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留给愿意和我们配合的人的!”李信毫不让步。
此时人群中一阵骚动,几个年轻人站起来,争先恐后的喊道:“我配合,我带路。”
李信看了看那几个年轻人,又看着那个中年,问道:“你看他们行吗?”
中年人无奈,一拱手道:“好汉爷,我来配合您,七里岗的那些好汉都认识我的。请您再给大伙儿分些粥吧,大伙儿之前都是每天一顿饭,饿的狠了。”
“你们有没有意见?”李信又问那几个站起来的年轻人。
那几个年轻人虽然看着锅里的稀饭还那些烤肉不断的吞口水,但是都点点头,缓缓的坐下了。
“给他们盛饭!”李信一摆手,命令道。
那些边兵们都看李牟,李牟生气的吼道:“这是我四哥!今后这里他当家!他的命令只管遵从!要是有人拿乔摆谱,可别怪我不念兄弟情分!”
边兵们也不多话,立刻开始动作起来,让那些流民排队打饭。
第16章 突袭贼巢()
在去七里岗的路上,李信和流民中的那个管事的中年人走在一起。
“你是这些人中的话事人?”
中年人卑微的点点头,道:“小人之前是甲长,还是王家的族长。可是这几年征税收粮催逼的太紧,弃地而逃的不在少数,官府就找我们来包赔。家里的两百亩田地,两年间就只剩下三十亩了,家财也没有剩下多少了。可是官府还是催逼不休,我也就一狠心,和族人邻里们逃了出来,大家聚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这里面都是你们的人?”李信看了看队伍中这三十多人,问道。
中年回道:“也有其他地方的人,不过我们人多,自然也就和我们同进退了。”
李信微笑着点点头,道:“王族长怎么称呼?”
“不敢当,”中年人赶紧躬身说:“小人叫王德江,字润雨。小人五行缺水,就得了这个字。”
“要是有一片地给让你们去种,你觉得怎么样?”李信突然问道。
王德江抬眼看一眼李信,之后自嘲的笑道:“好汉爷说笑了,我家里还有三十亩地的,连同那贱卖出去的那两百亩田,都荒着呢。有地种又怎么样,还不是要交赋税?还是让它荒着吧,省的费力气。”
李信没有说话,他此时才知道农人们对于税收政策恐惧到了什么程度。要改变这些,只能之后慢慢来了。
这一路上都是荒地,只有一大片靠近小河的连片的土地是没有枯草的,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周王的田庄,所以还能正常的种植。藩王的田庄,没有人敢去收税。不过藩王也不是什么样的土地都要,要靠近的水源的才收,现在大旱,王府可是不想出钱修水渠。
到了七里岗附近,从路旁的枯草里钻出一个人来。
“王德江!”那人缩着手,用发亮的袖子擦着鼻子,到两辆大车旁转了一圈儿,不满的问道:“怎么就你们这些人?!大当家和二当家呢?下山虎他们呢?”
队伍停了下来,王德江谦卑的说道:“都跟着大当家去县城里了,就让我们带着东西先回来了。”
“妈的!”那个流贼口无遮拦的叫骂道:“下次老子也要去劫道!这个守寨的活儿谁愿意干谁干!都******去县城寻快活去了!”
他骂了一气,来到李牟的面前,疑惑的说道:“你谁呀?怎么看着面生?”
这也难怪会被发现,在一群绵羊当中有几只虎狼,怎们也是藏不住的。
李牟没有说话,用眼角看李信。李信觉得这么长时间没有其他人出来,应该是没有其他的守哨人员了,于是手掌向下切,示意李牟解决掉。
过程也简单,李牟突然出手,用平屈的指关节突然击在那流贼的咽喉上。“咔嚓”一声微弱的响声,那流贼就眼睛瞪得的溜圆,双手捂着脖子,大口大口的吸着空气,却是一点儿空气都吸不进不去,缓缓的倒在了地上。
人群没有什么骚动,虽然他们也许还没有亲手杀过人,但是看见的死亡却是不少,他们已经麻木了。
队伍收拾一下,把流贼的尸体藏在荒草中,又继续前进。没一会儿就来到了七里岗。这里只不过是一个大一些的山包,在山顶上立着一个寨子,石块儿垒成的简陋寨墙,木栅栏式的寨门。
只有一个流贼在外面缩手缩脚的守着,其他人都在屋里暖和呢。
“怎么才回来?”哨兵问了一句,看也不看来的是什么人,就转身回屋子去了。
李信一阵兴奋,心道:“这可是得天之助,进入寨子一点儿阻拦都没有。”他一挥手,几个边兵拿着兵器快速的冲进了寨子。
此时突然从一个屋子里出来了七八个流贼的骨干,原来那个哨兵是回去叫人来接收东西来了。此时出来的这些人,只有三四个是带着刀的,其他都是空着手出来的。他们一愣,看着提着兵器的一伙人向他们冲了过来。
“什么人?!”一个流贼终于反应了过来,大喝一声。可是他刚喊完,一支羽箭就射入了他的额头。拿着刀的流贼凶悍的扑了上来,没有拿着兵器的,则是转身想要回去取兵器。
叮叮当当的兵器相撞的声音,还有各种吼叫和叫骂声响了起来。
李信此时已经没有了射箭的角度,他只好跳上了一堆柴火堆上,但是此时双方已经纠缠在一起了,他也只能看着。
那些边兵还真不错,到底是祖祖辈辈都是军人出身,只要是一直待在军中的,功夫都不弱,几个人还能有效的配合一下。
流贼中也有两个功夫还行的,在前面拼命的左支右挡,给屋里的其他同伙争取时间。可是到底双拳难敌四手,一会儿功夫就被砍倒了。
之后边兵们冲了进去,屋里传来了兵器相撞的声音,但是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怎么样。
“进去帮忙!”李信对还在门外的李牟命令着。他现在可只有这十来个班底,要是遭了埋伏,损失太大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二哥,你去其他屋子看看!”
李仲知道自己的长枪在屋子里不好施展,于是把长枪放在地上,拎着一把腰刀开始搜索其他房屋。
“王德江!”李信继续指派道:“你带几个人,去安抚好你们的家眷!让他们待着不要动!”
李牟终于进了屋里,李仲也开始了对其他屋子的搜索,王德江则是在外面大声的喊着,让他们的家眷全都呆在原地,不要乱动。
一会儿之后,站在柴火堆上的李信看到李仲缓缓的退了出来,一个流贼用刀架在一个女人的脖子上,缓缓的前进,嘴里喊道:“你们是谁?!我们大当家呢?!”
李仲继续后退,让出了门口的位置,让那流贼站在了门口。
“嘣”的一声,在听到流贼的喊声之后就已经来开弓的李信,终于将蓄势已久的羽箭射了出去。羽箭从流贼的额头穿了过去,“咚”的一声扎在了屋子里面的后壁上,带血的雕翎剧烈的晃动着,将上面的鲜血甩在了蹲在屋里的人的脸上头上,一阵又一阵的尖叫此起彼伏。
第17章 诱之以地()
此时李牟也出来了,然后有两个边兵被扶了出来,不过都是被砍伤的,而且穿着厚厚的棉衣,伤的不重,只要止血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把所有屋子都搜一遍,看有没有藏着的了。”李信握着弓,吩咐道。
边兵们散开来,两三个人一组,小心的进每个屋子查看。李仲和李牟也同样进行着搜索。一会儿之后,众人再次汇合,没有发现其他藏匿的了流贼了。
李信背上了弓,从柴堆中下来,让王德江去把他们的家眷都叫出来。等了好久,那些畏畏缩缩的妇孺老弱才集合起来。但是奇怪的是,他们自觉的分成了两堆,一伙人数很多,而另一伙则是很少,以年轻女人为主。
“你们去找你们的家眷,在东面站好!”李信对跟他回来的流民青壮命令道。
青壮们得了命令之后,就乱哄哄的过去,和自己的家人团聚,然后才乱哄哄的向东面过去。但是那一小堆年轻女人中却是没有人理会,她们都是低着头,相互依偎在一起。
李信将王德江叫了过来,问道:“这些人是怎么回事?不是你们的家眷?”
王德江解释道:“这是那些流贼的家眷,有些还是强抢来的。”
“嘿嘿嘿。”几个站在李信身后的边兵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李信回头看了一眼,呵斥道:“肃静!要是有犯奸淫之罪的,斩!”
虽然李信不是他们的上司,但是今天的表现还是赢得了他们尊重,至少他们觉得这个白面郎君不是只知道瞎指挥、争功诿过的文官监军。对于李信的指令,他们还是能听一些的,都收了声音,但还是肆无忌惮的盯着那些流贼女眷看。让那些年轻女人更是害怕的微微发抖。
“看好你的人!”李信对李牟命令道:“要是犯了错,犯错的杀头,你挨军棍!”
李牟小声的辩解道:“她们现在寡妇失业的,生活也艰难,弟兄们不过是照顾她们而已。”
“要是娶了做正经娘子,我没意见,要是当窑姐儿来待,绝不容情!”李信大声的呵斥道。
“道貌岸然的小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出来,大声的骂道:“别在这里装模作样了!你们就是一帮土匪!贼寇!我儿替天行道,聚民结寨,保一方平安,却是被你们这些贼人给害了,真是天理难容啊!”
李信不知道这是谁的母亲,但是一听就是个不分黑白的主,“还替天行道”,“保一方平安”,说的他儿子好像是正义的化身一般。可是他们强抢民女,劫掠乡邻,完全的土匪行径,她却是一点儿都看不到。
“闭嘴!”一个叫黄得胜的边兵呵斥道:“将军没让你说话!”
老妪继续大声的叫骂道:“老太婆就是要说!你们把我儿弄哪里去了?!”之后突然坐在地上,一边嚎哭,一边叫骂道:“老天爷啊!你睁开眼看看吧!好人不长命啊!”
李信皱眉,对王德江吩咐道:“让你们的家眷过去两个人,把这个老太太弄到屋里去!”
王德江赶紧吩咐两个中年妇女去做,那老太太被拖拽着一路叫骂着回到屋里,但是骂声依然不绝,好像李信他们真的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一般。那些流贼的其他家眷都没有动,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李信觉得那老婆子的声音小了,才大声的说道:“一会儿给你们登基户口,每家有一人加入我的军中,就可以分发十亩良田。”
那些流民并没有出现什么异样,只是站在那里,缩着手,静静的听着。
李信继续说道:“田亩的出产,我收三成的籽粒钱,收实物,不用换成银钱!”
下面的流民还是静悄悄的,看着前面的傻子许着诺言。
李仲有些着急,轻声的问道:“行不行呀?完全没有反应呀。”
李信没有回答,继续大声的喊道:“朝廷的税赋,加派,你们都不用交,这些我来解决!田地出产的七成,都是你们自己的!”
“真的假的?”
“还有这么好的事情?”
“朝廷的税收和摊派,说不交就能不交?”
……
哄的一声,下面的流民们终于开始议论起来。有的是相互之间悄悄的交流,有的则是大声的提问,可见土地的吸引力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相当大的。
李信压一压手,让流民们安静。站在他身边的王德江也赶紧给族人们示意,慢慢的,流民们终于安静了下来。
“种子农具,我来提供。”李信大声的说道:“你们只管种地就是了。就算是最后我失言了,没能顶住官府的压力,你们继续扔下田地逃跑就是了,也就是浪费了一点儿力气而已。可是我的承诺要是成为现实了,你们就能将田地出产的七成留在自己手里了,这个买卖你们自己考虑,看划不划算?”
“您说的是真的吗?”王德江也是动了心,颤声问道:“种子农具都是您来提供?只收三成的籽粒钱?还是收实物?”
李信大声的说道:“没错!种子农具你们不用操心,收三成的籽粒钱,收实物,剩下的七成都是你们自己的,谁也拿不走,官府也不行!但是,只有家中有人加入我的军中,才能有田地耕种,出一丁,才能有十亩地。”
流民们继续纷纷的议论,李信索性让他们自己讨论去,给他们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是同意的,就登记造册。要是不同意的,那就离开队伍,自生自灭。
等流民们都散开了,那些流贼的家眷们还站在原地。李信皱眉道:“你们也一样,要是没有男丁,就给军兵们做衣服鞋袜。也是自愿,你们自己去商量吧。”
等所有流民都离开了,李信他们也进了大门口附近的一个小屋子里。
“你疯了吗?”李仲低声的问道:“提供种子农具,还有秋收之前的口粮,你哪里弄这么多的粮食?”
李信自信的一笑,说道:“二哥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
第18章 称号李岩()
这天晚上,李信没有回去,留在了七里寨中,和边兵和流民们一起过了除夕。
这个除夕没有烟花爆竹,只有面饼还有稀饭,但是管饱。还让女人们包了一些饺子,萝卜白菜馅儿的,每人能分到两三个,算是把年过了。
而跟着李牟过来的边兵们,则是每人额外有一碗酒,还有烤肉。李信带来了三坛子酒,足够他们喝的了,但是李信却只能让他们每人喝一碗,解解馋就行,不能影响了他的计划。
他们这里静悄悄的,但是在县城里却是依然热闹,鞭炮,烟花,灯笼样样不缺,大户人家中,酒肉珍馐,歌舞戏曲,依旧如故。
次日,大年初一,李信就开始登记人口,统计兵员,结果却是让李信大失所望。这里总共有四十多家,小两百口人,愿意留下来种他的地的,却只有十六家而已,而且基本都是王德江一族的人。其他的人家,都信不过李信的承诺,不想把自家的青壮送去当兵。
李信也不强求,把愿意留下来的人登记造册,之后就把没有登记的人撵出了寨子。不过李信还不算狠心,每人给了他们二斤粮食,之后怎么样,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但是这些人家,只有几家扶老携幼的离开了,继续他们的逃亡之路。而其他的人家,则是没有走远,在废弃的村子中住了下来,想要留在这伙强人的旁边,寄希望能够得到这个心肠还算慈悲的‘李公子’的庇护。
让李信意外的是,那几个土匪的家眷,也都选择留了下来。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她们基本都是被抢来的,回家是肯定不可能的了,更可能是她们连家也没有了。像她们这样的弱女子,离开这里也只能是另一段苦难的开始罢了。
“四哥,”等众人散去,他们兄弟回到屋里之后,李牟有些着急的说道:“这也太少了吧!才十六家,十六个人,再加上咱们,还不到三十个呢!”
李仲看看也是脸色不好看的李信,劝慰道:“兵贵精而不在多嘛,不要着急。”
李信终于开口道:“是少了点儿,他们还是信不过咱们。”
“照我说,咱们还是把人都留下来,先把青壮挑出来练几天,然后带着他们去把附近的土匪和流民都收拢收拢,用不了多少时间,几万不敢说,几千人马还是不在话下的。”李牟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仲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对李信劝道:“二弟,要不,就按堂弟的办法来?这要是有官军来围剿,咱们可是挡不住呀。”
李信想了想,摇摇头,道:“只能按一半的来,咱们等训练一下这些新兵之后,就去把附近的土匪还有流贼扫一扫。”
他停了一下,接着说道:“但是,还是按照我的规矩来。想要吃饭,想要有地种,就得有丁壮加入咱们!”
李牟发着牢骚:“这样有什么用?能有几个人呀?”
“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年时间嘛,”李信站起来,拍拍李牟的肩膀,笑着说道:“忍一忍,一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先去训练那些新兵,让他们知道服从军令。”
李牟无奈的点头,转身离开。
李仲担忧的说道:“这样会不会影响队伍的发展?”
“流贼的方法倒是简单,可是这么些年,二哥你也看到了。他们只会让世道更乱,只会让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李信毫不妥协的说道:“我们试一试,也许有新的办法呢。”
李仲摸摸胡子,最后提醒道:“要是失败了,咱们会把李家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的。”
李信淡淡的一笑,戏谑的说道:“这还不简单,现在的流贼土匪,哪个不是有一个诨号?咱们也弄一个好了,谁也不知道咱们是谁。”
“曹操、刘备?一条龙、一斗谷?闯王、八大王?”李仲快速的说着:“那咱们取个什么样的呢?”
“李岩。”李信张口就来:“我就叫这个,以字行世。”
李仲正在想他要起什么诨号,听到李信的话,有些惊讶的说道:“那我就用李峰?”
李信摇摇头,否决道:“二哥,这个事你可不能偷懒了。要是你也用表字的话,咱们都是山字边,很容易让人看出来的。”
李仲想了半天,发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里的人名已经被多如牛毛的造反大军给用过了。但是他又不想用很恶俗的某某王的名号,他不知道要给自己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号。
“二哥,你慢慢想吧,总有合适的。”李信站起来向外走,说道:“咱们需要一个名号的时候,还要一段时间呢,不用着急。”
李岩(之后李岩和李信就是同一个人)在之后的几天里都没有回县城,而是一直呆在七里寨。训练新兵的事情还不着急,他现在要做的是,开始在周围的荒废的田地中划出一百六十亩,兑现给那十六家愿意追随他的人家的诺言。
十六家,每家都是只有一个青壮参加李岩的军队,哪怕是家中人口最多的王德江,也只是派出了还没有成亲的三儿子做丁壮。
至于那些荒田,反正原来的主人已经逃跑掉了,应该是不会再回来种植了。不过就算回来了也不要紧,以李信他们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