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罢,王庭撰带着张籍三人穿过一条长长的围廊,跨过登瀛门后向东来到一处院落,这里是先师祠也就是孔子庙,踏入其中进入祠堂,墙壁上有一张孔子立像挂着,周边有红烛香炉香案等。

    王庭撰取过三只线香点燃,插在圣人画像前的香炉中,随后带领着三人向向至圣先师行四拜礼,这种礼节张籍曾在州学时做过,故而很是熟练,没出什么差错。

    出了孔子庙又来到西边,这里有围廊圈起的一处院落,经王庭撰介绍,张籍才知道围门内南向者为昌黎祠,北向者为土谷祠。

    进入昌黎祠,里面祭拜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昌黎,虽然有些不明白什么为何要拜,但是三人还是在王庭撰的指点下上香行了两拜礼。

    出了昌黎祠,王庭撰才给三人说道这昌黎祠的由来,原来京城各部院衙门中,不仅仅翰林院内供有昌黎祠,其他诸如吏部、礼部、鸿胪寺、都察院等都有。

    因为韩愈以“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受到推崇。而翰林院又是大明进士官员聚集之地,修建昌黎祠,供奉天下公认的文宗韩昌黎。。既是表彰和敬仰韩愈的功绩,又是一种虔诚信仰——希望能在文宗先生的佑护下文采盎然,妙笔生花;秉承使命,继往开来。

    韩愈的文章,号称文起八代之衰,也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如此地位也能理解。

    拜完这边之后又来到土谷祠上香,这里相当于是土地庙,到此莫不是有初到贵地拜码头的意思?张籍不由得暗自哂道。

    出了右围廊,再到登瀛门前的院中,王庭撰开始带着三人到翰林院各处逛逛介绍各个厅堂的名号作用,也算是带着新人参观参观。

    于右围廊相对的是左围廊,围廊里面不是祠堂而是状元亭,内有一块石碑,上书国朝开国以来的状元名号籍贯科次,最新刻上去的自然就是朱国祚了。

    登瀛门前正对的是三座五楹的屋舍,中间最为高大,名为内堂。

    堂西偏为读讲厅,读讲厅乃是正六品侍读、侍讲坐堂的办公地点,翰林侍读、侍讲被称为讲官,有入直大内,为天子经筵进讲之职。

    东为编检厅,乃是从六品修撰,正七品编修,从七品检讨坐堂的公廨,修撰编修检讨又称为史官。这里也是今后朱国祚、李廷机、张籍的办公地点。

    穿过内堂之后又是三座五楹的屋舍,中间名为穿堂,左为待诏厅,顾名思义就是翰林待诏办公的地方;右为典薄厅,是五经博士们的办公地点。其后为后堂,左右两溜房,规模很大。

    后院内东偏有井,覆以亭,名为刘井,是正统年间翰林学士刘定之所浚。西偏为柯亭,为昌泰二年状元,后来的翰林学士柯潜所建。自后堂西南,为敬一亭,自刘井而东为东斋堂,堂前为瀛洲亭,亭下方池为凤池。池南为宝善堂。堂后为成乐轩。自柯亭而西为先师祠南为西斋坊,又南为原心厅。

    参观完毕,王庭撰带着张籍几个来到了编检厅,此刻厅内,有身穿青灰吏员服饰的编检厅书吏也有着纹绣青袍绯袍的翰林官。

    “诸位,来认识认识今科三鼎甲。”王庭撰笑着双掌一击道。

    众人早就知道今天张籍几个前来报到,故而闻声都聚了过来,片刻之后厅中的官与吏的阶级立时便显现出来,除了服饰上很好辨认外,翰林官都是笑着在打量三人,而编检厅书吏们都是上堂拜见。

    朱国祚、李廷机、张籍三人在堂中公座书桌前坐定后。

    书吏们纷纷行礼,并口称拜见大夫,这个大夫是对翰林官的雅称,随后又行了四拜之礼。

    翰林官和书吏们的区别类似公务员和事业编,都是为朝廷干活,但是身份编制不同,翰林官上任就是品官,而书吏们都是办事员干活的,因此翰林们天然就压书吏们一头。

    当然书吏中也分三六九等,从高到低是值班书吏,笔贴吏,差役和门房皂吏,就如同事业编中也分管理岗技术岗工勤岗等等。

    众人互相结识后,王庭撰声音一肃道:“好,认识也认识了,言归正传,下面就是分配兆隆你们三人的工作。兆隆,你既任从六品修撰,就先跟着整理国史,那边的文书等下去读讲厅找曾侍讲。对了,你的桌子在那边。”

    朱国祚闻声道是后站在一旁继续听着。

    接着只听王庭撰又道:“尔张、维桢,你二人同任正七品编修,如今陛下有意拾遗补缺再修大典,照黄大人的意思,你二人先经史子集等典籍的归档整理工作,咱们翰林院典籍浩繁如海,放置也不规律,此事就放在你们二人身上,这项事务颇为繁杂,故而给你二人各配备一名书吏,一名杂役。”

    说着,王庭撰高声道:“刘庆、钱文你们两个去外面叫韩立和邬伟过来,有差事办。”

    不多时,四人到了跟前,依着王庭撰的分配,书吏刘庆,皂吏韩立归属李廷机调遣;书吏钱文、皂吏邬伟归属张籍调遣。

    分配完毕,王庭撰道:“你们先熟悉一旬,这段时间内如有不明之事可来问我,旬日之后按照路程远近还有一个月或是两个月的休假,回来后各自负责的事务还会再分配。”

    言毕,王庭撰挥手让三人各去自己的书案上去熟悉手头的工作。

    初到新单位,事务繁杂又比较陌生,如此张籍第一天的翰林院上班生涯就在忙碌中展开了。

第三百零三章 侍讲学士() 
    编检厅是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大堂中除了正中间的那张公案是翰林学士或上官视察时使用的外,还有九排公案,每排四张。靠前面的六排是翰林官们办公的地方,再往后有三排是编检厅书吏使用的。公案也就是办公桌,长约两米半,宽约一米。

    张籍和李廷机授官都是翰林院正七品编修,他们二人在编检厅堂中办公位置是相邻的,分别位于第四排的第三张和第四张公案,

    走到各自的公案后坐下,桌上笔墨纸都有,张籍左右看了看,这些文房四宝都是翰林院的标准配置,其他桌上也是同样规格的办公用品。

    看这办公环境,似乎还不如被分到外地的进士,至少他们能有个官署,有自己主管的衙门,最不济也得有个单独的房间,而在翰林院中只有一个和后世办公室差不多的办公格子,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办公桌很大,上面没有电脑。

    刚才王庭撰给张籍两人安排的工作是整理藏书库书目以备修史之用,故而张籍简单的翻看桌上的资料,脑海中大致有了个印象后,张籍不禁苦笑一声对左边的李廷机道:“尔张兄,这个整理书目的活可不容易啊。”

    “是啊。”李廷机刚才也看过了书案上藏书库的资料,又沉吟道:“说起来,咱们两个初来乍到,而且十天之后还有给安排给你我的休假,按理说这种事务不应该由咱两个来做,这是为何……”

    张籍点了点头,也有些想不明白翰林院为何这么安排。

    刚才的资料上大概写着翰林院藏书库内藏有卷帙浩繁的各类古版善本和市面上的各类文集,其中在国朝意义重大的当属那一部《永乐大典》,据说是用金黄色丝绸装订而成的,但这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就有一万余卷册,加上其他的,林林总总怕不是有几十万卷之多。

    两人想了一阵也没什么结果,张籍放下书本道:“尔张兄,多想也是没用,咱不如去藏书库看看。”

    “恩,我也正有此意。”李廷机又问向还在两人身旁站着的书办,“刘庆,去藏书库需要什么手续?”

    “回大老爷话,若是去取书观看可径直前去登记入内,只要那些孤本善本等珍稀典籍不带出院内即可;若是需要全数整编一番或是外带些珍贵典籍,那就需要向侍读或侍讲学士报备批个条子。”刘庆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既如此,我先去读讲厅,尔张兄请稍待。”张籍说完,就出了大堂,向西边的读讲厅而去。

    前行几步到了读讲厅外正遇到一个皂衣小吏从门中出来,见到张籍躬身行礼道:“大老爷好。”

    “今天里面哪位学士在此?”张籍问道。

    “今个儿是王学士老爷在内当值。”那小吏回答。翰林院中除了掌院学士外,就是下面的四个侍读侍讲学士为尊,平时每天轮流在院内当值主事。

    “嗯。”张籍点了点头,向那小吏挥挥手示意他自去办事即可,便推门进入了读讲厅。

    张籍来之前做过功课,打听到了翰林院主要的官员的资料,早上在花厅,王庭撰侍讲又给几人普及了一遍,翰林院侍读侍讲四学士只有一人姓王,那就是王家屏。

    王家屏,字忠伯,号对南,明隆庆二年获二甲第二名进士,初授庶吉士入翰林院。其人才思敏捷,智慧过人,据传也有过目不忘之能,只是秉性端方,从不阿谀奉承。在高拱当政时,不屈从高拱,在张居正当政时,不趋炎附势,如今张四维为内阁首辅,秉承天子之意清算张家,他又为张家后代秉公脱罪。

    也因此,王家屏虽官声极好,能力不错,但仕途不顺,和他同榜的进士已经或是累官至六部侍郎衔,或是外放为一地知府、一省参政,而他依旧在翰林院中不得升迁。

    “翰林院编修张籍拜见王学士。”心中念头直转中,张籍向着端坐于公案后的王家屏行了一礼道。

    王家屏闻言,放下了手中毛笔看向张籍道:“尔就是新来的今科探花张籍?”

    “正是下官。”张籍依旧恭手回道。

    “唔,坐吧。”王家屏示意张籍坐在一张椅子上,语调淡淡,面色不动,也看不出他心里的想法。

    待张籍坐下后,王家屏道:“今次是王侍读接引尔等入院,可有给你们安排事务?”

    不等张籍说出问题,王家屏就直接问起了他的工作安排,从这种毫不拖泥带水,单刀直入的说话方式中可以看出王家屏是个比较喜欢直言的上司。张籍后世混在销售行里好几年,知道这种上司应该是下属最想面对的,因为只要你的工作做得好,不吝夸奖和奖励,没那么多弯弯绕。当然若是做的不好,批评斥责起来也绝对是毫不留情面。

    “王侍读安排我与李编修一同整理藏书库,下官前来正是想请大人写个手令方便去藏书库查看。”张籍说出自己来意的同时也抬头看了看王家屏,这是一个约四十岁,面黄眼神坚定矍铄的中年人。

    “恩,我知道了。”王家屏点了点头又道,“尔去将与你同来的两人一并唤来,尔等新来,我正好有几句话要交待。”

    张籍应声道是,出去找朱国祚和李廷机两人,刚才王庭撰给张籍三人介绍翰林院的时候,王家屏并未到来,这会儿过来了要见三人,作为翰林院的领导,许是要对三人训话一番。

    果不其然,张籍三人来到读讲厅一并向王家屏见礼后,他面色严肃的示意三人坐下后,便开口道:

    “尔等三人乃是今科殿试三鼎甲,为三百人中的翘楚。”说道这,王家屏稍作停顿,张籍知道王学士不可能把三人叫来只是夸赞一番,继续恭听。

    “但身居翰苑,如凌玉霄,此处皆是尔等前辈,曾得三鼎甲者亦不知凡几,故既入了翰林院,就需收了骄狂之心,,务需尊敬懂礼数,如有不明,悉心请教,如有异议当先静听完毕,再据理质疑……”

    这一番话,王家屏是提点众人在翰苑中的礼数。

第三百零四章 翰苑藏书库() 
    张籍三人听完侍读学士王家屏的一番提点后,皆是应声言道:“谨遵学士教诲。”

    领导初次和新人见面,有鼓励和提点就自然少不了一阵杀威棒,或者说是下马威,在这大明翰苑之中也是如此,王家屏闻声点了点头,捻须又道:

    “黄学士久在御前,故而由吾与田、孙、余三位一并兼掌院事。本院修撰、编修、检讨、待招、庶吉士等职升迁,虽由阁部题请,但由吾等四人出考语,再送至内阁拟定,尔等任事当尽心尽责,如此考评方可不差。”

    “今交于尔等的编纂国史,及整理藏书库的事务甚是重要,也是熟悉翰苑之职的途径,虽只有十日时间,但也不可懈怠,是否用心办事,吾等都是能看得出来,万不可心存侥幸,以免自误!”

    王家屏这番敲打的话说的甚是直白、且严厉,综观其意就是让张籍等人戒骄戒躁,塌下心来工作,不能偷奸耍滑,否则就给个差评,这里的差评可影响的不是销量,而是各人的前途。

    张籍三人闻言一并起身拱手道:“下官明白。”

    这时王家屏点了点公案左上角的一张字条说道:“张籍,这是出入藏书库整编的手令,你拿去。”

    “是。”张籍闻声前行几步接过。

    只听王学士又道:“此间已无甚事,下去吧。”

    再次向王家屏行礼后,三人退出了读讲厅。

    “兆隆,你那边的国史修撰如何?”三人踱步至编检厅旁边的状元亭长廊处,李廷机问道。

    朱国祚一听,面色一苦叹道:“国史修撰翰苑之中早就分配了任务,我不过是跟着熟悉熟悉,分担其中一部分,虽只是一些,但初来乍到还是摸不清头绪,不知道从何入手。倒不如尔张兄和维桢你二人,只管去整理书目即可,目的极是明确。对了还给两位兄台配备了书吏和杂役做帮手,我可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

    “整理书目看上去简单,但这翰林院藏书库中可是有几十万卷书册,这整理下去不知道要多少时日,要不咱们换换?”李廷机苦中作乐般的开玩笑道。

    闲谈一阵,朱国祚回了编检厅,张籍和李廷机两人带着各自的跟班,向后院中的藏书库走去。

    翰苑藏书库是南北走向的一长溜建筑,左右各有一列,左边的面东背西,右边的面西背东。它的占地面积很大,每一列都是十余间房子大小。

    从外面看藏书库是上下两层,其实里面是三层,在檐腰中间还有一个暗层。为了防火,书库用青色的石砖砌成,整个藏书阁没有一点的木制结构,屋顶是黑色的琉璃瓦,黑色主水,在古人的观念中,这是以水灭火的意思。除了这些,藏书阁的外面就是水池,引御河水灌入,里面活水碧波荡漾,一旦藏书阁有什么火情,便可从池中就近取水灭火,当然储水的大缸也是必不可少的。

    来到藏书库跟前,一个库吏便迎了过来拜道:“小的参见两位老爷。”

    “这是王学士的手令,着我二人来藏书库整理书目。”那库吏接过手令略略一看道:“两位老爷请随我来。”

    库吏领着张籍两人进了藏书库,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四套桌椅和几排书架,还有三四个不入流的小吏杂役在清扫看护书本,这些人对书库很是熟悉,在张籍和李廷机归档整理的时候也是用的到的。

    见到张籍等人进入,这些小吏纷纷过来拜见行礼。

    李廷机抬抬手示意几个人起身后,向书库内看去,只见这藏书阁内书册果然浩渺如烟,多得数不胜数,只现在看到的左书库第一层就得有数万卷之多,而且,有一些并不像后世图书馆那样竖起来立着摆放书脊朝外,而是摞在一起封面朝外,看上去颇为杂乱,没有次序。

    “这……”打量一番后,李廷机有些犯难了。

    李廷机在看的同时,张籍也在库吏的房间中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屋子中的书架按天干地支有编号,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册子略作浏览了,原来这处的书本都是书目。

    张籍见此出言道:“尔张兄莫慌,这边架子上就是书目,若是比照这个整理,想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李廷机闻言,走到了书架取出几本书翻看起来,片刻后道:“也只能如此了,有个凭据去归档,总比两眼一抹黑的好。”

    “尔张兄,来这边先坐下,先问问库吏们藏书库是个什么状况。”张籍说着招呼李廷机在一张书案后坐下,一旁的那个库吏极有眼色,立时便给两人沏茶倒水。

    “你们几个,都过来。”张籍向着书库内的库吏杂役喊了一声,又向归属自己调遣的书吏钱文道,“钱文,你去把右书库的库吏也叫过来,就说我和李老爷有话问。”

    书吏钱文应声后就出去唤人。

    不一会儿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跟在钱文身后的是一个库吏和三个杂役服饰。

    众人在张籍面前站好行礼,张籍一看,偌大的藏书库就只有九人在维护打理,这时代又没有后世有电脑系统的辅助,翰林们读书找书的次数又多,目前这藏书库的管理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你叫什么名字?说说藏书库原来的书目是如何归纳整理的?”张籍看向那为首的库吏道。

    “回大老爷话,小的姓黄,叫黄丙。库里的书目多是在入库是誊写,后来每当有新老爷们入职都会再归纳整理一番,不过原来都是七八名庶吉士大人们做的,今次让两位编修老爷前来还是首次。”库吏黄丙说完稍微停顿又道,“听我之前的库吏说,这整理书目一事多是孤本珍本不动,只整理最近一两年入库的……”

    黄丙说完之前藏书库的情况后,张籍两人也大致明白该如何做了,只要不是从零开始统一整理归纳就好。

    张籍当下道:“恩,我差不多知晓了,我和李编修回去做个整理的章程,明天早上再来,到时你带着藏书库所有人手再此等候听命。”

    库吏和杂役们闻言纷纷称是。

第三百零五章 与书有缘() 
    看到面前的这些小吏们除了那个为首的库吏有些精神头外,其余的都有点麻木,张籍面色一肃拍案道:

    “如今有王学士手令在,你们都归属于我和李编修调配,尔等要实心用事,干的好了有赏,若是偷奸耍滑,哼哼,说不得就要打板子伺候!”

    说完,张籍又从怀中拿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道,“这是赏你们喝茶的。”

    这时屋中站着的库吏和杂役们闻言慌忙道:“但凭老爷吩咐,谢老爷赏。”

    见到他们皆是一副俯首听命,千恩万谢的样子。张籍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这大棒加胡萝卜的用法用在什么时候都合适啊。

    出了库房,李廷机道:“听那几个库吏的话,这规整藏书库的事务,新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