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昭摇头道:“已经休息好了,这一次来,是向县令告辞的。”

    王炎嗯了一声,道:“马车我准备好了,我送先生。”

    “县令不必相送。”

    胡昭摇头拒绝,他心中隐隐生出不妙的预感。总觉得王炎这一送,说不定又要生出事端。

    王炎神色肃然,眼中有着恳切,说道:“先生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这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这一程,先生都不让送吗?”

    胡昭嘴角轻轻抽搐,心说,您昨天就是以这个理由为我践行,然后把我灌得酩酊大醉,到现在,脑子都还是晕乎乎的。

    这一送,说不定又要整出幺蛾子。

    只是,他看到王炎那真诚的面孔,实在是找不到理由拒绝。

    终究,胡昭点头同意了。

    王炎大喜,道:“先生,请!”胡昭转身往外走,王炎则跟在后面。两人走出县衙,王炎摆手道:“先生,上马车吧。”

    胡昭摇头道:“我这一去,不用马车,走到哪里,便是哪里。县令如果真的要相送,便随我走一程吧。”

    王炎也不拒绝,道:“也罢,遵从先生的意见。”

    离开县衙,两人往西边儿的城门行去。

    从县衙到西边儿的城门,有半个时辰的路程。两人往前面走了不到一百丈的路,来到了一处宽阔的街道处。这一处街道,是一个十字路口,王炎和胡昭径直往前走就是。但胡昭却在这时候停下,脸上露出惊愕之色。

    前方的道路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放眼望去,都是百姓。然而,街道的左右两侧虽然堵得水泄不通,但径直往前走的道路,却只有道路的两侧站着百姓,街道中心的位置,留下了一条宽五尺的道路。

    这五尺宽的道路,是专门为胡昭留出来的。

    显然,百姓知道了胡昭要离开。

    胡昭看向王炎,满脸无奈的神色,说道:“我就知道你一送,准没有好事儿。现在,又是你搞出来的吧?”

    王炎笑了笑,说道:“怎么能说是我搞出来的呢?我只是把先生要离开的消息传出去,城中的百姓感念先生的好,才主动来送行。先生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离开,百姓依依不舍,而不是拿鸡蛋砸你。”

    胡昭轻笑两声,道:“这么说,我还要感谢你啊。”

    王炎不接话,说道:“先生,走吧。”

    胡昭深吸了口气,不再停留,继续往前走。不多时,便已经进入了百姓空出来的道路。走在人群中,胡昭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时间,难以形容自己的心中是什么滋味儿。

    “胡大人,您等一等。”

    人群中,一名老妇人牵着一个十岁不到的男孩走出来。

    胡昭闻言,又幽怨的看了王炎一眼,心说,这都是您弄出的幺蛾子,如果不宣传离开的消息,便不会有今天的事情。

    无奈之下,胡昭只得站出来,道:“老人家有什么事情吗?”

    老妇人面容布满风霜,却有着满足的笑容,说道:“胡大人,您是好人啊。老身家中只有我和孙儿相依为命,日子很艰辛。因为开辟沟渠,孙儿才能讨到一个差事。他每天中午给挖掘沟渠的人发馒头,他也能得到三个馒头。您别小看了这三个馒头,有了这三个馒头,他能吃饱。”

    顿了顿,老妇人又满脸希望,满足的道:“今年风调雨顺,田地里面的庄稼长势很好,肯定是一个丰收年。只要粮食成熟,家中也不用为粮食担忧了。没有您,我恐怕要带着孙儿讨饭了。狗儿,快给大人磕头。”

    男孩儿扑通就往下跪,胡昭连忙阻止,说道:“老人家夸奖了,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县令的功劳。”

    老妇人道:“孙儿只知道您,老妇人也只认您。”

    狗儿坚持磕头,然后才站起身。

    胡昭受了这一礼,鼓励了狗儿一番,然后继续往前走。

    只是,他几乎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有百姓涌上来,有的要送礼,有的要感谢,以至于,胡昭几乎是寸步难行。到最后,胡昭干脆什么都不接受,而百姓见他坚决,才不得不跟着送别。

    这一路,道路两侧站着无数百姓。

    道路的中央,始终留了五尺宽的距离。

    从县衙到城门口,原本只有半个时辰的路程,但胡昭整整走了三个时辰,才来到了城门口。

    抵达城门口,胡昭看到城外的一幕,更是惊呆了。

    城外的百姓更多,满山田野都是百姓。一个个百姓翘首以望,目光都汇聚在城门口,盯着从城门口走出来的胡昭。

    眼看胡昭走出来,气氛一下爆开了,无数人挥手呐喊。

    “大人,留下吧,我们舍不得您。”

    “阳都县不能没有大人。”

    ……

    此起彼伏的声音,在城外响起。

    与此同时,城内跟来的百姓,跟着起哄大喊。

    胡昭立身于人潮人海中,耳旁回荡着一个个百姓的深切呼唤。他看了旁边的王炎一眼,知道要达到眼前的效果,肯定是王炎在幕后引导的结果。

    但事实上,如果他主政期间,对百姓不好,百姓绝对不会买账的。一切的根基,还是因为胡昭主政期间,为百姓争取了切实的好处。

    “大人,请您一定留下。”

    城外的人群中,忽然,一名百姓扑通一声跪下。

    “大人,留下吧。”

    又有一名百姓跪下,口中呼喊。

    城外的四面八方,一个接着一个的百姓跪下来恳求。顷刻间,情绪蔓延了开来。无数的百姓接连下跪,请求胡昭留下。城外下跪的举动,仿佛波浪般不停的涌动,一波一波的百姓跪在地上。很快,城内也效仿,纷纷下跪。

    城内外,百姓跪地,竞相呼喊。

    这一幕,震撼了胡昭,令他心中的壁垒轰然破裂。

    这一刻,胡昭再难以抑制住心中的情绪。

    他环视了周围的百姓一眼,眼中闪烁着晶莹光芒,扑通一声跪地,向周围的百姓道谢。面对淳朴的百姓,面对深切的恳求,他无法拒绝。

    一个人请求,他可以毫无负担的拒绝;

    十个人请求,他仍然可以拒绝;

    百个人请求,他也能转身离开。

    然而,数万人的请求,他无法拒绝。这一份情谊,重于泰山;这一份信任,重于泰山。

    王炎脸上有着慧心的笑容,伸手搀扶起胡昭,恳切的说道:“先生,留下来吧。阳都县的百姓需要你,他们也舍不得你。”

    胡昭连连点头,哽咽难言。

    此情此景,将铭刻在他的心中,永生永世难忘。

第121章 前往洛阳() 
胡昭留下,对阳都县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此时的王炎,文有胡昭、诸葛玄、杨贺等人,武有黄忠、管亥、典韦等人,军中更有四千精锐。

    除此外,还有小股骑兵。

    阳都县的战斗力,放在整个琅琊国,堪称一流。

    王炎一门心思练兵,壮大实力,是在等待崭露头角的机会。一旦董卓进入洛阳,而曹操离开洛阳,征募军队,发檄文讨伐董卓。那时候,王炎也会随之相应,要展露锋芒。

    进入八月,田地中的粮食开始收割。

    这一年,阳都县风调雨顺,整个阳都县获得了大丰收。

    一个个百姓,喜笑颜开。

    十月,终于有了消息,董卓进入洛阳了。消息从洛阳传到琅琊国,再从琅琊国到阳都县,已经浪费了一段时间,董卓实际上进入洛阳的时间,是在九月。

    得到了这一消息,王炎心中大定。

    他来到了这个时代,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终究还没有改变这个时代的脉络。一切,都一如既往的发生了。

    这样的情况,让王炎对大势的掌控更加容易。

    这一日,府衙门口。

    一辆马车停下,一名妙龄女子走下来。她走到县衙大门口,说明来意后,衙役立即进入府内通报。来人不是别人,是貂蝉的丫鬟夏荷。

    不一会儿的功夫,衙役便走出来,语态恭敬,道:“县令在大厅,姑娘请。”

    夏荷点点头,便进入县衙。

    来到大厅,夏荷款款行礼,恭敬的道:“奴婢见过公子!”

    王炎左右看了看,又打量了夏荷身后,没见到其他的人,心中有些奇怪,问道:“父亲和貂蝉没有来吗?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夏荷弓着腰,回答道:“回禀公子,老爷和貂蝉姑娘已经离开南城县,去洛阳了。奴婢来阳都县,是来传达消息的。”

    王炎闻言,脸色骤然一变。历史上,刘宏驾崩后,王允的确是前往洛阳奔丧了,然后借此机会,便重新进入朝廷。

    到最后,貂蝉被董卓占有了,不久又被吕布带走,王允也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这一切,回到了轨道上。

    王炎冷不禁的打了个寒颤,问道:“父亲什么时候离开南城县的?”

    夏荷思考了一番,说道:“老爷在八月下旬得到天子驾崩的消息,然后变卖家产,急匆匆的就带着貂蝉姑娘离开了。”

    王炎眼神凝重,脑子里面更是思绪混乱,摆手吩咐道:“你长途跋涉,先下去休息,有事情我再通知你。”

    “诺!”

    夏荷点头,便转身离开。只是,她看向王炎的眼神,有了一抹炽热。王炎在阳都县做官,立下的赫赫功绩早已经传到了泰山郡,时常听着关于王炎的消息,夏荷心中也有了念想。

    王炎坐在大厅中,整理思路,思考着应对的办法。

    之前,王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现在,却必须考虑应对之策。王允进入洛阳,直接就打乱了王炎的安排。按照王炎心中定下的计划,明年初曹操发檄文讨伐董卓,便立即响应。如今王允带着貂蝉去了洛阳,一旦王炎参加了联军,很可能会牵连到王允,这样的后果,是王炎不愿意看到的。

    王炎脑筋转动,心想:“要讨伐董卓,要解决后顾之忧,唯有让父亲离开洛阳。这样一来,既能解除讨伐董卓的后顾之忧,又可以避免父亲被李傕、郭汜抄家灭族。”

    有了想法,王炎吩咐道:“来人!”

    一名侍从急匆匆的走进来,躬身行礼。

    王炎吩咐道:“请胡昭、诸葛玄,黄忠、管亥、典韦前来议事。”

    “诺!”

    侍从立即下去传令,时间不长,胡昭、诸葛玄、典韦先一步来到大厅中。紧接着,黄忠、管亥也来到了大厅中。

    宾主落座,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王炎身上。

    王炎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刚得到消息,我父亲王允进入洛阳了,而且是入朝为官。如今董卓带兵进入洛阳,挟持天子命令诸侯,形势严峻。尤其是董卓残暴凶狠,父亲在朝中为官,恐怕会有性命危险。我打算走一遭洛阳,把我父亲带回来。”

    胡昭略作思考,摇头说道:“主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老大人刚正不阿,更是闻名天下的清流名儒。董卓初入洛阳,需要老大人这样的人主持朝纲,梳理朝政。依我看,董卓不仅不会对付老大人,反而对老大人会礼遇有加。”

    顿了顿,胡昭又道:“董卓的情况,下官也曾派人打听过。虽然此寮残暴不仁,但对于有利用价值的人,有足够的包容心和耐心。所以,主公不用担心老大人的安全。”

    王炎听了这番分析,也点头认可。

    事实上,董卓对于有用的人,或者是他看上眼的人,丝毫不吝啬提拔和赏赐。对王允、对蔡邕,董卓都不吝提拔。

    只是,胡昭的分析和王炎的担心,根本不一样。

    想了想,王炎解释道:“孔明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董卓极力的笼络官员,但他清除异己,屠戮官员,肯定会逼得官员反抗。我料定,最迟明年,会有人起兵勤王。一旦有人反抗董卓,我也会起兵响应。可一旦我出兵,父亲便会陷入危险。故此,我必须提前把父亲救出来。”

    此话一出,众人尽皆惊讶。

    王炎凭什么断定会有人起兵勤王?

    这消息,怎么来的?

    诸葛玄眉头微皱,他望着王炎,脑子里面想到了刚刚剿灭王家时,王炎说天下的局势会发生大变。事实上,一切如同王炎判断的,新君登基后,局势并未平稳,反而愈发动荡。

    王炎现在又下了论断,让诸葛玄心中十分好奇。

    胡昭想了想,又道:“大人的分析,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这只是可能而已。”

    王炎说道:“先生认为可能,那我必须去,我不能坐视不理。再者,如果明年没有官员起兵勤王,我前往洛阳也不会造成损失。只是我离开后,政务由孔明先生和诸葛先生负责,黄忠和管亥继续训练军队,典韦则和我一起前往洛阳。”

    “好咧!”

    典韦憨厚一笑,眼神颇为兴奋。

    同时,胡昭、诸葛玄、黄忠和管亥也答应下来。

第122章 颍川郭嘉() 
十月十二日,阳光明媚。

    王炎和典韦一人一马,俏然离开了阳都县。

    这一次前往洛阳,为了轻装简行和行事方便,王炎连麾下的十八骑都没带。两人出了城后,一路急赶,途径泰山郡进入鲁国,然后在鲁国稍稍休整了小半天,又马不停蹄的赶路。出了鲁国后,穿过任城国,直接进入了山阳郡地界。

    到了山阳郡,便几乎走了一半的路程。

    王炎和典韦在山阳郡休整了一天,调整好精神,又继续赶路。出了山阳郡后,两人一路西行,进入济阴郡,再前往陈留郡。典韦本身是陈留郡的人,进入陈留郡后,在陈留郡逗留了一天,悄悄回了趟典韦的老家,然后直奔颍川郡。

    抵达颍川,距离洛阳便只是一步之遥。

    从琅琊国赶到颍川,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原地区。这一路敢来,王炎和典韦都已经是风尘仆仆,脸上有着浓浓的倦容。

    从琅琊国抵达颍川郡,王炎和典韦只用了十六天时间。

    这样的速度,已经是极快的速度。

    进入十月底,天气转凉。

    王炎和典韦选了一处酒楼,刚到酒楼门口,便有侍从迎上来,主动的牵着马去安置。王炎和典韦进入大堂,坐下后,侍从便走来,恭敬的问道:“客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您二位有什么需要?”

    王炎搓了搓冰冷的手,吩咐道:“一壶热酒,再来五斤肉。”说着话,王炎从腰间取下随身携带的酒囊,道:“灌满酒,我要带着上路的。”

    侍从接过酒囊,立即去安排。

    不一会儿,温热的酒水和煮熟切好的猪肉端上来。

    王炎和典韦一直赶路,但十月的天气即使有阳光,却已经是寒风骤起,浑身都冷飕飕的。一口热酒下肚,两人浑身的筋骨都舒坦了,暖洋洋的份外舒服。

    两人都是大男人,没有任何的顾忌,相对而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这位兄台,和你商量个事情,行吗?”

    忽然,沙哑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王炎抬头看去,只见一名头插木簪,脚蹬布鞋,身穿粗布麻衣的青年大步走来。他脸上挂着嬉笑的神色,耸了耸鼻头,道:“在下贾果,和兄台商量一件事。”

    王炎也是鼻头轻轻一动,面上一抹古怪之色闪过,问道:“贾兄有何贵干?”

    贾果眼中浮现出一抹异彩,知道有戏,直接在王炎的身旁坐下。

    “客人,您不要被他骗了。”

    正当此时,酒楼中的侍从急匆匆的走过来。

    贾果横眉怒眼,大怒道:“小二,我什么时候骗人了?”

    侍从撇撇嘴,一脸鄙夷的神色,不屑的说道:“客官,这厮每天都在酒楼里面骗酒喝。千万别相信他,被他欺骗的人不下上百人。”

    王炎说道:“一百个人都心甘情愿的被他欺骗,还真的是不容易。”

    贾果补充道:“这不是被骗,我是有事商量。”

    侍从一脸担心的神色,刚要开口,却见王炎从袖口中取出一串五铢钱,直接抛到侍从手中,摆手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下去吧。”

    侍从见状,只得退下。

    王炎的目光,又落在贾果身上,道:“贾兄,继续先前的话题。”

    贾果微微一笑,从腰间取出一张白纸,道:“兄台,我这个人喜好喝酒,也有些聪明才智,自信能帮你处理些事情。只要兄台保证给我足够的酒喝,我便签下卖身契,任由兄台驱使。”

    “颍川贾果,卖身于此。”王炎接过卖身契,顿时好笑,他又看了贾果一眼,说道:“一顿酒换一个人,的确是划算的买卖,摁手印儿吧。”

    贾果大喜,赶忙在纸上摁下手印儿。

    “小二,上酒!”

    贾果大摇大摆的坐下,中气十足的吆喝一声。

    侍从走上来,鄙夷的看着贾果,而后,他看向王炎,询问道:“客人,真的要上酒吗?”

    “上酒!”

    王炎点头,直接答应。

    典韦看在眼中,有些不舒服了,张嘴要劝说,却被王炎以眼神制止。

    不一会儿,侍从端着酒上来。

    贾果也不客气,斟满酒,敬道:“兄台,请!”

    “请!”

    王炎端着酒樽,直接敬酒。

    贾果敬了一杯酒后,便不再搭理王炎,开始自斟自酌,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不到半刻钟时间,一壶酒下肚,他打了个饱嗝,脸上也有了一丝红晕。贾果嘿嘿一笑,说道:“兄台,我已经喝好了,多谢你的酒,告辞。”

    王炎一伸手,啪的摁在贾果肩膀上,笑眯眯的说道:“别急!”

    贾果面色微变,他想起身离开,可肩膀上的手压得他无法起身。

    王炎说道:“贾兄才喝了酒,怎么就要走呢?”

    贾果脸上恢复了嬉笑之色,嘿嘿说道:“兄台,纸上的契约写得清清楚楚?没有明确的说卖身给你。换言之,这契约是不生效的,你拿着契约也没有用。”

    王炎摁住贾果肩膀的手微微用力,道:“喝了我的酒,别想走。有本事你去告官,只是你得罪了这么多人,谁愿意帮你呢?乖乖的跟我一起走,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威胁的意思,展露无遗。

    贾果看向周围的人,此时,众人的目光全是戏谑之色。

    这一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