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苛刻

  假如介绍斯蒂芬妮同一位身高6英尺的古董商约会,第二天她就会说已结束了与这位侏儒的交往。只要她坐在电影院里便可以眼睛根本不看银幕,从头评论到尾。

  每时每刻都在挑错的人,朋友们只能离你而去。

  太缺乏幽默感

  对于詹妮弗来说,笑就像是致命的罪恶,与兽行同类。

  当别人听完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后默默擦拭眼角泪水时,她会愣愣地说:“我还不太理解。”

  詹妮弗太缺乏幽默感,给别人讲述任何事情都像播天气预报。她从来不笑,就像同事们说的,从未看到过她的牙齿。所谓幽默感是指一个人站在一旁超然地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总之,不被人喜爱的原因还有许多,只要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就不必担心。多为他人考虑,自己的地位也就建立起来了。

Number:6767

Title:静默的薄暮

作者:何叶

出处《读者》:总第131期

Provenance:《解放日报》

Date:1991。12。12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我静静地候着,晚点的车。站处飘着细细的雨,轻泛微微的冷意,只是那份缠绵,留存在心之深处的一方角落,很久了。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了,车还没来,却没了刚错过钟点的那份烦躁与不安。不知怎么回事,每次出来,归去时,总搭不上准时的车,仿佛是命定的,于是,平静了许多,就如同悟道一样。

  虽然,我是多么急切地盼着回去。

  我竟然没有长大,无论是远涉千里之外,还是就近走一走,只要出来,就惦惦切切,思思念念放不下回家的念头。葡萄是否生出了藤蔓?白色的蔷薇是否凋零了?可爱的小猫咪是否又胖了一点?尽管一切依旧,甚至连我放在桌上的稿纸还是那个样儿,卷着一个角,而我还是匆匆地来去。

  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牵挂,平日的那些潇洒哪去了?是否化成秋叶,一片片,一片片托付给风了?雨了?

  想想自己有时一遇到烦恼的事,不舒心时,就希望一个人跑得远远的。找一间屋子,一个人住着,拥有一个怡然真实的自我。就像满山随意而生的小草一样,无论多么的卑微,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一席土地。但我真的能做到这样吗?

  车依然没来,但我知道,它在远远的那个地方,正勉力地接近我。它也一定知道,在前面的那个车站,我正等待着它,在经历之后,在浮躁之后,默默地立在站牌下。

  尽管雨路泥泞。

  站久了,小腿很酸,变换一下姿势,突然感到一种无法解释的从容,一种言语传不出的闲适。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忙,晨昏,日夜,忙得很疲倦,很乏力,很讨厌,似乎有许多事来不及做,非赶着点不可。

  不由想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能人对一个庸人说:“我很累,什么事都必须自己去做,真不知我死后他们会乱成什么样子?唉!”庸人对这个能人很同情,却分担不了什么。许多年后,能人死了,庸人去赶丧,却发现,一切都没变,只是能人永远躺着了。

  真的,我们中间许多人都太高估了自己,其实,生时就应该以生的立场去享受生的烦恼,生的美妙,人生最可贵的是生的过程,是忙碌与安闲掺和的旅行。现在,我竟然有了这一空隙,可以什么都不必做,什么都不必忙,这又是何等的神怡惬意呢?

  望着焦躁的同行者,我多希望能将我所要想说的告诉他们,不要错过这静默的薄暮,珍惜这难有的平和安宁的美丽。然而,一向孤独的我,只能轻轻地摇一下头,再摇一下头。

Number:6768

Title:考验

作者:素素

出处《读者》:总第132期

Provenance:《新民晚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生命的最高点,或是事业上功成名就,或是感情上美满幸福,但你想到没有,每个人都注定要从这一点降落。人们往往难以承受这种心理落差,本能地渴望生命永远绚烂。

  由绚烂归于平淡实在是人人必经的考验,也是对人而言最难战胜的考验。

  并非服不服输的问题,盛与衰的转换本是自然的更替。

  既然如此,就应该泰然处之,并不是消极地承认现实,从此沉沦;而是真正了悟到:绚烂是我,平淡同样是我。事实上,绚烂与平淡都只是外界的一种评判,而做人的意义与乐趣并不会因为外界的评判而变质。

Number:6769

Title:一件婚纱裙

作者:A·卡西莫夫

出处《读者》:总第132期

Provenance:《中外妇女文摘》

Date:1992。

Nation:

Translator:万生云

  这是战争年代里我所经历的事,每每回想起来都令我激动不已,使我更加热爱周围的人们,珍惜今天的生活。

  长时间的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人陷于贫困,我的家也是一样。终于有一天,一直最大限度抑制和隐瞒着自己的绝望的妈妈,叹着气说:

  “孩子,我们再也不能没有面包而仅靠干果生活了。”

  每一天,战争都带来许多可怕的不幸和痛苦,许许多多的家庭都失去家庭生活的支柱。我的姐姐斯卡纳和我就是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长大的。自然,所有生活的负担也就完全落到我的妈妈一个年轻寡妇的身上。

  在似乎回想什么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我那件婚纱裙我结婚的纪念,生活中最幸福日子的纪念。好了,它能做什么用呢?孩子……”她坚持把长裙给我,让我同姐姐到一个叫诺日斯罕的地方去换粮食。

  这时,我感到非常惶然和困惑,不知对她说些什么。起先,我打算紧紧地拥抱和亲吻母亲,但是,母亲的失声恸哭令我震惊。她告诉我,在我出发前不准哭泣。我尽量像一个大人那样,保持着镇静。

  妈妈相信,只要她拿一杯水洒在我们走后的路上,就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祝你们一路顺风。斯卡纳,我恳求你,一定要照顾好你的弟弟。”母亲哽咽道,“把婚纱裙换成你们可以换成的任何东西。”

  “换成你们可以换的任何东西”,这意味着如果不能换到粮食,我们就不应该回家。

  出了诺日斯罕车站,姐姐和我去了离车站最近的村庄。在那里,我们遇到一个非常善良和蔼的妇女,并去了她的家里。

  斯卡纳拿出了包裹,然后说:

  “这就是我们带来的东西,也许您会喜欢它,我们必须把它换成粮食。”

  “噢,它太精致漂亮了。”房主一边说,一边仔细地翻看着婚纱裙,“如实告诉我,它被穿过吗?它的主人在哪儿?”

  她不停地把婚纱裙在两手之间翻来倒去,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它,并自语道:

  “如果允许的话,我想试穿一下,看它是否合身。”

  这位妇女一穿上它,整个屋子看起来顿增光彩,就像一个漂亮的新娘穿着专门为她缝制的结婚礼服走进房间一样。

  我努力去想象我妈妈做新娘时的情景,这件婚纱裙穿在我妈妈身上时会这样光彩照人、这样的合身吗?最大的可能是,当我的妈妈试穿它时,也这样站在镜子的前面,满怀幸福地欣赏自己。我还想到,我将像它的原样那样,把它保存下来,让它像原来这样崭新、雅致,在我儿子结婚时,我会向他讲述这件凝结着长辈深情的婚纱裙的经历,然后,按照传统,我将把它交到我的儿媳妇手中……

  这时,那位妇人打断了我的思绪。她说:

  “孩子,我可以给你一袋大麦、玉米和小米。”

  斯卡纳和我同意了。这位妇人从厨房拿出一个厚实的平底盒子递给我。我把盒子中的粮食分成两半,把一半装进了口袋,看到这个情形,斯卡纳笑了。

  火车很快就要到了,我们不得不离开。于是,我们扛起我们的东西,与热情的女主人真诚道别。

  离开女主人的房子不远,我们听到了女主人颤抖、不安的声音:

  “亲爱的,等一等,别走!”

  我非常恐慌,担心她是否已经改变了主意。

  当她走到我们身边时,焦急地说:

  “孩子,说句心里话,请你们拿着这件婚纱裙连同粮食回家吧。告诉你们的妈妈,在诺日斯罕你们也有个妈妈,这是她送的礼物。如果这里能够和平,我的丈夫和儿子能从战场上平安地归来,我宁愿变得穷一点。”

  我几乎要放声大哭了,斯卡纳也非常感动。于是,她用带着颤抖的声音说:

  “祝你们好运,愿你们所有的期望都变成现实。”

  妇人紧紧地拥抱和亲吻了我们……

  向她道别后,我们急匆匆向车站赶去,一路上谈论着这个善良的乡村妇人。

Number:6770

Title:把命运转换成使命

作者:邬如昆

出处《读者》:总第132期

Provenance:《800字精致小品》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齐弗的故事。

  西齐弗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对他的惩罚是:要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齐弗都费了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齐弗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齐弗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大神要惩罚西齐弗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

  可是,西齐弗肯认命。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大神都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西齐弗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

  再进一步,当西齐弗努力地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显得非常的平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不会失业,明天还有希望。

  大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齐弗,就放他回了天庭。

  西齐弗的命运可以解释我们一生中所遭遇的许多事情,西齐弗的努力也可以是我们努力工作的写照,但是,西齐弗能把命运转换成使命的方式,是否亦是我们的生活模式?

  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认同自己的存在,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个人能透视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命运,更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更困难的,则是把命运转换成使命,因为,使命的含义要超过神话中的内涵,它不但要替自己的存在谋求出路,它还要在感受到失败痛苦中,去替人类、替世界创造快乐与幸福。

Number:6771

Title:许世友被囚记

作者:衡学明

出处《读者》:总第132期

Provenance:《追求》

Date:1992。

Nation:

Translator:

  这是许世友同志逝世后,在他的档案中发现的材料……

  1937年1月中旬,许世友所在的红大一队驻在延安城内的原师范学校。3月中旬的一天,传来了西路军失败的消息。许多在抗大学习的红四方面军学员失声痛哭。许世友“心疼得两顿没有吃饭。”西路军的失败,当时被认为是张国焘分裂主义的一大罪行,从而点燃了清算“国焘路线”的导火索。抗大开始有组织地揭批张国焘。

  一天,抗大师生坐在城隍庙前的广场上,开会斗争张国焘。毛泽东、张国焘和其他在延安的政治局委员,都坐在队前的一排桌子后面。

  会议开到一半,许世友的“师弟”钱钧站起来发言,揭发张国焘的生活问题。钱钧的话还没说完,张国焘一拍桌子,站起来说:“同志们啊,我是搞马列主义的,怎么能搞这个呢?这是对我的污蔑!”

  “妈那个×,你还赖帐!”钱钧冲上去,脱下一只鞋子,对准张国焘的脸打了一记,把张的眼镜从中间打断了。

  “毛泽东,他竟敢打人,我抗议!”张国焘捂着脸大喊。

  毛泽东这才注意到张国焘挨了打。这时,钱钧已回到原位,坐在地上了。

  “谁打的?”毛泽东在台上高声询问。

  “报告主席,是我打的!”钱钧立正,朗声回答。

  “打人怎么行呢?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报告主席,下次改正!”

  斗争会又继续进行了。然而,许世友的心情却难以平静。他想到张国焘的严重错误,但是,他不同意那些说张国焘是逃跑主义的观点,更不能容忍那些对红四方面军的无理指责……

  第二天上午,在抗大一队的批判会上,有些人又把张国焘的问题与红四方面军扯在一起。许世友听着听着,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来说:

  “……怎么能说张国焘是逃跑主义呢!中央就没逃跑?中央红军不也从中央苏区撤出来了吗?如果说逃跑,应该都叫逃跑……”

  许世友滔滔不绝,把埋藏在心底里的疑虑和不满,一古脑儿地往外倾泻。

  “许世友,你这是反对中央!”

  “不准你胡说八道!”

  有人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坐在队列里高呼。

  喊声打断了许世友的发言,气得他暴跳如雷。

  “我反对中央?我是托洛茨基?我是土……”许世友忽然说不下去了,双手紧捂胸膛,口中喷出一道殷红的鲜血……

  许世友住院期间,抗大的“斗争会一天比一天开得厉害”。他说:“这时,四方面军的营、团、师、军级干部来看我的病,没有一个不哭的,一连这样3天,尤其军级、师级干部的哭,对我影响很大,过去都是老同事,都感觉没有出路。”

  面对这些痛哭流涕的战友,许世友内疚得连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口。当初,是他力排众议,坚决把红大和党校学员带到了保安,没想到会出现这么一种结果。现在大家虽然没有埋怨他,但他却受到了强烈的内心谴责。

  一天上午,詹才芳、王建安、吴世安等人来看望许世友,又是泪流满面。许世友考虑了一下,说:“回四川找刘子才去!他们还有1万多人,又是我们的老部下,巴不得我们去哩。”“在这里天天说我们是反革命,还要枪决!我们到四川去打游击,叫他们看看我们到底是不是革命的!愿去的就走,不愿去的也不要告诉中央!”

  大家举手赞成。计划在秘密中顺利进行。愿走者越来越多。

  在这关键时刻,许世友的老战友、前红四军政委王建安突然醒悟了,报告了抗大保卫处长。这位处长大惊失色,赶紧报告了抗大政治部副主任莫文骅。莫又找到了校长林彪。林彪指示:“这事对任何人都不能讲,不许声张!”林彪立即向毛泽东当面汇报。毛泽东下令:“全部抓起来!”

  这是许世友一生中第三次被捕入狱:第一次在吴佩孚部队,他一脚踢死了一个为非作歹的老兵痞,被关进了北洋军阀的监狱;第二次是在国民革命军,连里的两名班长抢劫民财,他因受株连而被关进了国民政府的监狱,这一次是以“组织反革命集团”罪,被关进了共产党的监狱,而且囚禁的时间比前两次都长。关押1个多月了,只审讯了1次。

  那是被捕的当天下午,他被带进一间审讯室,在平静的气氛中接受了审问。

  “你们为什么要密谋出走?”

  “他们说我们是军阀、土匪、还要枪毙。我们要到四川去再打一块根据地给他们看看。”

  “张国焘知道你们要走吗?”

  “我没告诉,他怎么知道?”

  “这次行动是不是你策划的?”

  “一切计划都是我做的,跟其他人没有关系。”许世友对着上衣口袋呶呶嘴巴,“喏,给毛泽东的信也在我身上,你们拿去看吧!”这是一封打算在出走那天寄给毛主席把详情向他报告的信。

  在这度日如年的30多天里,许世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天,他爱人给他写来了一封信:我恨你!我决不爱一个反革命分子!我坚决要求离婚!

  6月中旬的一天,举行了公审大会。许世友受到的处罚是:开除党籍,撤销军长职务,判刑1年。

  一天,抗大警卫连在清算“国焘路线”时,有几名战士围绕“究竟是毛泽东的学问大还是张国焘的学问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是政治觉悟不高的极端表现,遂对那些认为“张国焘学问大”的战士进行了批判。

  此事传到善于举一反三的毛泽东耳中,立即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毛泽东诙谐地说:还是张国焘的学问大呀!张国焘在批判毛泽东时,没有批战士,毛泽东在批判张国焘时却连战士都批了。

  于是,他立即着手纠正反对“国焘路线”中的扩大化问题“决定只批张国焘的错误,不能批对张国焘路线本来就不应负责的四方面军干部,更不能去批战士”。

  公审大会后不久,毛泽东托人给许世友捎去一条哈德门香烟。徐向前刚到延安,他就叫徐向前“去看看许世友等人,做点工作”。做了这些铺垫之后,他又亲自找许世友谈话。

  那是7月上旬的一个天气闷热的下午,毛泽东微笑着走进关押许世友的牢房。

  “世友同志,你们写给我的信我看过了,我想当面听听你的意见。”毛泽东站在炕前,和蔼可亲地说明来意。

  许世友坐在炕上,一声不吭,埋着头抽烟。

  “哈哈哈,看来你的气不小啊!”毛泽东脱了布鞋,像许世友一样盘腿坐在炕上,“看到你抽烟,我的烟瘾也来了。世友同志,能不能给我一支?”

  “烟本来就是你的,你要抽就抽!”

  在吞云吐雾中,毛泽东讲了许多道理,说明张国焘的错误。许世友不说一句话,只是侧耳倾听。谈到草地分兵这一段,他却突然开口,甚至和毛泽东争起来了。

  “那是你们自己要走的嘛,当时要是徐总下命令,我就会带部队把你们挡回来!”许世友直言不讳地说。

  “我们中央首先要感谢向前同志,当然也要感谢你这位军长,是你们按兵不动,给我们放了一条生路。但是我们单独北上,也是迫不得已的嘛。如果跟张国焘南下,那就会碰得头破血流,哪会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呢!”

  毛泽东接着从战略上分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