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因为外面太冷,耳朵受不了。戴上皮帽子,一玩起来又满头大汗。他终于琢磨出一个办法,请妈妈照他的意思缝了一副棉耳罩,两耳各套一个,十分方便实用。不久很多人都来找格林伍德要。小格林伍德和妈妈一商量,索性把祖母请来,一齐做耳罩,公开出售。后来格林伍德为耳罩取了名字叫“绿林好汉式耳套”,并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188292。他成了世界耳套生产厂家的总首领,并成了百万富翁。



鸡尾酒是今天社交中不可缺少的名贵饮料,它诞生在韦斯切斯特州的一个小菜馆中。发明权应属于B.弗兰纳根,她是一名普通的女招待。当时一群军人在狂饮,他们不时大喊着“酒!酒!”。弗兰纳根忙得不可开交,而搅拌酒的木棍又丢了。于是她急中生智,从邻居处拿来一把鸡毛,放在每只酒杯中一根,端了上去,请军官自己搅拌。一个法国军人感到很新鲜,大呼一声:“为鸡毛万岁干杯!”于是鸡尾酒问世了。



E.A.哈姆威原是出生在大马士革的糕点小贩,1904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期间,他被允许在会场外面出售甜脆薄饼。他的旁边是一位卖冰淇淋的小贩。夏日炎炎,冰淇淋卖得很快,不一会儿盛冰淇淋的小碟便不够用了。着忙之际,哈姆威把自己的热煎薄饼卷成锥形,来作小碟用。结果冷的冰淇淋和热的煎饼巧妙结合在一起,受到了出乎意外的欢迎,被誉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获得了前所未有成功。这,就是今天的蛋卷冰淇淋。

Number:2086

Title:莫斯科一条不寻常的胡同

作者:闵嗣华

出处《读者》:总第69期

Provenance:世界博览

Date:1986。1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莫斯科的街道、胡同名称中真是史话连篇、趣谈纵横。最动人的莫过于波麦兰采夫胡同了。来往于这条胡同的行人中竟然还包括“革命烈士”波麦兰采夫本人!更有趣的是,“革命烈士”甚至还碰上过路人向他打听:“请问,波麦兰采夫胡同怎么走?”

这条胡同一点儿也不偏僻,它位于市中心,而且是在极著名的阿尔巴特大街上。胡同不长也不窄,两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路旁鱼贯停靠着轿车,环境整洁、幽静。有关它的史话可以追溯到那如火如荼的1917年。

波麦兰采夫是莫斯科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在沙皇的一九三后备团服役。1917年10月26日彼得格勒起义的炮声传到莫斯科后,全团立即倒弋,选出以波麦兰采夫为主席的军事革命委员会。

从此,这位“叛逆”的年轻军官踏上了革命之途。波麦兰采夫满腔热情地来到红色近卫军司令部请战,随后便带领人马奔赴战斗最激烈的市区。由于他英勇善战,指挥有方,队伍节节挺进。最后,在向特罗伊茨胡同附近的临时政府司令部发起冲锋时,波麦兰采夫不幸被子弹击中,负了重伤。他被送进医院,几小时后,噩耗传到阵地。这纯粹是误传,但在那战斗紧张、转移频繁的时刻,没能去核对事实。战友们悲痛之余一直深深怀念着自己所拥戴的指挥员。

1922年十月革命五周年之际,应原波麦兰采夫连队战士们的请求,莫斯科市苏维埃作出决定,将特罗伊茨胡同易名为波麦兰采夫胡同。决议上写道:“为纪念在此阵地上牺牲的一九三陆军后备团连长波麦兰采夫准尉……”

再说波麦兰采夫,他入院治疗数月后竟奇迹般活了下来。他庆幸的是看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遗憾的是与战友们失去了联系。他痊愈后即告别戎马生涯,踏入大学校门。说也巧,当他大学毕业、由外地调回莫斯科大学任教时,正巧也是1922年,可他哪里知道这时首都竟出现了一条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胡同呢?他很久以后才知道,第一个告诉他的人是他的女儿。女儿常去“科学家之家”听音乐会,波麦兰采夫胡同是必经之路,不知怎的,她获悉了胡同与父亲的关系。当女儿兴奋地告诉他这一惊人的发现时,波麦兰采夫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话:“一九三团中每一个士兵都配享有这一荣誉。”

一次,这位老战士走进自己熟悉的胡同,胡同牌子使他百感交集,但他决定还是保持缄默。

他想:参加十月革命的人成千上万,功劳卓著的也大有人在,我不过是对祖国尽了一份职责,何必去宣扬我多么了不起,莫斯科还有以我命名的胡同呢!

若干年后,这个秘密终于公诸于众,而且作为莫斯科市的一大奇闻及革命传统教材写进刊物甚至教科书中。

发现波麦兰采夫仍在人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当年的老战友。他们为了搜集莫斯科十月革命战斗史料在档案馆翻寻查找,忽然看到波麦兰采夫的卷宗,这下子把他本人也一并“挖掘”出来了。

当时的波麦兰采夫已是莫斯科大学分子物理学教研室的教授。活着的“烈士”备受注意,电视录像、记者采访跟踪而至。一个读过他的“英勇牺牲”事迹的记者来到罗蒙诺索夫大街他的住所。记者记下他的一段谈话:“人们最爱问我:‘莫斯科哪个地方您最喜欢?’或‘您常到自己的胡同去吗?’对此,我的回答是:‘不,这条胡同不在通向莫斯科大学的路上。’”

多么精彩的一语双关!确实,波麦兰采夫事业的成功与波麦兰采夫胡同的命名毫无联系。这位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博士是用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驱赶年老与疾病的折磨,写下了万卷书稿;是用多年辛勤的劳动为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做出重大贡献的。这位年轻时向旧世界宣战,暮年时向宇宙空间冲锋的战士与众不同的只有一点:他因优秀的科学成果而荣获列宁勋章在先,因十月革命战功而荣获红旗勋章在后。

今天,波麦兰采夫胡同看上去仍是那么平平常常,但听过这段传奇故事的行人都会放慢脚步,久久环顾,从中寻味着平常中的不平常。

Number:2087

Title:图哈切夫斯基之死

作者:张耀

出处《读者》:总第69期

Provenance:历史大观园

Date:1987。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1937年6月11日,苏联塔斯社突然宣布,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及其他7位红军高级指挥员因犯间谍罪,已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所有被告均已被枪决。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人们感到惊讶,图哈切夫斯基,这个被称为列宁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国内战争时期盛名远扬的英雄,怎么会成为帝国主义的间谍呢?世界舆论也反应不一,有表示惊讶的,有表示遗憾的,也有缄默不语的。

此时,唯有德国柏林党卫军保安局总部的地下室里发出了恶毒的狞笑声。

原来这是希特勒德国一手策划的离间计。



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生于俄国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期上过军事学院,以聪明、刻苦、正直而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近卫军中尉衔随著名的谢苗诺夫团参战。1915年在前线被俘,两年后逃回俄国。在战争中,他目睹了沙皇俄国的腐败无能。十月革命后,便转入革命阵营,1918年4月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工作。

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国内战争期间,图哈切夫斯基卓越的军事才能开始显露,屡被委以重任,在最危险的前线担任指挥员。1918年6月,图哈切夫斯基任东线第一集团军司令员;9月,从高尔察克匪帮手中解放了列宁的故乡辛姆比尔斯克,给了刚遇剌不久的列宁包扎伤口的“一条最有效的绷带”。(《列宁全集》28卷,77页)

以后,他又历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员,第五集团军司令员,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员,领导粉碎了克拉斯诺夫、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白匪军。1919年12月获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荣誉金剑。

1920年图哈切夫斯基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领导反击地主资产阶级波兰侵略的斗争,一直兵临华沙城下,取得了胜利。

在战争时期,图哈切夫斯基转战南北,戎马倥偬,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红军战士和苏联人民的尊敬。

从1921年起,图哈切夫斯基历任军事学院院长、总参谋长等军事要职,为建设一支新型的、强大的红军而勤奋工作。他还对未来战争的规律、形式作了认真研究,写了许多军事著作,对苏军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与其共事的苏军著名将领朱可夫回忆道:“他是伟大的军事思想家、是我国军事界杰出人物中的一颗灿烂的明星。”

1935年11月,图哈切夫斯基与其他四位同志一起被首批援予苏联元帅军衔,时年仅42岁。

这样有才干,有名望的军事领袖自然引起了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军界高度重视。



1936年的欧洲,阴霾密布,希特勒德国刚刚向莱茵非军事区开进了军队,又在积极武装干涉西班牙,顿时,战争危机笼罩着欧洲。

此时的希特勒正在考虑在未来的战争中是先打英法还是先攻苏联。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未能避免两线作战而导致失败的阴影萦绕着希特勒的脑际,使他不得不冥思苦想。

这年底,党卫军保安局头子海德里希从一个旧俄将军处得到一个情报,称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正密谋政变。海德里希的职业警觉使他立即嗅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情报马上到了希特勒面前。他思量着这份不确凿的情报。当时,他可以走两着棋,一是支持所谓政变;二是把这件事透露给苏联政府以借刀杀人。然而,就连德国人也不相信图哈切夫斯基会搞什么政变,假如去支持这莫须有的政变的话,说不定要“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希特勒决定把这份假情报转到苏联手中。当时,苏联国内的肃反扩大化愈演愈烈,无疑图哈切夫会被严厉处置。这样一为日后的战争除掉一个劲敌,二可以讨好苏联,使其在德与英法冲突时保持中立,真可谓一箭双雕。

希特勒便责令海德里希去具体负责这件事,把这份情报转交给苏联政府,务必使其深信不疑。

海德里希生性机警、狡诈。他知道光凭一份不确凿的情报是不能使苏方相信的,还必须附加大量证据,如图哈切夫斯基在德军高级军官来往信件要求帮助等等,要伪造这些文件,必须在笔迹、语气方面与真人十分相似。

在20年代,当时的苏联政府为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曾根据《拉巴洛条约》与德国进行经济乃至军事交流,而作为红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图哈切夫斯基自然与德国一些高级将领有书信往来。所有这些文件都保存在三军情报局的档案室内。海德里希决定利用这些文件来伪造证据。

一方面海德里希与情报局负责人卡纳里斯个人矛盾尖锐,另一方面,他也不愿让过多的人知道这件事,便决定采取盗窃的方法。党卫军不乏这方面的人才,文件很快到手了。

从1937年4月起,伪造工作在党卫军保安局的地下室秘密进行,海德里希亲自负责制订了严格的保密措施。5月初,伪造工作基本完成,所有这些文件的笔迹、语气乃至签名都与真的无异。其中涉及到什么要求金钱、物质援助等都编造得煞有介事。希特勒在看了这些真伪莫辨的文件后,大加赞赏,指示迅速设法交给苏联。

海德里希原想通过与苏联关系较密切的捷克政府转送,后又怕中途出岔,乃决定直接与苏驻柏林使馆联系。为使苏方深信不疑,海德里希故意索价300万卢布,很快,苏联买下了全部材料。

德国的阴谋初步得逞了。



1937年5月,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各国祝贺的使节云集伦敦,一时间,伦敦街头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就在此时,苏联政府突然宣布,原定参加典礼的苏方代表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因病不能前往,改由海军司令弗·米·奥尔洛夫前往。

几天以后,图哈切夫斯基又被解除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另被委任为伏尔加沿岸军区司令员。不多久,5月20日,图哈切夫斯基被开除军籍,褫夺军衔并遭到逮捕。不久,又有包括军区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等七位红军高级将领遭到逮捕。

苏联临时成立了以维辛斯基为首的,包括许多高级军政官员在内的特别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图哈切夫斯基及其他七名被告被指控犯有叛国间谍罪,八名被告被法庭出示的确凿无疑、自己亲自“签名”的文件弄得目瞪口呆,难以申辩。审判只进行了几十分钟,法庭对所有被告均判以死刑并在12小时内全部执行。

这样,图哈切夫斯基,苏联最出色的军事领袖之一、苏维埃政府的坚定保卫者遭到了错杀。时年仅44岁。

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不禁欣喜若狂。参谋总长贝克将军说:可以不必把俄国军队看成是一支武装力量了。

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红军高级指挥员先后被错误地镇压,使得红军丧失了一大批久经考验的、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指挥员,使红军战斗力遭到严重削弱,以致于在卫国战争初期缺乏大量有才干的高级指挥员,这是红军在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之一。

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德国的离间计并不是这场悲剧的唯一原因。苏联国内的政治工作犯了左倾错误,阶级斗争被扩大,滥用镇压手段,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遭到迫害乃至镇压,首批五个苏联元帅中就有三个在这场肃反中遭杀害。

事情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了,但历史的教训却是值得我们永远深思。

Number:2088

Title:密电频繁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69期

Provenance:华盛顿邮报

Date:1986。10。30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留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外交官这几天日子不太好过。由于美国驱逐了55名俄国人,苏联撤走了他们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所有公务人员,400多名美国职员不得不自己擦地板。

为了说明这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痛苦,我们公布国务院同美国驻莫斯科的勇敢者之间来往的部分密电。

致大使馆请提供中程导弹的确切情况,包括现已部署的和贮存的导弹数量。务必告诉我们,如果同意签订条约,苏联人是否打算增加常规武器。

致国务院四楼的厕所漏了。我们已禁止领事以下的人员入厕。迫切需要同国务院的抽水马桶专家,尤其是知道如何使用橡皮塞子的专家通话。在厕所修好之前千万不要再往这里派遣新的使馆人员。这里所有的人都宁肯要半吊子管子工,而不要中央情报局的一级站长。

致大使馆总统想知道戈尔巴乔夫从冰岛回国后苏联政治局有何反应。苏联今年将购买多少粮食?共和党筹款演讲需要这些情报。

致国务院以密码发出这份电报,以便华盛顿有人会看它。厨房里的下层烤箱散发出奇怪的气味。缺几只煎锅。请转告舒尔茨国务卿,美国职员的夫人们都拒绝擦银器,除非她们的丈夫擦窗子。我不能报告总统需要的情况,因为今天有活动,大使要来检查我们的房间。

致大使馆我们对你们的问题不感兴趣,再说一遍,不感兴趣。我们这里刚刚得到消息说,苏联空军司令布利尼元帅想要叛逃并到美国生活,请立即请他到大使馆避难,这样我们可以榨出情报。

致国务院我们在莫斯科的全体人员一致认为现在不是给布利尼元帅避难的有利时机,因为我们的床单和枕套短缺,全体人员反对同一个叛逃者挤着住在一起的呼声越来越高。顺便说一句,快餐馅饼机坏了。我们能否同美国的馅饼机工程师通电话,以便修好机器?由于你们通过外交邮袋寄来了罐焖鸡,大家的情绪仍然很高。

致大使馆我们通过克里姆林宫热线得悉,苏联的一个巨大导弹发火失灵,现在正向马耳他飞去。请查清导弹的确切方位,以及估计它可能落在何处,带不带核弹头?

致国务院好消息。刚才查明了馅饼机的毛病。底部一个螺栓坏了。我们正设法到外交部去核实导弹问题。在赫尔辛基的修理工前来检查我们的洗衣机之前,我们不能离开使馆。你们知道找这么个人有多困难。

Number:2089

Title:奖券官司

作者:吴以扬

出处《读者》:总第69期

Provenance:民主与法制

Date:1987。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1986年3月的一天,一位20多岁的姑娘来到某区法院,要求法院为她主持公道,让被告贺某将不应归她所得的1000元现金和一台14英寸彩电归还原告。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姑娘姓陆,与贺某是同事。1985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在虹口区举办有奖储蓄。宝山线缆附件厂集体购买了12张20元额的奖券,陆与贺到厂工会各购了一张,陆的对奖号码是1172074,贺的是1172069。不久,工会张某到车间登记奖券的号码,陆与贺先后把奖券交给张。登记完毕,张某又将奖券一同交给了贺。贺某即随手拿了一张给陆,陆没有看一下,就放进了衣袋。

1986年2月4日,有奖储蓄开奖了,工会的张某对照了登记号码后,通知陆某,她中了一等奖,有奖金1000元和14英寸彩电一台。当陆某手持奖券,兴冲冲地去厂工会核对时,大吃一惊,发觉她在登记完后错拿了贺某的奖券。而贺某则以奖券在谁的手中就属于谁为由,不肯交出奖券。工会领导先后调解三次,让贺把奖券还给陆,均遭拒绝。出于无奈,陆私下找贺协商,先提出奖金四六分折,贺不同意;再提出二八分折,又被拒绝,为了造成既成事实,贺在2月8日擅自去山阴路储蓄所领取了奖金和奖品。

陆某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对贺某无理侵吞他人财产的行为提出起诉。为确保公民合法权益和财产,法院受理了此案。

这时,报纸披露了这场官司,贺某受到了舆论的谴责。

法院受理此案后,本着调解的精神,提出中奖物“对半分“。被告贺顺玲不同意,理由是中奖物所有权非她莫属,只同意负担原告的诉讼费和请律师的费用,以让原告撤诉。最后法院判决1172074号奖券归原告陆文琴所有。考虑到登记奖券后,原告没有核对,也有责任,于是采取二八分成的办法,原告得八成,被告得二成,计人民币400百元。

殷岭梅,这位有着30多年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