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府今年迎来了一个团圆年,姬昀阔别数年回到了长安,还带回来了姬蔓和吕浅,以及刘民和飘雪,使这个家再次便的完整,更令人欣喜的是,吕浅怀上了孩子,姬家将再添新丁。这个事实令姬家陷入了长时间的狂热。特别使姬月,几乎整日里围着吕浅转,生怕他磕着碰着。还有姬溪,他的脸上总是不自觉的挂着笑容,为人处世也平和了许多。
姬溪来到这个时代,是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而来,他不能生育,在姬溪看来这也是那股神秘的力量所为,对那股神秘的力量,姬溪一头雾水,所以也无从抗衡,久而久之,他便也放弃了。在这个世界,有了家人便好了,有没有孩子并不是那么重要,这是姬溪之前的想法,不过,当知道吕浅怀孕的而消息后,姬溪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不是不在乎,而是非常的在乎,否则有怎么会这么高兴呢。
其实,姬溪和姬月如此的高兴,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有孩子,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面骗着自己,姬家的孩子便是他们的孩子呢。
第350章 称王()
雍和八年就这么欢欢喜喜的结束了,雍和九年新到,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原是吕春终于痊愈,自蓝田回到了长安。
姬溪亲自迎接了吕春,二人相见,没太多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战后的工作还未完成,这面目的疮痍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修补,吕春的回归无疑会大大缩短这个时间。
姬溪预料着经过永和八年那将近一整年的战争,大家应该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不会再轻易的挑起事端,最起码要休养生息数年之后再起兵戈。
然而,姬溪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雍和九年才刚刚开始,其他三路诸侯便再次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正月初八这一天,长安城来了同时来了三个人,分别是程昱,张松,张昭,此三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孙坚的心腹,他们同时来长安,不用想也知道曹操三人对某一件事情达成了共识,他们同时派遣使者是为了对朝廷施压,达成某种目的。
果不其然,三人此来,乃是为他们各自的主公求王位。
汉高祖刘邦留下铁律,异性不得称王。所以,曹操三人的诉求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这说明曹操三人的欲望和野心已经控制不住了,他们已经舍弃了脸面,不再将自己当作汉臣。
对于曹操三人要封王,姬溪和吕春贾诩等人早有预料,这是时势使然,已经不是曹操三人能够左右的事情了。因为即使他们三人不封王,他们的部下也会逼迫着他们封王,甚至会逼迫他们称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部下是没有正统的官职的,没有官职便没有名分,没有名分便是所有,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眼中,名分便是所有。
所以,姬溪很理解曹操三人,对三人的做法也持着无可厚非的想法,也没有想要阻拦的意思,因为姬溪知道,不管怎么阻拦都是没用的,曹操三人封王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程昱三人毫不掩饰自身的欲望,他们的理由是请求天子仿效周王分封天下,他们说大周之所以能够享祚八百年,便是依赖着分封制,他们明晃晃的表示大汉的高祖不如周朝的武王,所以他们请求刘协效仿周天子分封天下以安民心。
他们的理由无疑是站不住脚的,周朝的兴盛和分封制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大周的衰亡倒是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关系。
朝堂上不乏能言善辩之辈,是以仅片刻间便将程昱三人反驳的一无是处,可是,那又有什么用了,人家只说了一句话,满堂臣工便哑口无言了,他们说:“我主殚精竭虑,无所求也,然我三军将士于心不甘也,陛下若不允,恐我三军将士心寒也。”
呵呵,多么赤裸裸的威胁啊,这意思就是在说,要是不给曹操三人封王,那他们就联合起来先消灭朝廷,然后再自己称王。
姬溪根本就不相信曹,刘,孙三家能联合起来,因为就眼下的局势而言,曹操的势力最大,而结盟向来是强强结盟,或者是弱弱结盟,从未有人傻到会强弱结盟的。所以,姬溪可以肯定程昱三人在胡吹大气。
朝堂上的臣工中,有不少人和姬溪抱着一样的想法,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反驳,因为能看出这一点的都是明白人,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此时纵使将程昱三人反驳的哑口无言甚至是嘲讽的无地自容,都是没有任何的用处的,曹操三人时注定封王的。
刘协早已成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君王,他自然也是那些明眼人之一。
刘协和姬溪对视一眼,微微的叹了口气,说:“你等且退下,朕自有安排。”
其实又有什么安排呢,无非是不想将这般丢人的戏码在朝堂上进行下去,要不然的话,只怕今日的朝堂上定会死几个顽固不化的臣子,他们会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他们自以为是的毫无用处的底线,除了扰人烦心外什么用都没有。
私下里,刘协起草了三分诏书,分别交给了程昱三人,由他们三人带回给他们的主公。
曹操三人的速度很快,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祭拜天地,登上王位。曹操为魏王,刘备为蜀王,孙坚为吾王。
而后,三国的任命书相继送达长安,表面上是因为尊敬天子所以要上交朝廷审核,实际上只不过是走个过场,做个报备而已。
不过,姬溪对这三份任命书却看得很仔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名,因为姬溪知道,这三分名单上的人,以后都是他的敌人,对敌人,当然要多多了解。
魏王曹操。属地有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幽州、冀州。文臣谋士有郭嘉,程昱,荀攸,荀彧,司马防,满宠,毛芥,崔炎,韩浩,董昭,刘烨等。武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真,曹休,于禁,张郃,张辽,乐进,徐晃,典韦,许褚,颜良,文丑等。
蜀王刘备,属地益州和交州,账下文臣谋士有庞统,法正,张松,尹籍,简雍,孙乾,糜竺,董和,李严,黄权,赵累等。武将则有关羽,张飞,魏延,糜芳,廖化,霍峻,傅彤,陈到,陈式等。
吴王孙坚,属地荆州和扬州。手下的能人也不少,有孙策,孙权,周瑜,鲁肃,诸葛瑾,张昭,甘宁,太史慈,周泰,程普,黄盖,吕蒙等。
随着三份任命书的确定,天下的形势更加明朗了。而看着这三份任命书上的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姬溪的压力可想而知。
姬溪知道,随着天下四分,曹操三人封王,天下将迎来一段长时间的太平时光,在这个时间段内,武将会暂时的退出舞台,真正的博弈将在众多文臣谋士之间进行,大家必然会将全部的心力放在对自家领土的发展壮大上。
一直以来,姬溪对朝政都没有什么甚大的兴趣,他不想管那些琐事,然而在现如今的局势下,姬溪不相管也不行了,他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只要一有松懈,必然便会落后于曹操三人,战争必然还会到来,此时的丁点落后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隐患。
第351章 黄四娘的心上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便是普通人都明白,更别说如曹操这等的聪明人了。想将自己的领土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许多的人才同心协力,所以,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在称王之后,所作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拾了姬溪的牙慧,在他们的境内将科举制推行了起来。
姬溪没办法阻拦他们,只能在自身上找办法,于是,在吕春等人的建议下,姬溪对朝堂的官僚体系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原先的六部尚书制的基础上,姬溪在六部之上加设了中书省统领六部,又在六部之下增设了五寺,用以弥补六部的不足。五寺分别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再于这个系统之外增设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国子监四处,用以监察天下民生。
此次的调整进行的非常顺利,姬溪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这倒是曹操三人称王给姬溪带来的正面影响了,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三人称王了,而姬溪却没有称王,只此一点,姬溪对大汉的忠心便可见一斑,朝臣们也因此对姬溪的观感有了改变,当大家平心静气的开始对姬溪的所作所为观察之后发现,姬溪确实是个大大的忠臣。
不得不说,曹操三人的称王竟无意间使的姬溪得到了朝中大部分官员的拥护,所以,此时的姬溪完全可以在关中开一言堂,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越是得到拥护,姬溪便越是要确保公正,一切按规矩办事。
朝政上,姬溪没有开一言堂,但在军政上,姬溪却秉持着一直以来的观点,必须全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是他的底线。
经历了此番整改,朝政和军政以极快的速度稳定下来,而后开始了无休止的运转,到了五月,一切都走上了轨道,姬溪终于有了片闲暇的时间。
这一日,姬溪正在家中教飘雪练武,姬月走了过来,在姬溪的身边坐下,开口说:“把徐庶放了吧。”
姬溪一愣,诧然的问:“为什么?还有,你怎么会知道徐庶的。”
姬月叹了口气说:“徐庶便是四娘的心上人,四娘已经等了他很多年了。”
姬溪惊的霍然站起身来:“什么?”
姬月肯定了点了点头,说:“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四娘瞒的太深了。”
姬溪没有去问姬月是如何发现的,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徐庶不是朔方就能放的。要知道,当年河西之战,姬溪之所以失踪可以说是全是徐庶所赐,而张寿也是在那一场战争中牺牲的,所以,在张氏兄弟的眼中,徐庶是必须要死的,而张氏兄弟代表着姬溪所有的旧部,姬溪无法不顾忌他们的想法。
回到长安已经数月,姬溪一直将徐庶的事情压着,可姬溪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张四兄弟有些忍不住了,说不定哪天就会爆发,姬溪甚至已经想好了该怎么善后。
可偏偏在这个当口,姬溪却知道了这样的隐秘,这就使得姬溪不得不重新考虑了。
良久,姬溪说:“我也不想杀徐庶,可你也知道,张氏兄弟对徐庶恨之入骨,徐庶若能降我倒还好,相信张氏兄弟为大局着想不会真的杀他,但是你看看那徐庶,他有归降我的意思吗?”
姬月当然也知道姬溪的担忧,可看着黄四娘日渐憔悴,她又于心不忍,不得已之下才对姬溪和盘托出,还出了一个主意:“要不,你派人暗中把徐庶给劫出来吧。”
姬溪都被气笑了,说:“胡闹,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还有,就算把他劫出来了又能如何?怎么安置他,难道放任他再去投刘备不成?徐庶的本事你不知道吗,把他放走绝对是个祸害。”
姬月无奈,说:“那怎么办?眼看着徐庶被杀不成?”
姬溪无奈苦笑,看着姬月担忧,姬溪的心中也不好受,便说:“这样吧,我再去找一下徐庶,先看看他的反应吧,若然他还是冥顽不灵,谁也救不了他。”
说做就做,姬溪叮嘱飘雪几句便出了门,直奔刑部大牢。
出了府门,姬溪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他有些恼怒,怒于黄四娘竟将这件事情瞒的这么深,姬家人吧黄四娘当成自家人,可黄四娘明明知道是徐庶在跟姬家人作对却始终隐瞒着姬家人,这让姬溪有种被背叛的感觉。然而这怒气却不好在姬月面前表现,因为姬溪所想的姬月不可能想不到,可姬月还是对姬溪开了口,如此可见黄四娘在姬月心中的分量,姬溪不想让姬月伤心纠结,便只能独自生着闷气,假装没有察觉这之间的龌龊。
不成想,这一次倒是冤枉黄四娘了,因为刚一见到徐庶,徐庶便解决了姬溪的气闷。
这是徐庶被擒一来第一次对姬溪开口,而他开口却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替黄四娘解释,他似乎一眼便看透了姬溪心中的懊恼,是以开口便说:“明公且勿多疑,四娘天性纯良,不会有意蒙骗明公,实乃在下早年与四娘相识时,化名单福,机缘巧合下从未对四娘袒露过真实姓名,所以四娘并不知道我就是徐庶。此次入长安,再见四娘,思来真是天意弄人。我徐庶此生无愧于天地,但独独对四娘亏欠太多。请明公替我转告四娘,此生恩情,唯有来世再报了。”
说罢,竟一头向墙上撞去,其意颇为坚决,看来他早就想死了,之所以活到现在便是为了给姬溪这样一个解释。
然而在姬溪面前,徐庶不是想死就死的,于是,徐庶的自杀行为被姬溪轻而易举的拦了下来。
不得不说,徐庶的一番话立刻解决了姬溪心中的困扰,他拦下徐庶后,说:“我敬你徐庶顶天立地,不要让我看不起你。”
徐庶叹了口气,有些颓废的坐下,说:“一臣不事二主,明公应当知晓,我徐庶不会降的,又何必多费唇舌呢?”
姬溪说:“你应该早已知道,刘备已经称王了,似刘备这等背信弃义的贼子,你认他为主乃是愚蠢。再者,刘备若真对你有情有义,焉何到现在为止还不曾遣人来赎你。表面上道貌岸然,私下里不仁不义,你知不知道,你错跟了主子,你是愚忠。”
第352章 关山旧部的隐患()
姬溪将刘备贬低的一无是处,然而却收效甚微,如徐庶这种人,他认定的事情太难改变了,他的底线几乎是不可逾越的,所以,当姬溪开始遍地刘备之后,徐庶便再次恢复了之前的沉默,对姬溪所有的话充耳不闻。
最后,姬溪无奈的问:“你这么聪明,那么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徐庶这才说:“贵军中有不少人对徐某恨之入骨,所以明公应当知晓,杀了徐某是最稳妥的办法。想必明公也早已下定决心要除去徐某以安旧部了,但却在此时知悉了四娘与徐某的事情。徐某感激明公重情重义,但归降之事,徐某不屑为之,明公不必揪心,杀了徐某便是。至于四娘,徐某只能有愧了。令要全明公一句,成大事者,切不可妇人之仁。”
好嘛,姬溪的恻隐之心到徐庶这里却成了妇人之仁了,姬溪很生气,也知道这是徐庶最后的表态,他的决心没有任何的动摇。
姬溪无奈着也敬佩着,最后还是叹了口气离去,临走时下了一道死命令:“在我杀他之前,他要是死了,你们所有人都得给他陪葬。”
回到了姬府,姬溪想去和姬月通个气,不成想黄四娘也在,且正在和姬月聊天。
姬溪远远的看见,有些犹豫要不要过去,不过去吧,这事情总归是要解决的,总拖着也不是个事,而过去吧,又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便在这时,姬昀走近,见姬溪停滞不前,意有恍惚,便开口问:“大哥,怎么了?”
这边一搭话,便引起了那边的注意,见姬月和黄四娘已经看见了他,姬溪只能过去,且对姬昀说:“元状,你也来。”
数日不见,黄四娘非常憔悴,许是心有愧疚的缘故,咋见姬溪之后便要给姬溪行大礼。姬溪是不能伸手去扶的,好在姬月早就一把将黄四娘扶了起来,并随之说:“我们姐妹,千万别多礼,要不然岂不是伤了情分。”
黄四娘没有坚持,随之走下后,开门见山的说:“我对不起你们,早在那徐庶被押进长安的时候,我便已经认出了他,可这数月来却一直没有告诉你们,是我的不对,你们要怨我恨我也无可厚非。”
姬月说:“别客气了,我们现在还是先商量下该怎么办吧。”后看向姬溪,问:“那徐庶怎么说?”
姬溪不语,显然情况并不乐观,姬月顿时气道:“那徐庶怎的如此不知好歹,四娘看上了他,又等了他这么多年,他怎的还能这么理直气壮。”
黄四娘泫然欲泣,显然是又一次的伤心了,后道:“只怪我瞎了眼,迷了心,竟遇上了这么个负心汉,也罢,你们别再烦心了,既然他想死,那便随了他吧。”
姬月问:“那你怎么办?”
黄四娘没有答话,只是那心灰意冷的死意已经昭然若揭。见状,姬月的焦急溢于言表,烦躁的将视线放到了姬溪和姬昀的身上。
姬溪也没什么好办法,陷入了两难,不成想姬昀却在这个时候说:“大哥,徐庶必须保,他决不能死。”
初始时,姬溪有些不明所以,便问:“怎么保?徐庶若不肯降,张氏兄弟焉能容的了他。”
姬昀却摇头说:“不,大哥你错了,徐庶降或是不降,并没有什么要紧,可杀不杀他应该是大哥说的算的,而绝对不是张氏兄弟能不能容的了的问题。”
姬溪一愣,随机反应过来,姬昀竟是在这片刻间将这件事情的性质完全改变了,便凝重的问:“你此话何意?”
姬昀毫不避嫌,直接道:“关中带出来的旧部仗着自身与我姬家千丝万缕的关系,其骄纵蛮横早已成了风气,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又经常打压同袍,此一点相信大哥早就察觉了,只是大哥念及往日情分,一直睁只眼闭只眼,从未做过什么像样的处理。但,小弟认为,此风绝不可长,否则必生大祸。我意,借徐庶之事彻底的打掉关山旧部的嚣张气焰,该杀的杀,该罚的罚,决不能姑息。”
闻言,姬溪倒吸口气,姬月也听明白了,而显然姬月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乎其立刻跳起来骂道:“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那些都是你的叔伯,你的兄弟,你要杀谁,你要罚谁,你动一下试试。”
姬昀立刻换上了小脸,微笑着赔罪,但是看向姬溪的目光却在清楚明白的表现着他的决心,他没有因为姬月的训斥而有丝毫的动摇。
姬溪没有说话,他陷入了沉思,姬昀说的事情太大了,大到以姬溪的果决也难以短时间内下决断。
黄四娘显然也觉察出了不同寻常,便适时的告辞离去,并没有要求姬家给他任何的保证。而姬月也没把姬昀的话往心里去,她觉得姬昀只是说说,不会真的去做,他低估了姬昀的决心。
姬月送走了黄四娘,姬溪和姬昀兄弟两个却没有离开,在姬昀殷切的期盼下,姬溪却仍是下不了决心,良久后才说道:“此时太大,日后再说吧。”
姬昀叹了口气,也理解姬溪的犹豫,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