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籍说完,看着张百万在他对面坐下。

第一百五十六章 理法辞气、读易() 
“理为内,辞为外,气贯中通,可是这样?”张百万若有所思,出言问道。

    “张兄聪敏,确是如此。”张籍嘉许的点了点头又道,“当今文坛号曰复古,文必秦汉,诗必汉唐,若是只钻研四书五经科场之上考官评判顶多给个中等,拿不到好名次。在这些日子我翻看近些年的程文闱墨,发现那些取中的文章皆有汉唐余韵,两宋之风。刚才我观你文章,其结构已是无碍,接下来只要理出朱子,辞效汉唐,气调阴阳,当可大有突破。”

    张百万听的连连点头,又问道:“那我现在这个状况当读何人文章为好?”

    “先秦文章诘屈聱牙,还是艰涩了些;两汉赋文辞藻华丽,义理稍缺,张兄还是先读唐宋八大家之文章,咱书坊中就有国朝初年朱右编纂的《八先生文集》,还有近些年茅鹿门注疏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这些文集皆可一观;等通读之后再看汉赋,最后研习先秦文章。”张籍详细的为张百万规划着文章学习的顺序。

    张百万听完,起身喟然叹曰:“今日听弟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往日可没人和我说的这么详细。还请受我一拜。”张百万说着就要拱手下拜,张籍见此连忙扶住制止道:

    “张兄平日待我甚厚,籍受照拂良多,焉能受此一礼。”

    待张百万直起身来,张籍又道:“读书修行在自身,张兄当立大志,有锲而不舍之精神,一句不通,不看下句,琢磨透为止。今日不通,明日再读,必当精研字句,深究其意。若是今年不通,明年再读,要有水滴石穿之大毅力。张兄,勤学苦读用功,这些都是旁人帮不得的,只有自己下得寒暑功夫才行。”

    “那是自然,我无论如何也要取个生员功名回来。”张百万面现坚毅之色。

    “若是在书院里无人探讨经义文章,我这新宅院空房子甚多,张兄晚上可到此居住,有不明处我可以及时为张兄解惑。”有感于张百万的向学之心和他往日对自己的照拂帮助,张籍出言说道。

    “那感情好!”张百万一听,惊喜的站了起来,“明天我就是收拾东西搬过来住,倒是就要仰仗籍兄弟了。”

    “不过是多双碗筷的事情,何必言谢。”张籍笑着说道。

    这时杜十娘正好进书房给两人沏茶添水,听到张籍说的话,小嘴一撇道:“籍哥哥你说得轻巧,确是添双碗筷的小事,只是不用你动手,可是要累坏了小妹!还有这廪米也不够三人吃的呀。”这话说的一副正经的小小管家婆样子。

    “这个无妨,今后的米面菜蔬我全包了,自带干粮。”张百万闻声笑着说完,又打趣道,“弟妹,这样可好?”

    这“弟妹”二字一出口,就见杜十娘脸色刷的一红跑开了,到底是女孩家面皮薄。

    “好了,天色已晚,今天我先回去,明日再来叨扰。”张百万看看窗外向张籍一拱手道。

    “张兄慢走……”

    明月当空,微风飒飒,车夫林三就在前院休息,见到自家少爷出来,将张百万迎上了马车。挥手道别,马蹄声在寂静的街巷中响起。

    送走张百万后,闭门落锁,小院又恢复了平静。

    ……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灰蒙蒙亮,借着熹微的晨光,张籍打了一桶井水,双手掬起一捧冰凉的井水敷在面上,在这夏日的清晨,那怎么一个爽字了得。

    洗漱过后照例做起了晨练,张籍心中默念着一二三四,打着节拍伸胳膊伸腿,转动脖子扭腰,这个场景如果配上音乐,那就是大明版的广播体操。

    要说这大明的空气质量,那真是不错,淡淡的青草味儿,幽幽的花香,混和着湿润的河风,让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籍哥哥,你起得这么早……我去做饭……”身后睡眼朦胧的杜十娘站在正厅的门口,看见天井处舒展身体的张籍,揉着眼睛迷糊糊的嘟囔道。少女对张籍的怪异的晨练动作早就见怪不怪,在它看来这就是类似书上说的五禽戏之类的东东。

    “不用了,我出去吃点就行。”张籍看到杜十娘还没醒过盹来,笑着道。

    “那哪儿行,我答应娘要照顾好哥哥的,不说了,我这就去厨房,一会儿就好,很快的。”少女边说着,边向前院厨房走去。

    张籍见此,点点头笑了笑,继续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这缺医少药的古代,任何一个小病都有可能要了人命。

    活动了约半小时,天色已亮,张籍回书房取了一本易经坐在井边处看了起来。易经,周行不易,作为一本经典的古书,至圣先师孔子都曾感叹过“不学易,无以知”,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源头,读《易经》浅尝辄止易,贯通精深难,每人读易都有不同的体会。

    后世的张籍父亲在那国企破产下岗的年代摆过小摊、卖过衣服,也曾临街算命,给人解命的同时也是给于己开解,九十年代的人们有太多了失落与迷茫。最终父亲走出困惑,重新振作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读易在其中功不可没。

    小时候的张籍出于好奇也曾经翻阅过父亲书架上那些诸如《文王八卦》、《菜根谭》、《周易注疏》等之类的大部头。小时懵懂,看着父亲在书上做得注解也不能理解其意,那时正值射雕英雄传热播,铁血丹心的旋律响遍大江南北,只觉得金大侠给降龙十八掌取名都来自周易,读起来很酷。

    世事繁扰,经历过了诸多不可思议之事,诸多疑问接连而至、纷沓而生,张籍和那时的父亲一样,困惑但向书中求。今时再读《易经》,更生不同的理解,诸般变化之外,唯留“中正“二字,不易者,中正之“道“也,守住本心,尽力而为即可。

    “籍哥哥,吃饭了。”杜十娘清丽的声音将张籍从书本中拉回了现实。

    “来了、来了……”张籍回屋放下书本,向前厅走去。

    这样中正平和的日常也很是不错呢。

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厨艺() 
吃过早饭,张籍提着书袋向书院走去,看着手中的书袋,出门后的张籍有些发愣,这个感觉颇似后世上学的场景,摇了摇头把奇怪的心思驱散,继续前行。

    这时的临清州比后世要大一半,因为涵盖了河东、河西两地,共和国建国后临清行政区划几经更改,最终以河为界河西归于河北更名临西县;河东归于山东,沿袭临清的名号。据临清州志上记载的万历年间官方统计,临清州城有户十万余,口二十五万余。这还只是在册的本地人数,若是加上隐匿的、依附于大地主的人口,和外来官绅、官绅家眷,商人、商人家眷这样的流动性人口,大致是在三十万附近徘徊。

    城市规模的扩大从临清州从砖城到土城,再到砖城,这一再扩建的城墙上也能得窥一斑,按照后世城市规划术语,万历年间的临清州已经发展到了三环,而且现在城门外也自发的形成了集市、聚落,有向四环发展的趋势。

    狮子桥两头这会儿已经有了卖早点的小摊,豆腐脑、豆浆油条等等七八样。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各个小摊上来吃饭的人都不少,有运河上的河工、纤夫;有店铺的掌柜、学徒;也有早起遛弯的富家翁和小市民……原来临清城早上在外吃早点的习惯几百年前有了。

    桥下河中有轻舟穿行,河边有仆妇拿着洗衣锤敲打浆洗衣服。

    过了狮子桥不远就到了礼拜寺,这一带居住的多是西北过来的回回,临清繁华,不少人都到此来讨生活,久而久之就落地生根融入了这个小城,直到后世的这一地区都是回族聚集地,而且出了一位官至封疆的共和国大员。

    回族街区有不少的特色早点,例如八大碗、油香饼等,要不是张籍在家填饱了肚子,一定要花上几文钱在此尝尝扣碗。

    再往北走,过了大宁寺,经过吉士口,这一路上的早市很多,进城贩卖的菜贩、走街串巷的货郎,临街开门的店铺等等都有,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张籍踏上问津桥,站在桥头就能看到书院郁郁葱葱的古柏树冠,二十多分钟的上学路,既能体会古代临清的民风,又能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新宅院距离书院远的缺点至此被张籍抛在了脑后。

    书院读书的时光和往常一样紧张而有序,唯一不同的是张籍现在有了牵挂,城南狮子桥处有了自己的小家,家中还有人等着自己回去。

    散学后,张籍刚要出书院大门,就听见身后有人正在喊。

    “等等我……”

    回头一看,原来是张百万。“走,老弟这是要回家吗,咱一起回去,我让林三买了两只鸡、两捆菜还有调料,等会儿尝尝弟妹的手艺。”一路小跑的张籍跟前,张百万说话有些气喘。

    “昨天十娘只不过是随口一说,你还当真了,哪能让你真的破费,只要你不嫌弃我家粗茶淡饭,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不要带着东西,带着嘴来即可。”张籍一听张百万真买了东西,出口又道。“昨日你走后,十娘说要不是你带我去莳花馆,她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日子,还说要改天张罗一桌饭菜报你之恩……”

    “不关她事,我这是拜师礼来着,今后常去你家,总不能空手。”张百万哈哈一笑。

    说话间,两人上了马车,林三一扬马鞭向城南狮子桥驶去。

    “今个儿我向讲郎提起晚上不在寝舍住这事,讲郎没有同意,只同意我散学后出来,书院落锁前回去。”张百万靠在厢壁软枕上道。

    “许是讲郎怕你在外管不住自己,毕竟你是有前科的。”张籍笑着道。

    “现在我改了,我一定要考中秀才,向我爹证明自己,也向别人证明我张百万不是个只靠父亲余荫的浪荡公子哥儿。还望籍兄弟帮我。”张百万初时有些懊恼,片刻又直起身子正儿八经的说道。

    “这是自然。”张籍闻言也是面色一肃。张百万的压力也不小,在书院中的同窗因他是商贾之子看不起他;在城中狐朋狗友甚多,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他是张老财之子且出手阔绰,才混在一起的,说是酒肉朋友绝对错不了;衙门中的班头小吏等人逢迎他也是因为他爹的缘故。

    细想起来,张百万就是一个被父亲光环所笼罩的孩子,做事情成功了,人们会将之归结为他有一个好父亲;做事情失败了,人们会说,看,这就是那个不成器的败家子。所以打心底里,他一直都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靠着父亲也行。

    一路上行人很多,马车走的也不快,大约一刻钟才到了狮子桥住处,这只比步行约莫早了五分钟。

    将马车拴在前院,林三去寻了草料喂马,张百万先去书房等候,张籍把两只鸡和调料放到了厨房交给杜十娘烹制。张百万做事情想的周到,两只鸡都是去毛收拾干净的,还给切成了块,不然张籍真无法想象杜十娘杀鸡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杜十娘曾对张籍说过,她的厨艺是学自莳花馆一个姐妹,炒菜这种那时相当高明的厨艺她已经掌握了。明朝已经有了铁锅,和现代的大多数调料。

    仓上张籍家中也有一口铁锅,原来是张母做菜,方式简单以炖为主。后来杜十娘来到张家,她帮着张母做饭,炼制点动物油脂,简单的小菜经过她的烹制,都变得味道好起来,张父张母对此一直赞不绝口,小妹也对这个大姐姐佩服极了。

    张籍前一段回家吃过杜十娘用砂锅炖的肉,在这香料难寻的明朝乡下能做到那种程度已经是极好了。

    这次带着杜十娘离家一同进城,最不愿意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小妹,因为吃不到杜姐姐做的可口饭菜了,记得那天小妹在家吃饭的时候一直在嘟囔这事。

    张籍本想在厨房中看杜十娘是如何做菜的,但是刚进门就被赶了出来,又是老调重弹的“君子远庖厨。”

    其实张籍的厨艺也是很好的,在后世的家中煎炒炖炸样样皆通,不过现在有少女这个美厨娘,一时半会儿怕是没机会施展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美餐() 
夕阳西下,云霞灿烂,一束束金光照在临清城中,照在大运河上,也照在狮子桥附近的这处小院里,余晖下的古城尽皆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

    这才堪堪半个时辰,小院中渐渐飘起了喷香的肉味儿,济美酱园的甜面酱,一片良姜、两粒丁香、两个八角、十几粒花椒,加上盐和糖放入砂锅小火慢炖,鸡肉和调料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厨房在前院,后院的书房中张籍和张百万两人都能闻到香气。

    “我说老弟怎么想着搬出来住,原来别有所图啊。”闻到香气,正在写着文章的张百万写不下去了,将毛笔搁在了笔架上起身笑道,“不曾想弟妹还有这般本事,老弟可是有福了,以后我可少不了来蹭饭,那书院里的饭菜早就吃腻了。”

    “现在就说好吃还太早,等会儿先尝尝再说。”张籍看看天色又笑道,“刚才写的够久了,我看张兄你这会儿也是无心行文,既如此咱们不如出去休息片刻,待饭菜好了去前厅用过饭再回来读书。”

    “甚好、甚好!”张百万揉了揉微酸的手腕道。

    张籍两人出了书房,走到后院的天井处。张籍打上水来,两人各自以水敷面洗去疲乏,张百万洗完脸精神一振,忍不住赞道:“好水!”

    古代的院子里有口井真是好,能省却去巷口公井那排队打水的麻烦,而且井里的水冬暖夏凉。夏日里沁凉的井水,可以洗面解乏,也可以用来冰镇瓜果,有清凉解暑之妙用;至于冬日,井口常常弥漫的着氤氲的雾气,数九寒天直接去井里取水洗脸擦身,也不会冻着手。

    “咦,这里面还有几尾鱼?上次来时没注意。”张百万凑过去一看,石块围成的井壁生长着青苔,绿青青的,此刻的井水中倒映着金色的余晖,几条鲤鱼似是在灿烂的云霞之中游来游去,它们互相追逐嬉戏,好不快活。“只是丑了点。”

    “这井里的不过是普通鲤鱼,怎比得张兄处的锦鲤。”张籍站在井边笑道。

    “呀,我房中的锦鲤只剩下两条了,其余都死了。就剩下的这两条也不甚灵动,我照顾不好,明个儿不如带来放在你这儿。”张百万一拍脑袋想到了自己寝舍中那可怜的锦鲤。

    “只要张兄舍得,我自无不可。”那些可都是十几两银子一条的鱼中精品啊,就这样死掉了五六条,也就张百万这种土豪才不在乎了。

    “我也不喜摆弄这些活物,费时费力不说,死掉了还徒增伤心。”张百万直起身来,又道,“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我就带来。”

    “好。”张籍点了点头。在现代观点看来,井中养鱼可以起到清洁水质的作用,因为鱼能吃掉水中的小虫、水藻等微生物。另外还可以检测村里井水的质量,如果鱼死了,就说明水有了问题。最后是有点吉祥意思,寓意年年有余。当然在古代古人之所以在井中养鱼,是怕有人在井里投毒。

    张籍平时很喜欢看这几尾井中之鱼,清晨常常坐到井边看书。

    晨光熹微,惠风和畅,观游鱼之乐,读圣贤之文,悠然自得,何其美哉!

    就在两人观鱼之时,前院传来杜十娘清脆的喊声,“开饭喽,开饭喽……”

    张籍和张百万闻声迫不及待的快步到了前厅,这会儿两人都是腹中饥饿,美味在前岂能不快。

    两人来到前厅,只见厅中那张颇具年代感的枣红色八仙桌上正中摆着一个硕大的盖着盖子的砂锅,周边摆着三碟清口时蔬,绿的是凉拌黄瓜,白的是醋溜藕片,黄的是清炒黄豆芽。

    杜十娘笑意盈盈的正站在桌旁,见到两人坐下后,一欠身素手纤纤揭开砂锅盖。

    甫一开盖,瞬间香气扑鼻,只见锅中上面有着一层清澈亮黄的油脂,那些鸡肉块因着砂锅的余温还在翻腾,令人观之食指大动,闻之垂涎三尺,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亦是色香味俱全。

    杜十娘拿起大木勺,给两人一人盛了一碗,又给偏厅的林三端上饭菜后便下去了。古代女子不上桌,平时只有张籍和杜十娘两人相处时,倒不用在乎这些,今天有外客在,杜十娘自去厨房用饭。

    “哎呦,哎呦,好吃、好吃!”张百万夹起一块鸡肉放到嘴里,被烫的直叫但又舍不得吐出来,鼓动着腮颊吸溜吸溜含含糊糊的赞道。

    张籍尝了尝,肉质酥烂、咸香之中又有甜鲜,混合着丁香的香气,确是极佳。若是觉的吃鸡肉喝鸡汤油腻了,那就夹上一筷子凉拌黄瓜或是醋溜藕片,待那白的绿的混到一处,清酸之意充满味蕾,顿觉口中爽利。

    这一餐,两人放开肚子,大快朵颐,只吃的盆光钵净、酣畅淋漓,可以说这是张籍自穿越后吃的最为满足的一次。

    “可惜没有一坛秋露白,或者福来陈酿也行。”张百万放下筷子舒服的斜靠在把手磨得铮亮的圈椅上打了一个饱嗝道。

    “就算是有,张兄也不能喝,饮酒伤神不利读书啊。”张籍也放下碗筷,向后一倚又道,“话说这饱食过度也不利读书。”话虽说着,但是张籍心中想的却是这个时候若是有个松软的沙发,倒在上面来个“葛优瘫”那是最享受不过了。

    “随口说说,哈哈,随后说说罢了。”张百万干笑了两声。

    “这吃也吃过了,该到读书的时候了,走,到书房去。”张籍起身看向张百万,但转头又看到桌上的碗筷,迟疑了下又道,“张兄你且先去,我把碗筷送到厨房就来。”

    平时在家就是杜十娘做饭,张籍帮着收拾碗筷,起初杜十娘还不让张籍动手,但是执拗不过,也就应了下来,最后倒成了两人之间的默契。

    “老弟倒是个有心的。”张百万哈哈一笑,并未独自前去书房,挽起袖子也帮着张籍收拾起餐桌。

    “这可委屈你这个大少爷了。”张籍见此笑道。

    “什么大少爷,小时候家里穷,我爹一直在外奔波,这刷碗洗筷的事都是我做的。就是刚开饭馆时,我还端过盘子……”张百万边说边手脚麻利的将盘子摞在一起。

    将碗筷送去厨房之后,两人去井边净面洗手漱口自是不提。

第一百五十九章 治心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