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胶卷也太少了,就这么几张都不够我们拍的。”刘好好看着手里的相机气馁地说,习惯了数码时代的便利,再用这种旧式的胶卷,觉得很不过瘾,每拍一张照片都要反复斟酌,舍不得浪费一张底片。
秦阿姨却觉得很奢侈,无论是相机还是胶卷都是稀罕的东西,寻常人一年能拍一张照片就不错了,哪里像未未这样一天就能拍掉一卷胶卷。
但是她也知道未未在京城的家人天天都盼着能收到未未的照片,三不五时地寄胶卷过来让刘好好给未未拍照,手笔阔得很。
两相对比,倒是未未的外婆家没有一点动静实在有些奇怪,孩子都出生这么久了,照理说孩子的外公外婆该有所表示,按照南省的风俗应该送个摇篮和银锁什么的上来,但未未的外公外婆别说摇篮和银锁了,就连女儿坐月子都没送一只鸡上来。
只有她的两个妹妹上来陪着她,还有她的弟弟上来逗留了一两天,从始至终她的父母都没露过面,仿佛不知道女儿生产了一样,就连刘好好的干妈陈守玉一家都比他们尽心得多。
好歹刘好好也是嫁到京城大户人家里去的,又有文化,还当了官,就算她娘家再穷,上来一趟看看女儿和外孙也是应该的吧,他们竟然也都不露面,秦阿姨搞不懂她的父母究竟是怎么想的,竟然对这么个有了大出息的女儿不闻不问。
虽然东家的事情她也不好细问,但无形中已经对刘好好的父母产生了很坏的印象。
逛了一圈,小未未已经觉得困了,蜷在刘好好的怀里昏昏欲睡,她正准备打道回府,突然在身边传来一句带着不确定的低唤,“你是刘好好?”
她扭头望去,叫住自己的是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眉目间还带着一抹难得的英气,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但是她很确定自己并不认识这个女人,“你是?”
“我是庄立军的战友。”女人看着她微微一笑,笑容有些涩然。
刘好好见她没有作进一步自我介绍的意思,也没有多问,她这副样子十有八九又是一朵爱慕庄立军的烂桃花,这些年她已经见得多了,心里是半分波澜也不起,只是礼貌地问了声好。
“听说你们结婚了,这是你们的孩子吗?”女人看着她怀里的未未,带着希冀看着她,似乎是想从她嘴里听到否定的答案。
刘好好点了点头,毫不意外在她眼里看到了失望的神色。
“很漂亮的孩子……那,祝你们幸福。”女人怔忡了几秒,定定地看了未未几秒,才勉强朝她笑了笑。
刘好好也客客气气地朝她笑了笑,“谢谢。”
“欣兰姐,你在这儿啊?害我们一顿好找……咦,这不是……”和女人同行的几个年轻的女孩子走了过来,见到刘好好不由得一愣。
虽然她们穿着便装,刘好好并不认识她们,但身上的精气神和普通人不同,估计是从部队里出来的,兴许也都是庄立军的战友。
但是这几个女兵显然对刘好好都有着淡淡的敌意,看了看欣兰,又戒备地看了看她,生怕她这个胜利者要对欣兰做什么。
刘好好觉得好笑,她会对一个连对手都称不上的人做些什么呢?未免也太小看她了,她不愿意在这里自讨没趣,朝她们礼貌地点了点头后就抱着未未走了。
秦阿姨也看出了点儿什么,但她一向不是八卦的人,只是不悦地扫了那几人一眼,什么都没问,伸出手对刘好好说,“我来抱未未吧,你已经抱了一路,休息一会儿吧。”
刘好好本来就不是体力很好的人,未未虽然不重,但是抱了这么久,多少也会觉得累,便没有再推辞将未未交给了秦阿姨。
。
第七百四十三章 油滑()
南省的四五月份已经很热了,快到家的时候临近中午,气温上升,大概有三十度左右,刘好好把薄毛线开衫脱了,只穿着一件的确良长袖衬衫,但还是热得满身是汗,她一边用手绢擦着汗,一边给秦阿姨打伞,未未在伞下睡着了,鼻尖处也渗出了细细的薄汗。
“这天气真是讨厌,出门的时候还觉得凉飕飕的,现在却热得要命,这温差起码有十几度。”刘好好埋怨着,拿手绢给未未扇着风,“今天的天气这么闷,未未不会中暑吧?”
“那也还不至于,他就是累了,睡上一会儿就好了。”秦阿姨摸了摸未未的头,“没事的,尽管放心好了。”
“嫂子——嫂子——”
刘好好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叫唤,但没觉得是在叫自己,依旧擦着汗急匆匆地往市政府大门里走。
“嫂子,嫂子……”一个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手里拎满了东西,有些狼狈地朝刘好好踉踉跄跄地走来。
刘好好奇怪地看着他,终于确定这人是冲着自己来的,可这也是个陌生人,今天还真是邪门了,一路上净遇到认识她,但她不认识的人了。
“嫂子,嫂子,我是钱大明啊,立军哥让我来找你!我在立军哥那里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轻人朝她讨好地笑,“但是传达室大叔死活不让我进门啊……”
刘好好恍然大悟,“哦,你就是大明啊,之前听立军提过,来来来,到家里坐吧。”
“好咧。”钱大明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个油滑的性子,所以他是庄立军那群发小里第一个下海经商的。
“哟,这俊小子就是小未未吧?在京城的时候没少听我哥叨念,要不是我亲眼看到,还真不敢相信,立军哥这么冷冰冰的性子竟然把未未的照片随身带着,那宝贝的样子,看得我们也想去生一个了……”钱大明这才注意到秦阿姨怀里的未未,没口地夸赞道。
刘好好之前从庄立军那里了解了钱大明的大概情况,只说他是个世故的人,倒没提他这么自来熟,嘴甜得和抹了蜜似的,该是这段时间下海经商见的人多了,磨出来的嘴皮子。
刘好好把他请到家里,给他泡了茶,又让秦阿姨去食堂打饭菜,准备中午留钱大明吃饭。
钱大明连连摆手,“不忙不忙,嫂子,我好不容易来看我侄子一遭,今天就别在家里吃了,咱们去华侨饭店。”
现在h市对外营业规格最高的两家饭店,一家是友谊饭店,主要是用来招待外宾的,只收外汇券,另一家就是华侨饭店,南省华侨多,顾名思义这个饭店主要是面向华侨的,吃饭不用粮票,只需要用钱或者外汇券就可以了,饭菜的价格也是极高,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
“改天吧,今天我们去公园折腾了一上午也累了,在家里吃个便饭就好了,就是委屈你了。”刘好好淡笑道。
钱大明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但是对上刘好好那平静而坚决的模样,还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他发现刘好好的身上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气场。
他之前就听说了刘好好如何如何厉害,尤其是杨小勇,把刘好好夸得和什么似的,但他对刘好好的第一印象却很寻常,她带着保姆和孩子,长相清秀,打扮寻常,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妇人,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厉害的,直到她留他吃饭,他才发现她性格的强势。
她留人吃饭并不过度热情,但就是淡淡一笑,那一个眼神,就让人不敢拒绝。
“行,那就听嫂子的。”钱大明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立刻就从善如流地应了下来。
刘好好是个很讲求效率的人,没和钱大明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你这次是为了红木的事情来的吧?”
“呃,嫂子还真是快人快语啊……”钱大明尴尬地笑了笑,没想到刘好好会这么直接,他都准备了一堆绕圈子的客套话,“我主要是想来看看你和我侄子,这不是刚巧到南省来嘛……”
刘好好扯唇一笑,钱大明爱兜圈子,她就陪着他兜圈子,反正急的人不是她。
“这人啊,还是要走南闯北才会有见识,我从前天天窝在京城,认识的人都是大院里那一帮,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都不晓得世界有这么大……”钱大明声情并茂地讲起了自己的见闻,“我还想办法去了一趟香江,和咱们这儿就隔着一条街,却是天差地别,在咱们这儿手表是个稀罕物,人家香江人个个手上都戴着手表,而且还都是瑞士的名牌,你知道瑞士不?瑞士可是……呃,嫂子你是京大的高材生肯定是知道瑞士的……”
见刘好好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钱大明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他这番长篇大论和不少人都说过了,糊弄别人兴许是可以,但是糊弄刘好好他们就有些过了。
“香江人可真是富啊,什么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他们那儿家家户户都有,那些富商玩的更厉害了,人家不抽烟,抽雪茄,平时抓了几匹马在那儿让它们赛跑,就赌谁跑得快,谁跑的快谁就赢,一场赌马下来赚个几万块钱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还有的能赚几十万几百万的……”钱大明眼前发亮,“香江人是真的有钱啊……”
“是啊,”刘好好点点头,神色平静,似乎不为所动,还不忘劝他,“吃菜,我们食堂的大师傅南省菜做得很好,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
钱大明说了这么多,却没有从刘好好身上得到自己期待的反应,不由得有些气馁,“听说嫂子在京大的时候,经常接待外宾,应该也是见惯了大场面,恐怕也不把香江的富有放在眼里了。”
“哪里的话,无论是香江,还是那些发达国家,比我们富有是事实,我们自然是想要努力追赶,怎么可能不放在眼里?”刘好好摇摇头,作为几十年后的大国子民,她和时人不一样,对香江的富庶毫无艳羡的感觉,正是这份与众不同的从容让钱大明心里很没底。
。
第七百四十四章 难缠()
钱大明看着刘好好那平静的样子,不知道是自己的语言没有感染力,无法打动她,还是她没有想象力,无法想象拥有金钱的快乐,于是他决定现身说法。
“我和香江人做了几回生意,不敢说自己赚了多少钱,但是绝对比你们在单位里辛辛苦苦干一辈子赚得多,不,别说一辈子了,几辈子加起来都不如做生意赚的钱多,我在京城的时候就让立军哥跟着我们一起干……”
“他怎么说?”刘好好感兴趣地问道。
“他说他没钱,钱都在你的,要不要一块儿做生意,你说了算。”钱大明无奈地说,“可咱们做生意还不都是卖家里老爷子的面子吗?哪里需要什么本钱,可他还是说他都听你的。嫂子,你可真厉害,立军哥那么厉害的人在你这儿却服服帖帖的……”
“什么服服帖帖,他不过是推卸责任。”刘好好没好气地说。
“嫂子,跟着我们干吧,绝对不吃亏,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抓住,今后可得后悔。”钱大明怂恿道。
“我知道你们是想和赵高官搭上关系,想要赚大钱这也是人之常情。”刘好好笑了笑,“但是做生意这种事,我和立军都不擅长,还是不掺和了。”
“不擅长没关系啊,有我们呐,绝对稳赚不赔!”
“做生意如果稳赚不赔,那就更危险了,”刘好好保持微笑,“我们两口子对物质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也不耽于享受,靠着我们自己的工资,稳稳当当的,日子过得踏实舒心,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
“我们做的是正当合法的生意,对谁都不亏欠!”钱大明急了。
“我知道,”刘好好点点头,“要是不合法,你也不敢通过立军找赵高官了。赵高官一直对招商引资的事情十分上心,但是无论这项工作怎么做,都有最起码的底线,那就是不能有损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我知道,我知道,我们绝对是遵纪守法的正当生意,上头也有精神的……”钱大明忙不迭地保证道。
“我说的不是法纪的问题,而是国家利益的问题,我是学法律的,法律很多时候有其滞后性,也有局限性,要不怎么有句话叫‘钻法律空子’呢?可见不是所有合法的事情都无损国家利益的。”
钱大明看着刘好好,微微皱眉,没想到她年纪轻轻,态度却这么强硬,就像他曾经遇到的一些老家伙们一样油盐不进,不仅拒绝了合作,还顺带着拒绝了这次红木交易的事情。
既然她直接说这么重的话回绝,那还把他叫来做什么?耍他吗?
钱大明心里不舒坦,但他毕竟是个油滑世故的人,再不高兴,也勉强维持了一副笑模样。
“先说说你们这次想要进的红木是哪个品种的?要多少?开价多少?”刘好好又问道。
钱大明被她问住了,“嫂子,你不是不准备帮忙吗?”
“谁说我不准备帮忙?我和立军不掺和你们的生意,不代表要阻挠你们在南省做生意,招商引资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有心找赵高官,我不可能自作主张往外推,刚才只不过是先向你言明我的底线而已,如果你们越过了这条线,那就是坑了我,坑了赵高官,我们可是要背上一世骂名的。”刘好好脸上含着笑意,说话的语气也很温柔,但是说出的话却十分强势。
还真是峰回路转,钱大明被她绕晕了,觉得刘好好是他遇到最难缠的对手,他抓不到她的弱点,诱惑不了她,也拒绝不了她,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她的手里。
“其实红木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我知道他想到南省收购红木,我也就是牵个线而已。”钱大明这回总算老老实实说了,所谓合作做生意,其实就是他负责居中牵线搭桥,刘好好问的那些细节,他是一概不知,甚至都不知道红木还分了什么品种,红木难道不是红色的木头吗?
“那些详细的问题,不如等条子批下来之后,再让他们下头的人去详谈,至于价格,不就按照现在国内的价格吗?”钱大明不知道刘好好为什么要问这么细,“这种正规生意,绝对不会坑人的。”
“这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批个条子就能解决的问题,”刘好好笑着摇摇头,“我们南省虽然出产红木,但你也知道红木的生长周期很长,每年我们伐下来的木材都有定额的,如果你们要的数量太多,超过了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伐木场却根据条子把树给砍了,不用几年我们省的红木就要被砍绝了。到时候红木价格飞涨,囤积木料的商人赚的盆满钵满,亏损的是以现在这样低价出售红木的伐木场,这样的条子,我可不敢怂恿赵高官他老人家乱批。”
“南省的树这么多,怎么会砍得完呢?”钱大明干笑道,再次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你来收购红木,应该知道最好的是海黄吧,从明清一来王公贵族就喜欢用海黄打造家具,所以到现在海黄已经被采伐殆尽,根本做不成一套大料家具了,几乎等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南省虽然不产海黄,但是目前的确有相当数量的大红酸枝,如果你们要的量太多,价出的太低,要不了多久,大红酸枝也要在南省绝迹了。”
钱大明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从小书就念得不好,成天就跟在庄立军他们后面打架闹事,后来东奔西跑地做生意,卖弄嘴皮子的功夫是有,但是沉下心来钻研某件事却做不到,红木这个行当的水很深,他只是听说了要收购红木,就胸脯一拍跑到了南省,根本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刘好好讲的这些东西,他听得云里雾里的,实在搞不懂刘好好怎么连红木也懂。
“嫂子,这事儿未必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钱大明强笑道,“我和立军哥可是从小一块儿到大的交情,我哪能坑你们呢?”
。
第七百四十五章 拜访()
“大明,我们当然信得过你,但是有些问题的严重性你未必看得透。在商言商,我想你认识的那位香江人也是这么对你说的吧,良性的合作无论对他,还是对我们都有好处,我想他应该也不会只想在我们南省做一锤子买卖。”
钱大明觉得有些难堪,他走南闯北赚的就是人情买卖,大家看在他家里的份上总会照拂他几分,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刘好好这样的人,她明明没有拒绝,可是不肯帮忙牵线批条子,还问这么多细节,在他看来就同拒绝无异。
勉强地敷衍了刘好好几句,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h市,心里难免有些怨上了庄立军。
和钱大明搭上线的是一位香江知名富商的幼子叫作范家勤,三十来岁的年纪,敢闯爱拼,但是因为年幼,在家族中没有什么话语权,如果他做不出什么成绩的话,今后分到他手里的家产,可想而知不会太多。
为了搏前程,他愿意冒比家族中人更大的风险,所以他算是第一批进入内地市场的,这些小打小闹做成了不少生意,他越发看好内地市场的前景,如果在这里发展成功,他回家和兄弟叔伯争夺家业也能更有胜算,所以他对内地的生意十分上心,几乎是拼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得知了钱大明遭遇的挫折,他并没有沮丧,依旧乐呵呵地请他吃饭,他做成的不少生意都是靠钱大明的面子,哪怕这次没做成,也不是什么大事,犯不着为了这么点小事伤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钱大明正是郁闷的时候,范家勤越是劝慰,他就越不舒坦,把自己在刘好好那里所受的委屈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谁知道范家勤非但没有和他一样沮丧,反倒亮起了双眼。
“大明兄,她没有拒绝我们的合作,她说的对,在商言商,我想去拜访她!”范家勤操着一口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
钱大明一脸莫名地看着他,觉得十分奇怪,“本来她把我们带到赵兰舟那里,让他批个条子就能解决的事,非要扯那么多废话,还不算拒绝?这在其他地方才多大的事儿啊?她这么不给我们面子,你还要去拜访她?”
范家勤笑而不语,他刚认识钱大明的时候,这个家世优越的公子哥儿就放出豪言壮语,说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儿,当然那个时候他并不相信,也只是秉持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心态,和他结个善缘,谁知道很多复杂难办的事情还真的给他办成了,他们这些外来投资者一筹莫展的事情,钱大明拿个条子就解决了。
他庆幸的同时,也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商业应当是建立在契约精神上的,而不是基于人情,如果基于人情能够轻易地成就一番事业,那是不是也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