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八章 玉碎香凝
中午时分,侍女又殷勤地奉上酒菜。三人碰杯畅饮,言谈更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直喝到夜幕降临,三人都酒意阑珊,面带酡红。林景清不但酒醉,更被秀色醉倒,醉意朦胧中,挥笔写下一首诗,赠给眼前的一对姊妹花:“高髻盘云厌翠翘,春风婷立海棠娇;银筝象板花前醉,疑似东吴大小乔。”
他不但把二位美人比作醉人的海棠,更拟为绝代美女大乔和小乔。
杨玉香十分受用,也盈盈地口占一诗,作为回赠:“前身侬是许飞琼,女伴相携下玉京;解佩江干赠交甫,画屏良夜且吹笙。”
杨玉香自比为西三母的娇侍许飞琼,传说许飞琼曾与女伴偷游人间,在汉泉台下遇到书生郑交甫,相见倾心,摘下了胸前佩戴的明珠相赠,以表爱意。
杨玉香在诗中借用这个传说,暗表自己以心相许之意;林景清和邵三听后,心中都十分明白。
转眼已是夜阑人静,邵三知趣地悄然离席归去,屋里只剩下林景清与杨玉香,轻言蜜语,谈得更加倾心。当晚林景清留宿在琼华宫,与杨玉香同入鸳鸯帐,共享人生极乐。
杨玉香娇不胜情,竟落红点点润湿被褥。一代名姬,还是个黄花闺女。林景清颇为惊喜,有诗赞道:“十六盈盈窈窕娘,背人灯下卸红妆;春风吹入芙蓉帐,一朵花枝压群芳。”
一夜缠绵欢爱,无数海誓山盟。晨起理妆,玉香在妆台前口占一诗:“行云行雨待楚王,从前错怪野鸳鸯;守宫落尽鲜红色,明日低头出洞房。”
从此两人恩恩爱爱,俨然就是一对伉俪,风晨雨夕,度过了一段美好甜蜜的时光。
数月之后,林景清所带盘缠用尽,又加上他父亲捎信来催他返家,不得不离开金陵,回一趟闽县。杨玉香虽然情同妻子,但毕竟尚未经父母同意,没有明媒正娶,因而不便随同,返回故里。林景清打算回家后禀明父母,再马上回头来迎娶她。
临行前,杨玉香流泪誓言道:“妾虽沦落风尘,但能守身如玉;君今远别,妾立誓洁身相待,令此馆无他人之迹,一心等君归来!”
林景清大为感动,也指天为誓,决不相负,并将玉香的琼华馆改名为“一清馆”,以明其高洁,且专为他景清一人而设。
临行前夜,两人相拥不眠。林景清起身秉烛,写下一阕《鹧鸪天》:“几字娇蛾恨不开,阳台今作望夫台;月方好处人相别,潮未平时仆已催!听嘱咐,莫疑猜,蓬壶有路去还来,穆穆一样垂丝柳,休傍他人门户栽!”
虽对玉香有无限爱怜,却也不免有一丝担忧。
杨玉香为着表明心迹,也披衣和唱了《鹧鸪天》一阙:“郎系闽南第一流,胸蟠星斗气横秋;新词婉转歌才毕,又遂征鸿了碧楼。拉锦缆,由兰舟,见郎欢喜别郎忧,妾心正似长江水,昼夜随郎到福州。”
林景清怀揣着杨玉香写下的词,离开了金陵。从此之后,杨玉香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天天吟着林郎留下的一些诗词,总以为他不久之后就会翩然归来。每一次的叩门声,都引起她心中的一阵悸动。可是,时光一日日、一月月地过去,始终音信杳然。
种种猜测,缠绕着她的心头。在这种内心煎熬中,竟也过去了两年。杨玉香几乎绝望到了极点,于是开始念经拜佛,借虚无飘渺的佛力,来麻醉自己滴血的心。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林景清久久不归呢?原来阻挡他的,是一个谁也把握不了的原因。
此时明朝廷皇帝无能,宦官乱政,国家一派混乱;东海倭寇乘虚而入,在闽浙沿海一带烧杀劫掠,肆无忌惮。林景清的家乡一带,正是倭寇出没频繁的地方,路途行人罕见,充满危险。
林景清本想冒险北行,无奈父母坚持反对;自己想,若是把命丢在路上,就更无法再见情人,因此只好耐着性子等着。
这一等,就整整等了六年,才等到倭寇平息。林景清迫不及待地兼程北上,一路思念情人,归心似箭。
一天晚上,在白沙渡泊船,适值初冬月圆之夜。
林景清心事重重,难以入眠,索性坐在船头看夜景。清月洒下一片银色的光辉,柔柔地笼盖沙滩,远近景物朦胧如梦,他陶醉在思念情人的遐想之中。
忽然,他看见对岸沙滩上,一个白衣少女正缓缓独行;定眼细察,觉得形貌酷似玉香。
林景清急忙跳下船,站在这边沙滩上,大声呼喊着玉香的名字。
那少女似乎也看清了他,竟然舞动衣袂,飘飘摇摇,转眼间越过宽阔的河面,飘到林景清的身边。林景清也来不及细想,伸手一把抱住杨玉香,相拥相亲,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稍稍平静后,林景清说:“爱卿为何到此?”玉香缓缓回答:“自君别后,天各一方,鱼水相系,相思日切,所以买舟南来,期续旧好。不想在这里相遇啊!”
刚说完,两人又紧紧相拥,热泪溢满面颊。
在沙滩边相偎着坐下,两人互诉离别一情。景清思绪万端,口占诗一首:“无意寻春恰遇春,一日见面一回新;枕边细说分离后,夜夜相思入梦频。”
杨玉香粉面挂泪,犹如梨花带雨,期期艾艾,六年的愁忧全部倾泻在情郎的怀里,同时也吟了一首诗:“雁杏鱼沉各一天,为君终日泪潸然;孤篷今夜烟波外,重诉琵琶了宿缘。”
在清冷的沙滩上,一对情人说说哭哭笑笑,不知不觉的就已东方发白,荒村鸡唱。
林景清眨了眨眼,再一看,怀里的情人竟然倏地不见了。
他猛然惊醒,原来自己依旧坐在船头,刚才的情人欢聚,只不过是南柯一梦。
如此一来,林景清更是心急如焚,催促船夫日夜兼程,不几日就赶到了金陵。
林景清走近一清馆,门正紧闭,院内寂然无声。他急急地叩门,迎出来的竟是邵三,一身缟素,脸带泪痕。林景清一见,头“嗡”地一声昏旋起来。
好不容易镇定下来,听得邵三郁郁地说:“公子迟来一步!自公子别后,妹妹日日苦守空房,一心等你归来,诵经吃素,不与他人往来,心情苦郁,渐至沉病,数日之前已魂归九泉,棺木还停在屋里。”
林景清顿时如遭五雷轰顶,跌跌撞撞地奔入屋中,抚棺恸哭,声嘶力竭,竟至昏死过去。
经邵三的料理,这夜林景清独宿一清馆中,想起往昔与佳人在此共度春宵,如今只有与芳魂为伴,不由得黯然心伤。
他赋诗寄情:“往事凄凉似梦中,香奁人去五台空;伤心最是秦淮月,还对深闺烛影红。”
推算日子,杨玉香归天之日,正是林景清在白沙渡梦会佳人之时。她人虽死而魂在,不忘前缘,一定还有再来相会的时候。林景清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佳人芳魂早日入梦。
深夜不寐,他索性起身,踱步来到廊下。无意中回头,隐约看见卧室内烛影闪动,一身盛妆的玉香,含笑坐在芙蓉帐中,神貌一如往昔。
林景清不知是梦是幻是真,急忙转身,大声唤着:“玉香,玉香,我来了!”
进入内室,扑入帐中,内面除了枕被,已空无一物,哪里有玉香的影子呢!
林景清像是一下子泄了气的皮球,腿软神疲,扑倒在杨玉香的棺木上,失声痛哭,神态恍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第二天,邵三进来照应,竟然见林景清躺在馆中玉香的身边,气息已尽!
一对有情人被战乱活活拆散,也只好到天上去做比翼鸟了!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杨玉香,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绿云瘴,是以山中大蟒的毒涎所炼,一出手就是一团亩许方圆的绿雾,远远便闻见腥臭触鼻。
高峰跟杨玉香寒暄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杨玉香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杨玉香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瀛洲台飞去。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九章 名将熊廷弼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杨玉香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熊廷弼。
他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尽释被税监王虎冤系狱者多人,并上撤矿疏,以能擢为监察御史。
《明史》称其“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三十六年,巡按辽东。面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特别是后金势力兴起,他提出保卫辽东的方略“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并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
实行军屯,建粮仓十七所,三年之内屯积粮谷三十万石。
修建七百余里的边墙,以及城池七座、墩台一百余座,按劾将吏,军纪大振。
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
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
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
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前辽东经略杨镐被熊廷弼逮解进京下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李成梁之子,萨尔浒大败中惟一没有被歼灭的一路总兵}被召回北京后自杀。
熊廷弼在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
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高丽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时明神宗方死,明光宗即位。
努尔哈赤再率兵攻打沈阳,熊廷弼亲自督阵,击退后金,于是辽东局势初步稳定下来。
熹宗初立,此时杨镐的叔父杨渊,怪熊廷弼不肯保奏杨镐,反把他押解进京,所以联手与熊廷弼不睦的御史冯三元、大学士顾慥、尚书姚宗文等,上疏弹劾熊廷弼,说熊廷弼在边地假名增税,勒索小民,声言筑城御敌,实是误国欺君。
明熹宗下诏熊廷弼于狱。左辅杨涟上疏挽救,才下旨革熊廷弼职。明朝廷以袁应泰代。
在天启元年{162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畏罪自杀,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
明熹宗再度起用熊廷弼。熊廷弼被召入朝,提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东面联合高丽,从后方打击后金;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
明朝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第二次升任辽东经略。
朝廷同时擢王化贞为巡抚。王化贞虽然有胆略,但是他对后金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三个月内荡平后金。二人一主战,一主守,造成“经抚不合”的局面。
然而朝廷上争论的结果,是支持王化贞,而放弃熊廷弼的策略。
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
王化贞不听节制,计划以降敌明将李永芳作为内应,发动进攻。还没来得及实施,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五万人马,分三路向河西进攻,渡过辽河,攻占西平堡。
王化贞调出广宁、闾阳的守兵去攻打后金军队,三万大军全军覆没。
同时,后金方面派入广宁的间谍孙得功,挑起了兵变,打开城门迎接后金军队。
王化贞狼狈逃出广宁,在右屯见到熊廷弼。王化贞在熊廷弼面前痛哭流涕,熊廷弼嘲笑他:“你那个六万军队三个月荡平后金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
王化贞建议再设法阻击后金军队,熊廷弼认为事已不可为,遂撤回山海关。
广宁失守,熊廷弼竟未率军入城进行殊死战,尽守土之责,只是消极退至山海关,接着王化贞也退入关内。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完全被努尔哈赤占领。
消息传至北京,上下大震,“京师戒严,士大夫日夜潜发其币南还,首鼠观望”。
王在晋上疏:“东事一坏于清{河}、抚{顺},再坏于开{原}、铁{岭},三坏于辽{阳}、沈{阳},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迟。”
左通政袁可立,也大胆提出七项建议:“一收残兵,一出奇兵,一明赏罚,一慎防守,一实京营,一破格用人,一多储资粮。笼天下盐铁之利,则军帅无侵渔,逴行无绝饷,而华夏国可高枕矣。”天启皇帝全都嘉纳允行,立擢右佥都御使巡抚登莱军务。
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二月,明政府将王化贞、熊廷弼逮捕,听候审理;后经刑部和大理寺的审判,二人处以死刑。
杨涟、左光斗等人,上书冤之,反被诬以受赂,东林党人皆入大狱。
熊廷弼被杀,不只是因为他丢掉辽东,主要是因为虽然他丢给努尔哈赤的是一个千里无鸡鸣的辽东;但他放弃了山海关外的所有据点,这是明朝所有叛徒汉奸想做却做不到,也不敢做的事情。虽然熊廷弼做到了坚壁清野的效果,但放弃那么的辽东土地,就是他的不对。
而做这件事的理由更荒诞,只是为着跟王化贞赌一口气。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伏诛,工部主事徐尔一等,上疏为熊廷弼申冤,不果。
第二年五月,大学士韩爌再上疏成功,崇祯帝诏许其子持头归葬,始得昭雪。
谥“襄愍”,遗著有《熊襄愍公文集》。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熊廷弼,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青蜃瓶,看上去是一个高才五寸的玉瓶,形制古雅,玉色温润。
用时瓶口放出五色宝气,其疾如电,由斜刺里飞将过来,长鲸吸海般照在敌人的法宝上,彩气往回一卷,便全收去。
此时,熊廷弼拿着一把鬼头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熊廷弼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熊廷弼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熊廷弼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杨玉香,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杨玉香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杨玉香,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杨玉香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并且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明朝的玉堂春。
玉堂春是苏三的艺名,而苏三也并非是真名,她的真名已不得而知。
在她五岁那年,乐户苏淮与妻子一秤金,从山西大同将她买来,加以调教,十五岁便在京城葫芦巷内树起艳帜,招来四方寻芳客。因苏三天生丽质,在苏家的刻意培养下,不但能弹琴唱歌,还善吟诗作画,很快就成为京城里颇负盛名的红姬。
为了不让她另生旁心,鸨母一秤金从不对她提起她的家世,当然也不曾告诉过她的真名;因她在苏家排行第三,便唤她为苏三,小名“小三儿”。
而玉堂春的艺名,是她出道时,由一位前来光顾的风流文人给取的。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七十章 玉堂春与王景隆
京城欢场里玉堂春的名号传得很响,每天里慕艳名来到葫芦巷的人络驿不绝,可玉堂春并不是来者不拒。鸨母一秤金也视她为奇货可居,一般只让一些达官富贾、名门公子得到玉堂春的接待,对其他客人则以玉堂春正忙着或身体不适来搪塞,而叫来其他姑娘作陪。
如此一来,玉堂春的吸引力更大了。玉堂春接客,也是清谈为主,或弹一曲琵琶,或唱一首小调,或调茶酒款待,轻易不肯以身相许,在欢场里被人称为“青倌人”。
不料,有一天遇到客人王景隆,玉堂春一改初衷,不但以身相许,而且以心相倾。
王景隆是明武宗时期,礼部尚书王琼的三公子。武宗即位之初,年少好玩,太监刘瑾投其所好,故深受信用。刘瑾阴狠奸诈,干涉朝政,使贤臣纷纷离开朝廷。
王琼不忍其狂妄,向武宗直言进谏,反被刘谨暗中进谗,遭皇上降旨革职。王琼知大势难挽,不敢在京城多作滞留,忙带领家小,回河南永城去了。
临行前,却把三儿子王景隆与家人王定,留在京城,想让他们催讨自家历年来放贷和投资的本金与利息,然后再回永城。
王景隆年方十八,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为人聪明能干,所以父亲才特别把他留下。
不知不觉,半年时光过去。这中间,收帐跑腿之事,多由家人王定去办理,王景隆多负责谋划和处理一些棘手的帐目,平日里则专心读书。
年关将近,帐目基本收清,本金与利息总计收了三万余两纹银。主仆两人只等择吉日返回河南故乡,与家人团聚。
离确定的行期还有两天时间,行装都已打点好。
闲来无事,王景隆决定到街上逛逛,顺便也好办一些新年礼品,带回家去。虽然久居繁华都市,可由于过去父亲管教甚严,王景隆很少上街游玩,更别说涉足灯红酒绿之地了。
过年之前,街市上十分热闹,各色摊点,数不胜数。
王景隆兴致勃勃地买了好些礼品,数量太多,只好让随同而来的家人王定先送回住处,自己兴犹未尽,独自随意地朝前走着。
逛来逛去,不经意来到葫芦巷中。
这种地方,他可从来没见过,沿街搁满红梅翠松,两旁一栋栋彩楼里,不断传出悠悠丝竹声。
他觉得景致诱人,因而一路流览地朝里走去。
慢慢地,他发现几乎座座楼前,都斜倚着几个浓装艳抹的年轻女子,朝着过路的人挤眉弄眼,招手相邀,原来这是一条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