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按照兄长的意思去办。”张定国点点头,抱拳道:“那我这就领兵去武都山,查看地形,选址下寨。”

    张定国说完,遂即一摆披风,转身离开大帐,帐帘又被掀起,雪花随着寒风灌入大帐,落在地上,又立马化掉。

    不久之后,一只万人兵马,穿着臃肿的衣物,在满天大雪中,离开了大散关,往五都山进发。

    此时随着张献中的命令被传达出去,汉中大地上,数支大军同时调动起来,张文秀领步骑二万进驻南郑东面的洋县,张能奇摔领二万人退守南郑南面的青石关,张献忠领五万众进入南郑西面的定军山下寨,在加上南郑西北方向的五都山,大西军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豪格来钻。

    几日之后,大西军各部准备就绪,各自从陕西进入汉中的通道上撤军,豪格得到消息之后,心里一阵疑惑。

    其实激战几月时间,大西军消耗甚多,豪格的损失也不小,他已经准备率军回京过年,但现在汉中门户大开,他却犹豫起来。

    满清内部的斗争也比较激烈,豪格如果连个汉中都打不下,实在无法向清廷交代。

    军帐内,豪格一阵思索,最终决定还是要拼一拼,他并非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眼下大西军忽然撤兵,无非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双方接战数月,张贼首先顶不住了,想要退回蜀中,那他自然要追。第二就是,张逆设下埋伏,等着他去钻。这一点,豪格同样不怕,清兵所惧者,就是张逆据守险要不与他交战,现在豪格能杀入汉中,进入群山夹着的汉中盆地,那八旗的骑兵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他正好于张逆一战。

    在大西军撤军不久,豪格便领军杀入汉中,五万人马分三路而来,会师于南郑城下,而南郑城内不仅百姓为之一空,连房屋也被统统焚毁。

    (感谢花满楼66,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衣冠如雪的月票。)

第413章定国斩任珍

    冬季的秦岭山脉,天上的月光与地上的积雪交相辉映,将夜晚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这时夜幕刚刚降临,一支两千多人的绿营兵押解着一千多辆大车悄然出了大散关,往汉中平原进发。

    南郑是汉中府城,古时曹瞒与玄德争夺汉中,争的就是南郑,可以说谁拿下南郑,谁就占据了整个汉中。

    豪格兴致冲冲的杀到南郑,城是被占了,但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这让他完全没有控制汉中的感觉。

    虽然豪格早有心里准备,但心里还是有些悸悸,他首先派出兵马四处打粮,但结果返回的骑兵却收获甚微,只言汉民不是被大西军迁走,就是被夺去口粮,清军在汉中基本无法获得粮草。

    这个情况让豪格为之一惊,清廷虽然从渔猎向农耕王朝转化,但打起仗来,兵粮的获得还是向北方民族一样,保持着四下打粮的习性,后勤补给只是备用的手段。

    这下他遇上中原王朝内部,同样保持着,擅长抢夺粮食,手段凶狠等流寇特征的大西军,却有些不适应了。

    眼下豪格从汉中无法获得粮草,就只能老老实实的从陕西运粮,这从大散关出来的一千多辆大车内,就是装着清廷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为豪格准备的粮草。

    负责押送粮草的是孟乔芳麾下副将任珍,原是大明副将,后来投降清廷,贺珍与孙守法纠集七万义军攻打西安时,他为清兵守城,立下了不少功绩,被孟乔芳赏识。

    在另一段历史中,任珍名列清廷所立《贰臣传》,算是个历史留名的汉奸。 这时任珍穿着一身银色山纹甲,骑在一匹白色的高头骏马之上,看上去十分显眼,也十分风骚,他回头最后看了一眼夜幕下的大散关,便在数十名亲卫骑兵的簇拥下,奔驰到队伍之前,然后放缓马速,徐徐南进。

    就在车队出关不久,远处山顶上,白雪下却忽然爬起一个身影,他踩着一尺后的积雪,连滚带爬的划到山的背面,在山脚的一顶帐篷内,几名西军斥候听到动静立马挑开帐帘,操刀出来。

    那划下山来的斥候,连忙哈着白气道:“赵头儿,一千多辆大车,两千人马护送,刚出关不久,肯定是往南郑送粮。”

    几名斥候见是山顶探查敌情的自己人,于是将刀收起,一人急忙拿出一条被子,将那探子裹起来,那为首的斥候脸上露出喜色道:“牛三,你抄小路,立刻回去禀告殿下。李二,你替换小五,继续上山监视~”

    “晓得了~”

    “头儿放心。”

    被点名的两名斥候,各自抱拳,然后一人便往山顶爬去,另一人则从帐篷边上,牵走一匹打着响鼻的战马,匆匆走上弯曲的小道。

    任珍的军队押解的大车浩浩荡荡沿着古道前进,除了任珍和五十名亲卫骑着战马之外,两千绿营只能跟随在大车旁步行,加上道路上集满了大雪,使得队伍的行军速度很慢,绿营兵都十分沉默,没有人说话,只听见踩着雪地,沙沙的脚步声和大车轱辘声。

    这两千绿营兵,是任珍的本部人马,跟随任珍多年,他能从明朝副将,变成大顺的副将,然后又成为清廷的副将,全靠这支人马,所以任珍给与他们的待遇远远比一般士卒好。

    任珍手下有五千兵马,他都是将另外三千人的待遇减半,来供养这两千精兵,使他们粮饷充足,装备精良,而这支兵马对任珍也十分忠心。

    这次往南郑押送粮草,事关重大,所以任珍便带着这支可靠之兵压送,但大冷天在野外运送粮草,这毕竟是个苦差事,两千绿营兵虽然没有抱怨,但气氛也是一阵沉默,士气也变得有些低迷。

    任珍从大散关出发,目标是数百里开外的南郑,道路曲折难行,恐怕要走上几日时间,他听说豪格虽然占据了南郑,但西贼并没有退回蜀中,所以任珍十分警惕,沿途不断向道路两旁的高山张望。

    出关之后,队伍第一天走了四十多里,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任珍心里稍微安定,第二天又走了三十里,可就在他人马困乏之际,两侧高山上,却忽然想起一声号炮。

    雪白的山腰之间,顿时出现无数兵马,箭矢与石头圆木,如冰雹般落下,巨大的山石从山腰上往下滚,声响如闷雷,大地都在颤抖,绿营兵们抬头望去,每个人都吓得魂不附体,只见山石和雪球滚落下来,瞬间就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这时箭矢和山石已经杀伤了大批绿营和民夫,无数士兵被大石砸中,死相凄惨,绿营兵纷纷惊慌失措的借着大车躲避。

    “咚咚咚~”的战鼓擂起,山腰间西军旗帜一阵挥动,这是进攻的信号,无数西军顿时一阵欢呼,“杀虏啊~冲啊~”,士卒纷纷跃起,操着战刀、长矛便从山上冲下,声势如洪,声震霄汉。 绿营兵在山道上走了三十里,本来就十分疲乏,现在又被西军埋伏,哪里能够不乱。

    任珍脸色一阵惨白,他抽出战刀,颤抖着声音令道:“给我顶住!顶住!” 这时,大地一阵震动,任珍的亲兵见此顿时惊恐的大喊:“将军,前面也来了!”

    眼下后退之路被山石堵死,两边山上则有西军杀下来,任珍抬头往前一看,前方又有百名骑兵迎面杀来,几乎吓得跌下战马。

    这支骑兵气势如奔雷,骑兵们挥舞着雪亮的战刀和锋利长矛,强大的杀气席卷而来,为首一将,剑眉星目,身着金盔金甲淡黄袍,胸前护心镜反射出阵阵金光,胯下战马疾驰如风,手中一杆锐利的马槊,瞬间就将身前的绿营兵洞穿,尸体在地上拖行三丈之远。

    绿营顿时更加慌乱,任珍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他忽然一抽战马,便向前奔逃,数十名骑兵亲卫立刻紧紧跟随,但道路狭窄,他的举动立马引起了张定国的注意,他将马槊从尸体上抽出来,然后一夹马腹,就直接迎上。

    两马交错,任珍只觉得胸口一痛,然后整个个人就离开了战马,被一杆马槊贯穿了胸膛。

    张定国大吼一声,便用马槊将任珍的尸体高高挑起,大西军见此顿时发出一声声怒吼,“殿下,万胜~” 绿营兵见任珍被张定国一槊刺死,顿时也绝望了,他也纷纷拔腿奔逃,但道路基本被西军堵住,一些聪明的就和民夫们一起投降,而剩下的则多被西军砍成肉酱。

    战斗结束,张定国跳下战马,大步走到大车前,然后抽出战刀插入麻袋之中,夹着黄色麦壳的白面顺着刀口流出来,张定国与身后西军将校视之,顿时哈哈大笑。

    (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vimpire的月票)

第414章豪格之忧

    汉中的冬季与关外比起来,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对清兵骑兵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在清兵进入南郑之后,大西军发动的几次袭扰,都以失败告终,张献忠见占不到便宜,遂即命令诸多据点,坚守不出,不再与清兵接战。

    连胜几阵,让豪格意气风发,自从争位失败以来,他就一直被多尔衮打压,曾今还一度因为语言中伤多尔衮,被固山额真何洛会所告发,结果议罪削爵,等到清军入关才恢复亲王爵位。

    前些时日,支持他的图赖死在了湖广,使得豪格每每觉得自身势力,逐渐的衰落,现在汉中之战取得进展,让他抑郁的心情,有了一些好转。

    这时豪格站在一副汉中地图前面,负手思索,他生后几员满清大员,也站在火盆边交头议论,思考商议着击败张献忠,杀入蜀地的办法。

    满清对于中华山川地形,并不熟悉,所以历次出征都会携带熟悉地形的汉官为向导,豪格这次带的乃是清廷任命的四川巡抚王遵坦。

    王遵坦是山东人,其父王潆,曾任明朝内阁大学士,显赫的家世,清兵南下之时,他亦参与抗清,不过失败之后,为了保住性命,遂即投降了清廷。

    他剃了发,易了服,从此就开始专心为清廷出谋划策,深得满清的赏识。

    这次豪格以他为向导,却是因为他虽然是山东人,但对中华山川地理,却全刻在心。

    这时他看了看地图上西军据点的分布,遂即跪拜道:“启禀王爷,自古从汉中入蜀,只有三条通道,乃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但现今张逆驻军定军山,就扼住了金牛道,张能奇守青石关,米仓道也走不通,而西面的荔枝道的入口在东南放向的西乡,张文秀驻守洋县正好挡在前面,也走不通。”

    豪格闻语,却不急,这几次接战,他已经了解西军的野战能力,根本不能和八旗相比。“张逆十多万兵马,如果集结在一起,本王或许还有点担心,但他舍弃险要,还四处分兵,就给了本王各个击破的机会!定军山是张逆主力所在,本王先不管他,张能奇守的青石关,地势险要,本王也暂时不打,那就先打洋县,你们以为如何?”

    王遵坦道:“王爷英明,从关中进入汉中一共有六条通道,子午道,常骆道的出口,都在洋县附近,打下洋县,不仅可以东取西乡,从荔枝道入蜀,还可以使用子午道、常骆道运送物资变得更加安全。”

    豪格点点头,“如此那就这样决定,先取洋县,集中力量先断张逆一指。好了,你们都退下,只等关中粮草送到,本王立刻兴兵。”

    “喳~”

    帐内几名满清大员,打了个千儿,遂即准备鱼贯而出,但才走到帐门口,帐帘却被人从外面掀起,一名清将急急忙忙的走进来,到了豪格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豪格脸色立刻大变。

    这时豪格猛然站起身来,准备出帐的满清大员见此,纷纷停下脚步,半响才听豪格道:“孟乔芳送来的粮草,被西贼劫了,负责运粮的副将任珍被张定国所杀,两千护粮兵只有二十多人逃到南郑。”

    “大军走陈仓道进入汉中,沿途并没有西军,粮食怎能会被劫呢?”尚书星讷惊讶道。

    豪格懊恼道:“粮队是在武都山附近被劫,看来张逆在武都山中藏有一支大军。”

    王遵坦脸色一变道:“武都山如果有西贼驻军,那祁山道、陈仓道都会变得不安全。”

    关中进入汉中的通道有六条,祁山道,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子午道,常骆道!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走的大都是祁山道和陈仓道,这两条道路虽然出口离西安远一点,但却比较好走,所以谨慎的诸葛亮常常走这两条道路,而他否定魏延走子午道、褒斜道的建议,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两条道路太险。

    孟乔芳派任珍走陈仓道运粮,一是因为之前清军攻打大散关在陈仓存了一批粮食,二是因为陈仓道比较好走。

    现在对豪格而言,不仅是粮草被劫的关系,而是西军藏兵武都山,六道中最容易走的陈仓道,就不能再运粮了。

    祁山道出口在甘肃天水,豪格不会考虑,洋县有张文秀的驻军,常骆道、子午道,运输粮食也不安全,那就只是剩下难走的连云道与褒斜道能够与关中取得联系了。

    “都类,你领正红旗三千为主将,李国英领七千绿营为副将,凑足一万人马,立刻前往褒城驻守。”豪格冷静下来,决定先保证退出汉中的两条通道,掌控在自己手中。

    都类是满洲正红旗固山额真,李国英原是左良玉部将,随左梦庚降清,之后抬旗为汉军正红旗。

    两人闻语,知道事关重大,连忙行礼道:“喳~”

    二人快速出帐,豪格又对尚书星讷说道:“逃回来的二十多名绿营兵,全部秘密处死,封锁粮食被劫的消息。”

    “喳~”星讷行礼之后,也立马大步出帐。

    豪格进入汉中时,是轻装急进,没有携带多少粮草,他想着汉中一地乃是人口过百万的上等州府,必然富庶,所以准备进入汉中后派兵打粮,谁知张献忠比他先一步抢完了汉中的粮食,让他无粮可抢。

    眼下如果让大军知道从关中运来的粮食被西贼劫了,南郑的清军极有可能陷入恐慌,所以他下令封锁一切消息,将逃回的十几名士兵秘密处死,防止消息传播。

    吩咐完之后,豪格慢慢坐下来,锁眉思索片刻后,又问道:“军队还有多少粮食?” “回禀王爷,还能支持十天左右。”

    “十天?”豪格又站起身来,懊恼道:“难道本王要这样灰溜溜的退回关中吗?”

    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的两个兄弟,多铎和阿济格都立有巨大的战功,而豪格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他原本想着打下汉中和巴蜀,好好表现一番,扩充自身的势力和影响,但现在要这样灰头土脸的撤出汉中,他实在心有不甘。 王遵坦道:“王爷,此时撤军,西贼肯定进行追杀。现在关中应该还有些粮草,连云道、褒斜道虽然难走,但半月之内,孟总督应该可以把粮食运进来,十天的军粮,省点吃,在杀点战马,应该可以坚持到粮食运来。”

    豪格摇摇头道:“那没有意义,陕西一地没有多少粮草,五万大军人吃马嚼,每日消耗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孟乔芳最多能运来两月之粮,眼下张逆坚守不战,打定主意和本王拼粮草,即便孟乔芳运来两月之粮,本王也没有十成把握在两个月之内击败张逆。”

    “王爷为何不向朝廷请发援兵和粮草呢?”王遵坦继续说道:“眼下张逆分兵扼守各个据点,如果朝廷再调拨五万兵马给王爷指挥,加上几十万石粮食,王爷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岂不易如反掌耶?”

    豪格脸色一寒,“仗打成这样,本王再向多尔衮求援,岂不让人耻笑,此事万万不可!”

    王遵坦却笑道:“王爷以五万大军,攻破张逆重兵把手的汉中关隘,杀入汉中平原,夺取了府城南郑,逼得张逆不敢出战,怎么会让人耻笑呢?奴才愿意给王爷写上一份奏报,必然使得朝廷,认可王爷功绩,发兵拨粮,供王爷调遣。”

    (感谢花满楼66的打赏,悦冻窝芯的月票)

第415章洋县之役上

    天下之势此消彼长,豪格作为皇长子,争位失败之后,地位就一年不如一年,他的势力逐渐衰落,原来支持他的两黄旗大臣们,也有不少人转投多尔衮,使他在清廷内部的位置,离皇位越来越远。

    豪格作为曾经最接近皇位的人之一,心中怎会甘心,他迫切的需要建立功绩,以挽回他的威望,扭转他日益衰落的颓势。

    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他身后的支持者索尼、鳌拜、锡翰、巩阿岱等人。

    当下豪格遂即采纳王遵坦之议,派人前往陕西,督促孟乔芳从褒斜道,再次输送一批粮草进入汉中,然后又让王遵坦代笔,为他向朝廷请兵请粮。

    汉臣在文笔方面的功底,远非满人可比,王遵坦凭借他的笔力,很快写出了一份奏报,把豪格在汉中的窘境一字不提,笔锋一转,就将眼下汉中态势形容成了清廷平定川蜀的大好时机。

    定军山,西军主营,白色的大帐与山上的白雪连城一片,无数道炊烟从营地中升起,场面蔚为壮观。

    大帐内,火盆中的碳火,不时飞舞,散发出来的热量,将帐内与帐外,变成两副天地。

    张献忠座在铺着虎皮的大椅上,几名大西官员侍立在桌案之前,他拿起刚从武都山送来的情报,观看一眼,得知了张定国劫了豪格的粮草,顿时哈哈大笑。

    这时他将情报递给几位大臣观看,自己舒服的靠在温暖的虎皮大椅上,赞道:“好~好~可望、定国,不愧是朕的义子,豪格丢了这批粮草,朕的胜算更大了。”

    一旁的左丞相汪兆龄亦附和道:“豪格,现在恐怕是进退两难了。”

    张献忠笑道:“陕西一地的情况,朕心里十分清楚,自从崇祯登位之后,此地就反反复复,起义不断,其中原因就是无粮,百姓都要饿死,所以但凡有人能登高一呼,必然群起响应,啸聚十万,攻城拔寨!眼下北虏占据此地,粮食同样稀少,孟乔芳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豪格如果识相,现在立马退兵,还能减少点损失,他若想凭借陕西的粮草接着与朕消耗,朕的机会就来了。”

    “万岁英明,等豪格耗尽了关中粮草,万岁杀入关中之后,只要拿出点粮食,必然能够聚集百万流民,到时候蚁附攻城,席卷关中当不再话下。”王兆龄献媚道:“不过,眼下豪格的粮草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