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一出生就抛弃了,这还有什情?这算什“万事如意”?公主手一挥,“嘭啷啷”一声响,把“玉如意”摔碎在地上。这一来,吓得梅香慌忙跪下来。九小姐见梅香浑身打颤,就说:“梅香别怕,我不会去询问阁老和夫人的。爷娘既然不要亲生骨肉,我何必去问!快起来吧,你是个孤儿,我也没亲人,你就是我的亲人啊!”
梅香含着眼泪说:“谢谢公主!”
九小姐说:“什公主?我不希罕!快别叫。今后叫我妹妹好了。”说着扶起梅香,禁不住滚下了辛酸的眼泪……
Number:184
Title:体察入微
作者:阿·巴彻沃尔德
出处《读者》:总第15期
Provenance:星火
Date:1982。5
Nation:美国
Translator:王鼎辉周健
当今的经济问题是很难找到优秀的青年售货员。许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对于研究顾客的动机比做生意本身更感兴趣,他们还有一种过于诚实的倾向,这简直能把零售商品的买卖给毁了。
我的一个朋友在乔治敦那儿开了一爿服装店,她跟我谈起了在她的店员身上遇到的麻烦,她雇的这位青年小姐是学心理学专业的。
事情的原委大致是这样的:
这位店员(让我们称她为布拉姆顿小姐吧)在她开始工作的第一天,看见有位女士走进店来,就迎上去问她想买什么。
那位女士说:“我想买套秋装。”
“您想买多少钱上下的呢?”布拉姆顿小姐问道。
“我不在乎价钱的多少。”那位女士说。
“噢?那我倒想向您提一个问题:您买这套衣服仅仅是因为需要呢?还是因为您刚刚和丈夫吵了一架,想花一大笔钱气气他呢?”
“你说什么?”那位女士没听懂。
“也许您怀疑他对您不忠实,您觉得这就是报复他的唯一办法了。”
“我根本不明白你在胡说些什么。”顾客回答说。
“在气头上去花钱,这可是非常昂贵的报复形式。我劝您这几天还是好好想想,想办法去弥补裂痕,光买一套新衣服是不能调和夫妻感情的。”
“那我倒是谢谢你啦。”这位顾客悻悻地离开了商店。
“她现在生我气了;”布拉姆顿小姐对店主说,“不过不出一星期,她就会感谢我帮助她打消了那个蠢念头。”
我那位店主朋友想,这种不愉快的事情过去就算了;没想到下午又出事了:
一位顾客走进店来,布拉姆顿小姐上前问她想买点什么。
那位女士说:“我想买件最有刺激性的衣服,我要去肯尼迪中心,要让每个见了我的人连眼珠子都掉出来。”
布拉姆顿小姐说:“我们这儿有非常漂亮的夜礼服,很适合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
“缺乏自信心的人?”
“是啊,难道您不知道女人常用这个办法穿些惊人的衣服来掩盖她们的缺乏自信心吗?”
那位女士生气了:“我可不是缺乏自信心的人!”
“那您为什么要使肯尼迪中心的每个人都羡慕得连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呢?难道您不能不靠衣服而靠自身的美去吸引人吗?您长得很有风度,很有内在美,可您却要遮盖起来。我当然能卖给您一件最时髦的衣服,使您出出风头。可是您就决不会明白人们停住脚步是为了您,还是为了注视衣服。”
这时,店主决定插一句话。布拉姆顿小姐,要是这位大太想买一件夜礼服,那就请她看看货好了。”
“不必了,”那位顾客说,“您的这位小姐说得对,我干嘛要花500块钱去买人家的几句恭维话呢!其实那些人又根本不在乎我穿什么,谢谢您的帮助了,小姐。真的,这些年我一直是缺乏自信心的,可我竟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顾客两手空空地走出了店门。
让店主感到最不能容忍的事发生在一个钟头以后;一位在男女同校的大学念书的女学生走进店来,她想买一条超短裤,布拉姆顿小姐向她宣讲了半个来小时的妇女解放问题,然后说:“您买超短裤,我看您不过是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性感的目标罢了。”
这天晚上,服装店主在橱窗上贴了一个启事:
招工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一概谢绝。
(摘自《星火》1982年第5期)
Number:185
Title:朱元璋手书
作者:吴有恒
出处《读者》:总第15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1982。6。19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但他自己偶或为文,却无八股气。他是不受那作文公式束缚的。他那些有关作文的规定,大概是制人而非制于人的吧?他有一手书,颇可见其文风。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朱元璋原是贫农,当过和尚,又当过乞丐。曾饿将死,倒在路旁,一个叫田兴的商贩救了他,周济他,与他结为兄弟,劝他参加起义的农民军,多方面协助过他。到他已自成一军,进入金陵城,称王了,田兴却离开他,埋名隐姓,仍然做他的商贩而去。朱元璋得天下,做了皇帝,得知有一山东男子,在安徽省六合、来安县间,10日间打死了7只老虎,料是田兴,查之,果然。朱皇帝发过两度诏书,要田兴进京来相见,田兴不肯来。皇帝只好亲手写,书曰:
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处,何尝暂时忘也。近闻打虎留江北,为之喜不可仰。两次召请,而执意不我肯顾,如何开罪至此?兄长独无故人之情?更不得以勉强相屈。文臣好弄笔墨,所拟词意,不能尽人心中所欲言。特自作书,略表一二,愿兄长听之。
昔者龙凤之僭,兄长劝我自为计;又复辛苦跋涉,参谋行军。一旦金陵下,告遇春曰:“大业已定,天下有主,从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我以为戏言,不意真绝迹也。
皇天厌乱,使我灭南盗,驱北贼。无德无才,岂敢妄自尊大?天下遽推戴之。陈友谅有知,徒为所笑耳。
三年在此位,访求山林贤人,日不暇给。兄长移家南来,离京甚近,非但避我,且又拒我。昨由去使传言,令人闻之汗下。
虽然,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于手足。昔之忧患,与今之安乐,所处各当其时,而生平交谊,不为时势变也。世未有兄因弟贵,惟是闭门逾垣以为得计者也。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朱元璋也。本来我有兄长,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为臣民也。愿念兄弟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兄弟之情,断不谈国家之事。
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田兴得书,果然过江相见。
这故事,我是从田北湖(田兴的21世孙)著的《田兴传》引来的,未尝考证。我只是想借以说明朱元璋虽以八股取士,而他自己执笔为文,却一点也不八股。他书信中的话,说得多么有个性,有特色,让我们简直是活像见了他这个流氓皇帝是怎个样子似的。朱元璋如不这样写信,他也就不是脚色。
(摘自《羊城晚报》1982年6月19日)
Number:186
Title:唐太宗的儿子
作者:钟来因
出处《读者》:总第14期
Provenance:《读书》
Date:1982。7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唐太宗在封建帝王中很有作为,却拿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办法。他为他们操心劳神、洒泪顿足,甚至下过杀子诏,史家记下这类宫廷轶闻,我们不妨利用它来认识一下封建社会。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样一算,李世民这14个儿子,竟是不肖子居多。《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继承者,只有这14个“候选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见了。
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确有野心,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后来,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李泰也被“幽闭”起来,35岁就死了。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阴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5子李,先封楚王。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事败亦被杀。
第6子李是个浪荡公子,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恽,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肃宗上元元年自杀。第8子越王李贞,“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第10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
第2、11、12子皆“早夭”。
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李世民之过?是保傅失教之错?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可见是重视教育子女的。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他为此深感苦恼。在颁布杀李诏时,他承认自己没有管好儿子,“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禁不住“为之洒泣”,算是尝到了这些苦果的味道。
李世民当然认识不到,导致他的儿子们一个个腐化堕落的灭亡之咎,盖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尽管规定了嫡长传世的一套办法,但它却无法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觊觎皇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相互残杀,这是许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骄侈”二字,更是促使这些人堕落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东宫内,有文臣听他支配,有武士为其鹰犬,有妃嫔供其淫乐。有一次他竟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新唐书》)封建帝王们原想以这些特权来抬高儿子们的地位,以便巩固家天下的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反面。这是封建制度使之骄侈取败的,英武如唐太宗,亦无如之何!
(原载《读书》1982年第7期)
Number:187
Title:将军和诗人
作者:孟晓云丛林中
出处《读者》:总第15期
Provenance:人民日报
Date:1982。9。1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1957年,反右派运动后期,王震心里总在想着一件事:定为右派的人,也要给个出路。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还是有用的。可以到农垦部门来嘛,我们有能力、有力量收容他们。于是,许多人到王震的兵团里去了。艾青就是其中的一个。
……北去的列车,在暗夜里隆隆地行驶。车厢里很闷。艾青一眼扫过去,全车都是军人,只有极少数几个人身着便衣。这是王震的部队,正在向黑龙江进发。艾青好像是糊里糊涂就上了这趟列车的。不,当然不是。生活有时候像落差很大的河流、瀑布,急转直下,容不得人们细想。现在,伴着列车单调的节奏,艾青陷入沉思。
一天,他正郁闷无聊,在公园里看人下棋。忽然有位同志来找他,说王震要见艾青。一见面,王震就说:“老艾呀,我又爱你又恨你!你是不反对社会主义的,你是拥护真理的嘛!离开文艺界,你到我们那里去吧。”王震指着地图说:“这里是密山。怎么样?”第二天,王震又到艾青家里来动员艾青的妻子,指着满屋子的书说:“把这些营养品都带去,书架也带上,北大荒需要文化。”
艾青就这样登上了北上的列车。是王震对他特别垂爱吗?艾青搜寻往昔的记忆,这么多年也就见过两次。南泥湾,花篮的花儿香,劳军大会。艾青朗诵了一首诗。什么诗?唉,全忘了。王震讲的几句话还记得,他说:“毛主席说,延安来了一些名流学者,需要维他命。没有维他命,眼睛就近视了。”是这个意思吧。再一次就是1954年,艾青从南美洲回来,王震请他去。见面之后,王震说:“我在大兴安岭看到的景色真美呀,我想到你了,我想若是艾青来,该写出多少好诗呵!你到铁道兵来吧,全国只要铁路能通的地方你都可以去。我给你一部车子,一个秘书,你去不去?”谈话间,艾青看到一本《艾青诗选》,里面划满密密的圈点。扉页上是王震写给儿子的“指令”,也记不清了,大约是说:凡是我打了一个圈的,你们要熟读,会朗诵。打了两个圈的,你们要会背。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诗人的心了。艾青心里发热,王震将军爱我的诗,也爱我。
就见过这么两回。现在……列车到达哈尔滨了。月台上有车来接。艾青很诧异,问道:“是谁让你来接的?”回答是:“王司令员。”戴着右派帽子的艾青,眼睛湿润了。
列车继续向前。快到牡丹江了,突然广播里喊道:“艾青同志,请你在牡丹江下车,站台上有人等你。”
艾青惊呆了。他知道是王震在等他,可他不敢立刻站起来。整个列车的人都惊愕了,原来大“右派”艾青就在本次列车上!他怕暴露自己。他是用“搞农业的”身份打掩护的。过了一会,艾青装作上厕所的样子朝前走去。一个车厢又一个车厢,那车真是长呵!到哪里去找王震呢?终于找到了播音员,她着急地说:“你就是艾青呀,还不赶快下车。”正说着,“咣当当”、“咣当当”,车开了。艾青终于没能见到在月台上等他的人。
一个与地富反坏连在一起的人,一路之上受到一位将军这样的照料和保护,铁石心肠的人也要感动,何况是一个诗人。他们没有任何私交,一个是诗人,现在倒霉了;一个是读者,依旧赫赫有名。但是在王震眼中,这位倒霉的诗人,仍旧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在密山,在向荒原进军的动员大会上,王震站在一辆卡车上说:“有个大诗人,艾青,你们知道不知道?他也来了,他是我的朋友。他要歌颂你们,欢迎不欢迎啊?”
数月来,艾青一颗仿佛悬吊着的心,在一片“欢迎”的轰鸣声中,落到了完达山的土地上,安稳了,开始了生命的新旅程。
“老艾,走,跟我一起去转转。”在三江平原,在新疆,王震一有空就拉着艾青到处跑。满天风雪,王震问了:“老艾,走不走?”当然走,头顶着风雪也走。到了一个水库,房子没有窗户,一条长长的炕。王震又问了:“老艾,我们睡在一起怎么样?”谁也说不清艾青跟王震跑过多少地方,在那些不能发表作品的日子里,生活照样撞击诗人的心。两部长诗草就了《踏破荒原千里雪》、《哈马通河上的朝霞》。多么美的名字,可惜这些作品全部遗失了。
只有无产阶级才有这样宽阔的胸怀。他用他的爱温暖着不止艾青一个人。作家丁玲,歌唱家张权,至今怀着感激的心情想着王震将军,因为在她们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将军曾经伸出了有力的大手,搀扶过她们,使她们刚强地面对人生,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纵观历史,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一个社会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标志,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知识分子的民族是愚昧的,一个愚昧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王震在自己的长期实践中认识到这个真理。共产主义是以消灭三大差别为目标的。无论士农工商,无一例外,都要进化为知识分子,这是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整个人类的光明归宿。王震将军虽然工人出身,少时没念多少书,却从革命的发展过程中领悟到这一点。
(摘自孟晓云、丛林中文《还是那双眼睛》,原载《人民日报》1982年9月13日)
Number:188
Title:印象派大师莫奈
作者:JanetGraham
出处《读者》:总第15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中文版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1874年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对象是一个不落俗套的油画、腊笔画和其他绘画展览。主办人是一群不肯在官方巴黎沙龙展出作品的朋友。这群青年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