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新圩思考的不是接下来自己该不该在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捞不捞钱,不是思考该不该在俄罗斯有所动作,而是思考是不是弄出大的动静,是不是捞点其他好处。
现在的姜新圩对于捞钱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了。现在飞讯技术公司的发展完全是按照他内心的计划在进行着,其良好的发展势态甚至还超过了他的预期,特别是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他之前可没有想到有这么好。
(感谢赫赫威龙的打赏,感谢龙龙jh的月票)(未完待续。。)
。。。
第282章 你真神()
刚辞职办企业的时候,姜新圩只奢望开始两年跟市里搞好关系,希望市里不阻碍飞讯技术公司发展。可现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飞讯技术公司不但与市政府搞好了关系,跟省里的关系很不错,而且还跟好几个部包括中科院都搞好了关系,这些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都非常支持飞讯技术公司,成了飞讯技术公司快速发展的助力。
有了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帮助,飞讯技术公司想不发展壮大都不行,想不赚钱都不可能。事实也确实如此。飞讯技术公司也许算不上大企业,企业正式员工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区区五千多人,不说在湖东省,就是在紫安市也算不少员工多的企业,但是它却是湖东省最有钱的企业,银行账上的钱不断地增加,流动资金充裕的程度远超其他企业。
只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姜新圩根本就不缺钱花,完全可以说他已经有花不完的钱了。
他现在最看重的是苏联的那些技术人才、专家。苏联的专家可不是一般所想的只有军事技术最杰出,这个曾经取得过世界经济规模第二的国家在各行各业都有世界顶级的专家。
要知道苏联是第一个建成商用移动通信的国家,比美国和欧洲都早。他们的卫星通信技术也是位列世界前茅。他们在计算机研究,在半导体研究,甚至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在激光刻蚀方面一点也不落后于美国……
姜新圩眼馋的就是这些人才。
如果能够趁俄罗斯联邦刚成立,他们的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所有人都对前途感到绝望的时候囊括其中一部分专家到自己公司来,姜新圩做梦都会笑醒:
有了他们的加盟,再加上自己国家专家的加盟。飞讯技术公司的技术底蕴就会立马上一个台阶,立马就能甩很多大公司很远,虽然也许还不能跟摩托罗拉这种国际巨型公司相提并论,但碾压菲利普、卡西欧、JNEC这些公司是足够了,甚至立马就能与爱立信、诺基亚等电信设备巨头平起平坐。
等到公司内部磨合好了,自己再将上辈子的技术拿出来让他们来实现。同时小心地把握导科技树生长的方向,让科技树朝着上辈子最正确的方向走,那超过老牌的摩托罗拉公司,碾压后来才目空一切的苹果公司还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呵呵,我得好好筹划筹划,看挖苏联的哪科研机构过来,看挖哪些专家过来,我们这里该成立一些什么机构容纳他们?我该拿多少钱、提供那些福利才能把他们吸引住,才能让他们死心塌地地卖命……”姜新圩美滋滋地想着。打开一个保险柜,开始翻阅里面的资料。
不错,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姜新圩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早就安排梅奥妮利用各种条件收集苏联电子研究领域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专家。只不过姜新圩用的是其他借口,借口自己将来对苏联这些科研单位进行投资,所以事先必须进行调研。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苏联管理非常松懈。以前无孔不入又监控严密的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早已经成了一堆散沙,不说梅奥妮进行的是一种打擦边球的调查。就是对军工企业进行参观、打听军事机密什么的也没有人管。
更很快梅奥妮身后还有苏联的一些大佬为她撑腰。
所以,梅奥妮并没有花多少精力,从苏联政府部门聘请了几名熟悉电子行业内情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搜集到了姜新圩所需要的内容。
上辈子随着苏联的解体,特别是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经济因为休克疗法而变得一团糟之后,数以十万级的专家学者纷纷逃离原来的苏联,争先恐后地进入欧美国家。
姜新圩相信只要自己工作做在前面。只要有足够的薪酬待遇,就一定能吸引到很多想离开苏联的专家,就一定能把自己几个实验室、研究所撑起来,就一定有实力开展有关移动通信的研究了。
这天,姜新圩正在办公室和两个科研人员讨论程控交换机一块功能板的设计图纸。桌上的电话机突然响了。
看了看时间,姜新圩心里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歉意地对两个技术人员说道:“对不起,我有点事,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吧。你们自己先去修改一下,等明天我们再商量。”
两个技术人员一愣,心道:讨论得好好的,刚刚才进入再关键性的地方,怎么就不讨论了?难道这个电话有点不寻常?
心里虽然腹诽,但动作还是很迅速,两人快速地收拾好图纸就离开了姜新圩的办公室。
姜新圩看他们将门带上后,这才拿起电话机喂了一声。
听到话筒里传来对方的声音,姜新圩知道自己猜对了,用英语说道:“你好,梅奥妮小姐。”
梅奥妮话音里全是惊喜,低声说道:“姜!你真神!”
姜新圩笑了笑,说道:“不是我神,是我们运气好。”
梅奥妮也笑了,说道:“是啊,是我们运气好。……,下一步我们怎么做?你最近有空吗?我想去你们国家一趟,想跟你好好聊聊。”
姜新圩说道:“行。……,其实,这个时候你什么都不用做,继续稳住公司,让公司继续运作就行。等到莫斯科的局势稳定后,继续贷款卢布、继续吸纳卢布存款。然后将它们换成实实在在的资产或者美元就行。”
梅奥妮愣了一下,有点失望地问道:“你不欢迎我去见你?”
姜新圩道:“没有!我怎么可能不欢迎。只是我觉得那里现在离不开你,而我这里也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你到各处看看。我估计再过三到四个月,一切都会顺利起来,那时候你就可以放心离开了。”
梅奥妮哦了一声,问道:“我们继续看好他?”
姜新圩说道:“当然!接下来的日子才是我们真正收获的时候,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梅奥妮却有点担心的问道:“可是这里的局势很乱,今天的皇帝在明天也许就是阶下囚。我们如果将注都押在他身上,会不会出现押错的可能。”
姜新圩故意思考了一下,说道:“应该不会。……,你可以派人继续跟几个我所说的科研所联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听取他们对筹备新实验室、研究所等机构的构想和计划。……,现在你可以让你的手下给那些人一些承诺了,其标准按照East…JM投资银行员工的中层领导。”
梅奥妮应道:“好的,我会安排他们这么做?……,你可以什么时候接受这些人离开?”
姜新圩说道:“越快越好。不过,依我的估计他们暂时不会走了,要走也是在三四个月之后。”
梅奥妮郁闷地说道:“姜!你太坏了,你这是恶劣地压榨我的劳动。……,你不知道刚才听你说三到四个月一切都会顺利起来,那时候我就可以离开莫斯科,我以为你是准备也休假,陪我一起玩呢,原来你根本就是让我当导游。”
姜新圩笑道:“梅奥妮小姐,实在没办法。我想如果有你带第一批专家一起过来,他们会安心一些,不会那么惊慌失措,也不会认为我们在骗他们。你知道,我是真心实意想对他们好,想他们今后能更好的工作。”
梅奥妮说道:“好吧。幸亏我还没有见过你,还没有真正爱上你,否则,听了你这话,我真的会伤心。会怀疑你对我的爱到底是不是真的,会怀疑你把工作看得比我还重。”
姜新圩说道:“我们都是事业狂,肯定不适合谈爱情。也许将来会有我们的爱情吧,我也不敢确定。……,再见!”
“我想就算我与你之间产生不了爱情,但做朋友肯定是没问题的。……,这段时间以来,你给了我太多的惊喜,让我仿佛生活在梦了。……,一切都了如指掌的感觉,真好!”说着,梅奥妮结束了通话,说道,“再见!”
虽然两人都认为苏联情报部门在这个混乱的时期不可能监听他们两人的通话,但为了保险起见,两人的通话还是说得很隐晦,没有把一些话挑明说,提到的那个关键人物——叶厉钦——也都是用他来代替。
挂了电话,姜新圩就没有再想莫斯科的事,虽然苏联解体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我国的政治气氛也变得有点怪异,但姜新圩装着不知道,依然埋头在设计中。
1992年元旦终于到了,姜新圩抽了一天的时候驱车回家看望父母,同时也是回去喝喜酒。本来双方家里商定好农历新年结婚,可哥哥因为未婚妻怀孕而不得不提前了:现在他女友的肚子还不显形,结婚的时候还不至于被宾客发现而引起风言风语。
在二十一世纪男女青年还没扯结婚证就怀孕的事很常见,姜新圩听了母亲大惊小怪的话自然没有一定惊讶,还笑着替他们开解,劝母亲不要多想:他们两口子在煤矿有自己的房子,又是年轻人,怎么可能不做点偷腥的事?再说,这事要说错误的话,最大的错误是您的儿子而不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您就高高兴兴地准备做奶奶吧。
(感谢各位关注,求推荐)(未完待续……)
。。。
第283章 专家到位()
其实,此时的姜新圩已经今非昔比,虽然他自己不喜欢保镖,但政府部门为了他的安全还是安排了一个班的军人轮流二十四小时对他进行保护。这次回家,本来就有保镖——应该说是保卫人员——给他开车,但姜新圩手痒难抑,坚持要求自己开车。保卫人员只好将一辆车交给他开,有两个保卫人员坐他开的车,而他开的这辆车的前面则有一辆皮实的小车开道。
两台车似乎很低调,如果是在城里也许没有人注意,但在乡下却还是很打眼,一下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特别是石桥镇那些邻里乡亲,对姜家的情况比较熟悉,看到姜新圩带着两台车过来,想起春节期间那辆豪华大巴,不由再次议论起来:
“给外国人打工真的有这么好吗?”一个中年男人不无嫉妒地说道。
“他可不是打工,他是外资企业的领导。……,这钱也太多了些,车都好几台,又是外国车,几十万一台呢。……,真不知道这车是他单位的还是他自己的。”一个男子说道。
“呵呵,你啊你,现在哪有自己买车的,你真以为他多有钱?”
“我儿子大学毕业都两年了,明年结婚都没钱。现在读大学没有用?”
“谁说的读大学没有用?姜家这个儿子是自己聪明,跟其他人不一样。”
……
姜新圩这次没有通知苏鼎宇他们,毕竟他们都累了一年,应该回去跟父母家人团聚,而且他们又不熟悉自己的哥哥,让他们过来参加婚礼也就是增加一点热闹而已,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何必耽误他们呢,现在自己家又不缺热闹。
姜家因为行医在当地颇有一点名气,又是姜家大儿子结婚,周围邻居几乎都来喝喜酒了,院子里根本呆不了这么多人,酒席都摆到马路的人行道上了。这个阵势惊动了全镇很多的人。甚至连周围农村的人都在议论姜家这场盛大的婚礼。
姜新圩没有阻拦好面子的父母,反而拿了五万元“巨款”给父母筹备这场婚礼。目前在乡镇还没有形成去酒店办婚礼的潮流,都是在自己办,邻居亲戚送礼也是五元、十元、二十元的,只有富裕的近亲稍微多一点,如拿五十元或者一百元。
姜家自然不会如某些普通人家一样贪图这些人情钱,他们为了不让这些随礼的邻居朋友“吃亏”,就尽量在伙食上做得丰盛一些,做得高档一些。做的都是老百姓喜欢的大鱼大肉,还给每一位坐上桌吃饭的来宾每人一包高档烟、一小袋高级糖果。
基本上花在每一位来宾身上的钱超过二十元。不说那些随礼五元、十元的客人,就是那些拿了五十元甚至一百元的客人,如果他们是夫妻俩都来并带上孩子什么的,一家人完全可以将随礼的礼金全部“赚”回去还有多。
可谓奢华但不很高调。
虽然姜新圩没有通知自己的同事朋友,但郭倩和朱建华还是来了。因为他们家在煤矿,一回到家就从父母和朋友那里得知姜新圩的哥哥结婚,他们立马就赶了过来。虽然他们也知道姜新安会在煤矿再举行一次婚礼。以邀请那些新同事、新领导参加,但郭倩、朱建华自认是姜新圩的徒弟。应该来姜家参加。至于在煤矿举行的婚礼,就让自己的父母去参加吧。
……
元旦过后,姜新圩等人又回到了公司,开始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就算是二月农历春节,姜新圩也只抽了两天时间赶回家里与家人团聚,然后立马回公司投入了交换机的设计开发中。因为交换机的开发已经进入最关键的试机阶段,而且从全国邮电系统挖来的专家也在春节之后陆续来到飞讯技术公司报到,姜新圩必须接待他们并给他们安排相应的科研任务。
姜新圩请他们过来可不是为了凑数的,而是为了他的宏伟大计——数字移动通信。虽然我国的模拟移动通信(1g)还没有开始普及,但欧洲数字移动通信(2g)已经进入商用阶段。已经开通了不是商用的蜂窝基站以及交换机系统。
姜新圩必须奋起直追,时间再拖就来不及了。
姜新圩心里计划,对于1g也就是模拟移动通信,他只求赚一些卖手机的钱,无线基站什么的不参与,只保持对它的研究,为2g无线基站的设计积累技术。他在移动通信方面的重点是放在2g上,争取在短时间内与欧洲、美国的移动通信公司并驾齐驱,从2g的大肉锅里舀上满满一勺汤喝,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从汤锅里捞出一大块肉啃啃。
虽然现在欧美已经开始了2g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其中欧洲主推的是全球通系统(gs-m),美国主推的是cdma系统,但这两种数字移动标准都不成熟,在接下来的几年还需要不断改进,也会出现一系列的专利来对这两个标准进行补充、完善和升级。
姜新圩抓住的就是这个机会,就是等这些挖过来的专家来一起研究数字移动通信专利,抢在美国高盛公司以及欧洲etsi组织之前把一些关键的专利申请掉,比如is95系列(is95、is95a、tsb74、j-std-008、is95b和is2000等等),逼他们花钱购买自己的权利以补充进他们的标准里,从而使飞讯技术公司在2g的发展中站稳脚跟,取得移动通信界的认可。
至于3g,姜新圩可不想自己的飞讯技术公司再唱配角,而且要成为其中的绝对主角,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是跟随在自己身后的两个小弟。上辈子我国没有飞讯技术公司帮忙都能获得3g移动通信中三大国际电信标准中的一个,现在有了飞讯技术公司的帮忙,自然能更一步。
或许经过努力,崛起的飞讯技术公司还能迫使其中一个标准消失,形成只有飞讯技术公司和另外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甚至国家联盟一起分享两个国际电信标准。而飞讯技术公司则占据3g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至于将来是打压美国保留欧洲的3g标准还是打压欧洲保留美国的3g标准,就只能到时候看情况再说了,就看在2g的拼杀中谁会殒落下去,谁在2g中殒落谁就倒霉。
当然,这是姜新圩今后的计划,现在还不到实施的时候,目前他只需要招聘人才,悄悄地制订科研计划,同时完成程控交换机的研发。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特别是他将穿越带来的相关交换机技术应用到研发中,飞讯技术公司程控交换机的设计已经取得了超过很多人预想的进展速度。加上现在各种电子元器件供应充盈,pcb电路制造不存在任何瓶颈,组成程控交换机的各种功能板在春节之后开始陆陆续续地生产出来了。
四月的一天,飞讯技术公司研制的ex001…a型小型程控交换机终于组装完成,开始进入联试联调阶段。
姜新圩没有参与开始的调试,此时的他正在跟几位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移动通信专家讲解有关数字移动通信的科研计划,并顺便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打交道,现在这些从各地调来的专家们再也不敢轻视姜新圩的。刚来的时候,这些专家无一例外牛皮哄哄,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以为自己是全国移动通信领域的佼佼者,以为自己站在世界移动通信的前列,对于飞讯技术公司动用政府的力量把自己“逼”过来,心里很是不忿,有人还当着姜新圩的面讥讽地说飞讯技术公司也就有几个臭钱,如果不是上级严令他们过来,他们才不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
他们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国际著名技术刊物刊登了他们的论文,是因为国内还没有引进移动通信技术,更没有企业真正开始研究。
可是,跟姜新圩接触之后,他们一个个傻眼了:他们知道的,姜新圩全都懂。他们不懂的,姜新圩也懂。姜新圩还逐一指出了他们在研究中存在的误区,说出了他们思维的局限,还指出了他们所研究的技术存在的方向错误,并认真地帮他们进行了纠正。
几个专家开始还不服气,有人干脆拿出高盛公司最新的专利公告文件,用里面涉及到的新技术来故意刁难姜新圩,询问他有关原理、公式,可姜新圩几乎不用思考就将相关专利阐述得清清楚楚,远比这些专家自己读了专利文献后所产生的认知高深得多。
这些专家又惊又喜,终于明白自己调过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才明白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不说跟世界移动通信最新技术有多么大的差距,跟眼前的姜新圩相比更是萤火虫之光之比日月。
用一句土话就是他们觉得自己替姜新圩提鞋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