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途-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条线上。说是北斗七星的组合,可是在李青山眼里,怎么看怎么像寻宝图。

    “哦!”李青山语气很重的‘嗯’了一声,同时看了胡建民一眼。

    只是一个眼神,胡建民就什么都明白了。立刻走上前说到:“老板,我这里有十块光洋,我也拓一张留着。看上去,这小篆很不错诶!”

    “不用给钱,又不吃草料。”虽然老板这样说,手还是接过了银元。

    刘先生仔细的刷着石匾,生怕错过了每一个字。等到胡建民拓字,老先生又开始仔细的刷着石匾了。不过,这回胡建民是要的全部。

    拓完了的纸张要晾晒,他们又回到前面的大厅。这个时候,前来换钱的人都走光了,只有他们几个留在了饭店。

    嘱咐了老先生要把留在他们家的石头雕刻和字碑放好,把拓完字的纸张收起来,李青山他们开始往九江赶路了。

    手里拿着已经干了的石匾拓印,李青山看着在北斗七星前面的两个小字,仔细的研究着这两个字的意思。

    “别看了,古人爱弄玄虚,谁知道那是两个什么字?那个老刘先生不也没有认出来吗?”胡建民在驾驶位置上说到。

    “合着,咱们来了一趟滕王阁,花了一千多大洋,就弄了个这玩意回去?”李青山有些不甘心的说到。

    “不也看了滕王阁旧址吗?再说了,还收了那些个石碑和文物。没准,那天你把潜水艇弄到鄱阳湖来,那些东西就跟你走了。”胡建民风趣的说到。

    “那些东西,等到局势稳定了,就都给当政者了。我们要那些干什么?老哥,你休息一会儿,我来开!”李青山说到。

    “嗯!我睡一觉,到了九江那段我来。那段我比较熟悉。”胡建民说着,把车子停了下来。

    就在李青山要下车,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石拓,这时那张纸恰好是背过来的。透过纸张,李青山在北斗七星的开始的地方,清楚的看到了两个他能辨认的字。

第487章黄鹤楼旧址() 
已经打开车门的李青山喊到:“等等!好像是两个字。”

    “什么字?”胡建民很自然的回过头看着。

    看着字,胡建民眯起眼睛,一字一字的说到:“小河!这在石头上都能刻出河来?”

    “老哥你再看看!”李青山调整了一下纸张,尽量让纸透过的光线多点。

    “哦!这不是‘河’字,倒像个‘海’字。小海是什么鬼东西?”胡建民说到。

    “小海!小海?是个人名吗?不对,应该是个地名。小海?唐朝的时候,哪里叫小海呢?这个地方还不能是小地方,得作为地标建筑存在的地方。”

    “北海!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就是汉朝的北海,唐朝的时候叫做小海。贝加尔湖!”胡建民肯定的说到。

    “如果真是那里,这几个点就有用了。等到了武汉,找一根白色的笔连起来,我们看看能得到点什么?”李青山说着坐到了驾驶位上。

    “这也太能扯了吧?都进入到苏联境内了。宝藏还能在哪里?怎么觉得不靠谱呢?不会是你说的,白走一趟了吧?”胡建民拿着那张拓印的纸张说到。

    “你不是说了吗?唐朝哪里叫小海;那个时候的疆域可是很大的。我记得那些教授说过,莫斯科那里没有几个人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经营了。我看这事儿,靠谱!”李青山说着,挂上档,开始往九江方向驶去。

    胡建民闲着待不住,索性研究起那些个字来了。

    从九江到南昌,李青山一阵狂飙,在天黑的时候到了武汉。一进到武汉,胡建民就把车接了过去。在这里,胡建民可比任何地方都熟悉。大革命时期,他就在这里工作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跟的人是武汉国民政府的人。

    胡建民开着车,徜徉在武汉的大街上,对着李青山说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在这里忙忙碌碌的,感觉比在军统那里好。没想到,二十多年就这样一晃过去了。还是你说的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嗯!你们那个时候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把一腔的热血,都倾注在了这个民族身上。可是后来,因为道路的不同,两党相互残杀,这一点我觉得老蒋做的有点过了。”李青山开始把拓印的纸张,往背包里面装了。

    “是在黄埔军校那里,共产党的一些干部太显眼了。最后,让老蒋下定决定心清除异己。武汉这里也是紧随其脚步,没少残杀共产党人。要不是你说过,以前的事儿既往不咎,我都不敢说这些。诶!都过去了!尘归尘,土归土。到了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啊!我们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说了,找个地方先吃点。”说着,胡建民把车靠边,一个很大的饭店到了。

    “你先进去,我停好车就来。”说着,胡建民停下了车子。

    李青山下了车,抬头看,只见几个霓虹灯的大字‘喜来登大酒店’,就在这个有十几层楼高的上方挂着。

    “嗯!老胡哥应该是这里的常客。”李青山暗暗想到。

    单肩背着挎包,李青山信步走进了酒店。一个服务生跑上前说到:“先生几位,住店还是吃饭?”

    “两位,住店、吃饭一起!找个靠街道的单间,谢谢!”李青山说着,扔出了一块大洋。

    “好勒,前台,给这位贵客登个记。”服务声喊到。

    “等等!”胡建民停完了车,从大门进来说到。

    “先生您这是?”

    “用这个登记!”胡建民不客气的对着服务生说到。

    说着,胡建民把那本军统的证件拍在了桌子上。前台的一个女服务员一见,立刻说到:“您这证件是免费的,把他们领到三楼,有政府专门给留出来的军人房间。”

    李青山没想到,胡建民那本军统的证件在这里还能有用。他以为,胡建民早应该让军统除名了呢。不过转念一想,一个东北不大个小城的特派员,估计早让军统保密局给遗忘了。

    收回证件后,胡建民边走边解释到:“这就是现在的国民政府,一切都有特权。要是什么时候没有了这样的特权,这个国家才算完善了。”

    “嗯!确实是这样。看一些书,明朝末年就是特权横行,飞扬跋扈。再加上旱灾连年,才有了农民起义。一个朝代在内忧外患下,就那样灭亡了。特权不除,国家早晚遭殃。走吧!”

    两个人说着话,随着服务生上了楼。

    住进了喜来登酒店,二人赶紧开饭。在这里,他们没有别的什么事儿,只是专心的等着米哈伊的来电就可以了。所以,晚上八点的联系时必须的。另外就是找黄鹤楼的旧址,去找猜测中的藏宝图。虽然有了那个碑拓,可是还是弄不明白。特别是在当时,唐玄宗是往四川跑的,可是为什么要藏宝到北海那里,也就是贝加尔湖北侧。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想去黄鹤楼,就必须到武昌城,因为黄鹤楼旧址就坐落在武昌城的蛇山的黄鹤矶头。现在,它被一个现代的消防楼所代替。距离它不远处,有一座楼。那是张之洞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建的一处功德楼。不过,现在那里的墙就被认作是黄鹤楼的一部分。一些古代的石刻和文拓就在上面。而且,作为消防用的那个西洋楼,下面也有不少的文物,都被政府保护了起来。不保护不行,一些文人怎么能允许武昌没有黄鹤楼呢?

    这就是胡建民为李青山介绍的黄鹤楼的现状。李青山可不管谁毁了黄鹤楼,他只找唐朝那段历史的真相。

    联系了米哈伊,知道他刚到新义州那里,已经接上了段飞等人,正在往这里赶。李青山放心了,胡建民去北平的事儿,有了人员陪同。

    九点多,两个人开着车奔着武昌城而去。武昌城到武汉,只是一条江岔,要说近只有三十几华里。远,就是得摆渡过江。没桥,人们都是乘坐渡轮。这里,胡建民比较熟悉,因为它是不分黑夜和白昼,总有人在这里摆渡。

    过江很快,一条小船乘坐二十几个人,就到了对岸。往蛇山上去,就要走一段时间了。蛇山上,那个消防楼的灯光,像是给长江上航行的船指方向一样,昼夜的亮着。

    半个小时后,二人到了黄鹤楼的旧址。这里收拾的还是比较干净的,没有什么垃圾。不远处,一座三层的小楼出现在视线里。

    “对!就是那座楼,现在是这里的人的办公楼。那个高出它很多的双尖的建筑,就是原来黄鹤楼的旧址。咱们先看石拓,还是先去旧址?”

    胡建民指着那座小楼问到。

    “先去那里的院墙,在这里我都看到了那些字。走吧!”李青山说着拿着手电就走了过去。

    别看小楼不大,院墙围着的四周可不小。在院墙的上面,有不少名家的手记被印在了墙上。可是在这些手记里面,就是没有看到李阳冰的小篆。

    “估计人们认为不重要,不是给扔了,就是让人卖了。”李青山说到。

    胡建民看着那个消防塔说到:“那只好去里面看看了。我应该能进去,你在这里等会。”

    说完,胡建民就开始往消防队那里走。来到了消防队的大门处,胡建民拿出了自己的证件,让看门的人放自己进去。

    消防队有值班的人员,很自然的就让胡建民进到了值班室。当听说胡建民领着个文物鉴定专家来看石头时,值班的人员告诉胡建民,想看那些仓库的石头、板子什么的可以,但是得等到明天。那个仓库保管员上班时,才能看到。就这样,李青山和胡建民二人第一趟来黄鹤楼,算是无果而终。

第488章篆刻碑文() 
李青山不着急,根本不差这几天。再说了,米哈伊到了武汉这里,还得三天,这是顺利的话。要是不顺利,怕是要引起外交纠纷了。李青山这个时候,忽然有点后悔了,让段飞等人乘船过来,不是更好吗?车里的东西,自己乘船也能弄到上海,让一艘潜水艇到这里干什么?

    所以,回到喜来登酒店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拍电报。正好,电池也该充电了。

    虽然在酒店发电报,怕国民党的电讯稽查人员抓住。可是李青山那个乔治?李的身份,即使是抓住了,他也能通过英国公使馆把电台要出来。

    米哈伊接到电报可是高兴够呛。在上海,他还能潜伏住。要是去不熟悉的长江航道,他就有点害怕了。别的不说,就是长江航道里面那些渔民的网,他就得躲着走。一个不小心,暴露目标了就得上浮。是真怕引起外交纠纷啊!李青山这个电报去的确实及时,让他躲在自己的指挥室里面都笑出了声。

    李青山这里给电池充着电,帮着胡建民研究那些梅花篆字。可是,除了最开始认出的那几个,剩下的就都不认识了。因为受到了那‘小海’两个字的启发,胡建民决定把字倒过来,看纸的这一面。

    这回,透过灯光,字迹就辨认了出来。那些篆字的意思是:在正面看到的那些字,只能是只有那几个字,剩下的字人们肯定认不出来。接着,篆字写出来的事儿,让李青山和胡建民是目瞪口呆。

    碑文石刻上面说到:天宝十四有胡乱,帝慌遣国之师勤之。翰守关不利,都失,帝走西蜀,礼命翰旧部遂押库银追之。乃半,闻马嵬驿之变,逢武幼帝登基,遂逐之。然,翰之旧部千人无觅踪。”

    碑拓到这里什么也没有说,没了。

    “这就到这了?说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怎么看不明白啊?”胡建民手拿碑拓,对着灯光说到。

    “要是按照刘老先生的说法,这天宝十四年,就应该是李隆基唐玄宗的年号。也就是那一年闹得安史之乱最欢的时候。那个翰,我想应该是哥舒翰,一个随从高仙芝的悍将。这段历史,那些苏联的老学究可是有研究。不过,这也让我们知道了不少信息。首先是,这批宝藏确实藏了起来。至于藏到了哪里,有那么好找,唐朝的人早就找回去了。也不至于唐朝后期,产生那些军阀割据局面。朝廷没钱,怎么能控制住手下的强将呢?那个礼,应该是陈玄礼。马嵬驿之变就是此人带头发动的。要说这里没有阴谋,鬼才相信呢?这样,李隆基的旧部就只剩下郭子仪和李光弼了,他们又在灵武推举太子李亨登基。是安史之乱动摇了唐朝的根基,这和钱应该分不开。”李青山说到。

    “诶呦!你对唐朝的历史知道的还真不少?”胡建民放下碑拓说到。

    “也是这二年,找宝找的。最近又在莫斯科跟着那些教授们学习,才知道的。以前,根本啥都不知道。别说中国人研究唐朝兴盛的历史,就是外国,也有不少人在研究。怎么说呢?就算是以史为鉴吧!特别是苏联人,对这段历史更加感兴趣。一个帝国的没落,跟统治者有直接的关系。哎!扯远了!有了这个说明,我们就有方向了。最少,我们是知道有这批宝藏的存在了。”

    听李青山这么肯定的说,胡建民也展开了想象,他说到:“千人能有多少?最少是一千人吧?押送都需要千人,那这批宝藏可不再少数。”

    “古人爱泛指,只要不少于万人,都用千人代替。而且,这个故事应该是李白游历时得到的。估计宝藏很多,要不然弄得这样神秘干什么?回去,有时间了,咱们去探查一下。”李青山并没有告诉胡建民,他手里还有证据。因为他也不是很确定,那张羊皮纸记载的是不是就是藏宝队。

    有了这个碑拓作为底气,第二天他们二人想看到李阳冰小篆的愿望更强烈了。一大早,他们就出了门,打车去黄鹤矶头。轿车里的东西太重,白天出去就有点招摇过市了。所以,二人还是经过一些简单的化妆,避免被人认出来。毕竟,胡建民在这里生活了六七年。

    这次他们到了消防队那里,管事的告诉他们,保管员已经来了,不过得有武汉市文物局的手谕,他们才敢开门让二人研究。

    胡建民让李青山等在这里,他去文物局。一个文物局的介绍信,他还是能开出来的。

    临近中午时分,胡建民开回来了介绍信。想想,应该是花了不少钱。

    李青山在胡建民去开介绍信的功夫,也把墙上的诗文看了个够。针对这些诗文,李青山现在学的还是很认真的。毕竟自己的队伍的联系密码都是用这些古代诗词,就是不想学也得学。况且,一趟青城山之行,让李青山对古代诗文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胡建民回来后,仓库的门被打开了。仓库里面基本上都是一些石板、石头什么的。至于那些字画、木刻,不知道都到了哪里,反正不在这里。

    有了上次那块匾额的经验,两个人专门找一些篆刻看。只要是怀疑是李阳冰的小篆,就都拓下来。当然,为了防止外人看出来,他们还拓了一些名人的石刻。比如:颜真卿的字,也有些研究价值。

    足足弄了二十多张纸,两人才把那些石板按照原样摞好。李青山看着外面晾晒的碑拓,对着那个值班的人问到:“鬼子占领武汉,这些文物没有被糟蹋,到是很稀奇的事儿?”

    “嗨!鬼子焉能放过这里?我们在武汉保卫战初期,就把这些文物埋在了山上。因为这个,还有好几个人为了保护这些文物牺牲了呢。小鬼子来中国,只要他们看上的东西,肯定会往回抢夺的。”值班员说到。

    “所以说他们必败!从他们抢夺东西往回运就能看出来,他们的东亚圣战早晚都得输。就连自己占领了这里,心里都没底。谢谢了!走了!”李青山说完,和胡建民收拾好那些碑拓,离开了黄鹤楼旧址。

    回到酒店后,胡建民出去,让人做了个装地图那样的圆筒,把那些没有用的碑拓装了进去。用胡建民的话说,这些碑拓,没有事儿的时候拿出来看,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儿。

    两张带有李阳冰小篆体的碑拓被摆到了床上。此刻,李青山正在正面端详着这些字。

    正面看这些字,根本看不出什么。只觉得小篆体非常好看。可是翻转过来,对着阳光看,字就不一样了。要说古人的智慧就是高,谁又能透过石板去看字呢?

    等李青山把纸张都贴到了窗户上,胡建民开始辨认字了。这回,他是用钢笔把字记在纸上再念。

    把一些难懂的字写在纸上,胡建民念到:“宝应初,十二仙逝,余为其草堂集做序。理其平生所做,甚感慰。然,观其幼作侠客行不与存符。逐想之遗,乃意之深。白游山川,交甚广。梁之二士,实白知交,告之秘,乃从容去。白借古喻之,示其忠。改其作,藏揭于里,望国得之。”

    念完后,胡建民说到:“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就是不知道这些宝藏的具体位置。看看下一篇写的是什么?”

    说着,胡建民赶紧抓起钢笔,开始翻译下一篇碑文篆刻了。

第489章段飞主场() 
剩下的那篇碑拓,胡建民一边说,李青山一边记。原来,李白得到了一幅完整的藏宝图。由于山高路远,自己又年迈体衰,就放弃了去找宝藏的想法。又因为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他也没有把这个藏宝地告诉任何人。恰逢他失意,到了人生最低沉的谷底,投奔谁都没有人重用他。就只好来到了族叔李阳冰这里。在临终前,把藏宝图给了李阳冰,希望他能找人去寻宝,把宝藏交给朝廷。可是,据李阳冰调查,藏宝的那个近六千人的部队,只有李白遇到的两个人逃了出来。其他人不是战死,就是被冻死了。而这两个人,在交给李白一幅藏宝图之后,也都因为伤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

    李阳冰也想把这批宝藏找回来,可是局势的发展不容他去寻宝。别说是去小海的北面,就是去到小海那里都不可能了。外族的入侵,各地节度使的不受控制,都是找宝的障碍。最后,迫不得已,李阳冰把藏宝图和事件经过刻在了石板上,留给后人寻找。

    而且,李阳冰交代,藏宝图就在滕王阁藏着,能发现侠客行藏诗之人,一定能发现碑文里面的故事。并且,他还说,发现藏诗碑文之人,定是国学大师。否则,他这个藏宝任何人都不好发现。

    最后详细的藏宝地,李青山和胡建民都没有发现在哪里,这让他们高兴的心情似乎被泼了一盆冷水。

    “古人诚不欺我,寥寥数语,就道出了如此大的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