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风烈-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钟繇、杜幾这两位能人的重要性,没有人能比有着后世历史知识的马超更清楚了。这两个人可都是主内型的综合性人才,只要是内政,无论是哪个领域,就没有他们办不了的,可以说得到了他们,马超今后就再也不用为内政上的事发愁了。

    单单是这两个大人物本身的能力,就足以让马超开心的睡不着觉了,更何况,马超可是还知道,这两大人物的后代,日后可也都是搅得风云变色的英雄呢!钟繇的次子钟会,那可是后来灭了蜀国的两大箭头人物之一;而杜幾的孙子杜预,那可是一举灭了吴国的大将军,后来更是出将入相,为后人所称颂。

    虽然现在钟繇膝下还只有一个长子,钟会还未出生;杜幾更是刚刚三旬出头,距离生孙子的时间还久远得很,可是马超一点也不着急,他的眼光可是长远得很,现在将钟繇和杜幾拉入自己的阵营,并让他们进去自己的核心圈子,那可就等于是为以后数十年做的最大的投资了。一个军事集团想要长治久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新鲜血液的补充可是很重要的,关羽、黄忠等人终将老去,甚至马超也有变老的一天,如今有了这两个人的存在,马超军事集团也就等于是有了未来的支柱了,等跟随马超打天下的这班老人逐渐老去之后,也不至于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避免像历史上的蜀汉一样,因后继无人而断送了江山。

第二十三章 人才济济() 
除了钟繇和杜幾,还有一些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但确有真材实料之人前来投奔,给马超的军士集团增添了许多的新鲜血液。

    比如说其中的天水人姜叙。

    姜叙与杨阜乃是姑表兄弟,杨阜在临出征西域之前,便向马超推荐过姜叙,后来马超在第一次下荐贤令的时候,远在西域的杨阜又给姜叙亲笔写了一封推荐信,将姜叙推荐到了马超的麾下。

    在历史上,杨阜原本和马超是仇人,还联合姜叙一起击败了马超,逼得马超不得不逃往了汉中,可见杨阜和姜叙,都是相当有才能之人了。当然了,这一幕如今是不可能上演的了。

    此外,杨阜还推荐了他的从弟杨岳,和姜叙一起来投奔了马超。从弟是较为亲近的直系血亲关系了,就像是马超和马岱一样,单从杨阜的智慧和谋略上来推断,杨岳就不可能是无能之辈,毕竟,至亲的血脉摆在那里呢。

    姜叙在投效马超之后,又先后向马超推荐了同乡的赵昂以及汉阳人姜隐,这两个人又分别推荐了陇西的赵衢和冀城人姚琼;杨阜的从弟杨岳又唤来了武都人李俊和南安人庞恭。

    通过考察和检验,马超发现这些人在历史上都不怎么太有名气,可论起实际才干,虽不能称之为俊杰,可也都是独当一面的郡守之才了,如此一大批的人才,刚好可以解决他手头上中层官员匮乏的窘迫问题,为马超解了燃眉之急。

    文官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武将那边也是屡有收获。在陈仓被马超收服的郝昭,推荐了自己的至交好友鹿磐,而后两人又联名给曾经的同窗和袍泽写信,先后招来了费耀和戴陵,费耀到来之后,又推举了阳曲人郭淮,随同郭淮一起前来的,还有他多年的生死之交杜袭。

    此外,关羽的举荐了他的同乡河东人李堪,同时,西凉人张横和候选、陇西人王双以及关西人周仓先后前来投奔马超。其中李堪、张横、候选三人,都有自己的部曲,他们是分别带着五百至一千人不等的部队前来的。这三个人,在历史上,原本就是马腾部下八健将中的人物,不知何故,直到现在才真正的出现,不过如此以来,倒也凑齐了八健将之名了。

    至于王双,其实在历史上还算是较为有名的。历史上的他也是天水人,后来投靠了曹操的阵营,还曾率兵与马超的四弟马岱交锋,将马岱打的大败亏输,可见王双不但勇武过人,而且还是有一定才略的。

    最后一个周仓,马超记的在正史中,是没有这个人的记载的,以至于后世人普遍认为,周仓是被杜撰出来的人物,没想到竟是真有其人。周仓字元福,双臂有千斤之力,一脸的短须好似钢针般根根倒立,天生就带着一股蛮力,倒是和马超的贴身护卫官胡车儿又几分神似。

    周仓之所以到长安来,除了敬仰马超的威名之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一睹关羽的庐山真面目。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是早已注定,偏离了原本历史轨迹的关羽,依旧吸引来了周仓,对此,马超很是大度的将周仓调到了关羽的麾下,充任关羽的副将,马超的这个决定,让关羽和周仓都感到很高兴。

    对于这些前来投奔的武将,马超一律封他们做了偏将军,让他们先在军中带兵,或是驻守地方,等日后有了功绩,在根据其所建立的功勋,另行赏赐、升迁。

    一时之间,在马超先后三次荐贤令的促进作用下,雍凉两州的人才,几乎被马超一网打尽了,使得马超手中人才济济,争霸天下的基础,向着更坚实的方向迈出了有力的一大步。

    文官武将的大批到来,也兴起了马超再次组建精锐部队的念头。准确的说,第三支精锐部队的组建,在他的心中早已有了雏形,只是苦于没有闲暇的时间去系统的安排这件事。现在马超手上的官员们暂时足够用了,也让他可以抽出时间来着手组建新的精锐部队的事宜了。

    马超深知,掌握及时的信息,便可以出奇制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想要真正的掌控天下间的各种信息,无疑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普通的探马和细作,一般都是由军中的精细之人来担任的,可他们出身行伍,身上的限制颇多,而且不知不觉中,便会流露出军人的气息来,容易被人发现,想要将天下的秘密和讯息,精准的在第一时间掌握,就必须要组建一支善于伪装、无论各个场合都能进出自如的队伍来,而且这支队伍的身上,还不能带有明显的军人气质。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完美,才能将全天下的有效信息,第一时间知悉。因此,马超在过去的一年时间中亲自着手组织安排,并抽掉了贾诩和周瑜,来组建这样一直专门负责探听消息兼具刺杀任务的精锐部队。

    组建队伍的第一步,就是要挑选适合的兵源。说是兵源也不恰当,因为这些未来的精锐,马超根本就没想在军中选拔,而是将目光直接放到了民间。民间多奇人异士,由这些不带军人气息的奇人异士来组成这支精锐部队的框架和基石,是最妥当的了。

    为此,马超在体察民情的时候,时刻注意那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一经发现,立刻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比如说在当地的声誉如何,为人是否忠义,是否孝顺长辈、善待后辈等等,这些细节上的事,是最能反映一个人品质的。只要考核的结果能达到马超的标准,马超就会立刻派人和这些奇人异士联络,在他们自愿的情况下,吸纳进备选的候选名单中。

    通过马超亲自考察、部下们的发现和举荐,以及毛遂自荐而来的等多种途径,最终马超圈定了一份一万人的候选名单,之后马超先让贾诩对他们进行伪装和揣摩人心的培训,同时火速将师叔王越从西凉请了过来,让这些人在清晨和上午跟随王越联系剑术,下午和傍晚跟随贾诩学习洞察之术。

    王越本来是一直留在西凉帮助马超训练青囊军的,这两年多以来,使得青囊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大大的提升。可青囊军的主要职责,是救治伤员,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剑术,只要能够在战场上又自保之力也就可以了,相比较之下,新组建的这支精锐,更需要王越的亲自教导和传授,要知道,王越可不单单只懂剑术,他的各种搏击手段,甚至是暗器的使用,可都是对即将成军的新部队有着巨大的帮助的。

    为了能让新组建的部队快速成型,马超还毫不吝啬的将专供奔雷骑和破军阵修习的出手法、铜马相法和西凉掌这三大军中战法拿了出来,由王越代为传授给他们,以促进他们的战斗力迅猛提升。当然了,这一万人,还只是候选人,还不能被称之为最终的精锐部队,所以在传授三大战法的时候,王越在马超的授意下,还是有所保留的,只向他们传授了三成左右,等他们当中那些通过重重考验,最终留下的人,才有资格学习完整版战法。

    通过半年时间的考察、吸纳和训练之后,最终有五千多人留了下来,被淘汰的人数接近了一半之多,可见想要通过最终的考验,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支新建精锐部队的职责,是负责刺探消息和刺杀敌军的首脑,光是艺高人胆大可不行,还得要求心细如发、善于从细节处,通过蛛丝马迹推敲出问题的本质才行。不然的话,非但完成不了各种艰巨的任务,恐怕还得落得个有去无回的下场。

    至于被淘汰的那些人,通过半年的训练,也算是老兵了,马超可不会抛弃他们,而是把他们编入了常规的部队中,让他们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虽说普通的常规部队没有特种部队的军饷待遇好,可是能留下来,这些被淘汰的人,也是很开心的。毕竟,马超部下的雍凉军将士能拿到的军饷,可比其他地方诸侯的部队要高得多了。

    最终通过考验留下的五千多人,从此便多了一项训练的任务,除了分别跟随贾诩和王越学习之外,每天还有固定的两个时辰,要跟随周瑜操演军阵,进行各种规模的协同作战,以及学习军中常用的各种知识。虽说他们以后不太可能大规模的出现在战场之上,这也有违马超组建这支精锐的初衷,可协同作战的能力,还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以小股部队为单位,利用军阵摆脱敌人的追踪或是逃出不利的境地。而且通过军阵的演练,他们也可以在两军交战之际,近距离的刺探战况,将战况的进程,及时的传递回来。

    最主要的,不管怎么说,他们始终是军人,虽说马超不希望他们身上带有明显的军人气息,可马超却希望他们能把军魂烙印在自己的心里,成为一支状似散兵,实则却是有信仰、有军魂的队伍。

    一年之后,这支新建的精锐部队初见规模,马超在成军的秘密仪式上,正式任命王越为这支精锐的第一任统领,职位等同于将军,由贾诩和周瑜暂代副统领之职,等日后找到合适的人选,在接替他们二人。

    同时,马超还正式赐予了这支精锐专属的番号:神机营。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便是这支精锐的宗旨。

第二十四章 无孔不入() 
神机营自成型之后,几乎倾巢而出,被被派到各地去刺探消息。

    有了这些精锐,马超便等于是生出了一对千里眼,一双顺风耳,无论是哪里发生的大事小情,马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

    现在神机营还处于初建的状态,便能发挥如此的作用,马超当然是不胜欣喜的。他已经可以预料到,等神机营发展到万人或者更多,天下各地间在他的面前便将不存在什么秘密了,哪怕是他想知道曹操又睡了谁家的少妇,刘备在夜里如厕了几次,都能做到了如指掌。当然了,真正想要达到那样的程度,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经营的,神机营的精锐们,还需要利用各种身份的掩护,逐渐渗透到不同的阵营中去才行。

    即便如此,在神机营成立之后,依旧刺探到了两条马超极为感兴趣的重达消息。

    第一个消息,来自于江东,是和孙策有关的。

    当年孙坚被刘表设计困在江上,被乱箭射死之后,孙策率领残部回到了江东。因孙坚的身死,孙策地盘尽失,以前许多跟着孙坚的将领,也都叛离了孙策,弄得孙策好生狼狈。

    为了东山再起,孙策委身于袁术的帐下,蛰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袁术那里,孙策屡立战功,逐渐获得了袁术的信任,后来孙策拿出了孙坚藏匿的传国玉玺送给了袁术,凭着传国玉玺在袁术那里换来了五千精兵,准备回到江东去重新打下一片江山来。

    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也不短了,马超此前也是知道的,神机营如果只能刺探到这些陈旧的消息,也就白费了马超的一番苦心和无限的希望了,更白费了神机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殊荣了。

    神机营带回的消息,是暂时还没有传播到雍凉之地来的,马超此前并不知晓。据神机营的打探,孙策在回到江东之后,重召旧部,招兵买马,广纳贤才,集结了一大批的人才,文臣以江东名声在外的张昭、张纮以及鲁肃为首,武将以昔日的大将程普、黄盖、韩当为首,辅以顾雍、诸葛瑾、虞翻、阚泽等文官,以及蒋钦、周泰、陈武、潘璋、凌操、董袭等武将,实力大涨,在江东攻城略地,一年的时间,不但恢复到了孙坚活着时最鼎盛的状态,而且还扩大了不小的地盘,现以吴郡为中心,东征西讨,先后攻灭了严白虎、刘繇、王朗等几路小诸侯,占据了江东六郡之地,俨然已经成为了江东新进崛起的又一诸侯势力了。

    在占据了六郡的地盘之后,孙策开始向朝廷纳贡,曹操因一时之间无力分兵南下,便索性大方的假刘协之手,敕封孙策为吴侯,还让孙策继承了孙坚破虏将军的职务。至此,孙策便隐隐间有了割据江东的实力和资本了。

    与神机营的消息一起被传回来的,还有孙策现在手下所有文物将官的翔实资料,包括这些人的出生年月、平日里的兴趣爱好、籍贯在何处、以及各自最为擅长的领域等等,甚至连这些人家眷子嗣的名字,都清清楚楚的记载了下来。

    目前,孙策现在不断地荆州的底线,准备为父报仇。孙策可不傻,他知道荆州八郡钱广粮多,将士们能征善战,因此只采用小股部队与荆州驻守在江夏的黄祖进行摩擦,试图试探出刘表的底限究竟在哪里,看能否在刘表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在荆州境内牢牢地钉上一颗钉子。

    不过孙策不知道的是,驻守江夏的黄祖,其实是和荆州牧刘表面和心不合的。江夏乃是荆州的钱粮重地,一州的钱粮,至少有三分之一出自江夏,孙策也正是看到江夏的重要价值,才选择在江夏和荆州军发生摩擦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拥兵自重的黄祖,便越来越不把刘表放在眼里,每每又自立门户之心,刘表若在,黄祖还能在面子上大概过的去,如果有一天刘表不在了,怕是黄祖立刻就要取而代之,将整个荆州据为己有了。

    黄祖和刘表之间的微妙关系,除了荆州集团内部的中高层官员之外,外人是不得而知的,两人在表面上还是君臣,保持着一派和气的氛围。孙策自然也就不知道这其中的秘辛了。但是这一切,却都瞒不过无孔不入的神机营,在神机营的面前,哪怕是还未真正成熟起来的神机营,黄祖这个级别的人,也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

    孙策占据江东,并试图挑起和荆州之间的战火这件事,马超只能做到了然于胸,却是鞭长莫及,他不可能隔着数千里的距离,跑到江东去插手这件事,而且也是在没有那个必要。孙策乃是江东猛虎,他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过刚则易折,性格骄傲的人,一般都不会活的太长久。熟知历史的马超,对此有着十足的把握。

    但是江东还有一个人,马超就不得不关注的多一些了。此人便是孙策的胞弟孙权。此时的孙权刚刚成年,还未满二十岁,可心胸、机智却远比孙策强得多了,马超可以不把孙策放在心上,但对孙权,却是格外的关注。神机营在江东的下一步行动,也都将围绕孙权展开,这是马超下达的死命令。

    相比江东传回的消息,第二个消息,则是来自于北方。马超对这个消息,还是显得很重视的。

    众所周知,现在在马超麾下任职的大学士蔡邕,有一个姿色出众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词的女儿,名为蔡琰,字文姬,后人常以蔡文姬来称呼她。蔡琰初嫁于卫家的卫仲道,后来卫仲道因体弱多病而亡,蔡琰便在家中守寡,后来匈奴趁大汉无力控制北疆之际,大举入侵,掳走了蔡琰,落于匈奴左贤王手中。

    卫家的家主卫兹,便是当初资助曹操起兵之人,财力雄厚。感于昔日卫家的恩情,曹操曾派人联络过匈奴左贤王,希望可以换回蔡琰,可却被匈奴左贤王一口回绝了。

    这些年来,蔡邕每每提及此事,都忍不住要大把大把的落泪,恨不得能用自己的性命,换回蔡琰这个唯一的女儿。如今蔡邕既然已经是自己人了,神机营又探知到了蔡琰的具体信息,马超怎忍心袖手旁观呢?

    于是,马超便给在北疆的神机营精锐下达第一个作战任务——不计一切、不惜代价的救出蔡琰。马超做人的方式历来如此,他可以对敌人心狠手辣,但是对自己人,马超可是极为袒护的,让他当做不知道蔡琰的下落,他根本就做不到。

    接到马超的命令之后,神机营的精锐们,利用各种伪装、潜伏等技能,成功的混入了匈奴人的地盘,在匈奴左贤王与众人饮酒作乐,喝的酩酊大醉之际,悄悄地救出了蔡琰,之后一路向退走,眼看着就要离开匈奴人地域的时候,却不料被匈奴左贤王率领部众追了上来,神机营负责此次行动的小队长当机立断的分出两个人来,带着蔡琰快速撤退,余者和他一起留下来拖延匈奴左贤王的追击。

    神机营的一个小队,满编是十个人的配置。这个小队长命其中一人换上蔡琰脱下的斗篷,伪装成蔡琰的模样,然后带着留下来的七名手足兄弟,利用地形设置各种险境,与左贤王周旋,将左贤王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成功的为真正的蔡琰脱离虎口争取了足足一整日的时间。

    一日之后,连同小队长在内的八个神机营精锐,在合力伏击、斩杀了数十个匈奴人之后,最终因寡不敌众,力竭战死。保护蔡琰的那两个队员,最终没有辜负他们小队长做出的牺牲,历尽苦难之后,终于脱离了匈奴人的地域,一踏入汉人的地带之后,他们立刻发出求救信号,其他在附近的神机营精锐火速赶来救援,最终把蔡琰安全的护送到了长安。

    当马超亲手把蔡琰交给蔡邕的时候,一向雍容大度的蔡邕,竟是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