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唐伯虎心猿意马时,猛地一盆冷水从天而降,浇在他的头上。

他骤然惊醒抬头望去,却恰好看见那秋香站在画肪舱窗前,端着脸盆在发窘。

本是生出一股火气的唐伯虎,见水是从美人手里泼出,顿时火气消散,仿佛觉得那水是一股醇香的清醴,美美地滋润了他的心头,望着美人深情地露出笑容。

那画肪上的秋香,因晓雾遮掩,不小心把洗脸水泼在临船客人的身上。

正不知所措时,见那客人抬头,却是前日里在街上过看到的那位题画公子,此时淋成了落汤鸡,不但没责怪自己,反而对自己微笑,当下心生庆幸,也悠然报之一笑。

唐伯虎又被这灿烂的一笑迷住了,待他镇定下来想搭腔时,秋香已经落下画舫窗纱,画舫也缓缓起动了。

唐伯虎急忙吩咐船夫操浆,紧随其后,并掏出一锭纹银抛到船夫手中。

船夫领会其意,卖力地划着浆,紧紧尾随着画舫前行。

一路顺风船速,晌午过后,画舫和小舟同时抵达无锡。

在行船过程中,再也没见到秋香姑娘露面,唐伯虎只感心中空落落的。

画舫停稳后,华夫人在众婢女的簇拥中下了船,登上前来迎接的华轿。

婢女中的四香,也是坐轿的,只是轿子略小一些。服侍夫人上了轿之后,四香转过身,各上自己的轿子。

秋香转身的时候,一抬眼,正望见也已下了船、正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唐伯虎,见他那副痴痴呆呆的神情,又不由得意味深长地对他一笑,然后上了轿。

她这第三笑,真让唐伯虎欣喜若狂。素不相识的美人,竟对自己一笑、二笑、三笑,定是笑中有深意。于是,他紧追着秋香的轿子往前走。

转眼来到朱门高耸的华府门前,几乘轿子和后面跟着的一大群仆侍,鱼贯入门,唐伯虎跟在后面居然毫不思索的也往里迈步。被守门的仆人拦住,他才回过神来。

怎样才能见到牵肠挂肚的美人呢?

唐伯虎也曾想递上名贴直接拜访华学士,以他的名声,必然受到礼遇。

可那样的话,又怎样去向人家求见一个婢女呢?思前想后,他想出一条“苦肉计”。

首先,他到当铺买下一套已经洗得发白的蓝布儒衫穿上,然而酝酿了半天情绪,来到华府门前不远处,双眼含泪地踱来踱去。

这一招还真灵,不一会儿,就有好心人上来问他的情况。

他佯装无奈地诉说:“小生本是苏州人士,埋头读书,别无他长,谁料天降横祸,父母相继去世,小生生计无着,特来无锡投奔亲戚。偏偏亲戚家又已搬迁,找不到下落,我已身无分文,走投无路了!”说完呜咽咽地悲哭起来。

围观的人同情地安慰他,心软的人还陪着他落下几滴泪。

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位华府的管家,见眼前的书生眉清目秀,颇有灵性,如今落魄到这地步,确实可怜,便想帮他一把。

于是,他上前道:“公子如果不嫌弃的话,我倒是有个地方,可让公子权且安身。”

旁边的人,认出他是华府的管家,纷纷奉承他有办法。

唐伯虎一听是华府的管家,心中暗暗高兴,急忙擦干眼泪,答谢道:“承蒙大伯提携,只要有安身之所,还有什么嫌弃!”

华府管家被众人捧得很受用,拈着胡须说:“我家老爷,正想为两位公子请一位伴读的书僮,公子不嫌辱没清名的话,我可以向老爷举荐。”

唐伯虎连忙上前,千恩万谢。

就这样,通过管家的推荐,唐伯虎顺利地通过了华老爷的测试,当上了华家两位少爷的伴读,并获名华安。

华家老爷学富五车,才识俊雅。两位儿子却难承家学,不但天资愚钝,而且懒惰贪玩,请了个老学究教了他们十几年,依然写不出勉强通畅的文章,华老爷十分失望。

现在请了个灵秀的书僮华安,为儿子伴读,也希望两个儿子能沾染些灵气,稍有长进。

无奈这两个草包公子,根本不肯把心思放在读书上。他们欺负老学究先生年老眼花,只要先生一不注意,便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挤眉弄眼。

有时,他们会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甚至还偷偷溜到前面,把先生的茶杯中倒上墨汁,让老先生喝得满嘴乌黑。他们在下面掩口窃笑,老先生还莫名其妙。

唐伯虎深知,华家两位公子确是“朽木不可雕也”,因而也不想用心督促他们读书,只是一味顺着他们,倒也颇得两位公子的欢心。

表面上在书房伴读,唐伯虎的一颗心天天都在寻找秋香的踪影,可一个月过去了,竟连秋香的气味也没闻到过。

原来事出有因,华家两位傻公子虽不善念书,却是拈花惹草的好手,都沉迷于家婢秋香的美艳,总是想方设法找她纠缠。

为了她,兄弟俩还动起拳脚。

华夫人对这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十分生气,一怒之下,下令不许他们踏进内院半步。而秋香为免是非,除了陪华夫人之外,也尽量少到外院来。难怪唐伯虎进了华府,却难见华秋香一面。

一天,老学究外出会老友,临走时给两位公子布置了一个题目,让他们各写一篇文章,等他回来检查,而且还要送到华老爷那里去审察。

这一来,可把两位公子吓住了。先生检查他们不怕,可一说老爹还要过目,可把他们给镇住了。老爹的家法甚严,弄不好是要挨板子的。

老先生一走,两位公子也不敢跑出去游逛了,老老实实坐在桌前,歪着头,啃着笔,卿卿哼哼,老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

这时,华安给他们送了茶水点心进来,看着他们愁眉苦脸的样子,暗自发笑。

大公子见他面带嘲意,本想发火,却突然灵机一动,记起父亲曾说过,这华安尚有几分灵性,那何不叫他动笔,代写一篇文章。

拿定了主意,大公子连忙起身,把华安拉到椅子上坐下,央求道:“今日请你写篇文章,日后大大有你的好处!”

一旁的二公子听了,马上跳将起来,扯住华安的另一只手,嚷道:“也给我写一篇,今日就有你的好处!”

兄弟俩你拉我扯,死缠硬磨。唐伯虎见他们实在是可怜,而写这么两篇文章,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于是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

两位公子一看找到了救星,大大地吁了口气,连忙磨墨的磨墨,打扇的打扇,恭恭敬敬地伺候着华安动笔。

唐伯虎大大咧咧地坐下,看了看题目,拿过笔,不消一刻就完成了两篇文章。

两位华公子见任务完成,也顾不得看上一遍{反正他们也看不出什么好坏来},便拉上劳苦功高的华安,溜到街上喝酒取乐去了。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一十二章 六如居士

下午时,老先生从外面回来,两位公子得意地递上华安代作的文章。

老先生摇头晃脑地看过一遍,直称:“大有长进,大有长进!”忙喜滋滋地送到华老爷处请功。

华老爷看过后,也十分欣赏文章的才气,但他马上明白了这定不是两个傻儿子所作,必是有人代为执笔。

华老爷命人叫来两个儿子,稍加审问,便露出破绽,公子只好如实交待是华安代作。

华老爷命家人给两位公子赏了板子,打得两位公子“哎哟”连天。站在一旁的老先生为此事甚感惭愧,对两位公子也失去了信心,当即提出辞职回乡。

华老爷略事挽留后,又顺水推舟地应了老先生的请求。这时他心里已有数,小华安完全可胜任西席一职。

从此,华安便穿上长袍,做起了华家公子的西席教师。

唐伯虎早已摸透两位公子的底细,干脆因材施教,从认字作对开始教起,并不急着让他们背枯涩的古文,写大段的文章。

如此一来,两位公子竟然日渐有所进步。华老爷非常欢喜,大大赞赏了华安。

在华府的日子虽然过得逍遥自在,可总也无缘见上魂牵梦萦的佳人一面,唐伯虎只感度日如年。转眼已是秋凉,焦急之中,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这天吃过午餐后,华安求见华老爷。华老爷请他落座后问有何事,华安吞吞吐吐的道:“我想告辞还乡。”

华老爷所料不及,只以为是两个儿子得罪了先生,忙问:“是不是那两个畜牲惹先生生气了?”

华安连忙否认:“哪里!哪里!”

华老爷追问:“那是何故?”

华安略带羞涩地表露:“我年龄渐大,想回家乡完婚。”

一听是为这个,华老爷放心了,这时他的两个儿子已少不了这位先生。

待问明华安在家乡并无婚约时,他开口道:“完婚也不一定非要回家,老夫在这里给你择佳丽而娶,不是更方便么?”

这话正中唐伯虎下怀,忙叩首相谢,作感激的样子说:“多谢老爷美意!其实不必大费周折,在府中择侍儿相配即可。”

华老爷见他要求并不高,当即答应下来,并立即下令召集府中所有丫环候选。

府中的丫环们听说是西席华安选妻,心情都非常激动。

因为华安的英俊多才,早已传遍了华府,若能与他为妻,那自然是丫环们的幸运。

不一会儿,几十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丫环,在大厅里站成了几行,华老爷便让华安仔细挑选。

唐伯虎心中也有几分颤动,想到佳人马上就会呈现在眼前,不由得加快脚步。

待他一个个仔细地看过了一遍,却是大失所望,里面哪有秋香的影子!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华夫人舍不得让她手下的四香离开,所以老爷下令丫鬟们集合时,她留下了四香不让去。

唐伯虎没找到秋香,十分失望地回到小厅中,朝华老爷摇头。

华老爷见他没有选中,出来一看,才知道最出色的四香没来,忙派人到内院去叫。

华夫人无奈,只好放四香出来。

本来秋香不愿意出来应选,表示愿意伺候夫人一辈子,可是老爷有命,夫人也不敢留住她。

四香一同走入大厅,的确是个个貌若天仙,艳似桃花,把其他丫鬟比得黯然失色。

唐伯虎闻声出来,从四朵花中,一眼就认出了让他朝思暮想了大半年的秋香。

秋香也认出是有过三次照面的那位公子,不由得羞红了脸。

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中秋月圆之日,华家张灯结彩,为两位佳仆举办婚礼。

气得两位公子直咬牙,美人竟落到华安这小子手里了。

唐伯虎和秋香的新房,设在后花园的一座僻静小屋中,待闹新房的客人散去后,房里只留下半带醉意的一对新人。

秋香问道:“看你当日是一个锦衣公子,为何落到华府为奴?”

唐伯虎狡黠地一笑:“还不是为你那三笑!”

秋香娇羞切切,喃喃道:“当初见你在街上题画,君挥汗如雨,却气度娴雅,料想君非凡士,故而一笑!”

唐伯虎赞叹道:“爱卿真是好眼力,我乃唐解元呀!”

“唐解元?!”秋香没想到这位与自己相偎洞房的华家奴仆,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唐解元。

唐伯虎就把自己如何恋她三笑,卖身华府的经过,略述一遍。

秋香十分感动,忘情地倒在他的怀中。

唐伯虎决定当夜携秋香离开华府,潜返苏州,秋香欣然赞同了他的计划。

于是两人脱掉礼服,换上便装,从后门溜出了华府,连夜雇船驶向苏州。

第二天,华府的人迟迟不见新人出房门,等到中午时分,推开新房门一看,只见红烛锦被依旧,哪里还有新人的踪影!

仔细搜寻,发现桌上搁着一帧诗笺,上面写着:“六艺抛荒已半年,如飞急马快扬鞭;去将花坞藏春色,了却伊人三笑缘。”

诗笺送到华老爷处,他沉吟良久,不解所云何意。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从新房中找了一幅画,画的是无锡山水,笔调洒脱有致,气韵淡雅深远。

华老爷大称:“好画!”这一称,倒是引动了他的灵感,马上悟出那诗每句开头一字相连,便成“六如去了”一言。

六如不就是六如居士唐伯虎么!

这画除了唐伯虎,还能是谁所作呢!

这么说来,在他家为奴已大半年的华安,就是江南才子唐伯虎了?

他越想越像,不由得连声直呼:“怠慢!怠慢!”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秋香,只是个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桫椤灵符,可以请斗战胜佛来帮忙。

高峰跟秋香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秋香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秋香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秋香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秋香,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秋香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秋香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秋香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清朝的贺双卿。

人们往往把好女人嫁给蹩脚丈夫的事,比喻成“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清初女诗人贺双卿的命运,用这句话概括是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贺双卿被她的“牛粪”丈大折磨得花颜凋零,可她的诗才却在艰难中越磨越显出色,透出一种别样的艳丽。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一十三章 贺双卿与周大旺

康熙五十四年秋天,江苏丹阳四屏山下的一户姓贺的农家,又添了一个女儿。

这是贺家的第二个女儿,所以取名双卿。小双卿十分乖巧,很少哭闹,常常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四面观望外面的世界。

她似乎知道家境贫困,父母整日为生计奔忙,无心多关照自己,于是乖乖地生长着。

小双卿在不知不觉中,会走路了,会说话了。

别看她并不爱多说话,可说起来有板有眼,很有慧性。

双卿的舅舅在镇上的学馆做杂役,镇子离贺双卿的家不远,没人照料的小双卿,常常一个人“吧哒、吧哒”地跑到学馆,悄悄站在窗外偷看。

里面的学生读书,她也会跟着“伊伊呀呀”地模仿,还学得饶有趣味。

后来,学馆的先生看到这小姑娘聪明好学,就破例同意她进课堂旁听。

小双卿高兴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一下课就忙着为先生递水送茶,夏日打扇赶蝇,冬日添炭拨火,以感谢先生的特别关照。

就这样,小双卿免费在学馆旁听了三年,学会了读书写字,还入了吟诗作文的门。

三年过去,贺双卿十岁了。妈妈认为姑娘大了,整天在外跑来跑去,像个疯丫头没样子,将来怕嫁不出去,于是不再让她天天往镇上的学馆跑,而让她留在家里学针线女红。

小双卿不知道怎样反抗母亲的意思,因为村里其他的小姐妹都是轻易不出家门的。

大多数女子都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照样嫁人生孩子做母亲,贺家能让双卿在外面跑上了几年,已经算够开放的了。

双卿在家跟着妈妈做家务,心里仍是放不下学馆里的笔墨诗文。

她央舅舅买来纸笔砚墨,一有闲暇,便坐在饭桌边,写诗作文。

她还请舅舅把她的习作,带到学馆请先生批改。先生常在她的习作上批下鼓励之句,也深为她的飞速进步暗暗称奇。

田里的庄稼种了又收,收了又种,转眼贺双聊已经十八岁,长成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善诗能文的内秀,使她比其他的乡村姑娘多了一份含蓄和深度。

只可惜,贺双卿虽然有出色的诗才和气韵,可在乡下人眼里,这些一钱不值。

贺家父母也不觉得自家女儿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他们便自作主张将双卿嫁给了邻村的周大旺。

周大旺也是农户出身,只知道埋头种庄稼。

贺家父母看中的是他身强力大,是个庄稼好手,认为女儿跟着他过日子实在。

周大旺体壮如牛,脾气火爆,斗大的字不识一石,与贺双卿的体质纤弱、性情柔怯和才学俊秀,形成了极不和谐的对比。

新婚的贺双卿望着陌生的丈夫,感觉自己被抛到了荒野上,以后的命运不知是吉是凶。

新婚燕尔,周大旺对温雅纤秀的妻子十分着迷,夜夜抱着她揉搓个没够。

虽然没有轻言蜜语,可是他那宽厚的胸膛,结实的双臂,让贺双卿体会到一种坚实的爱护,虽然没有书本上那种才子佳人般的浪漫,遗憾之下她也略微有一些满足。

反正,农家姑娘都是这样嫁人的。

但是,进入周家三天后,贺双卿开始尝到一些苦涩的滋味。

婆母杨氏是个泼辣能干的女人,年轻守寡,一个人将独生儿子周大旺苦撑着带大;现在媳妇进门,儿子竟然一头迷了进去,到她这个做娘的跟前来的时候少了,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她把恨算到了贺双卿头上,认定是这个狐狸精抢走了她儿子的心,便开始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地找岔子。

新媳妇第三天开始下厨,贺双卿用心地为婆婆做了一碗糖心汤团,小心翼翼地端给婆婆。

杨氏装腔作势地接过来,用汤匙舀了一颗,送进嘴里。

刚咬了一口,突然眉头一皱,“扑”地一声,将吃进嘴里的汤团用力吐出来,同时将手中的碗重重地朝桌上一磕。

随即站起来,大怒道:“你这小娼妇,想烫死我啊?!做汤团哪里要放这么多糖的,纯粹想败了我们周家不是?真是个扫帚星!”

那颗吐出的汤团,正吐在贺双卿的裙裾上。

她猛然吓了一跳,接着又是一顿臭骂,劈头盖脸地砸来,把她震得不知所措,豆大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下来。

“啧啧!老娘说几句都不行了?告诉你,在这里还是老娘当家,由不得你随心胡来,还不把地上的东西快快收拾起来!圈里的猪,栏里的鸡,还要喂哩!咱们庄户人家,可养不起闲人!”

杨氏仿佛还没有发泄够,对着贺双卿又是一顿训斥。

接着又转过头,朝房里的儿子大声嚷道:“旺儿,天天守着媳妇,就能守出谷子来啊?还不下田干活去,看你懒成什么样子了!”

新婚夫妻刚刚歇了三天,杨氏心里就窝下了一大团火,觉得儿子都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