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早上,他端着一只大人的搪瓷缸,夹在人群当中,在兵营食堂的窗口排队,领馒头、打豆浆。放学归来的路上,看见老兵们扫卫生、推拉圾车,他便跑过去帮一把,为了好玩,也为了从垃圾堆里寻找有价值的东西。夜色降临,老兵们常常是他家的座上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老兵们总离不开一个话题:家乡般般好,台湾样样差。一股浓郁的乡愁潜移默化,使一个生长在台湾的孩子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归去来兮;

青春将芜,青春将芜,

当年离开家乡她才二十五,

挥一挥衣袖是多少寒暑?

想要再见一面要走上多少路?

春去秋来,整整三十五,

想要再看一眼要等多少年?

……

这是他后来写的一首校园歌曲,取材于一个老兵的故事。

有一个老兵是胶东人,在老家成的亲。结婚第二年带着妻子进城去看电影,散场后在门口被国民党军队团团围住,懵里懵懂地被抓去当了兵,后来辗转来到台湾。当年离开家乡时妻子才二十五岁。这个老兵怀恋故土,相念妻子,多少年过去了,返回家乡成为一场无法实现的梦。

老兵们在台湾的处境多很凄凉,这个老兵也是一样,每天靠帮人打零工才有一点积蓄。有一天他来到候家,对候德健的母亲说:“大娘,俺要结婚了。”侯母说:“恭喜呀,你太太多大年纪?”他憨笑着说:“她才二十二岁,比俺媳妇还漂亮呢!”这件事来得蹊跷,正如别人所预料的那样是一次骗婚。老兵落得人财两空,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带着手里剩下的一点钱跑到台北,过了几天花天酒地的生活,便投河自尽了……

“那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侯德健说:“可悲的是人们并不认识自己的痛苦。”

他曾把这个故事写成剧本,拿去请教一位教授,教授看过说:“你不要命啦!”后来他又写了前面那含蓄而凄婉的歌词,灌唱片前奉命送到台北新闻局文化艺术处审查,也一直没能通过。

候德健是台湾校园歌曲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中成为一个著名人物是大学二年级时的事。

台湾校园歌曲直接抒发人对社会事物的感受,拥有广泛的听众。从形式来看常常是一个人自弹自唱,或有小乐队伴奏,旋律单纯、节奏鲜明、唱法朴实。歌手们不一定受过专业训练,有的哑嗓子,有的扁嗓子,有的尖嗓子……总之更象普通人的嗓子,更象说话那样自然。这种歌曲缩短了和听众之间心理的距离,在人们听来,艺术更接近于人生的本身。

音乐是语言的延伸。自从人类出于表达感情的需要发出第一个乐音以来,音乐一直沿着两个系列向前发展:专业化的音乐和民间的音乐。巴赫为欧洲的专业化音乐奠基,此后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派等许多辉煌的层次。在这同时,各民族也有自己的民间歌手和独特的音乐,如同音乐山野中奔腾的溪流,充溢着清新的活力。这两者间并行不悖又互相渗透,如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都曾从德国的民歌中直接汲取音乐素材,而民间歌手们也从专门家那里取得借鉴,丰富自己的技巧、韵律和音响。台湾的校园歌曲融合了美国、日本、东南亚的外来因素,虽不同于纯粹的中国民歌,但仍以中国的五声音阶为基础。

侯德健在台北政治大学读的是商科。学商是台湾青年的普遍心理,跻身实业界的捷径,一窝蜂地涌向这个热门儿。侯德健以名列前一百名的成绩考取了名星大学的名星院系。在大学里,除了几门必修的课程,其它课程可以由学生选修,侯德健更热心于哲学、文学和音乐。在写作《龙的传人》之前,他在“人渣窝”里已创作过几首校园歌曲。



1978年12月16日,他从“人渣窝”走到校门,有一个同学跑过来,慌里慌张地说:“小侯,我从收音机听到美军调频电台的广播,说是和我们断交了!”这个消息一个小时后便得到证实,校园里一片阴沉的气氛。

从那一霎间起,他的眼前好象电影慢镜头似地,掠过一张张教授们的脸,有教政治的、经济的和外交的,那些学者们的滔滔宏论全都以“美国是我们最坚定的盟友”为前提。忽然来个“定格”他看到一张张尴尬的面孔。

他的眼前又掠过许多同学们的面孔,有的掩面哭泣,有的挥着拳头在嘶喊:“我们被人抛弃了!”他看到一张张恐惧的面孔。

他走回“人渣窝”去,陷入了沉思,只觉得这一张张尴尬的面孔和一张张恐惧的面孔都非常可耻……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他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的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他写着,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他想,中国人不是很聪明吗!在付出巨大的历史代价之后,为什么还没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掌握民族的命运,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仍然把一切寄托在洋人的身上?想到这里,他的耳边仿佛响起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

巨变前夕的深夜里,

枪炮声敲碎宁静的夜,

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

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只用不到半个小时,他就写好词和谱。这时,“人渣窝”的伙伴们回来了,大家拿过一看就唱起来,一遍又一遍不停地唱下去……

有的同学拿出去复印散发,几天后台湾《联合报》发表了这首歌的歌词。侯德健收到一千多封来信向他索要这首歌的曲谱,十位同学自愿帮忙,油印了一千封复信,忙了两个星期才寄出去。《龙的传人》就这样唱开了。

侯德健成了名人,广播电台请他去录音,《联合报》辟出整版的篇幅刊登他写的七首校园歌曲。他到唱片公司去兼职,取得优裕的收入,同时从商科转到中文系。

他的歌从台湾传到香港、东南亚,也传到了大陆。他曾到泰柬边境的难民营去组织上千人的合唱队,全是华裔侨胞,站在山坡上黑鸦鸦地一大片,齐唱《龙的传人》,那壮丽的场面使他至今难忘。

台北的文化官员曾把侯德健找去,设宴相待,要求修改这首歌词。他说:“你们要写可以另写一首,不必改我的。”后来,那位文化官员亲自动手,在他的歌词后面加上“庄重自强,处变不惊”等口头禅,重新发表,招致大学生们的抗议。台北官方立刻组织文化围剿,来势汹汹,侯德健索性跑到日本经商去了。

当他再度返回台北时,校园歌曲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侯德健叹道:“校园歌曲是既可爱又可怜的小媳妇,做不了自己的主,只好嫁人。最后还是嫁给了美国公婆,唯美国音乐是唱,唯美国音乐是听……”

“人渣窝”也发生了变化,这是个过于执着又过于放纵的小天地,留下的四个同学当中有两个精神失常,一个自杀未遂。他曾到精神病院去看望旧友,那个伙伴呆滞地望着他,悄悄指了指身后说:“这里面的人都是疯子!”

他听了这半痴半醒的话语,心在发出颤抖……



如今,侯德健来到了祖国大陆。

他第一眼看到长江是在四川的江陵,他的目光被码头上两个正在玩耍的小女孩吸引住了。他去和他们聊天。

“你是姐姐么?”

“是。”姐姐显得很活泼。

“长大了想干什么?”

“想当电影演员。”

“妹妹呢?”

妹妹躲在姐姐的身后,显得很腼腆。

姐姐代替回答:“她跟我一样,也想当电影演员。”

侯德健笑了,笑得很开心。

他走过许多城市,看了许多名胜。新的山,新的水,新的人。有的令他喜欢,有的从情绪上排斥。他给每座城市都打了分,打分的依据是某地人的脸拉得长,某地人的脸笑得圆。

问到今后的打算,他说:“十年之内我的目标是明确的,把现代中国的声音弄出来。”他又说:“我很情绪化,必须有一条缆绳把自己拴起来,拴得很紧、很稳,才好。”

他来自海峡对岸,在那里他和别人不一样,在这里也不可能和别人一样。难得的是,他看过许多前人的书,看破历史的和现实的许多东西,数典而不忘祖,珍存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一路走,一路写,一路唱。他刚刚写完一首歌词:

而今我相信,

终有一朝我们都会老,

只希望到那时候,

我们仍然爱笑……

Number:2672

Title:口译二三事

作者:齐锡玉

出处《读者》:总第30期

Provenance:翻译通讯

Date:1983。1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五十年代后期,英国共产党前总书记波立特同志来我国访问,应邀在北京的一次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开会的地点在天桥剧场,主持人是彭真同志。那天,我刚动了一个小手术,临时得到通知,匆匆从医院赶去当翻译。

彭真同志讲话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而且每讲一小段就停下来,很好翻译。但是,波立特同志在掌声中走向麦克风的时候,却突然停下来对我说:“我讲话有个习惯,必须一口气讲完,不能中途停下来。所以,在我讲话过程中,请你不要打断我。”说完,他不等我回答,已经走到台前,口若悬河地讲开了。我无可奈何,只好掏出纸笔站着记,等他讲了将近一个小时回到座位以后,才对着字迹零乱的一叠笔记开始翻译。

那次会议以后,不止一次有人说我的“记忆力强”。其实,我在刚开始担任口译工作的时候,也同很多同志一样,每当讲话的人一次讲过三分钟,就会心慌意乱,翻译时不是丢三落四,就是一再请求讲话的人重复。因此,我那次之所以能勉强完成任务,决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强,而是因为唐笙同志(在联合国干过同声传译工作)和我的其他几位口译老师指引我找到了加强记忆力的途径和方法。

手指串珍珠

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宴请外宾时,即席发表讲话,由冀朝鼎同志(当时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现已去世)翻译。总理那次讲话比较长,而且没有像平素那样每讲一段就停下来。在场的同志不免为冀朝鼎同志担心,以为他即使尽力作笔记,也难免会有遗漏。不料他根本没有用纸和笔,而只是聚精会神地听总理讲话,注视总理的表情和手势。总理讲一会儿,他屈起一手指;再讲一会儿,他再屈起一根。等总理讲完,他的左手恰好捏成拳头。然后,他不慌不忙地开始翻译,译完一段,伸一根指头;再翻译一段,再伸一根,等整个译完,左手又恢复了原状。在热烈的掌声中,一位同志脱口而出地评论说:“今天的讲话和翻译都是世界第一流的!”

事后,我向冀朝鼎同志求教,他回答说:“谁也无法用双手抓起成百颗散在盘中的珍珠。但是,如果用细丝绳把珍珠串起来,那么一根手指就能拎起。”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冀朝鼎同志的手指就是串珍珠的细丝绳!

语言“画面化”

一位老同志曾经教我另一种加强记忆力的方法把听到的话“形象化”或“画面化”。

我第一次试用这种方法,是解放初期听一位来自殖民地国家的外宾讲他们国内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时。他讲得声泪俱下,最后又朗诵起自己写的长诗,完全忘记我正焦急地站在旁边待他停下来让我翻译。幸运的是,这位外宾不仅感情丰富,而且语言生动。因此,等到他讲完,尽管我对他讲的许多具体词句已经记不清楚,但是他描绘的种种情景却象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留在我的眼前,使我有可能运用那位老同志教的方法,不是逐字翻译,而是试图用中文来再现他描绘的画面。事后,我核对了速记记录,发现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这样做,反面可以比硬译更准确地表现讲话人的意思。

切忌慌乱

1963年,刘少奇同志同一位兄弟党的领导人谈话时,用了“雄心壮成”四个字。当时,我一连想了几种翻译方法,但有的不够确切,有的缺少气魄,都觉得不舒适,迫使我只好向在场的唐明照同志求援。他先以为我没有听清原话,用中文重复了一遍。当时在场的除刘少奇同志外,还有周恩来总理和好几位政治局委员。我看到自己的翻译“卡壳”耽误这么多领导人的宝贵时间,心里又难受、又焦急,一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幸亏周总理看出我的困窘,大声对唐明照同志说:”他译不出这四个字,你给译成英文。“这才使我得到解脱。由于少奇同志讲话逻辑性强,速度又比较慢,我以前几次为他翻译都没有请他复述过。但是这次出了“事故”之后,他每开口讲话,我都担心再讲出什么我翻译不出的词句,因而精神紧张,记忆力立即减退,接连两次听了上句忘了下句,不得不请少奇同志复述。

事后,我分析这次“事故”的教训,认识到问题并不出在记忆力本身,而在于遇到译不出的词句时头脑不冷静,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

在这次事故以后不久,毛主席会同一位外宾时,谈到了苏格拉底的伦理学,我先听成论理学,问了一遍,主席摇摇头,重说了一遍“伦理学”。这时,我突然忘了“伦理学”这个词的英文,而其他在场的同志也爱莫能助,幸运的是,我记住了上次的教训,没有重蹈复辙,而是正面向主席和外宾说明我译不出这个词,回去后一查了字典再补译。然后,我继续翻译,记忆力并没有受到影响。

Number:2673

Title:中国国歌小史

作者:费成康

出处《读者》:总第30期

Provenance:文史知识

Date:1982。6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我国古代的历代王朝从来没有国歌。十九世纪后期,因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清朝的一些官吏开始提出要谱写国歌。约在八十年代,出使英法、俄国大臣曾纪泽首先向朝廷上呈了“国乐”的草案,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在1906年陆军部成立后,清政府制订了一章陆军军歌,于是,在海外需要演奏国歌时,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这首歌名为《巩金瓯》歌词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清帝国的国歌竭力为腐朽不堪的清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并还祈祷涉临崩溃的清帝国能金瓯永保,可谓充斥着封建毒液。然而,没等它在全国传播,辛亥革命已经爆发了。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蔡元培任部长的教育部立即为刚创立的共和国征集国歌。同年二月,临时政府的公报上刊出了国歌拟稿。它的歌词为:”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锈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首歌曲虽然不很成熟,但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新生的民主共和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鲜明地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精神风貌。

袁世凯随即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的政事堂礼制馆把“中化雄踞天地间”定为国歌。其歌词为:“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词中俨然把国贼袁世凯比作上古的圣帝尧,而且还祝愿袁氏的腐朽统治维持“亿万年”。随着袁氏皇帝梦的破灭,这首“洪宪”国歌,也就消声匿迹了。

1919年11日,为了制订新的国歌,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国歌研究会。据说,根据章太炎的建议,该会决定将相传上古时代舜所作的《卿云歌》配上乐曲作为国歌。新国歌于1922年1月,北洋政府的国务院公布通行。《卿云歌》总共只有四句、十六字:“卿云烂兮,(同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首其实不知是谁所作的古诗,词意十分深奥,普通群众很难理解。而且又缺乏时代气息,不足以激励国民的感情,促进民族意识的发达,因此,要求修订国歌的呼声十分强烈。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以国民党党歌为国歌。这首歌以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为歌词,于1929年作为国民党党歌颁行全国;1930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国歌未制定以前,可以以它代用,1936年,以它暂代国歌,1943年,作为正式国歌。

1949年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正式制定国歌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78年,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配上新词)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Number:2674

Title:中国灯谜谜格

作者:杨晓歌

出处《读者》:总第30期

Provenance:中国灯谜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谜格也称谜律,就是在某些谜语制谜和猜谜的时候,必须遵守的各种特殊格式。不是所有的谜语都要用“格”,但凡是用格的谜语就得按各种格的规定来猜,否则就无法猜中。谜格在清朝中期逐渐兴起,到晚清,根据各种谜书来考查,谜格实不下数十上百个。至今有的谜格已被淘汰,但也有的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常用的迷格有:

解铃格解铃格来自“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成语。明代瞿汝稷编的《指月录》里有段记载:有个法眼大师问众和尚:“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铃,谁能解下来?”泰钦禅师回答:“原来系铃的人能解下来。”解铃格是它的借义。古代是用圈读的方法来处理四声的变化和改读本音的。凡是改读字的本音,就要在字的右上方用朱笔圈上红圈,好像铃铛,一看就知道应该改读他音,这叫做圈读。解铃格就是把应圈读的字,故意取消圈读,仍读本音。还有一种不读本音而故意圈读即改变四声的,叫系铃格。如:

劳动竞赛(打一古人名)

谜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