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风烈-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击过后,红脸大汉沉重的身体剧烈的摇晃了两下,但是脚下却是没有半点的移动,只是脸上的红色,愈加的深沉了;而马超则是腾腾腾的接连倒退了三步之后,方才站定了身体,脸上带着惊讶的神色,抬头看向了面前的红脸大汉。

    这个大汉,竟然有内力修为!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马超遇到过这个时代的名人,也有一些了,可除了华佗,却从来没有遇到过会内力的人,即便是当世的名将赵云、太史慈、徐晃、张绣等人,都不具备内力修为,他们的内力修为,均是在遇见了马超之后,才由华佗和马超传授给他们的,可眼前的这个红脸大汉,怎么会有内力修为?又是师承何人?这个世上,除了华佗之外,难道还有其他的人,能钻研出内力的修炼之法吗?

    一连串的疑问,在马超的心头升起,同时,他对这个红脸大汉,也更感兴趣了,即便他不是后世流传的名将,马超也决定将其留在身边。不过很显然,这个大汉是桀骜不驯的性格,想要真正的留下他,还需要花费一番手脚才行。

    思忖了片刻,马超开口说道:“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春秋了吗?”

    红脸大汉的眼中,也带着惊异的神色,再次睁大丹凤眼,仔细的看了一眼马超,然后郑重的点了点头。经过和马超适才的交手,他也明白了过来,马超年纪虽小,可手底下是有真材实料的,并非是少年人的吹嘘,由此对马超所言师承马融等三位鸿儒的话,也相信了几分。

    于是,两人席地而坐,开始讨论起春秋大义来……

    小半个时辰之后,红脸大汉脸上的神色再次出现了变化,看向马超的眼神,与之前出现了明显的反差,轻视之意,再也不复存在了。

    大汉站起身来,向着马超郑重的行了一礼,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说道:“小将军博学多闻,见解独到,某甚为佩服,适才多有唐突,还望勿怪。”能让如此桀骜的大汉,开口说出道歉的话语,可见在刚才的讨论中,马超的舌辩,是完全占据了上风的。

    马超也站起身来,刚要说些什么,却尴尬的发现自己的身高,竟然还不及红脸大汉的胸膛,于是不着痕迹的退开了两步,拉开了一些距离,这才说道:“壮士对春秋大义的理解,也很是透彻。或许是因为没有名师的指点,才有些不够连贯而已,若得名师指点,壮士对春秋的领悟,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红脸大汉摇头叹息道:“唉,乱世当道,某身无长物,如何拜入名师门下?”

    马超闻言,心中一动,连忙说道:“若壮士不弃,我家中便有季长公亲笔书写的春秋礼义,壮士可随意借阅。”

    红脸大汉没想到马超这样说,神色间便有些错愕,意外的看向了马超,一时之间竟是不知自己该说什么了。需知,马融的手抄本,在这个时代那可相当于是无价之宝啊,可不是谁都有幸观看到的。

    沉默了半晌,大汉才呢喃着说道:“未知小将军与季长公,究竟是何关系?小将军真的愿意将季长公的手抄本,借与某观看?”

    马超只是点了点头,笑而不语。

    一旁的马玩没好气的插口说道:“你这大汉,来我家少主的地盘上捣乱,竟然不知我家少主的身份么?他便是武威马太守的长子,你说我家少主和季长公是什么关系?”

    红脸大汉略一寻思,很快便明白了马超的身份,当下连忙抱拳说道:“某有眼不识泰山,竟不知是少将军亲临,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马超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问道:“我有一事不明,不知壮士可否赐教?”

    红脸大汉立刻豪爽的笑道:“少将军尽管问便是,某自然是知无不言。”

    马超点了点头,斟酌了一下词语,然后委婉的问向大汉,他所修炼的内力,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令马超意外的是,大汉的回答大大超出了马超的意料,这个实力恐怖的大汉,竟然不知晓内力为何物,在经过马超详细的解释之后,大汉才恍然大悟了过来,明白所谓的内力,便是自己身体中的暗劲。

    当下,大汉将自己修炼内力的始末,对马超和盘托出,结果却再次令马超大感意外。为何?原来这大汉自幼便酷爱春秋,自从七岁开始,手里终日便捧着这部春秋,经过二十多年的苦读,他竟然在这部春秋中,自行领悟出了一套法门,由此无师自通,修炼出了内力,若非是马超亲眼所见,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

    难怪这个桀骜不逊的汉子,在听闻马超手中有马融的手抄本春秋之后,激动成那个样子,原来竟然是这样,他在阅读春秋的时候,竟然还有这样的领悟。这也就解释的通,为何他对马超的态度会前倨后恭了,只因他将春秋看做至宝,马超在春秋礼义上的见地远超于他,自然也就赢得了他的尊重。

第五十七章 阴差阳错() 
“对了,壮士尊姓大名?听壮士口音,并非是我西凉人,缘何来到了西凉来?”

    在与红脸大汉回归府衙的路上,马超有意无意的询问着这红脸大汉的身份来历。

    大汉先是深深地叹息了一声,随后便缓缓的道明了自己的身份,语气之中,满是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的遗憾……

    原来,此人乃是河东郡解县人,早年间在家乡因看不惯乡里恶霸欺凌乡亲,便出手杀死了那个恶霸,由此获了死罪,不得已便背井离乡逃离了故土,辗转去了幽州,不料恰逢那一年幽州大灾,粮食欠收,无可奈何之下,此人便有了投军的想法,意欲投奔当时在幽州涿郡起兵的刘备。可是不知何故,在他走到一处通往涿郡的必经之路时,山上忽然开始往下滚落巨石,令他无法通过,等到尘埃落定之后,他刚要向前走,山上又开始向下滑落巨石,如此一连三次,阻挡住了他的脚步。

    经过深思之后,此人认为这或许乃是天意使然,于是便打消了去涿郡的念头,转而背道而驰,一路向西来到了关中地区,在这里干起了贩卖豆子的营生,谁知好景不长,随着黄巾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关中地区遭遇了黄巾军的侵袭,他便不得不离开了关中,彼时离开关中的大部分道路,都已经被黄巾军所切断,因此他便被迫来到了西凉,最终遇到了马超。

    红脸大汉说到这里,马超怎么可能还猜不出他的身份?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后世闻名的忠义武圣——关羽关云长!

    或许是冥冥之中,真的是上天注定;亦或者,是因为马超来到这个世界,影响到了这个世界事情发展的轨迹……总之,关羽在阴差阳错之下,竟然辗转来到了西凉,并且碰巧遇到了马超!

    根据史书的记载,关羽应该是在三年多之前,便会投效到刘备的麾下,并与刘备结成深厚的君臣之谊的,虽然没有后世盛传的桃园三结义之说,可关羽此后却是坚定不移的跟随在了刘备的身边,立下战功无数,扬威于战场之上,更是获得了忠义武圣的称号,成为后世数千年中忠义的化身,世世代代为后人所敬仰。

    但是不知怎么的,关羽比史书中所记载的时间,整整晚出现了三年,而且他出现的地点,也并非是涿郡,而是马超刚刚到手的金城。是史书记载有误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的?马超已经无意去探寻其中的究竟了,他此刻心中,已经被过度的喜悦所满满的填充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

    为何欢喜?这可是关羽啊!还不足以让马超欣喜若狂吗?

    相传,关羽酷爱春秋古籍,并在春秋之中悟出了一套举世无双的刀法,名为春秋刀法,这一点,与马超眼前真实的关羽是极为吻合的,既然在这一点上,史料记载无误,那么想必对关羽的性格记载,也应该是准确的。

    史书有记载,关羽平日里很是爱护部下士卒,但却很看不起士大夫,唯独对深明春秋礼义的文士另眼相看,这也就解释的通关羽此刻的武力明明要强于马超,却为何对马超生出尊敬之意的缘由了。

    有了这个基础,马超要将关羽留在自己身边,也就是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回到府衙之中,马超立刻将马融亲笔书写的春秋手抄本拿了出来,送给了关羽。关羽欣喜不已,自然而然的便留了下来,虽然并未答应投效到马超的麾下效力,可既然留下来了,马超也就不着急了。

    马超明白,关羽的傲气,是生长在骨子里的,他可不会轻易的认主。正所谓良辰择木而栖,良臣择住而侍,酷爱春秋的关羽,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想要让他心悦诚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从后的日子里,马超无论去做什么,都要带上关羽一起,以最大的诚意,去赢得关羽的归心。而关羽在亲自看到了金城的吏治、将士们的凝聚力和城中百姓对马超的赞誉之后,不知不觉中,对马超的认知也有了新的变化,心中对马超也是越来越佩服了。

    还有一件事,也让关羽的情绪出现了不小的波动。在关羽来到府衙的当天,马超便暗中派人快马赶往休屠,让留守在休屠铁矿的韩暨打造出一把大刀来,并且附上了打造的图纸,这份图纸是马超亲自设计的,原型嘛,自然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青龙偃月刀了。

    韩暨在接到了马超的命令之后,不敢怠慢,亲自带着几名得力帮手,日夜不停的赶造青龙偃月刀,费时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打造出来了一把造型古朴大气,重量与马超的紫金霸王枪相同的大刀,并且派人火速送到了金城。

    马超拿到了青龙偃月刀之后,连同一早就在整个金城郡内精挑细选出来的战马,一起送给了关羽。

    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一斤,用料也是极为考究,即便比不上马超的紫金霸王枪,也与赵云的龙胆亮银枪不相上下了,如此神兵利器,是个武将都会视若珍宝的,更何况关羽所擅长的,本来就是春秋刀法,刚好与这柄青龙偃月刀相衬。

    而马超精心挑选的战马,也是万里挑一的好马,是氐族人历尽上下三代之功,才辛苦培育出来的品种,名为“火龙驹”,这种马氐族人至今也只培育出了十余匹,马超所选的,自然是其中最好的一匹。

    在马超将青龙偃月刀和火龙驹一起送给关羽的时候,关羽心中的复杂情绪,恐怕没人能说的清楚。如果马超送给关羽的是金银财宝的话,关羽不但不会接受,反而还有可能心中会生出不愉快的情绪,因为关羽骨子里的骄傲,是不可能接受那些东西的。可是马超送出的这一刀一马,着实令关羽欢喜,因而便无法开口拒绝。

    关羽也不傻,他心里清楚,马超对自己的恩情越来越重,自己无以为报,可是性情上的桀骜,却令他偏偏张不开嘴说出“愿效犬马之劳”这样的话来,更令关羽难受的是,马超不但没有强迫他表明态度,而且还大度无私的将五禽之戏中的虎之戏,传授给了关羽,以便让关羽和自身参悟出来的春秋功法相互印证,从而引导着他的内家功法走上正途。

    就这样过了将近两个月,当关羽终于做出决定,要正式投效到马超麾下的时候,忽如其来的异变,却又打断了关羽的计划。

    前方有战报传来,陇西那边的战事,发生了巨变。

    当初,董卓部下的华雄仗着自己的武勇,率领五千骑兵搅的韩遂叛军不得安宁,可五千之众,毕竟左右不了大局,只能是尽量拖延一下韩遂大军强攻陇县的时间而已。偏偏在华雄成功拖延了一些时日之后,董卓部下的两大中郎将李傕和郭汜各自率领本部人马赶来支援,董卓见到自己的部众到来,心中的自大情绪便膨胀了起来,竟然愚蠢到不顾李儒的劝阻,做出了出城野战的决定,结果被韩遂、边章以及羌氐联军,将计就计的打了个伏击,这一仗打下来,董卓损失了七千多的兵马,若不是杨奉率部救援的及时,恐怕董卓都没命再回到他的老巢了。

    此后,韩遂等叛军趁着士气正盛,轮翻攻打陇县,并且切断了城中的水源,令城中近十万大军,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士气一日比一日低落,眼看着就要受不住陇县了。好在危机时刻,赵云、张绣和徐晃三人率部在外围苦苦支撑,想尽办法给城中送水,趁着夜色绕到叛军合围较为薄弱的地带,在夜色的掩护下杀到陇县城墙下,呼唤城上的守军将装满清水的水桶用绳索拉入城中,才算是暂时缓解了饮水危机。

    可赵云他们带去的骑兵只有七千余人,在韩遂有了防备之后,他们就越来越难以将清水送到陇县的城下了。无奈之下,赵云便派出两名精锐骑兵,火速赶到金城以及武威求援。

    看完了战报,马超气的拍案大骂:“这个愚蠢的董卓,是没长脑子吗?简直是蠢得无可救药了!”

    可是骂归骂,气恼归气恼,陇县之危,马超还是要去救援的。不说别的,杨奉此刻就陷落在陇县城中,马超可不能眼看着他陷入险境啊,毕竟,马超可是刚刚托马腾给杨奉提了亲的,怎么能让未来老丈人遭遇什么不测呢?更何况,赵云和张绣还在陇西苦苦支撑,他们都是马超的兄弟,马超绝然无法对他们的安危坐视不理。

    当下,马超接连传令,升帐点将,调集军队,也就让关羽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不过,在马超即将出征的时候,关羽也是一身戎装,手提青龙偃月刀,骑乘着火龙驹,不声不响的来到了马超的身边,其心意,不言而喻。

第五十八章 出征陇西() 
临行前,马超将看守大本营的重担,交到了太史慈的肩头上,并特意让杨秋和俄何烧戈也留了下来,协同太史慈驻守金城,在加上许慈、国渊从旁辅佐,料想固守金城是没有问题的。

    太史慈本来是想跟着马超前往陇西战场的,一来是因为他性格极为好战,不能上阵杀敌,他心里自然有些小郁闷;二来没有自己跟在马超身边,太史慈担心马超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可是当太史慈看到红脸的关羽提到策马来到马超身边之后,也就放下心来了。

    过去的两个月时间中,太史慈最初对关羽是颇为不服气的,甚至背着马超和关羽约战了几次,结果每次的结果都是平分秋色,谁也赢不了谁。可是太史慈清楚,自己的武器、战马以及战马上的套装,那可都是马超特意打造出来的,这些东西,令太史慈无形之中占了不少的便宜,如果没了这些东西,太史慈恐怕连和关羽打平手的资格都没有了,由此心中对关羽,自然也是越来越佩服了,等到马超送给了关羽青龙偃月刀和火龙驹之后,太史慈便再也没找关羽切磋过。

    而关羽在经过几次和太史慈的较量中,也感到暗暗的震惊,与太史慈逐渐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关羽此前可没想到,在马超的麾下还有如此厉害的大将,能驾驭太史慈这样的武将,可见马超并非寻常之辈了。

    目光在关羽的大红脸上停留了片刻,太史慈高声喊道:“云长,保护好少主!待你斩将杀敌立功归来,太史慈为你摆酒庆贺!”

    关羽闻言,丹凤眼中流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伸手在颌下的胡须上抚了抚,同样高声说道:“不是美酒,可入不了关某之口,怕是要让你破费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关羽因受到马超的照拂,生活上比以前优渥了许多,原本乱糟糟的络腮胡,已经被关羽整理的十分整齐了,剃掉了多余的杂须,只保留了颌下的一把,约有半尺多长,已经初见几分“美髯公”的风采了。

    将太史慈和关羽的对话听入了耳中,马超忍不住心中暗暗好笑,这两个家伙,把自己当成是需要人保护的小孩子了么?不过,貌似自己确实倒也不大……

    这次远征陇西叛军,马超只带了两支部队,就是他麾下最精锐的两千起兵和两千步兵。马超一直坚信,兵贵精而不在多,一支作战素质十分优秀的部队,搭配上一个有头脑的指挥官,如果战术运用得当,所发挥出来的杀伤力,足以搅乱一支万人的普通部队了。

    率领部队策马狂奔,马超率部数日内便来到了祖厉,并决定在祖厉城内短暂逗留,让部下们略作休整。马超部下骑兵们的战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可也不能无限度的长途奔袭,若是被活活累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必须要进行适当的修整;

    骑兵之外,还有那两千精锐步兵,他们可是硬生生的靠着双腿跑下来的,战马都已经很是疲惫了,这些精锐步兵的情况自然可想而知。当然,从这个侧面,也能体现出这支步兵的精锐程度了,经过徐晃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脚力竟是不输战马多少了。

    祖厉城,是马超的扬名之地,重回到这里,马超心中也是颇有感触。

    见到马超率部到来,城上的守军飞快的汇报给了主将成宜,成宜连忙和其他几名官员迎出城来,恭迎马超入城。

    在成宜的身边,马超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数月之前,这些人和马超一起并肩作战誓死守卫祖厉城,大家算是生与死共过一遭,此刻重逢,一种别样的情绪,在众人的心头弥漫开来。

    在和成宜、程银等人一一叙话之后,马超在迎接自己的队列末端,意外的看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

    当下,马超以询问的眼神看向了成宜。

    成宜会意,立刻走上前来,向马超介绍了起来:“少主,此人名为成公英,原是韩遂部下的谋士,与阎行一起来攻打祖厉的,少主是否还记得,在你第一次率部夜袭阎行大营的时候,子龙带回来一个人?那便是此人了。”

    经过成宜的提醒,马超终于回想了起来,确实是有这么回事,当时成公英被太史慈的冷箭射中了前胸,后来在阎行所部被击溃后,这个成公英被赵云用战马给驮了回来,此后马超也没有去关心这件事。没想到他竟是被祖厉城中的军医给救治了过来,看这意思,竟是投效到了成宜的部下。

    这个成公英,在历史上也是有些小名气的,传说复姓成公,单名一个英字,虽是文人,却有着与武人一样的忠义之气,胸中也有些谋略,善于出谋划策。

    “成公英,素问你为人忠义,如今为何背离韩遂而投效到我武威军中?”马超紧紧地盯着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