世豪的舰队怎么样了?”

“还在外海游弋。”

“传朕旨意,调出五十艘船,他亲自率领,连夜北上,于海津镇登陆……”

“陛下是要直趋燕京?”高升大惊失色,那海津镇也就是后世的天津,如今宋朝水军甚强,自然高升以为是要直捣腹心了。

“非也,如此以来,岂不是暴露了我军实力?”萧统笑道,“朕,只是派张世豪代朕给忽必烈送点礼物罢了,反正他也只有几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