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凶恶的绿营兵的威胁下,村里的百姓不情不愿的来到村中。

    “你是里长?”冯成用马鞭指着里长徐万顺问道。

    “草民正是,不知将军是?”徐万顺小心翼翼的问道。

    “本将军乃是大清国游击将军冯老爷,现在大清派遣豫亲王爷率领百万大军伐明,已经兵临扬州城下,只需要数日就能攻破扬州。现在尔等都是不再是明人,而是大清国的百姓了。”

    冯成用马鞭冲着正被逼过来的百姓画了个圈,气焰嚣张的说道。

    “是,冯将军。”徐万顺连连应诺,心里却暗暗叫骂汉奸,“不知道冯将军来到鄙村所为何事?”

    “奉王爷的军令,特来你村征粮征丁,你村户口二百,每户出粮食五十斤壮丁一名,明日就得到达扬州城外。”

    “啊!别啊,将军,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家家都断了顿了,哪里能找得出这么多的粮食?再说很快就要割麦子了,壮丁去了扬州,地里的麦子怎么办?”

    徐万顺连胜诉苦哀求道。

    “怎么办?你问我啊!你爱怎么办怎么办!反正明天此时,我要看到一万斤粮食二百个壮丁,若是你不能办到,看到没有?我就让我手下的兄弟自己去办!”冯成指着凶神恶煞般的手下威胁道。

    “这,这,这,小人尽力,尽力说服乡亲们吧。”徐万顺都要哭了出来,却也无可奈何。

    他知道若是不能满足这个汉奸的要求,等待村子的将会是一场洗劫,那时别说粮食了,死多少人还说不定呢。

    “将军,咱们干嘛不冲进去自己搜啊?“看着那里长不情不愿的去向百姓们喊话,一个家丁淫邪的看着人群中的青年村妇,不解向冯成问道。

    “你懂个屁,豫亲王爷让咱们出来弄粮食拉壮丁,不是让咱们抢劫的。豫亲王他老人家说了,以后这里都是大清的天下,这些百姓也都是大清国的子民,只要这些百姓听话,不许随意杀戮。

    再说只要他们肯自己献上粮食人丁,岂不是省了咱们的事,咱们就可以多走几个村子,筹到更多的粮食人丁。”

    冯成用马鞭敲了敲家丁的脑门,训斥道。

    “还是将军想得周到!”家丁竖着拇指赞道。

    听了里长徐万顺的话,村民们大哗,青黄不接的时候,大部分人家都拿不出粮食,可是看着虎视眈眈的数百绿营兵,百姓们知道不拿也没办法。

    最后徐万顺许诺,家里实在没有粮食的可以找他借粮,等麦子收了再还就是,当然要加两成的利息。

第480章 骑兵营() 
    当天,就有百姓陆续把粮食送到了村中广场过称,半天的功夫粮食就收了个七七八八。

    对很多百姓来说,交了这些粮食他们接下来就只能去挖野菜度日,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也不会有太多余粮。这里是扬州看,情况还好些,再往北到淮北淮安,那里比扬州还不如。

    至于没有余粮交不起的百姓,只能暂时向里长徐万顺借贷,等到麦子收了以后再还,虽然那样要多还几斤麦子,可这时也顾不得许多了,总比让绿营兵进家里收缴要好。

    当天晚上,冯成就带着军队住在了村里,他自己被里长接到了家里,好吃好喝款待着,在里长徐万顺的请求下,他手下数百士兵一部分住在祠堂中,一部分就住在这村中广场上,五月初的天气晚上也不算冷。

    看在美酒佳肴的份上,冯成勉强同意了徐万顺的请求,他也知道自己手下的秉性,若是让他们住到百姓家,这满村的百姓非遭殃不可。

    然而,即便如此,夜间村里也出现了踹门声,然后便是打斗哀嚎,以及妇女低声的抽泣。冯成喝的晕乎乎的,躺在柔软的床铺上,也不理会这些。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冯成才知道,晚上十几个兵痞冲入了百姓家,杀了两个男子,奸淫了好几个妇女,现在已经有两个妇女上了吊。

    村子里弥漫着一股愤恨的气愤,所有的百姓眼睛红红的恨恨瞪着绿营兵。可是面对手持利刃的数百士兵,谁也不敢乱动。

    “呵呵,管教不严,让里长见笑了,等回去以后,我会以军律严惩他们,该杀头的肯定杀头。”冯成尴尬的对徐万顺笑了一下,然后拉着粮食带着壮丁离开了村子。

    出了村子十多里,到了一处三叉路口,冯成便下令手下一个把总带着二百个士兵押着粮食和壮丁回扬州,他要带着剩下五六百人继续去下一个村子征粮。

    就在此时,地面颤动了起来,一团烟尘在大道北面出现,向着这里直扑了过来。

    眯缝着眼睛看着远处,冯成暗暗诧异,从烟尘来看分明是一支骑兵,绿营兵中战马太少,根本组不成这一看就是上千规模的骑兵,难道说是八旗老爷们亲自征粮来了?至于平南军,被死死的围在了扬州城中,根本不可能来到这里,冯成都没有往这里想。

    这支骑兵速度很快,很快就扑百步之外,冯成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刷着红漆的皮甲,铁制的圆盔帽,分明是一副明军的打扮,不是平南军骑兵又是哪个?

    “明军!”冯成惨叫一声,打马掉头就走,上千骑兵已经杀到了眼前,他这支完全没有防备的步兵岂能抵挡?

    其他绿营兵愣了一下,一个个的也扔到了兵器掉头就逃,只留下二百壮丁呆呆的看着这一切,看着大堆的骑兵从他们身边卷过,向着绿营兵追杀过去。

    然而步兵想跑过骑兵那是白日做梦,很快就有骑兵赶了上来,马刀只是轻轻一掠,便有一个绿营兵噗通趴在地上,背上长长的伤口往外飙血。借着战马的速度,不需要用力挥砍,就能轻松的把人杀死。

    很快便有聪明的绿营兵逃下了官道,逃进了路边的田埂麦田,便有骑兵勒住战马,从马背上取下挂着的手弩,轻轻地瞄准勾动机括,便有利箭射入逃跑着的脊背。在麦田里根本就跑不快,一个个的都是活靶子。

    余枫勒住了战马,打量着被绿营兵遗失在官道上的粮车还有那二百壮丁。

    “谢将军救命之恩!”确定是平南军骑兵,壮丁们激动的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道谢。

    “各位乡亲免礼,我们是平南军,是朝廷的军队,保护百姓是我们的职责!”余枫利索的跳下战马,高声道。

    “这些粮食我拉一车作为军粮,若是有人问起,你们就说全部被我拉走了!”扬州城现在被清兵包围,虽然粮食能从运河运入,但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候,已经没有粮商敢来做生意。虽然暂时不缺粮,不过仗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多些粮食总是好的。再说,五车的粮食只拉走一车也不算多。

    “将军,您把粮食全拉走吧,就是留给我们早晚也会被鞑子们抢走。还有,我想加入平南军,杀鞑子!”

    一个壮丁站了出来,眼睛红红的高声说道。他的妻子昨夜被绿营兵侮辱,他害怕被杀眼睁睁的看着,这半天来强烈的侮辱使得他再也不管不顾。

    “我也加入平南军!”又一个壮丁站了出来。

    站出来的越来越多,最后几乎所有的壮丁都愿意跟余枫走。

    他们想得很清楚,若是继续呆在村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被清兵掠走,还不如索性加入平南军和鞑子作战,早点赶跑鞑子救自己的家人。

    看着这么多人愿意跟自己走,余枫也不禁为之动容,这就是民心啊!只要民心在,保住扬州击败满鞑将不成问题。

    “好!既然你们愿意跟着我走,那就都跟着吧。不过我现在还有其他任务,我会派人带着你们向东,过运河去。”余枫道。

    虽然这些未经训练的壮丁打不了仗也帮不上多少忙,可是带着他们总比留给满鞑要好。

    留给满鞑,他们会被派做攻城的炮灰,到时还不知道有多少死在扬州城下。

    战斗进行的很快,绿营兵们根本没有形成抵抗,战斗也就是追杀的过程。除了少数的绿营兵逃走,剩下的大多被斩杀,即便是投降者。不是余枫非要杀俘,而是他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带着俘虏走。

    “那鸟游击跑的太快,没追上。”骑兵营副将马闯悻悻的回来了。

    “不用管他,收拾一下战场,留一队的兄弟带着这些壮丁押着粮车去运河,咱们去下一个村!”余枫吩咐道。

    根据敌情司士兵回报,满鞑派出了几十路的绿营兵下乡征粮征丁,时间容不得耽搁。

    壮丁们帮忙,很快便把战场收拾了好了,收回射出的箭矢,捡起绿营兵丢掉的武器,至于绿营兵的尸体,没有人有空理会。

    很快,队伍分成两部,一队骑兵带着壮丁往东开向运河,余枫则带着主力顺着道路往南杀去。

第481章 焦躁() 
    “轰轰轰”

    隆隆的炮声声震数十里,一枚枚炮弹划着弧线越过数里的长空,狠狠的砸在城墙上,落在城头。

    整个城墙都抖了几抖,被炮弹砸中的地方砖屑齐飞,出现一个个小坑。而城墙垛口很多地方也被砸的破碎,一丈多宽的顶部到处都是砖石碎屑。

    不过这种程度的伤害对高三丈五尺厚度达两丈的扬州城来说微乎其微。

    扬州有新旧两座相连的城池,西侧的为旧城又称府城,嘉靖年间为了备倭在旧城和东面的运河之间修筑了新城,是江都县的县治所在,又称县城。

    新旧两城之间是内运河,有石桥沟通两侧的城门。

    自陈越去年总督江北以来,为了备战重新整修了城墙。花费巨资征募了数千民壮对城墙进行了整修,特别是对西面的旧城。破旧处重新休憩,内填夯土外面包砖,而且在各处城墙修筑了数十个炮台。故,清兵再像另一个时空那样数日轰塌城墙的现象不会再出现。

    而对清军的炮击,扬州城自然也针锋相对的展开了对射。

    四十余门红衣大炮和六十多门佛朗机安放在西北两侧的城墙炮台上,对着清军大营展开了反击。就红衣大炮的数量来说,扬州火炮还要比清军多一些。毕竟清军是北方长途奔袭,数千斤重的红衣大炮携带并不方便。能携带二三十门已经不错。

    兵部司务陈于阶被陈越委任为炮兵指挥,每日里指挥着炮手对清军大营展开了猛烈的轰击,数十门大炮轮盘开火,逼的清军远离扬州城墙十多里才敢下寨。

    清军营地距离城墙过远,红衣大炮无法威胁其大营,只能转而对清军炮阵展开对射。不过这年头火炮的精度太差,红衣大炮装填的又都是实心炮弹,虽然居高临下想击毁清军炮阵也不那么容易。而且每次发射需要引药十余斤,铅铁弹丸重达十斤四两,每一次发射都耗费数两的纹银,所获又寥寥无几。最后陈越下令,只保留数门红衣大炮对清军炮阵回击,其他的则停止下来,等着清军攻城时在开火。

    站在北城敌楼,举着千里镜观察着远处清军的营地,看着野地里数千名被清兵强抓的壮丁正在挖掘着沟渠,陈越脸上陷入了沉思。

    扬州重镇大城,非泗州县城所能比,清军想轻易攻破不是那么容易,想必清军统帅也知道这一点。

    而观清军的动静,也分明是做着围城久战的准备。

    数千壮丁在野地里挖沟渠,分明是想把扬州护城河内的水引走。扬州护城河宽达十丈,与运河相通,不解决了护城河清军休想攻打到扬州城下。

    当然,清军也可以通过架在护城河上的石桥过来,扬州重镇大邑,人口众多商业繁茂,自然不会靠什么吊桥沟通内外,在每一座城门外,都有石桥架在护城河上。不过石桥狭窄,陈越每一座城门外都派了一营兵驻守,就驻扎在城墙和护城河边,只需要数门火炮,就可以完全封锁住石桥,清军想通过石桥进攻城墙,那就先忍受巨大的伤亡吧。

    很明显,清军没有强攻石桥的打算,而是想引走护城河的水,从其他地方发起进攻。只要能轻易跨越护城河,仅靠驻扎在城墙外的两三万明军根本不顾过来这么长的城墙,那时清军就可以随意选择进攻的地方。

    先引走护城河内的水,再剿杀驻守在护城河与城墙间的明军,这应该就是清军的打算吧!

    看得出来,满清豫亲王多铎用兵非常的稳,一点也没有急躁的样子。遇到这样的对手,陈越压力很大。

    虽然扬州城军民齐心,虽然有七万忠于自己的平南军,还有远多于清军的火炮以及高大的城墙,就情形而言,比另一个时空史可法守扬州时好了无数倍,只要用心防守,守住毫无问题。

    可是,现在时间并不在自己一边!城外的清兵只是一路人马,还有另一路正在顺江而下,想必这个时候顺军应该被清军击溃了吧?左良玉的军队会不会还像另一个时空那样投降?

    若是左军也投降,西路的清军肯定就要顺势攻打南京了,那时自己的父亲就要首当其冲。

    陈越不认为凭借父亲手下几万京营兵就能挡住西路清军前进的步伐。京营士兵不少,可绝大部分都是南京卫所的卫所兵,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比之黄得功这样的杂牌军还不如。

    而黄得功的死讯已经传来扬州,据闻博洛部已经攻占了整个凤阳府,正征集船只准备从浦口渡江进攻南京。

    大明的形势已经无比的危急,即使扬州能够守住又能如何?若是南京陷落,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扬州还有何意义?

    这一刻,陈越知道,时间并不在自己一边,若是不能迅速击溃城外的清军,回师救援南京,自己做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大明还会像另一个时空那样灭亡。

    可是,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击溃城外的清军?这一刻,陈越一筹莫展。

    陈越不知道的是,这一刻,清军统帅多铎也在焦躁中。

    自出潼关以来,多铎率兵一路摧朽拉枯一般,横扫数省几十个州县,所到之处明军纷纷望风而降,一路上根本没有经历过多少阵仗。

    可是到达南直以来,先是在泗州遇到了不小的挫折,损兵数千却一无所获。而现在又被扬州坚城所阻挡。

    看着扬州城上飘荡的旌旗,再看看城门外守桥明军的布防,以及扬州城头永不停歇的红衣大炮的轰鸣,多铎知道扬州是一个硬钉子,想攻破扬州并非那么容易。

    无法攻破扬州,就没法南下南京,灭明之功就落不到自己头上。现在只有寄希望博洛能够顺利的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只要博洛能攻下南京,灭明的功劳自己还能分润一二。

    平南军,陈越!我多铎宁愿不要灭明之功,也得打破扬州,把你们全部歼灭!

    看着远处的扬州巨城,多铎恶狠狠的想着。

第482章 就食于敌() 
    一个优秀的统帅具备的重要素质就是耐心,古代的战争往往耗时良久,一场战役,一座城池的攻防往往就需要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分出胜负。

    像不久前的松锦大战,也是耗时三年的时间,大清才取得最后的胜利,歼灭了明军十多万,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等大明总兵被杀,洪承畴、祖大寿等降清。

    松锦大战之后,大明失去了十多万最精锐的边军,从此只能任人宰割。

    作为大清数得着的名将,多铎自然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也不乏耐心和毅力。

    现在南明最后的精锐平南军被围困在扬州城中,只要灭了平南军,南明再也无力抵挡大清的进攻,对这一点多铎心知肚明。

    灭明之功固然重要,可剿灭平南军也不予多让,唯有剿杀所有反抗的明军,屠了扬州城,给南明其他城池官民看看,才能做到杀鸡骇猴,彻底摧毁明人的斗志。

    多铎在中军帅帐坐不住,便亲自出来巡营。

    先是看了炮兵的阵地,二十多门红衣大炮正轮番开火,整个阵地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照这个速度,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能轰塌扬州的城墙,那时也就是扬州陷落的日子。

    对于肉搏拼杀,多铎对自己手下八旗精锐有着绝对的信心,明军战力再强也不是精锐的八旗勇士的对手。

    指挥炮战的是怀顺王耿仲明,和明军交战二三十年来,清军吃足了明军火器的苦头,自先帝皇太极始,清军就极为重视火器,孔有德耿仲明等三顺王的归降,带来了大量会使用制作火器的兵丁和工匠,从而使得清军的火器上了一个大台阶。

    而对明军历次的大胜,更是在战场上缴获了无数的火铳火炮。现在就火器的利用率来说,清军已经远在明军之上。八旗兵火铳的配备率达百分之二十以上,每一百甲兵,至少配备二十支以上的火铳,五百人会配备两门火炮。

    不过红衣大炮这玩意,保养维护复杂的很,移动起来又太过笨拙,一般都是由汉军旗的八旗兵负责操作,而真满八旗兵不耐烦做这么细致的事情。

    多铎委任耿仲明为炮营提督,负责用红衣大炮轰击明军城墙。

    “大将军,您怎么来了?这里危险啊。”见到多铎过来,怀顺王耿仲明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跪下磕头之后埋怨道。

    “我是王爷,你也是王爷,不需要行此大礼。”多铎笑道,摆手示意耿仲明站起来。

    “那怎么行,我虽然蒙先帝隆恩得以封王,可在您面前什么时候都是奴才,给您磕头不是理所应当的吗?”耿仲明笑呵呵道。

    “哈哈哈”多铎大笑了起来,“少他娘的拍我马屁,我可不是摄政王,给不了你什么。只要仗给我打好就行。”

    “大将军您瞧好吧,扬州西北侧的城墙已经被轰出一道裂纹,顶多三日,那处就能轰塌。”耿仲明拍着胸脯保证道。

    “三天啊!那得加紧功夫把护城河填平了。”多铎自言自语道。

    明军的火炮也在还击,不时有炮弹落到炮兵阵地附近,在耿仲明的再三请求下,多铎离开了这里。

    扬州城西旷野里,在数千壮丁的努力下,一条长达五六里的沟渠渐渐成型,只需要截断护城河和运河的联系,就可把沟渠和护城河挖通,然后把护城河里的水引到附近一个低矮的洼地里。

    不过沟渠越是距离城墙近越是难挖,一旦接近城上弓箭火铳的射程,必然会造成民夫大量的死伤。虽然多铎不在意民夫的伤亡,可却担心因此影响攻城的进度。

    看来必须得大量抓捕明人百姓了,等攻城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