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个混蛋半夜不睡觉,想干啥?”陈越恼火的看着不远处一脸无辜的陈平。

    “是老爷让我看着你,不许你乱来。”沉默了一会儿,陈平低声道。陈越只能怒哼一声,转身回自己房间去了。

    回头看了一眼姐姐紧闭的房门,陈平的脸色很是复杂,此刻他的心乱糟糟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对解救了自己和姐姐的陈越,陈平是充满了感激,并发誓要用这一生来报答。可是自己报答也就算了,他不愿意再搭上自己的姐姐。陈平本能的认为自己的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女孩,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四书五经学的比大部分读书人都好,这样的女子应该要嫁给举人进士的,陈越虽然好可也只是个粗鄙的军户,又哪里配得上自己的姐姐?所以当陈江河暗中吩咐让他看着二人之时,陈平果断的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照例是早早起床,操练武艺,恼火陈平昨夜坏了自己的好事,陈越给他的训练多加了两成,害的陈默也得陪他一起受罚。当陈江河和陈岩拿着打制好的两只煤球机和两只煤火炉到来的时候,陈平和陈默还在院子里站军姿。

    昨天打制的煤球一夜的时间晾了个半干,已经可以使用。

    一只煤火炉就摆在院子里,众人围着看陈越如何使用。

    先把柔软的干草放在炉子里最下方的火箅子上,取出火折子用力吹燃,再把干草引燃。然后在燃烧的干草上放上细小的木棍,再放上粗些的干柴,和以往火炉点火没有什么不同。

    等火炉中有底火时,陈越用特制的火钳子夹起了一只蜂窝煤,放入了火炉子,特制的煤火炉也是圆筒形,孔径比煤球稍大,刚好允许一只煤球放入。

    众人聚精会神的看着,看着这东西是否有陈越说的那么好,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就见有火焰从煤球的孔洞里透出,煤球开始燃烧了起来。

    煤火炉的深度刚好容下两只煤球,等第一只燃烧起来一会儿,陈越又把另一只放入,并用火钳子把两只煤球的孔洞对齐,众人便看到有火焰从下面的一只煤球孔洞里冒出,向着第二只煤球孔洞舔去。

    煤火炉的顶部设计成一圈凸起,刚好把一只水壶或者锅坐在上面。陈越让陈岩灌满了一铜壶的水,坐在了火炉上,约一炷香时间,便听到轰隆轰隆的响声,看到壶嘴里冒出的白烟。

    “水开了!很快啊!”吴婉儿雀跃道。

    “这一只煤球能烧将近一个时辰,做好一顿饭肯定没有问题的。不用的时候就用铁片把上面封住,再把下面的进风口用木塞子堵住,就不会再燃烧。”陈越把铜水壶从上面取下来,给众人示范着。

    “会不会被闷灭?再做饭时还得点火。”吴婉儿问起了她最关心的事,因为火炉子每次灭了她都要花费好大功夫才能重新点着,往往弄得满脸的黑灰。

    “当然不会了,就算封上两天也不会灭。”陈越的话让吴婉儿放下心来,有了这东西以后做饭就方便多了。

    “火头小了一点儿。”陈江河指出了这种煤火炉的缺点。

    “火是没有以前那种煤火炉大,但是烧水做饭没有一点儿问题,最关键的是省煤啊,以前做饭一顿饭就得四五斤煤,一天得十五六斤,要是用这种煤球,一天只需要三只即可。”陈越耐心的讲解着蜂窝煤的优点。

    “这煤球一只有两斤多吧?”陈江河提起了一只煤球,在手中托着。

    “可以称一称啊!”陈越说着取过一支杆秤来,小心的用称钩挂住煤球的孔洞提了起来,把称锤轻轻的拨动直到秤杆平平,刚好两斤重。

    “以前一天做饭需要十四五斤煤,现在只需要三只六斤重煤球,这可省的太多了!”吴婉儿惊讶的说道。

    “别忘了,每只煤球中还掺了两成的黏土呢!”陈越微笑着提醒。

    “这生意大有可为,应该会很赚钱!”陈江河果断的下了结论。

    没有蜂窝煤的时代,做饭是很费煤的,一户普通的五口之家平均一天至少需要用十五六斤煤,人口多的要用到三四十斤。按一文钱两斤煤的售价来算,一户人家一天要花八到二十文钱在燃煤上,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到六百文钱,一年就是二两多到五六两银子。

    对于富裕的大户人家来说,这些只是一点小钱,可是对普通的百姓家来说,花在燃料上的就是一笔不小的银钱了,因为对一个普通的人家,全年的收入也就十多两银子。

    可是不花这笔钱又不行,这里是北京城是大都市,不是普通的山野农村,可以随便在野地里找柴禾烧。没有燃料就没法开火做饭,而去饭店吃饭,只会更贵。

    若是换做蜂窝煤的话,一天下来做饭也就只需三只煤球,就算每只煤球卖两文钱,一天下来也就六文钱,比原来剩下了一到两文钱,一个月下来就剩了五六十文,一年下来就是半两多银子,这对普通的人家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而且蜂窝煤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就是煤炉不用的时候封上不会灭,不用每天都要重新生火那么麻烦。所以陈越可以肯定,若是蜂窝煤推广出去,肯定会受到百姓们的普遍欢迎。

    而对于做这生意的陈越来说,一只煤球二斤,但是其中有四两的不要钱的黏土,所以一只煤球的本钱只有0。8文,售价却高达2文,这可是百分之一百五的利润,就算扣下来人工成本各项开支,利润也高达百分之百。虽然说一只煤球顶破天了只赚一文钱,可是北京城却是拥有着八九十万的人口,这是多么庞大的市场!就算有十分之一的百姓选择用蜂窝煤,也会日进斗金的。

    当陈越把自己对利润的计算说出来之后,在场的众人人人眼睛里都闪烁着星星,陈越描述的前景实在太过诱人!

第二十六章 推销() 
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传统的力量实在是太强,想让人们抛弃传统接受一个新生事物实在是有些难。

    陈越带着陈平陈默二人,作为蜂窝煤销售小组的成员,拉了一辆板车载着两百余块蜂窝煤球和两个煤火炉子,沿着宣武门大街一路推销,半天时间却没有卖出半个煤球。

    “这不是傻。。。。。。阿越吗?怎么做起煤贩子了?你家里不是刚盖起六间大瓦房吗,这么有钱怎么能做这种苦力活呢。什么?煤球?大爷我家里的煤球还有一大堆呢,好孩子去别的地方转转吧,别耽误大爷我下棋。”老马头还是像以往那样不让人说话,随便应付了陈越两句,就自顾自的和另外一个老头厮杀了起来。

    “阿越啊,不是婶子我不帮你,你也知道你叔叔瘫在了床上,你长生兄弟每日每黑的干活,挣的钱还不够买米的。”

    “婶子,这煤球真的很好用的,比你烧以前的煤要省钱,每月省的钱够多买一斗米的了。您看你家里的煤块都快烧完了,要不您留下来点烧着看看?”陈越耐心的讲着蜂窝煤的好处。

    “阿越啊,不是婶子我不帮你,你也知道你叔叔瘫在了床上,你长生兄弟每日每黑的干活,挣的钱还不够买米的。”

    陈越:“。。。。。。”

    “呸,以为我白痴啊,那么一小块煤球就卖两文钱,两文钱我可以买一大堆煤了,自家的炉子还不能用,还得再花钱买一个新的炉子。这个陈家的傻子真是黑了心肠。”等陈越的身影走远,她呸的一声吐到了地上。

    陈越垂头丧气的走在大街上,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了前世那些推销人员的感觉,到处都是白眼、到处都是怀疑的眼光,若是让陈越再回到前世,他一定会善待那些上门的推销者。

    陈平和陈默两人拉着煤车,同样的垂头丧气,自家少爷描述的蜂窝煤前景就像个美丽的肥皂泡一样,就这样被别人无情的一一捅破。

    “少爷,要不咱先回家吧,都走了快一个上午了。”陈平苦着脸可怜巴巴的说道。

    “卖不出煤球,谁都别想回家,更别想着吃饭。”陈越脸色阴沉的好像要下雨,吓得陈平不敢再言语。

    不行,煤球不是这么卖的,生意不是这么做的,要想让人们接受一个新生事物,,光用嘴说是没有用的,必须让他们见识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亏我还自诩学过销售,怎么如此笨啊,超市刚开业时还会有促销活动,卖瓜的小贩还会让顾客尝尝瓜是否甜,我就这么直眉瞪眼的上门卖煤球给人家,煤球的价格比买煤块又贵得多,谁会那么傻直接接受啊!

    忽然间陈越想明白了问题所在,心里一下子霍然开朗,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坏了,少爷疯了!”

    “坏了,少爷又变傻了!”

    陈平和陈默二人面面相觑,脑子里闪现出同样的想法。

    “走,咱们上杜大嘴家卖煤球去。”哈哈笑过之后,陈越也不理会两个家丁的胡思乱想,拉起了煤车就往自家方向而去。

    这次陈越选择的推销对象是杜渊家,也就是陈越家的邻居。杜渊的嘴巴大,爱八卦,若是他认可了蜂窝煤,很快整条街的人们都会知道蜂窝煤的好处。

    “嫂子,杜大哥在家吗?”陈越进了杜家门的时候,杜渊的妻子马氏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她努力的站直了身子把衣服往绳子上搭,伸手投足间露出了腰间美好的线条,让陈越也不由得暗暗赞叹。

    “是阿越兄弟啊,你杜哥没在家,去干活去了!”马氏把衣服搭在了绳子上,回头微笑着。

    “唉,我杜哥真是辛苦,每天晚上啪啪啪大半夜,白天还得出去干活!”看着马氏俏丽的面孔,陈越不由得出口调笑了一句。

    “吓!”马氏吃了一惊,似笑非笑的瞥了陈越一眼,随口就反击了过来:“我和你杜哥老夫老妻了,每晚啪啪啪很正常,倒是阿越你,年纪轻轻可得悠着点,每天天不明就在啪啪啪,搞的你杜哥和我都睡不着,你小伙子身体壮没关系,那小姑娘水灵灵的嫩葱一样的身子可吃得消?”

    陈越一愣,随即就明白了过来,不由得苦笑了,“唉,嫂子诶,我那是在练枪!”每天早上往木耙上一千次突刺,竟然被杜渊两口子当成了啪啪啪,还不知杜渊那个大嘴巴是怎么编排自己呢!

    “练枪!练得是哪根枪啊?”到底是过来的女人,说起荤话来脸都不红,让陈越这个黄花小伙大感吃不消。

    “好了嫂子,莫再开玩笑。我是有正事找你。”陈越连忙打住,谈起了生意,巴拉巴拉的把蜂窝煤的诸般好处向马氏一一说了,然后眼巴巴的看着杜氏的反应。

    “嗯,这东西听起来却是不错,要不,我就买上两只吧。”声音很是勉强,看得出来纯粹是为了照顾熟人兼邻居的生意。

    “不,嫂子,我不要钱,先送你用上两天,两天后要是您觉得蜂窝煤确实好用,又省钱,您就接着烧,要是您觉得不好,一文钱都不用给我!”陈越对马氏道。

    “这,这怎么好意思啊!”马氏是个实在人,虽然是邻居,可白拿别人的东西到底不是很好。

    “嫂子,就这么说定了!要是您觉得好,回头让我杜哥在外面多给我夸上一夸!”

    陈越把特制的煤火炉子卸下了一只,杜家原来的炉子和蜂窝煤不配套。搬到了杜家的厨房,又指挥着陈平和陈默搬进来十只煤球,然后给马氏示范着蜂窝煤该怎么样用,不用的时候该怎么封火。

    “这东西真的不错!”看着橘红色的火苗舔着铜水壶的壶底,没一会儿的功夫壶嘴就“咕嘟咕嘟”的冒起了白烟,马氏不由得赞叹道。

    “嫂子,这玩意就像每晚的啪啪啪,只要用了就会上瘾,以后您再想不用都不行了。”陈越坏笑道。

    “滚吧你,毛都没长齐的小犊子!”马氏笑骂着把陈越赶出了自己的家。

    板车上还有一只炉子,这次陈越没有再乱推销,而是拉着板车来到了张婶的包子铺,和张婶儿说了一声,把煮茶叶蛋的炉子换了下来。并在旁边码了高高一大摞的煤球。然后又按同样的方法教张婶如何使用。

    “阿越,给你钱!”张婶喊着追了出来。

    “不要钱,这是我孝敬您老的。”陈越挥了挥手,拉着板车带着两个家丁径直回了家。

    “阿越真是个好孩子啊,有什么事儿都想着咱娘俩!”张婶对女儿张秀儿感叹道。

    “他是想让娘你给他当后妈!”张秀儿一句话把张婶后面的话堵了回去。

第二十七章 酝酿() 
“这么多煤球都卖出去啦?”吴婉儿惊喜的迎了过来,看着空空如也的板车叫道。

    “一只也没卖掉,都不要钱送人了。”陈平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的回应着姐姐的问话。

    “别听阿平胡说,那不叫送人,叫打广告。”陈越瞪了陈平一眼,微笑着对吴婉儿道。

    “打广告?”吴婉儿愣了,她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词汇。

    “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象商家们新店开业都会舞龙舞狮,放鞭炮扭秧歌,像卖瓜的小贩会切开一只瓜请大家品尝,瓜甜大家自然会买。”陈越耐心的解释道。

    “我明白了!”吴婉儿笑着点点头,“少爷你是说先让别人试用,用的好了就大家都知道了,以后自然会有人来买。”

    “就是这个意思,婉儿你真聪明!”陈越夸赞道。

    虽然有吴婉儿的善解人意,可一只煤球没有卖出却是事实,这个下午煤场气氛很是压抑,陈平和陈默打制煤球都显得有气无力。

    陈江河和陈岩不在煤场,应陈越的要求他们俩要继续大量的制作煤炉,数量不限越多越好。虽然怀疑这么多煤炉会不会卖得出去,陈江河还是本能的选择了相信儿子。

    来张婶包子铺吃早餐的顾客很多人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在煮茶叶蛋的炉子旁堆了一排摞的高高的黑乎乎圆溜溜的东西,每一只东西上面都有十多个圆圆的孔洞。

    “这是什么呀,干啥用的?”终于有顾客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张婶道。

    “这是蜂窝煤,是阿越给我们送过来的。”张婶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微笑着解释道。

    “阿越?是那个变好了的傻子?蜂窝煤,好奇怪的东西啊。”

    “这东西可好用了,”张婶擦了擦手,来到煤炉前,端起上面装着茶叶蛋的铁锅,让大家看着炉子里红彤彤的火焰,“只要三只煤球就能烧一天。”

    “三只煤球,这才多少煤啊,怎么会烧一天?”有顾客表示不信,因为在家里煤炉只在做饭的时候才烧,可是即使那样一天也需要比这三只煤球多得多的煤炭!

    “不是说一天不停地烧,你不做饭的时候可以把它封起来。”张婶说着用一个木塞子堵住了煤炉下面的通风口,于是众人便看到炉子里的火焰迅速的小了下去。

    “只要再用铁片把上面盖住,煤球就不再燃烧。”张婶继续给大家做着示范,“下次用的时候把铁片和木塞子拔出就可以了,煤球会再次燃烧起来,不用每次都得生火。”

    “那这火炉不会闷灭吗?”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会呀,我这炉子昨晚封了一夜,今天不是还着的好好的吗。”张婶儿把茶叶蛋放在了炉子上,继续的煮着。

    “这玩意真是太方便了。”

    “谁说不是呢,省煤不说还不用一次次生火,你不知道我最讨厌生火点炉子了,每次都弄得一屋子的烟,熏得脸上到处都是黑灰。”

    “我也是,你看这煤球好别致啊,不像从煤贩子手里买的就是黑乎乎圆溜溜的玩意,回家还得咱们自己用锤砸碎,每次都弄得院子里乌七麻黑的,脏的很。”

    包子铺里,众人议论纷纷,都在谈论着这新奇的玩意。

    “我家的煤也快烧完了,要不买点这煤球试试?”

    “快买吧,等我家的煤球烧完了我也买!”

    “张婶,你说这什么蜂窝煤是阿越送你的?这煤球是在哪里买到的啊?”终于有人问起了蜂窝煤的来路。

    “就是阿越在卖啊,他在城外买了一家煤场,现在就在做这蜂窝煤的生意。这煤球好像是两文钱一只。”张婶很尽心的打着为陈越打着广告。

    “两文钱一只?好像有些贵耶,这一只蜂窝煤看起来也没有多少煤嘛。”

    “阿越说了,这蜂窝煤和其他煤球不一样,做起来非常麻烦,你别看它贵,可是耐烧啊,只要三只就可以做一整天的饭,比你用以前的煤炭划算多了。”张婶不耐其烦的解释着。

    “这么算的话也很划算诶,三只煤球才六文钱,我家每天只做中午晚上两顿饭一个月都得花二百多文钱买煤,算起来每天都得八九文钱!”茶叶店的张掌柜算术很好,掰着手指算了一会儿,得出了这个结论。

    张掌柜是个生意人,既然他说蜂窝煤省钱,那准没错!于是众人都接受了蜂窝煤即好烧又省钱的事实,心里打算着等家里的煤炭烧完了买些蜂窝煤试试。

    “娘,你干嘛说那么多?都耽误咱们的生意了!”等店里客人少的时候,张秀儿终于忍不住对自己的母亲抱怨道,刚才张婶只顾着给客人们介绍蜂窝煤的好处,所有的活计都落到了她一个人头上,送包子,盛汤,收钱,洗碗,直忙的她脚不连地叫苦不已。

    “唉,阿越的生意不是刚开始嘛,我能帮就帮一点儿。”张婶道。

    “傻子的生意又不是咱家的生意,用得着那么卖力吗?”张秀儿嘟囔了起来。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陈家的生意以后还不是你的,你早晚要嫁给阿越啊。”张婶嗔骂道。

    “要嫁你嫁,我才不嫁给他呢!”张秀儿气哼哼的,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阿越有什么不好的?人长得俊俏又精神,他的呆病也好了,况且他还很能干,你说,谁能想出卖蜂窝煤这样的生意?”张婶儿苦口婆心的劝着自己的女儿。

    “卖蜂窝煤还不是卖煤了,和其他又脏又黑的煤贩子有什么两样?都是破落军户臭苦力!我要嫁就要嫁个知书达礼的读书人!”

    “唉,你这孩子!”张婶知道女儿自小脾气就倔,只要她拿定主意谁也劝不了。

    可是女儿啊,难道你就没看出来阿越前途远大吗,现在有娘和陈大叔压着,他还能答应下来这门亲事,一旦等人家飞黄腾达了起来,你再想嫁人家可还不想娶呢!那个吕秀才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