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梁山公司野蛮成长-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金莲笑吟吟地说:“他那个脑袋啊,就是个谷树蔸子。他不开窍,你且说给嫂子听。”

武松在阳谷县没有别的亲人。白日里在县衙当差,天黑了也没有别的去处,便到哥哥家里来串门。跟哥哥又说不到一块儿去,便跟嫂子说。武大郎也坐在旁边听,往往是武松说得兴高采烈,武大郎已经歪着脑袋打起了如雷的鼾声。

“嫂子啊,”武松感叹着说,“你看看咱哥的这个脑袋,叫人着急啊!”接着,他便有感而发地讲起了故事。

故事说,有两个后生一起开山。一个把石头凿得方方正正的,然后搬运到路边,卖给别人建造房屋。另一个则善于使乖弄巧,把石头开采下来后,直接运到汴梁和杭州,卖给城里人建造园林。山里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城里人看中的就是那些奇怪的造型。不过两三年时光,卖怪石的后生成了村里第一个富人,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宅院。

后来,官府颁布法令,不许毁坏山林。人们便种起了果树,每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香脆可口的鸭儿梨。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采购果实,然后运往全国各地。谁也没有注意,当年卖怪石的后生悄悄地种起了柳树。商人们采购来那么多的果实,刚好需要结实耐用的柳条筐。不过四五年时光,卖柳条筐的后生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在县城里置起了自己的产业。

不久,就在阳谷县繁华的县前街上,一先一后地开了两间成衣店,面对面地展开了竞争。同样是柳绿杭绢的对襟小袄,A店铺标价八百文钱,对面的B店铺却标价七百五十文钱。等到A店铺也改成七百五十文钱,B店铺却改成了七百文钱。于是,A店铺的店员就跑到B店铺去吵架,惹来满街的人看热闹,从此都知道B店铺的价钱便宜。一年下来,B店铺生意红火,财源旺盛。只是谁也不知道,AB两间店铺的老板其实是同一个人,就是当年卖怪石和柳条筐的后生。

“你说的那个后生,”潘金莲一边帮武松缝补着衣服,一边问道,“他是谁呀?”

“他呀,”武松回答说,“他可是阳谷县大名鼎鼎的西门大官人,如今在这县城里开了五六处店铺,包括绸布店、成衣店、药店、米店,只要是赚钱的买卖,没有他不做的。县衙旁边那座狮子楼,气派吧?也是他的老板。他又做贸易,行走江湖,贱买贵卖,攒下了巨万的家产。你说人家的脑袋,怎么跟咱们的脑袋不一样呢?”

潘金莲初来乍到,可不知道西门大官人是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武松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钱袋。”

“你说得对。”武松说,“咱哥的脑袋,那就是个谷树蔸子。人家西门大官人,那可是琉璃脑袋。”

第22节 她有一颗滚烫的心

潘金莲对武松讲的这些故事很感兴趣。但她更感兴趣的,还是讲故事的人。忽一日,武松带回一匹彩缎,说是一向承受嫂子照顾,送点礼物表表心意。又说嫂子心灵手巧,这匹彩缎刚好可以做一件新衣服。潘金莲满心欢喜,把那匹彩缎当成了爱情的花朵。谁知花儿开过之后,武松并没有新的动静。

“我的冤家!他眼里有我,心里有我,嘴里就是不说,可怎么办呢?”潘金莲内心里已是情急如火。

转眼间到了冬至时节,下得一场好大的雪,不过一两个时辰,天地间早已银装素裹。武松到县衙点了卯,却没有什么事做,便冒着纷飞的雪花,到哥哥家里来烤火。潘金莲忽然看到门前武松的身影,又惊又喜,慌忙迎上来寒暄道:“叔叔,冷不冷啊?”

武松说:“多谢嫂子关心!哥哥呢?”

潘金莲顺手把门关上了。只说风大,又上了闩。这才回道:“你哥哥呀?他一早就到店里去了,估计被风雪阻住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说着,伸手接过武松的外套,抖落上面的雪,挂在墙壁的挂钩上。

武松自去火塘前坐下。潘金莲殷勤地忙前忙后,往火塘里夹了许多木炭,又到厨房里热了几个菜,把酒壶拿来放到火塘边温着,说:“天气寒冷,跟叔叔一起吃几杯酒。”

武松说:“等哥哥回来一起吃吧?”

潘金莲说:“谁知道他几时回得来?”一面说,一面给武松斟酒,一面想起武松前些时说给她听的商场谚语—企业忽悠顾客叫做营销,老板忽悠员工叫做培训,男人忽悠女人叫做调情,女人忽悠男人叫做勾引,男女互相忽悠叫做恋爱—心说:“我今日便好好地忽悠他一把,不怕他不动情!”

她那里既有用心,便频频劝酒。武松也不推却,每次都一饮而尽。也许是酒红,也许是炭火的映照,不一会儿,两个人脸上都现出了妩媚的光晕。

“叔叔一表人才—”潘金莲借着酒劲,开始了忽悠,“有一句话,却不知道该不该问?”武松说:“嫂嫂但问无妨。”

潘金莲说:“叔叔一表人才,就没有一个相好的?”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武松说:“想在江湖混,最好是光棍。要相好的做什么?麻烦哩!”

潘金莲说:“人生在世,总得有一段爱情吧?”

武松说:“爱情就像传说中的鬼,相信的人多,见到的人少。再者说了,男人若是没有成功的事业,哪里来的爱情呢?”

潘金莲说:“只怕叔叔口头不是心头。口里头不相信爱情,心里头早就动了春情吧?”

她一面说,一面又给武松斟满了酒杯。又喊着热,脱了身上的对襟花袄,只一件薄薄的扣身衫子,凸现出玲珑有致的胸部,满脸都是暧昧的笑意。武松心里明白了八九分,却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和焦躁起来。

潘金莲哪里了解武松的心理?犹在自作多情地说:“我知道叔叔好酒。这酒哇,可是好东西,酒热冷汉心哩!我已经敬了叔叔许多杯酒,叔叔因何不思回报,也喂我一口酒?”一面说,一面把手伸过来,把武松的手拉住了。

谁知武松却忽然站了起来,冷冷地呵斥道:“请嫂嫂自重!”站了片刻,便从墙壁的挂钩上取了外套,拉开门,大踏步地走出门去。这真是:“雪花翻飞英雄气,炉火沸腾女人心。”可怜潘金莲一颗心,犹如酒壶似的被烧得滚烫,却又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又羞又愤,呆在那里做声不得。直到武松走了许久,北风吹得大门吱呀作响,她才忽然“哇”地一声,冲进卧房,趴在床上哭得昏天黑地。

等到武大郎天黑回来,见她躺在床上不言不语,便奇怪地上前问候她。她喉咙里带着哭音应了一声。“有谁欺负你啦?伤心成这样?”武大郎满怀狐疑地问道。

“还不是你那个好兄弟!”潘金莲蓦地坐起,愤怒地哭诉说:“我道天气寒冷,好心好意地热了酒菜款待他,他却借酒盖脸,不管羞耻地调戏我。原想他是个都头,前来投靠他,他却如此欺负人,却叫我们做哥哥嫂子的怎么过?”

武大郎沉默了一会儿,回答说:“是你勾引他不成,故而恼羞成怒吧?告诉你,我们哥俩小时候,就因为有一个像你这样风骚的娘,跟人跑了,丢下我们不管,我这个兄弟从此就见不得风骚的女人。他二十七八的汉子,为什么不找女人?心里头有阴影哩!”

潘金莲这才哑了嘴。原来男女之间找对象,也跟市场营销似的,需要事先做好调研。否则,便是一场单相思,徒添了许多苦恼。

自从闹了这一场尴尬,武松便很少到哥哥家来。即便是有事,也是到炊饼店去找哥哥,免得遇见嫂嫂,难为情。潘金莲恨他不过,把那件用彩缎制作的衣裳,拿剪子铰了个稀烂。

第23节 春天到底是个容易出事的季节

转眼间春暖花开,潘金莲的心情便有如春花似的灿烂了起来,每日坐在阁楼的窗前,绣个花儿,哼个曲儿,倒也能够自得其乐。然而,春天到底是个容易出事的季节。她抬头看看天色已经傍晚,便照例去收帘子,谁想一失手却将叉棍落在楼下,正好打在当街一个男人头上。

那男人正要发作,抬头看见一位妖娆的美妇人,满腔的怒火顿时化作了柔情蜜意。潘金莲情知自己不是,慌忙下楼来,向那人赔礼致歉。恰在此时,却见隔壁风韵阁的王婆在门口满脸坏笑地叫了起来:“打得好!似你这样花花肠子的坏蛋,不打你打谁?”那人也笑道:“如此说来,倒是我的不是!”一面说,一面往前走,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七八回。潘金莲看他那恋恋不舍的模样,觉得有趣,也忍俊不禁地偷着乐了一回。

却说那被叉棍打中的男子,恰好便是风流倜傥的西门庆。他那夜翻身坐起在床上想:“想我世代住在这阳谷县,也没有见过这般美貌的娘子,却不知道她是谁?”有道是:“人到忘情时光短,因有相思春夜长。”他在那里胡思乱想,好容易熬过一个漫漫长夜。次日起床,也没心思,只在街上闲逛。猛一抬头,又到了遇见美妇人的地方。沉思良久,便有了一个主意,一头钻进了隔壁王婆的风韵阁。

“我说你是个坏蛋吧!”王婆坏笑着说,“放着自家的娘子不管不顾,却好似小偷一般觊觎人家的娘子!”

西门庆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男怕没钱女怕胖。我家那位娘子,胖得像只肥猪,看着都腻。”看过《金瓶梅词话》的读者都知道,他家娘子芳名吴月娘,长得跟满月似的,甚是丰满。

王婆说:“再胖也是你老婆,难道你想换一个不成?”

“男人爱美女,可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西门庆涎着脸说,“王妈妈,我知道你儿子不成器。你若是疼爱我,帮我这一回,我可愿意把你当亲妈妈养。帮我设一个局,让我见见这位美娇娘,如何?”一面说,一面从身上摸出一锭好大的银元宝,放在王婆手中。

王婆顿时眉开眼笑,说:“看你长得跟银元宝似的,我怎么不疼爱你呢?”她忽然发现了什么,撩开窗边的帘子,正好看见潘金莲送武大郎出门,“看见没有?那位长得跟谷树皮似的男人,便是那位娘子的老公。”

西门庆于是叹道:“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不是碰不到美女,而是碰到了美女和她的老公。”这就有如一位商业猎手,好容易盯上了一位可赢利的目标顾客,却发现她早已被竞争对手揽入怀中。他不甘心哪,又是一连声的感叹说:“瞧瞧那个男人,也跟她太不匹配了!骏马偏驮痴汉走,美妻却伴拙夫眠,老天爷也太不公平了!”

王婆追问道:“你当真要勾搭她?”

西门庆说:“自是当真。不知王妈妈有什么好办法?”

王婆说:“亏得你是个做生意的!男人勾搭女人,恰如商家勾搭顾客,只要把你的生意经用在这位娘子身上,保证你能够得遂心愿。”

西门庆说:“恕我一时愚昧,还请王妈妈指教!”

王婆便说出一番话来,果然是商场上的老妖精、女人中的鬼谷子,不过三言两语,便惹得蝶恋蜂狂,成就了一段拈花弄柳的奸情。

第24节 如何做一个高性价比的男人

按照王婆的说法,情场有如商场,决定营销成败有五大要素,决定偷情成败亦有五大要素。

第一大要素是商品的外观。只有外观精美的商品,才能得到顾客青睐。只有外貌精美的男子,才能得到女人青睐。中国历史上最精美的男子,则莫过于晋朝的潘安。

第二大要素是商品的性能。虽然是“货卖一张皮”,但若是虚有其表,到底会遭到顾客们的抛弃。同样的道理,作为男人,不仅要像潘安那样中看,还要像驴子那样中用。

第三大要素是营销的资本。一件商品的价值,是用金钱炒出来的。怎么炒,是营销的策略问题,但资本是一个前提。无论卖场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公关活动的实施,以及广告或口碑的推广,其中的策略固然重要,但若无资本,便难以实施。与之相同,一个人的身价,也是用金钱炒出来的—有身价的男人,无论衣食住行,或是言谈举止,都会散发出一种用金钱炒出来的贵族气质;反之,则是穷酸味。

第四大要素是要善于装小。装小,即今日所言“装孙子”是也。也就是说,商家《“文》要把顾《“人》客奉为《“书》上帝,男人《“屋》要把女人奉为女神,以谦卑的态度百般讨好,才能最终赢取对方的芳心。

第五大要素是要有闲工夫。所谓闲工夫,就是有耐心的意思。一方面要有气定神闲的心态,一方面还要有从长计议的时间。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又说:“好事多磨。”除非有足够的闲工夫,才能等到瓜熟蒂落的时机。

王婆把这五大要素叫做“潘、驴、邓、小、闲”,即“潘安那样人见人爱的外貌”、“驴子那样过硬的性能”、“邓通那样雄厚的资本”、“善于装小”和“好整以暇的闲工夫”。若是具备了这五大要素,便能经营出高性价比的商品。同样的道理,若是具备了这五大要素,亦可谓是高性价比的男人。

西门庆按照这五大要素一一检查自己。虽然比不得潘安的貌,却也称得上风流倜傥。虽然比不得叫驴的性能,却也有颠鸾倒凤的床上功夫。虽然比不得邓通那样有钱,却也是富甲一方的财主。他又自认最善于装小,也最有闲情。“潘、驴、邓、小、闲”五字,都占全了。

王婆于是满脸坏笑地回答说:“大官人既然有这样的资本,也有这样的意愿,老身便来设计,玉成你与那位娘子的好事。只是大官人需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你得重重地谢我;第二,你得听我的计策行事,不可胡乱孟浪。”

西门庆自是满口答应。回到家里,便吩咐小厮将十两银子和三匹绸绢送到王婆的风韵阁来。十两银子是用来酬谢王婆的预付款,三匹绸绢却是用来赚取美女潘金莲的由头。

第25节 绣的不是鸳鸯,而是一个女人的梦

趁着武大郎不在家,王婆便踅摸着进了门。潘金莲连忙放下手中的刺绣,上前迎接着她,请她坐下,给她端上一杯热茶。

若把潘金莲比做天真的白雪公主,王婆就是不怀好意的巫婆。只见王婆眼珠一转,拿起潘金莲的绣品,口里啧啧地赞叹道:“娘子好手艺,绣的鸳鸯就跟活的一样。若说这上面的雌鸳鸯是娘子,却不知这雄鸳鸯是谁?”一句看似玩笑的问话,问得潘金莲脸色一沉。那王婆看在眼里,心里便明白了四五分。在女人所幻想的爱情生活中,纵使有七个朴实的小矮人,也不如一个浪漫的王子。长得跟三寸丁谷树皮似的武大郎,显然不是那个王子。

“娘子好福气啊!”王婆继续打着哈哈,说道,“看看武大郎起早贪黑地把你供养着,让你坐在这窗下绣鸳鸯。依老身来看,娘子绣的哪里是鸳鸯呢?分明是一个女人的梦啊!”

潘金莲说:“我也想出去工作,只是我家大郎硬是不肯。”

王婆说:“他这可是金屋藏娇哩!你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就安安心心地享受着吧!再者说了,找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喜欢的工作不挣钱,挣钱的工作你又不一定喜欢,两难哩!就跟找男人一个样,你喜欢的男人没钱,有钱的男人你又不一定喜欢。”

潘金莲叹息说:“天底下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呢?”

王婆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说:“是啊!是啊!若有这样的好事,哪怕像飞蛾扑火似的死上一回,都是值得的。”

潘金莲又叹了口气,抬头问道:“王妈妈,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哎呀!你不问,我差点忘了。”王婆仿佛突然想起来似的,开始讲述她早已设计好的故事,“我跟你说,我家也有一位大郎,虽然不是亲儿子,却对我十二分的孝顺,唤做西门大郎。跟你家大郎一样,也是做生意的老板,人称西门大官人,在这县城里开了五六处店铺,包括绸布店、成衣店、药店、米店,只要是赚钱的买卖,没有他不做的。县衙旁边那座狮子楼,气派吧?也是他的老板。他又做贸易,行走江湖,贱买贵卖,攒下了巨万的家产。若论相貌,称得上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与娘子在一起,那可叫一个般配。”

潘金莲佯装生气地说:“王妈妈,别开这种乱点鸳鸯谱的玩笑!说正事吧,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王婆满脸赔笑着说:“这就说到正事啦!就是我这个叫做西门大官人的干儿子啊,昨日孝敬我三匹绸绢,都是上等的料子。我寻思着,人哪,总有去见阎王爷的那一天,活着就快快乐乐地活着,死了也得漂漂亮亮地去死。因见娘子手艺巧,便想请你帮我做一套寿衣。”

潘金莲回答道:“王妈妈既如此说,这隔壁到隔壁的,哪能不帮忙?”

次日一早,潘金莲送别了武大郎,便如约来到王婆的风韵阁。王婆带着潘金莲来到一间空余的包房,清理了桌面。又从卧室里抱出三匹绸绢,摊开在那桌面上。潘金莲量了尺寸,裁了样式,便穿针引线地缝将起来。那王婆在旁边搭着下手,嘴里不住地夸。看看到了中午,王婆准备了一些酒食款待潘金莲。正吃着哩,就听见门帘一响,进来一个人。王婆急忙起身寒暄,又回头向潘金莲介绍说,他便是传说中的西门大官人。

西门庆却笑道:“我们俩是‘不打不相识’。如果我记得不错,这位娘子就住在隔壁。今日又得幸会。”

潘金莲便蓦然记起,眼前这位西门大官人,正是前些日被叉棍打中头的风流男子。霎那间,她的心里竟然没来由地慌乱起来。

第26节 气氛已经变得很是激动人心

王婆自去准备西门庆的碗筷,却把一对孤男寡女留在包房中。西门庆善于讨好女人,捧着潘金莲做的活计,赞美她的手艺,便是天上的七仙女也不及。又问她的芳龄,算起来比西门庆年轻五岁。西门庆便笑道:“如此说来,你还是我的妹妹哩!”

所谓哥哥妹妹,不过是男女间暧昧的称呼。潘金莲听得心头又是一热,只把头来低着,连眼睛也不敢抬起。

过不片刻,王婆拿了杯盏碗筷回来,三个人便各自举杯相敬,吃起酒来。可怜潘金莲嘴笨,哪里及得上西门庆与王婆的花言巧语?这个夸她年轻美貌,当喝一杯。那个夸她心灵手巧,当喝一杯。不过一时三刻,潘金莲已经喝得脸飞红霞,如痴如梦。

“啊呀!”王婆忽然叫道,“这酒喝得尽兴,一会儿就没了。大郎,你且帮我照顾娘子,我到街上再去买瓶酒来!”说着,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