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三国-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侍者领命下去了,王邑却摇了摇头,心中揣测着,卫觊这个河东卫氏这是一定要和斐潜做过一场的架势啊,难道说这个斐潜之前得罪过卫觊?还是惹毛了河东卫家的某个人?

    这也就是王邑特意说“汉律”的原因,要搞事可以,按照规矩来,斐潜毕竟现在还是大汉官员,朝廷之臣。所以,王邑也算是给河东卫氏立的一个规矩,不管怎么做,都别坏了大汉律法!

    不过这个卫觊,这个河东卫氏,竟然……

    王邑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有些意兴阑珊的往后院走去。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经满腔热情,可是年龄越来越大,虽然说这一颗报效国家的心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手段上却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的刚强直接,而是更多的变成了温和妥协。

    这一次,同样,他也选择了妥协。就像他接受了董卓的任命一样,虽然他不认可董卓执政,但是他还是觉得至少自己在任还是会尽心为百姓办些事情……

    最少比起那些完全什么都不懂的人当这个太守要好!

    王邑虽然对于河东卫氏并没有太大的好感,但是同样,他对于年纪轻轻的斐潜就登上高位也并没有多少的信赖度。

    在他看来,一个郡守之位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当好的,斐潜既然成为了上郡郡守,就要懂得去应付这些问题。虽然斐潜目前只是代行郡守事,但是因为上郡本身就是一片空白,所以斐潜这一个行上郡守,也基本上和正牌的郡守权限和职责都没差多少了。

    如果连一个世家的暗中使绊子都应付不来,那么斐潜就算去了上郡也没有多少意义,要知道,上郡之地胡人、汉人混杂,民风彪悍,百废待兴,没有一个好手腕是根本就腾挪不开的。

    不要看今天斐潜带了一票威武雄壮的兵士很是出了一番的风头,但是就算这些是百战精兵,然后连城外那些有一个算一个,都算上也不过是不满千人,若是不懂策略,一味硬来,等耗光了这些底子,就算能在此地招募再多的新兵又能如何?

    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士能比黄巾贼好多少?

    战场上的刀枪固然刀刀见血,这战场之下的暗箭却也能要人命!

    王邑闭门让郡丞代理的意思就是他不准备插手河东卫氏和斐潜之间的事情了,反正在他看来,若是斐潜没有本事处理好,栽了也是活该。

    至少若是斐潜在河东栽了,自己也多少能够兜个底,照拂一二,最后出手护住斐潜性命,然后将其送回去了事,也比让什么都不懂的莽撞青年,将国家兵卒和钱粮白白浪费的好!

第三二六章 闷棍() 
♂!

    贾衢袖着手走进了大帐,拱了拱手,便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r /》    斐潜抬起头来,看了看贾衢的样子,笑道:“梁道,是不是没有人愿意前来?”斐潜让贾衢去和一些寒门进行沟通,毕竟是同一类的人,相互之间也比较能说的上话,这项工作原先是想让杜远来做的,不过杜远去了北屈,刚好贾衢来了,就交给了贾衢来试试。

    贾衢点了点头,说道:“非不愿也,乃不敢尔。”

    斐潜“哦”了一声,动了动眉毛,说道:“为何?”

    贾衢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河东卫氏,凡河东士族,不论门阀,月逢初三、十七可至卫家撰抄书卷。”

    斐潜一听,顿时明白了。

    十七就是三天后,这是唱对台戏啊。

    贾衢自己的情况呢,比较特殊,他父母皆亡,只有一个姐姐,所以当听说有这么一回事的时候,竟也没有多想,兴奋之下就跑过来了,但是跟他一起的一些小伙伴就不一样了,毕竟家中有长辈,就算心动了也要请示一下长辈,而这些长辈年龄较大,做事情也较为沉稳,凑到一起相互探听了一下,结果就听到了这么一个消息。

    河东卫氏的老爷子,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刚刚好斐潜来的时候生病了……

    如果说之前这个消息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巧合性,不能太确认河东卫氏对于斐潜的态度,那么河东卫氏的开放藏书的这个消息的传出,很明显的就是拆斐潜的台了。

    河东卫氏早不开放藏书,晚不开放,偏偏在斐潜公布举措出来之后,也开放了……

    况且河东卫氏的藏书那可是以数以千计,斐潜这边才几本?

    这个相比之下……

    至于推荐给蔡邕蔡大家,当然是让人很心动,但是毕竟一年就一次,所以么,也不用太着急,先去河东卫氏那边抄上几本书再说吧……

    斐潜呵呵一笑,说道:“梁道,你有没有一点后悔?”

    贾衢拱了拱手说道:“我是否后悔并不在于我,而是在于斐使君啊!”随后便再行了一礼,退出了大帐。

    斐潜一愣,然后不由得哈哈大笑,觉得有点喜欢起这个有些犟的小家伙起来。

    不能不说河东卫氏这一手玩的挺不错的,河东这些望族世家的子弟,本身斐潜就不报太大的希望,因此原先打的主意就是多吸引一些寒门的子弟,但是现在河东卫氏这样横插了一杠子,就基本上铲断了斐潜引进人才的计划。

    而且这个事情还没地方说理去,若是斐潜稍微做一些抗议,又或是什么其他阻扰的举动,河东卫氏来个顺水推舟,然后就讲不是我们不开放藏书,是那个叫斐潜的家伙不让的!

    那斐潜岂不是被河东所有的寒门记恨到骨头里?

    这就是士族惯用的手法,闷棍子打人,打疼了还不能叫!

    斐潜站起身,准备去安邑南城门黄旭募兵之处去看一看,河东卫氏既然出手了,就不会只有搞这一个事情……

    安邑城南门之处,黄旭急的满脸都是汗。

    人是来了不少,但问题是根本就不是冲着这边来的,而是一窝蜂的围在了对面……

    斐郎君是信任自己,才交给自己这个差事,结果到现在,一个兵都没有募集到!

    怎么能让黄旭心中不着急?

    原先在一旁帮忙招呼吆喝的几个游侠儿眼看情况不太妙,腆着脸凑了过来,跟黄旭说道:“这个……黄屯长,这个……我家中老娘忽然得了急症……这个,我得先回去看看,告辞了啊,告辞了……”

    “啊……那个,我家侄子掉沟里了,那个……我要回去救人啊,我也先走了哈!”

    “哈,那个……我家里那个啥……那个啥啊,也有事,告辞,告辞……”

    黄旭气不打一处来,但是知道这个事情跟这些游侠儿无关,毕竟方才这些游侠儿也是买了力气的吆喝了,只是对面……

    黄旭挥了挥手,连话都懒的说。

    一帮游侠儿如蒙大赦,一溜烟的跑远了。

    黄旭颓然的坐在胡凳上,竟然连斐潜什么时候来了都没有发现。

    “子初,累了?”

    黄旭一抬头,竟然发现是斐潜走到了面前,连忙跳将起来,期期艾艾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斐潜拍了拍黄旭的肩膀,笑了笑,说道:“安心在这里募兵,就算没人来也没关系,但是不能丢了精气神,知道么?”

    “是!”黄旭挺直了腰杆,大声的回答道。

    “走,跟我一起去对面看看。”

    斐潜带着黄旭一起走到了对面,看到是卫觊的那个从弟,卫峰在主持募兵。

    卫峰看见斐潜过来了,笑呵呵的跑上前来,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啊呀,斐使君来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斐潜拱了拱手,也是笑道:“见过孟峦,怎么?河东卫氏今日竟也募兵?”

    卫峰显然是早有准备,笑着回答道:“世道不宁,族人不安,因此募集些护卫,直需几日即可,若是有打搅到斐使君之处,还望海涵。”

    几日?

    斐潜呵呵一笑,心中腹诽道,估计我在这里募集多少日,你就要待上多少天吧?

    不过这事情跟之前的河东卫氏公开藏书一样,总不能说我在这募兵,你个河东卫氏给我滚蛋?

    河东卫氏理由说充分也是蛮充分的,挑不出什么毛病,刚何况关键的是河东卫氏既没有说不需这些人去斐潜那边,也没有派人阻挡,就是静静的将河东卫氏的牌子举得高高的,这要是斐潜还出言反对,那必然是落下一个蛮横无礼的名声。

    河东卫氏的声望在这个区域不是虚的,只需要这样立在这里,什么都不做,就已经抢尽了风头。

    声望真是一个好东西……

    多省事啊!

    斐潜看着卫峰,似笑非笑的说道:“贵府上募集护卫之事自然是无有不妥,只是不知府上是否还需采购军粮?”

    卫峰的笑容凝固了一下,然后又呵呵笑着说道:“这个……在下,呵呵,军粮自然是不敢,不过储备些日常食用的粮草也属于常事……”

第三二七章 征调() 
斐潜呵呵笑了两声,既没有说好,也没有出言反对,就仿佛是刚才什么话都没有说一般,向卫峰拱拱手,告辞而去。 壹看 书br /》    斐潜知道,卫峰虽然在这边主持募集兵士,也能跟斐潜一来一去拿腔拿调,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属于一个小角色,自己要是真的急得赤头白脸的跟其理论争执起来,估计就是卫家最喜闻乐见的事情了。

    像这样不咸不淡的讲两句,就够了。

    更何况斐潜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

    太守王邑的多少是跟卫觊穿一条裤衩的,哼哼,这两个人也不嫌贴在一起挤的慌……

    否则自己只是跟王邑有谈及过要募集兵士和采购粮草的事情,而崔厚又是分头到安邑之外去采购的,就算是消息要传回来,也需要点时间,卫觊可能会第一时间知道,但是像卫峰这样的人,肯定要滞后一点时间才能知道。

    所以消息的源头一定是王邑说出来的,而且王邑就算没有配合卫家,也至少是采用的一个默许的态度,所以卫家才表现得如此一副有持无恐的样子。

    斐潜离开之前,拉着黄旭,悄悄说了几句,便走了。

    黄旭和几个在募兵之处的兵士嘀嘀咕咕了一阵子,然后就纷纷开始扯着脖子喊道:“斐使君募兵啦!月饷500钱!500钱!一文都不扣啊!实打实500钱啊!过了今天就没有啦!”

    500钱!

    每个月!

    还不克扣!

    许多人的眼睛都亮了,要知道一般兵士的兵饷也就是200钱左右,因为吃饭穿衣都是算带兵将领的,而其他的工作虽然给的月钱会高一些,但是吃饭穿衣都要自己掏,所以折算起来,差不多要500 … 600钱才差不多持平。壹看书   ·1ka nshu·

    现在斐潜这边居然给500钱一个月,那简直就是翻了一倍多的收入了,关键是这500钱可是可以一分都不少的拿到手!

    顿时就有些人蠢蠢欲动了,河东卫氏护卫一个月也是包吃饭穿衣,也就250钱,现在若是到斐使君这里,虽然可能苦一些,但是每个月有500钱啊!

    卫峰看到原本围拢在周围的人群有向斐潜那边流动的趋势,一急之下也喊了起来:“卫家的护卫也500钱一月!500百钱,一文不少!”

    黄旭等人看到这个情况又喊开了:“600钱!600钱一月啊!斐使君这里月饷600钱一个月啊!”

    哇……

    众人一片哗然,这么快就提100钱啊,真的假的啊!

    卫峰汗都下来了,哪有这样募集兵士的啊,一会儿功夫就涨了一百钱!

    正在卫峰犹豫的时候,黄旭那边又喊开了:“600钱一个月!还可以立文书做保!至少给一年!”

    文书做保都出来了,想必不是假的了,有几个腿脚快的,已经开始往斐潜募兵之处走了过去。

    卫峰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大声喊道:“卫家也600钱,文书做保!600钱啊!也是至少给一年啊!”喊道最后连卫峰自己都觉得有些心疼,要知道原先才250钱一个人,现在居然要给到600钱!

    幸好黄旭那边似乎是放弃了继续加价,只是持续的在喊着600钱一个月,文书做保之类的话语,却没有继续加价,才让卫峰略略松了一口气。

    不过就算是如此,600钱每月的高价仍然是吸引了大批的民众,疯一般的往卫家这边挤,一会儿功夫卫家这边就签出去了三四百份的文书……

    此时卫峰才发觉好像有些不怎么对劲的地方,但是家主的要求就是要搅乱斐潜的募集兵士的行为,所以又不敢就这样叫停,只得一边吩咐写文书的人员尽可能的慢慢写,一边派人去告知卫觊……

    而此时的斐潜,正在安邑的治所内安坐,慢悠悠的喝着侍者呈上来的蜜水。

    过了半响,厅外才走进了一个人,还没有走进厅内,就连声致歉,到了斐潜跟前的时候弯腰行了一个长揖,说道:“在下不知斐使君驾到,未能远迎,失礼失礼!”

    来人矮矮胖胖,圆圆的脸上堆满了笑,说道:“在下恭添本郡郡丞,卢常,卢孟恒,见过斐使君。”

    “孟恒兄客气了,可是范阳卢氏?”斐潜也是拱了拱手,问道。

    郡丞卢常点点头,说道:“在下文不成,武不就,使范阳卢氏蒙羞矣……”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的,但是卢常却略微浮现出一点点自豪的神色,但是很快就掩盖在满脸的笑容之下了。

    “孟恒兄过谦矣,河东民风淳朴,夜不拾遗,粮谷满仓,百业兴旺,此乃孟恒兄之功也,实乃吾辈楷模。”斐潜反正不用钱的客套话望卢常头上套。

    卢常连连摆手说道:“此乃王使君与众乡老之功,在下不敢居之,斐使君太过誉了……”

    两个人打了一阵哈哈,气氛和谐热烈。

    “这么说来,王郡守果真身体不适?”斐潜摆出一副很替王邑担忧的样子说道,“前几日,王郡守仍康健如常,未曾想竟一病如斯,想必是为急症,不知请过医师未曾?”

    卢常肚内嘀咕,身体不适就是一个借口,这谁都知道,但是面前的这个斐潜斐子渊一脸担忧的样子,说是真不懂吧,也不太可能,说是懂的吧,又问得如此真诚……

    于是卢常只得打个哈哈,说道:“这个……在下今日均于治所之内,未曾离开,这王使君病况……这个,不甚了解,不甚了解……”

    卢常不想继续讨论着这个让他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说的问题,说郡守王邑生了重病吧,不怎么合适,明明是没生病搞得像是自己在诅咒王邑似的,但是又不能说没生病,王邑摆明就是不想见斐潜,要是捅破这个窗户纸,那还不是自己倒霉?

    因此卢常也不继续绕圈子了,就直接问道:“不知斐使君前来,可有何事?”赶快有事说事,把斐潜这个话痨搞走先……

    “啊,吾与孟恒兄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竟忘了正事……”斐潜摆出一副很惋惜的样子,好像就是在说,你我不是聊得好好的,提什么正事啊,真是扫兴……

    斐潜从袖子里面摸出一张文书,递给了卢常,很随意的说道,“也无甚大事,不过就是征调粮草而已……”

    “哦……好,好……啊?!”卢常原先也没太注意,随口应付着,待“征调”二字钻到而耳朵里的时候,才反应了过来,睁大眼睛一看文书

第三二八章 又见闷棍() 
卫觊恭恭敬敬的送走一位老者,转过头来的时候,已经是满脸的阴沉。

    自从斐潜要征调粮草之事被传出来之后,卫觊已经接待了五六次的客人了,到了方才就连自家的长老级别的一位族叔也出动了。

    汉代军队粮草这一块主要来源就有两块,一个是由国民固定缴纳的“诸赋”,还有一个是由驻地民众额外摊派的“调”。

    依照汉律,边防军对本善的兵饷标准是比一般的郡兵要高上两成到三成的,并且对于边防军队,因为长途运输粮草的不方便性,因此大多数时候,朝廷是鼓励边防军队的粮草直接在周边郡县自行解决的。

    意思就是减少朝廷配发“诸赋”当中的粮草数量,增加支付的钱财量,然后依靠对于驻军周边郡县的“调”,以及当地的采买来支持边军的粮草供给。

    “调”不是无限制的,首先,只有在“诸赋”不足之时才能“调”,而且“调”的数量不能超过“诸赋”三分一,而且“调”的次数一年内不得超过两次,两次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护匈奴中郎将职权非常的大,拥节,官秩比两千石,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恒二营,其地位在度辽将军、乌恒校尉之上,可以说整个北方防线,护匈奴中郎将都有权管辖、督行。因此,护匈奴中郎将的常置兵士编制是一万二千人左右,若有战时,还会再行增加。

    护匈奴中郎将下辖五个部,每一个部由校尉或是军司马统领,这些中郎将之下的校尉或军司马,官秩为比一千石,每部大概是一千五百人至二千人左右。

    斐潜有一个官职是“护匈奴中郎将别部司马”,就是这个级别,但是因为多了“别部”两个字,意思就是独立在护匈奴中郎将之下的另外一支部队,受护匈奴中郎将管辖,但是可以不必事事禀报,拥有单独的军事权、财政权。

    现在斐潜就驻扎在河东郡,那么河东郡就是现在这个“护匈奴中郎将别部司马”的驻地,自然必须承担起“调”粮草的责任。

    再加上历年来并州粮草基本上都仪仗司隶输入,最主要的两个来源就是弘农郡和河东郡,朝廷也因此减免了原本河东郡和弘农郡要上交中央财政的一部分赋税。

    但问题是,自从中平元年开始,上郡就侨治了,而在此期间,原本是河东郡应该支付给上郡的粮草就中断了,但是朝廷减免的这一块却因为黄巾之乱,接着就是灵帝重病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人调整,河东郡也就乐得当作是忘了这一个事情。

    而现在,斐潜根据蔡邕提供的资料,计算出从中平元年至今,河东郡应该给付给上郡的,然后再加上需要支付给“护匈奴中郎将别部司马”的,总数高达三百八十一万石粮草的清单交给卢常的时候,就像一颗深水炸弹,一下子就炸得这些躲在一旁看戏的人坐不住了。

    虽然众人大都是明白斐潜此举多半是在吓唬人,但是万一斐潜被逼急了呢?这一口狠的,咬到谁头上也受不了啊!

    况且那一天斐潜带着兵甲在安邑一日游,那兵强马壮的架势,就算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