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达芬奇解码-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啬梗渫庑巍⒊叽纭⒅参铩⒈尘昂透窬志褂胫幌喾8猩跽撸拐业搅擞牖幸晃荒裂蛉朔沤诺氖废嗤耐寡摇H绻隳苷驹谡饽骨埃憧吹降木吧肥涤肫丈;械木吧荒R谎S牖斜尘跋喽杂Φ纳蕉ィ褪抢衬杀ぁ9拍棺湓谝桓雒⒍拇迓渲猓嗬衬杀�10公里,离布朗舍弗尔家族的城堡5公里。古墓的年代没有标示。按村史记载,古墓周围的地产属于一个美国人,他1920年代开墓时发现其中荡然无物。他卒于1950年,后来与妻子合葬在古墓中。这把我们带回到普桑画中那古墓之上的铭文。它由于缺少动词而语义不全。“EtinArcadiaEgo”应译为“AndinArcadiaI…(而在阿卡迪亚我……)”。但如果拆开所有的字母重新组合读为“ITEGOARCANADEI”,其意即为“BEGONE!IBEHOLDTHESECRETSOFGOD(去吧!我已见上帝的秘密)”。当莱纳堡的村长对《达戈贝特复仇记》的编辑说“这个地方是世界的中心点”时,他可能是正确的。

  神灵几何构架
  在《达·芬奇密码》,丹·布朗正确地强调了五角星形标记的重要性。19世纪70年代,亨利·林肯发现环绕莱纳堡的五座山峰构成了一个几乎是数学定义的完美的五角星形。莱纳堡周围的奥德峡谷中,其他的诸如教堂和堡邸之类的遗址也构成完美的几何图形,形成按照“巨石码”平均分布的五角星形和六角形的一个网状结构。当史前巨石时代的建筑物如太阳神殿【Stonehenge,英格兰惠特郡索尔兹伯利附近的石器时代建筑。直径104米的圜沟围绕着巨石堆成的两个同心圆形构架,被认为是崇拜日神的圣殿,或为天文时钟及日历表记。】被
  建造时,该测量单位才被运用。这种几何构架,看来像是一些人有意地设在当地。林肯调查这些秘密的成果为两本著作:《圣地》和《神圣图形解密》,以及两部电视记录片:《秘密——与亨利·林肯共探莱纳堡之谜》和《亨利·林肯的莱纳堡及奥德峡谷指南》。他的另一部作品,是与厄尔林·哈根森同著的《圣殿骑士的秘密之岛》,论述的是丹麦波恩霍姆岛【丹麦东南波罗的海中,与波恩霍姆郡同型延伸的岛屿。旅游胜地,趣味活动之一是骑自行车。】上发现的相似的几何图形。
  在一次接受《达戈贝特复仇记》杂志采访,被问及他如何相信这种几何图形可能存在时,亨利·林肯说,在古代的一些地方,一些人注意到了这些山峰的五角星形状,认为是神圣的,然后在其周围建造余下的几何图形。关于这点他继续说道:
  为使几何图形更完美而建造一个人工的高尖,并没有超出现代智人的能力。例如,你只须看看希尔波里山的大小——我们都知道它是人工造的,或者想想大金字塔。因而,那些显现出五角星形的山峰,它们实际高点早就被修造过了,尽管我觉得原始山峰的自然形态足已接近几何图形,因为事出偶然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事实的确如此。其后围绕着自然地貌,人们开始建造一个几何布局。大概时过千年,我们于20世纪又看到了这一几何构架在波罗的海的出现。那里的是非常有意识地建造的,也极其精确。这是莱纳堡首发之举的发展,如今又扩及波恩霍姆。
  环绕莱纳堡五峰展现的图形是一个完美的五角星——与金星每四年的运行轨迹构成的图形相同。金星代表的人物是抹大拉,莱纳堡的教堂就是为纪念她而建立的。
  在同次采访中,林肯拒绝承认郇山隐修会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以至于否定了自己在《圣血和圣杯》和《弥赛亚的遗产》中所用资料的有效性。“对郇山隐修会,我什么都不知道。它纯粹是一个传闻。对普兰塔得所讲的那种存在形式,我们难置可否。对此我们仅有他们说的话……我们不知隐修会是谁。”
  林肯说,这个主题的惟一可信的是莱纳堡周围的地理几何构架,而引导他获得这一发现的,是由郇山隐修会保管的羊皮文卷中隐藏的几何图形。
  另外难以忽视的,是关于犹太大卫王一支与墨洛温家族血脉相连的论断。纵观历史,这种关联的证据非常丰富,令人无法忽略。郇山隐修会声称是它集中了这些论断。而且,根据郇山隐修会自己的文件,他们的秘密并非源自耶稣,而是我们尚未考虑的一个领域——《圣经》所述大洪水暴发前的世界。在莱纳堡之谜的研究中,其他令人敬重的学者们也得出与此相同的结论。
  在撰写《圣血和圣杯》和《弥赛亚的遗产》两书时,白金特、雷伊和林肯可能在充当郇山隐修会的代言人。这种关系一旦断裂,信使可能会反咬其雇主。
  不管实情怎样,亨利·林肯事后又接受了一次采访,致使谜雾变得更浓。在美国广播公司特别新闻节目“黄金时段”中,他给主持人伊丽莎白·瓦尔加斯讲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访谈记录如下:
  瓦尔加斯:这么说第一位墨洛温王后因一条海里的生物——一条鱼——受孕,你认为这鱼象征耶稣。因此墨洛温家族就是耶稣的后代。
  林肯:嗯……嗯。
  瓦尔加斯:……而这一血统受到罗马正宗教会的威胁……
  林肯:嗯……嗯。
  瓦尔加斯:……所以郇山隐修会的建立,旨在保护这一血统、墨洛温家族的血统。
  林肯:说得漂亮!这话很对。你已达目的。
  显而易见,莱纳堡之谜的玄深莫测,就连像林肯这样的坚定的怀疑论者也无法忽视。 
                                  
                                 …21…
 

君士坦丁大帝

  在当今基督教徒眼里,君士坦丁大帝是异教徒之黑暗过去走向觉悟文明之基督时代的中介。人们接受的历史中,充斥着谬见。君士坦丁大帝与他的父亲一样善待基督教徒,这是确凿的史实。
  君士坦丁大帝不仅是将基督教带到罗马的第一人,还是国教拜日教(“无敌的太阳”)的主教。如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所讲,拜日教遵奉的是太阳崇拜。那时候,罗马
  还盛行另外一种太阳崇拜——光明教【崇拜光明与智慧主神米特拉的玄秘宗教,公元前百年始流行于罗马帝国意大利等行省。米特拉源于公元前7世纪波斯先哲琐罗亚斯德的二元神拜火教——他杀死神牛剖腹,里面生出益于人类的一切生物。从波斯帝国塞留斯王时代,到后来的希腊军事首领,都将米特拉同化成太阳神。】。它还倡导灵魂长在、末日审判和死而复活的信仰。拜日教和光明教和基督教一样都是单神教。源于叙利亚的拜日教约在100年前传入罗马。君士坦丁看到一个绝妙的机会将三教结合,达到了他认为是自己成功关键的政治和宗教的统一。顺遂其愿的是,拜日教、光明教和基督教在多方面观点相似,易于融为一体。
  在君士坦丁生活的时代,政治成功产生于宗教虔诚。因而,除了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的不容置疑的虔诚外,他支持宗教也基于实用的考虑。罗马的基督教徒人数在增长,君士坦丁把他们视为一种有力支援,借以赢得阻碍他的姻兄加对手、马克森提登上皇位的斗争。公元312年,当君士坦丁大帝在罗马城外米尔凡桥一战中击败敌手时,问题得到解决。据4世纪恺撒利亚的历史学家优西比乌斯主教说,君士坦丁大帝在战前见过“灵幻之相”,他看到天上有一具闪光的十字架,铭刻着“执此标记,征战凯旋”。我们都听说过,君士坦丁大帝当即命令将代表基督教名字的希腊字母“ChiRho”刻绘在战士们的盾牌上。由于这一灵见,他的胜利象征了基督教击败异教。君士坦丁大帝自此成为西方的皇帝,与东方的李锡尼联手共治。他首先做的事之一,是派人弄来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那些钉子,将其中的一枚镶在自己的皇冠上。战胜马克森提后不久,他与李锡尼会面并且签订“米兰敕令”,双方同意宽容基督教徒,归还他们以前被查抄没收的财产。君士坦丁接下去又击败了李锡尼,将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即当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到公元313年,他已将拉特兰宫殿捐赠给罗马主教,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大教堂。
  从这一刻起,基督教开始为人接受。反传统而行,君士坦丁大帝选用自己的官员西尔维斯特担任下届教皇,而皇帝选任教皇由此形成惯例。这一刻还标志着对基督教徒迫害的终结。他们现在可以公开生活和自由信仰。不过,许多人觉得如此富庶的生活环境与基督的教诲背道而驰,教会已经严重偏离正轨。因此有人觉得,基督教已经成了为君士坦丁大帝保障胜局的牺牲品。似乎让他们自信怀疑有理,君士坦丁大帝宣告基督教上帝是他的赞佑之主,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神圣地位。融会拜日教、光明教、基督教和来自叙利亚以及波斯的一些因素,君士坦丁大帝创立了“宇内一统”(天主教“Catholic”一词的本义)的混合宗教。
  他的灵见,实际上发生在异教神——拜日教的日神庙中。而他此前不久已经接受了拜日教米尔凡桥之战胜利后,君士坦丁凯旋门在罗马建立,陈述此次获胜靠的是神灵的干预,但所指的神灵不是基督教上帝,而是拜日教的太阳神。
  据历史学家优西比乌斯所述,即使不是耶稣真正裔传、也是他家庭成员后代的狄斯波塞尼教派,于公元318年派遣使团谒见教皇西尔维斯特。使团要求:教皇赐封他们各种各样的教会职衔,他们在耶路撒冷的教会应该被尊为母会,罗马的教会则要继续向他们供奉资金。教皇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声言拯救是君士坦丁大帝的责任,与耶稣基督无关。这样的冷遇是最后一次,拿撒勒人【Nazareth是耶稣幼年生长的地方,被尊为他的故居,耶稣基督也被曾称作“拿撒勒人”。狄斯波塞尼是拿撒勒的基督教会,后日成为“新教”即“抗罗宗”的一派。】再也没与罗马教会有过联系,而罗马教会从那时起致力追随保罗教义派的传统。
  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法庭不得再于犹太安息日(星期六)关闭,改为星期日即“太阳日”休庭。这样一来,基督教徒们将休息日从星期六改为星期天,加大了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距离。另外在此之前,基督出生日传统上定于1月6日。在欧洲某些地区,这一天仍被敬奉为“国王日”。然而,基督教却采纳拜日教和光明教12月25日的节日,来代替传统的耶稣基督出生日。该节庆祝太阳的重生、白昼的逐日加长和太阳对世界的影响。教内各派由此同庆一个节日。光明教徒们也奉认基督教的其他重要信条,诸如死后复生和灵魂常在。让耶稣基督代表太阳神并同时四处兴建基督教堂,实乃权宜之计。同时建造的许多拜日教塑像,举止宛如君士坦丁。通过自我树立,君士坦丁大帝有效地贬降了耶稣的地位。
  如此便使圣诞日受到操弄。复活节的日期体系,却一直等到了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投票决议,才定为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后、紧随第一个满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与会者无法商定准确日期。该基督教节日取代了旧的异教节日——“伊斯特丽”节(Eastre)。Eastre是这些异教徒们崇奉的春天女神,也成为我们所用女性荷尔蒙“estrogen”一词的本源。
  尼西亚会议是基督教会第一次大联合的会议,开会的地点古尼西亚就是当今土耳其的伊兹尼克。丹·布朗忽视了这次集会的主要成因:消除异端邪说问题,这问题由阿里乌派引发,因为他们认为基督没有神性,只是肉体凡胎。会议亦投票做出决议:基督是神而不是人。这对君士坦丁大帝坚定不移的统一目标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耶稣基督的神性使之与太阳神直接关联。在新的组合中,耶稣基督成为太阳神的人间代表,这足以对付那些尴尬难解的疑问。教皇西尔维斯特没有到会,但派出了代表。君士坦丁大帝亲自下令放逐阿里乌,借此强调
  他对教会事务的主控权。
  保罗教派的基督徒们依旧期盼着他们的弥赛亚的再次降临,为此君士坦丁大帝必须做出对策。以耶稣基督没有完成把罗马人逐出耶路撒冷的使命为中心,君士坦丁大帝开始播撒怀疑基督本非弥赛亚的种子。他指出,使基督教得到接受的不是耶稣基督,而是君士坦丁大帝。如此请问,真的弥赛亚舍他其谁?依旧认为耶稣基督为弥赛亚的那些基督徒,因持遭受否定的观点被划归成异教徒。
  必须理解的是,身为虔诚犹太人的耶稣,对建立一种与犹太信仰分庭抗礼之新型宗教的想法,应当会缩身退步并将其斥为邪念。在第七章有关耶稣基督的史实与虚构的论述中,我们将会看到耶稣离世25年后,他的兄弟雅各与保罗之间发生的分裂。
  为保持现状,君士坦丁下令销毁一切与新宗教相冲突的东西,包括异教徒作家有关耶稣基督的撰述,甚至还包括那些对如何重写历史缺乏“先见”的基督教徒作家的有关作品。这项工作进行得既富有热忱又有效率,基督教的全部文献——尤其是罗马所藏的——消失殆尽,为新编之作留出空位。公元331年,君士坦丁大帝抓住时机涂改历史,下令重新编撰《新约》。作家们可以自由地写他们的雇主认为合适的东西。
  这意味着,我们今天读到的《新约》,是在4世纪经过政治扭曲而重写的,其目的是让君士坦丁大帝称心如意。这好比一个美国总统,为了符合他的政治日程叫人重写莎士比亚一样。
  君士坦丁大帝并未就此止步。对弥赛亚的期盼等待,是犹太宗教传统中的主要部分;对专制君主的神化,在埃及和罗马文明中也有出现。这人具有疗伤愈疾之功,能够纠治世间的所有问题。这种特征当然不仅符合我们的耶稣基督所获得名声,还适用于墨洛温家族。但就君士坦丁大帝而言,基督教的上帝不过是太阳神的不同化身。他给自己设定的角色是弥赛亚。他认为,基督虽然致力履行但却无法做到寄托在他身上的期望:一个身兼勇士、精神领袖和能统一政治、宗教和领土的人。换句话说,就像君士坦丁大帝自己。况且他又认为,自己能把这件事做得好出许多。
  令人惊诧的是,罗马教会并没有反对这种观念。或许它清楚一件事实: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琳娜——不列颠的卡姆劳德公主艾琳、国王克尔二世的女儿——是亚利马太族的后代,因而是真正的“圣杯”血统。所以,君士坦丁大帝可以通过墨洛温家族的血统,名正言顺地高居其位。教会亦准备承认,弥赛亚所应担当的不是一个性情温良、乐善好施的救主,而是一个勇猛坚强、能征善战的领袖。自此以往,就我们现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创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纪的耶稣基督,而是公元4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优西比乌斯同样相信君士坦丁那似是而非的神性,而自己则是事实上的第十三位弟子。
  但如果考虑到《君士坦丁的捐赠》,以及从被“发现”以来它在我们西方世界的每个人身上——不管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产生的作用和反响,这层烟幕根本掩盖不了什么。
  君士坦丁直到337年死之前也没有作为一个基督徒接受洗礼。他想要在约旦河中受洗,但客观条件不允许他这样做。洗礼时,他脱掉紫色皇袍而身着新入教者应穿的白色长衣。 
                                  
                                 …22…
 

《君士坦丁的捐赠》

  一朝登上神圣罗马皇帝的宝座,君士坦丁显然已让世界臣服于他的脚下——此言绝无夸张之处。公元8世纪,出现了一份名为《君士坦丁的捐赠》的文件。这意味着,它问世四百年后才被发现。考虑内中牵连,这不被早发现实在奇怪。它旨在肯定教皇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罗马教会宣称,该文件理应在4世纪即君士坦丁去世的公元337年之前写成,因为它是君
  士坦丁向治愈他的麻风病的教皇西尔维斯特致谢的产物。为诚挚表达心中的感激,他将神圣罗马帝国的所有权力转呈给教会。这包括选立和废除君主的权利。
  罗马教会刻不容缓地采取行动,于公元751年借选立丕平为法兰西第一国王实施了这种特权。墨洛温国王们就在此时遭到教会第一次废黜,并被臣仆——他们的宫相取代。教会主动支持继任的罗马天主教傀儡君主政体——加洛林王朝。墨洛温家族对此文件不会轻信,似乎毋需多疑。毕竟,君士坦丁与他们同出一血统,对他亲手签送掉他们数世纪天生权力的蠢行,他们只有瞠目结舌。我们还被认为应该相信的是,君士坦丁签文奉献他的皇袍和御仗,但高风亮节的教皇却拒绝接受。
  教会恰是借此机会,从正统王族血统手中篡夺了王位。但在公众眼里,权利皆属君士坦丁,他可随意赠送。
  自那时起,罗马教会势力飞升,凌空耀眼。每位欧洲君主继位,都是教会代表登堂加冕的结果。君主体制下由政府通过的所有法律,都系于该文件的纲领之下。教会的权力因而是绝对的。
  然而,问题在于,《君士坦丁的捐赠》实属假造,教会从未合法地有权力来行使这些权利。从洛伦佐·瓦拉在文艺复兴时代质疑它的真实性开始,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发现《君士坦丁的捐赠》里引用的《新约》文字,出于当时尚未存在的拉丁文本的《圣经》。这个文本的编撰人杰罗姆的出生时间,比君士坦丁理应签署文件的日期晚约20年。
  此外,行文所用的拉丁语为“粗俗拉丁语”,问世晚于8世纪。4世纪使用的拉丁语是经典拉丁语。《捐赠》中提及的礼仪语,在君士坦丁时代也不存在。然而,这一切并未能雄辩有力地遏止《捐赠》这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它迄今仍在使用之中。
  靠此骗局鸣锣开道,教会在中世纪不失时机地维护自己的权威。教皇格里高利九世【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征剿卡塔尔派的主使者)的侄儿。他1227继位,便与腓特烈二世争斗,致死未解(1241年卒)。他创立了罗马天主教迫害异教徒的“宗教法庭”。】于1236年10月23日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1215…12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