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云起-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力他是不敢相信,蓟州,三河,密云,怀柔没有一个能守住两天的。他就算是想派兵去增援,也没有时间。

    短短几天时间,清兵就长驱直入,已经到了顺义和通州。而且这些狡诈的清军居然打着给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这也太滑稽了,清军有什么资格给崇祯报仇?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各地的士绅居然还都纷纷欢迎,给清兵提供粮草,甚至组织乡勇给清兵带路。

    他现在终于也尝到崇祯当年内外交困的滋味了。当年他能逃脱兵败身死的命运,可是全靠着东虏来袭击北京呀。所以他现在格外犹豫,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才好。

    “丞相,有什么意见?”李自成首先对牛金星问道。

    牛金星这些天一直都在接见前明的官员。他来负责百官的任命,所以那些不想失去权力,更想保住家财的官员蜂拥而至,争着来他这里走门路。等他知道清兵大军两路进攻北京的时候,他都有些懵了。

    “为今之计,只有两途。要么死守待援,要么尽早西撤。”牛金星建议。

    刘宗敏皱眉道:“城内瘟疫横行,军兵们多有病患,如何死守?”

    李自成也不满意,他占了北京,登基大典还没有搞呢,怎么就能仓促撤走呢?现在吴三桂被派去了通州,刘芳亮带着五千兵将去了顺义,谷英带着五千人去了昌平,就看他们能不能把清军挡住了。

    宋献策建议道:“皇上,要不把保定,真定,武清等地的四万大军全部调过来,先全力守卫北京,等待山西和大同的援兵赶过来。只要能坚持两个月,陕西的精兵就能赶过来了。”

    李自成调整一下他的眼罩,皱眉道:“不行,不行。这不是学崇祯的路数吗?要是把南边的部队都调过来,那不是便宜了李岩么?”

    宋献策也不好说什么了,他知道李自成是舍不得放弃北京。可是据说清兵这次出动四十万大军,实在是前所未有的规模呀。听吴三桂说,即便是当年的松锦大战,清军也不过是十几万人马。几次入寇南掠,更是只有数万而已。这次清军如此大规模的南侵,所图不小啊。

    刘宗敏大声的说道:“自成,你自己决定吧。是战还是走,得早些定下来,要不然弟兄们心里都不踏实。”

    还没等李自成做决定呢,李来亨进来报告:“禀报皇上,东郊和北郊都出现了清军的骑兵。”

    “刘芳亮和吴三桂呢?!”李自成有些失态的问道:“顺义和通州都丢了?!”

    李来亨无奈的说道:“没有消息,京城和两地的消息断了。”

    李自成立刻命令:“派骑兵出去,把那些清军骑兵驱散、歼灭。再派人,去看看顺义和通州到底是什么情况!快去!”

    等李来亨走了,李过才问道:“皇上,这就是要守了?”

    李自成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先看看顺义通州的情况再说。”

    “叔,现在可不能犹豫呀。”李过脱口而出,连李自成的皇帝身份都忘了:“要是守,咱们就要把兵力集结到北京周边来,并且派人去给陕西,山西传令,让他们带兵过来。要是不守,那现在就应该准备撤退事宜了。清兵的前锋已经到了郊外,那通州和顺义也是凶多吉少了。要是让清军把北京四面都堵上了,那不守也得守了。”

    “我知道,我知道!”李自成大声的说着:“吴三桂那里有三万大军,又是常年和东虏作战的,应该还能坚守一些时候。关键是北边的顺义和昌平,要打通通路,保证他们的粮道才行。”

    刘宗敏不满的站起来,说道:“我去看看城外的兵营,你们商量吧。”说完之后也没等李自成发话,直接就走了。

    牛金星见李自成犹豫不绝,也是很忐忑,他有些不好的预感。此时他突然想到了还有前明的太子和两位亲王,清军打着给崇祯报仇的旗号,要是战事不利,可得把这崇祯的这三个儿子给处理好。

    可是他并没有提出来。要是这个建议是他提出来的,那他可就一点儿退路都没有了,只能跟着李自成一路到底了。可是现在看来,这大顺朝,能不能一统天下,还真是不好说呀。

    李自成生气的挥挥手,吩咐道:“都下去吧。各司其职,不要懈怠。都镇定一些,不要让百官和百姓们害怕。咱们什么样的风浪没有经过?这都不算个事!”

    “臣等告退。”牛金星等人向李自成躬身行礼,而后退出了乾清宫。

    李自成立刻又让人把李过叫了回来。他低声的吩咐道:“你带上一万人马,要从各营里挑身体好的,去保定驻防。让在保定的部队去真定,一定要把真定和井陉守好,那里可是咱们的退路。”

    李过不解的问道:“叔,您到底是要守还是要走呀?现在咱们的兵力本来就不够用,您这样两头兼顾,让兄弟们不放心啊。”

    “走也好,守也罢,都要做好准备。”李自成忧心忡忡的说道:“五月初八就是登基的日子,不论如何,得把这个皇统继承下来。登基以后的事情,一切都好说。”

    “您都登基了,要是再离开北京的话,天下臣民会有想法吧?”李过提醒道。

    李自成笑了一下,自信的说道:“不会的。咱们大顺的京师,本来就在西安。我这次不过是御驾亲征而已,咱们还都京师,臣民们有什么想不通的?只要咱们准备好,再打过来就是了,不用在乎这一时的得失。要是当年也考虑这些虚的,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了。”

    “宗敏那里”李过提醒一句。

    李自成点头,道:“你放心,我和他说。你现在就去挑选士兵,明天晚上就走。”

    “好,我这就去准备。”

第544章 逃遁() 
李牟看过了清军的书信,冷笑着说道:“这些家伙,还挺会说的。富贵与共,裂土以赏?对付李自成,咱们还用和他们合作吗?”

    对于清军的这封合作信,李岩当然没有同意,不过他也没有明确拒绝。他现在只要暂时做一个看客就好了,等突然下场的时候,就能让对手手忙脚乱。

    李岩忧心忡忡的说道:“现在不好对付的,正是这个清军。现在一下来了四五十万人,他们又有在辽东扩张的经验。要是让他们在关内站稳了脚跟,以后就不好对付了。”

    “四哥的意思是,先对付清军?”李牟问道。

    李岩摇摇头,说道:“还是先看看李自成怎么应对吧。现在北京有瘟疫,对军队也有影响,不知道他是怎么计划的。要是他能坚守的话,等清军打上一阵,师老兵疲的时候,咱们再去给清军最后一击,让他们两三年之内不敢再进来捣乱。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那李自成也不会不战而走吧?”李牟想了一下,说道:“好歹也是称帝建制的人了。而且有北京那样的大城,随便都能守上个把月的。”

    李岩却是说道:“可是从现在的情报来看,他各地的兵将并没有向北京增援,再过几天,想去增援也进不去了。只希望他能打上几场吧,咱们单独对付清军,有些难度。”

    “这次咱们带的都是铁质霰弹,还有五千骑兵和两千火枪队,大炮有上百门。我就不信了,清兵还能真的刀枪不入?”李牟咬牙说道。

    李岩还是没有笑容,说道:“关键是弹药。要是久战的话,咱们就危险了。所以必须要一两次大战就把清军打怕,尤其是第一次接战最重要。”

    李牟倒是毫不在意:“还有时间,弹药还会源源不断的送来。好在清军之前把直隶和山东祸害的厉害,山东的百姓现在都自己跑到县城里去组织乡勇了,都不用咱们去动员了。天津的那些大商人也急了,给咱们送来了粮食和银钱。现在就算是在天津固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李岩他们这里还在希望李自成能和清军大战几个回合呢,可是转眼就收到了李自成送来的书信。

    “他娘的!”李牟大骂道:“他还算什么皇帝?!从今往后,没人再信他!”

    此时送信的人还在那里呢,把李牟的话听了个一清二楚。可是他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他们每个人都不想呆在北京城里等死。

    李岩对送信人吩咐道:“你回去告诉李自成,这里是北京,来的是关外的虏寇,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该怎么做,他应该自己清楚。”

    “小人记下了,小人一定会把李大帅的意思转达给皇帝陛下。”来的信使抱拳,规规矩矩的说道。他们本来在李岩这里就有些抬不起头来,这次又是明火执仗的逃遁,就更加觉得没有底气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的原话!”李岩冷冰冰的强调。

    信使再次抱拳:“小人记下了。”

    等信使走了,李岩才无奈的说道:“看来李自成是要跑了。这次就剩咱们自己了,通知部队,做好准备,随时北进。”

    “嗯。”李牟皱眉答应着。虽然他之前说的好像什么都不在意,可是十几个清兵就给他造成三十多人伤亡的经历,还是让他对清军有些忌惮。而且这次清军可不是一两万,三四万,而是四十万。

    北京的李自成,五月初三在武英殿草草的举行登基大典,让六政府颁发了敕书。在第二天,他就率领集结好的部队,带着患病的兄弟,匆匆的向南边的保定而去。最后走的部队还打开南门和东门,让城内的百姓各自逃命去。

    虽然他收到了李岩激将的传话,不过他还是按照既定方略,不战而走。什么天下人望,胡汉之别,有比他能继续掌控部队更重要吗?按照他的经验,不论是割据称雄,还是夺占天下,他都得依靠他手下的这些弟兄们。

    现在是内有疫病流行,外有清兵围堵。他要是让部队死守北京城的话,弟兄们就不认他这个龙头了。再说了,李岩的话他也不相信,本来他就是向用直隶去坑李岩的,难道李岩会安什么好心吗?

    李自成这次撤的相当果断,也很彻底。明知道带着那些患病的兄弟会很危险,不但部队会有被传染的可能,而且速度也会被大大降低,可是他还是带上了。这些病患有不少都是从河南,陕西,山西,跟过来的老人,要是抛弃他们了,队伍中的其他老兵会感到寒心的。所以这是他重新收拢部下忠心的好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而且他这次后撤,没有通知通州的吴三桂。吴三桂虽然被围困了,可是吴三桂手里有三万大军,并且是能够和清军有一战之力的关宁兵,自然会吸引相当一部分清军的兵力。而且撤退就是要突然,否则被清军咬住,那就危险了。

    当然,李自成的这次撤退也还算成功。清军还在准备分出部队去攻打南边的东安,固安等地,以便把北京包围的时候,没想到堂堂大顺新皇却是迅速的带着部队逃跑了。这可是和前明的皇帝完全不一样,让他们有些发蒙。

    不过多尔衮还是反应很快,派人去抓了几个俘虏,逼问出实情之后,就立刻让多铎和阿济格带着两万骑去追击,让他们优先把大明太子抢回来。而他自己,则是留下来,先解决吴三桂。

    多尔衮把李自成逃遁的消息告诉了吴三桂,以此来向吴三桂施加压力,让吴三桂早日投降。

    吴三桂有些绝望,现在被十余万清兵包围,而且周围还被挖了沟壕,他是绝难突围出去了。只等着李自成的大军来救援呢,可是却等来了李自成逃离北京的消息。

    他现在是进退两难。要是投降的话,那他的家人肯定不保。可是他要是坚守的话,外无援兵,他能坚守多长时间?手下的兵将,也未必会跟着他死战到底呀。

    “大帅,不可轻降呀。”部将胡太乙劝道:“现在投降,那是走投无路,不会有半分好处。还是拖几天,等等再看。”

    吴三桂问道:“等什么呢?大顺的皇帝都跑了,不会有援兵过来了。”

    “南边,天津。”胡太乙解释道:“虽然那李岩的兵力似乎不多,可是从大顺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来看,战力应该不俗。李岩既然一路突进到天津来,自然也是有进取之心的。这个时候,京城空虚,难保不会来火中取栗。到时候咱们也一起突围,直接回山海关去。有辽民和山海关,不论哪一方,都会善待咱们的。”

    吴三桂想了想,也只能如此了。

第545章 一错再错() 
李自成大部分都是步兵,撤退的不快。所以他在一千轻骑的护卫下,带着吴三桂的家眷还有崇祯的三个儿子,先行撤往保定。那里有李过的一万大军,相对安全一些。

    刘宗敏虽然对李自成有些不满,可是这个时候还算仗义,留下来统带部队,向保定撤退。他们本来就慢,还带着病号,自然就更慢了。一天之后,就被清兵追上。

    清军的骑兵都是满蒙八旗的精兵,每人都是双马甚至是三马,所以追的很快。他们的奴仆则是骑着马匹在后面跟进,给他们的主人收集战利品。

    数万马匹奔腾而来,就算是严正以待的军阵都不一定能阻挡的住,更何况是在逃遁中的顺军?清军的骑兵追上来,一阵砍杀之后,后队的顺军立即溃散,把前面的中军冲的一团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人,一点儿都不比被清军砍杀的少。

    那些被抬出来的病号也都被丢在了路上。病号们感念兄弟们不离不弃的情义,于是也强撑着身体,在清军的骑兵追上来的时候,抱马腿的,砍马蹄的,突然发射弩箭的。不管用什么手段,总算是将清军的这一队骑兵阻挡住了一阵子。让清军不得不停下来,对路上的这些病号先进行清理。

    刘宗敏留下三千士兵阻挡清军的追击,也顾不上整理被冲散的部队,也极速的向保定逃去。这一路上虽然也有涿州、定兴等州县,可是刘宗敏都不敢停留。要是被围在这里,他们还能有活路吗?等他们到了保定的时候,出北京的七万人马,却是只剩下了三万多一些。那些跟着逃跑的官员,也有好些被清军抓住了。

    可清军的骑兵却是如影随行,马上就追上来了。因为清军得到被俘官员们的供述,太子跟李自成先到了保定,所以他们追的更急,一定要把太子截下来。他们既然打着给崇祯报仇的名义,要是手里有明国太子,自然也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李自成等人不敢停留,于是又是先带着太子向真定跑去。刘宗敏倒是也想走,可是他刚跑过来,总要先喘口气吧。可是清军追的太急,他们也没有多休息两个时辰,就不得不又开始逃命。不过这次留下了谷英和五千人马,让他暂时阻挡一下清军的追击。

    奈何清军根本不停留,而是绕城而过,一心想要追上前面的李自成。他们两万精锐骑兵,还真不怕顺军留在地方上的部队,别说是三五百的守军,就是几千人,也会被他们一冲而散。他们只要能抢到粮食和草料,就能一直追下去。

    谷英也是赤胆忠心的汉子,没有在城里死守,而是带着部队向清兵追了上去。虽然一出城,原来的明军降兵就跑了一大半儿,可是三千多人马的队伍,还是让阿济格等人有些不放心。于是多铎带着大队继续追击,阿济格留下五千骑兵来解决这伙不要命的顺军。

    不过战斗却是很轻松,没有多少时间就结束,蕲侯谷英也战死了。不是因为顺军的部队太弱,而是他们没有想到清军不但有前面的两万追击的骑兵,后面还有五六万的奴仆骑兵跟进。

    清军都没有发起攻击,那些奴仆兵直接纵马冲了上去,就把谷英的军阵给冲散了。虽然谷英也带着几门虎蹲炮和弗朗基,可是面对五六万的骑兵冲阵,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就算是有些战马被开花弹的爆炸吓到了,可是它们也只能跟着更多的同伴继续向前冲。

    这些奴仆现在很卖力。他们眼看着大明完了,新朝大顺也溃败了,自然也不想着什么故国了。在有权势地位的满蒙贵族家中做奴仆,比汉军旗的军官都有体面。要是能立下功劳,还能被赏官职呢,所以即便是原来在明军中胆小懦弱的人,现在也变得凶悍异常。你不拿命去搏,自然就会被别人欺辱,要是搏出个一官半职,那就能去奴役别人了。

    好在有李过的提前准备,虽然也损失了一些人马,可是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终于还是带着一万多部队到了井陉口。这次他们可算是尝到一溃千里的滋味了。以前他们追着官军打,现在却是被清军追着打。

    李自成暂时虽然摆脱了清军的追击,进入了山西地界。可是他依然不放心,毕竟山西靠着直隶很近,万一要是清兵全力来攻的话,他也没有办法短时间调集足够的兵力来与清军作战。于是他让各地留守的部下继续镇守地方,防备清军。而他和刘宗敏等人,则是打算先过黄河回陕西,整顿兵马之后,再派大兵过来。

    这一路清军追的急,不但谷英战死,而且刘忠义和刘汝魁两员大将也都战死,损失兵马超过五万,损失相当惨重。所以李自成等人过河整顿兵马的心情比较急迫,也没有留下一个人来统领山西防务,几个核心人物全都撤过了黄河以西。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李自成等人认为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带部队过来,山西地利优势明显,就算清军来攻,短时间之内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可是正如李岩和李牟说的,全天下都在看着呢。而李自成是一路从北京逃出去的,所以各地的降将和官绅都不再畏惧和相信李自成了。一个追赃助饷的政策,让所有的官绅人家都站到了李自成的对立面上。

    即便这次来的是清兵,是异族,他们也都是欣喜若狂。他们要是只是保护他们的家财和权势,其他的一概不管。既然李自成不但要把他们的家产都掏空,而且越是高官,越是闲置不用,那他们自然就恨不得立刻组织兵勇,好迎接清军的到来。

    不但是山西的士绅和降将在寻机造反,就连陕西和湖广也是一样。李自成回到陕西之后,根本就不能组织起大量的兵力来。他必须要把他的老部队放在重要的州府,用来监视和镇压那些不轨的官绅和降将,以此来掌控地方,征收税赋和置办军资。

    李自成既然知道了追赃助饷逼反了所有的官绅,所以回到西安之后就把这项措施停止了。可是部队没有了粮饷来源可不行,于是又改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