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三国-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斐潜顺手拿起中兴剑,用剑尖将漆封破开,取出竹筒内的巾帛,展开一看,心脏就像是漏了一拍一样,猛的一跳。

    徐晃抬眼看了一下斐潜面色,然后垂下眼睑,纹风不动。

    良久,斐潜缓缓的说道:“公明,天子改年号了,大赦天下……”

    李儒的回信,一开头并没有直接讲述当下的解决方案,而是说收到了信息,在河洛的汉天子刘协,前些时间改了年号。

    徐晃向东方拱了拱手,表示尊敬,说道:“不知天子当下年号是……”

    “晏平。”斐潜缓缓的说道,就像是这两个字有千斤一般,然后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一下,给徐晃展示字形。

    “明白了,晏平。”

    对于斐潜表露出来的惊讶之态,徐晃虽然不明就里,但是也没有开口问什么。

    “晏平……今岁临近过半……这晏平……”斐潜沉吟了片刻,仰头向东,目光闪动,喃喃的说道,“……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陛下之意,莫非为此?”

    徐晃沉默着,并没有答话,毕竟这个事情,不是徐晃他一个中低层将领能够评论的。

    斐潜也没有指望徐晃能够回答,低下头,看着手中的中兴剑,心中忽然升腾起一种不知道应该如何形容的情绪……

    中兴剑身上的道道伤痕,呈现在斐潜的眼前。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斐潜将后续的话语念了出来,然后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晏平。

    当写下这个年号的时候,刘协心中恐怕也是如此复杂且神伤吧。

    不过这个年号对于斐潜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这个从未在汉代出现过的年号,究竟意味着将来会发生些什么?

    这个世界,已经完全脱离出了斐潜所了解的范围之外,究竟将来会滑向何方,谁也不清楚……

    斐潜默然片刻,才收拢了心情,将那一份听闻了年号猛然之间莫名生长出来的复杂情绪藏在了心底,继续取了李儒的书信,往下看去。因为现在斐潜他自己就是整个大军的主心骨,若是他一旦慌乱,那么在这群狼环伺的陇右,全军必定就完蛋了。

    不过李儒接下来在书信当中所写的,则是更让斐潜惊讶……

    “老秦令?”

    竟然还有这种东西?

    斐潜看完了书信,然后有些不确定的又从头再看了一遍,这才相信不是自己眼花,李儒确确实实是这样写的。

    斐潜目光转到了桌案边上,看着那一刻着“秦”字的令牌,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秦”字,不是代表了秦朝,也不是什么秦势,而是代表了秦人……

    那一批在关中最早的,也是最初的主人,当然,也是在汉代被排挤得最厉害,被驱赶得最远的那一波人……

    李儒,李文优,你身上还有多少秘密?

    这个陇右和关中,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

    不过当下么,好吧,先这样做吧。

    “公明……周边情形,现在如何了?”斐潜说道。

    “启禀君侯,周边五十里之内,暂且未有什么异常,百里之外的羌人,也未有动静……”徐晃说道。

    “没有动静就是好事情……”斐潜笑笑,说道,“这说明羌人并无多少行动力……公明,让汉中民夫杂役等,分批先行往阳平关撤退……”

    “遵命。不过,君侯……我们真的要撤退么?”徐晃有些疑惑的问道。

    斐潜微微笑着,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徐晃恍然,一拱手,便领命转身而去。

    ………………………………

    凌颉带着三名假扮成为羌人的兵卒,蹲坐在小河流边上,一边用手捧着些河水喝,一边低声说道:“……交代的都记住了没有?进去后全部只能用羌语……”

    “都记住了……军侯你就放心吧……”凌颉身后的一名兵卒应答道。

    凌颉摸出自己怀里藏着的几个药瓶子,分发给三名兵卒,严肃的说道:“行动都小心些,宁可不动,也不要冒险!发现不对劲了,就赶快跑!若是真的跑不出去,就……自己解决吧……”

    “唯!”三名兵卒也都肃容答道。

    凌颉点点头,说道:“日落之前,在此汇合……行了,走吧……都小心些……”

    三个兵卒点点头,站了起来,分散开,慢慢的向羌人汇集的地方走去。

    ………………………………

    “青衣羌被牦牛羌给吞并了?”姜冏皱眉眉头,不敢置信的说道,怪不得在下辩左近出现了青衣羌和牦牛羌的人。

    日渥基既然已经打开了话匣子,也就没有什么藏着掖着了,便说道:“还不是你们搞的……虽然不知道当时战马到底是因为什么炸群了,但毕竟当时是青衣羌的人在负责看守,因此被当场问斩了……牦牛羌怎么说也是攻克了城墙,自然要有所奖赏补偿……当时我们退下来之后,马家的那小子带着牦牛羌的人直冲青衣羌的羌屯……然后就这样了……”

    匈奴首领居所被称之为王庭,羌人部落里面头人的聚集地便被称之为羌屯。

    “难倒青衣羌没有反抗?”姜冏不由得问道。

    “有,怎么没有,但是有什么用?”日渥基扯了扯嘴角,说道,“在这一片地盘上,你又不是不知道,韩家马家的威望有多么高?马家既然出面了,青衣羌头人又都死完了,还能有多少用?”

    在西凉,韩遂原本就是名士,又是和北宫伯玉、边章等人同属于最早一批起事的首领,韩遂带着大军攻城掠地的时候,马腾不过是边军一个小小的军司马,被韩遂打得四处逃窜。

    后来凉州刺史耿鄙率军平叛,被韩遂的大军击败,马腾和当下的一批西凉军阀随即趁机背叛了朝廷,投靠了当时西凉军的大帅王国。

    王国死后,韩遂为了平衡西凉各方势力,便笼络了其中最为骁勇,多少有些祖上荣光的马腾,将其推到了西凉军副统帅的位置上,再一次确立了韩家马家在西凉的地位。

    “所以……现在在下辩左近的,便是牦牛羌和青衣羌的人了?”姜冏问道,“也就是说这些羌人是更倾向于马家?”

    “对!”日渥基也不含糊,或许也是为了确保自己未收到的货物,便直接说道,“马家那小子就是个疯子!武疯子!我说啊,在陇右和在关中是不一样!这里是我们的地盘,别说我没有提醒你……你我的私交归私交,真要交起手来我也收不住!我看啊,你们还是早点撤了吧……”

    姜冏挑了挑眉毛,没有理会日渥基关于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说道:“我说老朋友,你搞错了吧?这一次,不是我们要打陇右,是你们又要来打关中吧?”

    “开什么玩笑,我们哪来得闲工夫去打关中?现在大牲口都大着肚子呢,你让……”日渥基说道一半,忽然一瞪眼,说道,“你什么意思?征西来到下辩,不是为了进军西凉?”

    姜冏说道:“征西将军到下辩不假,但并非为了征讨西凉而来,而是为了采购粮草,亲自而来表示诚意,怎么就成了要进军西凉了?再者说了,真要是为了征讨西凉,难倒只会带这点兵力?”

    日渥基半信半疑:“真的?”

    姜冏斩钉截铁的说道:“某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嗯,”日渥基的眼珠子转悠着,“这就有些奇怪了……”

    “明白了……”姜冏点点头说道,“这样就说得通了……是马家小子说征西将军要讨伐西凉的吧?他如果不这样说,又怎么能够驱动你们在这样的时间点出兵呢?再说了,你们进军关中有什么好处?走番须道?鸡头山?瓦亭道?你们以为现在关中还和之前那样,会任由你们来去,毫不设防?”

    “哼!”日渥基不置可否。

    “老朋友,帮我将这个事情告诉给其他的部落……”姜冏笑呵呵的说道,“传个话而已,又不费什么劲……这样,给你的货物再加一成……”

    日渥基瞪着眼睛说道:“什么叫不费劲,万一你们说话不算,我岂不是要背这个黑锅?不行不行!”

    “一成半。”

    “呃……不行,不行……”

    “那就算了,我去找别人……”姜冏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日渥基跳了起来,一把拉住姜冏,伸出两根手指头:“两成,两成!只有我说的话其他人才会信!”

    姜冏叹了口气,说道:“我要贴本钱了……好吧,两成……”

    ………………………………

    “什么?”马超皱着眉说道,“征西小贼要撤退了?为什么要撤退?这……这……”

    征西的粮草被劫了,不应该派些兵马调查一下么?

    要调查,这些兵马自然就会接触到下辩北面的那一批特意安排的羌人,这群战力并不强的一群青衣和牦牛羌的人,其实就是马超给斐潜留下的饵料。

    只要征西的兵马一出现,马超安排在这一小群羌人里面的人,就自然会领兵去围剿征西派遣出来的查勘周边的小股部队。这些羌人的数目才两千,一旦暴露,按照常理来说,征西自然不会畏惧这区区两千羌人,必然再度出兵讨伐。

    一旦这些羌人被讨伐,被杀了,那么在西北方向由牦牛羌统领着的青衣、牦牛部落,必然就要报仇,并且还会带动其他部落的羌人……

    番须道的关中方向的援兵,有韩遂带人卡着。就算是韩遂看出有什么不对,也不可能会放征西的人就这样轻轻松松的通过陇山。

    而在陇右天水这边,有马超自己带着人防着,若是挑拨之计不能成功,也不会让征西得到什么支援,这样一来,接下来的发展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征西小贼也就越陷越深,最终便会在断绝了外援的陇右之地,遭受到没顶之灾。

    可问题是,征西小贼就像是看见了红线在哪里一样,蹲在下辩一动不动,然后也不派兵马出来,紧接居然要撤军了?

    征西小贼,你的勇气呢?你的胆略呢?

    这还什么都没开始呢,就撤军了?

    这怎么行?

    “兄长,现在要怎么办?”马铁在一旁问道。

    “走!我们去下辩!”马超几乎是没有考虑多久,立刻说道,“我们去拖住征西小贼!”

    马铁说道:“啊?我们不是原定要在这里等西凉诸部的么?”

    “是,没错,原来我是这样计划的,但是召集起来的西凉各部还在武威,就算是这些人当下立刻启程,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若是等这些人到来再动手,就什么都晚了……”马超说道,“不能再等他们了,我们必须先动手,无论如何都要将征西拖住,否则等他一退入阳平关,我们的计策就完全失败了!”

    “可是,兄长……我们人手不是很充足啊……”马铁转头看了看四周的人马,说道。

    马超忽然转身,一把抓住了马铁的领口,沉声喝道:“你忘了岱兄弟是怎么死的吗?你忘了我们马家在关中死了多少人了吗?你忘了我们祖上是谁了吗?告诉我,你姓什么?你是谁?”

    马铁被马超大力抓住了领口,呼吸都有些困难,艰难的说道:“我……知道……我知道……”

    “知道就好!”马超松开了手,看了一眼马铁,补充说道,“我们先去找牦牛羌,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去下辩!我们人没到齐,征西的人马也没有多少!还是有很大的胜算的!走!传令下去,出发,往下辩进军!”

第1184章 屯田名田爵田() 
关中。

    斐潜离开之后,原本搬离了长安的左冯翊和右扶风的治所,便为了相互协调和统一,便又重新搬了回来,归于长安城内。

    左冯翊的大印在徐庶手中,京兆尹的印在贾诩手中,至于右扶风的印绶么,虽然斐潜没有明讲,但是贾诩和徐庶两个人也自然的将其塞到了庞统的手里。

    当然,美名其曰是让庞统代为保管。

    然后关中三巨头便算是成型了。老中青三代,刚刚好。因此可以说,关中的事务,这三个人凑一凑,就算是代表齐全了。

    安置流民,虽然说是千头万绪,但是毕竟关中的底子还在,田地也不用重新开垦,只是需要将焚毁损坏的村寨村落,重新整理出来,统筹安排就是了,而这些事情,对于之前在并北和阴山就有这样工作经验的,斐潜从退伍兵卒当中安排的基层官吏来说,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太大。

    只是繁琐,相当的繁琐。

    一群连左右都分不清楚,连最基础的一二三四都不认得的流民,要让其听从政令,并且懂得含义并且遵行,在人手并不是那么充足的条件下,自然是需要做出很多相应的细致工作的。

    而在这些工作当中,对于土地的安排,这一项最为贵重的生活生产物资的安排和规划,则是关中三巨头当下最为关键的一项政务。

    关中的这一片土地,可以说是经历了最多的变革,也见证了太多制度变换,从“井田制”到“名田制”,然后又经历了短暂的“王田制”,然后又重新回归“名田制”,然后又逐渐看着“名田制”走向毁灭。

    因为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了上层建筑最根本的问题,牵扯到了赋税和徭役,同时也牵连到了许多重大的后续政治的制度,所以当下土地的问题,不可不慎重。

    这一日,关中三巨头就坐在了一处……

    “……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徐庶捋了捋胡须说道,“奈何周王,成于井田,败也井田也,盖因人有私欲,田有私亩,以公代私,非惰即废也……”

    庞统点点头说道:“‘井田’不可用,‘王田’不可取……先秦以‘名田’而强,汉初以‘名田’而盛,征西将军以名田授民,暗合天意……而关中之辈,多属井底之蛙,着实可叹,竟欲螳臂挡车……”

    贾诩眯着眼,说道:“这也难免。并北行‘名田’,尚无大碍,可这关中田地,多有其主,‘名田’之策,便损其利也,’爵田‘亦如是也……不过若行‘限田’,亦难免震荡,不利于治……”

    井田,名田,王田,便是在关中之地,实施过的几个比较有名的田政。

    “井田制”,这个最早在华夏大地上成熟的土地制度,始自夏商,完善于周,灭亡于春秋战国。

    井田以方块为形,由八家共用一井而耕之,每家各占私田一百亩,中间一百亩为公田。经此细分之后的土地形状像“井”字,故谓之井田。八家需先在公田上耕作,以缴纳被称之为“助”的劳役地租,然后各家才能对自家的私田进行耕作。

    井田制之亩为百步亩,算是小亩,并且在上古之时,人口稀薄,不管怎么分都行。但是到了春秋中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公田之外的私田被大量开发,耕地面积日益扩大。贵族领主对私田的狂热追求使得公田日渐荒废,国家岁入难以为继,随后各国不得不改变劳役地租的税赋制度,纷纷实行“初税亩”,“相地而衰征”、“十一而税”等税制,井田制随即逐渐荒废。

    先秦随着商鞅“开阡陌决裂封疆”的一系列改革,古老的井田制被彻底废除了,领主贵族的世袭土地所有特权也随之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名田制”。

    名田制最突出的特征是按户籍计口授田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可以买卖。

    按户藉授田实现了国家借用土地对农民的严密控制,凡在户籍之民皆可得一定土地,也能使民休养生息从而国家安稳,税赋充足稳定。

    同时最重要的是,按军功封赏土地的制度打破了原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世袭特权,产生了大批的军功地主,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秦因此国力大盛,最终可以一统六国。

    但问题是,一个制度限制了旧有的阶级,却诞生了新兴的阶级,伴随着旧的贵族消亡了,新的大地主阶级诞生了,虽然汉初有文景之治,有令后世艳羡不已的繁荣与昌盛,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土地买卖大量出现,土地兼并的浪潮开始冲击名田制。

    在这次土地兼并的狂潮中,除了普通自耕农的土地纷纷被豪强兼并外,另一类被大量兼并的土地便是军功土地。军功地主的子孙多半骄逸无度,难承其祖之遗风,他们或因违反国家法禁亡国陨命,或碌碌无为杂于庸保,祖上因军功所获得的土地皆被他们变卖一空。

    再加上适宜耕作的土地相对是有限的,可以用来授予庶民的田亩也不可能无穷无尽,随着人口的增长,在经历了最初的休养生息时候,到了汉武帝时期,便基本上已经是无田可授了。

    没有多余的田地了,便折算给钱了事。名田制,便完结了。

    汉武帝甚至不得不自动自发的搞出了一个“限侯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所有列侯都是有定数的,搞死了一个才再封一个,只不过汉武帝是又是裁判又是玩家,到最后他也动不动掀桌子坏了规矩,便再也没有人愿意陪他玩了……

    王莽篡夺帝位之后,曾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在土地制度上,他推行了“王田制”。王莽和其追随者认为,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他们对此有着非常深刻而正确的认识,故而所推行的王田制,正是以抑制土地兼并为主要目的。

    王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收归朝廷,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将男丁不过八口的家户所占土地限制在一“井”(九百亩)之内。超过部分分与乡邻宗族,无地农户可按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标准由朝廷授予土地。

    只不过“王田制”严禁了田地买卖,这对于当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地方豪强势力而言,无疑于刨了祖坟一般,因此,王莽上台推行新政之后,没有过多久,便天下大乱。

    田地必须私有,否则还叫什么封建社会?

    虽然关中三巨头并不清楚什么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