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郎轿鞅辈亢湍诿晒沤ド卤保檬趾蠡嵯蚰贤平セ饕晕靼参行牡拇笏痴ǎ

    另一路则是满清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率领八旗兵四万余从北京南下,先削平大顺在怀庆平阳河南府一带的军队,再经潼关攻向西安府。两路大军一北一南,对大顺军曾夹击之势,务必一举歼灭大顺军。

    而同时多尔衮又派出了范中行前往武昌劝降左良玉,指望左良玉带兵攻打襄阳一带,牵制大顺在荆襄四府的军队。由此可见,多尔衮对大顺军的重视。

    看着范中行的招供,陈越不禁皱起了眉头,事实上早在十月中旬,派往北方的锦衣卫以及山东总督王永吉就传来了情报,报告了满清出兵的消息。为此南京朝廷争论不休。

    一部分人认为,满清正倾国攻打闯贼,山东河南一带兵力空虚,正是大明挥军北上收复国土的好机会。

    另一部分大臣则反对,认为不如让闯军满鞑互相残杀,大明好坐收渔翁之利,与其派兵往黄河激怒满鞑,不如按兵不动,然后和满清谈判,哪怕是割地赔款,争取保住江淮以南的国土。

    当然,对满鞑闯贼两方,几乎所有大臣都看好满鞑会取得胜利。

    对朝廷大臣们的争执,崇祯皇帝同样举棋不定,他也征询过陈越的意见,想看一看平南军有没有能力北伐收复旧土。

    陈越给崇祯上奏,言道平南军满营尽是新兵,兵甲装备不全,铠甲武器极其缺乏。言外之意,就是平南军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北上。

    不是陈越害怕满鞑,而是平南军现在情况确实如此。几个月来,虽然招募了五万余军队,加上总督府标营,加起来也有七万余人。可是除了标营兵甲齐全以外,新军营装备都是不全,泰半士兵都是以刀枪冷兵器为主,弓弩火铳大炮极其缺乏。

    虽然军械司正在全力制作武器,可是产能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提高,想短时间制作出来装备几万大军的装备,实在是力有未逮。

    据陈越的估计,想生产出能装备五万人的武器铠甲,至少还需要三四个月,要到明年三月才行。这一刻,陈越对崇祯充满了抱怨,平南军几万兵马尚且无法装备齐全,崇祯又在南京搞什么劳什子京营。

    若是集大明之力倾力打造平南军,一年之内训练十万军队全无问题,这样完全可以守住两淮,把满清军队挡在北方。

    而现在限于钱粮武器,自己竭尽全力也只能招募装备训练五万余新军,这么多人别说北伐了,就是能不能守住扬州还是两说呢。

    制衡,可恶的制衡,陈越知道这是崇祯害怕自己做大,这才打造一支京营制衡自己。可是他就没有想过,现在是什么时候?闯贼献贼占据了半个大明,满鞑入关在北方虎视眈眈,形势已经如此危机,还搞什么制衡。一支仓城招募的京营能济什么事?

    不过对崇祯的决定,陈越也无可奈何,他能做的就只有竭尽全力,等清兵攻来时守住扬州拱卫南京。

    至于击败满鞑收复北方,陈越不敢想。一支仓促招募不足一年的军队难道就能和满鞑久经百战的精兵相匹敌,那是岂不是笑话!

    “把范中行所说的情报抄录一份送往南京,然后你就去归德府,以后北方所有敌情司人员都归你掌管,一定要及时查探出满鞑大军的动向。”

    陈越对刘能吩咐道。

    “是,侯爷!”刘能大喜过往,相比尔虞我诈的南京,他更喜欢当一个夜不收。

    陈越决定,把敌情司一分为二,对外往敌方派出密谍探查敌情由刘能负责。对内监控辖区,防范敌方人员渗透,监控下属官员则有何禄负责,为此,陈越新组建了内卫,专司此事。

    满鞑的铁蹄声已经越来越近,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接下来的时间,陈越把全部的经历全部投入了工作中去。而在平南侯陈越的督促下,幕府各司飞速运转着。

    参谋司忙着以满鞑八旗兵为假想敌,制定者敌军进攻时平南军应该采取的对策。

    战训司则忙着训练新募的士兵,城北新兵营整日杀声震天。

    军械司正加班加点的打制铠甲武器,城外工坊的噪声日夜不休。

    后勤司正在加紧采购各种物质,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大批的粮船往来于运河之上,湖广江西两浙的粮食正在往扬州汇集。精铁赤铜煤炭石灰火油硝石硫磺,各种军需物质均往扬州汇集,各地的商人笑弯了腰。江北总督府拿出所有的银子大肆采购,为即将而来的大战做着准备。

    所有人都知道,战争是越来越近了!

    ps:以后都会一更四千字了,免得有人说短小无力。

第439章 清军南下() 
    潼关

    黄河浩浩荡荡自北而下折而向东,渭河自西而东在拐弯处汇入黄河,两河把这片高原分为三个区域。往南则是险绝连绵的秦岭。在秦岭和黄河之间,则是沟通关中和河南的潼关道。

    自战国以来,这处通道就是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先秦时函谷‘丸泥可塞’之险要,随着黄河不断冲刷以及河水水位变低露出河床而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移的潼关。

    明朝时的潼关,早已不复秦时之险要,随着黄河水位的降低,沿着河滩岸边向西就可进入关中。所以潼关就建在黄河南岸河滩上,此处的地形已经不复秦汉时那么险峻复杂。而且在关城的南面塬沟之间还有汉时老潼关道,可以绕到黄河岸边关城之后。当然那里地形更为复杂,不利于大军的行进。

    潼关关城以及南面的各处塬顶,十多万大顺军分布在这片狭窄的区域,正和数万清军出于激烈的交战中。

    自从三月份山海关大战失败,李自成带着的顺军主力损失惨重,被逼不得不后退回返关中,重整军力。

    在关陇,在荆襄,还有数十万顺军。

    各处的军队被纷纷抽调关中,李自成手下又重新聚拢了近二十万军队,当然其中的老营主力只有四万多人,不过在李过、高一功镇守的陕北延安榆林,还有数万顺军主力,其中李过的后营更是顺军五大主力之一。

    抽调军队,调集粮饷,集聚实力,伺机东渡黄河和清军再战,这就是李自成采取的对策。

    可是,关中河南一带连绵的战争,已经使得潜力耗尽,躲避战争使得百姓们无力种粮,再加上干旱使得这一年的秋收锐减,顺军根本筹措不到足够的粮饷。

    靠打大户固然能够短时间内弄到大量的财富粮食,可是几年来,河南关中一带的大户早已打完,而生产却远远没有恢复。

    满清也没有给顺军重整旗鼓的时间,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九日,满清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带领大军自北京向西一路绕道蒙古进攻陕北,途中把宣府、大同的降军尽数抽调,总兵力达八万余人。

    宣大的数万明军原来都投降了大顺,李自成没有及时整编也没有派出将领统率也没有监军,而还是由原来的明军将领带领原来的军队,可叹现在都给别人做了嫁衣。

    得知清军攻打陕北的消息,李自成便抽调大军北上,李自成和刘宗敏更是带领军队从西安北上增援,到达洛川。

    可是,满清并非只有阿济格一路军队。崇祯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满清豫亲王多铎、孔有德、耿仲明统率四万多八旗兵主力南下,于十一月中旬攻下大顺军防守的怀庆府,十二月初从孟津渡过黄河到达河南府,十二月十五日进至陕州,击破顺军张有曾部。十二月二十二日,多铎军进抵潼关二十里外立营。

    满清并非仅仅攻打陕北,而是分两路来攻,已经北上到达洛川县的李自成进退维谷,不知道该增援哪里。举棋不定之余,竟然在洛川犹豫了十多天。

    而潼关距离西安太近,若是潼关陷落,西安也根本守不住,再加上多铎军攻势甚急,大顺军潼关守将巫山伯马世耀已经连连派人求援,于是李自成便率军回援潼关,以期击败多铎军后再回师北上和阿济格决战。

    这个时候,清顺双方战略的高下轻易就分了出来。本来顺军占据着潼关之险要,只要据关而守兵力又充足,清军短时间内根本打不破潼关。

    可是心忧陕北的战局,害怕阿济格击败李过高一功后挥师南下夹击,李自成急着迅速击败多铎军,一到潼关即下令向清军展开进攻。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将刘宗敏亲自率领军队向清军发起了攻击,却惨遭失败不得不退回潼关。正月初四日,右营主将刘芳亮统军出战,再遭挫折。顺军的士气一下子低落了下来。

    初五初六日,大顺军连续出击,均遭失败,在骁勇精锐的八旗兵面前,顺军根本讨不到便宜。多铎统带的都是八旗兵精锐,就是孔有德耿仲明手下也都久经沙场的老兵,这可以说已经是这个时代东亚最强的军队了,战斗力不是顺军能比。

    可是在潼关天险面前,即使清军战力再强,想破关而入也不是那么容易。直到正月初九,清军的红衣大炮陆续运抵潼关,多铎终于下令开始主动向潼关展开进攻。

    红衣大炮炮声隆隆,声震黄河两岸,在炮弹的打击下潼关关墙堆叠破碎,砖石乱飞。八旗兵弓箭手连同孔有德汉军营火铳进抵关墙外,向关头倾泻弹雨箭幕,关头的顺军死伤惨重。

    李自成派出骑兵出关反击,又派人绕到关城南面高塬,从南面夹攻,试图从清军阵后突击,竭力想扭转战局,但在防备甚严的多铎面前,都没有成功。

    而此时,阿济格带领的重兵经山西保德渡过黄河,已经攻到了陕北,李过和高一功带领军队死守榆林,眼见攻城不下,阿济格留下投降的大同总兵姜瓖率领一批明朝降将继续攻城,牵制陕北大顺军,自己却统领大军南下,向西安推进。

    在十二月十四日占领了米脂县,李自成老家的百姓不分老幼全部惨遭清军屠戮。

    此刻,西安的顺军大部都增援潼关,李过部被围在榆林,再也无力抵挡南下的阿济格部。

    在清军的两路夹击之下,李自成知道关中的陷落已成定局,若是再继续死守潼关等到阿济格兵临西安城下自西夹攻,等待大顺军的唯有覆灭一途。

    无奈之下,李自成被迫带着主力撤回西安,只留下巫山伯马世耀带着七千士兵在潼关阻挡多铎。

    以七千士兵独挡数万强敌,马世耀根本无力抵挡,遂假作投降却暗中向李自成送信,请李自成回师潼关内外夹攻击败清军。

    谁知道派出的信使被伏路清军俘获,第二天,多铎以打猎为名,在潼关西南十里的金盆口设下埋伏,然后谎称举行宴会,把马世耀部下的马匹器械全部解除,一声号令,埋伏的清军突然冲出,把马世耀和他部下七千余名大顺军将士全部屠杀。大顺军击败清军最后的希望就此破灭。

    阿济格大军南下,潼关失守,守住关中无望的李自成决定放弃西安,取道蓝天、商洛向南阳转移,和留在荆襄一带的大顺军白旺部会和。

    正月十三日,李自成命令权将军、泽侯田见秀殿后。随行的有汝侯刘宗敏、、磁侯刘芳亮、绵侯袁宗第、义侯张鼐等大将,以及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大顺高官,还有包括皇后高氏在内的眷属,兵员约为十三万。

    当然这部分并非大顺军在陕西的全部军队,此刻李过高一功在榆林还有数万人,而汉中宁夏、甘肃、西宁还分别有数路顺军来不及撤退。在另一个时空,李过等部顺军选择了西上甘肃会合党守素等甘肃西宁的军队,然后取道汉中南下四川,一路顺江而下到达荆州一带,直到李自成死后才在湖广和随李自成东下的大顺军余部会合,后被南明朝廷改编为忠贞营。

    李自成仓促撤退纯属无奈之举,他没有选择西进和以上数路顺军汇合,因为西北甘肃西宁一带都是荒凉之地,即使到了那些地方也没有发展潜力。而经武关南下,到达湖广,却是大明的富裕之所,李自成打算以荆襄为根基,南下可攻略湖广全境,顺江东下可以攻打南京江南大明腹心之地。

    为了迟滞清军的追击,李自成下令殿后的泽侯田见秀烧掉西安来不及携带的粮食和库存物资,把整个西安城烧个精光。可关键时候,田见秀犯了妇人之仁,认为与其烧掉了粮食,不如留给百姓们度过饥荒,烧了西安城更会使得大量的百姓无处可住流离失所。便只烧掉了东门城楼和南门城楼。

    田见秀的妇人之仁使得清兵在西安得到了大量物质补给,得以从容休整。而事实上经历了数月的行军作战,清军也已经疲惫不堪。多铎部率先攻占了西安,很快阿济格也带着北路清军与他会合,两军便留在西安休整,并向满清朝廷请示接下来该如何动作。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代表满清朝廷传来旨意,先是斥责了阿济格因迂道至蒙古鄂尔多斯部落索取马匹,耽误了时间才没能把李自成留在关中,命令把西安的清军一分为二,阿济格带领一半清军南下追赶,将流寇余孽务期剿除,以赎从前逗遛之咎。多铎则带着另一半清军出潼关经开封归德府向南攻打大明南京朝廷。

    连续的胜利,使得满清上下狂妄无比,自认为整个天下再也没有对手,不管是逃往内乡南阳的顺军还是扬州南京的明军,都抵不住一路清军的攻击。剿灭顺军,灭掉大明,一统天下在此一举!

    而此刻,但从数量上来说,大顺军的兵力依然远在清兵之上。李自成从西安带着十三万大军走蓝天出武关到达南阳府内乡县,而荆襄四府的白旺郝摇旗还有顺军数万,而聚集在西安的清兵总兵力也就八九万人,还一分为二,追赶李自成的阿济格部总兵力也就四万多。

    不过清兵都是真正的八旗精锐,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部汉军旗战力也是超绝,战斗力不是屡遭失败的大顺军能比。

    在西安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阿济格带军向南追击。

    而李自成军队数量虽然远在清军之上,可是大败之后士气低落,撤退时又拖家带口,行动迟缓。正月十三日出发,二十九日才到了内乡,并在此停留修整了很长时间。直到阿济格部清军追赶上来,才于三月十八日拔营南下湖广。

    而顺军的内部就南下路线来说有过激烈的争执,按照李自成的计划,大顺军应该直奔南京,占据大明的东南财富之地。由于顾君恩的竭力劝住,才决定南下襄阳承天,和白旺部会合,毕竟顺军在荆襄四府已经经营了很长时间。

    从崇祯十八年的三月到四月,顺军在邓州、承天府、德安府一带和清兵连续交战,却屡战屡败,荆襄四府根本守不住,李自成便只能试图率军渡过长江,向长江以南转移,遂和盘踞在武昌的左良玉军接触并发生了战斗。

    在阿济格率军南下追剿大顺军的同时,多铎带领另一半的八旗主力约四万多人,于二月十四日出潼关,经洛阳东进至归德府,三月初九,攻陷归德横扫河南大半地区,河南诸州县皆为其收降。大顺军将领刘忠,明河南总兵许定国等部纷纷投降。

    而西北乃至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原本投降了大顺的明朝降官降将,纷纷拜表改投了清廷,比如大顺宁夏节度使陈之龙、投降大顺的原明朝总兵牛成虎,以及白广恩、姜瓖、唐通、黎玉田、马科等,满清平添了十数万降军改编为绿营,用以镇守各地,从而抽调出八旗主力用以南下攻打顺军和大明。

    多铎军到达归德府,再往南就是南直各府,也就是平南侯陈越的辖地。早在多铎清军出潼关向东之时,在归德的刘能就探出了清军的情报,急急的把情报送往扬州南京。

    得到清兵大举南下的消息,南京朝廷大振,急下令江北总督陈越整斥防线,务必把清军挡在淮河以北。同时命令左良玉部死守武昌,守住长江上游,挡住闯贼南进东下之路,逼迫闯军和清兵死战,好坐收渔翁之利。

    对现在的大明来说,等于受到清军和顺军的两路夹攻。这两路大军哪一路都是大明的死敌,哪一路也都不好惹都曾屡次击败过明军。

    形势如此危急,刚刚偏安南京一年时间的崇祯朝廷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第440章 归德风云() 
    崇祯十八年三月五日,河南归德府治商丘。

    满清豫亲王多铎统率数万大军分三路来攻的消息已经传来,犹如乌云一般压在商丘上空,整个城池十多万军民人心惶惶。

    八旗兵的残暴在北方广为流传,其数次入关抢掠,山东京畿一带的百姓深受其蹂躏屠戮,而归德府距离山东如此之近,自然久闻八旗兵的凶名。

    崇祯十五年以来,整个河南顺、明两方势力交错。南阳、豫西北各府县早被顺军攻占,就连省会开封也没于滚滚的黄水之中。大明能够控制的唯有和南直毗邻的豫东各府县。而商丘就是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池,河南巡抚越其杰也就以商丘为治所。

    而现在,清兵携击败闯贼之势挥兵南下,意图灭明,而归德府成为阻在其面前的第一道障碍。

    多铎手下有八旗兵四万余,其中还有一万多精锐的外蒙骑兵。而商丘城内,原本只有士兵五千人,即使加上应召匆匆从睢州而来的河南总兵许定国部,总兵力也不过一万出头。清兵大军压境,想守住归德府所有州县已不可能,唯有集中兵力于府城商丘。

    府衙内,巡抚越其杰和归德知府袁枢相对无言,不知道该如何破解现在的局面。

    “中丞大人您真的给江北总督府发了求援的文书了吗?不知道援军会什么时候到?”知府袁枢再一次问道。

    “早在年前我就给扬州去信,报告清军的动向并求援兵防守归德。就在上月清兵出潼关东下时,我又一次派人往扬州求援。想必,想必援军应该快要到了。”越其杰犹豫着说道。

    于是,二人再次相对无言。三个月前已经求援,到现在还没有一兵一卒前来,这意味着什么二人再明白不过。朝廷根本就没有把归德府放在心上。

    “平南侯好大的名声,也不过是一庸碌之辈!”终于,知府袁枢咬牙骂道。他无法辱骂朝廷君王,只能把矛头对准手挽兵权的平南侯陈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