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刚说完,马士英就立刻骂道:“一派胡言!左良玉就是你们东林招来的!你们根本就是一伙儿的!左良玉打进南京城,你们都能继续高官厚禄,可是我们君臣却是不免横死!要死,也是大家一起死!宁可死在李岩的手里,也不能死在你等的手里!”

    这就不是不要斯文的事了,简直连面皮也不要了。不过也可以理解,要是真的让左良玉进了南京城,那他和阮大铖等人几乎是必死无疑了。所以这个时候也不讲什么风度了,还是活命要紧。

    “荒唐!”大学士王铎不满的呵斥:“大殿之上,陛下御前,怎能如此粗鄙!”

    马士英不为所动,继续叫骂:“粗鄙也比无耻强!他们借着江北的由头,想要拖住朝廷的手脚,好让左良玉能长驱直入。你们休想!我早已经下令了,高杰和刘泽清不日就会渡江南下,驻防芜湖、太平,誓死阻挡左逆东进!”

    “血口喷人!”

    “欲加之罪!左良玉是清君侧!不是反对陛下!”

    几个大臣都是出言驳斥,极力否认左良玉是造反的。不管他们心中是怎么想的,朱由崧现在毕竟是皇帝,他们所受忠君爱国的教育,以及天下舆论,都让他们不敢担负逼迫皇帝让位的名声。

    朱由崧此时却是十分无奈,现在是三股势力同时向南京而来,江北是李岩,江南是左良玉和李自成。左良玉和李岩来了,他肯定是皇位不保,性命可能会有危险,但也不一定真的会死。可是李自成来了,那他是非死不可了。对了,江西方向还有张献忠呢,也是一个要他命的贼寇。

    所以他现在也不想把东林党人得罪死了,要是能把左良玉稳住,甚至是让左良玉能回头同李自成死战,那他不但性命无忧,皇位也能保住呢。

    于是他终于出声:“好了,不用吵了。”等下面的臣僚们都安静下来,他才继续说道:“那么诸位,你们能不能劝左良玉回心转意呢?只要他幡然悔悟,继续为朝廷效力,朕既往不咎。他有什么要求,也可以尽管提出来,朕一定酌情解决,在粮饷上,也会对他更宽裕些。”

    此时的东林党人却是都不敢说话了。一个是左良玉真的没有联系他们,他们也未必能说的上话。他们与左良玉之间,不过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相互利用关系而已。再一个,刚才还信誓旦旦的说马士英胡说八道,这个时候,也不能应这个声。

    朱由崧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无力的说道:“那这样好了,高杰和刘泽清两部,先调一镇人马过江,留下另一镇在江北。之后就看情况,江北危险,就调部队去救援江北。要是上游危急,就去增援上游。”

    众臣还没有答应呢,阮大铖赶紧出班,躬身道:“陛下,给两位高、刘两位将军的调兵指令已经发出去了,恐怕已经追不回来了。”

    朱由崧和其他众臣们都是无声的在心中叹息。四镇兵将有多骄横跋扈,他们心里都清楚,这兵部文书一下,而且这命令又合乎高杰和刘泽清的意愿,那朝廷还真是没有什么办法。而且高杰和刘泽清南撤的意愿还是很强的,刘泽清在淮安有一座修了一半的富丽堂皇的府邸,看着是要在淮安常驻了。可是李岩的部队一南下,刘泽清一点儿犹豫都没有,直接不战而走,向南撤退。

    朱由崧此时终于明白,江北肯定是守不住了,至于南京能不能守的住,那也是没有什么信心。而清国对李岩的牵制,现在看来也没有多大作用。

    虽然他们同清廷达成了协议,可是往清国运的粮食,茶叶,丝棉,铜矿,金银等货品,这次都是从郑芝龙那里调的。但是郑芝龙的意思也很明白,运一次那是给朝廷效忠,以后要是再运,那可就是生意了。而朝廷的水师偏偏对郑芝龙庞大的船队没有丝毫办法,只能想办法加派税收,把给清国的东西,还有给郑芝龙的运费给准备好,要不然同清廷的联盟可能又要泡汤了。

    “该准备后路了。”朱由崧此时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自从从洛阳逃出来之后,他就对危险十分敏感,他绝不允许自己再次陷入敌人的包围中,那种绝望,他再也不想尝试了。

第六百五十八章 应对果决() 


    淮安,刘泽清的豪宅大院中。

    许定国已经被软禁在中间的小院儿两天了,他倒是没有多少紧张,不过是十分生气。

    黄得胜照例在傍晚的时候进来,来看一下被他软禁起来的许定国。他是在发生入城抢掠事件两天后,以邀请许定国来刘泽清的豪宅中宴饮的名义诓骗过来的。他知道,对于这些不知道遵守纪律的降将,李岩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许定国穿着常服,坐在桌旁喝茶。本来他是想喝酒的,可是黄得胜连酒都不给他提供,这让他更加生气。他抬眼看看进门的黄得胜,轻蔑的问道:“这才两天,李大元帅应该还没有消息吧。”

    黄得胜自己坐了下来,笑着说道:“消息刚到,我特地来通知你的。后天你就能出去了。”

    “哈哈哈,”许定国大笑一阵,之后才说道:“还是李大元帅气度恢宏啊。多大个事呀,不就是抢了些东西吗?这里是刘泽清的驻防地,抢他也是应该的。没有这些钱财女子勾着,哪个愿意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来当兵呀。”

    “是把你押解回开封。”黄得胜笑眯眯的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许定国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不相信的问道:“押解?”

    黄得胜还是笑着说道:“没错,不但是你,还有你手下五个营官,以及他们的亲将。”

    “什么意思?!”许定国厉声喝问。

    黄得功淡淡的回道:“兵将分离,参与劫掠的兵将就地处置。杀人者,奸淫者,皆斩;抢掠者,财物追还,发俘虏营做工赎罪。其他人等,就地整训,该遣散的遣散,能留下的,回营重练。”

    许定国气极反笑:“江南还有多少与你们敌对的兵将?李大元帅难道真的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他今天办了我许定国,明天,就会有数百万大军与你们死战到底!我不信李大元帅会如此不智。而且,你后天押我们离开,就不怕我麾下的军兵兵变吗?那可是六千征战多年的精锐之士。”

    “你说的两个问题,我们都不怕。”黄得胜悠闲的饮一口茶,缓缓的说着:“我们这几年征战无数,李自成、张献忠、清国八旗兵,还有你们这些前明的官军,哪个是我们的敌手?至于说你的麾下可能的兵变,那是你的臆想。你手下八营,所有的营官都被控制住了,你觉得那些百总,队正能组织一次兵变?就算是真的兵变了,剿灭这些乌合之众,也不会用太多时间。你在徐州也有大半年了,应该知道我们的手段。”

    许定国一拍桌子,咚的一声闷响,一寸厚的红木八仙桌上出现了一道二尺多长的裂缝。他咬牙切齿的说道:“你真的以为这个院子能困的住我?”

    “许将军要是自认身手了得,那就不妨试一试。”黄得胜斜了一眼许定国,有些不屑的说着。

    许定国却是没有再出恶言。李岩部队的装备他是见过的,弩箭在三十步能透重甲,火枪更是六十步外能杀伤重甲兵。还有手铳,炸弹,每一样都是杀人的利器,即便是平常的长枪,可是那些长枪兵也是刺的又快又准又狠。

    他的身边只有两个亲兵,他还真不敢保证能冲的出这重重院落。而且此时他看见,黄得胜身后的四个亲兵,一人两把手铳已经拿在手上了。这东西可厉害,抬手扣一下手指就把弹丸发射出去,十步之内,连躲的时间都不会有。

    许定国深呼吸一下,把心中的怒气压住,用稍显平和的语气问道:“那么黄将军,李大元帅会怎么处置许某呢?”

    “那就要看许将军的态度了。”黄得胜似乎并没有芥蒂,随口提醒着:“毕竟入城抢掠的命令,不是从许将军这里传出下去的。”

    许定国理解黄得胜的意思,就是要把责任全都推到手下人身上。虽然他自己能摘清楚干系,可是手下的人心也就散了。不过他却没有什么犹豫,毕竟人家李岩根本就不在乎他手里的几千兵将的投效与否,那他还死抱着这些本钱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自己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富家翁呢,免得多年积攒一朝都给他人做了嫁衣。

    “许某多谢黄将军提点。”许定国终于站了起来,向黄得胜抱拳致谢。

    福建,安平镇。

    郑森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郑家的宅邸,一座占地百余亩,恢宏而又坚固的城堡。这里既是郑宅,又是郑芝龙这个海上霸主的王宫,厅堂、楼阁、亭榭俱全,小桥、曲径、池塘以及奇花异草遍布院中,既恢宏大气,又不失典雅幽静。

    “父亲,孩儿回来了。”郑森进了正堂,拜见父亲郑芝龙。还没起身,就着急的问道:“父亲召孩儿回来,是有什么事吗?”

    他正在南京国子监学习,就被郑芝龙急着召了回来。虽然李岩和左良玉都在向南京进发,可是都离南京还远,也不至于如此着急的把他叫回来。

    郑芝龙皱眉,看着这个长子,怎么都觉得有些迂腐了。他沉声说道:“你也不小了,不能老是围着那些书本打转。来往海上的生意,有郑泰(义子,等同家奴)等人跟船打理,但是你也要学一学,免得被他们欺瞒,惹人笑话。还有大洋争雄的本事,也该好好学一学了。读书能写会算就行了,你四叔(郑鸿逵)倒是进士,可要没有咱们这些年纵横海上的功绩,他连个知县都未必能当的上,更遑论能到总兵和封伯了。”

    郑森有些接受不了了,辩驳道:“父亲,朝廷对咱们恩比海深,要是没有朝廷的招安,咱们就是有再多的战船,也不过是人人唾骂的海匪。要不是朝廷给了您一个官军的身份,您连上岸都难,更不用说建这么大的宅邸了。”

    “狗屁!”郑芝龙呵斥:“你这话说颠倒了!是我能让这东南沿海都变成断壁残垣!我能让大明片板入不得大海!所以大明才会给我一身官衣穿。朝廷哪是对我有恩?我送出去的金银财宝海了去了,要什么也买回来了!这次抽了十条大船跑辽东,耽搁多少去日本的和南洋的生意,一趟就少赚数十万银子,连个公爵侯爵都舍不得给,还有多少恩情!”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您既然是朝廷的大臣,就应该为朝廷分忧。”

    郑芝龙一挥手,打断了郑森的陈辞。命令道:“朝廷给那三瓜两枣能养的起我十万水师?!你也不用跟我在这里磨牙了。从今天起,你就给我去跟着你彩叔好好学学水战!咱家是靠海起家的,这海上的本事不能丢。你要记住一条,无海亦无家。去吧!”

    郑森无奈,只能无声的退出大厅。虽然他对朝廷的局势有些担忧,可是这郑家的主,他却是做不了的。

第六百五十九章 银币() 


    开封,李岩宅邸。

    李岩在正堂接见了负责铸造银币的章师傅等人,也见到了终于做出来的样币。章师傅等人是京城宝源局的老师傅,虽然崇祯的制钱多用铁质,质量不佳,不过这些老师傅都在宝源局工作二十几年了,对于铸钱的各种工序都很清楚,技术也十分精湛。再加上牛师傅这些老匠人的协助,终于还是把银币制出来了。

    李岩手里拿着一枚银币,上面的有一条团龙,龙身蜿蜒着,龙头在正中位置,张着嘴对前方怒目而视,显得凶猛而威严。龙的身体蜿蜒的盘旋着,几乎将整个币面占满,龙身上的鳞片每一片都清晰可见,用手摸上去能感觉到鳞片的参差。

    他把银币翻个个,另一面光滑如镜,只有几个字而已。正中的位置,用正楷纵横写着“银币壹圆”四个大字,下面沿着银币的边沿,用宋体字写着“净重壹两”的字样。这些字都是凸出的,与银币留出的半分宽的小边沿齐平。而银币的边缘上还有“>”样的凹纹一个挨着一个,只有在大小两个“壹”字下方的位置各有一个圆圈儿,里面有一个西洋数字“1”。

    李岩翻来覆去的看着,觉得十分满意。这样精巧的做工,简直可以算是艺术品了,就算是有想仿制私造的,也没有这样的手艺。

    章师傅见李岩微笑着,知道李大元帅满意了,才开始介绍:“大元帅,这银币按照您的要求,一枚就是一两,虽然不能保证每一枚都是正好,可是也相差不大,十六枚银币放到一起,误差在一钱之内。一寸二分直径,八分厚。那龙纹,是给皇上缝制龙袍的匠人给做的样。还有边沿上的凹纹,只要有人做手脚,一眼就能看出来。还有做模具的牛师傅等人帮的忙,用的是铁模,铸出来的银币表面光滑如镜,比砂模做出来的品相要好的多,根本就没有人能仿造出来。”

    李岩听着不断点头。本来他是打算用水力驱动机械来压制的,奈何机械力量不够,不能直接压制出银币,所以只能用铸造的手法了。

    虽然说纯银比较软,可是也不能那么实在,用纯银的话,火耗、人工、模具这些耗费哪里去找补?造币不能赚钱反而赔钱,那不是给人看笑话吗?所以这银币并不是纯银,而是银铜合金,银九铜一。不但增强的银币的硬度,还让银币看起来光亮了不少。

    此时李岩拿着银币,鬼使神差的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银币的正中。

    章师傅以为是李岩发现了银币侧边上的那个“1”,于是立刻解释:“在那里刻一个西洋数字,是为了遮盖模具之间的流通孔留下的空白。模具的一排能铸造二十枚银币,将来还要做的更大,这样才能大量的铸造。”

    可是李岩却没有说什么,而是突然对银币的边沿猛力的吹一口气,然后把银币放在了耳边听着。他闭着眼睛,微笑着说道:“嗯,不错,声音清亮悠长,也可以作为防范劣币的一个手段。”

    章师傅等人听着有些奇怪,他们可从来没有吹过银币,此时都有些好奇。

    李岩示意一下,道:“你们也试试看。手指捏在中间,这样的效果最好。”

    章师傅等人上前,拿起一枚银币,也在边沿上吹了听声音,确实是有清亮悠长的鸣响。此时有人拿出了铜钱也吹一下,根本没有什么响声。还有人拿起了旁边放着的西洋银饼来实验,虽然也能吹出响声,可似乎同他们铸造的银币还有些不同。

    “大量铸造的话,难度大不大?”李岩等众人都过足瘾之后,才缓缓的问道。

    章师傅回道:“困难倒是也有,就是铁模的制造。要把铁模造成这个水平可是不容易,这次试制用的铁模,就用了足足两个月,重做了三十多次才能用。只要其中有一个模的一面有瑕疵,整个版面都得重做。这还只是二十枚一个版面,要是造的更大,那难度就更大了。”

    李岩几乎没有用时间思考,轻松的说道:“可以一个一个做嘛。做的时候留好接扣,就像活字印板一样,独立的一个个单元拼接成一个整体。当然,这中间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需要设计,这就是你们的事了。”

    章师傅等人愣了一下,之后众人窃窃私语了了起来。此时李岩也毫不为忤,这些工匠也都得脱了籍,他们不再是低人一等的匠户,而是凭着手艺挣钱的自由人。他们的儿孙,也不用世世代代的从事这个行业,以后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这个时候正是积极性很高的时候,李岩只有为这些工匠的敬业和认真高兴的,哪里还会有一点不满呢?

    之后章师傅才拱手道:“牛师傅说的果然不错,大元帅真是聪明过人啊,这么简单的办法,我等硬是没有想到。”

    “还有一个问题,”李岩点头,算是收下了他们的恭维。继续问道:“如果大量生产,各种成本,包括人工,火耗,模具这些,能不能都包涵在这不到一成的利钱里?也就是咱们能不能赚钱?”

    这也是李岩比较关心的问题。虽然将来流通起来,其他私人的银两送来兑换的时候会收取火耗,可是毕竟兑换的时候也要有一笔开销。他还是希望这不到一成的利钱,能抵消所有的成本,并且还要能够有足够的盈余。要是铸钱都不能盈利的话,是会让人很失望的。

    章师傅想了一会儿,才谨慎的回道:“要是按大元帅刚才的办法,用一个个单元拼接成整个模板,那就会大大节省成本。不过银币铸造还有一个麻烦,就是给铁模涂抹的灰浆要十分细腻,而且涂抹的时候也要非常小心,要厚薄均匀,而且要保证涂抹的尽量薄一些。这些都需要许多人力,而且是手熟的人来做才能提高合格量。”

    李岩听着连连点头。他随后吩咐:“这个方面不用太操心,不是什么困难的活计,找些心细的人来做就行。再不行的话,可以从军属中招募一些女工。”

    章师傅想了想,说道:“这样的话,应该会有些盈余的。铁模只要做好,就能多次重复使用,这也算是一个节省的方面。”

    李岩拿起了一枚银币,笑着说道:“你们回去制作铁模吧,要严格把关,都要比照这个质量来。咱们制出来的银币,必须是最好的,咱们可不能自己砸了招牌。”

    “属下遵命。”

第六百六十章 车船() 


    read336;

    一会儿之后,李仲进来了,看到李岩在把玩着新铸出来的银币。他拿起一枚仔细看看,感慨道:“造的不错呀,都能当传家宝了。”

    他这么一说,心中有了想法,赶紧提醒:“这个银币造的这么精致,要是都被人们藏在地窖里了,那不是白白浪费了吗?那些大户人家,哪家没有藏银的地窖?”

    李岩摇摇头,淡淡的回道:“这个我倒是不担心,毕竟银币算是大钱,用到的不算带多。以后会有各种办法跟上,慢慢让这银币成为储备,而流通的,则变成纸钞,他们再怎么私藏也关系不大。不过我现在担心的是铜钱。百姓们用的最多的还是制钱,这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

    “那就让百姓们先用现有的制钱好了,反正百姓们聪明的很,总能自己定出各种铜钱的比价来。”李仲笑呵呵的说着,好像心情不错。

    李岩抬头看一眼李仲,问道:“是有什么好消息?”

    李仲笑着点头,说道:“西北的牛成虎等人派人过来了,他们已经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