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人类不仅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而且,水资源不断被污染,使干净的水越来越少。众所周知,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地与大气、土壤、岩石等接触过程中溶解了钙、镁、钾、铁、锰、氧、氮、硅、磷等许许多多不同状态的物质,它们是人体或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但是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些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水体中,并且这些污染物质的数量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改变了水的组成及其性质,造成水质污染,继而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随着工业发展、全球迅速城市化,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大量增加,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水在痛苦地呻吟。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约有157种,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重金属如汞、镉、铜、铬、铅、锌、锰、矾、镍、钼等。 
  类金属是指危害性质类似重金属的,如砷。 
  有机化合物包括碳氢化合物、氧化合物、氮化合物、卤代物、芳烃衍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等170万种,其中许多是有毒物质,如苯酚、多氯联苯、六六六、滴滴涕、氰化物、狄氏剂等。 
  植物富营养化是指水中养分供应过量,使动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域环境恶化。 
  耗氧污染物是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物质的总称。 
  热污染是指大量热水排入水体,导致水温上升,危及生物生长。 
  无机污染物包括酸、碱、无机盐类、无机悬浮物。 
  油类污染是指石油污染,它浮在水面上,阻止氧气进入水体,使水变臭,鱼窒息而死。城市生活污水最常见的是来自带菌的人类粪便。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它是疾病传播的媒介。通过污水的流动,将病菌送到各家各户,人们一旦接触,某些疾病,如伤寒、霍乱、肝炎、痢疾、肠道病毒等就会广为蔓延。据估计,水污染引起的腹泻病使每年约有200万儿童夭折,约9亿人次患疾。污水中还有不少氰化钾、有机磷、砷等,毒性相当大。人和其他生物将这种污水吸入体内,水生物会迅速死亡,人体会慢性中毒。尤其是如汞、镉、铬、铅、滴滴涕等在污水中的含量虽然极微,但经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富集,能成千上万倍地在生物体内积聚起来,最终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水污染还会造成某些与水质关系密切的工业产品质量下降,影响航运业,直接危及农业、渔业等等。




海洋污染
  世界海洋总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1%,共拥有5000万亿吨水,它是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庞大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海洋也是各国交通、通讯的媒介,沿海地带则是发展城市、工业、渔业的好场所,有些海湾则是旅游胜地。 
  近几十年,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给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但是,一个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在悄悄地滋生和蔓延。别以为污染只发生在高空中、陆地上,要知道,它最终都要归到海洋中去的。因为海洋处于生物圈的最低部位,“千条江河归大海”,高空中、陆地上所有的污染物,迟早都将归入大海。大海只能接纳污染,而无能把污染转嫁别处,它是全球污染的集中地。而海洋又是彼此相通的,任何一处污染,危害的是整个人类,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人们总认为,大海大洋能包容一切,是毁不了的,于是海洋被当成了“万能的垃圾桶”,每年往海里倾倒的垃圾达200亿吨。注入海洋的废弃物主要有:来自城市污水排放和工业废物排放以及含农药和化肥的径流;航运和近海钻探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油类);有毒或有害废物,其中包括放射性废物;各种人类起源的与自然起源的大气及陆地进入物。例如:每年约有41000立方公里的淡水自江河流入海洋,河水携带有约200亿吨悬浮物质和溶解的盐类,其中包括难以精确确定数量的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排入海洋中的油类,1年最少300万~600万吨,也就是说,开采每1000吨石油中至少有1吨被溢出或倒掉。 
  大家知道,石油中含有微量致癌物质,人们食用了被石油污染的鱼类、贝类,将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甚至染上食道癌、胃癌而痛苦地死去。 
  一吨石油进入海洋后,会使1200公顷的海面覆盖一层油膜。这些油膜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交换,减弱太阳辐射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石油污染还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使生物分布发生变化,破坏生态平衡。鱼类对石油污染十分敏感,只要嗅到一点点气味,立即远离污染区,洄游鱼类马上改变线路,鱼类的生活圈稍有变更,便影响繁殖,甚至大批死亡。石油对鱼卵和幼鱼杀伤力更大,一滴油污,可使一大片幼鱼全部死去。孵出的鱼苗嗅到油味,只能活一两天。一次大的石油污染事件,会引起大面积海域严重缺氧,使海水中所有生物都面临死亡的威胁。 
  严重的油污,将使整个海区变成生物灭绝的死海。海湾战争中几乎整个波斯湾水域,都蒙上一层厚厚的油膜,而且不断向外海扩散加大,受害面积是整个伊拉克和科威特土地面积的成百上千倍。要完全消除这里的浮油污染,估计得花50亿美元,十年时间。 
  海洋污染的危害主要有:海上生物的死亡或变成有毒的生物。如甲壳类动物最容易受油污染之害,因为它们常常生活在近岸水域及海湾。油船沉没,溢出石油,导致沿岸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这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人们食用了遭到污染的生物,轻者生病,重者死亡,日本水俣湾事件便是一例。人类食用受城市废水污染的甲壳类动物,能引起传染性肝炎和其他病毒所致的疾并呼吸道感染以及常见的胃肠炎等。 
  海洋污染还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如同一个社会,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在正常情况下,它是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一旦污染增大,超过了它自身净化能力的极限,平衡就要被打破,灾难就要降临到人间。




森林锐减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主体,它不仅可以提供木材和其他产品,更重要的是保护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调节气候、清洁大气和水、循环基本元素、创造并再生土壤等,还具有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可是最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森林破坏的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森林约28亿公顷,现在仍以每年1800~20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其中热带森林每年减少1150万公顷。据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将下降到占陆地面积的1/6,到2020年下降到1/7。如果任其发展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消失殆尽,人类无限的索取最终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世界著名北非撒哈拉大沙漠,在古埃及人实行刀耕火种之前,这里是森林茂密、绿草如茵的地方。以后它被开发成耕地,并成为古埃及人的粮仓。 
  由于森林植物被破坏,出现了长期的干旱天气,摧毁了古埃及人的农业,耕地变成了沙漠。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历经沧桑,被留在沙漠的边沿,仿佛在凭吊着古埃及繁荣昌盛的历史。与此类似,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也是由于植被和森林被破坏,由粮仓变成了沙漠。 
  世界最大的亚热带原始森林,位于拉丁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那里的木材蕴藏量占世界总蕴藏量的45%,树的种类也居世界第一,每1万平方米内树木达200多种,而一般森林,每1万平方米内树木不超过25种。这里至今还栖息着许多没有被人类记载的生物,在人类还来不及认识它们的时候,就随着现代化伐木机的轰鸣声,被判死刑。同时,这片原始森林,每年以110亿平方米的速度消失,这个速度相当于每小时砍伐100万株树木,或者说,人呼吸一次,就有120多棵树倒在人类的“屠刀”下。亚马孙地区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80%,减少到现在的45%。森林的减少使该地区雨季缩短,旱季增长,暴雨成灾,山洪泛滥,农业大幅度减产。科学家们预测,照这样速度砍伐下去,再过几十年,这里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带之一。 
  我国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占地32×105万平方米,因传说神农氏在此遍尝百草而得名。这里的野生生物有570多种,植物2000多种,草药1300多种。70年代开始为国家生产木材,每年达300万立方米,修筑公路1200多公里,公路通到哪里,参天大树就倒在哪里,8。1万平方米的森林已被夷为平地。照此下去,我国的神农架还能存在多久?与神农架命运相同的地区还有大兴安岭、西双版纳等原始森林。滥砍滥伐使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由58处减少到36处。 
  森林锐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恶果,导致自然灾害在更大范围内频繁发生。一些江河流域森林被破坏以后,雨水流失量增加,使下游地区洪水泛滥。近几年来,孟加拉国、印度、苏丹、泰国等相继发生严重水灾。森林锐减后还引起旱灾,导致严重的粮食危机,直接威胁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特别是非洲地区,长达十几年的持续干旱,饥荒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森林锐减还造成全球性的严重水土流失,全世界每年约有250多亿吨耕地土壤被侵蚀而流失。美国1。65亿公顷耕地每天约有1000万吨宝贵的表土层流失。




生物物种锐减 
  全球生物物种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过2亿多种。目前仅存大约有300~1000万种。如今,由于人类对野生动物滥捕,对森林滥砍,或采用“化学战”方式污染环境,使得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灭亡。据推测,在几次生物大灭绝的灾难中,生物灭绝速率是“每千年一种”。然而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00年间,鸟兽灭绝了75种。70年代末期,物种灭绝率变为每天一种。到了90年代初,有人估计物种灭绝率是每小时一种,到2000年将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如果热带雨林不能得到保护,地球上将有80%的植物和400万生存在雨林中的生物随之消失。 
  19世纪前,曾经纵横美国南北大陆的6000万只野牛,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被人类杀光,其最后一批被围歼在圣塔菲途中。几乎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里,北美大陆的50亿只旅鸽,由于人类的捕杀而消亡。1914年,保护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的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这种鸟从此在地球上绝迹。 
  非洲大象十年来数量减少了一半。位于几内亚湾的科特迪瓦,原名叫象牙海岸,是一个盛产大象的国家。但是,从1950年到现在的40余年间,科特迪瓦的大象竟然从10万头锐减到1500头。偷猎者捕杀大象,为的是什么?只不过是为了出售象牙。全世界年产象牙量达800吨,这意味着每年有80万头大象惨遭杀戮。 
  在肯尼亚,过去10年中有5万头大象成为贸易的牺牲品。1989年7月18日,肯尼亚总统用一支火炬点燃价值300多万美元的12吨象牙,它是近5年中肯尼亚警方从偷猎者手中缴获的,这一行动表示了肯尼亚政府坚决制止日益疯狂的捕杀大象活动的决心。犀牛和大象一样惨遭厄运,只因为犀牛角价格看涨。如今,非洲白犀牛已濒临灭绝,黑犀牛的数量15年来减少了90%。 
  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曾经是野马的故乡,本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在那里见到野马的踪迹。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类动物娃娃鱼,经两亿年的严峻考验,随大陆漂移后流浪到川、陕、鄂三省交界的深山角落里。1983年中,在竹溪县万江河,出现了一场娃娃鱼大屠杀,上千人不分白天黑夜,在几十条大川峡谷之中,捕杀了重3万多公斤的娃娃鱼。如此大量的娃娃鱼,无辜死于“屠刀”之下,令人惨不忍睹。 
  人类的近亲——黑冠长臂猿,50年前在海南岛热带森林中还生存着2000只左右,由于森林缩小和捕杀,现在全岛只剩下37只了。原来生活在我国的高鼻羚羊、犀牛、白臀叶猴等野生动物已经绝迹。珍稀水生物、海龟、儒艮、白鳍豚、中华鲟,由于捕捞已经灭绝。 
  海洋生物也逃不过人类的捕捞和追杀。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70年代幸存400头。日本、前苏联等国,不顾国际一再呼吁,依旧我行我素,继续进行商业性捕鲸,80年代再次清点,只剩15头了。与此同时,捕鱼队抛弃的破旧渔网、塑杯、桶、袋等,每年都要伤害万只海狗,以及成千上万的海鸟。 
  由于过度捕捞,目前全世界有25个大渔场面临衰竭。著名的北大西洋的北海渔场盛产鳕鱼、鲱鱼,近几十年来该鱼场产量锐减,由60年代末产鱼300万吨降到80年代产鱼几十万吨。 
  我国最大的渔唱—舟山渔场,由于长期大量捕捞,元气大伤,致使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等资源已经枯竭,现在又面临着带鱼资源枯竭,下一步又将要轮上什么鱼呢? 
  与历史上的物种灭绝不同,当前发生的物种灭绝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生物环境的丧失或改变最明显的是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热带森林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但却拥有世界50%以上的物种。目前野生动植物主要的栖息地印度马来地区和非洲热带地区的面积正在减少。 
  过度开发主要是海洋捕捞和陆地猎获。二次大战后的10多年,世界渔业得到很大发展,总捕获量从1950年的2000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9000多万吨。大量捕捞使许多重要渔场和著名鱼种及其他水生动物急剧减少甚至绝迹。 
  空气和水的污染例如两个世纪以来英国因河流严重缺水、污染,95%的沼泽地已经干涸,97%的低地泥沼被毁,使天鹅、鱼狗、蜉蝣、香蒲及其他野生生物迅速消失。过去20年中已有两种蜻蜒绝种,以前生长香蒲的地方已变成干泥。全世界海豚告急,也与海洋受到污染息息相关。拉美国家的沿海水域充满了有毒废料,使那里经常出现死鱼现象。 
  从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看,我们似乎生活在最富有的地质年代,殊不知,这笔财富正通过生物种类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处在被滥用的危险之中。物种之间存在的“营养链”或“食物链”极为脆弱,一旦遭受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发生重大的、不可预测的改变。例如,70年代在马来西亚,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水果榴莲的产量莫名其妙地开始下降,使水果产业损失了1亿美元的收入。当时榴莲树并未受到任何损伤,只是果实变少。后来,发现榴莲花粉只由一种蝙蝠传授,而且此种蝙蝠的数量也在严重减少。蝙蝠所以减少,是因为其主要食物——沼泽地红树林的花朵由于养虾业的发展,把大片沼泽地转为虾池,使红树林消失。谜团总算解开了。但人类对红树林的破坏没有停止。据统计,全世界红树林的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集中在亚洲(主要是马来西亚和印度)、美洲大陆(巴西和委内瑞拉)、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生长在红树林中的生物是沿海地区海洋食物链的主要基础,它还能保证热带沿海居民进行生产活动。但人类误认为它是有害的昆虫滋生地,用填海造地方法,将红树林改造为稻田和鱼塘。80年代巴西还拥有红树林2。5万平方公里,但人类的活动将会使巴西沿海的红树林绝迹。对红树林的破坏,是人类与海洋之间关系处理不当的最明显例子之一,毁坏红树林就是毁掉海洋生物的一个食品库。总之,物种多样性的消失,就会带来生物圈链环的破碎,使人类生存的基础出现坍塌。




人口膨胀
  随着改造自然进程的发展,人类生存条件日渐改善。这使得人类繁殖空前旺盛,人口数量以几何级数猛增。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人口已突破了50亿大关,“50亿”这个数字,你也许感受不到什么,然而,只要稍稍回顾人类的历史,就会感到人口增长速度太快了。在大约300万年前,类人猿刚刚进化为原始人类时,数量大约只有几千人;到了九千年前人类开始进行农耕,过定居生活,人口只有500万人左右。根据专家推算,在公元元年时,人口约为2。5亿。那之后,人口不停地,却是缓慢地增长着,到了1625年,地球上的人口只增长到5亿。然而,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后,人口陡增。1750年约8亿,1800年约9亿,1850年就已达到1625年的一倍,即10亿人。1930年时,又增加了一倍,达到20亿。但只过去46年,到1976年,世界人口就又翻了一番,达到40亿。1987年,人口终于突破了50亿大关。预计到下个世纪30年代,人口将达到100亿,再过500年,地球人口就将有150兆人了,这可真是个天文数字啊!要是这些人都住在地球上的话,那么平均每人只能拥有1平方米的土地了,整个地球都将挤满了人。那时,人类的命运将多么悲惨啊!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大型动物从未增加到如此多的程度,这种情况将直接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发疯似地增长着的人口;日渐贫瘠、荒芜了的土地;被风沙席卷着的城市;一天天减少着的森林;不断恶化着的气候;满是油污、废物的海洋、河流;慢慢被掘尽的地下资源;不新鲜的空气;渐渐变小的“遮阳杀,以及正在灭绝中的动植物。。这一切,似乎是在谴责人类的愚蠢行动,控诉人类对地球的伤害。人类作为宇宙孕育出的、有智慧、有灵性的高级生物,已经意识到,地球的危机就是自己的危机。人类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灾害给人类社会的启示 
  20世纪是科学昌盛的世纪,也是灾害频频的世纪。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从四面八方袭来,再加上环境污染的迅速扩展,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面对多灾多难的世纪,人类不能再等闲视之,已到了必须认真反思、开展防灾减灾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正像地球的绕轴自转运动和绕日公转运动一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是客观必然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至于人为灾害的发生,除了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外,它还具有本可避免、却因为人们行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