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归荣-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渐渐升高,最终跳出了云彩,照亮了整个大地。

    苏和突然浑身一个机灵,冻醒了过来。

    他一个人坐在冰冷的草地上,手里拿着一把刀,刀伤血粼粼的,刀锋都弯了,好似被砍了很多遍。

    他抬起头,周围一片死寂,所有他的士兵,所有的马匹,都倒在地上。

    血流成河,一片死寂。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全身酸痛得厉害,满脸是血,都流进了他的眼睛和嘴里。苦涩而粘稠。

    他扔掉了刀,满目的恐惧,抬起手,他的手掌因为太过用力,都开裂了。

    “你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突然身后一个女声,皎月轻盈站在他身后:“你想不想记起来发生了什么?”

    苏和眼底划过恐惧,突然弯身捡起一把刀,就往自己脖子上抹去。

    手到了半路,却硬生生砍不下去,好像无形中他脑海中违抗着他的命令。

    他不想死,生不如死。

    皎月笑了笑:“晚了,你不要想着自杀。”珠玑抬起笛子,开始吹起笛乐。

    记忆汹涌着朝他脑海中扑来。

第三卷 第二百一十章 生不如死() 
“你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身后突然一个女声,皎月轻盈站在他身后:“你想不想记起来发生了什么?”

    苏和眼底划过恐惧,突然弯身捡起一把刀,就往自己脖子上抹去。

    手到了半路,却硬生生砍不下去,好像无形中他脑海中违抗着他的命令。

    他不想死,他不敢死。

    但生不如死。

    皎月笑了笑:“晚了,你不要想着自杀。”珠玑抬起笛子,开始吹起笛乐。

    记忆汹涌着朝他脑海中扑来。

    他记起他亲手拿着刀,朝他的每一个士兵们砍去。他记起他们有几个人挣扎着想要挣脱跑开,他的手却死死掐住他们的脖子,让他们无法动弹。

    他们恐惧地看着他冷漠无情的脸庞,想要反抗却无力反抗,被他一刀又一刀砍死。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他的身体像是毫无知觉一样的行动着,只有一个念头——杀戮。

    他想要杀光所有人。

    皎月的手轻轻拂上他的肩膀,用干净的棉布替他擦干净脸上的血迹:“世子爷说了,这次就算一个警告,以后呢,你就一个人生活比较好,如果你还有什么轻举妄动……我们会有很多种方法找到你。”

    她抬起手,机关秘籍静静躺在她的手心上:“沿着地图,去往东方,不要想着复仇,也不要自以为是的闯祸,等你学成的那一天,再回来找我们。”

    世上怎么会有这样冷漠而恶毒的人。

    苏和如同望着魔鬼一样看着皎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为什么他引来了西厥人,杀了他们的人,他们还能固守己见,非要他学会这本书,仿佛所有人的生死,都不如他学会机关更重要。

    他的目光落在那本书上,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诅咒,他的一生,都将同这本书束缚在一起,为它生,为它死。

    他连求死都不能。

    他不甘心,他不甘心。

    皎月看着他,目光含了怜悯:“如果你没有做那样的事,其实我们还是能好好合作的。”她话音刚落,突然手中惊现银白匕刃,沿着苏和的耳边斩下。

    一只耳朵,被她生生斩下。苏和痛得跪倒在地,颤抖的手捂上了鲜血淋漓的洞口。

    “世子原本觉得,用你一条手臂来换比较公平,可是你需要学会机关术,制作机关之时,还需要一双手,世子爷就让我同你说一声……一只耳朵,算便宜你了。”皎月淡淡道:“你不该惹怒他。”

    苏和全身颤抖着,连哀嚎声音都堵在喉咙里发不出。他捡起掉在草地上的那只血淋淋的耳朵,就是想安回去。

    他把耳朵放回原来的位置,撕开衣服将整个头包扎起来。

    皎月摇了摇头,丢给他一袋粮食:“没有马,你得徒步走出草原。”她伸出手,将书递给他:“等你学成之后,如果还想死,我们世子爷会亲手杀了你。”

    “这,算他答应你的条件。”

    苏和抬起头看向皎月,他的一只耳朵已经听不见了,皎月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模糊而好似隔着一层布。

    他不由自主的伸出手,握住那本书,不由自主地拾起那袋粮食,一脚深一脚浅朝着草原走去。

    如果他学会了,他们就会让他死。

    而在他死之前,他们将通过这样的方式折磨着他,日日夜夜,没完没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整个营地经过一场洗劫,重建地十分艰难。所幸国书被完好地保护了下来,几个使臣都惊慌失措,寝食难安,围着阿布将军不肯离开一步。布将军清点了货物,黄金被抢夺损毁了大半,幸好余下的部分还算丰厚。帐篷被烧毁了三座,护卫的军队伤亡过半。

    他必须抓紧时间需要重新整顿人马,前往大梁。尤其进入大梁境内后,步履维艰,一路上意外难料,还需要安排精良的人员护送。

    布将军一夜未眠,就忙着这些事了。

    安宁醒了过来,已经烈日高照了。

    她坐起身,还有些恍惚,胸口有些疼,嘴巴里有些苦,东西吐完了之后,身体虚软无力,像是生了一场大病。

    她抬起手,手上还溅了血。她一个激灵,回过了神来。

    帐篷的帘子突然被撩开,柳娘走了进来,安宁呆呆地看着她,道:“我……把杨子明……”她把他给杀了。

    她憎恨他,厌恶他,但是亲手杀死同为杨氏皇族的亲人,她还是难以平复心境。

    毕竟,彼此也走过了那么长的路。

    柳娘几步到了她跟前,蹲下身握住她的手,目光含了温柔的光芒:“世子没有事。”她好似笃定般道:“殿下只是伤了他,并没有杀了他。”

    安宁的目光动了动,柳娘解释道:“董大人昨晚到了。”

    他到了北疆,拿着乔国公亲笔书信,说服了卓睿亲王让他出关,卓睿亲王派遣了一支小型的军队护送,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北戎。

    原本镇守在边境的北戎军队大营和哨点都不见了踪影,之后路上就遇见了被洗劫后的营地,他们还是观察了许久才敢上前表露身份。

    青烟看见董京衣如看见救星似的,拉着他帮忙。他搭了把手,用了些药,走出帐篷透透气,回来时就看见安宁昏死了过去,又忙着照顾她。

    安宁垂下目光,昏睡中的记忆是真的——董京衣真的来了,有医术高超的他在,杨哲明怎么可能会死?

    但是董京衣又是怎么得了消息,及时赶到这里的?

    安宁说不清现在的感受,杨子明没有死成,她觉得心中的愤懑得不到舒解,满腔怒火又要被点燃。

    却隐隐又松了一口气。

    至少,她从未期待他死在她手中。

    神思过处,帘子又被撩开,说曹操曹操就到,董京衣走了进来。他风尘仆仆地赶了一路,却已经换了一身长衫,脸色疲惫。乔四当夜就发起了高烧,但是经过他和青烟忙了一个晚上,烧终于退了些,但是人依然昏迷不醒。

    他走到她面前,两人好似隔了一辈子才相见,明明有千言万语,却都没有开口。

第三卷 第二百十一章 玄机玄机() 
安宁有太多问题,她想知道母后好不好,玺王好不好,父王好不好,皇兄好不好——她的亲人们,是否都安好。

    还有元烈,他好不好。

    至于杨哲明,压根不知道在哪个帐篷里,安宁现在也不大希望看见他。

    董京衣低头望着她,轻声叹息:“为什么每次,你都能把自己折腾着这般狼狈。”

    安宁苦笑:“是啊,这条命,怎么每次都没有死成呢?”

    董京衣摇了摇头,好似知道她心中的疑问:“金都一切安好,只是有些事……”

    他顿了顿,终究没有说出口,转移了话题:“杨哲明也没有事,你刺中他的那一刀力道不足,没有伤及内脏,但还是要受一些苦的。”就凭他那副已经千疮百孔的身体,再来那么一刀,所受的痛苦只会是常人的百倍。

    安宁没有生疑,心中松了一口气,撇了撇嘴,也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才合宜。

    杨哲明一步步利用欺骗她,已经失去了她最后的信任。

    “你,是怎么知道要来北戎的?”她问道董京衣。董京衣看着她,低声道,“我见到那个人了。”

    安宁猛地抬头看他,好似没听清楚。“什么?”

    董京衣又重复了一遍:“我见到那个人了。”

    安宁将将反应过来——是那个人。

    董京衣曾经说过,那些人很厉害,知晓所有事,能未卜先知,既然杨哲明有难,那个人自然会派董京衣来救场。

    他对杨子明,可真是用心啊。

    她望着董京衣,目光索要着答案——那个人到底是谁?

    董京衣的目光闪过唏嘘和叹息,流露出一丝惋惜。

    就算他刚知道安宁,斗不过那个人的。

    玄和三十一年,北戎惹怒上天,境内现百年难遇天灾人祸,士气大伤,引发其他草原民族蠢蠢欲动。北戎使团至达大梁边城凉姑城,向守城皇族嫡亲王爷卓睿亲王递交求和国书。随行北戎王子阿里吐纳苏凌,为北戎王亲子,作为人质,并率先进贡给大梁皇帝黄金权杖及财富,以彰显北戎诚意。国书中关于北戎和大梁结盟事宜提出议和进贡条款,急求大梁援助。

    卓睿亲王接下议和国书,加八百里军情急将拟稿送往大梁王都金都,呈交大梁皇帝御案。大梁皇帝急招内阁大臣四名,乔国公、英国公等,连夜根据国书拟稿商定,最后决议由卓睿亲王带兵五万,前往北戎支援,重点接管北戎商道,平复其他民族叛乱,洽谈议和条款。待北戎使团达金都后,再行决议国书敲定。

    至此,漠北荒原重新划分界限,大梁疆土推进三十里,建立军防,大梁北疆三十年间无战事。漠北荒原第一霸主北戎民族臣服于大梁,为其属国,进贡战马十万头、黄金万吨、铁器万吨。大梁国力更胜一筹,周国难有匹敌者。

    玄和三十五年,大梁安宁公主杨玺致力于大梁王朝与北戎联合事宜,逐渐于大梁政务上崭露头角,促进北疆和平和共进发展,被北戎人奉为陀罗神女,

    后经好事者寻查,北戎境内天灾系一族所为,此族为传说神灵后裔九族之一,机关。

    ——《大梁…玄和年间国史》(此书十年后撰写,请勿代入剧情)

    远在大秦的皇帝高居于王座之上,手执情报,一目十行扫过,递给站在身边的墨守规看:“北戎竟然要和大梁议和。”自从知晓大海的另一边天地之后,大秦皇帝高瞻远瞩,已经开始筹备各种与大梁有关的计划。

    无论是联姻也好,还是政治结盟也好,大梁实力不可小觑,几乎给了大秦一针强心剂一般,需要他抓紧提升海战能力,海域辽阔,但每个帝皇都有着不问人知的野心——谁不希望自己的疆土辽阔无边,谁不希望自己的帝业千秋万代。

    他派出了无数细作密探,前去勘探大梁各个政情、文化、氏族官僚体系,学习这个国家的长处,比较大秦的短处,渐渐对这个国家各个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军事方面,更是做了诸多对比。

    而在大梁的后宫戒备森严,获得的情报非常稀少,据说在大梁皇后掌管后宫期间,大梁后宫内从未诞下一个子嗣。大梁皇族只有两个公主,三个王子,而且除了太子,其他皆年幼,和大秦皇室一样子嗣凋零。之后皇后身体堪忧,移出皇宫往离宫静养,才有子嗣诞生。

    而所有公主中,属皇后嫡亲女儿安宁公主,最为受宠。

    “就是年纪太小了。”大秦皇帝淡淡说道。想要与大梁联姻,只能许以后位,但若是联姻对象年纪太小,就显得有些笑话了。

    但若是大梁王族中出一个郡主,是难以匹配后位的尊荣。

    “你上次说,摄政王殿下带回来一个大梁人,身手很好?”

    墨守规思索片刻组织语言,低声道:“是的,姓赵,是原本大梁赵氏族人,全族被屠尽,落草为寇,受了重伤,被小殿下救了。现在死心塌地跟着小殿下呢。他精通大梁的兵法,小殿下很喜欢他。”

    他一边细细介绍,大梁皇帝就泛开案上层层叠叠的情报书册,找到那份有关赵氏屠族的秘闻。大秦的细作网络深入大梁,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尤其摄政王殿下亲自带回来的人,皇帝怎么不会细细调查一番才敢放在自己皇弟身边。

    大秦皇帝一边听一边阅览情报,又道:“我记得你还提起过,你救他的时候,他手里捏了一块皇族令牌。”

    墨守规里面脸色一僵,迟疑道:“这令牌被小殿下收去了,臣实在拿不出来啊。”谁都知道小殿下才智过人,记忆力极好,过目不忘,身边要是少了什么东西,他一下子就能感觉出来。

    他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敢去偷小殿下的东西啊。

    大秦皇帝笑道:“不用紧张,没让你把东西给朕拿来,朕只想知道那令牌是谁的。”

    墨守规神色一肃,低声道:“臣记得小殿下念过——安宁公主,杨玺。”

    安宁公主杨玺。

    大秦皇帝眯了眯眼,眼底划过一丝锋芒——一个深宫中七八岁的小公主,贴身皇族令牌怎么会落在一个落草为寇的朝廷反贼手中。

第三卷 第二百十二章 借之东风() 
大秦皇帝轻击掌心,宫人们从成堆的画册中找到了安宁公主的画像,挂在御案之前。

    安宁公主的画像是她参加大梁国宴时画的,大梁皇族成员除非重大的年节庆典,极少现于人前,所以画像极为稀缺,等闲不会从宫廷中流传出来。

    画卷上,她站在帝后身后,个子娇小,皮肤白皙,柔柔弱弱的,穿着一件像花瓣一样的衣裙,头发上只簪了一支黄金凤凰。

    大梁皇族都很漂亮,男女皆俊美。大秦皇帝微微感叹,安宁公主看起来就像是个养尊处优的金枝玉叶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只除了那一双眼睛。

    她正侧过脸朝太子笑,眼底透露出一丝狡黠和灵动,像是含着日月星辰般的璀璨光芒,流露出尊贵雍容的气质来,仿佛应付这种场合得心应手,十分从容。

    画师好似特别青睐她那双眼睛,极小的细节都被画师诉诸笔下,栩栩如生。

    “据赵八爷说”墨守规刚起了一个头,迎上皇帝疑惑的目光,赶忙解释:“小殿下救得那人,自称赵八爷。”皇帝了然的唔了一声。

    墨守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刚一时松懈,就在皇帝面前没用谦称,实在太不应该了。

    “他当时想做一笔人口贩子生意,就遇上了安宁公主和她的贴身宫女,就她们俩人出门在外,被他们截下。之后安宁公主的贴身婢女见他们人多势众,为了保全公主,才把令牌拿出来。”

    皇帝听完,心里思量,这个大梁人倒是个识时务的人,知道到这个处境,只能老老实实一字不差把事情经过都全交代了。不然,赵八爷身处大秦,连基本的忠诚都没有,怕是谁都用不上了。

    皇帝翻出大梁皇帝下旨屠尽赵家族人的折子拟稿,轻笑:“那他有没有说,他当时想不想杀了那位公主?”

    “这”墨守规答不出。与大梁皇族的灭族血仇,又有几个人能忍得住。

    凭他几个月和赵八爷的接触,此人心性极狠,伤得那么重,一路上也拼死拼活撑过来了,醒了后更是不怕苦不怕疼,神医给他用什么药怎么折腾他,他都不吭声。

    赵八爷此人,只要给他一丝机会,他都能牢牢抓住不肯放手。

    大梁皇帝站起身,慢悠悠踱出殿外,大秦的春天来的特别早,宫中四处瓦檐上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春寒料峭,风还有些冷。

    安宁公主这件事,让他心思又重了几分。

    墨守规顺着皇帝的目光朝宽阔的宫廷广场上望去,小殿下正在广场上和人对练武打。

    摄政王殿下一身武艺得成于几位薛家送进来这几个武学宗师,他们武艺高强,出神入化,时常出入摄政王殿下身边。薛家此举既有教导摄政王殿下的意思,又有防备皇帝的意思。皇帝相信薛家不会动这根皇家的独苗,也就任由他们。

    大秦皇帝同薛家之间势同水火,互不信任,唯一的联系就是摄政王殿下,生怕他长不大,养不活。是以,教导摄政王殿下政务的太傅、教导他武功的武学宗师、教导他兵法谋略的将军用的吃得穿得,都是大秦内最顶尖的水平,集千万人之力,精心培养摄政王殿下,期望他未来能够带领大秦走向盛世巅峰。

    墨守规心中叹息,皇族与氏族之间相互牵制,倒不知聪明机灵的小殿下心中有没有数。

    就今天而说,却与以往情况不同,和小殿下对打的,却赫然就是那赵八爷。

    赵八爷养好了一身伤,了解自己的性命是小殿下所救,就呆在小殿下身边,仿若贴身侍卫一般,忠心耿耿,说一不二。小殿下特别喜欢他那股狠劲,就时时带在身边,信重有加。赵八爷看起来沉默寡言,动起手来动作灵敏,出手狠辣,几乎把小殿下身边的侍卫都教训了一遍,让人心服口服。

    而且他是大梁人,又多年混迹草莽,对大梁底层百姓的生活十分了解,知晓很多大梁的风土人情。,令人受益匪浅。

    大梁皇帝眯着眼仔细看着那个赵八爷,他站在阳光下,正教摄政王他本家的拳法。他目光专注,出手如风,收掌如行云流水般,力道控制的极好,和小殿下对练,既不会伤到小殿下,又能让他感受到他自身的能力。

    大秦皇帝静静看了半天,突然眼底划过一丝笑,漫不经心道――

    “此人,可堪大用。”

    同大梁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身手不错,又懂兵法,最重要的是识时务,忠心,假以时日培养,这位赵八爷,必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借之风,助之翱翔九天,睥睨万里山河。

    墨守规一听,浑身一肃,心里就晓得,这位赵八爷以后的前途,算是不可估量咯。

    皇帝慢悠悠转身回正殿:“咱们得好好合计,出使大梁之事了”墨守规赶紧应了一声,追上皇帝的步伐。

    凉姑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