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这节骨眼儿上了,你还跟我争论对错?”赵帅闷哼一声,说道,“咱俩快回去吧,恐怕探测洞挖到地府了。”
我暗暗叫苦,对赵帅说:“不行,你想想看,狗和两个工人都死在水里,可能水里有危险,恐怕小吴也沉在哪个角落里了。刚才我们那是走运,什么事也没碰上,也许下一次就该倒霉了。”
“那李师傅肯定得着急了!”赵帅有点不放心,他说,“咱们就在这里耗着?”
“李师傅肯定不会放着我们不管,他看我们不出水,肯定要让别人下来找人的。”我心虚地讲,心里却说他们肯下来才怪,分明就是想看好戏。李师傅倒是一副菩萨心肠,可惜他是泥菩萨,哪里能下水啊。
赵帅很聪明,他一眼看穿我的心思,于是就安抚道:“这附近肯定有出口,要不搞这么多房间干嘛,总不会是地下淫窟吧?”
“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找女人?”我哭笑不得,但心中的愤怒与恐慌一下子也消失了大半。
赵帅看到我手里的牺杓,纳闷地问:“你还抓着这东西干嘛,赶快扔了!这东西能值几个臭钱?”
“这是牺杓,你懂什么,留着也许有用。”我仍不肯放手,把牺杓握得紧紧的。
赵帅耸耸肩,懒得再说我,嘴一闭他就想往水池旁边的房间走。我连忙叫住赵帅,并说这地方太邪门了,恐怕有九条命也不够填上。先不说长长的水池是干嘛的,两边的房间总不可能是住人的吧,这种环境哪里适合人类居住,给猪住都嫌掉档次。赵帅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既然不是给人住的,说不定真是给猪住的。
我以前和赵帅一样,过得是少爷的生活,只吃过猪肉,根本不知道猪是怎么养的。后来家道中落,我吃了很多苦,这才见过猪圈的样子。水池旁边的两排房子绝对不是猪圈,我肯定地说了以后,赵帅仍然没有警惕,想朝有火光的房间走去。
那个房间的火光摇拽,可惜照不亮两排房子的尽头,我甚至怀疑两排房子有百米长。就在我们踌躇不前,不知该怎么办时,黑暗中却飘来了一丝熟悉的香味——这是茶的味道!
卷一《佛海妖宅》05。茗战
这种鬼地方要是飘出屎尿味,我倒不觉得奇怪,但此刻竟飘出了茶香味,这让我心里涌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回到中国以后,由于家境一日不如一日,我连肉都快吃不起了,哪里还能享受茶水之娱。过了那么多年,又闻到茶水香味,我不禁有些唏嘘。
可惜我道行尚浅,只闻得出是茶香味,至于是什么茶,却没有一点儿头绪。若换了祖父、大伯父这类高手,单是从味道就能闻出是哪种茶,祖父甚至能说出茶叶的年月。这种功力不是常人所能及的,祖父能有这样的修为,也与他常年浸淫茶行,日修夜炼有很大的关系。
茶叶这种东西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饮料,我还在马来西亚的时候就有曾看过茗战,其实就是国内所谓的斗茶,那里有更多的茶中高手。茗战起源于唐朝,在东南亚很流行,英国也曾举办过,我还小的时候就看过四次。祖父虽然是高手,但他只是观战,却从未参与,只是带着我坐在一旁品茶。茗战的场所一般多选在规模较大的茶店,祖父的茶行很大,而且极具中国古典韵味,因此他一起办过三次。
参与茗战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茗战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茗战举行时,茶叶虽然是事先准备的,但是好的茶叶要种出来、制造出来则要花上很长的时光,有的茶叶甚至有百年之久。所以,每一次茗战都很紧张,这种比赛非同于食神,或者真正的战争,但却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这是别的竞争赛事所不能相比的。
我越想越远,眼神呆滞,赵帅以为我中邪了,于是就踢了我一脚。赵帅家里虽然富裕,但却只爱喝酒,对于茶是不痛不痒,喝不喝都无所谓。当我回过神来,对赵帅说了此事,他却不肯相信,他还说这种鬼地方连人都不住,谁又会在这里煮茶?其实我也满头雾水,煮茶就算不是在高雅的地方,起码也是在地面上,这里怎么看怎么吓人,煮出来的茶喝了恐怕都会短命几年。
赵帅执意要走到有火光的房间,这时的我已把安危的念头抛到九霄云外,也迫不及待地想瞧个究竟。火光亮眼的房间离我们只有十几步之遥,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时,这才发现并不止一个房间有火光。原来,这里很多房间都有火光,只不过有的已经灭掉了,只有一间仍然保持火势。
我狐疑地走过去,赵帅抢在前头,比我还好奇。谁知道,我们还没走到那个房间,里面却忽然跑出一个人,一边疯喊一边逃进黑暗之中。由于没有心理准备,我和赵帅都吓得差点尿裤子了,但俩人却都死要面子,硬笑着说没事。那人的声音一个男人的,昏暗中我只看出他的穿着是现代衣服,戴着一副眼镜。这男人肯定不是小吴,工人里没一个带眼镜的,但他既然出现在这里,或许知道小吴他们出了什么事。
我正要追上去,赵帅却拉住我说:“你不要命了,穷寇莫追,你不知道?”
我一时激动,早忘了身处的环境特殊,被赵帅一说我才冷静下来,若刚才真的追上去,不知道黑暗里会不会有埋伏。我们比刚才又警惕了一点儿,轻声轻气地走到有火光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果然是一些坛坛罐罐,还有一堆火在煮着一壶茶。
“果然有人煮茶,我说路建新啊,你还真有两把刷子,跟我你也玩深藏不露啊?”赵帅佩服道。
我从没对任何人说提过祖父的事情,也没说过自己以前住在马来西亚,所以赵帅对此很惊讶。我倒没有沾沾自喜,毕竟这种事情又不是很光彩,搞不好别人还以为我乱攀亲戚。我只是依稀觉得古怪,因为小房间里的东西不是寻常之物。房间里有一个牺杓,估计和我手中的是一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风炉、鍑、青花茶碗、茶托。
所谓风炉,就是煮茶烧水用具,形式古鼎,但又不一样。风炉远比古鼎轻巧,易移动,可置于木桌上。炉身开洞通风,上有三个支架,用来放煮茶的鍑,下有铁盘盛灰(也叫灰承)。风炉看似普通,实则暗含玄机,外人难以看出端倪。风炉上有两行字,分别是“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
上句“坎上巽下离于中”,根据《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意思是煮茶的水放在上面,风从下面吹入,火在中间燃烧,这是煮茶的基本原理。下句“体均五行去百疾”意思是五脏调和,百病不生。根据古代医学中的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属性,联系人体的脏腑器官,运用生克乘侮,说明茶的药理功能。
鍑是煮茶用具,与风炉是浑然一体的,它形似大口锅,不同处在于方形耳,底部稍微有点尖,类似肚脐眼。鍑这东西在古代很兴盛,但到了宋朝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更很少人再用了。明朝普遍用的是陶瓷茶具,而清朝用得更多的竟不是国产货,而是洋铜茶吊,也就是铜吊壶。
喝茶用的青花茶碗就没什么特别的,这些在国内外都差不多,但是要细讲起来就得长篇大论了,当时的我也还没有那个水平。看到这种古时才有的东西,我不由得连声称奇,这在残本茶经里提到过,以前在祖父的收藏品里也见过两三次,不成想多年后又见到了这种东西。风炉里的火还在烧着,鍑里的茶水已经煮好了,闻起来挺香的,但仍不能列为上乘。可我却还是想不通,那个男人为什么要在这里煮茶,这么好的东西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岂不是暴殄天物。
我还在可惜好茶好具,赵帅却已走到别的房间,一路窥视,似是想看看还有没有人躲在里面。赵帅看了几个房间后,他就招呼我赶快过去,听语气好像发现了什么古怪。我走出狭窄的房间,跟随着赵帅走过几个房间,却一下子傻了眼。
原来每个房间都在煮茶,只不过火已经灭了,有的水还没煮开,有的只点着了火。赵帅对这些只有短暂的兴趣,看了一下子就腻味了,直嚷着要找出口离开这里。这些事情虽然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但工人的死亡也让我头疼不已,事有轻急缓重,只好马上离开这里,向有关部门报案。
我们沿着房间走,大概数了数,水池两边的房间加起来至少有80多间。房间很窄,不像是正常人住的,若是给人住的,应该修建得更宽阔一些。赵帅走到尽头后就停下来了,那里有一道阶梯,幽幽地往上延伸。既然有阶梯,那很可能通往出口,总不会有人把阶梯修到死路。阶梯里不算太黑,有淡淡的银光倾泻,想来这是今晚的月光。
“你还说没出口,这不就是出口了?”赵帅喜上眉梢,迈开大步就要往上奔。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我这不是谨慎嘛,要不那两个工人……”
我话还没说完,阶梯上面忽然冲下来很多人,把走在前面的赵帅吓得连连后退。这群人都有影子,想来不是鬼怪,但一想到惨死的两个工人,我总觉得来者不善。果不其然,这伙人手持棍子,迎头就想痛击。幸亏我躲得快,要不就被他们乱棍打死了,赵帅溜得更快,一下子就又退到了水池边上。
这群人还拿了手电,我和赵帅在黑暗里待久了,忽然被强光刺中,不禁觉得双眼疼痛。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就有人说我们是鬼,最好将我们大卸八块。我立刻意识到被人误会了,这群人很可能是在这里煮茶,结果看到有人从水里冒出来,以为是水鬼上岸了。我暗骂操你奶奶的,我刚才还以为你们是鬼,现在倒好,倒打一耙。
赵帅恼羞成怒,骂道:“你他妈的才是鬼,老子是人!”
我也赶紧附和道:“没错,我们是人,货真价实的人,不信你摸摸我大腿,可暖和了!”
“真是人啊?”人群中有人惊呼。
“那池子里的也是人?”
“糟了,老潘杀人了!”
“他人呢?喂,喂,老潘你往哪儿跑?”
到了这一刻,我和赵帅才明白过来,眼前的这群家伙果真是在这里煮茶。从交谈中才知道,在我们挖探测洞的附近,坐落着一座大院,大院的菜园里有一个建筑很像碉堡。碉堡有两层小楼那么高,全部用红砖砌的墙,据说这是日军在二战时留下的地下水牢,碉堡为地下水牢的地面部分。碉堡原有两扇门,为防止小孩闯入,已被当地居民用砖头封死了。
我听后恍然大悟,不惟独此处,在青岛的广西路也有地下水牢,且流传得神乎其神。以前有工地挖探测洞,也曾不小心挖到附近的地下水牢。至于地下水牢关了什么人,具体用途,水为什么一直不干涸,这就暂时不清楚了。水池旁边有那么多小房间,当年二战就是用来关犯人的,但现在却被这群人利用了。大院里还有几栋监狱楼,后来都改造成了民居房,到现在还保留着。
这群人的确是茶中爱好者,选此处进行茗战,只是因为经费出现问题。原来,发起人的茶店忽然倒闭,大家没了公开的场所,有个人正好住在大院里,他想起这里有个地下水牢,于是提议屈居此处举行茗战。众人虽不愿意,但大家都是从远方赶来的,没有多少时间逗留,每个人都求胜心切,不愿意多等片刻。
就这样,大家在晚上鱼贯而入,在地下水牢烧煮茶水。没想到这场地下茗战撞到了我们,因此上演了一场闹剧,接下来得知的情况更让我觉得讽刺。
卷一《佛海妖宅》06。远走他乡的僾伲人
我听了他们的话就想,这种茗战实在级别不高,要真是有高手在其中,打死他们都不愿意在这种鬼地方煮茶。从这些事情看来,这伙人肯定没有上等茶叶,更不太懂茶道,否则真是大大地浪费了珍贵的茶叶。
他们煮茶时,从水里看到一个人跑出来,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是几十年前的死鬼出现了。有一个叫老潘的人发现了情况,于是招呼众人提高警惕,但那人从水里出来后就跑了。老潘觉得不放心,于是从大院里借了只狗下来,想要防鬼防怪。狗调皮惯了,一下来就把老潘的茶叶吞了,急得老潘想跳起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潘没了茶叶怎么煮茶,情急之下就把狗杀了,然后想将茶叶取出。
不巧的是,这时我们的两个工人发现了被堵住的窟窿,他们游到了池子里,却遇到了正在杀狗取茶的老潘。老潘杀狗杀得红了双眼,他以为水池里又跑出两个水鬼,没等两个工人喘口气,他就将工人们捅死在水里。发生了这些事情,煮茶的众人顾不上茶叶,纷纷逃跑,只有一个叫作廖富贵的人不肯离去。
廖富贵就是用风炉和鍑烧煮茶水的人,他看起来贼眉鼠眼,属于那种脸上写了坏蛋的人。廖富贵也很水牢的房间里。直到廖富贵发现我们越走越近,他才崩溃地逃上地面,煽风点火地请众人打鬼。这群人地面上冷静后,操起家伙,你推我我推你地杀下来,双方对峙后才把误会解除,可惜两个工人白死了。
第一个跑掉的人肯定是小吴,但他既然生还了,应该回到工地报道,为什么又一声不吭地跑了?我和赵帅问这伙人,他们却反问我们,闹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小吴逃走的原因。我担心李师傅等急了,于是和赵帅商量先回工地,然后再把后事处理妥当。杀人的老潘意识到误杀后,他当场畏罪潜逃,别人想拦都拦不住。
当我们要离开时,廖富贵却挡住了去路,然后说要把我手里的牺杓物归原主。据廖富贵的一面之词,牺杓是他的东西,茗战前被老潘借去了。老潘杀狗以后,想用牺杓挖出茶叶,意外之下在水里与两个工人打斗时,牺杓被撞到了探测洞那边的积水里。我很想问廖富贵打哪儿找来这么珍贵的玩意儿,看起来不像他这种人所有,但当着众人的面,廖富贵坚持说是祖传的东西。
赵帅见事情明了后,就催我把牺杓还给人家,然后离开了地下水牢。当晚,我在与工人们的交谈得知,小吴平时好赌,欠了很多赌债,再不还就要被黑社会做掉了。小吴掉下探测洞后,他可能发现了窟窿,于是借机逃跑,妄图赖掉欠债。我们之前没发现窟窿,估计是小吴搞的鬼,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窟窿还是被发现了,而且搭上了两个工人的性命。那晚小吴逃走后,谁也没有再见到他,或许他已经被放高利贷的黑社会弄死了。
这件事情对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后来仍把工程做完了,但引起了连环效应。赵帅老爸的生意因此受到重创,其他竞争对手更是背后使坏,害得赵帅他爸积郁成疾,一病不起。赵帅老妈身体也不好,她都自顾不暇了,还要看护老伴,可谓苦不堪言。
为了住院经费,赵帅家甚至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情况和我小时候经历的几乎一样。赵帅也一直闷闷不乐,竟很久没再找女人,日子过得跟和尚没什么区别。赵帅认识很多有钱的公子哥,遇到困难后他曾去找过那些人,但他们躲都躲不及,哪还会伸援手。我不好意思再在赵帅家里蹭吃蹭喝,于是又住回松榆里的地下室,这一回我又遇到了一个贵人,只不过这个贵人比我还惨。
松榆里的地下室住的都是穷苦的北漂一族,自然不会有大富大贵的人涉足,我住进去以后几乎闭门不出。赵帅来看过我几次,尽管家境不同了,但他依旧衣冠楚楚,西装革履。其他住户看到赵帅,他们就不停地问我,是不是哪家有钱人的亲戚,能不能介绍几份好工作。凡事总有例外,有一个穿着妖艳的女人从不问赵帅是谁,反倒是经常来找我说话。这女人叫李秀珠,我一眼就看出她是小姐,她也没有否认。可我穷得叮当响,无利可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以我很好奇她为什么老是找我。
一天晚上,李秀珠又来敲我的门,她依旧不请自来,不请自进。我其实也有点想法,否则不可能让李秀珠进屋,无奈囊中羞涩,锅都揭不开了,因此找女人的想法很快被扼杀了。这么多天了,李秀珠总是问些有的没的,我都敷衍了事地回答,大家也慢慢熟悉了。进了屋后,李秀珠看了看我床头的几本书,问我是不是读过大学。
“是啊,怎么问这个问题?”我坐在床头,随手拿起一本书,刚好捡到残本茶经。
“这段时间经常打搅你,不好意思。”李秀珠今天不施粉黛、纯真质朴,搁在过去没准是个三八红旗手什么的,如今的社会太难混了。
“谈不上打搅,反正我也没事干。”我客气地说,心里却觉得很寂寞,挺想找个人聊聊天。
“我准备离开北京了,想请你帮个忙。”李秀珠有点害羞,她犹豫了一下子,然后说,“你能给我的孩子起个名字吗?”
“啊?你孩子?起名字?”我惊讶得连连发问。
李秀珠淡淡地笑了笑,她坦承自己是小姐,除了读初中的弟弟,她从小没接触过读书人,我是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李秀珠已经攒了几万块,准备回家乡找个男人嫁了,所以临行前想找个读过大学的人给孩子先起好名字,将来也许能行好运,也读个大学。李秀珠可能看出我的心思,她斩钉截铁地说,将来要是有了孩子,什么都不让他干,穷死累死也要供他上大学,堂堂正正地做个人。
我没敢说读了大学不见得会有没出息,譬如我,还不是窝在地下室里挨日子,要饭都轮不到我。李秀珠没给我机会回答,她一股脑地倾诉,仿佛一肚子的话憋了很多年了,今天不说不痛快。李秀珠说自己是个坏女孩,但会努力做个好母亲,此时她浑身的野性居然透出一道圣洁的光芒。
在谈话中,我得知李秀珠小时候读书特聪明,但穷乡僻壤的,都认为送女儿读书没用,所以早早辍学了。李秀珠回家种了几天的地,挖地三尺,硬是刨不出吃饭的钱。于是,李秀珠远走他乡,到城里打工。以前在饭店里洗碗,一洗就是一天,腿都站不稳了。后来经朋友介绍,去做小姐,一开始她还不习惯,后来朋友劝她,说女人有什么,不就是两腿夹个宝吗,不拿来赚钱,给谁留着?
李秀珠原本不愿意,但笑贫不笑娼,家里的父亲等着钱看病,弟弟的学费还没着落。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李秀珠心想什么人什么命,两眼一闭,爱谁谁吧。卖身子的钱不干净,但钱又不咬人,攒够钱再回去嫁人,开个小卖部不再卖身子,只卖油盐酱醋。
我听后心里不是滋味,现在不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