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
今天在圣马可教堂前用早餐时,侍应悄声招徐说,出十五里拉的话,可以得到一张环岛观光票,我觉得挺合算就付了钱,下午他拿来了票,却神秘兮兮地,从廊柱阴影下走出来,将我正瞅着的票藏在了餐巾下,接下来又藏进了帽子底下。
环岛观光环的是什么岛已记不清了,记得兜了三四个岛。威尼斯城整个是由石头垒筑而成,不见树木,寸草不长,可这些岛却是呈绿色丰饶的南国景色。一个岛上开着一家玻璃工厂,另一个岛则保存着古老的纯意大利生活方式,还有一个离得最远的岛,颓败的教堂掩映在草丛之中,教堂里藏有不少不知其名的画,还有佛像,但令人惊异的是,窗门都由厚水泥板一般的石块制成。生活的痛苦,还不曾从威尼斯挪移到这个岛上。明媚的阳光下,葡萄硕果累累,杂花纷乱,鸡踱着步。朝房屋里张望,女人多作典雅、轻松神态,身穿不整洁的衣裳,正默默地在麻布上刺绣。
六月二十八日
威尼斯之雨——从清晨起细雨连绵。午后出门,须去趟停车场,但这里尽是水路,没一辆出租车。乘汽艇固然不错,可上船地点在哪里却浑然不知。
同日
七时,抵达佛罗伦萨。趁尚未日暮之时,在旅馆周围走了走。这里出租车也不多,多的是与街市相得益彰的马车。街上商店已打烊,给人以只得与石墙打照面之感。我虽则疲倦,却挂念着列车上吃过的那种快餐鸡,不停地走着寻找。
六月二十九日
佛罗伦萨位于丘陵环抱的盆地中央,四周山顶上全是教堂,远远望去,教堂在绿树掩映下显出的美,使人忍不住心驰神往地要预约出租车前去踏访。意大利名画上,总是连篇累犊画着常见的风景,任何名画都以写生为基调。擦肩而过的佛罗伦萨女人,常常和出现在Raffaello Santi和 Vecellio Tiziano画中的女子是一模一样的。
达芬奇出生于此。他的“蒙娜丽莎”已在巴黎卢浮宫看过。不过,自蒙娜丽莎闻世以来,吃辛吃苦想找出微笑之奥秘的批评家们,对这幅画的评价偏高。其实,达芬奇并未致力于从女子的微笑中去探求意义。
来到佛罗伦萨后,觉得自己对巴黎有了更加真切的理解。与发生在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相比,要整整晚迟一百年的巴黎文艺复兴,一言以概之,乃是步佛罗伦萨之后尘。但到了十七世纪,情况已变成佛罗伦萨不得不去追随巴黎了。法兰西人没有把不断建设新传统以克服自身旧传统这件事忘在脑后,这一点也许是它得以超越意大利的最后之美,累层地建立起新世纪,收集和创造出自己的文化之美,玉成了巴黎之伟大的原因吧。
一味敬重古老传统是不行的。佛罗伦萨的情况类似于美人迟暮的悲哀,对之我们唯有表示敬意而已。
佛罗伦萨城的名画多得目不暇接,但现实中的佛罗伦萨远比绘画来得美。没必要上博物馆去喜爱点什么,要是有时间的话,我只想驾着马车逛逛街景和山景。
但丁,达芬奇,傅伽臣,马基雅佛里……,都出生于这个城市。加上其他的人,佛罗伦萨几乎是天才如云。乘马车穿过流经城区的阿尔诺河河岸,刚好停在但丁与贝阿德利齐相遇时的那座桥上。桥上,今日之贝阿德利齐正与潇洒的军人一起比肩并行。河水静止如镜,仿佛池塘,寂静无声的阿尔诺河中,倒影着古雅的建筑和云影,像死去的一般,既无波涛,也无船和人。马蹄在石块上踩出的空寂声响,恰似钉棺材的声音。
夜,又乘马车出游。公园榅桲树丛中到处是飞萤。马车夫指着十字路口一尊雕像,吃吃笑着告诉我,“乔治·华盛顿”。还真是华盛顿的雕像,怎么回事,华盛顿怎么会在这里显眼彰目的呢?我一笑,车夫越发哈哈大笑着,挥鞭催马前行。
六月三十日
动身之前,先去把博物馆看了遍。我在巴黎买的按意大利名画复制的版画,它们真正的原件都陈列在这儿。可版画似乎都比原件要显得精美些,这就好比罐头鱼有时要比新鲜鱼更鲜美一样。
同日
下午五时抵达米兰。预约的雷奇诺旅馆,因预约时间已过,房间全已住满,被拒之门外,改住马尔诺旅馆。在日本起程的当初,他们说过可上这儿来住的。
说是山清水秀的米兰,但这里既没有水,也没有山,再加上树木也没有。
离开巴黎后,我对旅行似乎又长了份见识,那便是,到一个新城市,在把行李托运去旅馆的同时,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这个城市的公园去,在那儿稍事休息,这可以消除旅行中的失望。
古城给人一种像是来到了巴马修道院'注'之感。水已枯竭的护城河弯弯曲曲。城墙壁立。这座琉璃的城堡,不由使人想象起里边一定居住着王公或囚犯什么的。我见过不少城堡,但米兰城堡是最漂亮的,就像童话里的城堡一样。身倚护城河的铁栏,仰望高耸的城墙,忘记了疲劳,一时间沉浸在梦想之中。钟敲一下,归依先祖,钟敲两下,归依无二无三之境'注'。伦敦塔的这段著名描写,我在少年时感到难以理解,现在觉得真蠢。燕子像蚊群一般,在高高耸立着的没有尖顶的圆塔上,飞成黑压压的一片。
从公园叫了辆出租,让司机开到斯卡拉剧院,车子停在剧院旁,所有的门都紧闭着。无奈,只好让车开回马尔诺旅馆。司机着急地大声嚷嚷,不肯启动车子,我一点也听不懂,只能直楞楞看着他的脸。其实什么事也没有,原来现在停车的地方就是马尔诺旅馆门口。
七月一日
离开米兰。动身时,对旅馆的烟缸爱不释手。我住过的旅馆里,数这家旅馆的烟缸最精致。一听说我要拿走烟缸,使者立刻用纸包好,我也给了两个里拉的谢仪,谁知他竟跟我要十里拉。这种事不只意大利才有,其他地方也时常会被缠上。
大致上,让人发现你有可趁之机的话,那么结果肯定会经常让人有机可趁。像我这等人,看上去身上随处皆是可趁之机,以致闹不清该从哪儿下手才好大,大咧咧的,外国人倒也不来沾边。但有时候,若遇上手疾眼快的家伙,一见有机可趁,毫不踌躇一下子扑过来,在你惊醒时他却早已干完了他的事。遇到这种时候,我就把它当做付税金,付钱得了。
去瑞士的那段意大利国境,山水之美,常常让人生出身在瑞士的错觉。但一翻过辛普朗,进到瑞士,山岳的险峻,空气的清澄,冰河的豪宕,才觉得和隔境那边的意大利完全不一样。再往里走,到蒙特罗一带,其景观的秀丽挺拔,使人不敢恣意轻慢。穿越蒙特罗,俯视莱芒古城,随着濒临湖水的洛桑城的逼近,脑子变得一片空虚,什么也不思考,渐渐进入了真正的旅行之境。正是山野最美的时季。灿烂之极归于平淡,失去了平凡,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美了。
晚八时半,抵洛桑。遍历众多国度,却连感想的余暇都没有,想来脑子让什么东西给塞满了。老子曰:物之为物,内中虚静,方可流转。我所感到的空虚便是堵塞不敞所致。
洛桑城的格局就好比是在小巴黎之上安置了一片湖水。每次登上胸膛般挺出的山坡,一旁平坦的大道便向远处延展开去。月亮高挂在湖上,俯视日内瓦城,只觉其嘈杂不已。
七月二日
上街得往上爬坡,得出一身汗,下来时脚下觉得冷,喷嚏越打越多。讨厌的街市。
湖水因下雨而朦胧一片,越过开在观台上的大朵大朵的蔷薇望出去,冰川渐渐消匿了身影。
梅雨时季,
蔷薇绽开
寒冽云雾中
雨中,
满院花朵摇晃
凋落
统莱芒湖半周,下午五时,抵日内瓦。因为是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打算买块表。一住进维莱缨旅馆,便马上上街去。日内瓦似乎是旅馆和钟表之城,柜台里摆着烟,你以为是烟店,可各个角落却又都摆满了表;看到在出售孩子的玩具,你以为是玩具店,但一走进去,玩具底下却是一串串价格昂贵却又货真价实的表。玩具店里有仿制玩具手枪,没加留意,到处寻找钟表专售店,在大街上溜达来溜达去的,却再也没碰上。这里的钟表专售店,看上去乱哄哄的,不能买。
据出售钟表的店家称,表浸在水里十分钟后,拿出来,仍像原来一样走动。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钟表这样公正的东西了。钟表成为这里最出名的特产,不是无缘无故的。所有的和平会议都在这里举行——思考钟表与和平的关系,乍一看似乎有点愚不及义,然而,天底下风光最明媚的地方,是谁都会致力守护和维持其永久和平的,对于承受这份特殊使命并引以为荣耀的人们说来,表示感谢和作出报效的最好办法,便是将最正确无误的钟表惠赠给这个世界——这是唯一可为之事。如果这样的暗合没什么意义的话,那么象征又算是哪门子事呢?到底是谁在致力于和平的思考呢?
七月三日
夜十一时,抵巴黎。每次旅行归来,总会对巴黎越发产生惊奇之感。我注意到,这次周游过的分属五个国家的大小不等的都会,一无例外地在拼命摹仿巴黎,但又都弄得不伦不类。摹仿得越像,如同一辙,个性也就丧失殆尽了。
由笛卡尔开其先河的都市国家的理性设计,褫夺去了欧洲的个性。这种几何学的胜利还对人的内心大施淫威,影响波及到现代。人的心灵让圆规的双足死死夹住了。
在巴黎,每次发生罢工,便像道路向尽头处延伸开去一样,总要蔓延到劳动的各个部门。如同巴黎的马路都辏集到路易十六广场一样,金钱吸摄住了巴黎人心灵中的全部机能。——每次回到这个城市,我的心便会沉静下来,越发感觉到某种不可测知的深奥,如此的不可思议,因为个性这种沉甸甸的东西正渐渐从我身上消失而去。
不知不觉间,我不再看重事物存在在那里这样的事实,我已经收起了对自身的怀疑,也无心对那种很美却又很空虚的笑容喊叫上几声。
七月九日
出席普尔札协会主办的讲演会。讲演者是Sobronne大学著名的植物学家普朗克和我。我讲的是有关日本文学的基础,翻译是山田菊子女士。在巴黎演讲,比起演讲本身,当众接受各种各样提问并作出回答,要显得难度大些。我不清楚听众是些什么人,所见到的似乎大部分是普尔札协会会员。协会会长是前文化部长,而名列顾问的则有爱因斯坦。博雷尔'注'等十余人。
我讲完后,会议主席请听众提问,但没人提问。前来和我握手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青年人,妇女则直楞楞地、神色奇妙地远远望着我。这当儿听众中有人走上讲台讲话,身旁的人告诉我,他是有名的雕塑家。
七月十三日
巴黎因筹备市庆热闹非凡。听人说,这市庆本来因为年年搞,大家都麻木了,今年似乎特别盛大些。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在雨中狂舞庆贺。明天是市庆日,会越发热闹。随今年市庆趋于高潮,必将会有一场左翼右翼的冲突,对此人们翘首以待着。这几天,几乎每天都看得到右翼被弹压、挨警官殴打的事。这里的右翼,多为精神至上论者。挂三色旗、唱国歌者,被勒令解散。所见所闻的巴黎,早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面容。虽说已是夏天,但连日下雨,很寒冷。
七月十三日夜
应奥托伊的盐谷、大久保之邀。帝大的矢部教授也一同前往。
穿过布洛涅森林,这一带的郊外是共产党的巢窟,高扬着红旗。四人在圣克卢森林一直漫步到晚餐时分。这片树林我在拙作《拿破仑和顽癣》里写到过,现在踏进它的原型,远比想象中还要幽美的景色令我吃了一惊。前些天也去过《盛装》中写过的夏尔丹·达格利玛泰逊,那里跟我的悬想也几无差别。
圣克卢森林很大,与别的森林有所不同的是,这里齐整地长着遮天蔽日的大七叶树,赛纳河宽阔地从它脚下流过。令人惊奇的是,软木塞浮成了一个小岛。
入夜,在大久保的住处闲聊。住楼上的松平男夫妻俩,以及鹤冈也加入了进来,越发聊得热闹起来。他们都是对祖国既爱且忧的绅土。其时,已过凌晨二时,如同日莲宗举行仪式似的,由乐队加入的提灯队络绎不绝打这儿路过,都是共产党的游行队列。三时离去时,已没了汽车。无法归去,松平遂驾自己的车把我送到远处的拉斯帕伊。像他这样亲切、温雅而有教养的贵族,这之前我还从来没遇见过。
七月十四日,巴黎市庆——
听说每年的这一天下雨,今天倒是个晴天。遇到这样的日子,因人群狂欢如潮,汽车电车都不通,不过今年蒙帕纳斯一带与平日一样,交通没受什么影响。
去看拿西旺广场的群众庆典。广场上挂着红旗和三色旗,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团体,举着五花八门的旗帜,陆续行进过来,行进的队伍中还有不少女人和孩子,看上去怕有好几十万人。他们右手握拳,高高举起,一边呼应着团团围拢上来的群众,一边合唱国际歌和马赛曲。在所有的十字路口,都有警官持枪防备着右翼集团的闯入。
游行群众的头顶上,高举有列宁、高尔基、斯大林等人的大幅照片,像广告牌似地晃动。这是共产党。接下来,是悬挂基督、马洛、巴比塞、罗曼·罗兰等的相片的。饶有讽刺意味的是,还有好几辆摹仿昔日女王排场的彩车。扮侍女的丑女看上去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百无聊赖、很泄气的样子,只有女王一人在向群众微笑。
前些日子曾邀请过我的国际笔会,他们写有长长词句的旗帜也过来了。那时我正好外出旅行,没能前去赴会。他们也变成左翼了?抑或虽不属左翼,也加入了游行?旗帜颜色,只有一伙是白的,看来,这是个混合团体。
晚,上香榭丽舍大街。雨下得很大。戴着头盔的警官队伍一直把守着各处要地,没发生什么事情。很快折回蒙帕纳斯,这里的人群在密雨中冒雨狂欢。
七月十五日
近来,一天下五六场雨已成家常便饭。读借来的《文艺春秋》,上面刊载着我的通讯之二,写的是刚抵达巴黎时的事。那时人特别激动,似乎兴奋得直喘气,想起当时的种种情景,觉得和现在的心情相比已恍若隔世,回首往事的感触特别强烈。尽管如此,前些日子孤身单旅的五国之行,毕竟有不少实际收获。我以为,大旅行只适合一人独往。万事万端,都由独自一人来承受,这比什么都好。
七月十七日
巴黎节庆后再呆在巴黎似乎有点犯傻,人迹变得稀少的大街上,彼此见到的都是无所挂虑的神情,使人有闲得无聊之感。
从供有钱人逍遥的福茨旭大街,到香榭丽舍、巴多布洛涅一带,到处悠转着不修边幅、无所事事的人。这一带的资产阶级,外出旅行据说都是开汽车,不坐火车,渡海时,则携汽车一道上船,所以,就是上遥远的非洲,也是带着自己的汽车去旅行的。这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星期天什么的,香榭丽舍一带,常常可以见到在英国过夜后归来的汽车,这是因为已经备有可装载汽车的特殊海轮的缘故。在日本,做了富豪,也谈不上有什么幸福,而法国富豪却是不断翻着花样玩乐。
七月十八日
独自在房间里读《中央公论》水上泷太郎的《相扑杂记》(读相扑报道是我的嗜好,水上的杂记尤其出色,我很感兴趣)。刚好快要读完时,有一周光景没碰面了的樋口来了,冷不防告诉我说,水上泷太郎死了。太突然了,震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樋口又说,是死于脑溢血。有人告诉过我,说水上晚年为饮酒过度所苦,我父亲也曾是这个样子,所以听说后觉得非常感慨。一天出门去,路上遇见冈本大郎,三人一起去了歌剧院。在车上打听起水上的死讯,冈本说,听说过南部修太郎的死讯,可水上是谁呀,没听说过。传闻变得混乱起来。死去的或许是南部也说不定,我想。要是南部的话,我起程前,他还替我写过介绍信呢。究竟谁死了呢?迷惑不解了约二十来分钟,突然,樋口脸色发青,人向一边倒去,倒在了马爹利旁边的长椅上,让人觉得快要死了的样子,我与冈本惊慌失措。“就这么着,别管我,待会儿就会好的”,樋口用忧伤的声音说道,冷汗从额头上大滴大滴地淌下来,看着似乎也受罪。过了五六分钟,脸色恢复了常态。“走吧,可以走了”,樋口先行起了身。我让他上了车,想道,看来樋口说的水上的死讯是个误传。
夜,应邀前往山田菊子处。丰盛的晚餐之后,听了《汐汲》及别的唱片,忍不住想看歌舞伎。
七月十九日
作回日本的准备。收摄起行李,好提前送到船上。不知怎么地,觉得很高兴。顶着枪林弹雨回去,正好显出勇气。
七月二十日
我的第二封通讯《失望的巴黎》,似乎在此间的日本人中间引起了疑问。但这个题目并不是我安上去的。这篇通讯,不是想写巴黎本身,而是想不加虚饰地展现我这个自然人被推到巴黎这个高级都会之后,所产生的心理变迁。
据说,画家小出(木酋)重从日本抵达巴黎的第二天,就嚷着要回日本,不管朋友们怎么挽留也听不进去,第二天返回马塞,一上船钱包就被偷了,在马塞滞留了三天,后来才回成的日本。高滨虚子听说也是这样。我也有同感。翻过一座山后,又有一座山出现在眼前,这么多山翻得过去吗?结果难以琢磨。我说过,巴黎没有现实主义,随时日增加,这种感受越发加深了。读这个都市的小说便会明白。这种地方,除了评论,小说什么的很难站得住脚。
七月二十一日
四下看去,男的都厌烦透了女的,而女的也都厌腻透了男的,却又都相安无事。男的呢,添枝加叶地对女的说些好听的,女的则一个劲地挣钱干活,是这样的一个都市。归根结底,因为美女如云,长相漂亮对女人说来便变得一文不值,这样的都市,全世界恐怕也就这一处吧?在这种视美貌和才能有如一堆垃圾的环境里,世界上人人引以自豪的美貌和才能便失去了夺目的光彩。所谓巴黎的忧郁,就是你再哭得大声,你再缄默不语,也派不了什么用场。烙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