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听李玉林船只战败,陈越并未苛责,命令调集更多的漕船,派遣更多的军队继续向清军发动进攻。

    “王爷,运河太窄了,多尔衮又派出了军队接应西面的清军过河,我军船只遭到清军两面夹击,恐怕不适合再战。”了解到李玉林败退的原因,有参谋劝道。

    “清军的火箭就把咱们吓退了?简直是岂有此理。”陈越不悦道,“咱们数次打败清军靠的是什么?是咱们拥有强大的水军优势。运河虽窄,足以行船。对付清军火箭还不简单,挖掘河里淤泥糊在船体上,足以抵挡火箭攻击。清军有火箭咱们就没有?把飞天神龙、一窝蜂等都给我装到船上,每艘船装载两门虎蹲炮,本王倒要看看,清军和咱们到底谁的火力更猛更强!”

    “王爷,末将愿意再次领兵去和满清厮杀!”李玉林涨红了脸,再次请令道。

    陈越狐疑的看着他:“你还行吗?”

    “末将这次若是放一个清军骑兵过河,甘愿军法从事!”李玉林立军令状道。

    “好,我就再给你一个机会。这次我给你两百艘漕船,一万军队,一定不许河西的清军骑兵过河和多尔衮会师!”陈越深深的看了李玉林一眼,道。

    李玉林重重的点头,昂然而去。

    河岸码头上,李玉林和漕帮帮主程九做着再次出战的准备。运河不比长江,太过狭窄,也只有程九这样的靠着运河吃饭的汉子才玩得转。

    程九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亲自向陈越请令,带着精挑细选的三千漕帮子弟参加战斗,负责为明军操船。

    大量的漕帮子弟在运河水面浮沉着,从河底挖出淤泥,糊在船帮上。有了淤泥,清军的火箭再也无法点燃漕船。

    同时,大量的火器被搬上漕船。三千漕丁七千明军上了两百艘漕船,再次向南进发。

    Ps:最近好像到了疲惫期,总是不想码字,唉!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887章 激战() 
    在明军船队撤退之后,博洛再一次派出手下搭建浮桥。而在运河的东岸,多尔衮统率的八旗兵也陆续赶到。两支清军隔着运河相望,八旗兵各色旗帜飘扬在运河两岸。

    对久经战场的八旗兵来说,十多丈宽水面的运河算不了什么,只不过两个时辰,又重新搭建好了浮桥,而且是两座。河西岸的骑兵又开始渡河了。

    “贝勒爷,明军又攻来了!”就在清兵渡河之时,哨骑来报,明军船队再次来攻,博洛闻言冷笑了起来。

    “既然他们要来送死,就让他们去死吧,勒克德浑,你带着所有弓箭手给他们一个狠的!”博洛对勒克德浑道。

    现在运河两岸有八旗军八万多,明军竟然还敢从大军中间经过攻打浮桥,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勒克德浑点点头,带着骑兵迎了过去,而在运河的东面,多尔衮同样派出了一支军队攻击明军船队。

    在距离浮桥五里之处,清军骑兵和明军船只终于碰上,还是采用同样的战术,清军弓箭手拉弓搭箭,大量的火箭向着船队射去。

    “传令下去,后面的船只跟上,各船缩小间距,船队排成两列!”李玉林的命令迅速传了下去。漕帮帮主程九指挥着手下漕丁飞快的划着漕船。

    根据上次的失败,李玉林总结了教训,那便是漕船之间间距拉得太远,导致一只漕船要面对着数十上百的清军攻击,使得船只遭到无数的火箭攻击之后,根本没有反击的能力。而前面的漕船遭到了攻击,后面的漕船因为距离太远根本插不上手,这也使得明军总是受到清军优势兵力攻击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所以李玉林改变了策略,下令各漕船首尾相连,并排出两列队形,这样运河上漕船密度大大增加,来保证和清军对射不落下风。

    如同飞蝗一般的火箭落在了明军船只上,而每艘船上都安装有厚木板用来挡箭,厚木板被水泡的通透,木板外侧还覆有胶泥,即便有火箭射在上面不会被点燃。

    而漕船的中间船板上铺满了河沙,火箭便是落在上面也不会点燃船板。即便这样,每艘船上还有五个士兵专门负责灭火,把燃烧的箭矢拔出来扔进河中,或者以水泼灭起来的火头。

    每艘船上十多个漕丁负责操舟,另有十来个盾牌手负责保护船上士兵,剩下的则都是火铳手火炮兵,负责对安上的清军发动反击。每艘船装备了虎蹲炮两门,火铳二十五支,另外还有大量的飞天神龙等火器。船上设总旗官一名负责指挥作战,漕丁头目一个,负责操舟。

    眼看着进入战场遭到清军的攻击,前面的漕船早已做好了准备,二十多个火铳兵已经装填好的火铳架在了厚木墙上,对着岸上清兵展开了齐射,岸上清兵与漕船之间八九丈的距离,对火铳来说距离事实不算太远,虽然火铳精度不算太高,每一次齐射也都会有一两个八旗兵被射倒在地。

    和火铳相比,飞天神龙更加厉害一些,每一具飞天神龙能发射出一百支火箭,数具飞天神龙同时发射形成的箭幕铺天盖地,飞入清军阵列之中。

    运河上箭矢如雨,往来如梭,无数的箭矢带着火光飞过运河上空,不时有火箭掉落河水中,发出“噗哧噗哧”的声音。

    然而弓弦的振动声箭矢的破空声到底压不住火铳射击发出的响声,更不用说虎蹲炮发射时巨大的动静。

    这是一个冷热兵器并行的时代,冷兵器被热兵器取代是历史不可扭转的趋势。而若论热兵器的装备和对热兵器的重视,八旗兵自然无法和明军相提并论。

    当昔日缴获自明军手中的枪炮随着南下大败丢失殆尽的时候,清军中装备的火器再也不如以前,自然无法和重视火器的明军相比。

    于是,负责指挥作战的勒克德浑震惊的发现,在和明军船队的对射中,他手下的八旗兵并未占多少便宜。

    大量的火箭落到明军船队中,然而这次并未能够点燃明军船只。无数的箭矢落到船上,大部分却被船两旁的厚木墙遮挡,对船中间的明军并未造成多大伤害。

    然而明军一轮轮的反击,却使得清军损失惨重。无数的弹丸箭矢从河中间船队射来,密集如同雨点一般,不时有八旗勇士中弹栽倒河中。

    交战了小半个时辰,运河里的船只一艘也没能点燃,而勒克德浑手下的八旗兵却死伤了四五百人。而明军船队还在速度不减的在运河中行驶。

    对漕帮子弟的表现李玉林十分满意,靠着从木墙孔洞中伸出的船桨,船只行走的速度很是不慢,漕丁们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默契。哪怕漕船相互之间离得很近,哪怕狭窄的运河上三列漕船并行,却根本没有碰撞发生。整个船队以不慢的速度,向着清军渡河地点驶去。

    近了,更近了,距离清军架设的两座浮桥只有半里的距离。

    运河两岸的清军数量越来越多,无数的清军弓箭手疯狂的把箭矢射入运河之中,船队里明军的伤亡顿时多了起来。

    三艘漕船陡然加快速度,向着清军浮桥行驶过去,站在船上的明军能够看到浮桥上正在渡河的清军那惊恐的面容。

    清军的浮桥还是以几艘木船,上面覆以木板搭建而成,整座浮桥以绳索相连,浮桥西岸,一队队的骑兵正等着从浮桥过河。

    在距离浮桥不到一丈的位置,三艘漕船横了过来,把船帮对准了浮桥。

    桥上的清军拼命的往船上射着箭矢,大半却被厚木墙所挡。明军火铳手还击着,不时有清军中弹从浮桥上掉落。

    几枚点燃引线的手雷被扔到了浮桥上,“轰轰轰”剧烈的爆炸声中,浮桥上的清军士兵如同饺子一般被炸落桥下,“咔嚓”声响,连在船上的木板断裂,桥上的清兵掉落水中。

    十多只装满火油的陶罐被扔到浮桥基座的船上,陶罐破裂,火油在船板上流淌,一个明军从船上拔出一支清军射来的火箭,甩手抛在了浮桥上,汹涌的火焰迅速燃烧起来。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888章 酝酿() 
运河东岸,五万余清军陆续抵达临清,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命令下,正在距离临清城十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被明军诱骗攻击金鑫部,白白耗费了几日却什么都没有捞到,反而使临清城为明军所得,清军诸将均有些郁闷。

    八旗兵也不是铁打的,行军数日,军队也会疲劳,多尔衮遂传令休息,等博洛勒克德浑两部骑兵会合之后再和明军决战。

    然而令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博洛两部骑兵竟然渡河受阻,运河受到了明军水师封锁,两次渡河浮桥都被明军烧毁,反而折损了上千士兵。

    于是,多尔衮这才明白,明军之所以敢进攻临清,恐怕依仗的便是这条勾连临清聊城的运河。于是,多尔衮明白了,为何明军占领山东数月没有发动进攻,那是因为冬天运河冰封根本无法阻挡清兵步伐,而现在冰雪早已融化。

    明军的火器太过厉害,两岸的清军在和明军对射中损失很多,博洛部损兵过千,而河东的清军也损失了差不多的人数,当然,在清军覆盖性的射击下,运河中的明军损失也很大。可是多尔衮心里却清楚,明清之间的兵力并不对等,明军损失的起自己可损失不起。

    “传令博洛勒克德浑,令他们带领骑兵向北绕过临清,寻觅合适地点渡河,然后从北面对明军发动夹攻!”仔细寻思之后,多尔衮沉声令道。

    “王爷,博洛他们绕到过河再从北面过来,最少需要七八日时间,若是明军趁机攻打过来可怎么办?敌我兵力相差太过悬殊啊!”老将石廷柱忍不住劝道。

    博洛勒克德浑两部都是骑兵,而多尔衮这边却是大多步兵,成建制的骑兵只有吴三桂手下两千余骑,还有便是多尔衮直属的一千骁骑营骑兵。而临清的明军兵力却是己方两倍还要多,若是他们趁机攻打过来,那可就麻烦了。

    “咱们有五万八旗,难道还怕十来万明军攻打吗?”多尔衮皱起眉头,冷冷的看着石廷柱。八旗满万不可敌,这是天下人的共识,是无数次大战中所证明的。多尔衮亲自带兵和明军经历过无数次的大战,还重来没有输过,现在清军虽然势弱,可自己手里还有五万八旗,仅凭这五万八旗,多尔衮也有信心战胜临清的明军。

    “唉!”石廷柱叹了口气,不再多言,这个时候他不敢再多说影响士气。

    虽然口气强硬,多尔衮也知道,现在的八旗并非以前。经历了伐明失败后,大量久经沙场的八旗勇士战死,现在手下一半以上的八旗士兵是从旗丁中重新招募而来。虽然他们也都从小受军事训练,大部分都打过仗,却多是以辅兵的形势上的战场,战斗经验远远不如南征时战死的八旗兵。

    若是以前,哪怕明军人数是己方两倍,多尔衮早就下令主动对明军发起攻击。可是现在,面对十多里外的明军营地,他要做的却是防守,等着博洛勒克德浑两支军队到了以后他才敢主动和明军作战。

    。。。。。。。

    临清明军大营,李玉林率领船队回到了临清。

    “王爷,西岸的清军骑兵已经离开了运河,正向北面行军,估计是想绕过临清,选择合适地点过河。”负责哨探的余枫向陈越禀告道。

    陈越点点头,问道:“你觉得清军会从哪里过河?”

    余枫道:“卫河在临清和运河交汇,清军即便向绕过临清,必须首先渡过运河。属下建议派出船队进入卫河进行封锁,这样清军骑兵便不得不继续向西寻找合适渡河地点。

    当然以他们骑兵的速度远远快于咱们的船只,所以想阻止他们渡过卫河几乎不可能,只能尽量拖延他们渡河时间。

    所以属下估计,若是咱们全力阻止的话,他们很能会在馆陶那里渡过卫河,在从馆陶向北疾行,然后会从武城那里过河。”

    “武城,距离临清才四十里,咱们可以派出船队前往武城,再趁机打下武城县城。”陈越道。

    “若是能打下武城的话,清军骑兵便只能继续向北,会从德州那里渡河。这样的话算起来他们绕到临清最少需要十日时间。”余枫道。

    陈越微微点头:“十天时间吗?应该够了。”

    。。。。。。

    临清以东三十里,一支商队正行走在夏津往南的乡道上。整个商队五十多辆大车,三四百人护送,人人挎刀拿枪,打的是范家商队的旗帜。

    三四百人的队伍,除了碰到军队,一般的土匪没人敢招惹。而为了避开临清的明军,范家商队选择从夏津往南,没敢走往临清的官道。

    队伍中间,商队的管事正紧张的询问突然出现的范天宇。

    “三少爷,您怎么消失了这么多天,这些天来您去哪里了,怎么突然出现在临清?”

    范天宇摆摆手:“上次是奉我伯父的命令做了一件秘密之事,事情暂时不能说。谁知道再回来的时候遇到了土匪,幸亏被漕帮的兄弟救了,在临清漕帮帮主程九那里盘桓了些天,谁知道明军竟然打到了临清,我不敢再呆,便想着寻找清军,谁知道碰到了你们。对了,车队里装的什么?”

    “还能是什么啊,粮食!本来是奉北京朝廷的命令采买粮食运到临清,谁知道走到德州的时候却听说临清被明军占了。我不敢再去临清,便从夏津南下。”管事禀告道。

    范天宇看着他:“我说你小子行啊,对大清这么忠心,临清被明军占了你不会停在德州,竟然敢冒险南下,你不怕遇到明军吗?”

    “怕,当然怕。可是咱们做生意的不是得讲诚信吗,说是把军粮运到摄政王大营,若是送不到的话我怕咱们范家被大清朝廷迁怒。”管事委屈道。

    范天宇点点头:“你小子不错,生意人诚信为本,正该如此。”

    范家商队非常幸运,从夏津南下数十里没有碰到明军,在到达清平县境内时,终于碰到一小股骑兵,却是平西王吴三桂的汉军旗骑兵。

第889章 吴三桂归降() 
    吴三桂当年打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时,手下拥有关宁军四万余,当时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其若是投降李自成,便是多尔衮带着十万大军入侵,想打下北京也非常难。

    可是李自成到底缺少雄才大略,看不清天下形势,一连串的胜利使得顺军上下极度膨胀,不仅没把吴三桂放在眼里,甚至还瞧不上关外的清军八旗兵,于是乎一片石大战顺军折戟沉沙,大好的形势一朝尽丧。

    而吴三桂投降满清之后,虽然被封为平西王,看似得到了满清朝廷的重用,其实过得也并不如意。在满清朝廷的命令下,他手下的军队被勒令汰减老弱,从四万多降到了一万余人。而他军队的家属又被满清朝廷勒令从关内永平府迁回宁远老家,然后满清朝廷任命满清贵戚带领八旗兵守住山海关。

    山海关在满清朝廷手里,宁远外面便是满清的老巢辽东,宁远等于是夹在清军腹地之中,形同人质一样。

    所以,吴三桂及其手下根本不敢乱动,哪怕是南伐之时几乎走到了绝境,吴三桂还是带着手下杀回了北方,丝毫没有重投大明的打算。

    然而现在情势却发生了突变,当范天宇到达吴三桂军中,见到吴三桂送上手里的书信之后,吴三桂的脸色大变。

    书信是大明齐王陈越所书,要求吴三桂带着所部弃暗投明,可以赦免其昔日罪过云云。

    吴三桂只是看了陈越书信一眼,便放在了一边,目光盯在其他几封书信之上。

    有两封是吴三桂妻妾所书,其笔迹吴三桂熟悉无比,另一封却是宁远游击孟勇所写。三封信几乎都是一个意思,那便是告诉吴三桂,宁远已经被明军攻下,他的家属还有手下军队的家属都落到了明军手中。

    “范公子,你们范家向来和大清关系良好,身为大清国的皇商,什么时候竟然又投靠大明了?”

    吴三桂心中剧动,脸上神色却丝毫未变,随手把书信交给身边的幕僚李友松。

    “平西王,我范家不过是生意人,身处乱世若浮萍,完全身不由己,”范天宇苦笑道,“为了保全家族,很多时候不得不做一些不得已的选择。

    满清对我范家不薄,可我范家这些年也帮助过满清不少,双方合作不过是一场生意,现在大明强势,选择和大明做生意也是理所当然。”

    吴三桂摆摆手,令人把范天宇带了下去。

    “李先生,刘先生,这事是真是假?”范天宇下去,吴三桂终于露出慌乱之色。

    “王爷,书信笔迹是否二位夫人的?”李友松问道。

    吴三桂点点头:“是她们的。难道宁远真的丢了?这怎么可能!”

    李友松道:“从孟勇书信来看,明军是乘坐海船从登州攻打宁远,明军水师强大咱们都知道,南伐之时,多铎和阿济格两路大军便是败在明军水师之下,从登州攻打宁远这样的战略实现起来不是太难。”

    吴三桂:“可是为何咱们却没有收到一点信息?”

    负责情报工作的幕僚刘泰林说话了:“很明显,消息被封锁了。明军是三月初浮海攻打宁远,现在已经四月份,时间已经一个月了,咱们竟然一无所知,除了消息被封锁再无第二种情况!

    “刘先生的意思是?”

    “很明显,摄政王他不愿让咱们知道消息。要不然咱们怎么可能一无所知,还要明军派人告诉咱们才知道。”刘泰林叹道。

    “如今为之奈何?”吴三桂失魂落魄的坐着,喃喃的道。

    “王爷,事关重大,咱们必须确认消息的真假,仅凭几封信却是不成。”李友松冷静的道。近万大军的身价性命,岂能仅凭几封信便轻易决定,这件事必须搞个清楚。

    “唉!”吴三桂长叹口气,“先生去吧。”

    李友松向吴三桂行了礼,转身出了大帐。

    一处小帐里,范天宇正惬意的喝着茶水,想想来前齐王陈越的许诺,他的心里便火热无比。

    若是能促成吴三桂军归降,不管范家如何,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天宇兄,我要知道事情详细经过。”李友松走进了帐篷,直接对范天宇道。

    “详细经过,难道那几封信没有写清楚?”范天宇疑惑道。

    李友松摇摇头:“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