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风烈-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跃樱匀鲜歉髀分詈钪啄粤恕

    马超和曹操是何等样的人?怎会因为袁绍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而动怒?两人相视一笑,先后翻身下马,来到袁绍以及各路诸侯的面前,与众人一一见礼,随后便在袁绍等人的陪同和指引下,向着联军大营的中军大帐走去。

第十三章 歃血为盟() 
马超和曹操随着袁绍等人进入联军大营中,有些疑惑的发现,营中的将士们整齐的列成战阵,个个衣甲鲜明,但是却有将近一半的将士,手中所持的并非是杀敌的武器,而是礼杖乐器等物件。

    再往里走,一座三层高的点将台,出现在了营地的中央位置,点将台四周遍布着五方彩旗,点将台之上更是陈设着十八张座椅,在居中的主将座位前的桌案上,摆放着兵符印信和令箭等发号施令之物。

    众人随着袁绍一起来到点将台之上,袁绍站定脚步,回过身来看向马超和曹操,笑道:“二位有所不知,我们各路诸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可正所谓蛇无头则不行,因此早在数日之前,众位便推选绍为盟主,代为发号施令。如今冠军侯和孟德到来,绍这盟主之位,也该让贤了。”

    曹操笑了笑,摇头笑道:“本初兄,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本初兄出身名门,自当担负起振兴大汉之重任,理应坐这盟主之位,曹操并无异议。”说完,曹操便不再言语,用眼角的余光看向了身边的马超,想要看看马超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在曹操的心中,马超统御部众的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的戒心,但是曹操却不相信这个世上有十全十美的人,他认为马超必定也会有弱点,因此才暗中观察马超,看他是否露出一些破绽来。

    不过,曹操注定是要失望的。马超淡淡一笑,道:“马超久居西凉,对中原的地理、民情都不熟悉,讨伐董卓乃是天下大义之所在,只能胜不能败,自然需要对中原十分熟悉的人来担任盟主才是,以本侯看,本初兄便不必推辞了。”

    笑话,马超又怎么会不知道所谓的讨董联军,其实不过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呢?盟主的位置看似光鲜耀眼,实则却是个大大的深坑,马超才不会主动往坑里跳呢,这个填坑的事情,还是交给袁绍去做吧。

    见到曹操和马超都没有意见,袁绍这才假惺惺的笑道:“也罢,如今董卓倒行逆施,暴政于天下,倒也不是我等有志之士来回谦让的时候,绍便当这个盟主了!”

    言罢,袁绍也不再客气,转身来到点将台中央的主将位置上坐了下来,然后向着众人延手一请,示意众位诸位落座。

    在点将台十余张椅子前的矮桌上,都标记着各路诸侯的名字,各路诸侯按图索骥,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矮身坐了下来。

    待众人全部落座之后,袁绍双手按在桌案上,郎声说道:“念讨董名册!”

    早已等候在点将台上的一名小校,立刻展开手中捧着的一卷竹简,大声念到:“董卓祸乱天下,车骑将军绍奉大汉天子密旨,发檄文讨贼,现共计十八路诸侯会盟,分别为:第一路车骑将军、领渤海太守袁绍;第二路后将军、领南阳太守袁术;第三路冀州刺史韩馥;第四路北平太守公孙瓒……”

    当小校在念到公孙瓒名字的时候,马超不着痕迹的向公孙瓒的方向看了一眼,在公孙瓒的身后,马超看到有三个神色各异的人站立在其后面,居中一人大耳长臂,面色白净;左侧一人面如重枣,一脸络腮胡须;右侧一人豹头环眼,面如锅底,虬须根根竖立。

    根据史书的记载,马超已经猜到刘备会跟随公孙瓒一起前来会盟了。即便没有史书的记载,马超很清楚,以刘备的为人,是绝不会放过这样在天下人之前露脸的机会的,对于刘备的伪善和腹黑,马超可是半点好印象也没有。

    马超暗中推断,眼下公孙瓒身后站立的三人,其中那个大耳长臂之人必定是刘备,右侧豹头环眼的那人,一定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猛张飞了,至于左侧那个红脸汉子,马超却猜不到他的身份了。原本应该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前来会盟的,可是因为马超的到来,历史原本的轨迹已经被打乱了,关羽已经投效到了马超的麾下,是不可能在出现在刘备身边的了。不过,马超知道刘备绝非易于之辈,既然能入得了他的法眼,想必这个暂不知底细的红脸汉子,也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十七路奋武将军曹操;第十八路冠军侯、西凉刺史马超!”小校在马超出神之际,将手中捧着的名册念完,随后便退了下去。为了出师有名,更为了笼络人心和为自身捞取好处,袁绍此前便以天子密诏的理由,大肆分封了各路诸侯,因此马超现在已经取代了董卓,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凉刺史了。毕竟袁绍也清楚,西凉已经全部落入了马超的手中,西凉那么远,他袁绍绝无可能跑过去捞实惠,索性便成全了马超,也算是拉拢和安抚马超的一种手段了。

    听到袁绍将马超的名字排在了最后,大有将马超置于敬陪末座之境的意思,曹操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袁绍,眼中隐藏着一丝戏谑的神色。

    蠢货,简直是愚蠢之极!曹操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起了袁绍。袁绍将马超从金城太守的位置上,给提升到了西凉刺史,曹操又怎么会不知道袁绍的心思?可既然已经要拉拢和安抚马超了,又为何画蛇添足的将马超的名次排到了最后?需知,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马超可都是十八路诸侯里最高的,如今却被排到了最后,这和羞辱有什么区别?既要拉拢,又暗中羞辱,曹操是真为袁绍的智商着急了。

    曹操的心思,袁绍却毫无所觉,依旧安然的坐在主将的位置上,笑着向各路诸侯说道:“诸位,此次会盟,以先来后的顺序到排序,还望诸位不要多想。现如今董卓乱政,也并非是我等大汉忠臣计较细枝末节的时候,我等理当以天下大义为本,齐心合力,共同向前!”

    一众诸侯闻言,大部分人都随声附和了起来,只有曹操、马超和孙坚未曾开口说话。

    见到众人无人反对,马超也默认了下来,袁绍的脸上忍不住飞上了一丝喜色,随即又连忙将欢喜之色收敛了起来,将桌案上的祭文展开,站起身来换上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大声说道:“汉车骑将军袁绍谨以大义昭告天下:汉室不幸,皇纲失统。现贼臣董卓,欺天惘地,祸加至尊;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暴虐百姓!今绍等奉天子密诏,纠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违此誓,人神共弃!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朗读完祭文,袁绍转身向着洛阳城的方向郑重的拜了三拜,其余各路诸侯皆效仿之。

    祭拜完毕,袁绍又开口说道:“诸位,本盟主已经令吾弟公路总督粮草,应付各路人马的消耗,勿使有缺;目前,我军还需要一位文武双全之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未知哪位诸侯愿担此重任?”

    袁绍的话,让曹操直接无语了。曹操知道袁绍愚蠢,可是没想到袁绍竟然如此愚蠢!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愚蠢!什么先锋大将?那不就是炮灰吗?你袁绍珍惜羽毛,不愿将自己的部队率先投入到战争中,可其他各路诸侯的人马就不值钱了吗?凭什么要别的人去打头阵,而你们袁家的兄弟,却躲到后面坐享其成?

    若不是讨伐董卓事关重大,曹操真的想立刻起身离开此地,可是,他现在却不能这么做。缓缓站起身来,曹操开口说道:“袁盟主且慢,曹操久居洛阳,先前也曾与那董卓老贼虚与委蛇,对董卓的军情还算熟悉,袁盟主可否容曹操将董贼的部众军情详细讲述一番,而后再做决定?”

    袁绍看了曹操一眼,笑道:“却是忘了,孟德曾委身与董卓麾下数月之久了!”顿了一顿,袁绍转头对着各路诸侯说道:“诸位,孟德曾借进献七星宝刀之机,意欲刺杀董卓,虽然最后未能成功,但勇气可嘉,我等且听孟德细细道来。”

    曹操听出了袁绍话中的讥讽之意,却无心与其计较,开口说道:“诸位,董卓麾下的部队,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一,自然便是他从西凉带来的西凉勇士了,其中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名为飞熊卫,悍勇异常,想必冠军侯对此节知之甚详。”

    看到曹操的目光看向了自己,马超出声道:“不错!董卓从西凉带到洛阳的人马,足有五万之众,其中有一万精锐,便是飞熊卫了。飞熊卫能步战,能骑战,擅骑射,惯用刀、枪两种武器,确为以一当十之精锐。”

    马超说完之后,曹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董卓的第二部分人马,便是收编的洛阳城中原何进大将军的人马,这部分人马良莠不齐,但总数却是不少,亦有五万之众;其三,便是原并州刺史丁原麾下的并州军了,自吕布刺杀了丁原转投到董卓麾下后,三万并州军也便成了董卓的部下了,并州铁骑擅于骑战,更以闪电战闻名于世,除了吕布之外,并州军中另有两员大将,一人名叫张辽,一人名为高顺,皆是吕布的心腹大将兼左膀右臂;此外,还有八员骁将,合称为八部将,手段俱是不俗。”

    “最可怕的是……”曹操喘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诸位皆知,天下有两件闻名于世的宝物,一个是宝马赤兔,另一个便是虓虎吕布!现如今,董卓将赤兔宝马赐予了吕布,使这两件宝物竟然合二为一了,真可谓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因此,吕布将会成我军最大的障碍!”

第十四章 各怀鬼胎() 
听闻曹操的叙述,各路诸侯心中暗自计较,更是谁也不愿担任先锋军,去汜水关当炮灰了。

    见到各路诸侯沉默了下来,曹操淡然一笑,后退两步,回到自己的座位前,矮身坐了下来,也不再说话了,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瞄着马超。

    先前的几次试探,马超的表现没有任何疏漏的地方,这更让曹操内心中对马超充满了忌惮,曹操还想借此机会再看看马超的反应,在曹操想来,马超身为勇冠三军的冠军侯,或许其他事情还会深思熟虑,但是涉及到战斗,恐怕马超就未必能像先前一样气定神闲了。

    可惜的是,马超的反应,再次让曹操失望了,马超并没有像大多数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样挺身而出,一力担下先锋军的重任,而是慢悠悠的端起身前桌案上的酒杯,浅浅的喝了一口,并未表态。

    见到马超这幅神态,曹操对马超的忌惮之心,更深了几分,短短一日的接触,曹操已然明白,马超无论是统率部队还是心胸城府,乃至气度与智慧,都是远超常人,就遑论其勇冠三军之武艺了,这样的人物,既然注定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便要加倍的小心了。不知不觉间,曹操竟然或忘了马超的年龄,将马超摆在了和自己相同的位置上。

    各路诸侯沉默之际,一人离座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为天下大义,孙坚愿率部为先锋!”

    开口之人,正是长沙太守孙坚,此前在平叛西凉韩遂、边章等人造反时,也曾与马超有过一段交集。原本孙坚是被远超派出去当做左翼策应的,今日袁绍为了祭奠苍天厚土,正式发布讨伐董卓的祭师檄文,更为了能当着十八路诸侯的面,名正言顺的登上盟主的宝座,因此在数日前便又将孙坚召了回来。

    见到孙坚愿为先锋,袁绍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大声说道:“文台(孙坚的字)勇烈,自可担当此大任!事不宜迟,还请文台即刻出发,本盟主率领众军,随后策应!”

    孙坚答应了一声,一甩披风,转身而去。在他的身后,跟随着五员大将,个个器宇轩昂。传闻孙坚部下又四员大将,分别是右北平人程普,字德谋;零陵人黄盖,字公覆;辽西韩当,字义公;富春祖茂,字大荣。

    从年龄上来判断,马超推断出落后于孙坚身后两步,四位年长一些的,必定便是其麾下的四位大将了;至于仅落后于孙坚一步的少年小将,马超猜测,一定便是孙坚的长子,号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了。

    在孙坚率部离去的同时,各路诸侯看着孙坚如标枪般挺拔的背影,心中各自盘算着。其中,济北相鲍信暗自寻思:“这盟主之位,已经落到了袁本初的手中,吾争不过他,也便罢了,可是这孙文台武勇非常,现如今又主动请战担任先锋,若是被他夺了头功,日后吾等颜面上终究是不好看。不若,便让孙文台主攻汜水关,吾令一支偏军,趁汜水关两方交战之际,一举拿下汜水关!”

    在各路诸侯散去之后,济北相鲍信便暗中唤来自己的胞弟鲍忠,令其率三千军,尾随孙坚所部之后,前往汜水关,只等孙坚与城中守军交锋之时,从旁杀出,取了汜水关。

    要说这鲍信本就不是什么大人物,其手段不过是泛泛而已。他的胞弟鲍忠甚至还不如鲍信,因此,当孙坚率部日夜兼行,赶到汜水关之后,只是试探性的发起了一次小规模的佯攻,本意是要试试水,看看汜水关守军的战斗力如何,不料鲍忠却愚蠢的认为孙坚发动了攻坚战,于是便率领麾下三千人马,抄小路来到汜水关的另一侧,想要趁机拿下汜水关。

    恰好在此时,华雄率领一队五百人的队伍在附近巡查,见到鲍忠的旗号之后,华雄二话不说,挥兵便杀了过去,只一刀,便将鲍忠斩落与马下,鲍忠所率领的三千部众,被生擒活捉者极多,只有三五十人活着逃了出来,几乎是全军覆没了。

    在汜水关前发动佯攻的孙坚,在探马的禀报下得知鲍忠已经被斩,且敌方的主将华雄曾在那边的战场现身,于是孙坚立刻改变了战斗策略,将佯攻转化成了真正的强攻,意欲趁着华雄还未赶来之前,一举拿下汜水关。

    不过,在孙坚率部与汜水关城头上的守军交战了一个时辰之后,华雄终于是率部来到了主战场,派出李肃引一军为左翼,胡轸引一军为右翼,华雄自领一军为中军,竟是弃坚固的城池与不顾,兵分三路杀出城来,与孙坚所部在汜水关下发生了激烈的野战。

    在交战中,孙坚的部将程普挥动蛇矛,刺死了华雄的副将胡珍,趁机长驱直入,将华雄的右翼军冲击的七零八落,华雄这才知道自己小看了天下英雄,连忙仗着自身的武勇,指挥兵马且战且退,收拢败兵回到了汜水关,此后便坚守不出,依仗着城墙之固,抵抗孙坚的进攻。

    孙坚在汜水关外连续战斗了四、五日,却始终不见袁绍率领各路诸侯前来支援,负责供给粮草的袁术,也未能按时将粮草送到,便派人回到联军大营,将战斗的形势通知给袁绍,请袁绍火速率军来援,同时向袁术催粮。

    袁绍接到孙坚的通知后,召集各路诸侯大肆商议,在大多数诸侯的配合下,故意扯东拉西的拖延时间,才决定出兵驰援孙坚的具体日期,即便是这样,进兵的期限也被拖到了五日之后了。至于粮草之事,袁绍却是只字未提,亦未曾向袁术发出催粮的告令。

    在袁绍和袁术的心中,董卓,乃是恶狼;可孙坚,那可是猛虎,若是被孙坚一路长驱直入攻进了洛阳,袁绍这个盟主的颜面何在?因此为了不养虎为患,袁家的这两兄弟早有计议,故意克扣孙坚所部的粮草,并延缓发粮的时间,令孙坚受制于无粮可食,无法建功立业。

    袁家两兄弟心中的小九九,可是当真令孙坚十分为难。孙坚率部在汜水关下苦苦支撑了十余日之后,最终军中粮草断绝,军中将士们日益不满起来,若非孙坚平日里威望甚重,怕是部下的将士们都要哗变了。

    孙坚军中的情况,被华雄派出的探马探知后,华雄便与李肃商议,兵分两路,趁夜袭击孙坚的军营。

    当夜,月白风清。

    半夜时分,华雄和李肃率军袭营,孙坚所部将士饥肠辘辘,自然无法抵挡,很快便败下阵来,孙坚在长子孙策和四员大将的掩护下,率领一支两千多人的残部向联军大营的方向撤走,华雄在后紧追不舍,率部无情的斩杀着孙坚所部的将士们。

    见到华雄紧追不舍,大有将孙坚所部一举歼灭的架势,孙坚的部下大将祖茂想出了一个办法,取下孙坚头上的赤色头巾,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而后与孙坚分兵,将华雄吸引到别处去,为孙坚争取到了一条活路。

    华雄此前也见过孙坚,知道孙坚喜好佩戴赤色的头巾,因此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祖茂的身上,率领主力追杀祖茂,只令李肃率一支小部队象征性的去追真正的孙坚。

    却说孙坚摆脱了追兵之时,祖茂却是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祖茂无奈之下,将头上原本是孙坚的赤色头巾取下,挂在一根树桩上,然后带着身边仅剩的数十人,藏在了附近的树林里,试图迷惑华雄,却不料被华雄识破,祖茂见无退路,便挥动双刀直取华雄,想要将华雄斩于马下,结果反倒被华雄挥起手中大刀,仅仅一刀便将早已身心疲惫的祖茂拦腰斩为了两段儿。

    斩杀了祖茂之后,华雄方知中计,顿时怒火中烧,杀意肆虐了起来,立即调转马头,率部对孙坚部下未能逃离的将士们大肆斩杀。等到天明之时,除了跟随孙坚逃出去的两千多人之外,孙坚其余的部众,尽皆被华雄斩杀,令孙坚带来的万余名江东子弟,大部分埋骨他乡了。

    孙坚自战败之后,沿途收拢残部,连同跟随着自己一路杀出来的两千多将士,最后一共集结起了不到四千的残兵败将,不一日回到了联军的大营中,见到袁绍犹自安然的坐在盟主的宝座上,和各路诸侯频频举杯饮酒,孙坚顿时怒不可遏,大声说道:“败军之将孙坚,前来向袁盟主谢罪!”

    见到孙坚灰头土脸的样子,袁绍心中暗自好笑,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看着孙坚说道:“适才竟没有注意到文台归来,文台此去,可是战歌凯旋而归?”

    孙坚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怒极反笑道:“袁盟主,你看孙坚此时的样子,像是凯旋而归的吗?我孙坚率江东子弟在前线厮杀,袁盟主却安然的坐在这里与诸位饮酒作乐,敢问袁盟主,我江东丧身汜水关下的六千子弟的性命,难道便如此不值钱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