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醉-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例外的就是陈易,在李显手中被提至检校尚书右仆射,武则天并未将其检校尚书右仆射之职免去,还将其“检校”两字去除,正式委以他为尚书右仆射!

而李重润这个刚一周岁左右的小孩子被拥立为皇帝,不可能有任何处置朝事的能力,朝政大事理所当然地被武则天揽过!不过因为多位被委以辅佐李显的大臣再被委为辅佐李重润的大臣,朝中基本事务都由这些大臣负责,武则天的权势并没如李治病重时候那样大了!

政事堂的宰相人选也有了变化,政事堂的宰相人选为:尚书左仆射裴行俭、右仆射兼兵部尚书陈易,中书令薛元超和李敬玄,侍中贺兰敏之,守侍中岑长倩,中书侍郎刘祎之,邢部尚书狄仁杰,黄门侍郎裴炎,吏部尚书魏玄同。

狄仁为是在陈易的力荐下得以入选的,而刘祎之是贺兰敏之的亲信人物,裴炎自然是武则天要求列入的!裴行俭、陈易、贺兰敏之、薛元超、李敬玄、岑长倩、魏玄同七人是辅佐新帝的顾命大臣!

第六十六章平静只是暂时的

朝中局势暂时平静了下来,朝政大权再次回到武则天的手中。

不过一切正如陈易所想那样,重掌大权的武则天还受到了政事堂诸宰相的牵制。

陈易与贺兰敏之有矛盾,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而裴行俭和裴炎不和,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武则天尽量平衡政事堂几方势力的人选,原本是期望能更好驾驭,但没想到这却给她自己重掌大权带来了麻烦,她的一些建议经常被政事堂的宰相们否决。

裴行俭和裴炎经常唱对台戏,岑长倩、魏玄同、狄仁杰等支持陈易或者被他引为亲信的人,时常与刘祎之、李敬玄等意见相左,政事堂例会中,时不时起争执。争执的结果就是,许多牵涉到各方利益的事,都不容易通过,也导致武则天的令经常得不到执行。

对此武则天也有点无奈,朝中发生如此重大变故后,她不可能短时间内再次掀起波澜,那样会让天下陷入不稳定的。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她也有点期望政事堂中出现纷争,而不是铁板一块,要是这么多宰相都一个鼻孔出气,那她什么事都做不成了,朝堂上的一切,将唯政事堂的令是从了。

李显皇帝之位被废后,朝中官员的人选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变动,一些官员因为各种原因被罢免或者自请辞职,连军中将领也有不小的变化。

在陈易的要求下武则天同意了他请辞左羽林军大将军职,由陈易推荐的张虔勖接任,右羽林军大将军职依然由李多祚担任。贺兰敏之也辞去了兼任的左金吾卫将军职,改由裴行俭推荐的程务挺接任。陈易还通过小动作,成功地让武则天免去丘神勣的右金吾卫大将军职,改由他推荐的李孝逸担任。

可以说。担任南北衙禁军大将军职的,全是陈易的亲信或者是亲近人儿,当然这让贺兰敏之挺是不满,但武则天坚持如此,他也没办法。

武则天会答应陈易这样所荐,并不是在她心目中贺兰敏之的地位不如陈易重要了,这一切只不过是陈易所施小动作的缘故,当然与武则天一直在服用他所献的药物有关,多年服用药物下来,特定情况下。武则天根本没办法推拒陈易的请求。

陈易自请除去兼任的左羽林军大将军职,推荐自己的亲信部下人物张虔勖担任,这当然不是说他不想担这个职务,他只是想把贺兰敏之兼任的左金吾卫将军之职也拿下来,避免麻烦。

最终他的愿意满足了。还通过小手段,让武则天恼怒于丘神勣。免了丘神勣的右金吾卫将军职。贬到叠州任剌吏去了。

除了禁军将领,其他诸位大将军的人选也有不少的变动,薛仁贵任左卫大将军,李谨行任右卫大将军,赞婆任右领军卫大将军,李敬业被委以左武卫大将军职。得陈易举荐,在数次战役中有不俗表现的百济人黑齿常之被委以右武卫大将军,裴行俭举荐的王方翼任右领军大将军职。

如今的各卫大将军与以往时候是不一样了,兵制改革后。诸卫大将军都是实握兵权的人物,在特定情况下,能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方,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陈易,比其他人更在意军中将领的人选问题,花不少心思将自己的亲信人物安插到军中,特别是给他们争取各卫大将军职。

裴行俭已经不再兼任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祭酒职,在裴行俭和陈易的一再荐举下,苏定方的儿子苏庆节最终被委以这个职务。

陈易有心去兼任此职,他可深知当年蒋光头创办的黄埔军校的威力,不过在狄仁杰的相劝下,最终还是作罢。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如今归兵部掌管,他是兼任的兵部尚书,军事学院的祭酒也归他管辖,只要选好了祭酒职,那不愁军事学院毕业的那些军官不听兵部的号令。

一番不大不小的动作后,朝堂上终于平静下来。

陈易也知道,如此大的动作后,武则天不可能很快就另起心思,即使她想当皇帝,也不可能很快就这么做的。要想当皇帝,造势运动可要做足,不然没有人会支持她的。

可以说如今他暂时不必去理会武则天这方面的动作,为了更远大的目标,为了自己那个幼小的儿子最终能完全执掌天下,他要努力往自己头上添光环,成为大唐最举足轻重的人物。而要往自己头上添光环,那就要在任兵部尚书及尚书右仆射职务时候,努力做出成就来,让人再刮目相看。

作为一个穿越人,陈易很是自傲,在来大唐初时候,他已经提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已经让大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生,都比原来的历史上发展的更好,如今大唐的国力,陈易自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的上,大唐的疆域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办法相比的。

而随着对这个朝代各项技术水平的理解,陈易也有更多的想法起来,结合后世时候他知道的各方面技术水平加以总结,他依然可以在军事、政治、经济金融、农业民生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粮食的产量在逐年增加,早已经可以满足大唐百姓所需,据统计,各地的存粮可以足够供大唐百姓用上六七十年。如此多的粮食堆积着可能导致腐烂,在每个粮食产量都在增加的前提下,没太多必要保持如此充足的粮食储备,用粮食贸易换取大唐所需的其他物资,是个非常可行之计。

酿酒原本是被严格控制的,盖因为大唐的粮食产量不够丰富,如今大唐的粮食太富足了,酿酒行业当然可以大力地发展。医疗技术的革新,需要大量的酒精,而高浓度酒精被提练的过程中,酿酒的技术也在革新,高浓度的蒸馏酒出现的越来越多。

这一切,都有陈易的努力和贡献在里面。

物资极大的丰富起来,也就急需要繁荣的商业贸易,不然大量富余物资放在百姓手中,没办法交换,百姓的财富不会增加。

在陈易的一力推导之下,各地市场建设日新月异,行商人的地位也慢慢改善提高,商业贸易井喷一样繁荣,商业繁荣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各级官储的赋税收入曾几何级的增长。这是让人欣喜的事,但现在条件无法满足商业贸易的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陈易力排众议,与任户部尚书的骆宾王一道,努力为商业贸易打造良好的条件及氛围,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彻底解除了宵禁,鼓励夜间的商业贸易。

彻底解除宵禁的举措在提出来之际,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他们担心治安恶化。

但在长安及洛阳施行一段时间后,结果却让人很是惊异,治安非但没有恶化,反而还有好转迹象,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在夜间时候都想办法支挣钱了。

百姓富足,不再愁吃穿了,作奸犯科的事自然也少去,有办法挣钱,总比冒着性命危险去做坏事来的更安心。谁都惜命的,要是生活过的好,谁愿意提脑袋去做坏事啊?“让百姓更加富足,不只吃的饱,穿的暖,还要让他们吃的好,穿的好,这比实行宵禁能更好地维护治安!”这是陈易的论断。

事实证明他所提的是正确的,随着民间百姓日益富足,各级官府安置手段的陆续出台,作奸犯科的人在连年下降。

商业的持续繁荣给朝廷带来了滚滚的赋税收入,不过问题也慢慢显露出来。

百姓口供里钱多了,但制作钱物的金银铜等金属制物产量并没大幅度地增加,再加上这些年军器监持续进行火器的制作和改良,需要太多的铜等物资。各方面都需要铜,导致铜的供求关系日益紧张。

以前几年,陈易的主导下出现了官员的钱庄,但这并没彻底解决问题,因为官方的钱庄只出现在长安、洛阳等比较大的城市,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并没在那些中小城市及乡村推广。

如今没有电脑网络,没有更好防伪技术的情况下,要将银行性质的东西在整个大唐都推广开来,确实是件费力的事。

如此情况下,金、银等贵重金属的价值也进一步体现出来,金银所制的钱物开始大范围流通,各地钱庄之类类似后世银行的系统也在骆宾王的努力打造下,进一步完善。

官方的银票开始出现,县一级的金融分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客商外出行商,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金银钱物,只需要带着银票等凭信,凭借身体证明就可以在各地支取所需的钱物,贸易交换时候也省了现钱的交易,可以通过钱庄的划账进行了。

当然最让陈易自傲的还是在他主导下,军事方面改革的成就。大唐的军队已经初步完成了募兵制的改革,正在朝正规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火炮、手雷等初级火器的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他的指导下,军品监正在研制燧发火枪的研制,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成。

大唐的铁骑将进一步无敌于天下!

大唐整体国力进一步提升,无不烙印着陈易的功绩,为此他沾沾自喜。

不过他也知道,后面等待他的并不是一帆风顺,残酷的政治斗争将临到他头上,因为他已经嗅到了一些特别的气息。

平静的日子只过了半来年,武则天为自己登基当皇帝而行动了!

第六十七章好戏就上演了

也不知道是对陈易妥协还是什么,在又一年年关将至之时,武则天同意了陈易娶慕容清和慕容平为平妻的请求。

将入观几年的这对姐妹花娶进府是陈易一直想实现的梦想,府上的妻妾他早已经说通了,慕容清和慕容平有了儿子生下,并且再次同时怀孕,没有哪个女人敢再不同意将她们娶进门。当然她们的同意,陈易可是付出了不少身体力行的努力,将她们受伤的小心灵安抚好,将她们的身体也安抚好。

在武则天决定这件事时候,贺兰敏之依然愤愤,还跑到陈易的府上来当面质询,不过在贺兰敏月的周旋下,贺兰敏之最终气哼哼地走了。

“夫君,哥哥待你这样,妾身很担心!”某一个晚上欢爱以后,贺兰敏月伏在陈易怀里,幽幽地感叹:“妾身不知道你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这这样的,妾身可一点都不希望你们俩之间起争斗,夫君,你不要和哥哥怄气了好不好?”

陈易抚摸着贺兰敏月那光洁的身子,长叹了一声道:“敏月,为夫今日也不瞒你,将一些事儿说给你听!你哥哥他并不主要是因为担心你的府上的地位受到威胁,才不同意让慕容清和慕容平进府的,他看到她们姐妹的样子后,心动下想将她们占为已有,却一直没机会,最终慕容清和慕容平跟我了,他愤愤不平才这样的!还有,你哥哥一直不满太后宠幸我,他不能容忍我在朝中地位比他高!前段时间,他的地位一直在我之上,怒意也平了一些,但现在我任尚书右仆射,在政事堂的地位又比他这个侍中职高了。所以他又对我表示意见了……”

“啊?!竟然是这样!”贺兰敏月万分惊奇,这些都是她不知道的原因,她一直以为,贺兰敏之是担心她的地位受威胁,才一个劲地反对陈易以平妻身份将慕容清和慕容平娶进府的,却没想到真正的原因这么复杂,让她惊愕不已,心里也有点怀疑,不禁反问道:“夫君,你说的可是真的?”

“如何会假?!”陈易以手枕着自己的脑袋。吐了口长气后,非常无奈地说道:“其实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随着我们在朝中地位越为越高,冲突总是会越来越厉害,如果我们都是无欲无求的。那就不会有冲突,但我们都有所求。所以才会时常起争斗。以后啊,我们两人间的争斗只会越来越厉害!”

“夫君,你不要和哥哥起争斗么,好不好?”贺兰敏月明显感觉到了害怕,整个人扑进陈易怀中,可怜巴巴地说道:“我会去劝哥哥。让他不要想太多,不要和你起争斗!夫君,哥哥他一定会听我的话的,你也答应我。不要和他起争斗,好不好?”

“敏月,为夫当然可以答应你,但我知道,你哥哥肯定不会答应的,即使他表现上筨应,他也是做不到的!”

“为什么?”

“因为他想当皇帝!”

“什么?”贺兰敏月完全被吓坏了,整个人都剧烈地颤抖起来,愣了一下后,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不,夫君,哥哥他不会有这想法的,哥哥他又不是李家子嗣,怎么可能想当皇帝?你是不是对哥哥很有意见,才这样说他的?”

陈易再伸手将很激动的贺兰敏月抱住,再次长叹了口气,轻轻地说道:“敏月,为夫没有骗你,要是你不相信,你以后看着就行了!他不是李家子嗣不假,但他现在是武家子嗣,武家唯一的后人,太后她……算了,我不说了,想必你也明白为夫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啊?!”贺兰敏月再次低低地惊呼了声,但又马上闭住了口,她非常聪慧,此前也听陈易讲过一些武则天的事,今日陈易这般含蓄的话,她还是马上就听明白了事儿,联想到这些年武则天和贺兰敏之一道做的事,不由的她不相信,心下黯然,也不知道再该怎么说了!

“敏月,为夫当然期望与任何人和睦相处,也为此做最大努力,但许多事只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府上这么多人,我总不可能任人宰割,你们无论哪个人,我都要将你们保护的好好的,决不容许别人欺凌!任何人都不允许!”陈易很无奈但又很坚决地说道。

贺兰敏月从陈易的话中读出了许多意思,不敢再问什么,只是将整个人挤在陈易怀里,无声地叹了口气,旋即闭上了眼睛。

……………………………………………

转眼就新年,元日大朝会规模空前,来朝贺的外蕃使者人数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朝中皇帝的更迭,丝毫不影响外蕃小国对大唐所取得成就的无限羡慕,无数外蕃头人竞相在元日大朝会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敬献他们认为最珍贵的礼物,向大唐皇帝和皇太后表示自己的诚意。许多外蕃头人甘愿放弃头人的荣耀,来长安定居,期望能真正融入大唐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人,享受大唐的繁华。

对此,年幼的皇帝李重润自然一点都领会不到,不过被武则天逼着在御座上就座后他还是很配合地的,没有什么淘气的表现,只不过朝会太久,他憋不住尿意,将一泡童子尿拉在了龙椅上,尿湿了裤子后忍不住大哭起来,给元日大朝会再增添了热闹,也给大臣们增添了一些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

李重润将小便拉在龙椅上,陈易在知道后有点哭笑不得。他已经通过自己的手段,尽量为李重润安排贴心的人侍候了,差不多将李重润身边的人全都换上了自己信的过的人,并且还有不少的人暗中保护,但今日这场景,他却无能为力,只是期望这件事以后不要有人传开来。

懂事以后的李重润,说不定会因为小时候的出丑而恼羞成怒,迁怒于什么人那就不好玩了!

大朝会结束后,享尽今日朝会热闹所带来荣耀的武则天兴致很高,并在麟德殿宴请了在京的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来京叙职的都督、刺史等官员及来朝贺的外蕃使者和头人,当场嘉勉了有功之臣,陈易自然也得了丰厚的奖赏。

这一次元日大朝会,武则天可是出尽了风头,可以说这是她第一次完全以主人的身份主持元日大朝会,感觉自是非同一般!

上元节过后,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落成之际,率文武百官及年幼的皇帝李重润摆驾洛阳,举行祭祀仪式。

这次祭祀的仪式却让许多人为之震惊,因为仪式的过程,让人读出了许多不寻常。

武则天亲自主持仪式,着衮冕、大圭,执镇圭为初献。

她自己所说理由就是,皇帝年幼,无法以初献身份举行祭祀仪式,只能由她这个皇祖母代为主持。或许这样的理由勉强可以让人接受,一岁多的李重润确实没办法主持祭祀仪式。但被武则天委以亚献的人也是很让人意外的,亚献者并不是皇室宗室子弟,也不是裴行俭这个百官之首,而是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没有人能弄明白这是为什么,连陈易都为之愕然。

武则天还下令洛阳的这三座皇帝宗庙要四时祭祀如长安太庙,

祭祀之时,先诣昊天帝上座,次高祖、太宗、高宗,再次魏国先王,最次五方帝座。这都是祭祀的常规仪式,没有人出乎意外。但随后的仪式却再次让人愕然了,那就是在祭了五方帝座后,武则天竟然祭祀了武氏祖先,并宣布将在长安和洛阳修建武氏宗庙,规格只比高祖、太宗、高宗之太庙级别略低,并表示要在武氏宗庙落成之际,再行祭祀。

在听到武则天的宣布,再结合近段时间打探到的消息后,陈易马上总结出来,这是武则天的预谋之一,她要为她自己当皇帝而造势了。这只是一个开始,试探性的开始,随后时间内,将会有许多人站出来表演,会有很多好戏在长安及洛阳等地上演的!

近段时间,陈易令军情院负责事务的杜孝升,加派人手,监视贺兰敏之的府弟,同时将那些特殊训练的一批人,指派到各个地方去,打探最新情况,陈易清楚接下来要上他们更加努力工作了。

为了更好地打探情况,特别是宫内情况,在这两年内,陈易令杜孝升紧急培训一批特殊的人,也就是主要以女子为对象,将她们培训成合格的间谍人员,可以到特殊的地方执行任务。

陈易如此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些人安置在宫中,替他更好地打探情况。

这些人被安置进宫后,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李显、韦氏身体的许多事都被他及时准确地打探到了,武则天的许多举动他不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