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7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荣呆呆地望着向她微笑的乘客,泪不住地从脸上淌下。

  心灵的火花

  王桂荣恋爱了。那是在一九八四年的春天。她把她的短辫烫起了卷卷,穿上了她最喜欢的银白色夹袄,白色中微露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仿佛少女的春心若隐若现。她欢快地去会男友孙毅。

  孙毅慌了。头一次见面,不知说什么好。倒是桂荣首先打破了沉默:

  “我是售票员,一年四季在马路上转,工作辛苦。这职业,一些人瞧不起,你怎么看?”

  孙毅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只说:“不论干什么,只要人好就行。”他觉得说得太简单了,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桂荣向前走着,孙毅偷偷观察她的神态,期待她的反应。

  桂荣站住了,低声说:“现在,像你这样的人不多。”两颗心灵的火花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六个月后的一天,大雪纷飞。从口腔医院走出的桂荣静静地对孙毅说:“咱俩到天坛公园走走吧。”

  祈年殿前,雪落纷纷。孙毅轻轻拉着桂荣的手,为她掸掸身上的雪花。桂荣久久凝视着孙毅的脸,突然失声痛哭起来。

  “小孙,我有幸认识你,但没福和你共同生活。从今天起,咱们就断绝恋爱关系,以兄妹相称吧!”

  孙毅动情地扳着她的肩膀:“桂荣,桂荣,你怎么啦?”

  桂荣哭成了一个泪人,慢慢从口袋中掏出化验单,只见上面写着:

  “口底粘膜癌。”

  孙毅一下子惊呆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桂荣擦着泪说:“小孙,我的病我知道。我不能耽误你呀!”

  孙毅心中无限哀伤:“别瞎想,我不离开你。”

  桂荣使劲地握着孙毅的手,望着他,泪眼中充满了无限的爱恋。

  十一月十八日,桂荣住进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医生告诉她将要毁容。孙毅毅然拉着桂荣到照相馆拍了结婚照片。

  照片上,桂荣身披白色的结婚礼服,发鬓角边别着一朵红红的小花,身边一盆艳丽的一品红。她浅浅地笑着,幸福地依偎着身后站立的孙毅。

  她是笑着去的

  无情的病魔向她袭来,咽喉、舌部都肿痛起来,说话、吃饭已经非常困难了。但在病床上,她仍是常常看着手表,自言自语地说:“现在是九点三十分,我们的车该到展览路了,那里还有乘客在等我们的车呢。”

  手术之后,桂荣的病情一时有些好转,她出院疗养了。一天,孙毅陪着桂荣到医院复查,回家途中经过103路沙滩车站时,王桂荣停住了脚步。她抬头凝视着站牌上每一个熟悉的站名,北京站、崇文门、台基厂……轻声地念着。突然她对孙毅说:“好几个月都没摸票夹子了,我真想卖几张票。”一辆103路车驶进站台,桂荣上车后便对车上的售票员说:“师傅,您报站,让我来卖几张票吧。”然后拿起了票夹子。她熟练地一笔一笔地划着,一张一张地撕票,并用嘶哑的声音轻轻地说:给您票,请拿好……她用手松动着缠在脖子上的纱布,脸上带着微笑。

  恶化的病情使她再次住进医院。

  昏迷中,她想念着朝夕相处几年的乘务伙伴们。“我的姐妹们,手术以后我就不能再讲话了。我是多么想再和你们说上几句话呀!看来这是不可能了,我只好先写上几句话……”“崔师傅,请你好好检查一下你的腰,不要什么都不在乎……”“你们要多帮团支书做点工作,因为他的身体也不好。”姐妹们来看她了,看到了她写的信,姐妹们哭了。走出医院的时候,姐妹们看到桂荣支撑在病床上。脸贴在窗玻璃前,久久地、久久地凝送着她们……

  她对妈妈说:“妈,我给您买的那身布料您做好了吗?爸那件大衣合身不?我在互助会中还存着五十块钱,取出来给在山东的姥姥寄去。我多想再看一眼咱们家呀!”

  她忽然睁开了眼睛:“妈妈,我的猫呢?我想看看我的小猫。它乖吗?它长大了吗?我想它……”

  七月十四日下午,桂荣去世的头一天。孙毅在她身旁护理着。桂荣从床上吃力地坐起来,要来镜子,要来梳子,散开头发,一下一下地轻轻梳起来。她取出一方红色的手帕把头发扎成一束,对着镜子端详着、端详着,一丝甜甜的笑意溢在嘴边……孙毅望着她,坐到她的身边。桂荣拿出纸来,写下几个字,用羞涩的眼光瞧着孙毅。孙毅拿起纸张,只见上面写着:“结婚完毕。”孙毅也望着她,不停地点头,热泪一个劲儿地涌流出来……

  七月十五日下午三时,王桂荣走完了她生命的历程。她是笑着去的。党,在她逝世前的头两天,批准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这位只有两天党龄的青年,以她年轻的生命为党和祖国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Number:3990

Title:她就是兰德斯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6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1984年10月16日,专栏作家爱斯特·宝林·雷德勒(大家都叫她爱)庆祝她以顾问专栏作者安·兰德斯身份出现29周年。到那时为止,她每周7日,一年365天,一共写了10;585篇专栏文章。她选了31;755封信在专栏里刊出来并予以解答。此外,每封附有地址的来信都得到安·兰德斯的答复,一共复了838万3千封。

  这位66岁的老奶奶,面颊上有深深的梨涡,梳着著名的翅膀发型。她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大众顾问专栏作者。她提供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措辞有说服力、精辟,往往很诙谐,间中也有雄辩,但总以常识为依据。全球每天大约有7千万人在1千多种报章上读到她的作品。

  近30年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兰德斯也不例外。

  “如果一个人要有用,他最好能和时代协调。”她说,“那不是说我在改变标准,那是说我们必须在今日的世界中生活。”

  以离婚和异教通婚为例,信奉犹太教的爱曾以安·兰德斯的身分反对过。现在爱自己已于1975年离了婚:她的女儿玛高嫁的是非犹太人演员侯活特。

  总统的笔友在许多方面,安·兰德斯变来变去还是老样子。她的基本劝告依然像口语化的十诫简赅有力。她始终反对自怨自艾。(“孩子,别发牢骚!”她常说。)

  一个15岁的女孩来信道:“我最大的问题是母亲。她从早到晚罗嗦不停。老是说:‘关电视。做功课。洗脖子。直起身子站。清理你自己的房间。’我怎样才能使她住口?”安·兰德斯的建议是:“关电视。做功课。洗脖子。直起身子站。清理你自己的房间。”

  那女孩的房间和脖子现在大概都很清洁了,因为大家的确听安·兰德斯的话。举例来说,1971年授权拨款3亿7千9百万美元从事癌症研究的美国国家癌症法案提交参议院审核时,安·兰德斯写了一篇专栏文章支持该法案,最后说:“请在本文后签名并寄交给你的参议员。”结果,100多万封邮件涌到了华盛顿。

  四年前,她写了一篇专栏文章,连里根总统也不得不写信给她。她那篇专栏文章是对一位署名“吓坏了”的来信的答复,来信要求她讨论核子武器竞赛:“安·兰德斯,大家都相信你。为了人类及其生存,请讨论这个问题。”

  安·兰德斯的答复共7段,引述权威人士谈论使用核子武器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最后说:“我请大家在这篇文章上签名并把它寄给里根总统。”

  回音来的很快:“里根总统打电话给我说:“那篇专栏文章很有效。来信之多,把我们吓呆了。你愿意刊登我的复函吗?”

  我说:“当然,那才公平。”

  爱和艾碧爱唯一的劲敌是她的孪生妹妹宝林·爱斯特·菲力普斯,大家叫他波波。波波比爱小17分钟,她也有一个顾问专栏:“亲爱的艾碧”。

  1955年8月嫁给商人朱尔斯·雷德勒的爱已在芝加哥住了一年,她努力找寻出路发泄她多余的精力。她从朋友处获悉写“安·兰德斯”顾问专栏的克劳莉死了。这是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专栏,有40家报纸联合刊载。竞选新安·兰德斯的已经有21报名。爱成了第22名角逐者。

  乍看起来,她并不怎么合格。她从未写过片言只字刊登;事实上,她虽已37岁,却从未做过受薪的工作。不过,她那时和现在一样,有使人咋舌的精力与常识遇到复杂问题。她更懂得向最高权威人士求教。结果,她获选了。

  爱于1955年9月接编专栏,不久邮件便潮涌而至。安·兰德斯专栏再生5个月后,出现了劲敌:旧金山《纪事报》与波波签约,主持《亲爱的艾碧》专拦美国有史以来最蓍名的姊妹对台戏开始了。此后多年,姊妹二人互不理睬。直到60年代,她们才恢复谈话,但从不谈公事。

  1975年7月1日,爱在安·兰德斯专栏中谈起了一件她个人的问题:“这件可悲而又难以置信的事是:过了36年的婚姻生活,朱尔斯和我在办离婚手续了。这么好这么久的婚姻怎么会不能永久维持下去?那个什么答案都有的女士却没有这个答案。也许这件事给我们大家一个教训。千万不要说:这件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3万读者写信向她慰问。

  爱的反应是在朋友与工作中找寄托。对她支持最力的亲友中有一个竟是她的孪生妹妹。

  每日1千封信为了摆脱离婚悲痛,爱埋头于工作。每天有1千封来信,但她有个高效率程序:“我必须有8小时睡眠。所以我8时或8时半起床。然后至少做45分钟运动。”早餐的时候,她看《太阳时报》、《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从头看到尾。“11点,我已准备好面对世界了。”

  在平均每天1千封信中,有三分之一的信索取她著作的小册子(《性与青少年》、《酒精中毒希望与援助》、《毒品真相》等)。这些信不用复;她的8个职员只要把小册子寄去就行了。剩下的还有660来封信,但其中只有40%有姓名和地址。因此,安·兰德斯每天必须看并复的信有260多封。

  她在每封信的上端写个扼要的字句,提示职员她要怎样回答。历经了将近30年之后,安·兰德斯如今已难得一见以前没有见过的问题了。

  她整天阅读及撰写专栏稿件,多半在她那有17个房间的大厦公寓里工作,室内装贴着许多毕加索、雷诺阿和安格尔等名家的作品。她需要去《太阳时报》大厦和她的职员讨论时,总是走路往返。

  晚上她从事社交活动,探望女儿、三个外孙、她的孪生妹妹,或和朋友共进晚餐。不过她喜欢在午夜前上床。因为她必须要很多精力才能追上时代,才能做安·兰德斯。

Number:3991

Title:这家伙流沙河的自白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6期

Provenance:处女地

Date:1985。9

Nation:

Translator:

  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别可怜他,他精神好得很,一天到晚,信口雌黄,废话特多。他那鸟嘴1957年就惹过祸了,至今不肯自噤。自我表现嘛,不到黄河心不死!

  说他是诗人,我表示怀疑。

  第一,据我观察,他几乎不读诗。每天他溜下楼一两次,到街上去逛报刊亭。诗歌刊物啦别的文学刊物啦他一本都不买,倒去买些莫名其妙的印刷品,而且期期必买,诸如《化石》、《海洋》、《科学画报》、《自然之谜》、《飞碟探索》、《天文爱好者》、《知识就是力量》、《环球》、《世界之窗》、《世界博览》、《东西南北》、《现代世界警察》、《新华文摘》、《读者文摘》、《青年文摘》、《台港与海外文摘》。这类玩艺对写诗有个屁用,他倒夜夜狂读不已,好比吸毒上瘾一般。此外他还嗜好侦破小说低级趣味!

  第二,据我了解,前几年他确实写过诗,近两年几乎不再写诗了。江郎才尽,所以他才去写些莫名其妙的文章,骗稿费嘛。几乎不写诗了,还算什么诗人!

  最可笑的是,第三,他根本谈不出写诗经验。有那些写诗的年轻人在会上诚心诚意向他取经,他却惊惊诧诧支支吾吾啥都谈不出来。那副窘态就别提了。其实写诗经验很容易谈。谁请我谈,我就大谈特谈,而且随时谈。传帮带嘛,有责任嘛。他谈不出来,证明他肚子里没有货。没有货就不谈,也算实事求是。可是他忸怩了老半天,嗨,居然谈起来了。他发言说(表情非常诚恳):“我有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字迹清清楚楚,不要草得龙飞凤舞,稿面干干净净,不要改得乌猫皂狗。多年来我一贯这样做,所以我的投稿,编辑看了,首先印象不错,相信我是认真写的。我有半分好处,编辑也能发现。这条宝贵意见使我获益不浅。此外便没有任何经验了。”他的这条所谓经验引起哄堂大笑,有喝倒采的,有鼓反掌的。这老傻瓜,他还洋洋得意,站起身来频频鞠躬。我真替他脸红!

  试问,他算什么诗人?

  说实在话,这家伙缺乏诗人的气质。看见一树花,他不去联想青春啦爱情啦,倒去细看花蕊,研究什么雌雄同花异花。看见一只鸟,他不去联想蓝天啦自由啦,倒去调查它的古名和洋名。某处风景绝佳,大家都醉了,他一点也不醉,倒去观察山林的滥伐和水质的污染。游泳,他只觉得好玩,一点也联想不到风浪与拚搏。爬山,他只觉得太累,一点也联想不到崎岖与攀登。诗人的气质嘛,就是疯疯傻傻,如梦如醉。他缺乏的正是这个。

  看这家伙怎样写诗,实在有趣。他在一张废纸上面涂涂抹抹,一句句的慢慢拼凑,一字字的缓缓雕琢,真是老牛拉破车呢,嘴里还要嘟嘟哝哝,就像和尚念经,看了叫人心烦,又常常停下笔查字典,一点也不爽快。这样磨磨蹭蹭,冷冷静静,斤斤计较,还有屁的灵感!我的经验乃是写诗必须铲除理智,消灭逻辑思维,只用形象思维,昂扬主观战斗精神,进入狂迷状态,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直泻千里,绝对不能拖拖拉拉,误了灵感。尤其不能改来改去,损了灵气。用字妥不妥,造句通不通,又不是中学生写作文,管它做啥!

  总而言之,这家伙不是写诗的材料。

  最讨厌的是这家伙写诗写文念念不忘1957年,死死揪住“文化大革命”不放。我认为他是在“配合政治”。诗嘛,能给读者以美感享受就行了,何必去说政治。什么叫美感享受呢?就是读了心头觉得舒服,好比夏天吃冰糕,冬天吃狗肉。对,诗就是冰糕,诗就是狗肉。诗不是火,更不是剑,连辣椒都不是。诗不能伤任何人的感情和胃口,必须是PurePoetry(纯诗),离政治愈远愈有生命力。他写的那些诗老是纠缠旧账,还夹杂着个人怨气,不但毫无美感享受可言,而且在方向上大成问题。这是向后看呀,不好!

  何况忧国忧民根本不是诗人的事。忧患意识乃是闭锁性的落后意识。多讲艺术吧,少谈政治吧,宁效李白之飘逸,勿学杜甫之沉郁。你看人家李商隐的无题诸篇,多妙!

  说到诗风,这家伙极顽固。人家都在更新观念,纷纷地“现代”了,他还在弄传统,讲求形式节奏之美和音韵平仄之美,要求易懂,要求琅琅上口,真他妈的见鬼!我相信年轻人决不愿意读他的诗。历史将淘汰他,无情地!

  这家伙最怕我。每次去看他,他都躲入镜子,和我对骂,就是不敢出来。

  1985年7月23日在成都

Number:3992

Title:诺贝尔的罗曼史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爱无恐惧,因为它是至上的道德。爱无疑惑,因为它是至大的真理。爱无束缚,因为它是至真的自由。内村鉴三

  爱无恐惧,因为它是至上的道德。爱无疑惑,因为它是至大的真理。爱无束缚,因为它是至真的自由。内村鉴三

  诺贝尔有过三次恋爱。第一次是在1851年。18岁的诺贝尔到巴黎研读化学,他在一座实验室工作。在一次晚会上,他邂逅了一位来自祖国的女郎。诺贝尔向她倾吐了自己的隐衷,表露了自己的失望和沮丧。这位女郎的心被感动了。她千方百计地给他以鼓励。从那以后,两人相爱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这位女郎因突然患肺结核而暴卒。人们只知道这位皮肤白皙的瑞典金发女郎在巴黎一家药厂工作。

  诺贝尔43岁时经历了第二次恋爱。他登报招聘一名“女秘书兼管家”,广告是这样写的:“……一位上了年纪的绅士非常富有,很有涵养,他住在巴黎……”希望找一位“……同样成熟并懂外语的淑女充当自己的秘书兼管家。”据说,诺贝尔收到了大批应征复函,而且信中还都附有谄媚的照片。

  诺贝尔在真心诚意想找工作的复信中注意到一封来自维也纳的应征函,署名是贝尔塔,家庭教师,33岁,未婚,懂数种语言,只是“管家”经验不足。

  诺贝尔热情地回了一封信,从此,来往的书信沟通了两人的思想,他们用数种不同的语言通信,讨论彼此的哲学观。最后,贝尔塔决定前来巴黎与诺贝尔会唔。

  贝尔塔向诺贝尔坦述自己不幸的童年,诺贝尔也毫不保留地向她倾诉了一切他的希望,理想以及目前的研究计划,等等。但是,诺贝尔百思不解,为什么像她这样如此出众的女子仍然未婚。

  翌日,诺贝尔来到宾馆。他给贝尔塔带来一首长诗,这首诗道出了他的心声,也使她看到了这位绅士多愁善感的心灵。诗中说:

  你说我是个谜也许吧。

  我们其实都是未解之谜,

  在痛苦中开始,在深沉的折磨中结束。

  琐屑卑贱的事物把我们拖向死亡,

  崇高的思想把我们带到诸天之上而欺哄我们相信一个灵魂梦想永垂不朽。

  贝尔塔终于开始上班了。不用说,诺贝尔付给她一笔丰厚的薪水。可是,贝尔塔并不能长久干下去,因为,她一直怏怏不乐。她告诉诺贝尔,她正与奥地利一位男爵相爱,但男爵的母亲却嫌贝尔塔出身清寒贫贱而百般阻挠。现在,男爵对她依然念念不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