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Number : 7138 

Title :鞭刑与坐牢

作者 :复耕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法制月刊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新加坡的鞭刑

  新加坡的街道很美,宽阔的马路两旁,都是花带,真如走进了一个城市花园。我们在街上走了一阵,发现大部分商店已关门,特别是银行、珠宝店,都已停业。但是,这些关门的银行、珠宝店、商店,都是关的玻璃门,不仅不见铁门,连木板门都没有。

  难道这些银行、商店都不怕有人抢劫、盗窃吗?原来,新加坡社会治安之所以如此好,主要是靠的“重典”。

  在新加坡,打劫、盗窃被捉,至少要坐牢3年,打鞭5下。鞭刑,是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使用的一种酷刑。新加坡鞭刑使用的是皮鞭,打鞭要求一鞭下去,皮肉皆开,疼痛难忍。打完一鞭后,医生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受刑者不能承受下一次鞭打了,便停下来,过3个月再继续打。而且,打鞭时,各家报纸的记者去拍照,第二天登在报纸上,传遍全国。

  新加坡的鞭刑由国家最高法院执行。判鞭刑最高的多到25鞭,鞭刑是打昆股。

  谁不怕鞭打?谁不怕把照片登在报上臭名远扬?所以,很少有人敢以身试法去抢劫、盗窃,银行、商店当然只要关上玻璃门就行了。

  新加坡社会治安这么好,除法制严格外,也与他们的收入高有关。新加坡共有300万人口,其失业率仅1。9%,不是人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人,全国人均收入月薪800~1000新元(约等于人民币5000~6250元)。人们收入高生活好,当然不愿去冒险。

  新加坡的死刑是绞刑,凡贩15克海洛因毒品,就可以马上判处死刑,不论是哪个国家的人。

  在新加坡,还有一些重罚的法律,使人们养成了文明的社会道德。抽烟的人在新加坡最怕罚款。如果在不能吸烟的地方吸烟或乱丢烟头,都要罚几百新元,重犯还要在东海岸的公园劳作1~3小时,记者去拍照,登上第2天的头版。上公厕要自觉放水冲,否则要罚150新元,也要被拍照登报。人们怕在全国出丑,无人不自觉遵守。成人吸烟受制约,未成年人更不准吸烟,谁卖烟给未成年人谁就受到重罚。

  俗话说:“治乱世用重典。”新加坡的经验也告诉了我们:严刑是可以带来社会的安定、社会的文明的。

  替人坐牢

  在泰国,坐牢可以找人替代。

  替人坐牢,一天1千铢。当然,这笔开支都是老板的。

  政府当然不允许替人坐牢。替人坐牢是暗地里进行的。老板被抓起来,还未过堂,便买通牢狱,暗地里让替代的人把老板从牢里换出来,替他坐在牢里。不过要在出庭审判前换回来,让老板自己去出庭,否则就会被发现。

  泰国北部边境有个金三角地带,那里生产的毒品占了世界毒品的一半。那里是山区,人们生活水平低,毒品价格也低,1公斤海洛因才卖70~90万铢,但到日本可卖1。9万多日元。由于有高利可图,不少日本、香港的贩毒分子到泰国走私毒品。他们往往买通海关、移民局、警方的个别人,轻易地把毒品走私出去。

  但是,泰国的法律是惩罚毒品走私的,泰国政府也经常围剿毒品走私。在泰国,有1支带毒品的香烟便要坐牢6个月,有两支则要坐牢3年。

  杀人抵命。在泰国的法律中也遵循这一古训。如果强奸妇女,只要承认了,判坐几年牢,赔点钱就行了。如果杀了人,则很快就会判处枪决。犯罪分子由警察局审问,然后由警察局向法庭提供审问的口供,由法庭量刑判罪。泰国的曼谷和每个府都有大监牢,犯人被判刑后便送大监牢服刑。死刑的执行也在大监牢。处死后,其家属可以将尸体带回去念经、火化。

  在泰国,开庭前可以暗地请人代替坐牢,判刑投入监牢后,只要坐几个月牢,就可以出点钱,买通监牢里的人,晚上回家去和老婆过夜,第二天早上再回到牢里坐牢。再过一段时间,犯人表现老实,便可以回家几天。监牢里每天早上点名,一周一次大点名,只要在大点名时去报个到就行了。

  一句话,在泰国,有钱人犯了罪,是可以不坐牢或象征性地坐牢。但没有钱,就只好老老实实地坐牢了。

????

Number : 7139 

Title :如水人生

作者 :周春华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天津青年报

Date :1993。6。9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一

  空旷的天空下,看得见的是白云,看不见的是清风,一群大雁由南向北远迁,飞来飞去还是人字形,几声哀鸣偶尔划过天际,跌落心头,我仿佛听到一种回音:人在旅途。

  二

  一只白鸽以一种挑逗的姿态停在窗台,已有好多日子了,使我颇感兴趣,一种由衷的友好使我想去亲近它,它好像意识到什么,还没等我靠近,就飞得远远的,从此,这只鸽子再也没有飞临我的窗口。

  我心中一阵茫然,于是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我没有任何居心,只想表示我的一份好感,而你却用怀疑的目光竖起一道墙,把一切封闭起来,甚至连以前的那份友谊也收了回去。从此,我不敢轻易表示什么,只是怕失去那份已有的美好,只好把那份默默的情怀藏在心底。

  人与人之间往往拒绝多于接受。过多的戒备与冷漠,使这个世界枯燥而又沉闷,从此,真诚也成为卑鄙。

  三

  烈日下,一老翁坐在岸边,两眼一动也不动地盯着河面的浮标,从日出到日落,依然两手空空,老翁却怡然自得,乐在其中。我很是纳闷。

  老翁笑着说:

  “我即鱼,鱼即我,我在钓鱼,鱼也在钓我,就像下棋,我和鱼的耐力旗鼓相当,这才过瘾。”

  一顽童向水中扔一块石头,一阵波纹漂荡而来,老翁曰:“起风了。”

  人生就是一盘棋,美在投入。

  四

  园子的角落里有朵很美的野花,珍惜之心油然而生,于是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自己的房间,没想到,几天之后,它死了。

  有些东西正因为想得到才会失去。万事随缘,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永远无法拥有。

  五

  很多日子以前,我们还是小孩,我和她同桌,上课时,她偷偷地塞给我一把桔子。

  下课后,我一尝,又酸又涩。

  “还没有熟啊。”我皱着眉头对她说。

  “熟了,爸爸就会把它藏起来并把它卖掉,到那时,我就偷不着,你也就吃不着了。”

  “没熟不能吃啊。”

  “尝尝就行,跟我一样,不能吃就扔掉。”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双期待的眼睛。

  六

  晚饭后,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游荡在街头,在来去匆匆、疲于生计的人群中,我感觉到自己的潇洒。假如有一天,你也抛开一切,不要去想家里的饭做好了没有,孩子回家了没有,不要去想昨天还有什么事没做,任思绪溶化在蓝天白云之下,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夜声即将来临,夕阳有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感觉,两边是吆喝的小贩和似曾相识的人群,你会体会到周围的一切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种音乐,显得和谐而又完美,你会在顿悟之中发现自己原来忽略了生活中很多美丽的东西。

  七

  母亲,不认识一个字,但我的每一封信她都要看几遍,甚至在半夜,母亲是用心去阅读儿子在外的日子。母亲会为我的一声咳嗽担心得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着,会为我的一次感冒担心整整一个冬季。

  随着我的日渐长大,母亲的话越来越少,所有的日日夜夜都在拉长我和母亲的距离。我说话,她就在一旁默默地听;我换下衣服,她就默默地拿去洗;起风了,她就会摸着夜色(不点灯)爬起来,小心翼翼地关好窗户,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出我的房间;天冷了,她就会拿一件衣服默默地放在我的床边。

  而我却一度忽略了母亲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才知道,远方有我的母亲坐在门槛上,从风里雨里聆听我的消息。

  母亲,请你不要松开你的手,在你面前,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远行的路上,我还有太多的迷惘和彷徨,需要你的双手牵引。

  从此,沉默的时候,我就想起我的母亲。

????

Number : 7140 

Title :本土“留学”散记

作者 :朱铁志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中国妇女

Date :199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同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从异族的角度,往往容易发现本民族习焉不察的东西。

  大学4年中,我有3年半的时间与留学生住在一起,颇为有趣地体味到这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认真的日本人

  日本人的做事认真与刻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与我同居一室的W君有件小事便颇能说明问题。

  一天半夜,我被一阵“咔嚓、咔嚓”的按快门声吵醒,发现W君正举着相机对着纱窗上的一只蝉照个不停。

  “三更半夜你干吗呢?”我不无愠恼地问。

  他用食指挡住撅起的嘴唇,示意我别吵,然后小声说:

  “快起来看吧,蝉正脱壳呢!”

  我很不以为然:

  “这有什么好看的!”

  听了这话,他倒是放下了相机,一本正经地问:

  “你看过蝉脱壳?”

  “没有。”

  他便不再理我,转身又盯着那只蝉,每隔上三五分钟,就“咔嚓”一张。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蝉脱完了壳,W君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

  “本人记录下了蝉脱壳的全过程,我很可能是记录这一过程的第一个日本人!”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也有几分兴奋。我忽然觉得,这午夜的“儿戏”,虽然与我们学的哲学专业关系不大,倒可能与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呢。

  “什么时候去?”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许多外国人讲究客套,惯于寒暄,而实际接触起来也不尽然。

  一次,有位中国学生对法国同窗说:

  “有空到我家来玩!”

  这或许只是咱们中国人告别时随口说的一句话,不想那位已经准备走开的法国同学马上转回身来,热情地回应道:

  “我很高兴到你家里去,什么时候去?”

  中国学生显然缺乏准备,虚应了一句:“哪天再说吧。”

  “哪天?明天行吗?”法国同学又问。

  法国同学又问。

  “明天恐怕不行。”中国同学答。

  “

  明天到底行还是不行?”法国同学穷追不舍,脸上始终挂着诚恳的微笑。

  “明天不行。”中国同学已面有难色。

  “那么后天吧?”

  “那就后天吧。”无奈的回答。

  这是一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事。我们毕竟在“模模糊糊”、“模棱两可”中生活惯了,突如其来的“较真”不免让我们措手不及。我发现多数国外留学生是避免使用诸如“也许”、“大概”、“差不多”之类模糊词语的,这是否反映了一种直率、认真、诚实的处世态度呢?

  耐人寻味的致谢

  记忆中有两次接受致谢使我铭心刻骨。

  一次是我在足球比赛中受伤,撕裂了大腿肌肉,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大约后半夜两点左右,我的房门被轻轻叩响,一位瘦削斯文的英国同学出现在门口,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小木盒。他用还不熟练的汉语对我说:

  “很对不起,这么晚来打搅你。我刚从外面回来,听说你受了伤,我想你现在一定很难受。这里有一盒我从英国带来的专治肌肉撕裂的药,效果不错,请你试试吧。”

  尽管他的发音不准,讲的也并不流利,可在我听来,却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人的表达。我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谢谢!谢谢!”

  不想这位英国“绅士”在感动之上又给了我新的感动,他说:

  “其实,我应该谢谢你。”

  “为什么?”我万分不解。

  他似乎有些激动地说:“因为,你是第一个不问价钱接受我帮助的中国人。”说完,便带着十足英国式的自豪与满足转身走了,留给我一个全新的“致谢观”和对人生、金钱、社会的深深思考。

  另一次接受致谢则是使人尴尬和惭愧的。

  在宿舍楼门口,一位法国女同学紧随我之后进入大楼,我马上拉住门,待她进来后才放手。没想到这样一个极平常的举动却引来那位女同学十分夸张的致谢。

  “这还用谢吗?”我笑着问。

  “当然!当然!”她强调着。

  “就为拉了一下门?”我觉得她未免太大惊小怪了。

  “也是也不是。”她模糊了一下。

  “谁都会这么做。”我说。

  “你说得不对!在商店,在食堂,在许多公共场合,我看到许多人不这样做,他们一脚把门踢开,或使劲把门推开,然后像小偷一样闪身进去,不管后面跟上的是老人,还是孩子。可你不是这样,所以我当然应该谢谢。”

  我受到了真诚的感谢,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

????

Number : 7141 

Title :让座之风小考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新闻出版报

Date :1993。8。7

Nation :

Translator :

  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分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立在屋角,听候调遣。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无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美德的机会。有的说:“我们叙齿,你年长!”有的说:“我常来,你是稀客!”有的说:“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实固然是为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表示像在争座。主人腆着一张笑脸,偶然插一两句嘴,作鹭鸶笑。这场纷扰,要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然后急转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无苦恼之相,而往往是显着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地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12个,客人却有14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反正半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确定级别、职位编者)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公共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栅栏,而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可以无须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

????

Number : 7142 

Title :天外会飞来横祸吗

作者 :顾麟

出处《读者》 : 总第 149期

Provenance :科学画报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不能排除的可能性

  经历了6000年的漫长发展史以后,今日的人类文明已进步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现在,对于“人类会不会退回到原始野蛮的石器时代”和“人类会不会灭亡”这一类问题,很多人一定会嗤之以鼻。但是,如果我们抛开某些异端邪教所宣扬的“世界末日”一类的迷信,而以科学的目光来审视这些问题,那就应该说,这样的可能性不能绝对排除。

  一方面,来自人类自身的原因,如爆发一场大规模的热核战争,或者听任目前的环境危机日趋严重而不加以扭转,其结果都将是人类自掘坟墓。

  另一方面,来自大自然的威胁也不能低估。例如,一次极大规模的超新星爆发会使地球遭到致命的放射线照射。在过去6亿年中,地球至少遭到过1次25000伦琴和4次1000伦琴以上的幅射,导致地球表面和浅层生物几乎完全灭绝。

  相比之下,发生可能性更大的威胁来自小行星和慧星等天体与地球相撞。近年来,不少科学家根据多方面的证据认为,6500万年前,有一棵直径约10公里、重127000亿吨的慧星击中地球,导致一场使以恐龙为代表的地球上三分之二生物物种灭绝的大灾变。

  可能性有多大

  地球在其40多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像上面这样的大灾变已经历了多次。就在6500万年前与慧星相撞后,类似规模的事件在3800万年前又发生了一次,再次导致大批生物物种的灭绝。就我们人类而言,由于迄今的文明史很短暂,只有区区6000年,碰上类似事件的可能性确实非常小。但如果以为人类能够永远高枕无忧,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在幽远无度的冥冥太空中,危险或威胁可谓比比皆是。

  1989年3月底,天文学家们吃惊地发现,一颗前所未知的小天体以很高的速度在地球旁边擦身而过。如果这颗直径1。6公里,后来编号为1989FC的小行星晚到6小时的话,就将与地球相撞,从而使人类文明遭到重创。

  1992年9月底,一位日本天文爱好者第一次捕捉到回归的斯威夫特…图特尔慧星的踪迹。11月7日,它在距地球不到1。8亿公里处飞过。据计算,该慧星下一次回归将发生在2126年8月14日,届时其运行轨道将比这一次更靠近地球。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布雷安·玛斯登甚至认为,它将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与地球相撞。由于斯威夫特…图特尔慧星的大小同6500万年前击中地球的那颗相仿,因此一旦真的发生了碰撞,人类就将落得与恐龙同样的下场。最近,玛斯登和其他天文学家重新核对了有关数据。新的计算结果表明,前述万分之一的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