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争雄-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江都的杨氏皇族和外戚戒备屠杀一空,只有杨广侄子杨浩,因为平时与宇文智及的私交不错,暂时逃过一劫,反而被宇文化及利用,当了傀儡皇帝。

    但宇文化及心胸狭隘,对起事谋反中的一些武将,并不放心,担心他们有一天像对杨广那样,利用完他再除掉,另立别人。

    于是,宇文化及对司马德湛很是猜忌,于是明升暗降,削夺了他的兵权,才觉得心里踏实。

    这些日子,宇文化及霸占了杨广的后宫,夜夜奸污嫔妃宫女,骄奢淫逸,只恨自己体力不够,美人太多,不知要轮多久,才能逐一品尝一遍。

    “妈的,这个宇文家的人,都是狼子野心,翻脸无情,我司马德湛苦心辅佐他兵变成功,掌握大权,掉过头就夺了我的兵权,可恨!”司马德湛在自己的府内,义愤填膺,同时对宇文化及奸污后宫,贪劣成性非常失望,这根本就成不了大业。

    于是司马德湛联系旧部,派人与当日起兵的马文举、裴虔通等人沟通,打算再次进行一次兵变,把宇文家的人一网打尽,改立别人。

    奈何消息走露,宇文化及提前得到情报,派宇文成都、杨士览带人抄了他的家,斩杀司马德湛。

    ………

    这些情报,从天南海北,不断传递到了陇西地带。

    罗昭云掌握了中原发生的大事情,运筹帷幄,接下来,乱局开启,势必烽火连天,征战不休了。

    长孙无忌、郭孝恪、诸遂良、于志宁、屈突通、侯君集等人齐聚帅府,商讨称王之事。

    罗昭云道:“诸位,李渊名为隋臣,实为隋贼,如今已经撕破了伪装,直接逼迫杨侑退位,美其名曰禅让,他在大兴城登基为帝,建立唐王朝。消息准确,大伙怎么看?”

    诸遂良道:“早在预料之中的事,李渊所行,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江都宫变后,杨广一死,李渊无所顾忌,自然就废掉杨侑,自己称帝了。”

    长孙无忌说道:“目前各地反王大多都称帝了,王世充拥立杨侗称帝,宇文化及拥立杨浩称帝,北面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称帝,南面杜伏威、萧铣称帝,在各大诸侯中,唯有西北军和辽东军两大罗族势力,尚未自立,少帅,目前大隋灭亡,属于诸侯割据,如果我们不称帝,名不正言不顺,三军将领,诸多士子,都会有意见,长久下去,会影响军心、民心。”

    诸人点头,目光都看向少帅,不知他如何打算,按理说,局势所迫,应该可以决定了。

    罗昭云深吸一口气,看着众人的期盼表情,心中暗笑,然后叹道:“唉,事已至此,若是我罗成再不识时务,就有些不顾大局了,这样吧,此事关重大,诸位在一起思考一下,我们在西北立足,另外把东北也考虑进来,共同建立一个政权,该起一个什么名字!”

    众人听到少帅松口,顿时大喜过望,这样一来,罗成若称帝,他们就可以作为直接进入朝廷中枢,皇帝信任的肱股之臣,建立功勋,前途无量。

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华() 
罗昭云觉得时机成熟,可以考虑立国之时了,这个时候,等若对大隋仁至义尽,做到了最后一步,获得了不少隋朝旧臣的称赞,也彰显了自己的气节和忠君之心。

    自己是一位忠君爱国之人,往往会对身边的人进行影响,正是物以类聚。如果身为领导者,自身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就会被许多重名、重义者所鄙视、瞧不起。

    诸遂良开口道:“目前薛举用的秦,李渊用的唐,窦建德用夏,萧铣用梁,杜伏威用楚,李密用魏,这些国号,大多取自以前用过的王朝号,也是要借用威望,汲取国运而已。”

    长孙无忌分析道:“少帅,这立国之名,马虎不得,往往都是根据五行之说,或是自身封号,地缘关系来确定。李渊推行的是土德,效仿汉,尚黄色,唐也是取自李渊的唐国公称号的一个字,若是少帅自立为王,当属燕毕竟适合。”

    “燕国?”罗昭云咀嚼自语。

    “对,东北地区属于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少帅一部分根基在涿郡,东北地区,正是古燕国旧址,以燕自居,符合情理。”

    众人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罗昭云沉思片刻,摇头道:“燕国,格局太小,七雄之末,很难令百姓信服,它能一统天下,我要用一个国名,最好是从未出现过,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充满朝气,而不是对历史的重复。”

    “那要重新起国号?”

    罗昭云点头:“对,能够大气威武一些,包罗各族,以后一统天下,使得各族百姓都能够没有分歧,融入其中,实现盛世,胡汉平等地生存在这片华夏土地上。”

    众人听完罗昭云的话,如此雄心壮志,不免有些热血沸腾。均想:原来少帅的目标如此远大,鸿鹄之志,可吞山河,他们先前还担忧少帅不肯称王,却不料少帅如此雄心勃勃。

    “那该叫什么?”文臣武将都陷入沉思,在思考着。

    于志宁道:“有了,《易经?乾篇》中有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不如叫大元!

    “噗!大元!”罗昭云忍不住差点喷笑出来。

    这是蒙古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少数民族的王朝政权,他没有使用的想法。

    诸遂良道:“少帅雄心,日月可鉴,不如取日与月,组在一起,变成明,建立明朝。”

    “这个……”罗昭云摇了摇头,说道:“大伙再想一想吧。”

    众人再次议论起来,谋士们引经据典,挑选词汇,不知用哪个好。

    片刻,罗昭云说道:“中原百姓都是炎黄子孙,这片华夏土地,人杰地灵,我欲自立建国,使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意,四周番邦敬畏,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各族以汉为核心,然后平等相处,如此一个政权,当需要一个字,能够与之匹配。”

    “有了,少帅,不如取一个华字,就叫大华国吧!”长孙无忌忽然提议道。

    “大华国,华夏朝!”罗昭云露出喜色,微微点头:“这个词吻合,暂时就叫大华,等四海一统后,再重新商定。”

    屋内所有人都兴奋起来,呼吸粗重,眼神闪烁神采,从此,少帅就要自立为王。

    他所说的话,一言九鼎,可定天下兴亡,可决万民生死。

    如今河西、陇右的未来,屋内这些人的前途,都决定于少帅的抉择。

    长孙无忌、屈突通、侯君集等人,再看向少帅的时候,眼神中都多了一股敬畏,因为若他真个称帝,那就是金口玉言,不得拂逆,从此要讲究君臣之礼了。

    他们这些人的身份也随之改变,成为帝王身边最信任的一批心腹,肱股之臣。

    郭孝恪问:“少帅打算何时公布,祭天登基。”

    罗昭云摆手道:“不急,这需要一番准备工作,团结文人士子,把舆论宣传提前做好,私下储备祭天大典的位置、物品,还有朝服等等,文武百官的设置,也需要重新考虑,把涿郡地带,东北六郡的文臣武将也要纳入其中,需要一番时日安排。”

    于志宁道:“准备的物品、礼服等,由属下来操办吧。”

    长孙无忌则道:“祭天大典的细节,属下会找城内几位大儒商讨,把流程制定好。”

    罗昭云又说道:“相关新的律法,也需要重新完善,新的政权建立,任务繁重,大小事务很多,需要更多的人才,好在有些能人志士已经在途中,过几日,我们金城,会接来一些俊贤、士大夫,发挥作用。”

    他所指的人,自然是萧瑀、来护儿、陈稜等人,有那么六七人,在江都动乱时候,被成功救出来,一路送到西北,数千里路,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长孙无忌、郭孝恪等人,并不清楚少帅口子所说的人才是哪些人,还以为从各地挑选的一些俊杰,寒门士子,所以,并没有报多大希冀。

    罗昭云道:“好了,自立称王,建立新政权的事就商议到这,眼下李唐名正言顺了,全力进攻北地郡的西秦军马,以薛仁杲的才能,根本撑不住多久,西秦就会分崩离析,所以,屈将军、侯将军,你二人兵分两路,各自取不同的郡县,等西秦兵败的消息传开后,立即发动进攻,尽量多拿下一些郡,然后把唐军阻挡在关陇,不要让他们踏足陇右。”

    “遵命!”屈突通、侯君集起身抱拳,恭敬领命。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东进() 
事情如罗昭云所料的那样,薛仁杲太过轻敌,刚愎自用,不肯听从谋士的劝言,主动迎战,要正面击垮唐军。

    但是李建成听从身边谋士的建议,分兵包抄,声东击西,避开了西秦主力军,引得薛仁杲不断带兵前去营救附近的城池,被疲劳战术拖得三军软乏,最后,唐军围城打援,设伏击来阻杀,成功大破了薛仁杲的西秦军。

    薛仁杲也在乱军之中,被唐军猛将段志玄、张公瑾等人合力擒杀。

    西秦大军一时群龙无首,直接崩溃,四处逃散,十万大军如同一盘散沙,雨打风吹去。

    这里的军事战况,被燕琅阁的特工,以鹞鹰传书,第一时间传回了西北。

    罗昭云得知后,立即派侯君集、屈突通带兵杀入陇右,抢占地盘。

    之前他按兵不动,就是不想给西秦施压,这样可以让薛仁杲放开手脚,没有后顾之忧地跟唐军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如今目的达到,就该西北军出手了。

    屈突通带军五万攻向了会川郡,侯君集带兵三万,进攻陇西郡。

    由于这两郡毗邻金城郡,地形和防御早就被西北军的斥候摸得一清二楚,关卡驻军的多少,守将是谁,全都了如指掌。

    这样一来,原本这两郡的驻军各有三万人,如今根本挡不住西北军的横扫。

    十日后,屈突通就拿下了会川郡,攻克凉川城,然后带兵继续向东推进,去攻占平凉郡。

    侯君集也并不费劲攻下陇西郡,然后发兵天水郡。

    这时候,侯君集收到了天水郡内褚亮的密信,要里应外合,帮助西北军顺利拿下天水郡内西秦的宫城。

    侯君集早有听闻,褚亮正是褚遂良的父亲,西北大学士之一,颇有儒名和威望,被薛举一直扣押在身边充当谋士,其实他私下早就表达了投诚之意,站在西北军一方。

    由于天水郡被西秦政权定为国都所在,所以修筑关卡较多,高建堡垒,深挖壕堑,尤其是治所上邽城,城墙加厚加高,坚固无比。

    侯君集推掉翼城后,兵临上邽城下,指挥三军,发起强攻。

    “杀——”

    一时间四面合围,箭矢如雨,冲车、云梯全都用上,鏖战城池。

    要这样攻下去,必然损失惨重。城内褚亮心生一计,召集一些武将和群僚,公布薛举父子的死讯,然后怂恿城内的一些能人志士,尽早投诚,不要做无谓牺牲,投靠西北军,日后获得的封官和利益会更大,比在西秦更有前途。

    不少将领和臣子被说服,策反成功,及时打开了城门,避免了一场攻城恶战。

    褚亮、常仲兴打开城门,迎接侯君集的大军入城。

    侯君集跃下马背,在城门外抱拳道:“褚先生,这次多亏你深明大义,说服城内的武将文吏,才免得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

    他不看僧面看佛面,侯君集私下与褚遂良是同僚,同属西北军的核心圈子,既是褚父,他也要客气几分。

    褚亮拱手还礼道:“侯将军客气了,西秦帝王都战死沙场,西秦名存实亡,我们这些遗老旧臣,在城内已经没有了前途和希望,与其陪葬,不如给大家一个生路,生逢乱世,谁都想追随英主,不想做无谓牺牲,今日能与同僚一起弃暗投明,免去一场灾祸,心中也是非常欣慰。”

    他身后的西秦几十位文官武将,也都纷纷点头,薛举父子一死,他们死守城池已经没有意义了。

    乱世政权,本来在百姓和麾下部将心中的认可度就低,随时可以根据战况局势,以及领导者的品格,转换阵营,自战国、汉末就有这样的习俗,可美其名曰:识时务者为俊杰,弃暗投明等等。

    天水郡人口有十五万之多,土地相对肥沃,已经不再是西北塞外的苦寒之地了。

    此郡为陇西军事重地,最为紧要,当年秦长城就是经过此郡,连接临洮,将西面蛮夷胡族阻挡在关陇之外,护住了秦国的大后方。

    “侯将军请入城!”

    “嗯,褚先生请,还有许多事情需要褚先生帮忙,稳定天水,收编此地的军队,少帅半个月后,在金城登基称王,然后就会赶至此地。”侯君集问。

    “少帅也要自立称王了?”褚亮心头暗喜,忍不住惊叹。

    侯君集微笑道:“是啊,如今炀帝一死,朝廷灭亡,大隋不复存在,各地群雄割据,少帅手握重兵,又是英明神武,仁主豪杰,完全可以争夺江山,一统天下。”

    常仲兴等西秦文武官吏,在背后听完,也都感到惊喜,一旦少帅立国,他们此时投诚,并不算晚,因为接下来打李唐,征战中原,需要更多人才,如今他们加入西北军,占了先机,能够受到重用。

    “城内还有西秦皇室成员吗?”

    “薛仁杲有一个三岁儿子,妻妾数人,薛举的宫眷、堂侄,薛家的人,都已经被控制起来了。”

    侯君集压低声音道:“薛举父子性格暴躁,不得民心,他们的子嗣,还是不要留了,这件事,少帅不好下旨,就由我们臣子上心了,三岁孩子很容易夭折,不要留下后患了。”

    褚亮轻叹一声,虽然有心反驳,但又担心引发侯将军不快,更是违反圣意,没有多说什么。

    而侯君集却是一位杀伐果断的冷血将军,为了西北利益,他不惜挥起屠刀,除掉一些后患,为主公清除一些障碍。

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远方来() 
塞外初夏,绿茵如毯,一望无际的荒原上,牛羊成群,山岭起伏之地都是茂密丛林。

    萧瑀、陈稜、来护儿、萧皇后等人,被不同小组保护,混入商队,一路向北,最后在天水一带汇聚,彼此相见,不胜唏嘘。

    他们已经在途中得知,杨广以及杨氏皇族全都被诛杀,皇亲国戚在江都被屠戮,目前只剩下三个傀儡,杨侑、杨浩、杨侗,命运如笼中之鸟,随时都有被宰割的份。

    大隋亡了,没有了任何希望,接下来就是群雄逐鹿,江山革鼎的时候。

    他们被搭救出来,都心存侥幸,知道这是西北罗少帅的主意后,忍不住感叹,是他救了这些人的命。

    不过,很快他们就看出了端倪,但凡被救者,往往都有贤名,至少绝不是奸佞之臣,平庸之辈。皆在朝堂中都有些刚正之名,文能安邦理政,武能领兵打仗,都有些才华和能力。

    一路颠簸,舟车劳顿,甚至遇到山贼盗匪,数次险情,死了一些护卫。但每到一城,都会临时补给,再次增多护行人员,一个月后,终于抵达了金城郡。

    罗昭云得到消息,带着几名心腹,乘车迎出城外,为几位隋朝旧臣接风。

    这几人看到罗昭云后,都感到激动,下车抱拳行礼。

    罗昭云微笑道:“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

    “感谢少帅营救,才使我等免遭厄运。”

    “多谢了,否则,我们真的可能被屠戮在江都城。”

    陈稜、来护儿都心中戚然,因为他们走后,江都的府邸被抄家,佣人全都被掠走,或是被杀害,他们若留下,肯定也难逃宇文化及的毒手,因为他们平时跟宇文家作对,很难被容下。

    罗昭云感慨:“这是家国不幸,社稷危难,出现宇文化及这等逆臣,导致大隋覆亡,令人愤慨!眼下,天下大乱,我西北之地尚能安身,把诸位接来,还不知各位能否适应这里的生活。”

    萧瑀叹道“天下动乱,哪里能栖身,就是家了。”

    罗昭云邀请:“诸位,请登车,我们一起入城。”

    众人点头,客气过后,纷纷掉头登车。

    罗昭云走到一座辕车窗外,萧皇后撩起车帘,眸光看到了他。

    二人眼神一对,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皇后娘娘,辛苦了。”罗昭云只能如此问候。

    萧皇后摇头一叹:“已是未亡人,哪里还是什么皇后,从此没了大隋,也就再无萧皇后了。”

    “娘娘在我心中,依旧是当初的皇后。”

    萧皇后听到当初二字,忍不住想到曾经她被杨广扒光了,在床与贵妃二凤一龙的往事,被柜子里的罗昭云看个正着。

    那时候,她的胴体,她的表情,她的呢喃声,还有私密之处,各种羞人的动作,都被他偷看去。

    彼此的身份和年纪差距,使得萧皇后浑身不自在,被对方的眼光一看,身子都有些发烫。

    “这次江都逢难,幸亏你未雨绸缪,搭救哀家出来,以后可能还要在你这里终老,有劳昭云了。”

    “皇后严重了,这是晚辈该做的,于公,您是一国皇后,母仪天下,曾经数次帮过昭云。于私,您是如意公主的生母,我的长辈。我都有义务,派人保护您,接来孝敬您。”罗昭云说的真挚。

    萧皇后闻言,心中有一股暖流淌过,国破家亡,丈夫被杀,那么多皇亲国戚遭屠戮,她一路上以泪洗面,伤心不已,来到这里,见到罗成后,反而心情平静不少。

    她觉得,自己还有如意,还有罗成,在西北生活下来,重新安家,总比死在江都,或是被宇文化及等人蹂躏要好。

    萧皇后放下车帘,随着车队一起进入金城。

    罗昭云也乘车出行,避免露面,引发百姓骚动和围观。

    这几位大臣抵达,无形中给西北军增威不少,特别是来护儿、陈稜都是大隋将军,威望很高,有擅长带兵,虽然年过五十,不再年轻,但是仍能独当一面,镇守一方。

    眼下罗成立国,正是用人之际,有这两位将军到来,就可以在大将军中,填补不足。

    此外,同行还有三个文人,分别是内史令萧瑀,吏部侍郎高孝基,吏部侍郎辛公义。

    这几人名声在外,都以才能、仁德、贤名、正直著称,虽然仕途没有大红大紫,也没有多少实权,但在各地任太守、郡丞时候,口碑都是非常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