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逐鹿-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尺之内了。

舱室整洁净爽,器物简朴,只有一个精美的掐丝珐琅紫铜香炉燃着清神檀香,袅袅一室,令人神清气爽。

当初这些个女冠女尼刚上船,乍一看船舱简朴的陈设,都是一付‘不大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的奇怪表情,似乎完全不象外间人传说中,性情风liu奢侈的雷大都督所能够安之若素的场景嘛!

以外间的传说而言,都督大人其所在所处似乎不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尤其在蜀王府谒见过雷瑾的两位女冠,她们见识过蜀王府的堂皇富丽,华贵豪奢,一下子还颇有点不太适应简洁朴素的氛围。

不过,这几位也不是寻常人物,见识上还是非常人所及,这舱室的陈设虽然乍然看去有点简朴,但稍稍细看就知道都是贵重木料如鸡翅木、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等制作,难得的是并不象时下一些木匠流行在家什陈设上镶嵌珠玉玳瑁钿螺之类华贵之物,完全以木匠大巧若拙的精湛手艺取胜,简朴的器物陈设完全将贵气隐藏在骨子里。

这些家什陈设虽然看来简朴,但又有那个升斗小民可以用得起呢?

实际上,这些陈设器物都是蜀王府的东西,让雷瑾手下的人老实不客气的‘借’了一些来用而已,雷瑾不可能让自己的手下们,千里迢迢从河陇把这些看来简朴却是贵重的家什陈设运来巴蜀。

雷瑾这几日在船上,除了每日雷打不动的早晚武技功课和处理军政公务之外,就是和这几位峨眉高手切磋武技,或者谈道论玄,纵论天下大势。

再一个就是通过她们催促峨眉派长老会,尽快增派人手加强对云贵蛮夷部族的联络,尤其是对川南凉山一带罗夷的联络,进程让雷瑾不太满意。

峨眉派对这些以虎为图腾的川南罗夷部族相当有影响力,联络这些部族也是峨眉派早就对西北幕府承诺的事项之一。

雷瑾催促峨眉派联络川南包括云南方面的蛮夷部族,除了原本就有意图要将西北幕府的影响力向云南延伸之外,其实目下还带有一点不便明说的意思,他想不动声色地使点小绊子,拖一拖峨眉派的后腿,他并不想让峨眉派能够全力以赴的针对弥勒教,欲借机稍稍分散一下峨眉派的实力,又不露一丝儿痕迹,谅峨眉派长老会也不敢怠慢他的催促。

至少对弥勒教,雷瑾觉得既然自来没有办法完全赶尽杀绝,还不如想办法将弥勒教纳入大格局,按自己所希望的路数发挥他们的作用。

虽然白莲教、弥勒教在朝廷看来一概都是动摇国本的祸水,但雷瑾却认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是不是祸水要看怎么用,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譬如那沉鱼的西施、闭月的貂禅等虽然被某些人视作红颜祸水,但对越王勾践、对司徒王允而言,何尝不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正说话间,步声珊珊,却是午膳时间到了,船上的厨娘主事来求见是否即刻进膳,还有几十里水程,不可能到成都再用酒膳了。

这船上的一帮儿厨娘也是从蜀王府借调过来的,荤腥素食一应菜式都很是拿手,还做得一手好滋味的巴蜀小吃,让军府的一干谋士军吏大呼过瘾,可是大大沾了一回都督大人的光了。

席开两桌,却是一荤一素,素席菜肴已经是丰盛无比,雷瑾独个儿享用的荤席更是酒肴精美。

素席那是照顾戒荤茹素的出家人,雷瑾虽然也可以吃吃素,王府厨娘精心置办的素席菜肴,滋味其实也很美味。

不过南河宽阔的水域,生长着几十上百种鱼类,除了常见的鲤、鲫一类之外,更有别处少有,名字又非常古怪的鱼儿,什么江团、刺婆、土凤、青波、黄辣丁、黄蛄子、船钉子、岩板登、三角风等等大小河鱼,皆小口细鳞、肉嫩多刺,蒸、炒、煎、炸、涮,甚至作成鱼生蘸着秘制调料吃也是大有风味,雷瑾可不想放弃这等别处难求的口腹之欲,终究是做不得世外闲人也。

巴蜀的什么毛肚火锅、樟茶鸭子、床婆豆腐、宫保鸡丁、河水豆花、家常海参、担担面、炒田螺、泡凤爪、叶儿粑、五香牛肉干等;来自云贵的竹香青鱼、苦荞粑、红烧鸡棕、酥烤云腿、油炸竹虫、牛干巴之类,虽然这些个名菜小吃美味不假,厨娘调制手艺也是不凡,让人百吃不厌,但雷瑾在巴蜀这么久又何尝少吃了一样?

只这河鲜,非现捕现做,滋味总是要差些儿,这一路上雷瑾光顾着品尝鱼鲜,其它一概都不吃了,令得厨娘要绞尽脑汁,拿出平生本事来。

这舱室并不宏阔,两席菜肴自然不会离得太远,彼此用膳彼此都在眼中。

雷瑾‘深情款款’心无旁骛地品尝着满桌鱼鲜滋味,似乎要把每一丝鲜味都品尝出来一般,虽然他仍然保持了一股世家子弟洒脱不羁的风华,但落在受命暗中观察都督大人的有心人眼中,仍然疑窦丛生。

惟精惟一,武技修炼的不二法门。

在一种武技心法修炼还没有达到较高境界时,同时又去参修其他武技,往往会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到了雷瑾这个层次,以他多年武技上的修炼,即使对物欲有所偏好,也不应该表现出近乎‘贪婪’的yu望,应该是能够牢牢把握驾驭住内心的yu望和情绪才对,放纵自己的yu望,几乎很难达到较高深境界。

这种颠覆常识的现象,令得武学见识已经达到宗匠之境的峨眉四女懵然不得其解。

对于常年戒荤茹素的出家人,进食都会比较快的结束,雷瑾仍然进食的当儿,峨眉四女已经用膳完毕,默默静坐,悄然观察着都督大人进食的一举一动,这在别人或许会在众目睽睽下有些拘谨,雷瑾倒是浑如不觉,洒脱自如。

或许是进食后较为放松,峨眉四女也都显得比较松驰,栖云凝清、翠玄涵秋散逸出来的那种因‘巫媚之术’而惊心动魄的清艳之色也收敛了许多,显得异样的娇慵柔媚,而一直宝相庄严,令人不敢亵du的尼法胜、尼净渊,也多了少许的刹那秀丽风情。

一抬头,雷瑾的视线落在女冠翠玄涵秋的脸上,微微的怔了一怔。

此时因为精神的松驰,翠玄涵秋的艳色收敛了大半,当然这时是另外的一种逼人的娇美秀丽,少了些惊心动魄的入骨媚艳,多了点沁人心神的隽永风华。

似曾相识燕归来,只是这张收敛了媚艳的脸怎么就那么的面善呢?到底在那儿见过?

在此之前,翠玄涵秋那种骨子里的媚艳掩盖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加上那种隐隐的杀意,雷瑾反而对于她润玉娇花一般的相貌大是忽略了,故而这时偶然觑见,才觉得好生的面善。

这见过的人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对于雷瑾来说,是难以想像的。

心里想着的时候,雷瑾已经忍不住问道:“奇怪,我怎么觉着在哪里见过翠玄子道长呢?好生的面善!”

翠玄涵秋双眸中异芒一闪,微微笑道:“贫道俗家姓江,自小就在峨眉修炼,很少回家,都督大人以前应该是没有见过贫道的。或许,都督大人是在哪里见过与贫道面貌相似的人,所以觉得面善罢了,不足为奇。”

“是吗?”

雷瑾并不尽信,不过翠玄涵秋俗家姓江,倒是引发了他的诗兴,不由露出了一点风liu浪荡的本色,低声吟道: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好名字啊,人美,名字也美!”

话语中已经些微有些挑逗轻薄之意,翠玄涵秋双眸异芒再闪,胸中的杀意陡盛,却瞬间又压抑了下去。

雷瑾也不点破,打个哈哈混了过去,唤人进来收拾桌碗盘碟,他却顺便出舱去也。

成都府城已经在望!

——————————————————————————

2005。7。29发布

第三章 两难决断一念间

广袤丘原上,一片严整的军营连续绵延,气势壮阔,数里之外就能看清楚那高高飘扬的帝国黄金龙旗和雷字大纛。

暂设西川行营的步骑大军营地,一眼望去,帐幕连天,旌旗招展,炊烟袅袅,人喊马嘶,工匠们昼夜劳作,忙着打造各种攻守器械,整日整日地叮当作响,热闹非凡。

公孙龙初领大军,深知对东川的作战关系重大,不仅事关西北幕府之大局,同时公孙一族以及公孙堡的兴衰荣辱亦系于对东川的战事之上,故而每战皆持重以待。

在首战浴血攻拔荣县之后,作为南线统帅的公孙龙采纳了谋士军吏的建言,并未再冒然深入,而是集兵扫荡攻占荣县附近的关隘堡寨,建立稳固的据点,并请军府续发守备军团士兵数万之众修葺堡寨,深掘堑壕,连点成面,以实守御,同时采取‘蚕食’之策,以连续的小规模攻拔战斗,不断将堑壕营垒向弥勒香军控制区推进。

同时另以一路偏师水陆并进,频频从宜宾发起攻势,牵制阻遏从泸州方向沿大江水路进军的弥勒香军。

在弥勒教方面,西川行营攻克荣县,严重威胁到弥勒教的盐井之利。

富荣盐场在东川盐利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份额,如果让西川完全夺取富顺、荣县之间的盐场,对弥勒教来说,是个较大的打击,而且泸州也将失却屏护,直接暴露在西川兵锋的威胁下。

东川弥勒教方面要夺回这个大盐场的全部控制权的必要和迫切都是显而易见的。

弥勒香军气势汹汹兼程急进增援,就是要将西川之军驱逐或消灭在荣县!

增援未到,弥勒教的斥候哨探,已经秘密深入,打探西川动静,展开一场激烈而鲜有人知的哨探争夺战。

增援的弥勒香军主要从泸州出发,兵分两路,兼程增援:水路,弥勒香军十元帅之一的蔡伯贯率领四万香军水师,逆水而上,沿大江西进,堵住西川军水路进军的路线;陆路,十元帅中的郭菩萨和王金刚奴率领步骑六万,正面进逼荣县,欲与西川军决战!

只是,公孙龙深沟高垒,严饬守备,避免与弥勒香军大决战,西川行营主力屯兵于营垒之后,机动出击,小战即退。

这样一来,战事便僵持了下来,弥勒香军固然不易撼动西川方面的阵脚,西川方面也一时难以攻拔弥勒教重兵集结的防线,两军因而对峙于富荣盐场一带。

西川行营作为新近整编不久的精兵集团,虽然将士都是原四川官军中的精壮,相当多的将官士兵具有与流民军、弥勒香军交锋的实战经验,但是因重新大整编,行营组建时间总还是太短,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情形,在所多有,军伍磨合之间自不免有许多生涩之处,运转并不十分顺畅。这虽然要比完全由未经操练,也无实战经验的新兵所组成的军伍来得强,却也并非马上就可以投入应付激烈的战事,在没有真正把整个行营上上下下捏合在一起,形成坚强的战斗核心之前,即便将士都有实战经验,也是无限接近于‘乌合之众’的军伍,战力有限。

有鉴于此,在雷瑾专门借调给西川行营的那一批谋士军吏建议下,沉稳持重的公孙龙硬是顶住弥勒教‘诱敌深入’一类把戏的外部诱惑,以及行营将士急切求战的内在压力,明智地采取守固方略,只利用连续的小规模出击和作战间隙整训来整合理顺整个行营军伍,同时也借机在行营中推行‘锐士’之制——

据公孙龙的了解,在河陇,除了文官武官各有品级勋阶,并有各自专门的文官武官学院之外,目前还有一种托古改制的‘士子’制度正在推行,譬如什么‘吏士’、‘工匠士’、‘农士’、‘畜牧士’、‘大商’等,也都各自有各自的学校,彻底打破了‘士子’这一称号长期被儒家读书人垄断的格局,其中幕府军伍中就是所谓‘锐士’之制,在河陇的幕府军团中,除了各级武官军吏,低级军吏和士兵中的‘锐士’也已经逐渐成为军伍中坚之一。

战国之世,秦能扫灭六国,得奖励耕战行二十等军功授爵之力甚大,秦军中靠军功获得各级爵位者便称为‘锐士’,是军伍之中坚。当时齐国精于技击之术的武士甲于天下,但临阵却难敌魏国之‘武卒’,训练严酷敢打硬仗威名赫赫的魏国‘武卒’若是遇上秦国虎狼一般的‘锐士’则又大不如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靠的便是秦军之武官锐士冲锋陷阵、浴血力战,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华夏,遂有中国。

后世历代,虽然对军功授爵之制有所沿袭,但是二十等军功爵制原有的激励奋发意味多已淡漠,只剩下酬庸赏赐之举了。

西北幕府的‘锐士’之制其实与战国之世秦军按军功授爵的‘锐士’差别甚大,幕府军团的‘锐士’借用了这个‘锐士’名号,但与幕府武官阶品之制又大不相同,两者晋级显然各不相干,各不衔接,自成一体,显而易见参考了近世以来官、吏殊途的现实。

比如幕府军团的‘锐士’虽然也可以转为武官,但就要依循另外的途径,譬如进武官学院深造,即可转而从武官体系按武官阶品晋升了,两者间区别较严格,且都是军职,与文职官、吏亦相区隔,不象秦国‘锐士’是依军功爵一级级向上晋升,军中官、吏互相衔接,区别不是十分严格,从较低的‘士’逐级升到最高吏职,再升便是官职了。

这应该是让低级军吏和一般兵卒中的中坚猛锐人物尽可能地脱颖而出的一种设计。这种‘锐士’之制,作为一种荣誉,但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将军功与士兵能否获得财富、荣誉、提升阶品地位等切身利益密切挂钩的一种设计,军功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有效途径。在公孙龙看来,这明显具有激励奋发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军伍士气和战斗力。

公孙龙近年没有少看幕府印书馆印刷的一些西洋书卷,尤其那署名为‘泉州高阳’通译著述的西洋书籍中,说在遥远的欧罗巴,有一个叫法朗思国的军队,也实行一种近似的‘军士’制度,以之作为军官制度的补充。(注:15世纪的法国出现最早的军队士官制度,不过中文‘士官’一词却来源于对日语的再翻译)

这在别人看来只当是天方夜谭的异域奇闻,公孙龙细细读来,却以为多半属实,那高阳的记述相当详实,若是纯属虚构编造,断乎不能以华夏之事理侧面求证之,譬如这‘锐士’之制,即便与异域之制相较,其间也有若干曲折相通,若合符节之处,选锋择锐是一样的道理。在公孙龙看来,此中无它,不管什么地方的战争,只要是战争,即便外在形式上看起来是差别多么大,也自有其殊途同归相通类似的一面,万流归宗,万法同源尔,。

公孙龙以这种独特的‘相较相权’思路两相比较,信心十足地认定西北幕府拟订的‘锐士’之制蕴含的巨大威力甚至要远远超过秦之锐士,所以他借助于连续的小规模战斗和作战间隙练兵的机会,大力的推行‘锐士’制度,期望尽早将西川行营的将士兵卒捏合成形,能够融洽而顺畅地将这西川行营的整体战斗力提升和发挥到极致。

因而在这一段时间内,西川行营因战功而获得赏功晋级的武官、军吏、士兵,已经逐渐整合成为西川行营的战斗核心,毕竟都是有实战经验的军伍,只要举措合宜,上下磨合并不需要太久。

能把公孙堡这么一个武林大派,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差点本事都是不行,公孙龙自己原本就相当有统驭能力,否则雷瑾也不会力排众议任命他为西川行营的提督了,雷瑾可不是正看中了他的沉稳持重和行事周密嘛。

再者,因了这一段时间的频繁战斗,公孙龙对军务已经相当之娴熟,因而也有信心统辖西川行营应付相对比较激烈的战事了。

正当公孙龙欲图有所作为之时,成都传来的消息却颇是让他有些儿不解。

一是火凤军团要还师河陇,据说暂编军团也要抽调走若干兵力;

二是雷瑾返回武威。

雷瑾返回武威公孙龙还觉得可以理解,毕竟现在巴蜀军政都各有专人总负其责,即使雷瑾亲自督战也不过如此,但是把火凤军团调离巴蜀的决定,总让他心里感觉不甚踏实。

康巴人的军团固然可以随时增援成都,但多是步兵,总有点缓不及急的感觉。

火凤军团如果调回河西,又没有其他军团换防的话,成都附近比较有战斗力的就只有阿顾临时统辖的暂编军团了,暂编军团虽然战力强悍,但眼下西川的精锐一在北,一在南,集结在外,成都府城岂不显得有些空虚?何况还要从暂编军团再抽走一部分兵力,岂不更加薄弱?

若是弥勒香军以奇兵奔袭,成都府城固然可以依赖坚固城防,欺弥勒教在攻坚方面战力比较薄弱而保得安然无恙,只是其他城池多半是战力偏弱的守备军团士兵守御,能否坚守尚在两可之间,会不会造成人心的骚动?

这一来,对于狄黑,尤其是南线公孙龙的压力就相对比较大了。

一些小的袭扰可以不管,但如果弥勒教的一部偏师得以袭掠成都四郊的话,他公孙龙的面子可就全丢光了。

有点想不通其中关节,公孙龙只好多派斥候暗哨,建立严密的了望烽火和传报系统,同时加强机动出击,以积极的攻势牵制敌军。

现在的西川行营,在经过这一阵子的磨合之后,上下都比较协调了,攻守进退指挥顺畅,自然是改变作战方略的时候,此前以守御为主,逐步前推蚕食的方略需要作些调整了。

大战来临之前,双方对峙了好一阵子的富荣盐场地区反而特别平静。

在南线,公孙龙的首要任务就是攻占富荣盐场,进攻泸州并争取攻克之。

这两处都是弥勒教必救所在,西川的进攻必定可以吸引大半弥勒教兵力来援,达到调动牵制敌军的目的。

也确实如战前所料,西川行营攻克荣县,威胁到泸州外围屏障的安全,弥勒教即刻作出激烈反应,发兵十万,火速增援,西川方面的守固避战策略,使得双方出现奇怪的僵持对峙情形。

这一点其实对西川是有利的,因为仅仅是双方的重兵对峙,已经迫使富荣盐场的大部分盐井停工,对于依赖盐利甚重的弥勒教而言,自然希望尽速结束在富荣盐场地区的战事,尽快恢复盐井生产。

因而战与不战的主动,目前很大程度上还在西川掌握中,除非弥勒教能够有效突破封锁,发动对西川腹地的较大攻势,严重威胁西川后方。

暮色四合。

军灯高挑,刁斗声声,正是全军轮流饱餐的时候。

在许多低级军吏和一般士兵饱餐军食之后,中军的将官军吏们目下也有一多半在开始享用晚间丰盛的肉食了。

军中将士阶品各不相同,武职官吏和一般士兵有着严格的阶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