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风烈-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戍卒令的推行,限定了指挥士兵们的将军,最多只能直接调度一个营兵马,也就是五千人之众,没有马超临时授予的虎符,是绝对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调动军马的,这样一来,也就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有人拥兵自重,进行谋逆的事情发生了。

    当然,也有士兵上限超过五千人的编制存在,那就是马超亲自统率的奔雷骑和破军阵这两支精锐了。这两支精锐的编制,是凌驾于普通军队编制之上的,每支精锐满编的人数,都在两万人左右。这两支精锐可是马超一手训练出来的,直接听从马超的指挥,旁人没有马超的命令,是铁定指挥不动他们的。

    借着这次变革,马超在军事方面,对西凉十余万将士们,也进行了一番调整。为长久计,马超再次下令从西凉境内招募三万名战士,暂时编入各地的驻军中,进行新兵的训练。同时从各地抽调一万五千名精锐,上调到了正规军中。之后又在正规军中,精挑细选出了一万人,补充到伤了元气的奔雷骑中,保持着奔雷骑两万精锐之数。

    在这次募兵的过程中,兵源主要是从西凉本地人,和已经渐渐融入西凉的羌氐人群之中进行招募,外来的流民暂时不列为招募的对象中。除非是身怀绝技之人,经过现场考官的审核之后,才可以进入招募的行列,之后在通过复试与审核,才能正式成为西凉军的一员。

    在招募新兵的过程中,马超还下令再次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不要求战斗力有多高,唯一的条件,便是懂医术或者是懂兽医之术,而且医术越精深越好。鉴于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数千奔雷骑战死于此役,马超真切的认识到了军医的重要性,有的时候,一名好的军医,其作用甚至不亚于一支千人的部队。同理,一个好的兽医,对于一支部队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让将士们受伤的战马得到精心的照料,尽快的摆脱伤病。尤其是奔雷骑,对兽医的需求,可是很迫切的。

    这支新组建的特殊部队,马超亲自为其命名为“青囊军”。顾名思义,负责这支部队的人,从其名号上,便已经呼之欲出了,自然是著就了青囊书的华佗。华佗虽然只是个医者,在马超的部队中也没有正式的官职,可谁都知道马超是华佗的弟子,更清楚华佗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由华佗指挥青囊军,可是没有谁会不服气的。

    虽说青囊军不要求战斗力,可在战时跑来跑去的救助伤员,也是需要体力的,所以对青囊军的训练,也是必须的,至少他们必须得跟得上战斗的节奏才行。因此,马超还指定张绣为青囊军的军事长官,与华佗共同负责青囊军的组建与训练。

    为了保证军中令和戍卒令的落实,马超特意让军师中郎将贾诩予以监督,同时在正规军中和地方上,设立军司马一职,由忠贞的将领担任,确保两项军令传达落实到西凉的每一个角落,真正作用到每一名士卒的身上。

    接下来,才是马超这次变革中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对吏治的改革。

    马超很明白,千里之堤,往往毁于蚁穴。官位再小,若是心术不正,也足以危及一方,甚至祸乱整个西凉。早些年,在休屠县发现铁矿的时候,马超就曾亲手斩杀了一名贪赃枉法的县令,那是个小官巨贪的典型,为了私人之利,不惜出卖铁矿资源给异族人,数年间捞取了数之不尽的财富,马超是绝不会容忍这样的官员,存在于自己的西凉军事集团之中的。

    为此,马超制定了晋迁令,规定任何官员的升迁,都必须要经过从郡到州,至少两级官员的考核,而后上报到冠军侯府,由马超派专人再次进行审查,之后在根据其功绩,进行相应的升迁。避免一些不学无术,只知道通过贿赂而爬上高位的人,出现在西凉的官吏系统中。

    掌管官吏的晋升,是件大事,也是国之根本,吏治的清明,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为了能让晋迁令得以十足十的实施,马超任命郑泰为西凉别驾,负责各级官员的考核和督查工作,如果发现现有的官员中,有不作为或是不能胜任的,只要证据确凿,郑泰可以在禀告马超之后,将其就地免职。相反,若是有人在低级别的位置上,做出了巨大的成绩,郑泰也可以对其进行破格的提拔。

    与晋迁令同时颁布的,还有荐贤令。西凉的各郡,都以郡府的名义,广为张贴告令,进行招募贤才。如有愿意应聘的,只需要揭下张贴着的荐贤令,来到各郡的郡府,自然会有人对他们进行初次的考核。初次考核通过之后,会有更高层次的座谈,各郡负责挑选贤才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揭令之人的心性和志向,以及具体的才能,遇到出色的人物,便上报给各郡的郡守;更出色一些的,郡守们便会直接通知郑泰,由郑泰派专人或者是亲自来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则是直接授予相应的官职。

    举贤不避亲,在举贤令施行的过程中,郑泰便举荐了自己的弟弟郑浑。郑浑其人,在这个时代名声并不响亮,可只要有后世历史知识的人,便知道郑浑的大名,甚至比他的兄长郑泰,还要响亮的多。为什么呢?因为郑浑有着出色的锻造技巧,号称关中第一能工巧匠,许多的神兵利器,都是出自郑浑之手。

    郑泰举荐了郑浑,令马超大为高兴,立刻授予郑浑官职,令他前往休屠,与韩暨一起负责军械的打造。并成立了金戈司,任命韩暨和郑浑为正副司督,共同担负起为西凉将士们的打造利器、坚甲的事宜。

    令马超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马腾这次也给他拉来了一位特殊的人才,这个人,就是马氏家族的马钧。马钧字德衡,比马超小了数岁,按马氏家族的辈分论,马钧乃是马超的堂弟。

    马钧这个人,沉默寡言,而且有口吃的毛病,说话不甚清晰,可是他自幼便心思奇巧,善于制作各种超乎人们想象的东西,后世流传的织布机、水车等物,都是马钧智慧的结晶。得到马钧,马超可谓是不胜欣喜,将其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视之如同亲生兄弟一般。只等着他再长大几岁之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来。

    通过晋迁令和荐贤令,马超再次获得了一大批的人才,并罢免了少数没有作为的昏官,西凉吏治的清明和办事效率,再次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西凉迅速走向强盛的速度。

第七十一章 西凉学府() 
也许有人会问,在这一系列的变革措施中,为何唯独没有周瑜的身影呢?

    原因无他,马超对周瑜的重视,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程度,为了让周瑜尽快成长起来,马超可是煞费苦心的。

    通过书信的邀请,马超将郑玄请到了金城,专门教授周瑜玄学;郑玄虽一直以来,都未曾与马超真正的见过面,但是两人之间书信来往已久,郑玄对马超的心性还是很了解的,再加上马超又是马融的后人,看在已经故去的老师的面子上,郑玄也推拖不得,便拖家带口的赶来了西凉。

    郑玄到来之后,得知马超的用意,便又邀请来了与蔡邕齐名的名师边韶,共同教授周瑜。边韶也是极有名望的大师级人物,精通辩论和文学。边韶来到了西凉之后,又力邀好友赵爽前来西凉,对周瑜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赵爽的名声不及前两位大师,可本事却是实打实的。他精通算术与天文学,尤其是算术方面,更是学究天人。提起赵爽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但后世被研究了数千年的《周髀算经》最权威的注解,便是出自赵爽之手。赵爽在十多年之后,还提出勾股定理这样极为先进的理论,并且还深入钻研了张衡的天文学著作《灵宪》和刘洪的《乾象历》,对天文历法也有极深的造诣。

    可以说,赵爽的到来,不但让周瑜多了一位名师,更快更全面的促进他的成长,还让有着后世阅历的马超也获益匪浅,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根据赵爽的天文历法知识,马超对历法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他心中暗自打算着,日后等自己的实力再强大一些,便会根据赵爽所研究的历法,推翻老旧的历法,转而实行新的历法。

    赵爽的天文知识,也让马超受益良多。带兵打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其中天时这一个环节,很多的时候,是人们所不能掌控的,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下雪,都是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到的。这就给指挥官们造成了许多的困扰,有的时候一个估算失误,所引发的,便是惨败的苦果。

    赵爽对天文的研究,恰好弥补了这一点,让马超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有了更清晰、更深一层的认知,通过一段时间内跟随着赵爽学习,马超基本掌握了天象变化的征兆,在加上后世对天象的理解和认知,马超自信无论面对何种突变的天气情况,都能做出最佳的安排,避免自身的损失,并利用天象去击败敌人了。

    三位名师都到齐了之后,马超给周瑜规定了时限,暂定为时一年。若一年后周瑜能获得郑玄等三位名师定下的出师标准,马超才会正式任命给他官职,分派给他具体的事务去做。因此,在这场西凉大变革的过程中,自然就看不到周瑜的影子了。

    不过,周瑜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到。

    在跟着三位名师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周瑜深深地感受到,三位老师一生所学,简直是博大精深,浩瀚如海,值得自己倾尽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为此,周瑜向马超建议,组建一所高级的私塾,将三位老师的知识尽可能多、尽可能广泛的传播下去,这样也有利于带动西凉这块荒蛮之地的闻名发展,还能为日后的西凉军事集团培养人才。

    用周瑜的话来说,出身于这所高级私塾的人才,都是自家培养出来的,这样的人才,使用起来远比其他人要放心的多。至少在忠诚方面,是绝不会出现问题的。

    周瑜的提议,点醒了马超。

    有后世经验的马超,又怎么能不清楚高等学府的重要性呢?那可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的传承啊!诚如周瑜所说,这所高等学府一旦建成,必将成为西凉军事集团培养人才的摇篮,出自这个摇篮中的人才,在接受了数年时间的熏陶之后,其忠诚度和归属感自然是要比其他人强了许多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与其四处辛苦的寻找人才,哪里有自己培养来的直接?假设按照后世的大学规制,每一届的学员设定的学习时限为四年,那么四年之后,马超会收获多少可造之材呢?就算这些人才之中,没有太过出类拔萃的,可将他们分派到各个郡县去担任官职,从基层开始做起,不但可以补缺马超目前手中人才短缺的问题,还能让他们得到真正的锤炼,试想数年乃至十余年之后,经过实际历练的他们,又将发挥出多大的能量呢?

    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想到便要去做。马超在征得郑玄等三位名师的同意之后,立刻安排人手进行学院的建造,在金城郡城内,选了一处景色优美,依山傍水又环境安逸的地方作为学院的地址,随后马超特批了五十亩的土地,用来建造学院,并着令国渊暂时将工作的重心,先放到建造学院上来,同时马超还特意和各个部门打了招呼,凡是关于学院建造等诸项事宜的,各部门必须无条件全开绿灯。

    这还不算,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将学院建造的古朴大气一些,马超还亲自拿起了笔墨,开始绘制起工程图来。为了切合西凉的特色环境,马超在仔细考量之后,决定按照后世著名的一所地处西北的大学风格,来绘制自己学院的工程图。

    经过书昼夜近乎不眠不休的绘制,马超最终成功的绘制出了学院工程图的初稿,后来又经过反复的修改,前后一共花了七日的时间,才算是彻底完成。马超绘制工程图的时间,比之制定各种法令之时所花费的时间还要长,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用心了,或者说,是马超对未来的学院,寄予了多么高的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图绘制的过程中,新进来投奔马超的堂弟马钧,可也没少出力费脑子。别看马钧年纪小,口齿又不甚清楚,可在这方面,马钧绝对是个天才。在看了马超绘制出来的初稿之后,马钧按照自己的设想,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利用隐藏在假山中的水车,对学院内喷泉中的水,进行循环利用等细节;再比如从大局观上进行合理布局,使整座学院的框架更趋于完美……总之,小马钧这次可是给了马超不少的惊喜,令马超对马钧越来越充满了期待,盼着马钧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在马超的大力倡导下,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数百名工匠紧锣密鼓的建筑中,三个月之后,学院终于竣工了。

    这座占地五十亩地的学院,从外观上看,雄浑大气,透着西凉特有的氛围,同时隐现着学者的气息,只要靠近学院的大门,一股神圣、肃穆的感觉便会扑面而来。

    学院的正门处,竖有一座大门,旁边另有两道小门,三道门组成一个“川”字形,共同拱起了门楣上足有一丈长、六尺宽的金字牌匾,上面用鎏金体,篆刻着四个大字:西凉学府。

    在这块牌匾的两侧,各自耸立着一根两人合抱的石柱,左侧的柱子上,雕刻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右侧的柱子上则刻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字样。虽然因为韵脚的缘故,这两行字并不对仗,但却突显着西凉学府治学的目的,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了。同时,这两句话,也是马超曾经的座右铭,将这两句话刻在这里,也是再向即将前来入学的学生们昭示着,马超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这对学生们而言,无疑是个很好的鞭策。

    进入西凉学府的大门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广场,在广场的正中央,建造着一个大喷泉,当喷泉中的水,通过马钧特制的机械压力器,从数十个泉眼中同时喷发出来的时候,宛如数十条水龙在空中嬉戏,伴随着浪花四溅,蔚为壮观,令人赞叹不已。要知道,喷泉虽然起源于汉代,可这个年代的技术,还不能让喷泉产生令人惊叹的场景,西凉学府中的这座喷泉,之所以能产生这般奇景,完全是马钧那天马行空般的巧妙构思所导致的。

    广场之后,是九九八十一级绵延而上的台阶,台阶的尽头,竖立着一块奇石,上面刻着马超亲笔篆书的“初心”二字。

    每一个来西凉学府求学的学生,都必须要一步步的走过这八十一级台阶,才能通往求学之所。这个设计,是马超提出来的,用意就是在提醒学生们,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做学问也需要历经磨难,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就。同时也是在告诫学生们,无论日后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也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他们当初为了求学,曾经每日都在这八十一级台阶上流下过的汗水。

    登上台阶之后,才是学院真正的教学之地。这里被划分为八个大区域,每一个区域中,所教授的学问,都不尽相同。正如后世的大学中划分的系一样,每个系有每个系专业的研究课题。

    八个区域按照太极图的方位,分别坐落在学院中央的八个方向上。目前西凉学府所开设的学科,分为经学、太学、医学、算术、射御、商学、礼乐、女红这八大类,每个学科配置博士一名,充当着后世大学中系主任和首席教授的职责,例如经学的博士由郑玄担任,医学的博士自然便是由华佗担任了,而精通算术的赵爽,便出任算术学科的博士……除了博士之外,每科还配备讲师十余人至数十人不等,共同来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区域之后,则是各个学科所需要室外场地,此外还有一些通用的公共设施。

    再之后,是十余排整齐的房子,以供学生们居住。这十余排房子,被划分为前后两进,前面的十排供男学生居住;后面的几排供女学生居住。这也是马超打破陈旧陋习的另一个值得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西凉学府不问出身,不分贵贱,甚至不分男女,只要有心向学,便可以到学院中来进行学习。这一举措,在这个时代中,绝对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彻底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

    学生们的居住地后面,是三座小山,两侧小山上,是老师们清修之所,中间的小山上,除了凉亭等景物之外,还有一条小路,直通山后,连接着后山的藏书阁,学生们在课余之时,可以到后山的藏书阁去随意阅览书册。马超从洛阳城皇宫中搬运出来的数万册书籍,大半都摆放在这里,只有少数极为珍贵的书籍,收藏在他自己的冠军侯府中。

    西凉学府的落成,引起了西凉广大民众们的注意,再加上马超之前所做的各种宣传与造势,使得西凉学府在正式投入教学的第一天,便吸引了七百多名学生前来入学,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来自西凉各地,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不远数百里乃至上千里,从外地前来求学的。

    这些学生在学成之后,或许不会全部留在西凉,更不会全部进入西凉军事集团,成为马超的下属官吏,但他们势必会在学成之后,带动整个西凉地区的文化发展,这对未来的西凉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对马超掌握的西凉军事集团而言,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马超未来争霸天下的一块重要基石,其作用,就像是后世的黄埔军校一样。当然,西凉学府可以说是一所综合型的高等学府,所教授的人才,远比黄埔军校要全面的多了。

    在一众学子中,周瑜、马休、马铁、马岱、马钧和马云禄的身影,尽皆在列,马超令他们进入学院,自然是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将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的。对于马超的这份心意,他们心中也清楚得很,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西凉学府中,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将来成为马超的左膀右臂,与马超一起去和天下英雄一较长短!

第七十二章 武装到牙齿() 
在接下来的半年中,西凉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马超变革的各项措施,在这半年中得到了贯彻的落实,西凉的民众结束了战乱的生活,暂时恢复了平静。官场上吏治一片清明,大批有才能的人才,在荐贤令的作用下,开始发挥各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