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

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

徽宗说:“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至,恨无其由。”

杨戬立即说:“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廛风景了。”

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臣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他们来到金环巷。

这里的风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姬院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姬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

有诗一首,形容李师师的美貌:“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

据说,她生下来不曾哭过。一直到三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他父亲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声音高吭嘹亮,声震屋瓦。

那老憎合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

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师”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姬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

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

就连山东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及时雨”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为的是一亲芳泽,事后还在墙壁上留词纪兴:“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倖如何消得?

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

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

宋徽宗被高俅领来,听说要见名姬李师师,开始还说:“这恐未便。”

在高、杨二人信誓旦旦地担保,绝不会走露风声之后,宋徽宗立即说:“既没甚妨碍,朕就进去一游,只是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识破机关。”

高俅领命,立即引徽宗入内,李师师早已迎了上来。

徽宗见到师师,暗暗地喝一声彩。李师师瞧着高俅,对他微微一笑。

徽宗三人,各报一个假名。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这时不禁一愣。

她原还以为是高球来玩,后来见高球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她何等心灵性巧,立刻就知道那人来头更大,那一份精神劲儿立即改变方向。

宋徽宗看着李师师轻佻微逗,眉目传情,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皇帝,便与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

高、杨两人,乘机从旁鼓助兴致,渐渐地谑浪笑傲,绝无禁忌。高、杨二人,知趣退出。

徽宗见二人退出,便抱起李师师踩上床。李师师明知他是位大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觉味道新鲜,欢娱无比。

李师师有一种怪癖,凡是到她这里来,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诗词一首。

她见宋徽宗雍容华贵,雅致非常,当然不会放过。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时又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写道:“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不知不觉,天色微明,高、杨二人帮徽宗赶紧穿好衣服,直奔后宫,又急急帮徽宗换上九龙袍,宜奔朝堂。这时,文、武两班大臣,早已立定多时。

但徽宗心里还只记着李师师,哪有心思去理朝政,那神色一会儿焦急,一会儿欢喜,一会儿露出猥邪的笑容。弄得那上奏的大臣,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触犯了龙颜,只得赶紧讲完。

原有一些准备上奏的,为慎重起见,也三缄其口,于是这天的早朝很快就结束了。

宋徽宗回到后宫,只觉得那些后妃没有一个比得上李师师的,因此茶里饭里,坐处卧处,都惦念着李师师。但他身为皇帝,深居九重,不便夜夜微行,只得忍耐。

好容易挨过两天,恰有学士王黼在旁边,就问:“朕欲外出察访民情风俗,你认为怎样?”

王黼与高俅是一伙的,宋徽宗与李师师的事他早已知道了,当即道:“当年太祖皇帝微行访宰相赵普,虽然遇到风雪,也毫不在乎。皇上身居九重,如果不微行,民情如何,皇上怎么能够直接知道呢?皇上如果愿意去,我愿意随侍。”

宋徽宗大喜,换过衣眼,带着王黼,直奔李师师家。

李师师接了徽宗,见到王学士在侍,心中更加明自。因为王黼生得风仪秀美,目光如电,仗着自己的品貌和地位,经常在金环巷走动,李师师与他极其熟识。

李师师见到这人前次有高俅陪着,这次又是王学士陪着,除了皇帝有这般的声威外,还会有谁。一旦想通此节,她自然是加倍承欢。

从此,徽宗与李师师恩爱非凡,到后来竟然经常不带一人,偷偷地就跑来了。

而李师师也不敢招待外客,况且像高俅、王学士这样的人,自此以后,谁又还敢去当这禁脔?

特别在一件事情之后,更是如此。

据说,武功员外郎贾奕,年少英俊,武艺超群,原也是李师师肚皮上的常客。

自从知道宋徽宗去了李师师那里之后,他便不敢再去找李师师寻欢。

不意那天郊游遇到了李师师,旧情重温,晚上便忍不住到了李师师家中。大概是酒醉了的缘故,他居然喝起宋徽宗的闲醋来,填了一首《南乡子》的词:“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自然就有好事之徒,把这词传扬开来,一下子传到宋徽宗的手上。宋徽宗看了,不禁炉火中烧,下令将贾奕斩首。

幸亏贾奕还有一个不怕死的好朋友——谏官张天觉,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朝堂,对徽宗说:“皇上治国,应以仁德为重,今为一娼妇轻施刑诛,岂能使天下人心服!”

由于张天觉揭了宋徽宗的底,宋徽宗才赦免了贾奕,把他贬到琼州{今海南岛}做可户参军,并规定永远不许再入都门。大家都还是命要紧,李师师再美,也只能晚上睡在床上想一想了。

李师师的家中,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但内中有一人是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的,就是周邦彦。

周邦彦号美成,钱塘人,生得风雅绝伦,博涉百家,且能按谱制曲。

他作的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在宋神宗的时侯,就做了朝廷的太乐正。他和李师师时常往来,李师师以善歌闻名,为她作曲写词的就是周邦彦,两人的关系不同一般。

这天,李师师听说宋徽宗染病,不会出宫,就暗约周邦彦来家。

两人久不相逢,携手入房,互相慰问。正在叙谈的时侯,忽然传报圣驾降临。

周邦彦惊慌失措,李师师也慌作一团。仓猝之间,无处躲避,周邦彦只好藏在李师师的床底。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二章 名将戚继光

不到一刻,宋徽宗拿了一个新鲜的橙子,进了李师师的房子,坐了下来,将那个橙子送给李师师,说是江南地区新进贡来。

宋徽宗与李师师调笑了半天,便要启驾回宫。

李师师假惺惺地挽留:“城上已传三更,马滑霜浓,陛下圣躯不豫,岂可再冒风寒。”

宋徽宗答道:“朕正因身体违和,不得不加调摄,所以要回宫去。”

这些话,从头到尾被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宋徽宗一走,周邦彦从床底下爬出,酸溜溜地对李师师说:“你得到皇上这样的恩待,可真是千古风流佳话。”

李师师笑道:“我只道做皇帝的不胜威严,那里知道也和你一样的风流。”

周邦彦听了,心有所感,便将刚才的情形,谱成一阙《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填了这词,便在李师师家住了一夜才离开。

这词题得情景真切,清丽缠绵,李师师十分喜爱,便依着谱,练习歌唱。

一天,宋徽宗又来到李师师这里,垂筵畅饮,教李师师唱一曲助兴。

李师师一时忘情,竟把《少年游》唱了出来。

宋徽来一听,说的竟全是那天在李师师房内的情事,还以为是李师师自己作的,正准备夸奖几句;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谱的,话一出口,就知错了,脸色顿显局促不安。

宋徽宗看了李师师的表情,就知那天周邦彦一定也在房内,脸色顿时变了,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师师是我的外宠,还敢再来,那还了得!若不严加惩处,定然会使李师师门户顿开。)

当天,他怏怏地回到后宫,就派心腹收罗周邦彦平日所写的艳词,作为罪证,说他轻薄,不能在朝为官,把他贬出汴京。

处理完这件事后,宋徽宗心中高兴,便又来到李师师的家中。

李师师却外出未归,一直等到初更,才见李师师回来,却是玉容寂寞,珠泪盈盈。

宋徽宗惊问她如何这个样子,李师师直言是送周邦彦去了。宋徽宗好奇的问:“这次又谱了什么词么?”

李师师说他谱了《兰陵王》词一阕,言罢引吭而歌:“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迴,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李师师一边唱,一边用红巾擦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几乎是歌不成声。

宋徽宗听了,也觉凄然。他自己也是个大有慧根的人,第二天就降旨复召周邦彦为大晟乐正。

想不到经此一事,反而使周邦彦天天与徽宗混在一起,填词作诗。

自从接待了宋徽宗,李师师的院子大兴土木,那紫云青寓已变成一座美奂美仑的华楼。

楼成之日,宋徽宗亲题“醉杏楼”三字为楼额。那瘦金体字,古今一家,格外醒目。又用他独特的工笔画技,画一幅“百骏朝阳图”,挂在李师师接客的客厅中。

当时宋徽宗三天两头地呆在李师师家,引起了一批正直大臣的反对,说他玩安忽危,不顾宗社付托之重。刘皇后更说得坦率,认为:“皇帝行娼,自古所无;加上昏夜出行,保卫工作也不周全。”力劝宋徽宗。

宋徽宗在蔡京、高俅、王黼一班人支持下,又哪里听得进去。

靖康之难,徵、钦二宗,先后做了俘虏。当时全军大将粘没喝子真珠到处找李师师不到,就把徽宗身边的贵妃王婉容和一个帝姬带回营中受用。

徽、钦二宗到金后,先被迫换了素服,去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然后一个被封为昏德公,一个被封为重昏侯。

宋室南渡后,李师师辗转来到江市,流落在湖广一带,艰难无以自存,不得已重操旧业。

但是,此时李师师已是心绪萧索,容颜憔悴,仅卖唱度日。

南渡士大夫慕其盛名,常邀她参加酒会。席上,她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另外,关于李师师的余生,还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当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时,她将全部家财捐赠出来,助宋军抗金。靖康之难中她逃出汴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

其二:金军攻破汴京后,金主垂涎李师师,降臣张邦昌千方百计寻找,不惜重金悬赏,最后终于找到她。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自杀。

其三;李师师南渡后,士大夫多把她当作红颜祸水,不肯与她交往。她穷愁潦倒,嫁给商人为妾,溺死在钱塘江中。

现在在开封市北关外,尚有李师师墓。对她一生的所做所为,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所谓红羊,是指华夏国传统的八卦运数中的红羊劫。{所谓红羊劫,是指国难。古人认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师师,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青阳柱,以大陨星炼制而成,攻击力极强。

高峰跟李师师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李师师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李师师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李师师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戚继光。

他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而北部也经常受到蒙古的侵扰。

明朝建立时,扶桑正处于南北朝时代。南、北朝廷及守护大名,除了互相争战之外,还不时侵扰华夏国沿海。

北朝统一扶桑后,失败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对华夏国沿海的侵扰更趋严重。

到嘉靖时期,由于明政府停止对日贸易,倭患的严重达到顶峰。

蒙古族是华夏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汉人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

元朝灭亡后,他们多次南下掳掠,对明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但是在当时,朝廷比较重视北虏{蒙古},认为蒙古骑兵比东南倭寇的威胁更大。

扶桑在华夏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扶桑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

他们四出抢掠时,经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他们将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

他们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

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戚继光,字元敬,出身将门,自幼聪颖,文武兼备,十五岁就习兵法武备,通经史大义,十七岁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当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1533年,戚继光晋为都指挥佥事,总督山东全省备倭。

1555年,戚继光奉调浙江防倭,翌年升任参将,亲赴浙江义乌。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三章 鸳鸯阵

戚继光在义乌精选三千余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戚家军”。

戚家军作战勇猛,所向披靡,连战连捷,倭寇闻风丧胆。

1568年,戚继光奉命北戍蓟镇,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练兵事宜,节制四镇,官至左右都督。由于功勋卓著,明王朝加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太子少保,位列三公。

1583年,戚继光奉调广东。翌年,抱病请退,回归故里。

戚继光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报国为民,忠孝闻名。

1588年,戚继光病逝于蓬莱故里,时年六十岁,谥号“武毅公”。

戚继光毕生博览群书,文武全才,着有《莅戎要略》等兵书和诗文集《止止堂集》等。

其中《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均被列入华夏国古代十大兵书,在华夏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里,特别提一下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

这种阵法,充分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力量,机动灵活打击敌人;建立车、骑、步相配的联合兵种,与敌人进行大规模决战;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防御重点,迅速瓦解歼灭敌人;伏兵奇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鸳鸯阵的阵形,以十二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

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丫,每支狼筅长三米左右。

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果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而有效杀敌的关键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最后一名是伙夫。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

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

此阵的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这些都体现了戚继光军事思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