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三国-第5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对于阴山的胡人来说,有恒产方有恒心的理论,其实也是适用的……

    “天下之事,有知易行难者,亦有知难行易者,唯独恒产之事,知其难,行其亦难……”斐潜笑笑,说道,“民需恒产,乃有恒心,天下方可定。吾辈之人,只能是借鉴前事之师,纵然遍地荆棘,亦需砥力前行而已……子龙可愿助某一臂之力?”

    “主公之愿,便是云之所向!”赵云离席而拜,声音朗朗。

    斐潜连忙上前,将赵云扶起,拍了怕赵云的肩膀,赞赏宽慰几句之后,然后说道:“汉人恒产,胡人亦是……某有一策,子龙不妨领一只前军,去高奴左近,因势利导……”

第1298章 阴山风波起() 
“啊呀!赵将军!”白石羌的小头人笑得就像是草原上的喇叭花一样,神色灿烂,忙不迭的上前说道,“赵将军好久不见啊……”

    这里是白石羌的一个经销点。负责这里的是白石羌的一个小部落头人,也到过平阳,所以多少也认得赵云。

    虽然平阳那边有大的集贸市场,但是并不是所有胡人都愿意爬山涉水的赶到平阳交易,因此白石羌部落提供的小型集散地就成为了这些胡人的首选。

    这个贸易集散地,就供应了整个上郡北部,包括高奴在内的大部分或群居,或零散的胡人的日常生活物资。

    赵云扫了白石羌头人一眼,淡淡的说道:“某乃校尉,并非将军。”

    白石羌头人连忙弯腰补充道:“是,是……赵校尉……不过按照赵校尉的本事,早晚也是将军……”

    赵云不可置否,脸上也不见悲喜,大马金刀的坐了下来,说道:“你这里,有盐么?”

    “啊?有的,有的……”白石羌头人连忙叫人去取来一罐精盐,亲手送到赵云面前。

    赵云伸出手指,在盐罐当中抠了一块泛黄的盐块出来,扔到嘴里。苦涩的咸味在口腔当中化开……

    白石羌倒腾过来的所谓精盐,大概是青海左近收拢来的盐。虽然说是精盐,但是实际上并不像是后世那样雪白的盐化,而是类似于西北岩盐的板状体。大小不一的碎块,黄的多,白的少,吃到嘴中有些发涩发苦。

    就像是这样的盐,在汉代已经算是上等的盐了。一般百姓吃的盐,不仅是发黄,甚至还发黑,苦涩更是难挡,就这样,有的时候还吃不上盐,只能是学着牛羊去舔咸土石。、

    至于平阳黄氏工房所售的雪花盐,一两盐一两金,甚至还有价无市,买都不一定买得到,只是那些士族豪右买上一些,普通人是买不起的。

    “还有多少?”赵云指了指盐罐。

    白石羌头人弯了弯腰,恭敬的说道:“大概还有五罐……”盐是人和大牲口的必需品,没有盐虽然不会立刻致死,但是也大大影响体力和耐力。所以草原之上,盐也是一项常见的商品。只不过这里是小聚集地,库房自然也不大,储备的货物数量也不多,并且还有其他的物资也要屯放,有五罐的精盐已经算是不少了。

    “都要了!”赵云微微的皱了皱眉,说道,“还多少粗盐呢?”

    “粗盐,粗盐有一些,但是粗盐……”白石羌头人有些惊讶,也很疑惑的说道,“粗盐那可没有这个好……”这赵云出现在这里已经够让人疑惑的了,结果没想到怎么忽然跑来购买盐,而且连粗盐都要?

    赵云有些不耐的摆摆手,说道:“都去取来,某都要了!有多少要多少!”

    “啊?是,是……”白石羌头人愣了一下,然后在赵云面沉如水的脸色下反应过来,连忙让人去准备,陪着笑,小心翼翼的想要询问一下赵云为何忽然要这么多的盐,结果被赵云横了一眼,败退了下来,只得给了身边的白石羌族人一个颜色,地上用羌语嘀咕了两声之后,又让人上了些什么马奶酒,干果子什么的,赔着笑,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赵云沉着脸,虽然面前摆满了干肉,酒水什么的,但是一点都没有吃,只是催促着让人装盐,然后又起身到了白石羌的充当库房的大帐处,再三确认已经将全部的盐都装车了之后,丢下了一袋征西通宝,押着车走了……

    白石羌头人摇着手,满脸的笑容在赵云一行人的背影消失了之后,便拉达了下来,将袋子里的征西通宝倒了出来,大体上一算,啧啧了两声。

    没赚多少,不过也没亏多少,大概还算是可以吧。

    “这汉人到这里干什么?忽然要那么多的盐?问出什么来没有?”白石羌头人转头问身旁的族人道。

    赵云不肯说,便找机会问其他的汉人兵卒呗……

    作为能在这里当负责人的白石羌头人,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不弄个清楚怎么能放得下心,睡得着觉?

    “问了……汉人也不是说得很清楚……”白石羌的族人说道,“只是知道是征西将军领兵北上,准备去阴山,结果带的盐半路上没注意,被雨水淋化了不少,临时调配又来不及,所以来我们这里买盐来了……”

    “你,你说什么?”白石羌头人愣了一下,旋即急促的问道。

    “……我说汉人的盐被雨淋化了,所以来买盐……头人,你说这汉人也够笨的,这下雨天还让盐被雨淋了,哈哈……”白石羌族人有些幸灾乐祸的笑着。

    “笑个屁啊笑!我是说前面那句!”白石羌头人“啪”的一声,扇了这个不着调的族人一个后脑勺。

    “……前,前面的那句?征西将军北上去阴山?”族人捂着脑袋说道。

    “对啊,征西将军来这里了?他为什么要去阴山?阴山出什么事了?匈奴又反叛了?还是鲜卑人又来了?”白石羌头人连珠炮一样的问题抛了出来。

    “啊?这个……这个……”这些问题白石羌的族人哪里能知道?再说也没有时间细细询问,更何况问了也不见得有人会说。

    “蠢货!废物!该死的家伙!”白石羌一边骂着,一边转着圈子,嘴里喃喃的不知道念着什么,脸上神色忽青忽白。

    要打仗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就走?还是再等等?”白石羌头人有些拿不定主意,忽然脚步一停,盯着手中的征西通宝,愣了半响,然后立刻拔腿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喊道,“来人啊,到大帐里面把那一件黑熊皮拿出来!包好带上!准备些马,跟我去拜访征西将军!”

    汉人大军北上!征西将军要去阴山!

    若是真的有什么战事要打起来,他就必须要立刻转移!要不然真的被战火波及,哭都没有地方可以哭去!

    但问题是征西只是惯例巡边而已,并没有打仗的话,他就如此轻率的转移,不仅是失去了这个交易点,而且路途之上也会有不少损失……

    白石羌现在基本上也就等于是一个中间商了,而中间商最重要的是什么?

    自然就是商贸的信誉度。

    这个时代,并不像是后世那样,挂一个牌子就可以通知那些前来交易的胡人,本店已经搬道某某街某某号,从这里向右拐一百五十米等等,就可以让这些胡人找得到新的交易地点,一旦搬迁,也就等于是原本的贸易全数要断绝,再想重新建立起贸易的习惯和信用,就等于是又从零做起一般。

    这让白石羌头人如何舍得?

    眼下,既然征西将军还有心情拿通宝采买,说明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要探听清楚了,心中才放的下了……

    ………………………………

    虽然说胡人的宗族的观念并没有像汉人那么强,也没有动不动就强调说自己祖籍是哪里的,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什么姓氏区别,就像是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就是匈奴当中的名族。

    不过现在,丘林氏早就已经名存实亡,而兰氏已经基本上伴随着之前南匈奴王庭的分裂,在战场之上消耗殆尽。

    剩下的呼衍氏跟着於夫罗在阴山,而须卜氏则是知道自己不是很受於夫罗待见,因此便远离了阴山,在高奴定居。

    毕竟当年须卜氏在栾提羌渠单于死后,被推举为继任了栾提羌渠单于的位置,虽然也算是被胁迫的,但是也难保於夫罗心中没有什么一件,因此干脆远离了於夫罗,眼不见为净来得更好一些。

    呼厨泉举兵失败,被俘的消息也传到了高奴左近,知道呼厨泉被扣押在阴山等待处理,呼厨泉直属的部落之人自然像是霜打的一样,而须卜氏则是缓过气来,很是嘲笑显摆了几天。

    毕竟呼厨泉当初也没少刁难须卜氏部落,现在之前被那些呼厨泉部落之人或是牵走,或是认错,或是走丢的牛羊,现在又多半重新回来,当然须卜迭尔斤也有稍微控制一下族人的情绪,并没有一口气将呼厨泉的残部压迫得太过分,毕竟呼厨泉还没有正式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须卜迭尔斤也开始有些嘀咕了起来,毕竟呼厨泉迟迟没有什么被处罚的消息,也就意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能性就越来越高。

    “难不成这个呼厨泉,还能再翻过身来?”

    须卜迭尔斤转动着手中的翠玉扳指,沉吟着。他手中这一枚翠玉扳指,是他父亲须卜骨都侯生前留给他的,也算是须卜氏的一个标识,或是一个信物吧。

    “大族长!”正当须卜迭尔斤思索着的时候,忽然有一个族人走上前来,禀报道,“大族长,我们存的盐吃完了……”

    “嗯?盐吃完了?怎么现在才说?”须卜迭尔斤站起身来,跟着族人到了屯放物资的地方,端起那个黑不溜秋的用来存放盐块的圆陶罐,伸头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除了些盐渣粉末之外,确实已经吃完了。

    “前几天不是还有么?”须卜迭尔斤有些疑惑的说道。

    一旁的族人恭敬的说道:“昨天族长吩咐说要给牛马加些盐……”

    人吃盐才有气力,大牲口也是需要吃盐的,养了一个冬天的牛马要在春天重新养膘,除了大量吃些新鲜的草之外,也需要给牛马补充一些盐分,要不然牛马也容易生病。

    “南边的羌人搬走了?没去买些过来么?”须卜迭尔斤将盐罐递给了一旁的族人,让其收好,旋即问道。

    匈奴人也不会自己产盐,这些盐大多都是奔走西域的羌人们贩卖过来的,尤其是那个白石羌的人,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的中间商。

    “去了……”族人回答道,“可是羌人都说……都说……”

    “说什么?”须卜迭尔斤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在意,一边问着一边转头望了望呼厨泉那边的人,说道,“别的东西还好说,盐总是要的……说什么了?吞吞吐吐的还是不是长生天的勇士了!”

    “羌人说的很奇怪……”族人说道,“一早没有盐的时候,我们就去找羌人了……我们跟羌人说要买些盐,人也要牛马也要吃的……结果羌人说,说我们牛马都快没了,还要买盐干什么……说不买给我们盐,倒是想要买我们的牛马……”

    须卜迭尔斤愣了一下,扭头望着族人说道:“……什么意思?”

    外出去找羌人进行贸易的族人摇着头说道:“不知道,反正羌人怪怪的……我们强调说要买盐,结果羌人要价太高,高了好多好多……我们说要不先赊一部分,结果羌人就说不能赊,说不卖我们盐……”

    “为什么不能赊账?”须卜迭尔斤眼睛一瞪,“不对!为什么给我们加价了?什么混账玩意,哪里来的胆子,敢加我们的价钱?是新来的么?你没说是我们要的盐,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小部落!”

    族人怯怯的摇头说道:“就是南面的那个羌人部落……”

    “蠢货!废物!该死的家伙!”须卜迭尔斤气呼呼的吼道,然后带着十几名的护卫,上了马,旋风般的出了大帐,朝着白石羌奔驰而去。

    在日头偏西的时候,须卜迭尔斤带着一小罐的粗盐,沉着脸回来了。

    须卜迭尔斤先将一小罐的盐甩给了族人之后,在帐篷里面来回踱步了半天,旋即走了出来,咬着牙吼道:“来人!召集族人好手,我们去阴山!”

    “大族长?什么事情这么急?”

    “征西将军北上了!汉人要去阴山!”须卜迭尔斤低声吼道,“该死的呼厨泉!他要用高奴的牲口和人,去按照什么……什么……”

    须卜迭尔斤忽然卡壳了一下,似乎是忘了那个专有名词是怎么说得了,吭哧半天之后才说道:“……反正是要拿高奴的人和牲口,去找征西抵消他的罪责!汉人的征西将军北上了,就是为这个事情去的!”

    “抵罪就抵罪呗……”须卜氏族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呼厨泉的部落抵罪关我们什么事?”

    “你耳朵聋了么!”须卜迭尔斤大吼道,“有说是呼厨泉部落的么?!是整个高奴的!是整个这一片地方的!该死,该死的!”

    “什么!”须卜氏族人也跳将起来,“呼厨泉的罪,干我们什么事情?”

    “我们知道,汉人怎么知道?再说汉人哪管这些!汉人只是知道是从高奴出的兵!当然是要高奴这里的人来赔罪!”须卜迭尔斤就像是一只被困在笼子当中的野狼,龇着牙,“所以那些白石羌的野狗也来打我们的主意了!这群该死的畜生!”

    “……族长,要不我们逃吧?”

    “逃?逃去哪里?南面就是白石羌,再过去就是汉人的地盘,东面也是汉人的,北面是阴山,西面……”须卜迭尔斤惨笑一下,说道,“西面,去西面就是找死……”西面是荒漠地,是戈壁滩和沙漠的结合体,虽然也有一点点的植被,但是真的只有一点点而已。

    “只有去阴山!”须卜迭尔斤目光阴森,“要赎罪,也要有得赎才行!”

第1299章 各自的思考() 
斐潜在阴山南城,站在府衙文房之中,看着满满一屋子的卷宗。这些卷宗,便是这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增添出来的阴山户籍。

    汉代地方官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政绩考核标准,便是赋税,而赋税的来源在什么地方,便是这一屋子的户籍卷宗。

    以齐民为由进行编户,编户齐民,编在前,齐在后。编有了,齐呢?

    华夏人创新的这四个字,真的是韵味悠长。

    若是在他处,被编入户籍的,主要包括四类人,主要是地主、自耕农、佣工、雇农,但在阴山此处,多少有些不一样。最大的地主便是斐潜,然后是各个小军勋阶层,至于士族什么的,老早就没有了。自耕农阶层也是只能说算一半,毕竟大多数都是刚刚从流民或是黑山众转职而来,很多人必须耕作满五年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之后,才能获得授田,才真正算是自耕农。

    佣工和雇农基本上也都是基本上没有的。

    虽然有军勋阶层,但是这些人也大都不雇佣工人的,手下有的是兵卒,自己养的私兵就是最好的雇佣者。

    户籍制度,从先秦开始,绵延后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行政管理和收纳赋税上最为方便。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按照汉代当下的最为基础的赋税来说,除了三十税一的普通田租之外,还有人头税,也就是算赋和口赋;在加上徭役和兵役。

    当然,在阴山这里大部分都算是屯田农,所以田租比较高,但是少了兵役和徭役,因为这些劳役基本上都被鲜卑奴隶所替代,这些屯田农只需在闲暇的时候,帮忙到草原上缴纳一些青篙进行储备,就算是抵消了。

    算仁政么?

    算是吧。

    立场不同而已。

    斐潜拿起其中一卷,翻开一看,只见其中一片木牍上写着,“户主刘氏名常仁居阴山南篱十五里刘家寨年四十有二妻一人曾氏男同产二人妇同产一人宅地三亩用牛一头耕亩五十”,端端正正的汉隶从上至下一气呵成。

    嗯,没有标点。

    所以古代行政的解释权都归于官府。

    这才刚刚开始,户籍都略有些粗略。要是按照汉代标准的户籍,不仅要记录这些基本的信息,还需要记录下户主及家人的来源,甚至连身体健康情况也会标明,还会标明个人相貌特征等等……

    这些都是汉代开国丞相萧何制定下来的,而且还专门出台了一个《九章律》,其中的“户律”就是用来规定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随后各个朝代便不遗余力的在户籍制度上添砖加瓦……

    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三长制”的基础上,加强基层管理,整顿入户编制,用“三长”这个基层组织实行“大索貌阅”。

    到唐朝时户籍管理已相当完备,实行“团貌”和“输籍定样”,一年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管理较为缜密。

    户籍制度经过宋朝和元朝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明朝推行了户帖制度。为防假冒、伪造,每份户帖上有编号,加盖官印,一式两份,一份交于百姓留执、一份上交户部。明政府还在里甲制的基础上编造黄册。

    清朝么,略……

    要不要启用警察制度呢?

    斐潜皱着眉头,翻看着户籍,沉思着。说起来“我大清”也并非没有在户籍上完全没有贡献,这样肯定会有些遗老遗少急得跳脚,至少警察制度便是在清末的时候初步建立起来的,当然或许还要加一个前提,被迫。

    那些清末民初的电视剧电影上面的黑皮狗子的形象,斐潜多少也有些印象……

    警察制度之前,管理户籍的是基层乡村,是三老,是保甲,是府衙,但是警察制度之后,便是警察局,警察代替了衙役,成为了基层的户籍管理和刑事民事处理人员。警察制度优势在于剥离了宗族对于族人的一部分统治权,但是警察制度对于基层人员的要求也是要更高一些,现在么,推行起来难度还是有些大。

    现在城市巡检制度大体上初步建立了,而警察制度和巡检制度相互配合,就可以将大部分的立法权和执法权从宗族手中剥离出来,同时也可以消化军队年龄老化,伤残兵卒,是一个值得去尝试的方向。

    现在还是要先放放,毕竟人手什么的还是要储备一段时间……

    只不过别人穿越到三国,干的是捅人的事情,不是捅女人就是捅男人,就斐潜他来三国,不仅搞了城管,还要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