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垦睾!H肥担笔敝泄暮胶<际跏鞘澜缫涣鞯模矶嗤夤倘四复畛酥泄脑堆蠛4从谟《妊笾希床辉敢獬俗潜竟拇弧!
  郑和船队7次远航,留下一张重要的《郑和航行图》。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在明朝时已开辟了两条通往非洲东南部的远洋航线。一条是沿着阿拉伯人或希腊人的旧航路,由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亚丁港渡过曼德海峡,然后紧贴非洲海岸向南前进,到达东非沿海各国;另一条航线的开辟极具想象力和冒险精神,遗留下来诱惑后来的新的冒险者。 
  在非洲,郑和远洋船队的冒险故事,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人、中国瓷器和从中国驶来的远洋帆船,神话般地在当地人民口中传诵。80年后,自负和傲慢的葡萄牙人出现在东非海面。他们将他们的“大船”驶入港口,在非洲人面前炫耀,可得到的反应却十分冷淡,并没有引起他们预料中的惊讶与羡慕。当地人告诉他们,别说他们这种“大船”,就比这种“大船”大出许多的大船也早就见识过了,甚至还是几十艘船队结队而来进行和平访问和贸易的哩。 
  就在中国探险家们获得了必要的条件和经验,有可能继续向西,进入大西洋和红海,揭开人类文明史上的新的篇章的时候,中国人却突然地退出了印度洋,遣散了船长,关闭了造船厂。1525年的一份皇家告示声明,凡建造两桅以上的航海船只的人皆属死罪,并授权沿海地区的官吏销毁所有两桅以上的海船,逮捕任何敢于擅自使用这种船只的海员。 
  这是怎么回事?据后来历史学家的研究,这种突然的变故,主要是依靠海上探险发展起来的宦官集团和与他们相对立的士大夫阶层相冲突的结果。 
  由于士大夫阶层占了上风,其结果便是中国人退出世界航海舞台。 
  而在皇帝发布诏书、烧毁船只的那些日子里,葡萄牙的4只小船在一个名叫瓦斯科·达·伽马的率领下,结束了他们在大西洋上历时两个多月的孤独的航行,绕过好望角,进入了印度洋。




葡萄牙人的掠夺 
  西方殖民主义者踏上非洲大陆,是从1400年以后开始的,而抢在前面的葡萄牙人,其目的,就是为了向外扩张,劫掠一切所能到手的财富。 
  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和他的两个儿子阿维兹亲王、唐·恩里克亲王(又称亨利王子)带领一支数千人的船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北非摩洛哥王国的休达地区,凭借着火枪的威力,建立了非洲大陆有史以来第一块欧洲殖民地。若奥一世任命恩里克王子担任休达的总督。 
  长期以来,西非内陆的黄金、象牙及其他珍贵物品,都由阿拉伯商人的骆驼队,由南至北,跨越撒哈拉大沙漠的古代商道贩运至北非出口。恩里克王子从当地人和阿拉伯商人口中,听说了大沙漠以南有一个盛产黄金的加纳国和著名的超级大都市廷巴克图,完全印证了欧洲贵族中几世纪流传的关于南方“黄金之国”的故事。这位野心勃勃的王子决心找到这个国家,并像征服摩洛哥人一样征服它。 
  在葡萄牙王室和恩里克王子的资助和鼓励下,被有关“发现黄金之国”的想象刺激和激动起来的葡萄牙人纷纷组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寻找传闻中的黄金宝地。其中既有王室贵族,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海军军官和水手,也有海盗和小偷。 
  很快,葡萄牙人于1418年登上了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两位领头的船长约翰·贡萨尔维斯·查可和特利斯坦·瓦兹·泰克塞拉因此受到了国王的奖励。1425年,葡萄牙人费南多·德·卡斯楚到达加那利岛。相隔两年之后,葡萄牙人的探险船队继续向南方海面前进,又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不断的新发现,更加激动了葡萄牙人的心,他们认定此时离“黄金之国”已经只剩下一步之遥了。1434~1436年,吉尔·埃安内斯率领的探险船队,小心翼翼地向一片绿色的陆地靠拢。在一处叫博哈多尔角的地方,埃安内斯认为这里就是恩里克王子所要寻找的“金河”,于是将此地取名为“里奥德奥罗”,意思是黄金之河。到此为止,沿着非洲大西洋海岸的航线已经逐渐被葡萄牙人所掌握。 
  但令人失望的是,葡萄牙人在这几处地方除了以欺骗土著部落酋长和武装抢掠的方式收罗到部分黄金等珍贵物品以外,真正的收获并不多,离他们想象中的“黄金之国”,尤其是他们渴望从探险中发现和占有的巨大财富相比,还差得很远。 
  1441年,恩里克王子并不死心,再度派遣一位海军军官安东尼奥·贡萨尔维斯继续南下探险。这次贡萨尔维斯的探险船队果然不负众望,在里奥德奥罗海岸突然袭击了一个黑人部落,抢劫了大量黄金,并掳走一男一女两名黑人,带回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家中,当作奴隶。安东尼奥·贡萨尔维斯的“成功”,再度激起了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冒险的强烈欲望。不久,恩里克王子又派遣他和努诺·特里斯坦再去非洲。1443~1444年间,努诺·特里斯坦的探险船绕过布朗角,抵达阿尔吉恩岛。由于受到了贡萨尔维斯的启发,海盗头目努诺·特里斯坦在当地捕获了12名居民,带回葡萄牙在里斯本的市场上公开拍卖,大获其利。接着,葡萄牙的另一支海盗船队专门以寻找西海岸非洲黑人居住地为目的,大规模地猎捕当地黑人为奴,将总数达235名的黑人居民带回欧洲,在市场上拍卖脱手,开创了欧洲人大规模掠卖非洲黑人为奴的新纪录。 
  1457~1460年间,被葡萄牙探险船队抓到里斯本贩卖的黑人,每年达800~1000人之多。其中大多数黑人在葡萄牙宫廷贵族、富商地主家里作仆役,少数人在西班牙银矿中当矿工,或者在葡萄牙南部地区充作开垦土地的农业劳动力。到了16世纪初,大西洋对岸的美洲殖民地日渐开发,矿尝种植园内需要大量劳工,而当地印第安人因为反抗入侵者,差不多已被欧洲人屠杀殆尽;白人契约奴的来源十分有限,去亚洲沿海掳掠又不易成功;于是,欧洲殖民者便将非洲作为掠夺奴隶的主要地区。劫掠和贩卖黑人为奴,成为他们的巨大财源和迅速致富的途径。 
  凭着非洲人没有见过的枪炮,葡萄牙人相当轻松地达到了他们不远万里来到非洲沿海的首要目的。然而情况的发展并不令他们满意。首先,在印度洋沿岸,他们遇上了消极反抗和大量的走私,大大削弱了由葡萄牙人垄断的与非洲内陆国家的贸易活动。同时,内陆国家像莫诺莫塔帕帝国,持续数十年的战争发展到了白热化程度,从而阻碍了黄金的生产和外流。 
  葡萄牙人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收敛,反而以更大的欲望向内陆推进,去占领黄金产地,直接买进卖出,获取更大的利润。 
  和平的探险失败之后,葡萄牙人就换了武装暴力的一招。他们占领了矿山,但很快就发现所谓“大金山”竟是一些已被开采得千疮百孔的深洞。黄金被深埋在地层底下,挖出来十分不容易。甚至连矿区地面上,已被采掘出来的黄金也很稀罕。大失所望的葡萄牙人顿时情绪低落,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到海岸边。 
  欧洲人的新发现 
  18世纪后,欧洲探险家们大量地踏上非洲。他们与早期的欧洲殖民者不同,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黄金或从事奴隶买卖,或者将上帝的福音传播给信奉“邪教”的土著,而是为了要亲自解开非洲大陆上众多的地理之谜。除了强烈的好奇心之外,大多数的探险家还想借此出名,返回家乡后出出风头。有趣的是,参加探险的大部分人士都不是科学家或者职业探险家,而是一些有才能的军官、教师、医生、记者甚至无业游民,其中较为著名的是一位苏格兰贵族后裔,前不列颠王国驻阿尔及利亚的外交官詹姆斯·布鲁斯。 
  1730年出生的詹姆斯·布鲁斯,从小生活在一个苏格兰贵族大家庭中,喜爱体育运动和历史书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促成了他勤于思考问题、充满活力的性格。尽管他身高190厘米,但他却常常自称是一个“最容易伤感的人”。 
  布鲁斯24岁时与从小熟悉的女友结婚,生活平稳幸福,使他感到十分满足。可是结婚仅仅过了9个月,他的妻子却因患肺结核病躺下,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下,被公认为是不治之症。布鲁斯只能一天天看着爱妻圆润的脸消瘦下去,肌肤失去光泽,最后痛苦地呕血死去。 
  妻子的去世给了他极大的刺激。为了避免触景伤情,布鲁斯决定到海外旅行。他到了法国、意大利、荷兰,这些地方的美丽风光和灿烂文化并没有使他产生留连忘返的感觉,相反,当他来到西班牙,却对当地生活的阿拉伯人的奇特风俗和言行举止发生了兴趣。这些阿拉伯人是8~15世纪征服西班牙的阿拉伯帝国的后代,曾经对当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以及民间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布鲁斯留在西班牙,专心地学习西班牙语言,研究有关的历史文件和资料。两年后,他通过家族的关系,在皇家外交大臣那里谋到了一个职位,被派往土耳其人控制下的阿尔及利亚,任英国总领事。 
  1768年,38岁的布鲁斯在开罗的一家旅馆里筹划和准备着他到埃塞俄比亚探险的行装。为了在沿途描绘地图,他聘请了一位意大利青年画家瑞吉·巴鲁加里尼担任他的秘书。另外还雇用了几位穆斯林武装护卫、1名向导和3名搬运行李的奴隶。他们一行10人坐船从开罗城外的尼罗河码头出发,溯流而上。 
  3个月后,即1768年11月10日,布鲁斯一行顺利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冈达尔。此时的冈达尔是埃塞俄比亚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建有几十所修道院和教堂。但在这个多山的国家里,由于没有一种有效地控制地方封建主的手段,又没有建立一套管理全国的行政系统,地方封建主势力逐渐增大,已经出现了各地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尤其是在6~10月的雨季,山区交通困难,用兵不便,封建主能够凭险困守,抗拒统一,有时甚至还联合起来进行叛乱,反对中央政府。而且宫廷内部自1706年后不断发生帝位之争,阴谋和暗杀相继进行,更削弱了中央的权力。冈达尔虽有首都,但皇帝的权力和财力往往比不上地方大封建主。就连皇帝本身也不复为“万王之王”。 
  在布鲁斯的行李中,最重要也是最笨重的是发现尼罗河之源时,用以测量纬度的四分仪,从海岸越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必须雇请4人一组的两组搬运伕轮换着运输。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布鲁斯一行还遇到了大群对人毫不惧怕的非洲羚羊群,这些羚羊大摇大摆地走在他们前面,有时还堵住了他们的去路。为此,布鲁斯还得专门派出几个人,沿途轰赶和引开这些大胆的羚羊,以便顺利通行。 
  布鲁斯第一次看到青尼罗河,是他随皇帝陛下的军队参加平叛作战的时候。青尼罗河是从埃塞俄比亚的西南高原流出,源头约在塔纳湖的南面,距尼罗河三角洲的入海口约4800公里的地区。这条河开始时仅是涓涓细流,无声地流淌100多公里,注入塔纳湖,然后再从塔纳湖东南方向低凹地带溢出,即成水量丰富的青尼罗河。青尼罗河水冲过大弯曲峡谷,向东南奔流一阵后再转向西北方面,进而流入苏丹境内。布鲁斯第一次看见青尼罗河的地点,是在塔纳湖下游约30公里的地方,也就是提西萨多瀑布一带。当积蓄着力量的河水突然遇到地形的断层,陡然下泄时,数吨的水流从高处砸向底部的岩石,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布鲁斯站在瀑布边,对眼前的壮丽景色表现出了引起当地士兵们讥嘲的兴奋。他本来还打算在提西萨多瀑布上下再好好做一番考察,可惜,皇帝的军队即将开拔,不可能也不允许将他孤身一人留在这片危险的地区。布鲁斯不得不跟随军队行动,返回首都冈达尔。 
  布鲁斯不甘心他的事业刚刚开了个头就被夭折。他回到埃塞俄比亚宫中后,开始积极地活动,一有机会就通过皇太后和皇妃们,以及赏识他的拉斯·尼卡耶路向皇帝表达他决心要寻找尼罗河源头的愿望。他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 
  1770年10月,布鲁斯获得埃塞俄比亚皇帝的许可,带着少数的部属和珍贵的四分仪从冈达尔出发,顺河爬向陡峭险峻的山地。在那里,整个世界差不多都是非洲狒狒的天下。这种长有尖牙利齿,身躯强壮的动物,就连称为百兽之王的狮子也怕,谁都不敢轻易地去招惹它们。由于布鲁斯一行人的出现,受惊的狒狒会突然间野性大发,向人们猛扑过来。但是,詹姆斯·布鲁斯对此一点也不惧怕。他一路上感兴趣的只是山脚下、峡谷中蜿蜒曲折地流淌着的青尼罗河。从海拔2900多米的山顶看下去,青尼罗河就像一根细绳,捆住了无数的大山。 
  经过10多天辛苦的跋涉,布鲁斯一行走进了位于大山脚下的盖休小镇。 
  在这座仅有几百户居民的小镇边上,有一条很浅很洁净的溪水流过。即使在这样的深山小镇,居然有一座久遭战火洗礼的基督教教堂。在教堂外的大树下休息的时候,布鲁斯的向导突然向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将一条深红色的丝织装饰品给他,作为他带布鲁斯到达青尼罗河源头的代价。詹姆斯·布鲁斯此刻整个身心在为一个即将到来的时刻所激动,根本不去留心其他的事情。他顺手将自己擦鼻涕的手绢丢了过去,然后脱掉靴子,表情庄严地朝向导所指的一处泥泞中的小岛走去。在那里,他看见一处咕嘟咕嘟向着地表冒水的泉眼。 
  在当地人眼里,这处泉水是很神圣的地方,轻易不能去接近和冒犯。可是布鲁斯却赤着脚站在里面,兴奋得哇哇乱叫。 
  当布鲁斯陶醉在他的成功之中时,他没有发现,当然也没有人告诉他其实又犯了两个错误。因为事实上,这地方并不是尼罗河的河源,布鲁斯也不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欧洲人。 
  总长4000多公里的尼罗河有两条主要支流,一条叫青尼罗河,一条叫白尼罗河,两条河流交汇于苏丹的喀土穆附近,从而流向肥沃的埃及大平原。 
  依照判别主干流河道的长度标准,青尼罗河尽管一年之中提供了整个尼罗河大部分的流量,但它还是一条大支流而已。而白尼罗河长度要长出许多,是从遥远的南部山区高原维多利亚湖流出来的,是人们公认的尼罗河的河源。 
  最先发现盖休之泉的欧洲人,是100多年前即1618年就到这一带来传教的西班牙教士费多罗·彼斯。彼斯出现后过了10年,另一位基督教传教士杰洛尼莫·罗伯特获得当时的埃塞俄比亚皇帝的许可,并在地方当局派出的军队的保护下,来到盖休,进行了考察。但是,由于埃塞俄比亚国内的战乱,以及统一后,法西利达斯皇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达成了突然清除欧洲人的协议,因此,当时的考察报告和其他一些文字材料均毁于混乱中,无法让外部世界知晓。从这一点来看,英国人詹姆斯·布鲁斯是第一位正式确认青尼罗河的发源处和水泉具体位置的探险家。同时,他还是第一位从冈达尔走到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交汇处的喀土穆城的欧洲人。




女富豪探险家 
  在整个非洲探险活动中,唯一踏进这块神秘、危险和富于刺激性、挑战性的大陆的妇女是荷兰最富有的女继承人亚历山德琳·帕特罗尼拉·蒂南。 
  1861年,她第一次率队来到埃及,然后沿尼罗河而上进行考察,并绘制有关白尼罗流域的地图,最远到达了苏丹的贡多科罗一带,然后西行去考察尼罗河上游盆地。 
  两年后,蒂南再度来到尼罗河上游,并带来了她的母亲、保姆及5位科学家。他们一行人先是乘坐尼罗河的独篷船逆水而行,到达喀土穆后,又换乘手划的平底船,朝“瞪羚之河”的狭小水路前进。最后他们经陆路到达了皆鲁河与加扎勒河之间的水网地区,再从那里向西南方向继续前进,接近刚果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分水岭。在考察中,蒂南的母亲和一位科学家先后感染非洲热病,不治身亡。另一位科学家不幸被发情的水牛撞死,就连蒂南身强力壮的保姆,也在回到喀土穆不久,暴病身亡。在这样的多重打击下,蒂南仍旧对探险抱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她将他们此行所得的动植物标本仔细地分类,然后连同有关的地质、气候资料一起带回阿姆斯特丹。 
  女富豪兼探险家的故事,自然是各地报纸上抢手的热门新闻。蒂南回到欧洲后,便陷入了新闻记者与好事之徒的包围纠缠之中,一举一动都被晾在公众面前,使她感觉到真不如在荒无人烟的尼罗河上游来得自在愉快。报纸上对她的评价颇佳,形容她是一位“年轻、漂亮、个性坚强、经验丰富的女性”,有人还恭维她是“能说多种语言的胆大的骑士”。 
  1869年,亚历山德琳·帕特罗尼拉·蒂南再度组织探险队,准备到尼罗河上游的卢尔多天湖区去考察。但是他们到了尼罗河上游后突然又改变了主意,反而朝西南方向进入了扎伊尔东北高原的阿赞德人的控制区。 
  同行的除了在喀土穆招募的当地人和阿拉伯人外,女探险家还带了两位荷兰水手。这两个人深知长途旅行的艰苦和在内陆寻找水源的困难程序,便预先带上了两只铁皮水桶。不料,这两只水桶偏偏惹出了麻烦,沿途的土著部落都听说探险队里的两只铁皮水桶,并认定桶里装满金币;蒂南根本没有听到一点风声,也绝对想不到两只普通的铁皮桶竟给他们带来生命危险。在考察暂告一个段落,重返埃及人控制的喀土穆的途中,图阿雷特部落的沙漠向导竟趁他们毫无戒备之机,杀死了荷兰水手,洗劫了探险队的简单行李,包括那两只水桶,并把蒂南丢弃在沙漠阳光之下。身受重伤的女探险家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终因流血过多死去,年仅34岁。 
  非洲人自己的非洲 
  许多世纪以来,埃及人、希腊人、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以及近代欧洲人对非洲大陆的持续顽强的探险活动,一步步地揭开了这块神秘大陆的面纱,使这块阳光照耀的土地上的美丽山川、壮观河流、勤劳勇敢的人民和独特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