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群芳寻踪-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两骑齐出,双枪并举,杀入贼阵。玄德驱兵掩杀。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两下夹攻,大败群贼,降者无数,余党溃散。》

    金良想罢赶忙派人招来刚刚离去的满宠,金良看着满宠和贾诩:“你们这两个组织是怎么回事,怎么一点儿沟通都没有,伯宁你下面探知到黎阳附近几个世家大族与管亥勾结,文和你探听到管亥想要起兵攻打黎阳,你们为何不把这两个情报互通有无一下呢?”

    贾诩叹息道:“主公,我没有想到他那个刚刚成立才一个多月的组织能够探查到这样的情报,再说协调两个组织的情报应属郭奉孝之责。”

    金良脸色一沉:“文和,莫要推卸责任,奉孝只是起到协调作用,相互沟通互相配合还多靠你们,我希望你们暗部、内务部和暗香司要主动地、积极地沟通交流,要紧密配合,共同搭建一个密集的情报的网络,把敌人的方方面面都掌握在我们中央军手里。我希望,以后每一个敌人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在你们三个情报组织那里反映出来!”

    已经年过四十甚是老成的贾诩一直不住地点头称是,二十多岁的满宠年轻气盛,听金良这么一说,猛然摇头,直言道:“主公,我不太同意,若是这三个组织里面有一个组织的下属叛逃到敌方,那我们不但是一个组织遭殃,其他两个组织也要被波及,我觉得,三个组织保持必要的沟通是好的,但不能由我们组织内部来沟通,而是要由郭奉孝来负责重点情报的沟通,从而避免内部泄密对三个组织的同样打击!”

    金良觉得满宠说得很一定的道理,便忽略了满宠刚才桀骜的态度,疑问道:“每个情报都经过郭嘉周转,三个组织之间的配合必然迟缓,起不到迅速应变的效果!”

    满宠刚刚说出那样直接的话,话一出口,便有些后悔,后来见主公并不介怀他刚才的无礼,心里便有一丝宽慰和钦佩,微微笑道:“主公,每个情报组织一经得到情报,都会迅速反应给相关人员,并不会影响军机,至于情报组合协调配合滞后,总比情报泄露要好吧。”

    金良认可满宠所说的,决心把三个情报组织的协调配合全部交给郭嘉负责,自己以后尽量不插手,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领兵作战和战略布局上。

    既然满宠的内务部、贾诩的暗部都得到管亥的青州百万黄巾准备袭击黎阳的张辽部,那这个情报就确实无误,金良便迅速调高顺、高览两个师团前去支援张辽师团,因为金良的飞虎军和黄忠、眭固两个师团已经回到襄阳可以防守襄阳。

    金良为了确保黎阳不失,还命令屯聚在黄泽的典农中郎将韩浩统领麾下二万护田兵前去援助张辽。金良随后又被负责招贤馆的陈琳拦住,陈琳一定要让金良去会见最近一个月内投奔中央军的贤才。

    金良那求贤似渴的名声已经响彻整个大汉,他不能自己砸自己的招牌,便跟着陈琳去了招贤馆。

    历史上,东吴孙权设立招贤馆,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得到会稽阚泽、彭城严畯、沛县薛综、汝阳程秉、吴郡朱桓、陆绩、吴人张温、乌伤骆统、乌程吾粲等人,这些人都为东吴的兴盛立下汗马功劳。

    金良有念于此,便在襄阳设立了招贤馆,让擅长待人接物的陈琳负责。

    陈琳此时虽然兼任少府,但少府的权力已经被下面那些太医令、太宫令、太史令、尚方令等令、丞分担,陈琳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少,金良便让他兼管招贤馆,好发挥他巧舌如簧、长袖善舞。招贤馆不单只是接待四方投效人员,还负责起草招贤布告、处理往来函件,正好可以发挥陈琳的文采。

    这招贤馆名义上是朝廷设立的,所以让九卿之一的陈琳负责,也不会遭人非议,实际上这个招贤馆里的所有英才都会预先被金良中央军甄选一遍,然后才把剩下的交给朝廷其他各司衙门。

    招贤馆靠近襄阳南门,共有十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三层小楼,整个招贤馆总共能够容纳三百多名贤才居住。

    金良在外作战了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陆续投奔的贤才足有五六百人,有些是金良慕名已久,并派人征召的,这样的人很少;有些是没什么名声,却对自己才能很有信心,揭了金良的招贤榜的。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招摇撞骗的,但金良深感孟尝君得鸡鸣狗盗之辈相助、信陵君得侯嬴朱亥佐助的礼贤下士的典范,不再重蹈曹操错过张松、孙权错过庞统、刘备差点错过庞统的错误,便在领兵作战之前一再叮嘱陈琳,莫要轻视任何前来投奔的贤才,只要他能展露才能,不管是什么样的才能,都要让他住在招贤馆里,等待金良回来面试。

    金良知道来了五百多贤士,心里甚是高兴,笑着对陈琳说道:“揽天下英才而为我用,何愁大业不成!”

    陈琳却苦着脸说道:“主公,来得多是无名之辈,主公之前在洛阳派人征召的贤才大部分都拒绝前来。”

    金良非常平静地问道:“在洛阳的时候,我声名不显,没有多少贤才投奔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到了襄阳以后,我大破白波贼、南匈奴、黑山张燕、黑山于毒,名声逐渐响亮起来,又有太傅卢植、太师蔡邕、太保马日磾、司徒杨彪、太尉刘虞、司空刘弘、尚书令黄琬、凉州牧皇甫嵩、并州牧朱儁为我盟友,慕名而来的贤才应该多起来才是啊。”

    陈琳依然苦笑道:“主公说的没错,我们在洛阳的时候过于乐观,派了一些普通士卒前去征辟那些贤才,那些贤才多说‘未闻世上有金良’而拒绝了我们,愿意来襄阳的张机是因为主公答应委任他为太医令,华佗前来襄阳是抱着跟张机竞争的心态,满宠则是因为跟郭嘉、徐晃有交情,真正因为我们的征召书信而来的没有一个!我们到了襄阳,派出文吏前去征辟,并一一许诺官职,这才勉强招来了几个,还有十几个正在路上。”

    金良心里狂受打击,面上表情还依然是那么平静:“呃,你先告诉我,到底是那些人不肯前来?!”

    陈琳看金良表情如常,以为金良心境好,先说了一下豫州的贤才:“豫州的许褚、刘馥拒绝前来。”

    金良皱起眉头,甚是不解地问道:“许褚、刘馥为何不愿前来?!”

    陈琳摇摇头:“许褚乃是谯县豪强,许家宗族壮丁足有五千多人,还修筑了坞堡。两年前,汝南葛陂贼兵有二万多人前去攻打许家坞堡,许家箭矢用完了,许褚便让许家老少男女都去搬来石头往坞堡外面砸,贼兵不敢靠近。贼兵围困坞堡多日,堡内粮食将尽,许褚便假意与贼请和,商量用牛换取粮食,贼兵把牛牵走后,牛又跑了回来,许褚便去阵前,拉着牛尾行走百余步,贼兵大惊,不敢再来取牛,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便深感畏惧。许褚还蓄养了数百侠客,纵横豫州,无人敢当。

    许褚有赖于此,当我们第一次前去征召,他便说大大咧咧地说,从来没听过天下有个金良。我们第二次又派人前去征召,他说许家宗族皆不愿远离故土,等金良那天打过来了我再投不迟!”

    《许褚(chǔ,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许褚在汉末时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共同修建防御设施来抵御贼兵入侵。当时汝南葛陂贼兵万余人攻打许褚,许褚寡不敌众,战得精疲力尽,箭矢也用完了,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御敌。当敌兵冲上来时,许褚飞石退之,于是贼兵便不敢靠近。直到粮食将尽,许褚假意与贼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贼兵把牛迁走后,又自己跑了回来,许褚便去阵前,拉着牛的尾巴行走百余步,贼兵大惊,不敢再来取牛。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占领淮、汝,许褚遣众归顺曹操,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

    建安三年(198年),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许褚为先锋,斩贼首万余,迁校尉。

    建安四年(199年),跟随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谋杀曹操,因许褚总伴随在左右,不敢下手。一直等到许褚离开休息期间,徐他等怀揣利刃来见曹操。当时许褚在家里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入账见到许褚,大惊失色,许褚见状况不对,即刻斩杀徐他等人。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不让他离开身边。

    建安九年(204年),随曹操围邺城,有战功,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六年(211年),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于潼关。曹操将要渡河,到了河边,让大军先行,自己和许褚及虎士百余人断后。这时马超率步骑万余,来劫杀曹操,箭矢如雨。许褚对曹操说:“贼兵多,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过河,您也该走了。”于是扶曹操上船,贼兵势不可挡,余下的部队都争着上船,船超重将没。许褚斩杀攀船者,左手举着马鞍来为曹操挡箭,右手推着船渡河。当日,如果没有许褚,曹操就危险了。

    后来,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单独谈话,左右皆不随行,仅带许褚一人。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想要暗中偷袭曹操,但平日经常听闻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的即是此人。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不敢动。数日后,曹军击败马超军,交战中许褚亲自斩得敌军首级。许褚因此次护卫作战有功,官封武卫中郎将。而因为马超问起虎侯,虎痴之名从此为天下称道,甚至有人以为这就是许褚的姓名。

    此后,曹操宗族大将曹仁从荆州赶来朝谒,曹操在自己寝殿尚未出来,曹仁在殿外遇见许褚,邀他去旁边偏室坐下交谈。许褚只说了一句“魏王快出来了”,便转身返回殿内,招致曹仁记恨。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许褚回答:“他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我们要说话在公开场所就可以了,何必到私下说。”曹操听说后,更加喜爱许褚,升任中坚将军。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许褚痛哭吐血。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封许褚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许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曹操死后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许褚下属的警卫部队中,很多都是剑客,其中也有数十人官封将军,数百人封都尉校尉。

    太和元年(227年),曹叡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乡侯,邑七百户,同时亦赐其子一人为关内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谥为壮侯。此后曹叡思念许褚忠心,又封了他两个子孙关内侯。

    历史评价

    曹操:“此吾樊哙也。”

    陈寿:“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马超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李俨:“许仲康之忠勇,乃齐其位。”

    张说:“思齐忠壮而异材,求之古人,张飞、许褚等也。”

    马端临:“徐佗谋逆而许褚心动,忠诚之至远同於日,且潼关之危,非褚不济,褚之功烈有过典韦。”

    朱邦衡:“破张绣之役,斩首万计,皆褚等先登陷阵之功也。”

    罗贯中:“天下瓜分汉欲亡,四方豪杰尽鹰扬。葛陂许褚投降后,自此何忧吕布强!”

    “凛凛威风镇九州,当年许褚果如虎。只因孟起军前见,天下从兹播虎侯。”

    “臂挽鞍鞒护主身,手持篙楫在波津。若非许褚倾心救,孟德应为泉下人。”》

    金良很欣赏典韦,因为典韦是一个呼啸山林快意恩仇的独行侠,与之相反,金良有些讨厌许褚,也许就是讨厌他是拥兵一方的地方豪强,就是因为这些拥兵自保又自相残杀的地方豪强,人数居多的汉人才打不过人数稀少的五胡,像许褚这种地方豪强,往往会在胡人打过来的时候投降做汉奸,无论是五胡乱华时期,还是北宋末、南宋末、明末、民国时期,概莫能外,君不见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二鬼子汉奸大多都是地方土豪演化的。

    金良讨厌许褚,更因为他在那段历史上是曹操的忠狗,是一个很胖的忠狗,算是自己的宿命仇敌之一,当然金良现在讨厌许褚的原因是两次都不给自己面子,非常粗暴冷淡地拒绝了自己的征召。

    金良冷笑道:“等我打到谯县,早已猛将如云,兵强马壮,手下已有黄忠、典韦、王越、赵云等盖世猛将,我又何必再用许褚,再去容忍许褚那个独立坞堡的存在?!许褚,从你第二次拒绝我金良,你的头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陈琳见金良的脾气开始发作了,心里一惊,犹豫着不肯往下说。

    金良哈哈大笑道:“孔璋,这些人不来投奔我们,反倒让我觉得有些意思,无敌的日子实在太寂寞了!对了,那个刘馥为何拒绝我?!”

    《刘馥(fù)(?-208年),字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东汉末年名守。

    刘馥在东汉末年曾到扬州避乱,后在建安初年劝服袁术将领戚寄和秦翊带着部队一起去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司徒府掾属。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讨逆将军孙策命其所属的庐江太守李述攻

    杀了曹操所属的扬州刺史严象,而梅干、雷绪和陈兰等庐江人在江淮之间聚数万人,当地郡县都因江淮地区局势混乱而残破荒废。当时,曹操正专注于在官渡之战中对抗袁绍,难以抽身,认为刘馥可以稳定东南地区,于是表奏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受命后,单枪匹马来到合肥空城,在那里建立了扬州的新治所(原治所在历阳);同时安抚和稳住梅乾和雷绪等地方武装势力,使他们安心驻扎,其后他们也陆续归顺,且向朝廷缴纳贡赋。刘馥在任的数年期间,在当地大行恩惠与教化,百姓非常满意他的治理措施,有数万名以前因避乱而到附近州郡流浪的江淮人又都回到原居地。随着人口渐长,刘馥又汇聚儒人雅士,兴办学校和进行大规模屯田,修建芍陂、茄陂、七门、吴塘等土坝蓄水灌溉稻田,使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粮食储备。

    他又建筑高城垒作守护,积聚木石、以草和棕榈叶编织大量草苫、储存数千斛鱼膏等作为作战防御准备。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刘馥逝世。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孙权进攻合肥,发动第一次合肥之战。孙权围城百余日而未能攻破,但不久后连日下雨令到城墙快要崩塌,守军于是用草苫盖著城墙,而夜晚则点燃鱼膏照明,观看孙军有何行动以作防备。孙权无法攻陷,同时扬州别驾蒋济设计迷惑孙权,使其以为张喜援军快到,最终孙权不得不退军。

    扬州士民因而更加追念刘馥,更认为春秋时尽力防守自己建造的晋阳城的董安于的功绩也无法与刘馥相比。而刘馥所建的土坝和池塘,后世都一直沿用。

    刘馥及继任的扬州刺史温恢,与当时的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等六位刺史被陈寿载入三国志,合为一传叙述,赞颂其等是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太祖创基,迄终魏业,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

    刘敞:“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田溉几何?’对曰:‘凡二万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史刘馥所造。自魏迄今七百有余岁云。予于是叹美其功。”

    包君廓:“馥、信有功,然吾闻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

    洪迈:“扬州陷于孙权,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

    刘咸炘:“刘馥治扬,梁习治并,张既治雍、凉,温恢治扬、凉,贾逵治豫,功皆甚著。”》

    陈琳道:“那个刘馥,乃是宗亲之后,第一次说从未听过主公的名字,第二次则干脆避而不见。”

    金良对这个空有治政能力却无眼光惨被曹操刺死的刘馥再无兴趣,淡淡笑道:“说说紧靠冀州的荆州那些人才,我估计除了满宠之外,其他人都不想过来投奔我吧!”

    陈琳苦笑着点点头:“主公,您说得很是,程昱、李典、吕虔、毛玠、梁习都拒绝了,哎,漏了一个,阮瑀来了。”

    金良无奈地摇摇头:“让我猜猜,阮瑀前来多半是看在他恩师蔡太师邕的面上吧!”

    《阮瑀,字元瑜,陈留世家阮氏子弟,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年轻时曾拜蔡邕为师,因得蔡邕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闻名于当时。历史上,曹操闻听阮禹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禹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禹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禹,勉强应召。由于阮禹多次辞官不做,曹操在一次大宴宾客时,把他安排在乐队之中,想煞一下他的傲气,不想阮禹精通音律,即兴抚弦而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一方面歌颂了曹操的事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愿为曹操效忠的思想。曹操听完,大为高兴,请他做司空军谋祭酒。从此以后,曹操军中檄文多出于他和陈琳之手。建安十六年,阮禹随军西征关中,曹操提笔想作些修改,竟不能增损半字。》

    在历史上,阮瑀的儿子比他有名的多,他儿子叫做阮籍。

    陈琳苦笑道:“主公所料甚是。”

    金良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阮瑀现在何处?”

    陈琳指了指远处的蔡邕府邸:“阮瑀现在他恩师的府邸做客。”

    金良刚才去蔡家吃了一个闭门羹,一时片刻也不想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