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西部地区同样存在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从热带干旱型向南,有规律地转为亚热带地中海型和温带海洋性型;安第斯山区南北的分异:热带湿润的北段、高寒干旱的中段和温凉湿润的南段,基本上也受制于纬度因素。 
  南美洲河网布局东、西部之间的不平衡性,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着全洲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特征。安第斯山是大陆主要分水岭。分水岭以西的太平洋流域系统,河流一般都短促、陡急和独流,支流少,很难构成系统,故流域面积很小;有很大地段气候干旱,河流既少,水量又小,多数是间歇性的。分水岭以东的大西洋流域系统,河流源远流长,河网稠密,水量丰富,拥有亚马孙河、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奥里诺科河三大水系,其中亚马孙水系在河网密度、流域面积、水量等方面均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长度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为典型的赤道型水系。东、西部河网布局形成如此尖锐的鲜明对比,比照其他大洲也是独特的。 
  最后,东、西部不论在相应纬度范围内的类型或在更替的趋向上都处于对立的地位。例如与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热带荒漠大部分地段纬度相当的东部,是亚马孙平原和安系斯山低坡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常绿雨林;又如南纬40°以南的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湿润森林,而纬度相当的东部则是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半荒漠与荒漠。 
  再者,西部地区若以西岸热带荒漠区为轴,分向南北,自然地理的综合特性是逐渐趋向湿润;东部地区以亚马孙平原热带常绿雨林为轴,分向南北,总的变化趋势是转向干旱。 
  上述对比,进一步加强了南美洲地理环境东、西部的不平衡性。由此也说明南美洲是东、西对立统一的整体。在世界各大洲中,南美洲的非地带性结构是比较突出的;但就大陆总体而言,地带性结构却是主要的方面。 
  大洋洲 
  澳大利亚大陆约占大洋洲总面积的85%。四周环洋,岸线平直,水平轮廓略呈椭圆形,东西宽,南北窄;南回归线横贯中部,大陆绝大部分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600米以下的低高原和平原约占大陆总面积95%以上,是世界上山地比率最小和唯一没有中生代、新生代褶皱山脉的大陆。地形结构表现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为平夷的低高原、中部为沉积平原、东部为久经剥蚀的褶皱山地和断块高原。 
  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和特有的大陆形状,扩大了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带控制的范围,加上山地偏居东海岸,导致大陆地理环境突出体现暖热、干旱的特性。除局部山地外,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在28℃以上;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也在10℃以上。所降水量不足500毫米的半干旱和干旱区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3以上,这个比率超过非洲,与湿润的南美洲形成显明的对照。热带、亚热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以及热带干湿季气候主宰大陆大部分地区,荒漠、草原、灌木型植被及其相应的土壤占绝对优势,森林仅占大陆总面积的5%。 
  干旱性反映在水文上是地表水贫乏,为世界上地表径流量最小的大陆;内流区和无流区面积广大,合计约占大陆总面积的52%;水量较丰的外流河一般均短小,分布在大陆边缘,唯一较大的水系——墨累—达令河水量不大,旱季时达令河甚至断流;湖泊少而小,且以盐沼为主;但地下水丰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流井盆地。顺应降水量自北、东、南沿海向中、西部递减的规律,澳大利亚大陆地理环境结构呈现独特的半环状分异图式,体现了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因素的综合作用。北岸的热带干湿季气候、东北岸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东南岸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南岸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以及与各气候类型相应、以森林为主的植被—土壤类型,构成大陆湿润的外环;向内陆逐渐更替为热带、亚热带半干旱气候,以稀树草原、灌木草原、干草原、半荒漠及其相应的土壤为主构成大陆半干旱的中环;中、西部是大面积的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和荒漠区,直抵西海岸,构成大陆干旱的内环。 
  南极洲 
  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全部在南极圈内。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被巨厚冰层覆盖的“冰原大陆”,以致平均海拔高达2350米。严寒的气候、猛烈的风暴、奇异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贫乏的有机界,等等,这都是南极洲自然地理环境有别于其他大洲的独特之点。 
  作为地理环境主要组成部分的广大海洋水域,表面匀质,以地带性分异为主,按纬度而异的太阳光热分布,成为划分海洋自然带的基矗但由于水体的水运动和垂直运动,使海洋自然带较陆地自然带简单,各带之间的界限也较不明确。全球海洋大致可划分出7个自然带:北极带、北温带、北热带、赤道带、南热带、南温带和南极带,各带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表水温度、含盐度、海洋生物分布等方面。海洋自然带也受到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局部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在同一纬度地带寒、暖流所经部分。受陆地分隔的四个大洋,跨越不同的纬度位置,具有不同的轮廓,在自然地理方面各具特点,体现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世界大洋 
  太平洋,面积179,679,000平方公里;最深度11,022米;平均深度4,028米。 
  大西洋,面积93,363,000平方公里;最深度9,218米;平均深度3,627米。 
  印度洋,面积74,917,000平方公里;最深度7,450米;平均深度3,897米。 
  北冰洋,面积13,100,000平方公里,最深度5,449米;平均深度1,200米。 
  世界大海 
  太平洋上——珊瑚海、南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 
  大西洋上——加勒比海、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里海、爱尔兰海、爱琴海、亚速海。 
  印度洋上——阿拉伯海、安达曼海、红海。 
  北冰洋上——巴伦支海、格陵兰海、东西伯利亚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 
  世界大河 
  尼罗河(非洲),长6,690公里。 
  亚马孙河(拉美),长6,480公里。 
  长江(亚洲),长6,380公里。 
  密西西比河(北美),长6,262公里。 
  黄河(亚洲),长5,464公里。 
  拉普拉塔河(拉美),长4,700公里。 
  湄公河(亚洲),长4,500公里。 
  黑龙江(亚洲),长4,350公里。 
  刚果河(非洲,亦名扎伊尔河),长4,370公里。 
  勒拿河(亚洲),长4,320公里。 
  尼日尔河(非洲),长4,160公里。 
  叶尼塞河(亚洲),长4,130公里。 
  鄂毕河(亚洲),长4,070公里。 
  马更些河(北美),长4,040公里。 
  伏尔加河(欧洲),长3,690公里。 
  世界大运河 
  京杭运河(中国,亦名大运河),长1,794公里,建于618年。 
  圣劳伦斯海道(美国,加拿大),长304公里,建于1959年。 
  苏伊士运河(埃及),长172。5公里,建于1869年。 
  阿尔伯特运河(比利时),长128公里,建于1922年。 
  伏尔加河—顿河、列宁运河(前苏联),长101公里,建于1952年。 
  基尔运河(德国),长98。7公里,建于1895年。 
  约塔运河(瑞典),长88公里,建于1832年。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长81。3公里,建于1914年。 
  世界大湖泊 
  里海,面积371,000平方公里,属前苏联和伊朗。 
  苏必利尔湖,面积82,410平方公里,属美国和加拿大。 
  维多利亚湖,面积69,400平方公里,属乌干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咸海,面积64,500平方公里,属前苏联。 
  休伦湖,面积59,600平方公里,属美国和加拿大。 
  密执安湖,面积58,020平方公里,属美国。 
  坦噶尼喀湖,面积32,900平方公里,属扎伊尔、坦桑尼亚、布隆迪和赞比亚。 
  贝加尔湖,面积31,500平方公里,属前苏联。 
  大熊湖,面积31,328平方公里,属加拿大。 
  马拉维湖(多尼亚萨湖),面积30,800公里,属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 
  世界大山峰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高8848米,是中国和尼泊尔界峰。 
  乔戈里峰(喀喇昆仑山),高8611米,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界峰。 
  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山),高8585米。 
  道拉吉里峰(喜马拉雅山),高8172米,属尼泊尔。 
  希夏邦马峰(喜马拉雅山),高8012米,属中国。 
  公格尔山(帕米尔),高7719米,属中国。 
  米尔峰(兴都库什山),高7690米,属巴基斯坦。 
  慕士塔格山(帕米尔),高7546米,属中国。 
  共产主义峰(帕米尔),高7495米,属前苏联。 
  托木尔峰(天山),高7443米,属中国。 
  列宁峰(帕米尔),高7134米,属前苏联。 
  汗腾格里峰(天山),高6995米,是中国和前苏联界峰。 
  阿空加瓜山(安第斯山脉),高6964米,属阿根廷。 
  瓦斯卡兰山(安第斯山脉),高6768米,属秘鲁。 
  伊廉晋山(安第斯山脉),高6550米,属波利维亚。 
  世界大岛 
  格陵兰岛,属丹麦。 
  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属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加里曼丹岛,属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 
  马达加斯加岛,属马达加斯加。 
  巴芬岛,属加拿大。 
  苏门答腊岛,属印尼。 
  太州岛,属日本。 
  大不列颠岛,属英国。 
  维多利亚岛,属加拿大。 
  埃尔斯米尔岛,属加拿大。 
  苏拉威西岛,属印尼。 
  南岛,属新西兰。 
  爪哇岛,属印尼。 
  纽芬兰岛,属加拿大。 
  古巴岛,属古巴。 
  吕宋岛,属菲律宾。 
  冰岛,属冰岛。 
  世界大半岛 
  阿拉伯半岛,面积3,000,000平方公里,位于西亚。 
  印度半岛,面积2,088,000平方公里,位于南亚,属印度。 
  中南半岛(印度支那半岛),面积2,000,000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 
  拉布拉多半岛,面积1,400,000平方公里,位于加拿大东部,属加拿大。 
  斯塔的纳维亚半岛,面积800,000平方公里,位于北欧。 
  伊比利亚半岛,面积584,000平方公里,位于东欧西部。 
  小亚西亚半岛,面积525,000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属土耳其。 
  巴尔干半岛,面积500,000平方公里,位于南欧东部。 
  马来半岛,面积237,000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 
  朝鲜半岛,面积214,000平方公里,属朝鲜。 
  尤卡坦半岛,面积180,000平方公里,位于拉美北部。 
  亚平宁半岛,面积149,000平方公里,位于南欧中部,属意大利。 
  加利福尼亚半岛,面积143,000平方公里,属墨西哥。 
  科拉半岛,面积120,000平方公里,位于东欧北部,属前苏联。 
  佛罗里达半岛,面积115,000平方公里,属美国。 
  世界主要语言 
  汉语,使用人口12亿以上,是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英语,使用人口约3亿,是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西班牙语,使用人口约2亿,是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俄语,使用人口1亿以上,是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法语,使用人口0。75亿,是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 
  阿拉伯语,使用人口1。25亿,是联合国正式语言。 
  印度斯坦语,使用人口2亿以上。 
  孟加拉语,使用人口1。2亿。 
  日语,使用人口1。1亿。 
  葡萄牙语,使用人口1。1亿。 
  德语,使用人口1亿。 
  印尼语,使用人口0。9亿。 
  意大利语,使用人口约0。6亿。




我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资源的丰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有产业结构、经济优势、外贸特征,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内政外交政策。当世界正以巨大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而进入21世纪之际,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就更为广大人民所认识。 
  我国拥有复杂的自然环境,地质历史时期地壳活动也很活跃。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和频繁剧烈的地壳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所谓“自然资源”,我国出版的《辞海》解释为:“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1970年联合国出版的有关文献中指出:“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它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从广义来说,自然资源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一切要素,它既包括过去进化阶段中的无生命的物理成分,例如矿物,又包括其他如植物、动物、景观要素、地形、水、空气、土壤和化石资源,后者是地球进化的产物。”尽管中外学者对“自然资源”这一概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却有一些共同含义:第一,自然资源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可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第二,自然资源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其内涵。例如,过去被视为外在的环境因素,如空气、阳光、风景等,现在已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第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之间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具体对象看,它们往往是同一种物质,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环境是对人类周围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而言,自然资源则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来解释的自然环境因素存在的价值。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之多,数量之大,都是众所周知的。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5年资料,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有人居住土地总面积的7。2%,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占世界6。8%,次于前苏联、美国和印度,居第四位;永久草地占世界9%,次于澳大利亚和前苏联,居第三位;森林和林地占世界的3。4%,次于前苏联、巴西、加拿大和美国,居第五位。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河川径流总量占世界的5。6%,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第六位;可开发水能资源占世界16。7%,居第一位。我国渔场约占世界优良渔场总面积的1/4;淡水鱼类种数居世界首位。在世界已知的150多种矿产资源中,中国目前探明储量的有136种,其中钨、锑、锌、钛、稀土、硫铁矿、菱镁矿、萤石、重晶石、石膏、石墨等居世界第一位,锡、汞、煤、钼、石棉、滑石占世界第二三位,镍、铅、铁、锰、铂族等也占世界第四五位。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总体上有较好的组合,但也存在薄弱环节;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资源质量差别悬殊,低劣资源占有较大比重。 
  我们要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现有自然资源的同时,去努力发现、开发新的自然资源,以达到满足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又是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研究我国的土地资源,是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湖泊、沼泽、水库、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沙漠、戈壁以及居民点等。在土地利用构成中,难以利用的约占1/4。在已经利用的土地中,具有草地多、耕地少、林地比重小等特点。中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校例如,中国现有耕地1亿公顷,居世界第四位,按1985年资源与人口数字比较,中国人均占有耕地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 
  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而且分布很不平衡。其中比较集中成片的有: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其次是西南的川西和滇西北,再就是新疆和青海的高山地段、甘肃白龙江流域、湖北神农架、海南岛、西藏南部和台湾中部等地。 
  我国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我国可利用草地和草山面积42。8亿亩,居世界首位,但人均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我国丰富多样的草地,是发展多种牲畜的良好物质基矗但是,我国草地约有30~40%属于低产草地,每年每只羊需30亩以上草地。再加上管理不善,过度放牧,人为破坏造成土地沙化,也是降低草地自然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有沙漠、戈壁、风沙化土地13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9%,超过耕地面积的总和,有将近1/3的国土面积受到风沙威胁,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更让人忧虑的是,治沙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土地沙漠化继续扩大。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1560平方公里。预计90年代土地沙化的速度可达1。32%。许多历史上曾是丰美的草地或干草地已沙漠化,致使“沙进人退”。造成这种局面,自然因素占5%,人为因素占95%,主要是长期超载放牧、盲目垦荒、水资源利用不当和采矿及交通破坏等。 
  我国现有宜农荒地资源3300万公顷。其中包括盐碱地、沼泽地、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滩涂等,且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便,需经大力改造之后才能使用。 
  中国大陆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每年付诸东流的沃土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沃地皮。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使得中国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 
  土地是指可供人类生活、生产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