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又一次禁不住热泪长流。

  几乎每一个失落流散的女红军在50年后的今天回首往事都热泪长流。她们每个人都有一腔热爱和怀念。

  当年的营长何福祥,逃离虎口后,在戈壁的小城镇谋生。她解放后参加工作,在酒泉被服厂当工人,1972年退休。生活虽困难,但她仍积存了数百元留着作为党费交给党。

  献身革命,历尽坎坷,无怨无悔。

  据1985年1月不完全统计,仅在甘肃省,目前活着的失散流落女红军就有二百四十多人。

  她们已老态龙钟。她们在戈壁战场写下悲壮故事的时候,青春正红,红得如花,也如死去姐妹兄弟们的鲜血。

  呵,大戈壁,野风驰骋的大戈壁,辉煌燃烧的大戈壁,颤动着历史苍茫感的大戈壁,战士的血和英魂,日日夜夜不息地动荡,鼓动着云马兵阵如驰如啸,于是才有了天地间八面威风,于是才有了赤日炫耀般辉煌。

  有祁连山作证!

 

Number:1329

Title:新闻与旧闻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国际大循环”指的是什么?

  答:“国际大循环”就是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融入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汇支援基础工业,再用工业发展积累的资金返回支援农业。

  两年来物价上涨了多少?

  答: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以来的两年里,我国零售物价指数上升23。6%。大城市上涨得还要多。

  迟志强又重返影坛了吗?

  答:是的。5年前,迟志强被捕入狱,提前释放后,一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做后勤工作。最近,他参加了该厂《天鼓》一片的拍摄。

  今年中学生升学意向有何变化?

  答:今年中学生中,兴起了一股不小的“职业高中热”,其中仅以北京为例,报考外事服务、美容、美术、服装设计等职业高中的就比往年增加了几十倍。

  “四人帮”出狱了吗?

  答:据公安部一位发言人介绍,“林彪、江青集团”除黄永胜病死外,其他人仍在服刑。如果他们患病,可以得到正常的医疗。

  我国现有多少留学生在国外?

  答:我国现有公费、自费留学生4万人在国外学习。

  我国有多少人要买小汽车?

  答: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93个市县家庭的调查,到1990年,28%的居民需要购卖1。5万元以下的小汽车。

 

Number:1330

Title:在女人身上找音符

作者:桑婷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女人的声音比乐音更风情

  女人的韵律犹胜乐器节奏

  女人的曲线好比音域起伏

  她们的喁喁私语如小夜曲

  她们的澎湃情怀似交响乐

  她们是乐器的翅膀

  她们是音符的姊妹

  姿态像笛一样轻盈

  但只为悦己者而奏

  心弦像湖一样轻柔

  究竟等谁细细拨动

  一个人在恋爱的时候,常充满无边遐思,情感也特别敏感丰富,因此有不少音乐杰作,就是受恋爱的刺激而产生的。

  所以说,女人与音乐其实“关系重大”。如果没有朱丽叶塔、泰丽莎、卡洛丽娜、克拉拉、乔治桑、卡洛琳、玛蒂黛、柯西玛和梅克夫人等女人,我们今天极可能无缘欣赏到贝多芬、韦伯、舒曼、布拉姆斯、萧邦、李斯特、华格纳等人的许多旷世奇作。

  甚至也有些音乐家有一种“浪漫”的想法,认为如果没有恋爱,就没有至情至性的好作品。

  以下,我们就仔细来回想一下,几位音乐大师与女人的美丽故事。

  快板贝多芬之恋

  “我愿意弹琴,但你们必须告诉我,你们是真心爱我的。如果不是面对情人,我一点也不想弹琴。”

  认真地学大人的口吻,对全场高贵淑女这样说的时候,莫扎特年仅9岁。

  淑女们都为了他这种天真的大话如痴如醉,纷纷亲热地呼唤他“Jetaime”,于是这个心花怒放的小男孩,就马上坐到钢琴前面,象在对情人倾诉衷曲般即兴演奏起来。

  虽然莫扎特大约15岁就结婚了,但他的一生曾有多次并未持续很久的恋爱,并且也一一为他的情人们,写下不少动听的名曲。

  把恋爱的心情,明显地反映在音乐创作中的例子相当多,尤其是贝多芬和萧邦的作品。

  贝多芬恋爱过无数次,也失恋过无数次,就在这之中,灵感的火花不断爆裂燃烧。

  贝多芬著名的《月光曲》,是题献给伯爵千金朱丽叶塔·桂察第的。当时,朱丽叶塔只有17岁,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贝多芬热恋着她,还曾告诉朋友说,希望能和她马上结婚。

  后来,贝多芬移情于朱丽叶塔的表妹泰丽莎,也写下了钢琴奏鸣曲作品78的升F大调及第四交响曲等明丽欢乐的音乐。

  贝多芬去世后,发现的3封“给永恒爱人的信”,据深入研究贝多芬的罗曼·罗兰认为,那就是要寄给泰丽莎的。

  贝多芬曾向泰丽莎求婚,但遭到泰丽莎家人毫不留情的拒绝。对贝多芬而言,这是一件深刻残酷的打击,但在打击后的空虚和苦恼中,他创作了动人的《春之恋曲》。

  另外,他的第七、第八交响曲,据说也跟恋爱有关。这两首都写于1811年前后,贝多芬正和女歌手爱玛丽叶·瑟芭特情投意合,常相偕旅行,生活愉快甜蜜。爱玛丽叶给渐渐失聪而陷入痛苦的贝多芬许多安慰与鼓励。

  贝多芬曾发豪语说:“我的恋爱信条是既粗且短。”事实上,他和每个情人的关系,也的确不曾持续到7个月以上。

  慢板萧邦的暗恋

  萧邦也体验过多次恋爱。他的初恋情人,就是华沙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女生康丝丹彩·葛拉特柯夫丝卡。

  萧邦24岁时,在华沙观赏歌剧后,认识了这位少女,而且一见钟情。但羞怯的萧邦却一直不敢向她吐露爱意,只是独自悄悄地爱慕、苦恼着,甚至有一次茫然地走在街头,差点就撞上马车。

  这时期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表示:

  “这半年来,我夜夜梦见她,但我还是不曾跟她说过一言半语。我一边想着她,一边写作协奏曲中的慢板乐章。”

  这首协奏曲就是世人熟悉的F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作品21)。

  后来,萧邦为了学习与演奏,只好离开华沙,前往维也纳,不久定居巴黎。此后他便逐渐把康丝丹彩淡忘了。

  25岁时,萧邦遇见了玛丽亚·沃金斯基,两人在卡尔斯巴特度过一个甜蜜的暑假,在即将分手时,萧邦为玛丽亚即兴弹奏出一首圆舞曲,这就是作品69之一的降A大调圆舞曲,俗称《告别圆舞曲》。

  经李斯特的介绍,萧邦在巴黎又认识了另一个女人。她是名作家乔治桑,比萧邦大5岁。

  这位行止奇特的女人,喜欢女扮男装,起初萧邦对她无甚好感,但慢慢震慑于她的魅力,最后与她同居了9年之久。

  9年中,萧邦因她谱写出许多名曲。

  象降B小调第二号奏鸣曲和B小调第三号奏鸣曲,全是在乔治桑诺昂乡间别墅的生活反映。

  大家所熟悉的《小狗圆舞曲》,是看到乔治桑养的小狗,不停地转来转去,追咬自己的尾巴时,应乔治桑的请求而作成的。

  另外,《雨滴前奏曲》的24首前奏曲,也是跟乔治桑一起到马约卡岛养病的前后,陆陆续续谱写的。

  萧邦和乔治桑的邂逅,可说是命运的转机,因为当时乔治桑已是有钱的名作家,乔治桑的关怀激励,与她那一群朋友的影响,促成萧邦卓越的才华开花结果。

  后来,萧邦和乔治桑因情感破裂而分手后,萧邦便不曾再谱写出重要的作品了。

  重唱门德尔松的初恋

  门德尔松是古今众多音乐家中家境与经济方面都是最幸福富裕的一位。他27岁时,在法兰克福认识赛西尔,才开始初恋。

  为冷静判断这件爱情,他曾独自到海水浴场静思默想。后来,返回法兰克福向赛西尔求婚。订下婚约后,便接连写出数首《无言歌》,其中作品38的第六曲题为《二重唱》,恰如情侣窃窃私语,以音符细致的旋律,和曲线大方的节奏交织而成。

  李斯特的创作生涯,也有一件与女人有关的事令人津津乐道。

  1848年,李斯特在俄国基辅开演奏会时,认识了卡洛琳,两人后来在威玛同居。

  卡洛琳曾力建李斯特停止只有表面上灿烂的演奏家生活,而走向能保有永久生命的乐曲创作,自此李斯特进入音乐生命的第二个阶段。于是,《但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骸骨之舞》、《流浪人幻想曲》等深邃的作品相继问世。

  在华格纳身上,也可以看到奔放的热情,但后世大都批评他的许多次恋爱,充其量不过是色情之爱,除了与玛蒂黛·威森东克间的感情外。

  华格纳在苏黎世认识玛蒂黛和她的丈夫。玛蒂黛能写诗,又雅好音乐,华格纳曾以她的诗谱曲,写下热情洋溢的歌剧《崔斯坦与伊索笛》。

  由于爱慕华格纳的才华,玛蒂黛后来在苏黎世府邸近郊的绿色山坡上,为他新建了一栋精致的小别墅,供他居住。

  耐人寻味的是,歌颂玛蒂黛身影的《崔斯坦与伊索笛》谱好后,却冷冻了大约十年,直到1865年才正式演出。那时,华格纳和柯西玛陷入热恋,柯西玛并为华格纳生下一女,命名为“伊索笛”。而担任这部歌剧指挥的,却是柯西玛的丈夫毕罗。玛蒂黛夫妇则没有观看此剧的演出。

  独唱柴可夫斯基的单身

  提起柴可夫斯基,便不能不提到俄国著名的铁路大企业家卡尔·杰奥克·冯梅克的遗孀娜德朱塔。

  1876年,丈夫去世后,娜德朱塔成为无比富有的寡妇。她因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而开始与柴可夫斯基通信,彼此交往长达13年,并按期给柴可夫斯基生活费用。

  柴可夫斯基曾在信中对她说道:“我笔尖下的每一个音符,全都是呈献给你的。我对工作的热爱得以再次苏醒,完全是你的功劳。”

  娜德朱塔曾委托柴可夫斯基作曲,在柴可夫斯基经济困难时,还给予特别的酬劳。柴可夫斯基为感激她,写成一首第四交响曲,这首作品后来在他和娜德朱塔的信件中,昵称为“我们两人的交响曲”。

  俄国国民主义音乐的创始者格林卡的许多作品都和女人有密切的关联,即使是受俄皇旨意谱写的歌剧,也是以妹妹的丫环,一位乡下姑娘作为对象才完成的。

  可见,女人的音乐创作虽不多见,但在许多音乐创作中,都可以嗅闻到她们奇特的芳香。

 

Number:1331

Title:贝利亚死亡之谜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海外星云

Date:

Nation:

Translator:夏道源

  1953年7月12月《真理报》、《消息报》宣称:贝利亚为“共产党和苏联的敌人……

  贝利亚·拉夫连迪·巴夫洛维奇,1899年3月29日出生在俄国格鲁吉亚的墨克哈里村。青年时代在巴库技术学院学工程技术。1917年参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从1921年开始,参加苏俄肃反非常委员会工作。1931年任格鲁吉亚和外高加索联共(布)第一书记,1938年以后主持内务部工作。1941年,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1945年负责执行苏联制造原子弹的工程计划。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长。

  1953年7月10日,苏联《真理报》突然发表了苏共中央全会公报,宣称“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会决定将贝利亚作为共产党和苏联的敌人清除出党……”

  1953年12月17日的《真理报》和《消息报》公布了《贝利亚罪行调查报告》,宣称:“贝利亚利用他的职位,组织阴谋家集团,仇视苏联政府。他的罪恶企图是利用内务部的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为外国资本的利益服务,他们的阴谋计划是妄图使内务部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夺取政权,废除苏联工农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的统治。”“破坏集体农庄制度,给国家的粮食供应造成困难。”“进行暗害活动,杀害许多忠于党的老布尔什维克。”“在国内战争期间已经同外国特务机关建立了联系。”……

  1953年6月27日晚,莫斯科大剧院即将开演,贝利亚驱车前往,被坦克挡住去路。轿车不能驶向大剧院,只能通向监狱。

  1953年6月27日晚上八时,莫斯科国家大剧院首次隆重上演著名新歌剧《十二月党人》,苏联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这天晚上将亲临剧场观剧。

  贝利亚是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按照惯例,他要在开演前半小时到达,以便紧随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后面出现在剧场。但是,他这天破例了。重要公务缠身,不能像往常那样早去剧场。十天前东柏林发生骚乱,情况紧急,他今天必须提出果断的处理方案。更使他感到头痛的是卫兵枪击马林科夫小轿车的事件。1953年5月31日,马林科夫离开克里姆林宫,车过史帕斯基大门时,两名卫兵朝他的小轿车开枪。幸好他没有被击中,但他的司机被打伤了。卫兵报告说:司机在车过大门时,既未答口令,又不停车出示证件,按照规定,开枪是他们的责任。但是,这两名卫兵是贝利亚的安全警察。这种行为也可以解释为有组织的谋杀。马林科夫如果死了,贝利亚作为第一副主席,就可以接替他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这个事件的后果太严重了。贝利亚一直感到焦急不安。为了消除任何嫌疑和误解,他立即下令逮捕了两名卫兵。

  这两件案子必须尽快处理。贝利亚这天留在他专用的鲁比卡监狱办公室,埋头审阅案卷,足足忙了一整天,当他将卷宗放入防火保险箱以后,一看手表,才发现离开演时间很近了,立即驱车前往。

  国家歌剧院坐落在靠近红场和紧接斯维尔德洛夫广场的地方。这天晚上,剧场门前灯光通明,宛如白昼。接待人员穿黑制服,戴白手套,彬彬有礼查看来人的请柬。

  在剧院附近的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名警察站岗。路边停着几辆大卡车,还有几辆坦克在街头慢慢行驶。这种景象给剧院的隆重场面显然增添了一种紧张气氛。行人用惊讶的目光看着这一切,但都匆匆而去,不敢停留。

  大剧院的时钟正指八点,演出正式开始。但是,人们偶尔张望领导人观剧的特等包厢,却看不到苏联大名鼎鼎的第二号人物贝利亚。

  贝利亚的防弹轿车开到剧场附近的街道时遇到了麻烦。迎面驶来一辆大卡车。街道拥挤,无法行车。司机急得不断按喇叭,示意对方让路,这才勉强通过。但当轿车驶到一个十字街口时又被坦克挡住去路,司机只好向离他最近的一辆坦克的指挥员出示证件,要求让路。其他坦克似乎得到了暗示,立即开动,让出一条刚够轿车开过的通路。这时只要稍微加快车速,贝利亚本来可以及时入场观看演出。但是,他的防弹车被围在两辆坦克之间,进退两难,只能徐徐向前行驶,就像一条小轮船被两艘战舰护航一样。不过,坦克不是将他护送到大剧院去,而是挟持它驶得更远,开到莫斯科郊外去了。那里是列沃托窝监狱所在地,防卫森严。贝利亚就是在那天(6月27日)晚上被枪杀在那所监狱的一间囚室里。

  第二天,1953年6月28日,一个明朗的星期日早晨,莫斯科人从《真理报》和《消息报》上读到了大剧院隆重上演《十二月党人》歌剧的报道。但从报上发表的观剧领导人名单中没有看到贝利亚的名字。在苏联人看来,这决不是排字工人出了差错。可以肯定: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附近街头上出现的坦克,也决不是偶然现象。

  贝利亚的名字从这一天起,在苏联党政领导人名单中永远勾销了。

  1953年6月26日,贝利亚从公文皮包里拿出来的不是文件,而是一支乌黑的手枪。赫鲁晓夫坐在他身旁,竭力将他的手按在桌上……

  1953年6月26日下午4时左右,苏联共产党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重要会议。它由马林科夫主持。莫洛托夫坐在他的右边,贝利亚坐在左边,以下依次坐着赫鲁晓夫、伏罗希洛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等等。马林科夫的神色看来异常严峻。他在斯大林逝世后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贝利亚的支持。但是今天的会议是专门处理贝利亚问题,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之外。

  马林科夫在这次会上建议讨论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最近澄清的“犹太人医生阴谋”案件。马林科夫说,这个在六个月以前震惊全世界的医生案件,现在成了在苏联存在着极端强烈反亲犹太人主义的证据。它损害了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的苏联国家的名誉。可是,在事隔半年,全世界几乎已忘记了它的时候,贝利亚最近却公开宣布被告人无罪,决定释放全部在押人员,认为他们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的受害者。贝利亚当时不是国家安全部长,他为什么要在4月4日在苏联报刊上发表这样一种平反通告呢?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贝利亚用这个通告公开谴责了前国家安全部的活动,是为了使苏联法院和苏联共产党的法律制度名誉扫地。

  马林科夫说,第二个问题甚至更加严重。它涉及到东柏林事件。在这次会议的前十天,即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爆发了一次骚动,持续了好几天才平息下去。贝利亚作为国家安全部长,必须对这个事件承担责任。由于贝利亚玩忽职守,结果使苏联在全世界面前丢丑,名誉扫地。

  马林科夫继续说:这是不是仅仅由于不称职而产生的麻烦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怀疑的问题。像贝利亚这样一个经验丰富和精明过人的国务活动家,几乎很难用不称职来解释他的过错。大家知道,在东柏林发生骚动期间,东德警察局总监察长是泽塞尔。他是贝利亚的下级。在骚动平息以后,贝利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