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争雄-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昭云说道:“各路大军,两日后就到了,赶在他们来之前,我要把你和他送走,以免出了差错,请你理解。”

    慕容紫嫣明白,他是担心自己和弟弟暴露,这样会给他带来麻烦。

    沉默了片刻,她才张开口:“好吧,反正我们是你的俘虏和人质,如何处置,都悉从尊便吧。”

    罗昭云道:“也不能这么说,你们是我的客人,也是合作伙伴,并非俘虏,其实你该谢我,如果不是我拦着你,等你去了铁勒部落,突厥部落,下场会如何?你去了结盟,无非是联姻,嫁给部落酋长、可汗等,成为可以置换的对象,这样对你真的公平吗?”

    “你自幼习读汉学典籍,应该明白突厥、铁勒胡族的风俗,女子如货物,有什么权利?至少现在,你是清白的,没有人会强夺你的身子和恋爱权利,你还是你自己,不是谁的依附物!”

    慕容紫嫣听完,想要反驳,却一时不知从何处驳起,不得不说,先前要去铁勒、突厥求援,也是冒着试一试的想法,大不了献身某部落酋长或儿子,或是嫁给可汗,寻求帮助。

    但是那些部落畏惧大隋,未必真的肯出兵,到头来,自己不但失去自由和清白之身,同样救不了族人。

    慕容紫嫣哼道:“可没有你,我也不必去求他们,罪魁祸首,还是你!”

    罗昭云辩解道:“我是军人,服从朝廷命令,这是天职,怪得了我吗?没有我罗成,还有李成、张成、王成,大隋不缺武将!”

    慕容紫嫣听完,似乎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这是两国之战,跟某个人的责任,关系似乎不大。

    “那你,什么时候回长安?”

    罗昭云轻叹:“等候皇命吧,不过,我猜快了,用不了一年,就能被调离,回洛阳复命前,我经过长安,会去探望你们的。”

    “你爱来不来,没人想你!”慕容紫嫣啐了一口,表示不稀罕。

    罗昭云面的笑容,女人啊,什么思维,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口是心非,好面押醋,不过,也挺可爱的。(。)

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军齐至() 
吐谷浑南部被李靖、郭孝恪、张峻带军,先克曼头城,再攻下了赤水城,横扫南部地域。

    而东北一面,被罗昭云带军沿着青海湖西案,推出了上百里,攻陷了王都伏俟城,俘虏其王公、尚书、将军共二百人,城内归降者有接近二十余万口。

    可以说,吐谷浑的有生力量和部落人口,被隋军不是消灭,就是控制了。

    这次进攻吐谷浑,是一次完胜,并没有折损太多兵马。

    罗昭云再次一战成名,奠定了自己在隋军中的武将地位,声名几乎一路高涨,直追李璟、张须陀、鱼俱罗、杨义臣等老将、大将。

    这一日,各路兵马先后抵达,内史元寿带军从金山至,兵部尚书段文振带兵从祁连山来,太仆卿杨义臣统军西出张掖琵琶峡,将军张寿从西域泥岭围过来。

    四路人马加起来,足有二十万众了,可惜吐谷浑可汗早已跑脱,他们兴师动众而来,却没有经过激战,伏俟城早已被控制了。

    罗昭云先后把几位将军迎入了帅帐内,虽然内史元寿兵部、尚书段文振、太仆卿杨义臣等人,官职都是二品或从二品,比罗昭云的正四品大一些,但是没有人对这年轻人轻视。

    毕竟他们心中清楚,罗昭云是杨广的宠信之臣,而且身挂御赐的金麟剑,当时有圣上口谕,如朕亲临,他们不好强坐主位,让挂御赐宝剑的统帅坐下面,这样被奏上一本,无视圣上,可大可小。而且他们都听到风声,如意公主跟他关系亲密,恐怕以后他就是驸马了,不好得罪。

    如此一来,罗昭云推三人任何一个坐主位,都无人答应,最后只好撤掉主帅位置,五人环形设下坐案,围聚相谈。

    元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罗将军年纪轻轻,却立下如此功劳,真是可喜可贺,吐谷浑已经名存实亡,步萨陀可汗投奔弃城逃奔党项吐蕃,已不足为惧了。”

    杨义臣轻叹:“只是可惜,没有堵到伏允这个可汗,否则,吐谷浑就真的灭亡了。”

    兵部尚书段文振点头,也感到有些惋惜,就差一点,没有完全堵住,如果二十万大军一到,把可汗堵在城内,直接一窝端掉了。

    “眼下留着可汗不死,日后终究还是一个隐患,以防其东山再起。”

    元寿有意拉拢罗昭云,可不像这两位武官那样直接,笑眯眯道:“哪有那样完美之事,不但势如破竹,一连攻克城池和王都,还有俘虏可汗和所有王臣,一起消灭,这种事,也太难了,罗将军能做到这一步,竟然算是得胜将军了。”

    杨义臣和段文振性格耿直一些,有一说一,不擅长恭维,话被元寿这样一说,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再懊恼、追究下去,怕是让罗成脸色不好看。

    不过,他们也只是就事论事,换做他们带兵杀来,未必这样迅猛攻克城池,取得如此胜利,也说不定。所以,并无追究责任的意思。

    罗昭云问:“不知几位大人,觉得接下来,我们要如何收拾残局?”

    元寿答道:“当然是稳定吐谷浑,瓦解其斗志,使他们保持安定,不要作乱,然后等朝廷旨意,估计陛下得到消息后,很快就有圣旨加急送至。”

    杨义臣、段文振微微点首,他们暂时虽有统兵权,但是却不能随意调兵,自行其事,而是每次行动调走,作战计划都要朝廷审批,否则,擅自调兵进行军事活动,有越权和谋反嫌疑,隋炀帝猜忌日重,而且事必躬亲,对军队有很强烈的管控欲!

    四路大军驻扎在城外,原地等待皇命,七日过后,快马加急的诏书送到了。

    “圣曰:吐谷浑夷,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骨肉相杀,泯灭才良。据西行苦寒之地,恣溪壑之险。劫夺边疆闾阎,屡犯大隋子民,驱蹙内外,劳役弗已,朕念上苍之责,行教化蛮夷之德,保卫边界民生,派正义之师,吊伐吐谷浑。今罗成智勇,覆灭浑蛮,安抚百姓,拓土之功,特此提升为大将军,赐银光禄大夫,升爵三品,其余将领,皆按功劳记薄,予以褒奖。半月载后,朕当亲临青海,西巡天下,经吐谷伏俟,统六军,乘万骑,令西域、胡族至张掖朝见,钦此!”

    宣读诏书的太监读完之后,罗昭云、元寿、杨义臣、段文振、张寿等人跪拜接旨。

    一番艰涩的古文,罗昭云寻思一番后,大致听明白了,前面是隋炀帝美化他自己,虽然征讨入侵了吐谷浑,却把吐谷浑抹黑一番,这样出兵就是仁义之师了。

    另外,给他提升官爵和职位,正式提拔为大将军了,授银光禄大夫,俸禄提高,官位也到了三品。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让五路军原地等候,隋炀帝在半个月后,御驾亲临,先到伏俟城这里观摩见证大隋的开疆拓土,随后,统领六路军马,一起去张掖,要在那,会见西域邦国和草原部落,统一朝拜他,做足声势。

    “隋炀帝要嘚瑟了。”罗昭云心中暗叹,他通过历史课本,当然知道隋炀帝可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极度能折腾,追求奢华,铺张浪费,每次出行西巡、北巡、南巡,都是数十万军马出动,沿途郡县的财政,都用来接待这支队伍,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刮民脂民膏来应对,加重沿途百姓的沉重负担。(。)

第二百七十九章 炀帝西巡() 
隋炀帝西巡了,此次目的,主要就是了解西北高原之地的自然状况和政治动向,向当地政权还有西域诸国,展示国力,以图使他们归附大隋。

    这并非杨广登基之后第一次出巡,因为在大业二年,他就率领文武百官,后宫佳丽出游了江都,当时大运河刚开始建不久,所以河道只走了一半,剩下一半则是陆路,舟车劳顿,沿途游山玩水,去了他的青年时,苦心经营的扬州。

    历史上对隋炀帝三游江都众说纷纭,大多采取贬斥,民间演义评书,更是把隋炀帝下江都,说成看琼花、看美女、贪图游乐等,多是故意抹黑,流于表面的肤浅批评而已。

    其实杨广对扬州,有着很强烈的情结。早年杨广还是晋王时候,开皇八年十月,于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二十岁的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为伐陈隋军统帅。隋出动了九十个总管府,合计五十万大军,皆受晋王节度。

    其实杨广只是名义统帅,实际统帅是文帝派来的宰相高熲,冲锋陷阵的则是贺若弼、韩擒虎、虞庆则等大将军。

    六朝在江南割据近四百年,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异很大。隋朝必须在消弥政治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统一。隋文帝灭陈后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对江南人士采取了排斥鄙视态度。

    隋文帝先把陈地瓜分,派了三个儿子坐镇,同时,又在江南置吴州、洪州、广州、桂州等八个州,任命关陇人士为总管。这又使江南经过多方钻营而获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犹如丧家之犬。

    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稳定,在开皇十年,也就是陈亡后不足两年时间,一场规模巨大的反隋叛乱在旧陈境内全面爆发,反叛者表现了对隋歧视性高压政策的极端仇恨。隋文帝一边派杨素镇压,一边派杨广去扬州地带治理。

    与杨素血腥镇压不同,杨广更注重招抚。与前年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抚并重,攻心为上。他坐镇江都,招抚叛者,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命,在三吴地方很有名望。杨广延请他,在他游说下,有十七城叛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功劳甚大。

    二十二岁的杨广,广泛收纳江南人士,大大缓和了南人的敌对情绪。他对自视正统的江南文人优礼有加,尊崇宽大。为更好地拉拢,他竟效法东晋着名宰相王导,“言习吴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他令潘徽领衔,集江南诸儒编撰《江都集礼》一部。

    杨广从开皇十年出任杨州总管,镇守江都,到开皇十九年离开江都入朝,整整十年光阴,都留在了江都,焉能没有感情?

    一个人,如果成功了,站在了人生的高峰,很自然对过去一段特殊经历,留下特殊记忆的地方,特别的留恋,扬州是杨广从青年时候,度过最逍遥,最有意义的十年,难免会格外留恋,想要衣锦还乡,回去炫耀,回去留恋,追忆往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次出巡,是大业三年,隋炀帝心血来潮,决定北巡,去了突厥与隋的接壤地带,榆林郡,要浏览草原风光,为方便旅行,他征集数十万壮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余万壮丁凿开太行山,开辟通往并州的驰道。

    隋炀帝率数十万大军,十万匹战马,结成方阵,自己携后妃躲藏在方阵中间,领略突厥游牧风光,威慑铁勒、突厥、契丹等游牧部落。

    这一次,大业四年要西巡了,毕竟攻克了吐谷浑,开疆拓土,是任何一个君王在位期间都希望做到的,有此丰功伟绩,这样可以在宗庙内,享受子孙后代的敬畏,受到后世万民的敬仰,青史留名。

    所以,这一次西巡,场面更大了,超越上两次。

    禁卫军出动三十万,可以说掏空了洛阳、长安两都的府兵,沿途的鹰扬府兵,也要加入进来,组成更加威武之师,雄壮豪迈,浩浩荡荡。

    皇亲国戚、文武官员、内宦宫娥、宫廷侍卫,一并随行,这规模可就大了。

    这样的行军,速度不会多快,沿途地方官太守、县令、鹰扬郎将等要恭迎、设宴,消耗过大,哪怕五十万大军自带了粮草,但是光供给酒肉和地方特产,伺候好王公贵族,足以掏空一个郡县数年的税收了。

    二十日后,隋炀帝的圣驾,进入青海高原上,终于抵达了伏俟城。

    罗昭云、元寿、杨义臣、段文振苦等了一个多月,总算把隋炀帝等来了。

    “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全军武将们全都出来跪拜接驾,场面宏大,许多边戍的士兵,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辈子也没见过这等场面,更不曾想有机会瞻仰九五之尊的龙颜,全都傻眼了,满脸的兴奋。

    那些伏俟城内的吐谷浑贵族、百姓也都很早出城,跪拜在地,看着人山人海的大隋将士,铠甲鲜明,骑兵十万,威武雄壮。再看隋炀帝并非坐在辕车内,而是坐在高高的行宫上,这个行宫,竟然比吐谷浑真实的房子还有高大宽敞,金碧辉煌,而且还会移动,全都惊呆万分,高呼圣可汗。

    “圣可汗!圣可汗——”

    隋炀帝坐在的行宫车,是宇文恺打造的行辕宫殿,可以观赏风景又可以移动,取名观风行殿,殿内可以容纳好几百名侍卫人员。观风行殿还可以拆卸,也可以装配合在一起,下面装有轮子,推动起来非常迅速,简直就像是仙殿一般。,

    沿途的时候,已经拆卸,进入吐谷浑境内的时候,才组装起来,目的就是为了装一把!

    杨广听完了这些吐谷浑子民的呼喊,感受着朝拜的场面,哈哈大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这可是先帝做不到的事,他却做到了,征服吐谷浑,重开丝绸之路,让番邦异族的子民,跪地朝拜,接受中原皇帝的恩泽,自己要超越先帝,铭记青史。

    想到此,忍不住一阵得意和自满,顿时觉得自己离着明君、圣王,又近了一步!(。)

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 
人山人海的场面,威武雄浑的军阵,九五之尊的威严,奢华铺张的贵族队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西巡画面,注定要被史者记录下来。

    隋炀帝杨广从自满中恢复了神态,低喝一声:“罗将军何在?”

    在炀帝身旁侧立的老太监高声唱喊:“罗成听旨——”

    “臣将在!”罗昭云从武将前列走出,一身戎装,铁甲锵锵,上前十步,靠近了观风行殿,单独抱拳,单膝跪地,大声回应。

    此时此刻,可谓万众瞩目,随行的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后宫佳丽,目光全都注视了过去,因为接近三年未见,许久没有看到这个昔日名声鹊起,少年成名的罗成罗昭云了。

    三年的磨练和沉淀,罗昭云身材高大,挺拔伟岸,年轻气盛,却带着一脸的成熟和睿智,不疾不徐,不紧不慢,一举一动,既符合礼仪,又带着他独特的阳刚魅力。

    不少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看到罗昭云的身形和面孔,都微微点头,露出赞许之色。

    当初那个少年,终于成材,可以独当一面了,大隋又多了一位年轻帅才。

    不过,也有一些人看着罗昭云,露出着敌意,强烈的嫉妒等,比如宇文化及、独孤锋等人。

    “他更成熟了。”在观风行殿上,坐在女眷群中的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女,容貌娇美,冰肌雪骨,穿着极其华丽的宫裳裙,气质端庄秀丽,她看到罗昭云的刹那间,惊喜、心动、酸楚……各种情绪交织,一时间,热泪盈眶。

    终于见到他了,三年的苦恋和相似,就像一把火,一直在灼烤着少女的心房,太过煎熬了。

    此女正是如意公主,杨采玉,隋炀帝最宠爱的嫡系小女儿,如今已经是十六岁的姑娘了,亭亭玉立,明艳绝伦,不再是当初十三四的稚嫩的青涩少女。

    没有这三年的分别,一个少女的感情,虽然喜欢,却达不到这样的浓烈思念。

    越是分别了,没有得到,反而在内心中铭记,在睡梦中,不止一次做着团聚的梦。

    少女总是奇怪的,好奇心大,思念也深,容易幻想,如果整天相见,或许还不能体会什么是爱情,只是朦胧的喜欢。三年的分别,让如意公主心意更坚定,她不是喜欢罗成,而是爱他,那样的强烈!

    这个时候,隋炀帝微笑道:“罗卿,你这次出兵迅速,统军有方,连告大捷,多少年的边疆隐患,却被你一举平定了,实乃我大隋福将,虽然册封嘉奖已经宣读,这次,朕当着众人的面,再封你号为平西大将军,冠武侯,俸禄两千石,另外赐东都豪宅三座,宫女三百,回京后,任命为左屯卫大将军,黄金千两,钱币十万贯,彩帛三千……”

    隋炀帝当着众人的面褒奖罗昭云,一来为了拉拢军心,展现他对立功武将的重视,二来表达自己目前器重罗昭云,日后还有重用,三来表现大隋的国库富裕,财力雄厚。

    封候了!

    许多人惊讶了,如此年轻的外姓小侯爷,实在不可多得!

    顿时许多官员羡慕,也有人嫉妒生恨!

    “谢陛下!”罗昭云叩谢皇恩后,起身回到军阵之列。

    隋炀帝对着其它将士道:“所有立功将士,朝廷都会按功行赏。同时,赦免吐谷浑的权贵之罪,免去子民刑苦,大赦草原,天下普庆。”

    那些吐谷浑的人,听到大隋皇帝亲口赦免他们,全都跪地谢恩,算是松了一口气。

    随后,隋炀帝宣布现在城外设立行宫营帐,然后亲自入城去巡视一番,看看吐谷浑的王城如何修建,民俗生活如何;各军将领,按事先分配的方位,安营扎寨。

    罗昭云被点名陪同,一身铠甲,带兵行在前面开路,大隋天子入城,沿街所有士兵和吐谷浑百姓,全要跪拜行礼。

    就这样忙活了半天,隋炀帝总算出城,不折腾了。

    “如此简陋的王庭,蛮夷终究是蛮夷!”杨广冷笑过后,兴趣索然,带着官员回了王营。

    伏俟城的建筑,的确连大隋许多郡的治所大城都赶不上,充其量比县城好一些,跟长安、洛阳没得比,难怪隋炀帝看不上眼了。

    罗昭云回到自己的帐篷时,早有宫女在账内等候,前来传递消息。

    “有什么事?”

    “罗将军,皇后有请,去鸾凤帐叙话!”

    罗昭云点头道:“我先去更换了铠甲,换了便衣,再跟你同去。”

    他回自己账内脱掉铠甲,一边思索儿,皇后有这么要急着见自己吗,如果遇到如意公主,我该说什么呢?

    片刻后,他净了面,挽个发髻,又取出一套绸质的武士劲袍换上,出账后,跟随传话的宫女,一同去了王营,宫女有令牌在,出行顺利,半个时辰后,来到了萧皇后的鸾帐内。

    虽然是行辕帐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