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5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五个州推销旅行。他在几个月内售出10万册,偿还了韦伯公司的贷款,并付清了一切开支。他没有赚到钱,却学会了如何出版书籍。

他终于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出版一本定期刊物,给那些有兴趣获得资讯、自求改进、并要在世界上力争上游的读者阅读。

不过在办这本杂志前,华莱士必须解决生活问题。他在一家日历厂那里找到了一份职业,那时是1916年下半年,在美国参加欧战之前几个月。不过办杂志的伟大构思始终在他心中盘桓。

在他所留下的大堆笔记中,有一条是:

印刷品:不用害怕,社会上有强烈的求知欲暗流。供应知识,你花于印刷的每一元都必有报答。

他的这一观点,于《读者文摘》第一期出版后得到了证实。

编辑寄出的信

第一期出版后没有人取消订阅,也没有人要求退钱。于是两位编辑忙着准备第二期。莉拉仍保留社会工作的职务,以所得报酬付房租。华莱士每天去上城区纽约公立图书馆搜集杂志中的资料,以免花钱去买那些杂志。如果最近一期的杂志中没有可以引起他兴趣的文章,他会到图书馆楼上书库里去找前几期的。见到合意的文章,就用笔在黄色稿纸上抄录,一边抄一边删去题外的或不相干的话,修剪繁冗,务使文章扼要而中肯。

1922年9月,华莱士夫妇迁至他们举行婚礼的小镇欢乐村,住在一间车房公寓里,月租25美元。他们带去大捆杂志和大叠订单。他们不断寄出推销信,订单不断增加,出版一周年时,销路已增至7000份。必须有较大的工作地点才行,于是他们另以10美元租得了与车房贴邻的小马棚,添置了打字机用以打油印蜡纸,又请邻居来相助。

华莱士仍自己写推销信和信件,他的直接通信办法使他得以在编者与读者间建立私人联系与友谊。在大约同一时期内创办的其他杂志销量也不少。但异军突起的《读者文摘》,更了解读者的需要,结果比其他同业者更为成功。

两位合作编辑觉得生活已相当富裕了,于是常离家他往,以逃避琐事的打扰,然后工作七至十天,将下一期杂志编好。他们在旅馆中租了相邻的两间客房。华莱士在一间房内工作,莉拉在另一间处理一批出版刊物。为了避免打扰分心,他们在门缝下面塞递便条保持联络。他将她的便条全都保存了起来。以下是一张潦草写在纽约市圣礼吉斯旅馆的拍纸簿上的字条:

这几种杂志,我每种都看完了12期。亲爱的,我疲倦极了!希望能找出有用的资料。过来吻我,晚安。

华莱士原来的目标是希望能有付款读者5000名。这样,每年可收入1。5万美元,在1922年,这已足够支付一切开销,并过舒适的生活。可是四年之后,《读者文摘》的销售量增加到了2万册。以后三年中,更直线上升,增加了10倍,达到21。6万册。

《读者文摘》的销量继续增长,华莱士夫妇便在欢乐村一座办公大楼租凭一整层作为办公地点。

一切编辑工作都在他们客厅里做。华莱士自己有一张办公桌,他经常在那里阅读40~50份杂志,挑选30多篇文章,并细心地将之浓缩。编辑的过程是:从用铅笔标出的杂志文章起,至付印的黄色草稿止,每一份都是他用手提打字机打出来的。

幸运在微笑

1934年整个编辑部共有12人,都挤在一座银行大厦的顶楼办公。下面是铁路:每隔一小时左右,平静的气氛便被穿镇而过的火车破坏一次。

1935年一个星期六下午,华莱士驾车外出,汽车冲出路面撞损。拖车司机讲了许多车祸故事给他听:汽车撞毁,尸体从破车残骸中拖出。华莱士回味这个司机所说的故事,决定根据可怕的详情,写一篇文章。

他派年轻的作家福纳斯到三个州去访问州警察与公路巡警,听取“最严重”车祸的目击者对现场的生动描述。可是几星期后,福纳斯交来的稿子令人失望。他写的是一篇论文;而华莱士所要的却是能吓坏读者的报道。经过五次改写,这篇登载于1935年8月号的文章非常出色。尽管它内容血污,却庄重不俗。美国各大城市的报纸以及许多其他刊物都刊出了这篇骇人的文章。许多无线电广播节目、学校、教堂和午餐会都读这篇文章并讨论这问题。以后20年还不断有人来索取此文的单行本。这是篇经典之作,无疑是历来读者最多的文章之一。

出版界大多数人认为华莱士不过是个剪贴编辑,出版一本转载别人文章的小杂志,销量无人知晓。可是这位沉静而默默无闻的人,却发起写了篇独家报道,而且震动了全国。大家羡慕之余,猜想他也许是个编辑天才。其后几年,专稿成了《读者文摘》的主要栏目之一。

华莱士夫妇从不透露经营的数字,以致谣言四起。为平息这些流言,华莱士终于同意由《财富》杂志在1936年11月号将有关的数字刊出。那时《读者文摘》的销量为180万册。除了赫斯特的《家政》外,是售价二角五分一册的杂志中销路最大的。这本“衣袋犬学”没有广告收入,但却为其东主华莱士夫妇于上一年赚得净利41。8万美元,这证明了华莱士不但是有创造力的编辑,而且是理财奇才。

莉拉的世界

谈到自己的专业,华莱士结婚两个月后,写信给家中谈到莉拉道:

我没见过别的女子有她那么完美的品德,能够做我幸福的妻子。我认为她永远不会烦躁不安。她对白天一人独处毫无怨言,爱读书,爱求心智的进步,喜爱音乐,喜爱远足,又真正爱料理家务。她品德高尚,用钱节俭,从来不生病,非常漂亮好看,富有思想,体贴周到,又柔情万千……

虽然华莱士在排列编辑名次时把莉拉的名字排在他自己的前面,但她对编辑工作却没有多大的兴趣。不过她对于艺术与装饰方面的才华,却不亚于他在文字和思想上的能力。

1937年,他们的第二个住宅落成:是幢诺曼第式有22个房间的大厦,以本地的石头为建材,有一个圆形尖顶的塔楼。它坐落于欢乐村以北约20公里的一座小山顶上。

《读者文摘》在欢乐村一带租了14处地点办公,混乱到了近乎危机的程度,这必须有所行动才行。如果华莱士要的是一所新办公大楼,莉拉就必会设法让他得到。建筑师根据她的提示,设计了一些殖民地时代威廉斯堡风格的房屋图样。工程1937年开始,地点在欢乐村与高风园之间的郊野,地大32公顷半。身材娇小的莉拉每日监工。1939年建筑完成:是一座三层楼的红砖建筑物,有一个白的圆顶阁,实用面积8454平方米,庭园美化与室内装饰,完全由莉拉负责。家具陈设有真的古董和艺术品,大楼四周环绕着许多花园和树木。

财富的分享

1938年《读者文摘》开始发行英国版,其后又增添许多别的版本(中文版于1965开始发行)。今天,《读者文摘》共有15种文字39种版本。1950年,《读者文摘》节本书籍社成立。公司又发行一般书籍、唱片和卡式录音带。1955年,《读者文摘》杂志开始刊广告,以压低订阅费的增加,利润于是上升。1968年,德惠特·华莱士的名字列入“美国富中之富”名单。1980年,华莱士夫妇共有的财富,据估计有5亿美元。

他在有生之年,对属下始终慷慨与豪爽。例如1976年,在老资格职员一年一次的聚餐会结束时,他宣布给全体3300名员工以意外的加薪:年薪在4万美元以下加11%,年薪更高的人加8%。

华莱士夫妇无儿女,他们没有兴趣建立任何形式的王朝,只想做个传奇式的施赠者。麦凯莱斯特学院在华莱士有生之年得到他5000余万美元的捐赠。他未毕业就离开的赫门寄宿学校和它的姊妹学校北田女子专科学校,获得500万美元。他为新闻系学生设立旅行研究基金;并赠送将近180万美元给纽约市公立图书馆,整修期刊室,修补旧刊物,那是他当年初做编辑手抄文章的地方。图书馆为酬谢他的美意,将期刊室用他的名字命名。

不打搅了

1973年,华莱士和莉拉都已83岁,他们正式宣布退休,逐渐交卸编辑职责,但华莱士仍与公司保持全面接触。他很少到总公司的大办公室来了,可是他仍在高风园的塔楼中工作。

1978年的圣诞节,大家收到了一张普通圣诞卡,上面印着莉拉和德惠特·华莱士的签名。里面附有用大字排印的德惠特·华莱士的声明:

“最近几个月,我看近物的视力衰退了(幸好我远瞻的视力仍然好)。我看自己写的字颇感困难。因此,我只好抑制自己,不再做我过去喜欢做的事用私人的信打搅你们。”

这位认为一切问题皆可解决的编辑终于碰到了一件他无能为力的事。

1981年3月30日,华莱士逝世,享年91岁。莉拉在三年后逝世,享年94岁。

Number:2985

Title:三位钢琴家演奏《波兰舞曲》

作者:肖嘉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音乐爱好者

Date:1987。2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著名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自从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便在巴黎定居。这天,在巴黎的波兰贵妇人伍定斯基家里,来了三位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也是伍定斯基家的常客。他们是德国的希勒、匈牙利的李斯特和波兰的肖邦。音乐家相见,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音乐的内容,渐渐地谈到了对民族音乐的看法,这时,他们之间就出现了分歧。原来,希勒是一个主张“绝对音乐”的作曲家,他不承认音乐有民族意识的存在;李斯特是近代标题音乐的鼻祖,他承认任何音乐必定有它的内容;肖邦则认为,他的音乐是绝对的民族音乐。三人在这一问题上争论不已。于是伍定斯基出来说话了。她说:“肖邦刚好完成了一首《波兰舞曲》,争论是难有结果的,不如大家都到钢琴上来演奏一遍,以便证实一下乐曲中到底有没有民族意识这回事。”大家都同意她的建议。

于是,首先由希勒坐在钢琴前,他把《波兰舞曲》严谨地、以最纯熟的技巧,一丝不苟地弹奏了出来。因为他的理论是:如果音乐具有内容,必会破坏音乐的完美的意境,所以他的演奏,确实能令人惊叹他的准确和技巧,但除此之外,就只有茫然和空虚之感了。

李斯特接着坐到钢琴前,他知道,肖邦这首《波兰舞曲》是为被敌人瓜分了的波兰而作的,李斯特也为此感到同情和愤激。于是,在他的音乐中,人们听到了枪声和火焰,战斗和奔马,战斗结束之后,是被蹂躏的波兰女人和儿童在啼哭,最后是绝望的呼喊和急激的爱国志士们热血在沸腾。一曲既罢,希勒的脸庞已紧张地为不幸的音乐所感动。伍定斯基、李斯特和肖邦都流下了眼泪。

最后,肖邦坐到了钢琴前。他坐着沉默了很久。因为他觉得,李斯特对这首舞曲的解释是错误的,他必须自己来给以正确的表现。当他的心已全部进入音乐境界的时候。只见他轻轻地、喃喃的说:

“波兰还没有灭亡!”

接着,音乐从钢琴中倾注出来,弥漫着、扩散着。这里出现的、不是波兰的恐怖、可怨的命运,也不是战争和死亡。这里出现的是波兰的阳光,阳光下是波兰的村庄、羊群;田野里开放着繁茂的鲜花。接着,波兰的山川流水;愉快而幸福的村民,仿佛在一个假日吹着笛子,在舞蹈,还有孩子们在嬉戏……。

演奏结束了,四个人都静止不动。肖邦在沉默了一会之后,以更轻柔的音调又说一遍:“波兰还没有灭亡!”

四个人的面颊,都被肖邦音乐中的情绪所感染,仿佛他们都经受了波兰的阳光的曝晒,浮泛着幸福的红光。从音乐里,仿佛突然看到了波兰,认识到波兰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国家……。

Number:2986

Title:希望

作者:何永都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人生被一串的希望支配着,希望成全了人生。因为一个人有希望,生命就有了交代,活着才觉得有意义,才感到有趣味;希望如一颗太阳,有了它就有了光,有了光就有了热,有了热才能发出活泼的生机;希望又如一泓溪水,流到了河,流到了江,流到了汪洋大海,将生命的一切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忠实于希望的追求者,不知道什么是老之将至。

希望决不是一个吝啬的给予者,但也不是一个慷慨的孟尝君。你流汗就有流汗的代价,流血就有流血的收获,只是你的眼睛有时看得太近了,才一迈步,便妄想得到希望的光芒。试问:没有黑暗怎会有光明;没有恒心,怎会有成功的一天?

由希望到达最终的目的,这期间有着相当的距离,希望的目标愈大,所走的路愈曲折,所遭遇的困难也愈多;因此更须要坚强的意志,耐心的努力,迈着英雄的步子,向着希望的前途,不停歇的走去,这样终有一日会尝到希望的东西。

Number:2987

Title:一小时的故事

作者:凯特·肖班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葛林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以显示他是一个多么关心人、能够体贴入微的朋友。

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哀伤的风暴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就像那哭着哭着睡着了的小孩,做梦还在抽噎。

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说不清、道不明。可是她感觉得出来,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控制着她。她现在头脑清醒,精神亢奋,她根本不认为会有这种可能。

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交叉着的双手时,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

“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

“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没有,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

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悄悄地做了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得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象胜利女神一样。她紧搂着姐姐的腰,她们一齐下楼去了。理查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Number:2988

Title:禅意

作者:席慕蓉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当一切都已过去

我知道我会

慢慢地将你忘记

心上的重担卸落

请你请你原谅我

生命原是要

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