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黎,每条街道的美都是均衡的,到处都气派得跟银座似的。不经意问朝上仰望,立即便能发现建筑物线条和雕像的那份微妙的精致,不经意间朝下俯视,则是装饰橱窗里种种绝妙的物品,和美奂美仑穿行其间的行人。——二十天就这么懵懵懂懂地过来的,唉呀,这段时间该从哪儿写起呢,竟一时寻不出个头绪。
有这样的传闻:在法兰西,钱不存进银行,而是作为现金捏在手里,便可以用不着上税。因为这个原因而未存入银行的钱,该有多大数目,谁也不清楚。
打架,不管什么场合,谁先动的手谁就没理。——据说存钱存得越多,就越受人尊敬。——即使隔壁死了人,也装作不知道不予理会。——没获得父母准许,男子决不能成婚。——车夫只有本本分分做车夫,侍应生只有本本份份做侍应生,否则,别指望发迹出名。——女人要是没钱,就结不成婚。——做父母的,必须将财产公平地分发给子女,以致父母不打算生养孩子。——没一个法国人不是这样确信无疑的:法国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国家。
想到这些,不知何故,总觉得法国和中国挺相像的。
四月二十三日
去圣日耳曼。途经相传椿姬和阿尔曼一起栖居过的布西巴尔,是个位于赛纳河上游,连树根也浸洗在河水中的静谧村落。河面上映着云影,树木簇拥的古老住宅散落四处,仿佛掩映在胡萝卜间的风景随处皆是。
站在圣日耳曼的高台上,六里开外处巴黎街市的平缓起伏,尽在一望之中。苹果花开得正盛,遥遥间,蒙马特尔山顶隐隐约约浮现在一片春日的烟霞之中。从苹果花下蜿蜒流过的赛纳河,任由古城城堞高高耸立着,川流不息地朝巴黎流去。风稍带点寒意。穿过法兰索瓦一世的宫庭。小梅樱早已过了花期,庭园里有着英国风格的院落。英国风格的庭院,在法兰西王朝时代,肯定是被当做洋气十足的建筑来看待的。
四月二十六日
雨。今天是大选日。选举结果大致傍晚可以知晓。但据称,左翼以绝对多数票获胜早已成为定局。
街头的邮筒上,右翼写着:若左翼获胜,即爆发战争!左翼写着:若右翼得势,即爆发战争!
在法兰西,在政府中把持着权势的是左翼,受压迫的则是右翼。这一点与日本正好相反。我第一次意识到,在这里,转向左翼就如同在日本倾向右翼一样的容易。
四月二十七日
大选尚未明朗,极右与极左相互竞争着。
四月二十八日
下午,与樋口、冈本太郎一起去布洛涅。城里保留着一片方正的边长五里的森林,市民因拥有这片森林而心灵不断得以净化。森林中盛开着七叶树花,花瓣飘落进喝着的咖啡杯中。让花荫间泄漏下来的阳光晒在身上,连说话也觉得厌烦了。我们缘何来到此地呢?好生奇怪呵。不意间生出了这样的疑问。我是绝非自己想来才来到巴黎的,是让朋友催促着去吧去吧,这么硬催促来的。结果来了一看,就跟这儿一样,不管上哪儿,也就是白花绿叶而已。在这儿呆着,一想起日本,就仿佛看到了那儿人们正在枯野里喝着酒。这里树梢上装着广播,音乐便自树花间落下来。
转眼间已是夕暮时分,便起了身,悄然站在一边,看一对青年男女吵嘴,头顶上,仿佛一串竖着的白蜡烛般的七叶树花丛,在风中庄重地摇晃着。冈本穿过巴黎凉篷,用法语唱起“年青人,爱吧”,打青年男女面前走过,这一来,刚才还争吵着的青年男女,不知是谁主动,便快乐地接起吻来。浓密树叶间,有衰弱的驾鸣声不时传来,我将之当做今天一天的终结。
五月一日
天阴沉着。有点儿感冒。
下午,头一回踏进前面开阔的墓场。莫泊桑的墓,墓石上除了花已谢落的蔷薇跷足站立着,还有一种光泽暗淡、脏兮兮叫不上名的花开着。死后,便是这个样子么?这么想着,一种身为作家的苦楚便立时在身上蔓延开来,赶紧从墓边远远离去。
接着来到还没去过的波特莱尔墓前。波特莱尔的这尊雕像随处都有制作的,故而很出名,可我却不喜欢这尊雕像的姿态,支着下颚,睨视前方,恰恰不像散文诗人。阴郁的树影下还有波氏的一尊卧像。然而,对我说来,渗入背面石墙里的铁锈,却更能让我忆念起当初读波特莱尔诗时的情景。
还留有微温吧?挨近冰冷的墓石,脚底下直打寒颤,忙踏过聚落在一起的悬铃木花,匆匆朝大马路上走去。城里正过五一劳动节。寒冷。
突然间触碰到了衣袋里的花,那是一同前往的樋口在莫泊桑墓地上拆下插进我衣袋里的。我在街角把玩这花,五一节,代替上街游行,我在街上兜售铃兰花,但愿能给众人带来好运。
五月二日
真的有点神经衰弱。不过,如尼采所言,人是因为公正才得神经衰弱的。这想法或许是对的。
有这样一种无赖,他们模仿克莱特·卡尔普的派头,在香榭丽舍大街阳台上,整日靠眺望行人的脸来打发日子,品评着哪个女人长得最出众。要是你吃不准这男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男子的话,只消看看他身边跟着的女子,马上就会明白的。以尊重传统而自豪的男女,他们的脸和姿态总是很美的。但是,眼前的这种人,不知什么地方,看上去总让人觉得愚蠢。日本也有这种人。
五月九日
哪里都无心看上一眼,就这么离开了伦敦。十二时半。多佛尔海峡上尽是雾,这雾如同茫无涯际的雪原。喝着咖啡,飞行在太阳闪耀的蓝天和雪原之间。法国的地面呈整齐的方形群团状,英国地面则呈云形。三时,抵达巴黎。多么无忧无虑的都会呵!第一次感受到了像是回到了家一般的心情。我的伦敦之行,似乎是为了重新认识巴黎而去的。
相违一周间,七叶树花已开完了,从克兰布洛瓦尔步行至圣·马丁,再折回到香榭丽舍大街,不知餍足地四处眺望街市。打算六月份再去趟伦敦,重新认识一下英国。
五月十日
去隆尚看赛马。这里看赛马如同日本的赏花游山。赛马场上也有闲躺在绿草地上读着小说的女子。马票很便宜,五法郎起售,所以可以轻松悠闲地过上半天。归途,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龙潘歇息。
七叶树花穗齐整、洁白,在盛开的花束间,喷洒着水雾。从埃特瓦尔通下来的散步道,一到星期天,便成了朝下流动的一条流行春装的河流。
五月十一日
上洛萨索贝尔看马蒂斯画展,展品主要为今年的作品。马蒂斯又变了。前些日子在毕加索画展上,让我暗中感兴趣的是,马蒂斯到底怎样跟毕加索豪宕的变化相颌顽?现在不由得使我感叹,马蒂斯依然是个大天才。这两人竞争的结果,似乎使得塞尚开始下降到了第三位。和毕加索那种真正的追求相比,马蒂斯的丰富稍稍让人有旁逸偏离之感,但就美而言,马蒂斯却该是第一流的。马蒂斯今年的主色调是黑色,不知何故,看起来总觉得有一种日本女性穿的黑襟和服的华美,不过情调有所不同。
五月十二日
今天又去看马蒂斯画展,深深意识到,绘画与文学,其道为一。日本尚无真正的文学和绘画,因而在艺术趣味上,谁都面临着堕落的危险。此事我以为值得关注。艺术家若让此事乘虚而入的话便会完蛋的。不过,现在还是免谈此事为宜。
五月十三日
天罕见的晴朗。今天又来到马蒂斯画展的门前。每天都想上这条相距两里路的大街来,总有些什么道理吧。那是因为从里奥·拉·贝齐到圣诺雷,这条不足十町'注'长的大街,是巴黎传统气息散发得最为浓厚的街道。尽管街上人很少,街景之美也颇平凡并且古老,没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但这里的小橱窗里陈列着的物品,即便是一付手套,那也是纯粹的艺术品。这恐怕是全世界物价最昂贵的一条街了。就我而言,整个巴黎,惟有这种狭窄冷落的街道,才是巴黎最好的象征。要说东京的话,那便是从药研掘至人形町背后的胡同这块地方了。在我看来,在东京要买纯粹东京物品的话,恐伯惟有此地。像这样的地方,整个巴黎也就圣诺雷到贝齐这段不足十町长的普通街道而已。此外,则是为西方人和大众所喜爱的街道。
也有我所喜爱的街道,那便是沿卢森堡公园围墙的奥古斯托·孔多街。人们几乎都不打这儿走。可这条街的夜景,却有一种寒俭得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的美妙。沿一丈来高的铁栅栏,排列着幽黑粗大的七叶树树于,苍郁的树下,默不作声走过的人影,只发出几声稀疏的跫音。古老的瓦斯灯发出幽蓝的光亮,街道一侧的建筑物,窗户都紧闭着。我默默地打这里走过,其寂寥之感,美妙得使人不由得浑身震颤。手无意间触摸到光滑的花冈岩石墙,指尖上便会有一种沾上了腐烂花瓣的酸甜气息的感觉。人临近死亡的前夕,大概即与这条街道的寂寞光景相仿吧。我每次打这儿走过,便会想到,巴黎只要有这样的地方,它便快寿终正寝了。别的街道,即使没见过,通常也能凭想象想象得出,唯有这里,简直是个末日世界,都市中的峡谷。
在我看来,巴黎最通俗、但人人看去却又觉得最高雅的地方,那便是香榭丽舍了。居于文化最高层面的东西,倘若不通俗,便无论如何也会失去其价值的。我放弃一己的偏好,尊此地为最高文化之所在。所谓偏好,归根结底即来自于持有此偏好者的人性弱点。
协和广场在我看来是个极尽人工之美的广场。在坦荡宽敞而又阳光明媚的广场上,成群雕像喷出的无数喷水,显得十分壮丽。倘若搜罗一下东亚可与之一比的地方的话,也许奉天'注'的北陵还差强人意。日本,那就是京都东本愿寺的屋脊了。行走在协和广场这一荟萃了人工美极致的所在,那种极其美妙的感觉给人带来的兴奋,要远远超过独自行走在深夜树林中的那份美感。来到这里,我感觉到了一种真正的感伤。自然,总而言之不过是自然而已。
今天听说了佐分真自杀的消息。他为我写过三封介绍信,现在还有两封尚在我手中。字写得极其工整。牧野信一也在前些日子自杀了。我和他们所见的最后一次面,大致都是在我出发来欧洲前的四天里。前后差上个一两天,见面的地方都是在银座惠比寿大厦前面,都是夹在夜晚的人群中,路过时,相互间招手打个招呼而已。两人都是同样对世间绽着快活的笑脸作着相同的姿势走过去的。
每次走过奥古斯托·孔多街峡谷,我总会想起为两人的冥福祈祝一番。
五月十八日
与樋口、冈本一起去万赛讷树林。自前日起一直持续着的暑热,今天仍持续着。宽广的树林里挤满了人。想去没人的树林深处歇息,可杂树林中随处都是一对对躺着的男女。我们三人与这树林显得很不相称吧,不免作此之想。与其处处缩手缩脚的,还不如聚在一起看看树梢,可大家都沉闷着无话可说。樋口不时长吁短叹着想早点回日本,冈本闷声不响,只是一个劲地撕扯着树叶,我突然想把这树林中的情景写成一出戏的某个场面,便掏出了笔记本。早就听说过,巴黎市民的心愿,便是周日男女结对去森林。但巴黎人的苦恼却在于,对堕为野蛮人的渴望显得一筹莫展。
征服第一自然,充分开发作为第二自然的技术,将第三自然的思想压缩到穷极之境,巴黎想方设法意欲返回第一自然,给自己作着返回原始的装扮,这便是第四自然。现实主义在这里早已消失。
五月十九日
参观立体摄影。这摄影在这儿还是二三天前刚出现,日本却是一个来月前就出现了。我想,对发明国优先发明地位的宣传,一刻也不能怠慢。
法国没有醉汉。法国人持有这么一种见解,认为只有智能低下的人才会滥饮烂醉,一旦出现这种人,便会马上被从酒店里撵出去。打盹儿和醉酒,是愚蠢的证据。
到处美人云集,与触目皆是丑女,是一码事。尼禄王纵火焚烧罗马城,便是因为美人太多之故。
这个国家的汽车司机和杂役工,相貌不亚于一国总理大臣者,是大有人在。而这里的大臣有如日本杂役般一身猥琐相者,也不乏其人。似乎筋肉与精神所占的比重呈一种反比关系,这就叫做文化。
……
五月二十一日
……
在法兰西,票据不直接兑换成实物是不收受的,在当今信用之世,这种古风显得实在过于迂腐了些。但是,对于把储蓄当作终生的指望,当做唯一的幸福的人说来,一纸见不到实物的票据,总在派着什么用场。把信用托付给别人,白白抛扔着自己的生涯,这样的冒险,肯定和真实的幸福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现金放在家里藏而不露地持有,是一种最为充实的攥在手中的感觉,并且,也没有比这更显得恬淡无欲的事了。在从前,所谓虚无,是指什么都撒手放弃的意思,然而,虚无在今天却是指那种要把东西最实在地持有的做法。
五月二十二日
呆在巴黎,便不会有心思作俳句。人让接连不断积压而来的念头弄得晕头转向,变得迟钝不堪。在此间的日本人那里,有“巴黎让人犯傻”这一说法。要在此地不犯傻地生活,就得一睁开眼睛便去动钱的脑筋。
今天收到水原秋樱子寄来的俳句集,葛布封面。开卷第一首为:
云雀啼鸣,
坠身于紧峭的松风
是写春之大和、唐招提寺的俳句。如今,天天所见尽是与之迥然异趣之物,不由为之感到震惊。
路易十五广场女神
老态龙钟,
春之雨
香榭丽舍
驴马铃声隐潜,
花季的阴天
骑手落马
春寒之野,
雨夹雪
这些不成其为俳句的句子,是我刚到巴黎时作的。在国外,作俳句让人感到为难的是,为了加进新的发现,句子就不得不有所损坏。
在印度洋上,高滨虚子曾作过这么一首俳句:
印度洋上,
月向东,
日朝西
没有比这更差劲的俳句了,但陷入如此幼稚平庸之境,还非名手莫属。这里边有着无法逾越的名叫“外国”的陷阱。
我想小说也同样如此。一种小说规范,由规范出发,经由这种规范,极度地抑制、抛弃、穿越自己,最终臻达完全通俗化的境地,由于丧失了小说的修炼,小说规范也随之丧失。
只搜罗纯粹之物,以臻达高度纯粹性为追求,那是不高明的做法。这一看法现在成了法国文坛、画坛和剧坛的共识,这也是新现实主义兴起的由来。
五月二十六日
在法国,白吃白喝中,唯白吃得罪加一等,至于白喝,是不成其为问题的。
这里的法律裁决,陪审制度具有决定性判决权,所以一个漂亮女子即使犯有杀人罪,也常常会得以无罪释放。漂亮女子的存在乃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这一理由作为一种默契的谐谑而体现在裁决当中。
法国人很少笑,因为他们拥有独独不需要笑的语言。日本却是非笑不可。笑意并不给人带来好运。
几乎见不到吵架。两人碰撞,被撞的那位便说声“对不起”。
大道的十字路口,若有盲人走来,所有的通行就会停下来,警官拽着盲人的手,慢慢引他到安全的地方。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事。
法国画家在海外出售作品所得金额数,要比日本的全部丝织品出口额还多。在法国,艺术的收入要超过实业。
世界各地去西班牙的游客,都会前去观看博物馆收藏的画,这些游客付下的金额,便成为国库中最重要的一宗收入。格列柯'注'、毕加索、委拉斯开兹'注'。戈
雅'注',由于出了这四位天才,西班牙国民遂可以永远悠哉游哉。
德川家康对日本的最大贡献,也许便是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日光'注'。
应该把歌舞伎改为国营,而让松竹、东宝专事新剧的经营,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发展剧艺的好法子了。
对于文学,我想,政府应当向新锐批评家提供留学经费,不必向一个人长期提供,三个月即可,因为呆在这里超过半年,这人在某种意义上便肯定会变得愚蠢无疑。这里随处都在喷出麻醉剂,对此不加察觉的,都是些昏睡过去了的人。
五月二十七日
到达巴黎的第一天上街,一见到有趣、珍奇的物品便想马上买下,可过了一个月后,却为那些当时急于买下的东西觉得懊悔。虽则如此,但我觉得,正是到达巴黎那天所遇见的东西,才是日本人所需要的东西。
今天去看塞尚画展。因为是三十年庆典,都是些从各国收集来的散佚之作,故而连长期居住在法国的人都还不曾享过眼福。据称,居里画馆共展出有一百四十件画和书信。馆外庭院里的喷水,在绿叶间熠熠闪烁。
塞尚早期到晚期的变化,我以为与文学的变化如同一辙。由摹仿、循守摹仿,到变形、再变形,到追求写实,直到臻达象征,死去。在旅途中,入睡时做的是奔走于枯野间的梦,到达这样的境地后,画坛便不断出现了裂变的迹象。许多人把毕加索痛苦地转向内面描写称之为天才的痛苦,但我觉得这是盲人的哀愁。
五月三十一日
读了点日本小说,感叹其纤细微妙之美。这种感佩,是什么时候变得非自己国家的文学而莫属的呢?然而,谁都又在不知不觉地聚集起来,围成一群,追随着普鲁斯特,就是说,做着死亡的练习。该适当做些有生气地活着的练习了。
最要紧的是要有生气。新文学,即使微不足道也没关系。
六月一日
人在心灵上有各种各样的聋,要是在日本,多半便意识不到自己的聋。而一旦来到这里,聋得厉害的部分,便会像倒戗的毛发一般扎人。
嗬,耳是不聋了,可日子却给耽搁了,日已迟暮,现在就是奔跑着追赶也赶不上了。碍难忘却往日聋的乐趣,忘乎一切地紧紧搂住那些东亚之物,咱们的得救便全凭着它了。
恐怕没有比歌舞伎和能所具有的那种美更能愚弄人的东西了。
六月二日
出来前,我常常遇见在国外度过了很长一段青年时代的吉田健一氏,这是个喜欢银座资生堂远胜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