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张居正正派先生的形象早已在万历心中崩塌,故而闲暇时他又开始练起了大字。

    无论这个匾额是万历皇帝有意为之,还是心血来潮随兴所做,都是天子所书。放在大明地方上简直就相当于皇帝化身,只要挂在大门口,那可真的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任你是一身民政主官布政使还是军队主官见了匾额都得行礼,这是可作为传家宝的物件。

    一旁的众人也将这话听得真切,又是一阵赞叹的惊呼,这真是圣眷在身啊!

    “不知公公如何称呼?”

    “咱家姓陈单名一个增字,探花郎得陛下看中,今后说不得还要前来,今次就不多待了。”

    言罢,传旨太监陈增一挥手中拂尘,传旨队伍随即转身离开。

    陈增,这个名字好生熟悉啊?是从哪里看到来着?看着传旨队伍离开的背影,张籍一时想不起来了。

    李主事看着堂中的两块匾额,又让人收拾了两张香案,小心的将其放置在了一入会馆大门就能看到地方,那卷黄绫圣旨也放在香案上供了起来。

    这天子所赐之物不仅是张籍一个人的荣耀,也是临清会馆的荣耀。

    之后临清会馆冠盖云集,喜气洋洋,门鼓一遍一遍响,来看御笔匾额和探花郎的贺客一拨一拨到,清音“堂名”吹吹打打,接连不断。张籍三人头昏眼花,只知道一个接一个地作揖,却很少知道贺客姓甚名谁,只是大略知道乃是同乡。

    探花乃吾乡人,凡是乡党,无不同沾殊荣,自然要来分享这一番热闹兴奋的欢乐。

    中午时分临清会馆摆出了流水席面,邀请贺客,又有戏班子与会馆外空地上扎棚出演,这番准备都是一众商贾筹钱置办的,足见临清大贾财力。以江南文教之兴盛、民间之富庶,想来此刻朱国祚所在的浙江会馆和李廷机所处的福建会馆,欢庆场面更是宏大。

    张籍自然是做在了首席,如此觥筹交错,欢饮一场后便到了午后,这一日张籍三人便在众人的恭喜道贺声中度过了。

    明日还要去国子监参加释菜礼、释褐礼,及恩荣宴,也即是俗称的琼林宴,张籍三人故而早早的便各自回房歇息。

    这一晚,张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激动兴奋,更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时,更甚考教师编时名列其中那刻。

    此身虽在京城,但心绪已然飘飞至千里之外的家中,念头至此,张籍不禁披衣起床,来到窗边书桌磨墨铺纸。

    自己还要在京中呆上半月有余,加上十余日的路途,等到达家乡临清怕不是还要一个多月。许久不见父母兄弟与十娘,心中念念,从会试放榜的得中经魁那一天自己就想给家中写信。

    但殿试未毕不知结果,又兼得陈教习之事,不免思绪繁杂,心情惆帐,诸事不便之下,难以找出半日之闲,可以让他从容笔谈。若是草草落笔写就,难免信中会有些许细味酸辛,故而迟迟未曾动笔。

    如今,金殿传胪高中第三名探花郎,这样一件快心惬意的大喜事,定可博得父母欢颜,必当引得十娘一个展眉开怀,魂梦俱适。

    信作两封,一封给父母,一封给妻子十娘。父母并不识字,这两封信自然是先给十娘,再由她转述。

    张籍对家人的思念,化作文字落笔成文,这第一封信给父母:

    “父母亲大人膝下,儿张籍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二月二十三日离家赴京……先会试得中第五名经魁,又金殿面圣中第三名探花……儿今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并二弟三妹,不必挂怀。家中事有不明可问二弟,可问十娘,亦可去寻张兄百万。

    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万历十一年四月初十。”

    给父母的这封信,张籍全是报喜的内容,让家人不必担心自己。

    脑海中浮现出十娘的容颜,对娇妻的思念更盛。

    张籍换了张纸笺提笔就要书写——然而写这封信,却似乎比金殿奏对更不易。

    提笔只写下“夫人媺儿妆次,为夫念念。”十个字,他便即踌躇了。

    因为他蓄意要作惊人之笔,却找不出一句话可以包括离家千里之苦,新婚分别之思,还有得中经魁的慰藉;平步青云的得意;以及梦想不到的金榜高中而至今犹不免疑真疑幻的感觉。

    心有千言,下笔无语,反复思量,终无好句。

    张籍抬头不经意间看到窗外的明月,今日方才初十,此刻夜空之中,月亮还未圆,对月思乡,古人见此又是何所想呢?

第二百九十四章 释菜礼、释褐礼() 
    月光如水,夜色茫茫,偶闻枝叶梭梭,蟋蟀低鸣。

    张籍站在窗边,感受着阵阵怡人的微风,此时夜已深了,但远处的北京城还有点点灯火。

    望向远处,张籍怔怔的看了许久,他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好笑,自己这怕不是科场文章写得有些魔怔了,真是钻入牛角尖!俗语说:“家信无文”,不需刻意雕琢,只要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在十娘看来,便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这样一想,张籍返身回到书案之前,手下运笔如飞,顺畅无碍。

    “自遇卿以来,余虽穷困,然汝不弃,卿上奉父母,下教弟妹,恋恋相知乃成结发……”

    从初至京城谈起,到京中见闻,再到会试得中,接叙殿试的情形,洋洋洒洒,一直谈到金殿传胪,天子奏对,再脚踏御道,随礼官捧金榜出,十里长安街打马夸官,最后到今天的礼部官员亲送回会馆及天子御赐匾额的盛况。

    一面写,一面想,张籍思念之情更甚,忆起与十娘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聪慧机敏、灵动贴心、善解人意,此番得知自己高中应当也是高兴万分吧。

    念及此张籍手中笔墨不停,忍不住添了两句:“余在京师卿且勿念,运河长贯南北,五月初夏余便将归矣。另,卿诚厚我如此,我亦不负卿之期许,今生惟愿白首不离!”

    书写完毕,张籍将纸笺放在信封中,合衣回到踏上,不知不觉间便已睡去。

    这一夜张籍睡得极为踏实。自他在万历九年夏来到大明直到现在,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稍微的可以松口气了。

    成为翰林院正七品编修,也算是参与到了朝局之中,希望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能小心翼翼的改变大明帝国这一艘大船的航向,让它规避命运的航道,使它重新焕发生机。

    他这一场辛苦、奋斗,到此时,总算是拿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如此,如何能不激动、兴奋、开心?如何能不觉得可以喘口气,歇息歇息。

    ……

    四月十一日,金殿传胪第二天,张籍、李成、郑泰三人来到国子监。

    释菜礼及释褐礼这两个古礼将会分先后在国子监处举行。

    张籍三人在国子监前的成贤街街口遇到了殿试第五名刘应秋和汤显祖几人,他们都是江西士子,互相寒暄认识之后,几人一起结伴向国子监走去。

    一行十多人刚踏入国子监的集贤门,那红砖红瓦的建筑格调就扑面而来,这年月的学校只有严肃,可没有活泼那一说。

    国子监整体以红色调为主,间或有黄色琉璃顶于其上,华贵非凡,威武雄壮,处处彰显着当世最高学府的威严大气。

    说是当世最高学府,那是一点也没差,国子监在此时的地位比现代什么的哈佛、剑桥、西点影响力要大的多的多,因为就读于上述名校,回国并不能坐上高官。

    而在此刻的东亚、东南亚文化圈内诸如西域、朝鲜半岛以及老挝缅甸等地域的国家,如果有人能在大明国子监深造一下,回国摇身一变,直接就能做官,若是能过了会试,中个进士什么的,一旦回国,那就是一方大儒,学术权威,做个高官不在话下。

    这时国子监内通往孔庙的院子内已经聚集了很多同年,张籍等人刚一入内,便有许多士子过来见礼,张籍等人也都一一还礼。

    与此同时,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们好多都在远远的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一众新科进士,他们久在国子监,其中还有不少监生还曾做过孔庙举行典礼时的佾生,对其中的规章礼仪甚为熟悉,他们多想此刻即将进行释菜礼、释褐礼的人就是自己啊。

    虽然不是自己,但前来观看过过瘾想想一下也是好的,许是抱着这个想法,监生们早早的占了位置。

    不多时,数名礼部官员、国子监的祭酒、司业、监丞还有几位学正的皆已到场,张籍看过去,那方姓礼部主事身着青色官服也在其中。

    “诸位新科进士,三鼎甲居前,其余依金榜次第分成五列。”一名绯袍礼部官员大声说道。从他胸前的孔雀补子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三品大员,至于是左侍郎还是右侍郎众人就不得而知了。

    片刻之后,新科进士们站好了队列。

    这两次礼仪的主角自然是状元朱国祚、榜眼李廷机、探花张籍三人,他们以品字形站在队列前面。

    释菜礼与国子监旁的孔庙里举办,是为敬至圣先师孔子。从国子监进入了孔庙后,国子监的几名学正便引领着新科进士们进了偏殿,盥洗更衣,将身上的衣服除去,换上了早就备好的粗布衣衫和布鞋。

    出殿之后,众人依旧是殿试排名分五列而站。

    释菜礼是祭孔的两大礼节制度之一,若是追根溯源,释菜礼来自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释菜就代表尊师重道。简单讲就是用瓜果蔬菜孝敬师尊。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新科进士也要行释菜礼,拜谢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此刻的孔庙中释菜礼所需的通赞、引赞及有司等行礼人员已是在场中站好了位置。

    三鼎甲走在最前面,在国子监学正的引领下通过持敬门来到了大成殿台阶下,随后跨入大殿。

    这时一班乐师登场,柷、敔、琴、瑟、埙、箫、鼓、笙、钟、磬等多种乐器合奏,便听得一阵乐声响起,这是正统的中华雅乐。

    之后有几十名佾生入殿,每人左手执龠,右手执翟,身着大红礼服排列整齐地跳起了六佾舞。又有监生担任的执士们身穿白色深衣,头顶“四方平定巾”侍立殿中。

    与乐声之中,礼部方主事开始朗声诵读祭文。

    一盏茶工夫,祭文宣读完毕后,新科进士们在国子监学正的引导下,向殿中孔子圣象行初献、亚献、三献之礼。

    整场仪式庄严、古朴,全体进士心怀敬意,礼仪有节、行止有度、揖让有法,以彬彬古礼谢师恩、表敬意,具有独特的儒家风韵中。

    接下来的释褐礼就快得多,程序也简单些,再次来到偏殿中,脱下布衣草鞋,换上吏部准备的官袍皂靴,这就表示从此之后进士们正式进入官场,成为官员。

    孔庙中的大典结束,接下来的便是更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恩荣宴!

第二百九十五章 恩荣宴(上)() 
    春色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是时,晴空万里、惠风和畅,新科进士们在孔庙中行完礼后,言笑晏晏,极是意气风发。出了国子监,众人乘坐礼部准备的马车,一路向南下一站即是前往礼部衙门赴恩荣宴。

    天子赐宴自然是皇恩浩荡,极尽恩荣。说起恩荣宴,许是有些陌生,但他的另一个名字世人就耳熟能详了,恩荣宴就是世人常说的琼林宴。

    科举制度自隋唐代以来,分设文武两科,故科举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科宴。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琼林”原为宋代名苑,因为当时在琼林苑宴新及第的进士,因此相沿统称“琼林宴”,后一度改为闻喜宴,宋朝之后,元、明统称恩荣宴。

    用吃饭喝酒来联络感情,欢庆喜事,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恩荣宴设在礼部,此乃是一大盛事,且又为皇家御宴自然是不能寒酸,新科进士们刚到达礼部衙门口,就见到此处张灯结彩,丝竹管弦之乐声连绵。

    若说那日金殿传胪还有些紧张,那么此刻的恩荣宴,众人都是最为高兴放松。因为别看今天的宴会规模大人数多,但是那主角就是他们这三百名新科进士。

    踏入宴会大厅之内,此刻虽然还未开宴,但场面也很是热闹,一众进士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充满了马要做官的喜悦。

    如今张籍和汤显祖、刘应秋等江西士子已然很是熟络,他们在大厅僻静处聊着天,等待着开宴。

    “维桢,你位居三鼎甲,金殿之已然授了翰林院编修之职,真是令人羡慕。”江西士子李复阳笑着说道,今次殿试他位列三甲第一百一十名。

    “是啊,翰林词臣,朝廷清贵,维桢你这可是要平步青云了,我等可是还要先去六部九卿衙门中观政三月才能授官,即便是授官也是外放出京。”又有一位列三甲的士子羡慕的说道。

    张籍见此拱手笑道:“诸位同年,莫要取笑我了,外放为官也是不错,咱们进士外放自动升一级,出去至少也是一县七品掌印官,到了地方可一展胸中所学,成牧民安邦之志,掣肘极小,何其畅快。入了翰林院,莫说我这个探花,就是状元兆隆兄,也是小辈,束手束脚不知道要熬几年。”

    “既如此,那我和维桢换一换可好?”汤显祖今天心情也是不错,不禁和张籍开起来玩笑。

    就在众人说话时,大厅之中銮仪卫使打头,皇家仪仗踏入大厅中,之后进来一众官员。有在京城的进士立刻便认出了来人:

    有内阁首辅张四维,他是代表皇帝而来余有丁、吕调阳等其余九名读卷官都在另有着绯袍的礼部左右侍郎,还有会试、殿试时的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他们虽是做的辅助工作,但是也功劳不小,参加恩荣宴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时,厅中进士们顿时收了声不在聊天,而是齐齐向前排诸位官员行礼。

    内阁首辅张四维捻须笑道:“诸位不要多礼,今日恩荣宴乃是天子为汝等所贺,今时无下尊卑之分,只有吾等同乐。”

    虽然是如此说,但是一众进士们也不敢太过造次,那台前身着朱紫的可都是内阁部院的大佬,决定着他们的选官,此时当然要表现的好些。故而在官员们入座之后,进士们都收敛了许多,互相彬彬有礼,并无放荡形骸之士。

    张四维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不多时,开宴吉时已到,礼部尚书徐学谟作为承担恩荣宴组织工作的一方,首先宣读了万历皇帝的口谕,新科进士们俯身聆听圣谕,随后他也新科进士们表示了恭喜,并发表了一番劝勉砥砺之语。

    随后便是便分席位开始了本次的恩荣宴。场中都是案几和竹席,大约有一百多桌。按照规定,内阁首辅张四维居于首席,和其他九名读卷官一样是每人一席,其余官员每两人一席。

    在新科进士中,状元朱国祚单列一席,榜眼李廷机和探花张籍两人共一席,其余进士按金榜名次四人一席。

    科举下场至今,张籍到现在算是经历过了三次有关科试的宴饮,第一次是临清州县试后,那宴的白肉薄酒凉茶,简陋的让人记忆犹新第二次是东昌府院试之后,宴会刚刚开始,便遇到了马颊河涨水,一众士子们便前去大堤巡守了第三次是乡试之后的鹿鸣宴,那次还算正常,都是地道的鲁菜,十分欢畅。

    今天是张籍第四次参加与科试有关的宴饮。恩荣宴的酒席可要好得多,杯盏盘碟的精美自不必说,菜式的色香味也没有让张籍这个后世的吃货国人失望,那牛、羊、猪、鹿、狍、鸡、鸭、鱼以及海鲜、蔬菜做就的菜肴一共了二十多道,把面前的案几摆的满满的,虽然盘子不大,但张籍和李廷机两个人一起吃是绝对吃不完的。

    这些都是万历皇帝御旨调御膳房的御厨前来主持的,要知道御厨可是为皇家效劳的,若是此刻也有厨师圈子,也举行个厨神大赛什么的,这些御厨们的手艺绝对包揽前三甲。

    恩荣宴是为新晋进士庆祝的,吃吃喝喝联络感情是主流,因此张四维等一众高官,开宴之后,不过吃了些许表示开始,之后也没有多待,便离开了,这是时人皆默认的做法,高官们在座,进士们哪敢去联络什么感情呢。

    这就像后世在一个公司班,众人一起聚餐,老板和员工们在一起吃饭一个道理。怎么吃都觉得别扭,场面一度尴尬,老板也是心知肚明,往往开场不久就离开让员工们尽兴。

    张四维等高官离去之后,大厅中果然气氛活跃起来,伴着阵阵雅乐,新科进士们开始离席敬酒,

    进士们或是友人介绍友人,或是自报家门结识新友,互通姓名,谈笑风生,推杯换盏中,礼部大殿热闹非凡。

第二百九十六章 恩荣宴(下)() 
    恩荣宴,皆是大明王朝最为顶尖的读书人,如此盛事,自然少不了诗词相和。

    这时新科进士们觥筹交错间已经不知道是谁首先提议,只听人群之中一声大笑道:

    “今时天开文运,贤俊登庸,国朝文风鼎盛,吾辈得陛下天恩,聚于此处,与琼林宴当作琼林诗,如此,岂不美哉!”

    此语一出,闻者俱是轰然叫好。

    此刻张籍正和朱国祚,李廷机三人聚在一起饮酒。三鼎甲聚在一处,自然是恩荣宴的焦点,这里围着新科进士也是最多。

    “状元公文章居我等之首,才高八斗,自不必言,今时恩荣宴这第一首诗自当由朱兄来作。”

    “对对,状元公请作诗一首,让我等一开眼界。”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对于古代读书人而言都是必修课,今科状元郎朱国祚能大魁天下,这自然有几把刷子,诗词歌赋的造诣也是精深,听得众人之言,朱国祚哈哈一笑道:“谢过诸位同年抬爱,我正有一诗请同年们品评。”

    “愿闻其详!”

    “洗耳恭听!”

    朱国祚当下满饮杯中美酒,大声道:“皇榜争雄三百仙,御笔亲题墨未干天恩忽降拜金銮,方知蟾宫得先鞭。”

    “好诗、好诗。”

    状元朱国祚刚刚吟罢,就有叫好声传来,这当堂赋了一首合乎韵律又应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