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雄霸天下-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糜竺担任金曹从事,负责管理青州的财政。”

    王炎看向三人,问道:“三位对于本官的安排,可有异议?”

    荀衍心悦诚服的道:“在下听从大人安排。”

    蒯正说道:“在下服从安排!”

    糜竺道:“谢大人!”

    对于王炎的安排,三人都非常满意。

    荀衍来青州,一是求官,二是想要一展抱负。在求官和抱负当中,最重要的是能一展所长。荀家诸子当中,荀彧、荀攸、荀谌名声显赫,都饱受重用。荀衍看到自家亲人的成绩,心中自然也想要有所建树。如今担任王炎的军师,最符合荀衍的想法。

    蒯正心中更是欣喜,他从荆州来,没有半点资历。甚至在蒯正的预判中,能担任郡守的属官都已经是了不起。没想到,王炎直接安排他担任青州的户曹从事,管理青州的农桑水利等,这恰恰又是最符合蒯正的,而且也是非常的器重。

    糜竺心中欢喜,却又是五味杂陈。相比于荀衍和蒯正,糜竺最大的缺点在于出身。糜竺出身商人世家,富贵无忧,却身份很低,在真正的世家大族面前,商人的身份让他很尴尬。

    来青州这一趟,糜竺早已做好了打道回府的打算。没想到王炎给了他如此重要的安排,竟是直接安排担任青州的金曹从事。

    三人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三人的表情落入王炎的眼中,王炎心中一笑。

    看来,三人都比较满意这个安排。

    胡昭面沉如水,却是在这时候忽然站起身,朗声道:“主公,关于户曹从事和金曹从事的人选,下官恳请主公斟酌一二。”

    刷!

    顷刻间,蒯正和荀衍面色陡变。

    王炎都安排了官职,忽然间冒出一个人反对,两人的心情可想而知。蒯正和糜竺都不认识胡昭,但这并不妨碍两人心中的怒火。

    王炎说道:“胡别驾,理由是什么?”

    别驾!

    ‘别驾’两字一出,蒯正和糜竺的眼神一下黯然了下去。

    胡别驾,自然是胡昭。

    蒯正和糜竺不认识胡昭,却知道青州的别驾是胡昭。两人虽然不认识青州的官员,却对青州官员做了大致的了解。胡昭作为别驾,是青州仅次于王炎的官员,位高权重。如今,胡昭突然开口反对,两人心中都七上八下的。

    胡昭看了蒯正和糜竺一眼,不急不缓的道:“从策论中看,蒯正和糜竺的确相当优秀。但纸上谈兵的人不是没有,下官建议暂时将两人安置在郡、国一级,管理一郡一国的户曹、金曹,这样一来,如果他们是纸上谈兵之人,给青州造成的损害不大。”

    “一旦两人真的是纸上谈兵之辈,主公却任命为青州的户曹和金曹,两人上任后,颁布下了一道道命令,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青州的局势不容乐观,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一旦行差踏错,青州便面临危机。”

    “青州的底子差,不能和冀州相提并论。冀州财大气粗,有无数的粮食和钱财支撑,不担心出现问题,可我青州却不同啊。”

    胡昭面色凝重,郑重说道:“下官不是排挤二人,只是希望两人从郡、国一级开始,做出了成绩,再上调到青州也不迟。”

    蒯正和糜竺听了后,心中便踏实了,胡昭的建议的确是老成之谋。

    两人最担心的是遭到胡昭排挤,现在看来并不是。

    王炎却是罕见的沉默下来,暂时没有给出答案。一时间,厅中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谁也没有开口提出建议。涉及蒯正和糜竺的安排,诸葛玄难以建议。再者,这是青州的人事安排,郭嘉和贾诩不愿意掺和其中。

    所有的人,都静等王炎的决断。

    良久后,王炎开口道:“孔明先生,有合适的户曹吗?”

    “没有!”胡昭如实的回答道。

    王炎又问道:“有合适的金曹从事吗?”

    胡昭仍是摇头,道:“也没有!”

    王炎大袖一拂,脸上流露出果决神色,毅然说道:“既然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不用再考虑下放到郡、国去历练的事情了,直接赴任。本官相信他们能胜任,再者,他们在你的麾下任职,先生老成持重,必然可以督导两人不犯错。”

    胡昭见状,知道再劝说已经没有用,点头道:“主公安排了,下官便依照主公的意见,马上颁布任命。”

    王炎看向蒯正和糜竺,道:“你们二人,什么时候能赴任?”

    蒯正道:“随时都可以!”

    糜竺说道:“在下也是随时可以!”

    王炎微微颔首,吩咐道:“给你们一天的时间,明日到府衙上任。”

    “诺!”

    蒯正和糜竺点头,心中都欢喜不已。

    两人心中,更是一阵感激。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王炎如此信任,两人都是卯足了劲儿,要在各自的任上作出一番成绩,不让王炎失望。

第303章 一纸檄文起烽烟() 
太史慈、魏延、甘宁、蒯正、荀衍、糜竺六人,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各自忙碌自己手中的事情。五天后,六人已经完全习惯了,手中的事情也开始正常的运转。

    这一日,王炎召集了麾下所有人齐聚刺史府。

    王炎面色严肃,目光扫过麾下的众人,语气略显低沉的缓缓说道:“时至今日,还没有传出袁绍大举兴兵杀入青州的消息,但是,或许袁绍已经悄然调兵遣将进入平原郡,或许是还在暗中筹谋。但不管袁绍的准备如何,青州该出兵了。”

    此话一出,以管亥、典韦等人为首的武将兴奋了起来。战争来了,意味着他们即将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王炎目光一转,落在胡昭身上,问道:“胡昭,行军打仗的粮草准备得如何?”

    胡昭正色道:“一切准备妥当!”

    王炎又看向管亥,问道:“管亥,士兵调遣可曾准备就绪?”

    管亥抱拳道:“一切就绪!”

    王炎微微颔首,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时至今日,青州已经是完全准备好。不论是粮草,亦或是兵源,都已经彻底完成。王炎看向荀衍,道:“休若先生,青州和冀州马上就要开战,你写一篇檄文讨伐袁绍。”

    荀衍回答道:“卑职遵命!”

    王炎想了想,再一次说道:“今天之内,必须完成檄文。文章完成后,由王越将檄文传告青州各郡各县,动员整个青州。”

    “诺!”

    荀衍应下,眼中神色也是颇为期待。

    王炎和袁绍开战,变相的说,也是荀家内部之间的选择。荀谌选择的是袁绍,而荀衍选择的则是王炎。青州和冀州最终的胜负,决定了双方的选择谁才是正确的。

    王炎继续说道:“此战,胡昭、诸葛玄、糜竺留守临淄县,负责在稳定后方,其余人等,全部随我出征。”

    众人得令,齐齐回答。

    王炎挥手道:“都下去准备吧,明日一早誓师出征。”

    众人便起身,各自去准备。

    王炎则是回了后院,将出征的消息告知了王允、羊雅妃和貂蝉,和家人简单的聊了聊,然后很快又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中。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军营中便已经是三通鼓响彻完毕。

    军中的将士,全部聚集在校场中。

    一个个士兵斗志昂扬,战意十足,完全是一副老兵的模样,没有丝毫的新兵气息。整个军队透露出来的,就是一股子杀气。

    王炎身穿甲胄,腰悬佩剑,站在校场中的高台上下令出征。

    军队的士兵离开军营,太史慈、魏延、甘宁各自率领一千士兵作为先锋率先离开。王炎、郭嘉、贾诩、荀衍、管亥等人随中军士兵一起离开。最后的,则是军中的辎重队伍。

    浩浩荡荡的军队出发,带动了无数百姓的心。

    王炎出兵的消息,很快便传开。

    在王炎率领士兵离开的时候,一篇《讨缴袁绍书》传遍了青州。

    文章的作者,自然是荀衍。

    文章当中,荀衍将袁绍批评得一无是处。从袁绍的性格到为人,再到为官处事,以及袁绍的野心等,全方位的抨击袁绍,把袁绍判定为是十恶不赦,更重要的是每一点评都句句在理,字字都是诛心之言。

    再加上荀衍文采飞扬,一篇文章写得旁征博引,丝毫不弱于袁绍帐下陈琳。消息一开始是在青州境内传播,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各州。

    冀州,邺城。

    州牧府,大厅中。

    袁绍手中拿着一卷文章,正是荀衍撰写的《讨缴袁绍书》。看完后,袁绍怒目而视,心头更是火气直冒。只听啪的一声,袁绍将手中的文章扔在案桌上,气哼哼的说道:“王炎欺人太甚。荀衍也是如此,竟然如此肆无忌惮的抨击本官,抹黑苯酐,简直活得不耐烦了。”

    郭图立即道:“关于荀衍诋毁主公的事情,应当让友若先生劝一劝荀衍。毕竟,友若在主公麾下任职,荀衍不看佛面看僧面,也不该这样撰写文章。”

    荀谌,字友若,是荀衍的弟弟。

    此话一出,荀谌脸色一变。

    郭图这句话,看起来是真心话,其实是包藏祸心,想让袁绍迁怒他。

    果然,袁绍瞪了荀谌一眼,很不客气的说道:“友若先生啊,荀衍咄咄逼人,而他更是你的兄长,莫非荀衍的态度代表了荀家吗?”

    一句话,令荀谌尴尬不已。

    荀谌眼眸微眯,沉吟片刻,忽然说道:“荀家有当家的人,不是在下,也不是家兄。荀家的态度,在下不敢妄断。不过关于家兄,在下却是可以干涉。在下可以凭借兄弟之情,劝说家兄来冀州,让他弃暗投明,为主公效力。”

    “哦,真的吗?那最好了。”

    袁绍心头大喜,脸上的怒色顷刻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荀谌眼神平静,继续道:“在下的话,句句属实。主公雄踞冀州,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是大有为之主。家兄在青州效力,而青州地势狭窄,人员不足,武器不行,完全是瞎折腾。与其如此,不如让家兄来冀州一展所长。”

    “哈哈哈……”

    袁绍朗声笑道:“说得好,说得好,你回去后赶紧写信邀请荀衍。”

    “诺!”

    荀谌应下,斜眼瞅了郭图一眼,流露出一丝的冷笑。郭图想借此机会挑拨袁绍和荀谌的关系,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郭图心中轻叹,没想到荀谌应对如此合理,让他失去了打压荀谌的机会。郭图话锋一转,道:“主公,王炎嚣张狂妄,不可轻饶。军中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出兵了。”

    袁绍点点头,说道:“公则言之有理,王炎率先出兵,当真活得不耐烦了。这一战,必定让王炎死无葬身之地。区区青州,人口稀少,粮食不足,还敢出兵,简直不自量力。本官昔日和公孙瓒开战的时候,之所以不搭理青州,实在是因为分身乏术,无法抽出兵力攻打王炎,才让王炎苟延残踹至今。如今,该收拾王炎了。”

    郭图立即道:“主公英明!”

    “报!”

    忽然,大厅外一抹哨探急匆匆跑进来。哨探单膝跪地,禀报道:“启禀大人,青州传回消息,王炎率军从临淄县出兵,发兵五万攻打冀州。”

    袁绍脸色阴沉了下来,吩咐道:“再探!”

    士兵退下,袁绍的神色又怒火上涌,怒气不可遏止,朗声说道:“郭图,传令高干、张颌率军出发,随本官亲征青州。”

    “诺!”

    郭图得令,也一下把其余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

    在郭图的脑中,全是出征的事宜。

第304章 兵进平郡() 
东平陵,是济南国治所。

    王炎率领五万大军自临淄县出发,太史慈、甘宁、魏延则作为先锋先一步前进。因为王炎给了三人独自行动的权利,三人率领的军队早已经消失在视线中,只留下斥侯联络。

    三天不到,王炎麾下的五万军队全部抵达东平陵。

    然而,太史慈、甘宁和魏延没有出现,不知道三人去了哪里。

    郡守府,大厅。

    王炎端坐在主位上,目光落在黄忠身上,问道:“汉升,济南国的情况如何?”

    黄忠正色道:“回禀主公,济南国一切安好,境内的不安分因素早已经全部肃清。另外,这次和冀州交战,卑职共征募了三万大军。通过短时间的训练,三万兵力已经基本形成战斗力,可堪一战。”

    “很好!”

    王炎的脸上,流露出赞赏神色。

    黄忠在济南国的短短时间,便拉起三万兵力,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昔日,黄忠在东莱郡明远大营训练的一万余士兵,只有一千余士兵跟随黄忠来了济南国。其余的主要兵力,都留在了临淄县。凭借手中并不多的一点兵力,黄忠迅速招募三万兵力,能力堪称卓越。更重要的是,黄忠提及的基本形成战斗力,虽然听起来一般,但绝对是精锐。

    王炎话锋一转,又问道:“济南国和平原郡接壤的各县战况如何?”

    黄忠脸上流露出一丝微笑,不急不缓道:“目前,袁绍的兵力已经全部进驻平原郡。如今,袁绍把平原郡当做据点,而袁绍还没有兵进济南国,似乎隐而不乏,有些古怪。”

    正当此时,一名斥侯急匆匆的进入大厅,径直朝王越走去。斥侯在王越的耳旁低声说了几句,就见王越面色微变。王越接过一封用火漆密封好的信件,便挥手让斥侯退下。

    不等王炎说话,王越直接起身道:“主公,乐安国相齐宣有书信送到。”

    当即,王越把齐宣的书信交到王炎的手中。

    王炎拆开了书信,一目十行,迅速浏览了信上的内容。看完后,王炎脸上的神色,也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再无刚才的轻松。

    黄忠心中一沉,问道:“主公,乐安国发生什么事了?”

    郭嘉忽然道:“莫非袁绍正在攻打乐安国?”

    贾诩眼神依旧平静,很平淡的说道:“最坏的打算,可能乐安国已经是落陷。”

    此话一出,厅中的氛围一下便凝重了起来。

    王炎深吸口气,道:“战况没到最坏的地步,齐宣的信上说,袁绍的大军突然出现在乐安国和平原郡接壤的千乘县。齐宣发现冀州兵后,立即组织军队抵抗。现在,双方以千乘县为界展开厮杀。齐宣的信里面还说了,为了抵挡袁绍,他组织了四万大军迎战。不管如何,齐宣必定会死守到底。在最后,齐宣也说自身统兵的能力有限,请尽快支援。”

    郭嘉忽然说道:“来人,拿乐安国的地图来。”

    史阿闻言,当即吩咐了下去。

    很快,一名情报部的斥侯拿了一张地图来。郭嘉让哨探悬挂起来,然后便站在地图旁,找到了千乘县。

    千乘县,位于乐安国西面,和平原郡接壤。

    郭嘉盯着地图,道:“主公,千乘县距离乐安国的治所临济县相去不远。齐宣在乐安国短短时间,早已经稳定了乐安国动荡的局势。既然是这样,那么齐宣在千乘县和临济县,也应当有足够的防备力量。让他利用手中的力量拖延一段时间,应当没有问题。”

    王炎眼中一亮,问道:“奉孝的意思,是不派兵救援吗?”

    郭嘉沉声道:“平原郡和冀州接壤,如今,袁绍的大本营,就安置在平原郡。只要主公拿下了平原郡,就意味着切断了袁绍的退路。到时候袁绍只能放弃乐安国退回平原郡,如此,主公便可以利用袁绍退回的机会一举击溃对方。”

    贾诩问道:“围魏救赵吗?”

    郭嘉道:“然也!”

    贾诩眯着眼睛,道:“有没有另外的一种可能,袁绍出兵乐安国,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主公去攻打平原郡。事实上,袁绍早已在平原郡布下圈套,等着主公去围魏救赵。袁绍也想借此机会一举击溃主公。”

    郭嘉道:“文和先生的意思是袁绍攻打乐安国,只是一个诱饵而已。”

    贾诩判定道:“有这样的可能!”

    荀衍正襟危坐,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接过话,分析道:“假设袁绍攻打乐安国是虚晃一枪,那乐安国的安全就不存在问题。这个前提下,主公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出击,其实也就相当于直接攻打平原郡,因为乐安国本身就没有危险,不用救援。”

    “假设,袁绍攻打乐安国是真的,主公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如此,乐安国的危机就可以解除,也能借此机会在平原郡伏击袁绍。”

    “在下认为,不管袁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都要实施围魏救赵的计策。”

    荀衍继续说道:“至于围魏救赵的计策实施后,接下来的平原郡之战该怎么谋划?袁绍到底在平原郡有没有设下埋伏,那又是接下来的第二步计划。”

    王炎颔首道:“休若先生的分析有道理,不管如何,都必须攻打平原郡。”

    贾诩仔细的思索了一番,也点头认可荀衍的分析。

    王炎思路愈发的清晰起来,接着往下道:“按照休若先生的分析,我们继续往下。假设袁绍在平原郡没有埋伏的情况,我们应当怎么办才能利益最大化?假设袁绍在平原郡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我们去攻打,又该怎么应对才能取胜。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否将两种情况,合并为一条计策应对。”

    郭嘉仔细的琢磨着,忽然道:“在下认为,合并为一条计策应对是可行的?到时候,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是对我们有利的。”

    王炎问道:“如何操作?”

    郭嘉微笑道:“主公忘记了,我们还有三支在外的伏兵吗?利用好这三支伏兵,再加上主公麾下的数万大军,足以设下计策了。具体的步骤,我们这样做,……,不管袁绍的计策如何,主公都可以从容应对,并按照计划一步步往下进行。”

    王炎仔细的盘算了一番,也认可了郭嘉提及的计划,他抬头看向众人,问道:“诸公,关于奉孝的计划,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

    贾诩、荀衍、黄忠等人纷纷开口,填补一些计划的细节。

    整个计划,很快便圆满了起来。

    王炎看向王越,吩咐道:“传信告知太史慈、魏延和甘宁,让他们依照计划行事。”事实上,郭嘉制定的计划对太史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